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8-23
這是江南逢李龜年說課稿一等獎,是優秀的七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江南》課堂教學反思范文
這首詩簡單易讀,瑯瑯上口,故不須在背誦上花較多時間,應著重指導學生對詩歌美的感悟及生字的臨寫。
《江南》課堂教學反思范文
把課文讀通順只是讀文的開始,重要的是把課文讀熟。因為朗讀是識字的有效途徑,反復地讀文,能提高生字的復現率,有利于對識字的強化和鞏固;因為熟讀有利于語感的形成,提高學生語言的敏感性,增加詞匯的積累量,這是閱讀教學的重頭戲。要想熟讀成誦,就必須反復地讀。但我們不提倡機械的反復讀,因為這樣做會大大降低學生讀書的興趣,嚴重壓制他們身心的發展。低年級學生的表現欲很強,于是在指導背誦上,采用了表演背的方法,學生很感興趣,課堂氣氛活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尤其在指導朗讀詩的第二句時,因為這一句中很多部分相同,所以學生讀起來會沒有精神,于是在這里設計了“如果你是小魚,你會干什么?”的環節,學生躍躍欲試,爭著用自己的語言、動作來表現,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活躍了孩子的思維。
活動意圖:
《漢樂府·江南》一首漢代樂府詩,一首采蓮歌,反映了采蓮時的光景和采蓮人歡樂的心情。在漢樂府民歌中具有獨特的風味。民歌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回旋反復的音調,優美雋永的意境,清新明快的格調,勾勒了一幅明麗美妙的圖畫。領略采蓮人內心的歡樂。激發幼兒對江南美景的熱愛。
活動目標:
1. 學古詩《漢樂府·江南》,理解 “可采蓮”、“何田田”、“東西南北”詩句。
2. 誦讀古詩,感受古詩韻律之美。
3. 喜歡詩中美景,激發對江南美景的熱愛。
4. 鼓勵幼兒敢于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5. 萌發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活動準備:
1. 古詩《江南》課件。
2. 自制教學掛圖。
3. 表演道具若干。
活動過程:
(一)觀賞荷塘美景。
1. 第一幅畫面,理解詩詞“何田田”。
看到了什么美麗的景象?
2. 欣賞第二幅畫面,理解詩詞“可采蓮”。
這么多、這么美的蓮葉引來了誰?你見過采蓮嗎?
3. 欣賞第三幅畫面。
還引來了……?魚兒在干什么?
(二)學習詩歌,用多種形式誦讀。
1.教師誦讀詩歌。
有位詩人把這江南荷塘的美景寫成了一首詩。
2.介紹作者,理解詩句中“東、西、南、北”。
3.多形式誦讀方法
除了集體朗誦還可以怎樣來朗誦?一起試一試。
(三)表演古詩。
1. 創設荷塘情境。
2. 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表演。
(四)欣賞歌曲《江南》,感受古詩表現的多種形式。
活動延伸:
1. 投放描寫江南美景的詩詞供幼兒對比誦讀。
2. 投放《江南》背景墻及表演道具供幼兒表演。
活動反思:
古詩描繪的是江南水鄉人們采蓮的情景。<文章.出自幼兒園學習網教案網.>詩句生動活潑,通俗易懂;插圖色彩鮮明,形象逼真,展現了一幅蕩舟采蓮、蓮葉田田、魚戲蓮葉的美麗畫卷。可謂有景、有情、有韻,孩子們讀來心情愉快,朗朗上口,便于在讀中陶冶兒童美的情操。
不足之處:
