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0-06
這是動物笑談教案第一課時,是優秀的七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動物笑談》語文七上第五單元第二課,是一篇自讀課文,共3050字。學生是剛剛升入初中的新生,這對學習習慣,閱讀能力與方法等,都是一次極大的挑戰。
因為《動物笑談》這篇文章,是初次選入教材,幾乎找不到任何現成的設計。只能自己獨立解讀教材。因此在上課之前,我將這篇文章讀懂,讀透,讀出深意和新意。再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探求閱讀指導方法,力爭用明白曉暢的語言表述,讓學生通過這節課,運用這些方法能夠真正讀懂文章,并且能夠遷移運用。教學設計的創意體現在,充分理解新教材特點,以“閱讀提示”和“書旁批注”為階梯,以學法指導為路徑,以“理解文意”和“學用語言”為訓練目標,充分體現了學生的自主閱讀,高效閱讀。
學生在我看似隨意,實則很用心的開課環節調試下,慢慢放松了心情,真正進入了課堂之中。在課堂學習、訓練活動中,一次次爭鋒,一次次展示,生成無數動人的精彩。但是教學設計環節過多,詳略處理欠妥之處。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點評引導不夠精準,激勵性和指導性還不夠。
《動物笑談》同樣是部編教材新入選的課文。這是奧地利生物學家、鳥類學家勞倫茲寫的一篇有關研究動物的文章,讀來令人耳目一新。
在設計本文的教學過程中,我首先想到了這篇課文的兩個特點——科學嚴謹的表達和風趣幽默的語言——如何在教學中落實體現。
通過比較,分析作者在寫“水鴨子小鳧”和“黃冠大鸚鵡可可”的時候,是通過什么方法讓讀者了解這兩種動動物的?
本文首先是一篇科學研究報告對水鴨子小鳧的研究,通過概括課文內容可以理清楚,完全符合科學研究中“發現疑問——提出假設——設計實驗——得出結論”的過程;而對大鸚鵡可可的研究,則主要是通過觀察法,記錄和描述他的行為方式,從三個方面來介紹可可在記憶力、邏輯思維和想象力上的出色表現,來得出這種的智商是多么出眾的結論。
一、本課的設計思路:
本課屬于自讀課文,我的思路是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再進行小組合作探究完成本課的學習,知道本文的語言特色,即幽默詼諧風趣,并且通過精彩語句的賞析領會人物形象及作者作為科學工作者為科學而獻身的精神。老師作為向導,引領學生學習,目的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
二、本課的亮點:
1、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和閱讀方法。聽說讀寫全面涉及到,特別注意學生的基礎知識的把握。在默讀過程中,下達要求明確,學生默讀目標明確。問題的設計有梯度,學生比較容易接受。
2、重點詞語在課堂上就訓練掌握,爭取當堂解決。
3、學生在以前訓練的基礎上已經學會了如何做批注,并且掌握了做批注的技巧,這是值得我欣慰的,因為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要教會他們如何學習更重要。
三、本課的缺點:
1、導入的時候有點生硬,圖片選的還不錯,但是沒有與學生有一個很好的溝通交流,交流顯得生硬。
2、詞語沒有區分開重點是注音還是解釋。
3、學生在默讀的時候老師應該保持安靜,給學生一個靜心的空間。
4、在進行賞析的時候,老師重復的話語有點多,學生說得好的就不要再重復了。
5、最后總結的時候,老師說的多,應該設置一道開放性問題,讓學生來討論回答。
知識目標
了解作者與動物相處的趣事。
能力目標
學習第一人稱敘事手法,體會襯托手法的作用。
情感目標 愛護動物,學會和動物和諧相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對于動物來說,人類就是它們的“神”。人類的周圍,生存著一百多萬種形貌千差萬別,本性良莠各異的動物,它們既是人類征服、驅遣、利用的對象,同時又是這個世界生態鏈環上的重要角色。億萬年來,這些動物從野生到與人類和睦相處,生活在人類周圍,為人類所支配,為人類所熏陶,于是,它們身上也有了“人性”,,有了感情。作家以審美的眼光看待動物,通過不斷的藝術再現,在他們的妙筆下,動物已成為社會和時代的一個特 殊的側影,成為感情的化身和人性的體現者。今天我們來一起學習《動物笑談》
二、教學新課 ?目標導學一:聽讀課文,
整體感知
1.讀課文,找一找本文的中心句。 在研究高等動物的行為時,常常會發生一些妙事,不過逗笑的主角常常不是動物,而是觀察者自己。
2.課文寫了黃冠大鸚鵡“可可”哪三件趣事,其中哪一件給你印象最深?
