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9-24
這是江南逢李龜年教案教學反思,是優秀的七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 能夠熟練地背誦讀詩歌,積累古詩文。
2、 理解詩文大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新設計
教學設計
一、導入
小學時候,同學們學過杜甫的哪些詩作,能回憶起來嗎?(學生回憶,自由回答)。今天我們再學習一首杜甫的詩作《江南逢李龜年》。
二、人物小傳
1、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 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漢族,河南鞏縣(今河南鞏義市市)人。世稱“杜工部”、“ 杜拾遺”,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一生寫詩1400多首,藝術地反映了李唐王朝由盛轉衰的歷史,詩藝精湛,被后世尊稱為“詩圣”他的詩也被稱為“詩史”(用詩歌寫成的歷史)。
2、岐王與崔九
李龜年,唐時樂工,李龜年善歌,還擅吹篳篥,擅奏羯鼓,也長于作曲等。為開元時期“特承顧遇”的著名歌唱家。和李彭年、李鶴年兄弟創作的《渭川曲》特別受到唐玄宗的賞識。安史之亂后,李龜年流落到江南,每遇良辰美景便演唱幾曲,常令聽者泫然而泣。李龜年作為梨園弟子,多年受到唐玄宗的恩寵,與玄宗的感情非常人能及,唱了王維的一首《伊川歌》:"清風明月苦相思,蕩子從戎十載余。征人去日殷勤囑,歸燕來時數附書。"表達了希望唐玄宗南幸的心愿。唱完后他突然昏倒,四天后李龜年又蘇醒過來,最終郁郁而死。
岐王,岐王唐睿宗李旦的兒子,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 名叫李隆范,以好學愛才著稱,雅善音律 ,被封為岐王。
崔九,崔滌,唐朝人,在兄弟中排行第九,中書令崔湜的弟弟。玄宗時,曾任殿中監,出入禁中,得玄宗寵幸。崔姓,是當時一家大姓。
三、創作背景
這首詩作于唐代宗大歷五年(770),也就是杜甫去世的那一年。大歷五年暮春時節,在闊別四十多年以后,流落江南的杜甫在潭州(今湖南長沙),與同樣流落異鄉的李龜年偶然相逢。這時,唐王朝由于遭受了八年的安史之亂,整個社會已經從“開元盛世”那樣的繁榮昌盛迅速跌落下來。面對苦難的現實、凄涼的晚境和曾經輝煌一時的舊交,杜甫百感交集,寫下了這首極具情韻的七言絕句,抒發了動蕩時代有著不平凡經歷的故人重逢時的深痛感觸,暗寓著對往昔的無限眷戀,對現實的深沉慨嘆,以及對昔盛今衰、人情聚散的千般感觸。
四、指導誦讀
1、播放視頻朗讀。I:教學資源視頻朗讀《江南逢李龜年》杜甫_標清.mp4
2、朗讀指導。(注意朗讀節奏、韻腳、重音)
岐王∕宅里∕尋常見,
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
落花∕時節∕又逢君。
3、學生自由讀,體會詩歌的節奏、重音和韻腳。
4、指名學生朗讀,師生評議。
5、學生齊讀。
五、疏通詩句
1、重點字詞解釋。
逢:遇見、碰見; 尋常:經常、常常; 幾度:多次。
聞:聽見你(指李龜年)的歌聲。
2、翻譯全詩。
當年,在岐王府邸里常常見到你的演出;在崔九的廳堂前,也曾多次欣賞你的藝術。眼下正是江南暮春的大好風光,沒有想到落花時節能巧遇你這位老相識。
六、情感探究
1、引入思考
此詩撫今思昔,世境之離亂,年華之盛衰,人情之聚散,彼此之凄涼流落,都濃縮在這短短的二十八字中。語言極平易,含意極深遠,包含著非常豐富的社會生活內容,凝結著四十多年的時代滄桑、人生巨變。那種昔盛今衰,構成了尖銳的對比,使人感到詩情的深沉與凝重。清代黃生《杜詩說》說:“今昔盛衰之感,言外黯然欲絕。見風韻于行間,寓感慨于字里。……”
2、思考:
(1)詩人和李龜年相逢在什么季節?什么地方?你從詩中哪里讀出的?
(2)這首詩的前兩句寫什么?后兩句寫什么?全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3)作者是怎樣表達這種情感的?
