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0-14
這是散文詩二首課文,是優秀的七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教學目標
1.旁批詩文,理清文章思路。
2.對比閱讀,把握兩首散文詩在感情基調、內容、語言等方面的異同。
3.誦讀詩文,體會《金色花》所表達的孩童對母親的親昵之情以及《荷葉·母親》所表現的少女對母親的依戀和感激之情。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誦讀詩文,體會《金色花》所表達的孩童對母親的親昵之情以及《荷葉·母親》所表現的少女對母親的依戀和感激之情。
教學難點:
對比閱讀,把握兩首散文詩在感情基調、內容、語言等方面的異同。
三、教學策略
本課主要采用任務驅動式、探究式、朗讀法等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1.利用默讀批注,感知理解詩文內容。
2.設計對比誦讀兩首散文詩,體會兩首散文詩在感情基調、內容、語言等方面的異同。
四、教學過程
(一)設計活動,介紹作者
這節課我們來學習《金色花》《荷葉·母親》這兩首散文詩。誰來介紹一下這兩首詩的作者?
學生回答,教師進行補充:泰戈爾曾兩次訪問過中國。訪問之后,他的作品大量地譯成漢語。當時翻譯的絕大多數是散文詩,因此,泰戈爾對中國的影響首先是散文詩。從20世紀20年代中期起,中國文壇上出現了不少體裁像《園丁集》《新月集》《飛鳥集》一類的作品,這其中冰心可以說是受惠于泰戈爾最深的“私淑弟子”了。受泰戈作品的影響,冰心的創作走向溫柔的愛的吟頌。今天這節課我們就通過欣賞朗誦《金色花》《荷葉·母親》感受他們作品的異同。
這節課我們要進行一次朗讀比賽。優秀的詩文是“詩中有畫”的,這兩首散文詩也不例外,每首詩都蘊含著幾幅精美的畫面,我們這次朗誦比賽的內容是:每組同學從兩首詩文里各選一幅“畫面”進行朗讀。
【設計意圖】設計活動,激發興趣,引入本課。
(二)自主閱讀,批注“畫面”,感知內容
接下來,讓我們朗讀詩文,請大家拿起筆去文中尋找優美的“畫面”,并在旁批處給“畫面”擬個小標題,然后咱們比一比誰擬的題目最美。
(學生默讀批注文章,全班討論,選出最佳標題。)
示例:《金色花》:第一幅:母親禱告,“我”為她散發香氣。第二幅:母親讀書,“我”將影子投在書頁上。第三幅:母親拿燈去牛棚,“我”變回孩子,求媽媽講故事。《荷葉·母親》:第一幅:花瑞人祥回憶蓮花白。第二幅:白蓮凋零紅蓮亭亭。第三幅:雨打風擺紅蓮欹斜。第四幅:荷葉護蓮盡顯母愛。
【設計意圖】感知文章內容,訓練概括能力。
(三)小組合作,填寫表格,比較異同
每幅畫面都有了一個詩意的標題,如何能讀出詩意的美呢?先讓我們以組為單位邊品味“畫面”邊填寫《“畫面”對比閱讀表》,然后組內朗讀,準備展示。
“畫面”對比閱讀表
(學生合作填寫表格,朗讀所選“畫面”。)
示例:
【設計意圖】訓練朗讀技巧;體會兩首詩語言風格和情感的不同。
(四)展示表格,比賽誦讀,體會情感
期待已久的時刻終于到來了,請各組依次展示自己的表格并進行解說,然后誦讀本組所選的“圖畫”。
(分組朗讀,師生共同評價。著重從重音、停連、節奏、語氣、情感等方面評價。評出特色,頒發獎狀。)
【設計意圖】通過實踐提高把握感情基調能力;體會《金色花》所表達的孩童對母親的親昵之情以及《荷葉·母親》所表現的少女對母親的依戀和感激之情。
(五)課堂小結,布置作業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可以知道,兩篇文章可以從內容、語言、情感等方面進行對比閱讀。課下我們可以將泰戈爾的《飛鳥集》與冰心的《繁星》《春水》進行對比閱讀。也可以將一位作家的不同作品進行對比閱讀。
作業:課外閱讀《飛鳥集》和冰心的《繁星》《春水》,感受他們作品風格的相同之處。
板書設計:
活動目標:
1、理解散文詩內容,激發欣賞散文詩的興趣,感受作品優美的意境。
2、能參照原文進行聯想,仿編。用動作繪畫的方式表達自己對詩歌的感受。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掛圖、錄音。
活動過程:
一、通過談話,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秋天到了,一片片的樹葉從樹枝上飄落下來。樹葉都飄到哪兒去了呢?
