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0-26
這是永久的生命教學目標,是優秀的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海倫·凱勒,一個生活在黑暗中卻又給人類帶來光明的女性,生活在無光、無聲、無語的孤獨歲月中的弱女子。她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四處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機構,為殘疾人造福。海倫·凱勒接受了生命的挑戰,用愛心去擁抱世界,以驚人的毅力面對困境,終于在黑暗中找到了光明,最后又把慈愛的雙手伸向全世界。
三天光明,對于常人來說只是人生中的短暫的一刻。對于雙目失明的海倫來說,卻是可想而不可及的。海倫。凱勒的三天安排:第一天,她要看人,看他們的善良、溫厚與友誼。她希望長久地凝視親愛的老師,安妮·莎莉文·梅西太太的面龐,莎莉文老師為她打開了外面的世界。海倫·凱勒要看到她面龐的輪廓,以便能夠將它珍藏在記憶中。有視覺的第二天,她要在黎明起身,去看黑夜變為白晝的動人奇跡。她將懷著敬畏之心,仰望壯麗的曙光全景,她想看看人類進步的奇觀,那變化無窮的萬古千年。下一天清晨,她將再一次迎接黎明,急于尋找新的.喜悅,因為她堅信,對于那些真正看得見的人,每天的黎明一定是一個永遠重復的新的美景。海倫。凱勒想看到的事物實在是太多太多了,然而這卻只是一個很美很美的夢。
苦難鑄就了海倫·凱勒堅強的性格。她作為一名殘疾人卻有著超過常人的健康心理。她用自己的所能感受到的,所能想象到的情景,表達自己對求知的渴望和對人類的真摯熱愛。
海倫凱勒憑著一顆堅強的心,最終在逆境中崛起,真是身殘志不殘。我們許多人可能都會感到慚愧。因為我們雖然擁有比她健全的身體,卻常常對所擁有的東西視而不見。我們都要像海倫·凱勒學習,把勇敢寓于靈魂之中,而不是徒有一副強壯的軀體。我們要珍惜所擁有,樂觀向上地面對一切。
目標制定依據:
1.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
2.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點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
3. 欣賞文學作品,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
教材分析:
《永久的生命》,是部編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的第四單元一篇課文,而第四單元學習的散文類型多樣,或寫人記事,或托物言志,或闡發哲理,或寫景抒情,展示了豐富多彩的自然景象和社會生活,表達出獨特的情感體驗和深刻的人生感悟。通過學習這些散文,領會作品的情思,可以培養審美情趣,豐富精神世界。本文是近現代著名嚴文井作者先生寫的一篇散文。《永久的生命》在寫法上,先談生命的易逝,欲揚先抑;再談生命的永久,正面展開;最后聯系現實生活,高唱生命的凱歌。三個層次,條理清晰,章法井然。
學情分析:
八年級的學生,在閱讀哲理性散文時興趣不高,他們往往關注的是散文的語言,而忽視了散文所蘊含的哲理,而“散文的重點最重要的是領會作者的情思,培養審美情趣,豐富精神世界”,因此我決定把重點放在作者的人生感悟上,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情感,得到有益的人生啟迪。
學習目標:
1.通過朗讀課文,識記“洗滌”“蔓延”等重點字詞,理清行文思路。
2.通過默讀、批注、小組合作等多種方法,學會根據重點字詞賞析句子的方法,體會作者對生命本質的感悟。
評價任務:
1.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生展示字詞字音,理清行文思路。檢測目標1的完成。
2.通過對文章內容的解讀,小組合作賞析句子,小組代表展示,小組其它成員補充,說出作者對生命本質的感悟。檢測目標2的完成。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教師活動預設學生行為設計意圖
一、情景導入
龔自珍的《己亥雜詩》(其五)有這樣一句詩,“落紅不是無情物 ,化作春泥更花 ”。 “凋落”并不等于死亡,也許它會是又一個生命的開始。世上沒有永恒的春天,亦沒有永久的生命。生命到底是怎樣的呢?下面讓我們來聽聽作者嚴文井的答案吧! 隨著教師導入,生命到底是怎樣的。情景導入
二、學習目標1.通過朗讀課文,識記“洗滌”“蔓延”等重點字詞,理清行文思路。
2.通過默讀、批注、小組合作等多種方法,學會根據重點字詞賞析句子的方法,體會作者對生命本質的感悟。
齊讀明確課堂學習目標,使學習更具目的性,有利于課堂評價。
三、檢查預習:臼齒 茸毛 蔓延 凋謝 洗滌
多音字:號、顫
形近字:點綴 、啜泣、輟學、拾掇
提問兩生,其他同學校正。抓住基礎。
四、作者介紹嚴文井(1915--2005),原名嚴文錦。湖北武昌人。當代作家、散文家、著名兒童文學家。著有《南南和胡子伯伯》、《丁丁的一次奇怪旅行》等。中共黨員,《人民文學》主編,人民文學出版社社長、總編輯。
提問學生朗讀了解作者
四、初讀課文,整體感知。1、朗讀課文,劃出每一段的中心句。
2、理清本文層次。學生第一遍讀課文,自由發言。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加強生對課文的理解。
五、再讀課文,理解情感。
1.第二段中“我們應該看到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流動著,永遠不朽。”如何理解生命自身的不朽?
