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0-10
這是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教學反思,是優秀的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是一篇議論文體的文言文。它首先存在兩個方面的難點:其一它是篇文言文,無論從字詞解釋還是語句理解上都是一個挑戰;其二它是篇議論文,要理清文章議論文的論證思路更是一個難點。所以針對以上兩個問題,我選擇第《二課時作為本堂公開課的教學內容,在事先帶領學生掌握全文字詞句的基礎上整理文章的思路,理出文章中心,然后再結合本單元“直面挫折”這一主題,教會學生正確對待挫折,展開一次挫折教育,幫助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在確定好這一教學內容后,怎樣把這樣一篇說理化的文章更形象化具體化?我努力從文章中去尋找一些突破點興趣點。經過一段時間的苦思冥想,我決定從教材內容和學生生活經歷入手找出一些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如讓學生查找六個歷史人物的故事和歷史上“死于安樂”的具體事例以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結合學生身邊的人和事談談應該如何面對挫折,尤其在問題的設計上我特意安排學生一定要講自己的堅強的事例,其實我在之前的設計上并沒有這樣安排,只是讓學生說說你曾經是怎樣面對挫折的。
而這一問題的設置讓很多學生都只談自己是怎樣逃避困難,怎樣一次一次導致自己失敗,偶爾有學生說到自己堅強的事例時,其他學生還抱著懷疑嘲笑的態度。這在班級中無疑產生了一種不想說實話的想法,也影響了學生的正確人生觀的形成。吸取試講時的教訓我把問題改成“你曾經如何堅強地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呢?”拋磚引玉,很多學生都能站起來大聲說出自己堅強的一面,也得到了同學一次次的掌聲,這樣也鼓舞了學生的自信,讓他們驚喜地發現原來自己身上還有很多值得他人稱贊的優點,從而對生活對學習都產生一種良性循環,達到一定的教育成果。
另外情感互動在本堂課整個教學準備、教學實施過程中都有一定的體現。從師生互動來看,我在準備這堂課的過程中非常注意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如在整理查找六個歷史故事時,我采用看誰找得快找得準,老師和學生一起參與,最后查找的資料一起評比。于是很多學生都非常積極地參與,還不時都有學生到我這里來詢問查找的情況。我開始和很多學生一樣查出的資料非常繁多,面面俱到,后來在展示成果的過程中發現很麻煩,而有一個學生整理的資料比我們都簡潔。
孟子的《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一問作為議論文的名篇,讀來氣勢磅礴,教來覺得獲益匪淺。借助于多媒體和錄播教室,效果清晰,展現了課堂的各個方面,也暴露了自己教學的不足,現總結如下:
1.課件的使用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使用了朗誦視頻,增強了直觀性,師生的朗誦少了時間,也是一種損失。課件展示了許多歷史人物的故事如司馬遷、歐陽修等,教師根據相關內容作出補充,局限于課件的內容,課堂呈現出來的生成性容易與課件不符。因此,課件的使用需要時間的磨礪。
2.教學效果
由于錄課的正式性,學生們正襟危坐,少了許多上課的發散性,老師站在一個位置,動作死板,不利于與學生交流,缺少了與學生單獨交流的機會,教學效果生硬。
3.問題的設計
如何在有限的時間集中展示自己的主要問題,這是一個需要精心準備的問題,所以,教師要學會取舍,既會備教材,也會備學生,使課堂在難易適中中進行,不至于太緊張,也不至于太松弛。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一課是《孟子兩章》中的第二章,這一章講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國家的問題。本文篇幅短小,邏輯嚴密,思想深邃,觀點鮮明,論證有力,氣勢充沛,感情洋溢,語言精辟,尤長于譬喻,用形象化的語言說明復雜的道理。
從本節課教學過程來看,有以下幾方面優點:
1、本課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學生思維活躍,沖破樊籬,充分解放了他們的思想,自己真正成了主宰自己學習的主人。
2、本節課還體現了學生的合作、探究精神,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學生通過合作探究、合作交流,使許多不能解答的問題得到了解答,使許多能解答的問題在頭腦中愈發明朗。
3、“質疑——探疑——合作解疑”貫穿教學始終。學生在學習中善于發現問題,積極探討問題,真正感受到求知的樂趣。
4、在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的同時,還突出了文言文教學“以讀為本”的教學宗旨,讀貫穿整個教學中,且形式多樣,有吟讀、有研讀、有賞讀,還有范讀、齊讀、對讀……在讀中賞美點,在讀中研難題,在讀中獲知識,在讀中明道理。
5、本節課既教書、又育人,既重知識能力目標的落實,又重方法過程,還特別重視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
存在不足的是:對學生的發言缺少鼓勵、肯定,應給予適當的評價,讓學生樹立信心,使他們在課堂上樂于展示自我風采。
本課是我與學生第一次使用課件教與學的課程。
在教學中,重點突出了文言文教學"以讀為本"的教學宗旨,且形式多樣,有快速閱讀,聽讀,跟讀,背讀,在讀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在讀中獲得知識,在讀中明白道理。
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學生的學情,設置本文的重點是,在朗讀的基礎上分析課文的論證思路及論證方法,并歸納出短文的論述的中心論點。難點為結合課文注釋翻譯課文,理解"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道理。重難點在教學過程中都能體現出來,但不夠深入。
知識點過多,時間顯得很緊,教學就顯得急促匆忙,幻燈片的出示有點羅列樣式,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不多。
由于使用多媒體教學,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明顯提高了許多,幻燈片出示的知識點比較全面,學生還是可以掌握文言文的有關知識和了解文章的大意,懂得人才是在艱難的環境中磨煉出來的道理。但也有同學過于專心抄襲幻燈片中的板書知識,從而失去了與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
能夠結合學生的生活和記憶中的例子來拓展學生的思維,加強對課文主旨的理解,從而培養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課后提出思考,拓展了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發展。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