日期:2021-09-01
這是三峽教學反思,是優秀的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三峽》教學反思這段時間在進行文言文單元的教學,上了《三峽》這節課后,有一點小感觸,簡單地記錄了下來。
《三峽》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佳作,古人能用這樣優美的文筆對祖國的河山如此謳歌,真的很感動。酈道元在三峽中著重寫了三峽雄起壯麗的山和秀美可人的水。那山,連綿高峻、挺拔而秀麗,仿佛是鬼斧神工雕琢出來的一樣;那水,能漫上山陵,能看見倒影,寂靜而清幽。在講課過程中,我將自己的朗讀感受與學生交流,談是三峽的美。但我讓學生談自己閱讀文章的感受時,學生只能感受到文章的皮毛,只能說文章寫了三峽的四季,寫了三峽的山山水水,卻不能深刻體會到作者對三峽的贊美。
我想,這或許是因為學生沒有到過三峽吧,如果他們能夠到三峽看看,感受肯定就不一樣了。當然,語文材料與現實是有差距的,課文中有趙州橋、故宮博物院等等,我們不可能都到過,如果學生長大有機會去見識,他又對這些景物有深刻的認知,感受應該不同吧。
文言文的學習,我們向來注重識記,記住一些“答案”。其實,我們光靠記憶,學生對文言文學習的熱情和對中國文化的熱情會慢慢消失吧!
【三維目標】
1.知識和能力技能目標:理解課文內容,把握三峽四季不同的特點。
2.過程與方法目標:小組合作交流討論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
【學習目標】理解課文內容,把握三峽四季特點
【教學重點】文言文翻譯和文言現象
【教學難點】文言現象
【教學過程】
1.設疑自探:
(1)節奏劃分和字詞識記
(2)自主解決相關文言實詞的釋義
2.解疑合探:
(1)小組合作完成相關重點詞語的`釋義
(2)交流談論理解課文內容
3.質疑再探:
(1)文中采用襯托手法表現水流急速的句子是哪一句?
(2)文中概括春冬之時峽水特點的是哪一句?
(3)總寫三峽春冬之時季節特點的是哪一句?
(4)三峽秋季特點的句子?
4.運用拓展:
(1)本文與李白詩的聯系
(2)為什么先寫山后寫水?又為什么先寫夏水?
(3)結尾引用漁歌有什么作用?
(4)本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5.小結與評價:
本文通過對三峽四季不同景色的細致描寫,表現了作者對三峽的贊美和熱愛之情。
6.板書設計:
山:雄壯美
水:奔放美
7.思維導圖:
8.作業設置:
如果你是三峽的導游,請結合本文的內容為三峽寫一份解說詞。
9.教后反思:
文言文是一種知識載體,它承載著傳授知識的任務,但又絕不是惟一的任務,更不是根本任務。我理解其根本任務是讓學生接受古代
文化的熏陶漸染,提高人文素養。這樣面對一篇文章,如果肢解開來讀,必然失去其原有的韻味,所以在教學中,我力求讓學生在整體中去解讀語言,真正實現學生與古人的對話,學到活的知識而不是孤立的字詞。依據新的課程標準,文言文閱讀可借助注釋和工具書,我大膽地刪節了過去串講這一環節,完全讓學生借助注釋來讀課文,若有不能解決的問題,再拿到課堂上大家共同討論解決。實踐證明,有了前面品讀的基礎,學生是完全可以自行解決文意串講這個問題的。
《三峽》是一篇文質優美的文言文,它是酈道元所寫的《水經注》中的一篇典范之作,不僅詳細介紹了三峽的地貌體征,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為了讓學生理解文藝并感受美麗,在教學時,我設置了一下學習目標:
1、熟讀課文,理解文意。
2、反復朗讀,欣賞三峽的優美風光,品味語言的精妙。
3、掌握方法,輕松背誦。
這樣設計既讓學生了解了三峽的景物特點,還能夠能夠學生欣賞到語言的魅力。
《三峽》一課的教學,我沒有設計一個個零敲碎打的問題,始終以“讀”貫穿全過程,讓學生通過對課文多遍不同形式的讀,如:默讀、輕讀、朗讀等,在讀中完成學習目標。整個課堂都是學生在讀,在說,在品,在記,老師只是引導的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得以最大程度的發揮。語文課“語文味”的特點得到充分體現。
在學生對《三峽》一文精度細品的基礎上,我順勢引導學生掌握背誦的方法,分清層次,理解,掌握重點字詞,之后用“減字背誦法”加以驗測,整堂課有誦讀、有品位,有積累,有方法指導,高效、是在無提問的課堂,有章法的朗讀。美麗的,配以美妙的音樂,讓學生美美地學習,美美地收獲。整個語文課堂變成了欣賞美、感悟美、收獲美的場所。
玩味佳句,抓住文眼。如果說前面的讀是在為品做準備,那么真正的品就在學生對文章優美佳句的欣賞上。這一環節我首先讓學生自行找出自己喜愛的地方,然后說明喜愛的原因。許多學生都喜歡寫三峽夏季水的畫面。于是便抓住機會,誘發聯想,想起一些與此地情景相似的詩句,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
夏季水流湍急,學生由原文想到了李白的《早發白帝城》,還想到了許多寫水的詩句。這既是一種對課文的理解,又是一種知識的遷移。有的學生欣賞“清榮峻茂”的圖景,于是課堂上對這四個字進行展開擴寫,用自己的語言將這四種圖景描摹出來,結果,多數學生對自己的擴寫不滿意,認為自己的擴寫使原文那種深遠的意境變得平淡了,好多豐富的內涵也沒有了。
經過比較,學生深深體會到了那種簡潔、典雅的古代散文魅力所在。還有的學生喜歡秋季的凄清,面對兩岸高峻的山嶺,聆聽悲哀婉轉的猿的叫聲,體會空谷傳響的幽深,觸景生情。這種直接面對文本的傾聽和思考,拉近了學生與古代時空的距離,仿佛聽到了作者曠遠的呼喚,仿佛看到了作者對壯美河山的嘆仰。
如果說《三峽》的山中有水,水中有山,山水融合,那么學《三峽》的人也與自然景觀成為一體了。在此基礎上,練習寫導游詞應該是信手拈來了,完成了聽說讀寫能力訓練的全過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