二、幼兒完整的'欣賞教師朗誦的配樂散文詩,初步理解作品的內容。
1、詩歌的題目叫什么?
2、落葉都飄到哪里去了?
三、教師出示圖片,有感情的朗誦配樂詩,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理解并學習短句。
1、樹葉落在地上,誰爬過來了,它把樹葉當成了什么?
2、樹葉落在溝里,誰爬過來了,它把樹葉當成了什么?
3、樹葉落在河里,誰爬過來了,它把樹葉當成了什么?
4、樹葉落在院子里,誰看見了,它是怎么說的?
四、幼兒分角色邊欣賞散文詩邊表演。
五、啟發幼兒進行聯想。仿編。
樹葉還會落在哪里呢?誰會看見,它會把樹葉當成什么?
六、朗誦自己仿編的詩歌。
活動反思:
本學期的"跨班跟進課"活動,我執教的是大班的散文詩《落葉》,在三次執教的過程中,我在不斷地專研教研、分析教材的基礎上,調整活動環節的設計,以力求使教學活動達到理想的效果。下面,我就來說一說我自己在三次執教的過程中的一些所想所思。
一、教材的處理1.第一遍讀散文詩《落葉》之后,我發現這篇散文詩的最主要的特點就是中間的三段內容,它具有一個非常規整的句式,語言非常優美。在教學活動設計中,我可以將這三段的內容作為一個重點內容來引導幼兒學習。
因此在第一次執教中,我制定的活動的教學目標中的第二條是:學習句式"樹葉---小動物---",體會散文詩的語言美。我制定的活動難點是:在理解散文的基礎上學習句式,感受散文的語言美。
2.第二遍讀散文詩《落葉》之后,我發現散文詩的最后一段在句式上其實是在之前的三段基礎上進行了一定的調整,在內容上是對前三段內容的一個提升。"教案來自:屈;老師教;案網."如何來處理這一段的內容,是分開學習還是結合之前的三段內容,在之后的教學環節的設計上我該如何體現,這些思考便影響和指引這我接下來的教學設計。
第一次執教時,我在欣賞散文詩的最后一段時是將這一段單獨拿出來讓幼兒的,在學習完前一段散文詩后用"我們再接著聽下去"來作為過渡,這樣的處理方式顯得比較生硬。因此,在第二次執教時,我在幼兒學習完前一段散文詩(集體朗誦)后,直接在背景音樂聲中將最后一段的內容呈現給幼兒,這樣的處理方法不僅使幼兒覺得新奇,也使環節之間的過渡更為順暢。
3.第三遍讀散文詩《落葉》之后,我發現了散文詩的第一段內容其實是一個很好的導入,可以通過對第一段內容的呈現來和自然地引出全文。
在前兩次執教中,我采用的圖片是靜止的,而且在呈現圖片后提了很多的問題,這些問題不僅對學習散文詩沒有多大的幫助,還使得導入部分過于繁瑣。因此,在第三次執教時,我采用的PPT落葉圖片是動態的,而且在圖片呈現以后,通過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秋天到了,樹上的樹葉發生了什么變化?"直接呈現散文詩第一段內容,使幼兒進入散文詩的優美意境,激發起幼兒的學習興趣。
二、細節的處理1.句式的學習在句式的學習過程中,我為幼兒創設了一個以看、聽、說為主體的語言環境,調動幼兒說的欲望,促進幼兒更加積極、主動地去學習語言。