2. 賞析“生命在那些終于要凋謝的花朵里永存”?
3. 賞析 “生命要不斷給世界以色彩,不斷給世界以芬芳。”
依據三個問題的要求進行朗讀、批注、小組合作探究等體會作者情感
通過片段的精讀,從細節來分析文章內容。
六、三讀課文,暢所欲言
作者對生命本質有怎樣的認識?談談你的理解自主思考。
通過對文章的分析,深入理解文章主題。
七、小結人生何其短暫,如流星之于夜空;生命何其卑微,如塵埃之于蒼穹。而我們又何其短視,如盲人之黑天摸象。總以為今天很長,明天就是永遠;總以為自己很高,登頂即為山峰。對時間要珍愛,對生命要敬畏,我們才能找回本真的自己。請相信:珍惜了,能擁有;付出了,有回報;走過了,不后悔。
齊讀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
學習目標
1.反復朗讀課文,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2.理解作者對生命本質的認識。
3.認識個體的生命是短暫的,人類的生命是永久的,要用短暫的生命去創造永久的價值。
自我研讀生成新知生字難字
臼齒(jiù)茸毛(rïng)蔓延(màn)凋謝(diāo)洗滌(dí)俯瞰(kàn)遏制(â)
多音辨析
口號(hào)呼號(háo)顫栗(zhàn)顫抖(chàn)
作者介紹
嚴文井(1915--2005),原名嚴文錦。湖北武昌人。當代作家、散文家、著名兒童文學家。著有《南南和胡子伯伯》、《丁丁的一次奇怪旅行》等。中共黨員,《人民文學》主編,人民文學出版社社長、總編輯。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初讀課文,理清文章論述層次
第一層:(第一自然段)談生命的易逝,表現出人對生命的無奈。
第二層(第二至四自然段)通過小草和牛犢具體表現生命永久不朽的意義。
第三層(第五自然段)了解生命的真實意義,聯系現實生活,高唱生命的凱歌。
再讀課文,理解情感
1.第一段末尾寫道:“在這件事上我們都是這樣可憐!”為什么這樣說?因為過去了的日子永不會再回來,你的力量是那樣小,對于生命上的事你絲毫不能做主。
2.第二段文章用“地面上的小草”比喻什么?
生命自身的偉大:生命能夠不絕地創造新的生命。3.最后一段說“我們了解了生命的真實意義”,你覺得“生命的真實意義”指什么?
生命是永久的、不朽的,它能永遠給世界以色彩、永遠給世界以芬芳。
作者對生命本質有怎樣的認識?談談你的理解,學生自己探索,自由發言。①每一個人的生命雖然是卑微、柔軟的,但整個人類的生命卻是無窮無盡的。②生命的道路是曲折的,要經歷種種磨難。但它是強大的,永久不朽,不能被任何的艱難困苦所阻擋。
③我們每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要用有限的生命去創造無限的價值。④我們都應該以積極的態度去面對人生,去創造美好的未來。⑤珍惜時間,珍愛生命,做有意義的事。
當堂評價
1.下列加點字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C)A.寫意(xiě)倘若(tǎn)B.颶風(jiù)遏制(â)C.松懈(xiâ)俯瞰(kàn)D.頻臨(pīn)震顫(chàn)
2.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運用不恰當的一項是(C)A.學校定期開展的安全教育活動,讓廣大師生受益匪淺。
B.談論西青旅游及其影響力,我們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要盲目樂觀。
C.同學們都在爭分奪秒地復習,他卻苦心孤詣地沉迷于游戲,他的父母為此心急如焚。
地上的草、枝頭的葉、水中的魚、天上的鳥,還有我們,都是生命,但也都不是生命。生命像是虛幻的、無形的東西,你看不見、也摸不著,但它是確實存在的,而且是不停在流動的……
生命真的像不知疲倦的旅客。以前就聽說過這樣一句話,時間沒有流逝,流逝的是我們。是啊!旅客永不疲倦,可他路過的個體卻一個個死去了。生命沒有衰老,是我們在衰老,所以生命是一種很寶貴的東西,你不知道你自己的沙漏什么時候會漏下最后一粒沙子。也許明天,屬于你的生命將會離你而去,我們都非常可憐。
所以,我們要抓緊每一秒,下一秒發生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把這一秒做好。我們活在當下,理論上未來發生什么也是不可知的,要遠謀,是為了讓現在更好。生命的流動不停,人的衰老不停,生命本身是偉大的,但渺小的我們也是偉大的!
在平凡中發現美,活得快樂,活得有價值,還不偉大嗎?
生命不止,奮斗不息!
請在呼吸停止前的每一秒中,都在享受生命,都活得有意義吧!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