個別幼兒不能很好的理解詩中意思,課堂時間安排過于緊湊。
活動目標:
1、認讀重點字詞"蓮葉""東""西""南""北"。
2、喜歡閱讀古詩《江南》,能夠理解詩歌內容。
3、通過游戲進一步增強同伴間的感情。
4、閱讀江南,能細致的觀察畫面,大膽的表述對江南的理解。
5、培養幼兒大膽發言,說完整話的好習慣。
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
認讀字詞"蓮葉""東""西""南""北"。
活動難點:
掌握詩歌內容。
活動準備:
1、字卡:綠色的東、紅色的西、橘色的南、白色的北、蓮花、蓮葉、蓮蓬和蓮藕。
2、蓮花池掛圖一幅。
3、江南課件。
活動過程:
一、猜謎導入活動。
一個小姑娘,長在水中央,身穿粉紅衫,坐在綠船上。(猜一種花)引出蓮花、蓮葉、蓮蓬和蓮藕,出示圖片并配上相應的字卡。
師:你們在哪里看到蓮花、蓮葉的?(出示掛圖,認讀"江南")
二、認識重點字詞。
1、出示"蓮葉"師:這兩個字叫蓮葉,在這首詩里有沒有蓮葉這兩個字。(請幼兒上來找,并用筆把它圈起來。)一起認讀。
2、認讀"東""西""南""北"。
師:(出示字卡)小朋友認識他們嗎?在這首詩里找一找。
如:"東"詩里哪個字和它一樣,把它圈起來,讀一讀并學組詞----東門、東面、東方、東風、東京、東北------如以上的方法學習"西""南""北"。
(為了讓幼兒能較清楚地區分字,加上色彩,如:西瓜紅,出示紅色字卡"西",并讓幼兒跟說;冬瓜綠;南瓜黃;北方冷。)
3、游戲,復習鞏固字詞"蓮葉""東""西""南""北"。
(1)游戲1:魚兒游得對不對。
游戲玩法:請兩個小朋友做蓮葉,其他小朋友做小魚,師扮演魚媽媽,活動室貼有"東南西北"的字。全體幼兒朗誦詩歌,魚媽媽、魚寶寶邊聽詩歌邊往蓮葉的四個方向游。
(2)游戲2:團結一致躲鱷魚。
游戲玩法:配班教師扮演大鱷魚,師生扮演小魚。引導幼兒邊念詩歌邊游戲,念到哪句,就游到哪個方向的大蓮葉下躲起來。
三、認讀古詩。
1、指著掛圖教師帶幼兒邊認字邊讀古詩。
2、幼兒通過觀看《江南》的動畫片,理解詩歌內容。
3、教師引導幼兒去回憶詩歌中的詩句。
提問:這首詩歌真美。誰記住了這首詩歌的名字?你喜歡哪句?還喜歡哪句?
4、幼兒看動畫(動畫沒有聲音)再次朗誦詩歌。接龍游戲念詩歌。
5、小結詩歌內容:江南的蓮葉很多,蓮葉長的非常茂盛,池塘里的小魚在蓮葉之間游來游去做游戲,一會兒游到蓮葉的東面,一會兒游到西面,一會兒游到南面,一會兒游到北面。江南真美呀!
四、拓展幼兒的知識面。
師:你們去過江南嗎?李老師帶你們去看一看。江南有許多地方,比如:蘇州的園林、杭州的西湖、鎮江的焦山、還有我們的揚州瘦西湖都有美麗的景色,最美的還是我們的揚州。(看課件讓幼兒欣賞)
園長點評:
運用多媒體教學,幼兒在朗誦中學習,在表演中識字,孩子們較順利地掌握了本節課的重難點,愉快地完成了學習內容。
其實古詩對于5-6歲的孩子來說學習起來比較難,但只要方法得當,利用現代化的腳下手段,實施起來一點也不像想象中的那么難。
活動反思:
孩子在識字活動和游戲活動過程中都比較感興趣。通過多種形式的活動實施,能完成目標任務,通過活動開展,發現活動的知識點很多時間較長,如果此活動針對大班幼兒來開展就更好了。
《江南》是一首選自《漢樂府》的古詩,描繪的是江南水鄉人們采蓮的情景。本詩共七行兩句,前兩行直接描寫了江南水鄉的美,介紹了此處是一個可以采蓮的好地方;后五行寫魚兒在蓮葉下面游水嬉戲。詩句生動活潑,通俗易懂展現了一幅蕩舟采蓮、蓮葉田田、魚戲蓮葉的美麗畫卷。學生通過學習古詩可初步體驗到詩中精彩的語言,受到古詩文的熏陶。可要讓剛接觸漢字的一年級學生體會到詩的意境,感悟到語言的凝練之美,就有一定的難度。我根據課文特點,我教學設計如下:
一、創設情景揭示課題,感受江南水鄉的美。
我從課題引入江南是一個魚米之鄉,并讓學生通過拼音學會了“江南”二字,然后憑借多媒體課件出示采蓮圖給學生看,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情趣,讓他們做好自主備學課文的準備。
二、巧妙講解教學重、難點,學入理解詩意。
在學生們順利完成了備學和小學交流后,我將畫面切換到:“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其中“何田田”一詞學生在理解上有難度,我并沒有直接講解詞的意思,而是將其融入對整句詩的描述之中。“現在,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池的蓮葉,你看到這一池的蓮時想說些什么?”“蓮葉真多呀!”“蓮葉真美呀!”“蓮葉又大又綠!”“滿湖的蓮葉又大又綠,綠油油的,像一把把大傘,你挨著我,我挨著你。”在學生交流后,引導配樂朗讀。學生們在音樂伴奏下伴著舒緩的動作“翩翩起起舞”時,我想“何田田”一詞在學生的腦海中已經理解并也悟出了文字間蘊含的美。
課文江南教學反思
一年級語文上冊《江南》是一首古詩,選自《漢樂府》,寫的是江南水鄉人們采蓮的情景。詩句的前兩行介紹了江南水鄉是采蓮的好地方,后五行則寫魚兒在蓮葉下面游水嬉戲。整首詩語言生動活潑,通俗易懂,寥寥幾句為我們勾畫了一幅美妙的江南圖。這里詩美、圖美、境美。
“美”在這里是貫穿全文的主線。教學中,我將“美讀”訓練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如果說初讀感知使學生對整首詩的意境留下了淺層的記憶。那么推敲品讀卻讓學生真正走進了江南,領略了一幅生動活潑的美景圖。當學生對“何田田”不知所云時,我適時的出示了“蓮葉圖”:小朋友們,你們看到了什么?“我看到了蓮葉。”“我看到了很多很多的蓮葉。”“我看到了滿池的蓮葉。”把它的顏色也說出來。“蓮葉是綠綠的。”“蓮葉是碧綠碧綠的。”
”學生一下就找到了是“田田”。正因為看到這么多又綠又亮的蓮葉,詩人不由得發出感嘆“蓮葉何田田!”你能看著圖來讀這一行嗎?緊接著我又出示文中的插圖:你們看,美麗的姑娘在滿池的`蓮葉間——采蓮,這是多——美的畫呀!此時詩的前兩行已變成了一幅美麗的畫留在了孩子們的腦海中,讀好詩句也已不成問題了。后面的五行我讓學生閉上眼睛聽我讀,一邊聽一邊想:這幾行在寫什么呢?當學生睜開眼睛時,個個搶著回答——是小魚。
我又鼓勵學生:你們也來讀讀這幾行,再看看圖,想想你是怎么理解的?也許是因為詩句的朗朗上口,也許是插圖色彩鮮艷太吸引孩子的眼球了,總之每一個孩子都在認真地讀著,想著。有個孩子說“這幾行是寫小魚在游來游去。”我趕緊肯定他:說得真好,那為什么詩中用的是“戲”而不是“游”呢?“因為小魚游來游去就好像在做游戲,很開心的。所以用戲。”“因為小魚在水里是自由自在地游著,所以用戲。”說得多好!我相信此時學生眼中的江南已成了一幅靈動的、活潑的,有生命力的畫了。讀好詩句也成了他們自己真切感情地流露,此時的美不光在江南,更深深地留在了學生的心中。
我們的語文課堂,如果僅僅讓學生感受到美,體驗到美也許還不夠。我們還應該盡力訓練學生去表達美,創造美,以達到積累和發展語言的目的。在語文教學中,我們應該創造機會讓學生多用眼看,用耳聽,用心想,用口讀,多感官的參與學習,才能使美的語言內化為美的想象。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