其一:第一環節的初步感受散文詩內容,在我朗誦散文詩的時候沒有出現PPT畫面,通過一個提問"---"讓幼兒自由地說說自己聽到的。其二,第二遍朗誦散文詩時配上PPT畫面,再次通過一個提問"---"讓幼兒在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來說一說。兩次內容的呈現不同,提問指向的重點不同,使幼兒逐步進入帶散文詩的世界中去。同時,借助圖式,為幼兒的學習提供支架,幫助幼兒理解散文詩內容。
2.動詞的處理散文詩重點內容中出現了"躺"、"坐"、"藏"三個動詞,動詞的出現使小動物與落葉之間發生的事情更加有趣、生動,如果將動詞的學習融入進去,一定會使孩子們對作品的理解和體驗更加深刻。
其一:集體試試躺的動作,請個別小朋友學學坐的動作,個別、集體試試藏的動作。其二:為最后的角色表演活動做好鋪墊。
3.圖片的呈現動態落葉圖片的選用,使秋天的景象更為生動、真實,相比較靜態的圖片而言,起到的效果一定會更好一些,也更能吸引幼兒,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四副背景大圖的使用,使最后的角色表演環節充滿趣味,激發了幼兒繼續學習、游戲的興趣。
通過這次的"跨班跟進課"活動那個,我在如何處理教材、設計活動方案方面又有了一些新的認識和經驗,我認為:
首先,一定要反復研讀、分析教材內容,對教材有一個整體的把握要做到"反復細讀、品味全文"。
其次,一定要處理好教材中的細節部分內容,要做到"反復思考、體現細節"。
教學目標:
1、體會愛給自己帶來的深刻感受。
2、體會詩歌的內容。
3、了解愛背后的兩位偉大的作家。
教學重點:賞析文章,從中有自己的深刻感悟。
一、導語:
一位世紀老人在年輕的時候,曾給他遠方的朋友寫到:在去年秋風蕭瑟、月朗星稀的一個夜晚,一本書將你介紹給我,你的信仰、你的存蓄、你的詩詞和我的思想一縷縷合成琴弦,奏出縹緲神奇無調無聲的音樂,這思想就是愛的思想,這音樂就是愛的音樂。
1、你們知道這位世紀老人和她的朋友分別是誰嗎?
女作家——冰心,印度詩圣——泰戈爾
冰心正是受到泰戈爾的影響,寫出300多首無標題的格言式自由體小詩,結集為《繁星》和《春水》。
2、那么,根據你查閱的和老師提供給你的資料,哪位老人給你留下的印象更為深刻?
二、的確,你會發現無論是他們的作品、為人,還是思想都充滿著愛。今天,我們就來賞析他們的兩首詩《金色花》和《荷葉 母親》看看他們是怎么詮釋愛、訴說愛的。
三、詩歌是詩人情感激流的表現,而這種情感常常是靠一些具體可感的形象來表現的,我們要領悟這種情感,就要明確這兩首詩的主要意象。(借什么來抒情的)
金色花——荷葉·母親
四、請同學們自己出聲朗讀課文,看看作者借這兩種意象想要表達什么感情?
對母親的愛、兩文有著共同的主題對母親的愛。
五、即使同樣寫母愛,兩文還有著不同的特色,讓我們通過朗讀來體會一下。(找同學讀課文)
兩名同學在讀的過程中感情基調的把握是否一樣?
金——天真、歡快、充滿童稚的樂趣,享受母愛。
荷葉·母親 ——溫馨、呵護、關愛、博大無邊、偉大無窮的母愛。
六、同是寫母愛的文章,可是卻有不同的表現形式,你更欣賞哪一篇呢?請同學們通過朗讀討論來體會這不同的母愛。
喜歡金色花的同學請站起來一起飽含感情的朗讀,爭取讓那些同學和你一樣喜歡金色花,好不好?他們把你們感染過來沒有,那你們就感染他們。既然都沒有,咱們就一起來談談你為什么這么堅持?