第一件:在艾頓堡車站,“我”對前來尋找我的鸚鵡可可大聲喊叫;
第二件:鸚鵡可可把父親身上的衣服扣子全咬下來;
第三件:鸚鵡可可把母親的毛線纏繞在樹上。
示例:喜歡第三件趣事,從這件事中,可以看出可可的聰明,淘氣,像個淘氣頑皮的小孩,惹人喜愛。
3.作者和動物們建立了非常親密的關系。這種親密關系是如何建立的?試結合課文做具體說明。
示例:小鴨出殼后,我學著母水鴨的叫聲,不停地喚著它們。這些小鴨子就一點也不怕我,它們信任地望著我,擠成一堆,聽任我用叫聲把它們帶走。我帶著那群小鴨子在我們園里青青的草上又蹲、又爬、又叫地走著,和小鴨們打成一片,成為小鴨們的朋友。
目標導學二
1.本文的語言幽默風趣。而對“我”心理活動的描寫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找出這樣的語句,讀一讀,體會作者當時的`心情。
示例一: 那天一直到我把工作做完,才發現村里的大街上已經擠滿了人,他們驚愕的神情與那堆觀光客在欄桿上的表情一樣。如果這時我把衣服脫掉,再向他們解說一番,相信他們會明白原委;
但是這樣做那些鳥就會認得我了,失了我化裝的原意。所以我只友善地向大家搖了搖尾巴,然后很快地從閣樓的天窗消失。
分析:這處心理描寫交代了“我”不向他們解說一番的遠原因,從這里我們看到作者以動物研究為趣,沉浸在自己的研究之中。
示例二:“老天!這不是可可嗎?它的翅膀穩定地動著,不是很清楚地表示它正要去做長途飛行?”
“我怎么辦?該不該喊它一聲呢?”
分析:表現出作者與大鸚鵡朋友式的相處時對鸚鵡的關心。
2.指出下面句子所用的修辭,并分析其表達效果。
(1)果然,這一次這些小鴨子一點也不怕我,它們信任地望著我,擠成一堆,聽任我用叫聲把它們帶走。
賞析:使用擬人的修辭,賦予小鴨子以人的靈性,寫出了它們可愛的情狀。
(2)1. 瀏覽課文,從作者身上,我們學到了哪些與動物相相處的方式?
示例一:親近動物,才能取得動物的信任;
示例二:了解動物的習性,才能和動物和諧相處;
示例三:用童趣的眼光去看待動物,你會發現動物的美。
2.為了探求真理,作者不惜放下人類“高貴的身段”與動物打成一片,這表現了作者怎樣的科學態度?
作者熱愛自己的事業并對此具有忘我的精神,獻身精神,專注于科學研究。
【教學備注】
‖教學提示‖ 把握課文內容,引導學生找中心句是最好的方法。
‖教學提示‖ 此題意在考查學生的概括能力。至于第二問,學生可以見仁見智,答案不求統一。
‖學法指導‖ 本文心理活動描寫較多,從文中任找幾處,適當分析即可。
‖學法指導‖賞析修辭句的答題格式為:運用……的修辭手法,寫出了……的特點,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提示‖ 第一人稱敘述的長處是有真實感,親切自然。短處是受“我”的限制,不便于反映廣闊的現 實生活,很難反映“我”以外的人物的思想。
‖教學提示‖ 文中體現作者專注于科學研究的語句很多,教師可引導學生把這些語句找出來,然后 加以概括。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