金色花:
1、寫的充滿生活氣息,充滿童趣——變成金色花1、在母親祈禱時,發出香味,讓她聞到花香。2、在母親看書時,把影子投到書上,3、母親去牛棚突然出現在母親面前,讓她講故事。4、最后,母親問她去哪也不告訴,從中看到了一個調皮、可愛的孩子。
2、母子之間的感情非常的親密、和諧。有一種幸福感,滿足感。
3、充滿想象,把自己變成金色花來表現母愛。
4、意境很美,語言清新自然,描寫的活靈活現,有聲有色。寫出一個調皮的與媽媽嬉戲的孩子。輕松活潑。
5、結合背景,20世紀初,是泰戈爾個人最不幸的時候,1902年,他的妻子病逝,第二年,他的一對兒女相繼夭亡,可是他仍然能寫出如此充滿童趣、充滿母愛的文章,可見,是他心中的愛,是他對生命的愛,對孩子的愛,支撐他寫出偉大的關于愛的作品,愛的力量是偉大的。母愛的力量尤其偉大。
6、泰戈爾通過寫母愛的作品來表現對生活的熱愛,但他不同于同一時代很多作家的愛,他沒把精力投入到揭露社會的丑惡,而是在美的領域里開墾、耕耘,他不是用鞭子去驚醒讀者,而是用微笑融化讀者,這是因為他的一生都懷著對人類的愛和不謝的童心。
7、(自己再談)
荷葉·母親
1、整篇文章的描寫重點是蓮花,作者從自家院子的蓮花開始,寫到了祖父賞蓮,之后重點寫了風雨中紅蓮的變化過程,主角儼然是紅蓮,那我把題目改成紅蓮好不好?(明確:不好,寫紅蓮是為了寫荷葉,寫風雨中紅蓮的變化即荷護紅蓮,很自然就讓人想起母親愛護兒女的情感。歌頌母愛)
2、同學們說得言之成理,那既然如此,作者為什么又要花這么多的筆墨來寫紅蓮,寫三看紅蓮呢?下面我們就具體來看看紅蓮跟荷葉到底有什么關系,它們又是怎樣牽動了作者的心?
讓我們一起一看紅蓮,請同學們一起帶感情朗讀一下這個部分。
寫紅蓮由菡萏到盛開,觀察細膩。主人翁紅蓮首次登場。
心情:煩悶
環境:繁雜的雨聲 濃陰的天
紅蓮:開滿 亭亭
“一切景語皆情語”,寫白花的凋謝,恰是自己心境的刻畫。 (那一朵白蓮已經謝了,白瓣兒小船般散飄在水面。梗上只留個小小的蓮蓬,和幾根淡*的花須。)白瓣兒散飄在水面,如浮萍,無所寄托無所依靠,看到如此景色,更添煩悶,無處宣泄。只是忽然之間,作者看到了什么啊?請同學描述一下她看到了什么:圍繞亭亭鑒賞一下,想象一下是朵怎樣的花。只是看到了亭亭的紅蓮,有沒有讓作者的心情好一點?仍是不適意!
一起讀一下二看紅蓮 。
環境:雷聲作了 雨越下越大
心情:不適意,徘徊 (為什么徘徊呢?在無遮蔽的天空下,我不敢下階去,也無法可想。)
紅蓮:左右倚斜,無依無靠。(在風雨中的紅蓮是不是也會凋零呢?一起讀一下三看紅蓮)
三看紅蓮
環境:雨肆意地下著
紅蓮: 雨勢并沒有減退,紅蓮卻不動搖了雨點只能在那勇敢慈憐的的荷葉上面,聚了些流轉無力的水珠。此時的水珠是流轉無力,還記得我們二看紅蓮的時候風雨的威力嗎?那這么比較有什么作用呢?(假如你們突然進入了童話王國,這朵紅蓮有了人的感覺,你們覺得在荷葉蔽護下的紅蓮此時應該是什么感覺?在你們平時的生活中,有沒有過這種感覺?)
心 情:不寧的心緒散盡 (為什么?表面上因為解決了我對紅蓮的擔心,其實呢?坐在了母親旁邊。)當你已經承受不住外界所帶來的種種壓力時,母親為你頂起一片天空,抵擋所有風雨;當你遇到困難與挫折情緒不好而對她大發脾氣時,她默默承受但仍堅強地開導;當你因學習而疲勞、心煩時,她會送上一杯熱茶。這就是默默呵護蓮花的荷葉,這就是我們的母親,無怪乎冰心要受到深深的感動,正是這種感動,讓冰心發出了一聲發自內心的吶喊,哪句啊?
母親啊!你是荷葉,我是紅蓮,心中的雨點來了,除了你,誰是我在無遮攔天空下的蔭蔽? (齊讀這一句,心中的雨點指的是什么呢?人生路上的風風雨雨,坎坷磨難!揭示主題,借物喻人!)人生的風雨從來就沒有間斷過,只是在我們最累最痛的時候,母親永遠以一個最溫暖的姿態迎接我們。為你指點迷津,護你一路走好。冰心是一個細致敏感的人,因為心中有愛,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所有自然界的景物都能觸發她心里最真摯的情感,看到荷護紅蓮,她就想到了母親對自己的庇護。冰心幼時身體孱弱多病,幸有母親細心照顧,才得以存活。冰心成為作家后,每寫完一篇文字,總是先捧到母親面前。母親是她最忠實最熱誠的批評者。冰心感謝母親,母親去世后,她寫了很多紀念慈母的文章,《荷葉 母親》借物喻人,而更多的是直接的情感流露。
無論你喜歡哪一首,畢竟你都從作品中讀出了深深的母愛,母愛也會很快樂,也會很溫馨,當詩人把自己對母親的愛寄托到金色花和荷葉上的時候,你會用一種什么形式來表達你對父母的愛呢?
以下兩題任選一道,討論。
1、關于母愛的作品你可能接觸過很多,根據你所知道的詩句(語句),談談你對母愛的理解。
2、這兩首詩都借助一種具體的形象抒發對母親的愛,請你也用這種手法來表現對父母的愛。
泰戈爾和冰心為自己建立了一座愛的殿堂,告訴我們愛自己的母親,愛自己的孩子。在這座殿堂里,我們不是來膜拜上帝和真主的,而是來尋找真實的自己,此刻,任何喋喋不休的評論都是多余的,我們只有懷著虔誠的心,默默步入這座殿堂,在愛的星空下,我們除了勇敢的追尋,別無選擇當你懂得講話時
我希望你講的第一句話是“媽媽,我愛你!”
活動設計背景幼兒園《春天來了》散文詩教案與反思
冬天過去了,微風悄悄地送來了春天,小河里的冰融化了,小魚兒、小蝌蚪在水里快活地游來游去,小草從地下鉆出來了,嫩嫩的,綠綠的,大地像鋪上了綠色的地毯,柳樹輕輕地搖著小辮子,小朋友們高興地跑來跑去,一會捉蝴蝶,一會抓蝌蚪,忙得不亦樂乎,好幾個小朋友還拿出畫板作畫......為了讓幼兒進一步了解春天,感受春天的美景,特設計此活動。
活動目標
1、通過幼兒仔細觀察、觀看、討論、對話、遠足登山等活動讓幼兒在玩中,知道春天來了,并能從樹、花、草等中了解春天的特征,培養幼兒熱愛春天,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趣,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
2、通過教學讓幼兒理解散文詩的內容,學習欣賞散文詩的韻律美。能夠有表情的朗誦散文詩。
3、拓展幼兒的思維,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體驗自己成功的喜悅,培養幼兒的自信心。
4、理解動詞“爬、鉆、X來X去”等詞語。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理解散文詩的內容,能夠有表情的朗誦散文詩。
難點:理解詞語“爬、鉆、 x來x去”
活動準備
1、家長利用假期帶領幼兒到小河邊、公園里、山坡上找尋春天的特征,并畫出圖畫。
2、錄音機一臺、歌曲《春天在哪里》磁帶一盒,歌唱春天的背景音樂一段
3、《春天來了》的教學課件,大屏幕一個。
4、白紙一張,水彩筆一盒,柳樹、青蛙、鴨子、小草、小花、蝴蝶、蜜蜂、燕子等圖片。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談話導入新課:
放音樂《春天在哪里》讓幼兒聽歌曲,利用歌曲中的句子回答老師的問題。
師:春天在哪里?
幼:春天在清脆的山林里,春天在湖水的倒影里,春天在小朋友的眼睛里。
師:小朋友在清脆的山林里看到了什么?
幼:小樹發芽了,小草從泥土里鉆出來了,山坡上的小野花開了,桃樹、梨樹、蘋果樹開花了。
師:小朋友在湖水里找到了春天的哪些特點?
幼:小河里的冰融化了,里面有許多小蝌蚪,有小魚兒游來游去。
師:小朋友的眼睛里還發現那些春天的特點?
幼:燕子從南方飛回來了,唧唧喳喳叫個不停,蝴蝶、蜜蜂在花叢中飛來飛去。人們脫掉棉衣,換上漂亮的春裝,小朋友們聚在公園放風箏。
3、出示課題《春天來了》,教幼兒讀課題。
二、基本部分:欣賞散文詩,理解散文詩。
1、教師朗誦散文,讓幼兒欣賞散文詩,回答問題。
師:散文里都描寫了哪些地方春天的景色?
幼兒:小河里。
幼兒:河岸上小草、小花、柳樹
幼兒:小青蛙、燕子、蝴蝶、蜜蜂
2、放《春天來了》的教學課件,帶領幼兒觀看,引導幼兒理解散文詩內容。
師:小朋友想一想,散文中是怎樣描寫小河里的景色的?
幼:小河里連一片薄冰也找不到了,幾只小鴨子快活的游來游去。
師:小河里的硬硬的厚厚的冰到哪去了?為什么春天來了就找不到了?
幼:因為春天來了,天氣變得暖和起來,小河里的冰就融化了。
師:為什么說春天來了小鴨子快活的游來游去?小鴨子難道在冬天游泳不快活嗎?
幼:因為冬天小河的水結了厚厚的冰了,小鴨子不能游泳所以不快活,春天來了,小鴨子可以游泳,還可以捉魚吃,所以很快活。
師:誰能上來給小朋友表演一下小鴨子的快活的樣子?
幼:請幾名幼兒上前戴頭飾表演小鴨子的快活的樣子。
師:小朋友想一想,散文中是怎樣描寫河岸上的景色的?
幼:河岸上,一只青蛙從泥土里鉆出來,在河邊慢慢的.爬著。
師:小青蛙問什么從泥土里鉆出來?
幼:因為小青蛙在冬天里要冬眠。
師:小青蛙怎么不跳呀?為什么不唱歌呀?
幼:因為小青蛙剛睡醒。
師:誰能上來給小朋友表演一下鉆的動作?
幼:一名幼兒上前從左子底下鉆出鉆進,表演‘鉆’。
師:誰能上前給老師和小朋友表演一下爬的動作?
幼:一名幼兒上前表演‘爬’。
師:散文中還描寫了河岸上的那些景色?
幼:河岸上柳樹發芽了,柔軟的枝條隨著微風輕輕地搖擺,草綠了,花開了
師:為什么說柳條輕輕地搖擺呢?
幼:因為春天的風很小。
師:散文中還描寫了哪些春天的小動物?
幼:蜜蜂、還有蝴蝶、小燕子。
師:蜜蜂、蝴蝶、小燕子散文中是怎樣寫的呢?
幼:蜜蜂愉快的唱歌,蝴蝶快樂的舞蹈,燕子歡快地叫著:春天來了,春天來了。
3、放課件,讓幼兒觀看課件,跟讀散文,進一步理解散文詩。
4、放事先錄制好的背景音樂,讓幼兒誦讀散文,教師根據幼兒誦讀分別用水彩筆在白紙上添畫小河、小魚、水草,并把鴨子、柳樹、青蛙、小草、小花,蜜蜂、蝴蝶、燕子放在圖畫上相應的位置。
5、幼兒拿出事先畫好的《春天來了》的主題畫,互相欣賞,看自己發現的春天和別人觀察到的春天一樣不?
三、結束部分:
1、教師談話小結:春天來了,大地在春姑娘的打扮下變得越來越漂亮,像一首詩,又像一幅畫,我們每天生活在這美麗的花園里,我們每個人都是這花園的主人。我們要愛護我們周圍的環境,做保護環境的小主人。
2、教師放音樂,全體幼兒跟老師一起唱《春天在哪里》結束活動。
附:散文詩《春天來了》
冬天過去了,
微風悄悄地送來了春天,
小河里連一片薄冰也找不到了,
幾只小鴨子跳下水,在河里快活地游來游去。
一只青蛙從泥土里鉆出來,
在河邊慢慢地爬著。
河岸上,柳樹發芽了,
柔軟的枝條隨著微風輕輕的搖擺,
草綠了,花開了,
蜜蜂愉快的唱歌,
蝴蝶快樂的舞蹈,
燕子歡快地叫著:
春天來了,春天來了!
教學反思
本節教學活動設計由于課前準備比較充分,因此教學進行起來還算順利,教學過程中基本沒有出現大的問題,幼兒大都能跟隨教師的思路進行學習,課堂氣氛活躍,幼兒興趣濃厚。特別是第二個環節屬互動環節--欣賞散文,理解散文詩的內容,幼兒大都能通過多媒體教具和戴頭飾表演等理解散文內容,在跟隨音樂朗讀散文,幼兒大都能有節奏的朗讀、背誦散文,學習熱情高漲,一節課上下來幼兒好像還有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但是,本節課并不是所有環節都十全十美,第一個環節導入課題,由于我自己的疏忽,事先沒有注意到部分幼兒對歌曲本身的內容的陌生,在用《春天在哪里》這首歌曲導入課題,有點難度。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