(4) “落花時節”有哪些深層意蘊?
3、學生分組討論,老師巡回指導。
4、分組展示討論成果。
5、師生小結
(1)詩人和李龜年相逢的暮春時節(或春末夏初)的江南;詩中“落花時
節”點明了時間是暮春(或春末夏初),“正是江南好風景”,交代了相逢在江南。
(2)詩人前兩句追憶昔日與李龜年的交往;后兩句寫詩人在江南與李龜年的重逢;全詩撫今追昔,流露出詩人對大唐盛世風光的懷念、劫后重逢的欣慰以及對國事凋零、藝人顛沛流離的感嘆。
(3)詩人通過“今昔”對比來表達他對大唐盛世風光的懷念、劫后重逢的欣慰以及對國事凋零、藝人顛沛流離的感嘆的。
開頭二句雖然是在追憶昔日與李龜年的接觸,流露的卻是對開元全盛日的深情懷念。下語似乎很輕,含蘊的情感卻很重。“岐王”,唐玄宗的弟弟、唐睿宗(李旦)的兒子李范,封岐王,以好學愛才著稱,雅善音律。“崔九”,名滌,是中書令崔湜的弟弟,經常出入皇宮,是唐玄宗的寵臣,曾任秘書監。他在同族弟兄輩中排行第九,故稱崔九。“岐王宅”、“崔九堂”,仿佛信口道出,但在當事者心目中,這兩個開元鼎盛時期文藝名流經常雅集之處,它們的名字,就足以勾起昔日的美好回憶。當年出入其間,接觸李龜年這樣的藝術明星,是很尋常的,可是現在回想起來,卻已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夢境了。兩句詩在迭唱和詠嘆中,好像是要拉長回味的時間似的。這里蘊含的天上人間之感,需要結合下兩句才能品味出來。
后兩句對國事凋零、藝人顛沛流離的感慨,概括了整個開元時期的滄桑巨變。風景秀麗的江南,在和平時代,原是詩人們所向往的快意之游的所在。如今真正置身其間,面對的卻是滿眼凋零的落花和皤然白首的流落藝人。“落花時節”,既是即景書事,也是有意無意之間的寄興。熟悉時代和杜甫身世的讀者,定會從中聯想起世運的衰頹、社會的動亂和詩人的衰病漂泊,而絲毫不覺得詩人在刻意設喻。詩人寫到“落花時節又逢君”,卻黯然而收,在無言中包孕著深沉的慨嘆,痛定思痛的悲哀。這樣“剛開頭卻又煞了尾”,連一句也不愿多說,真是顯得蘊藉之極。沈德潛評此詩:“含意未申,有案未斷”。這“未申”之意對于有著類似經歷的當事者李龜年,自不難領會;對于后世善于知人論世的讀者,也不難把握。“正是”和“又”這兩個虛詞,一轉一跌,更在字里行間,寓藏著無限感慨。
這首七言絕句膾炙人口,是杜甫晚年創作生涯中的絕調。全詩撫今思昔,世境之離亂,年華之盛衰,人情之聚散,彼此之凄涼流落,都濃縮在這短短的二十八字中。歷代好評眾多,如清代邵長蘅評價說:“子美七絕,此為壓卷。”《唐宋詩醇》也說,這首詩“言情在筆墨之外,悄然數語,可抵白氏(白居易)一篇《琵琶行》矣……此千秋絕調也。”
(4)“落花時節”四字的深層意蘊:
第一、是指自然界百花凋零的季節;
第二、暗指詩人和李龜年青春已逝,生活中一切美好事物都隨時光流逝;
第三、暗示李唐王朝國事凋零,盛世繁華不再。
七、總結
四句詩,從岐王宅里、崔九堂前的“聞”歌,到落花江南的重“逢、“聞”、“逢”之間,聯結著四十年的時代滄桑、人生巨變。盡管詩中沒有一筆正面涉及時世身世,但透過詩人的追憶感喟,讀者卻不難感受到給唐代社會物質財富和文化繁榮帶來浩劫的那場大動亂的陰影,以及它給人們造成的巨大災難和心靈創傷。確實可以說“世運之治亂,華年之盛衰,彼此之凄涼流落,俱在其中”(孫洙評)。這首詩的成功創作似乎可以告訴我們:在具有高度藝術概括力和豐富生活體驗的大詩人那里,絕句這樣短小的體裁究竟可以具有多大的容量,而在表現如此豐富的內容時,又能達到怎樣一種舉重若輕、渾然無跡的藝術境界。
八、布置作業
1 、背誦并默寫這首詩。
2、結合課堂內容和課前資料,給這首詩寫一段三百左右的欣賞短文。
【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
1、理解整首詩的大意及背誦全詩。
2、理解詩人抒發的感情。
過程和方法:
1、引導回顧小學階段已經學過杜甫的詩,因此他們對杜甫并不陌生,這樣,為學習這首詩就有了一定的鋪墊,增進親切感,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理解作者抒發了怎樣的感情,作者是通過怎樣的方式來抒發情感的。
【教學重點】
1、理解整首詩的大意及背誦全詩。
【教學難點】
1、理解作者抒發了怎樣的感情,
【教學方法】
誦讀法、合作探究學習法;分類整理歸納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預習設計】學生導學案
【教學過程】
一、導入復習、檢查作業 同學們,相信你們都有自己的偶像吧?假如有一天,你在街上看到自己的偶像時你會是什么反應呢?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杜甫在遇到他曾經喜歡的藝人時是什么情況?我們一起來學習《江南逢李龜年》
師:杜甫對同學們來說已經很熟悉了,有那位同學愿意給我們從新介紹一下他嗎? 生:杜甫,唐代著名詩人,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被稱為“詩圣”,他的詩被稱作“史詩”,與李白合稱“李杜”。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
師:在學習這首詩之前我想要同學們一起先朗讀全詩。這首詩,寫于安史之亂之后,經過安史之亂繁榮的唐王朝是家不將家,國不將國,在風雨中搖搖欲墜,杜甫和李龜年都逃難流落到今湖南長沙一帶并在此相遇,詩人有感而發,寫下了這首詩。
二、整體感知、了解大意
1、初讀古詩,借助注釋了解大意
詩人在江南與李龜年相逢,李龜年是誰呢?
請同學們看一看注釋,與李龜年的相逢有什么特別之處嗎?(李是唐時著名樂師,杜甫在岐王家里和崔九家里經常能見到他) 因此,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說的就是杜甫與李龜年常見面的場景。
那么,同學們可以想象一下,當年杜甫與李龜年見面的場景應該是這樣的呢?(歌舞升平的場景)哪個詞能看出這一點?(尋常)
“尋常”一詞說明岐王宅里和崔九堂前的這種聚會娛樂是非常普通的,非常常見的。因此大家才會把這種快樂看作是平常事,如今呢?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現在杜甫和李龜年相逢的場景與先前二人相逢的場景,人事的變遷原本他們都在一起回憶和感慨當年的繁盛景象,而今的凋零落魄。
但詩人的情感并沒有如洪水一樣宣泄出來,而是很好地克制住了。不再提悲傷的事,只看眼前的美景吧,關注當下吧。這正是詩人情感內含的一種表現。使得心境大不相同了。
三、合作探究,學習課文重點內容
師:我們先看詩的題目《江南逢李龜年》,大家看注釋,這里的“江南”是指現在湖南長沙一帶,而不是我們現在所說的江南水鄉的“江南”,“李龜年”是唐朝著名的歌手,經常到皇宮貴族演出。
首先,我們來理清詩歌的大意,那位同學愿意用自己的話來給我們闡述這首詩?
生:當年在岐王宅里經常見你演出,在崔九堂前也幾次聽到你的歌聲。現在正是“江南”風景絕好之際,在這落花的時節又與你重逢。
師:好,理清這首詩的大意,那老師現在問一個問題,這首詩的前兩句寫了什么,從全詩來看有什么作用?
生:是詩人對當年與李龜年交往情景的回憶。“岐王宅里”“崔九堂前”是開元盛世時期兩個有名的文藝名流聚集之地。而今,這已經成為了可望而不可及的夢境,只能在回憶中重溫當年的美好時光。這番對往昔的追憶,流露出詩人對開元盛世的深深眷戀和懷念。為下文做鋪墊。
師:我們接著往后邊看,“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正是”一詞把我們從過往的回憶里邊瞬間拽到現實當中。那現實又是怎樣的呢?
生:如今正是江南大好風光之時,置身其中,原本應該流連于美景之中,但現在看到的卻是凋零的落花。
師:大家想一下為什么在這春光大好之際詩人的眼里只有凋零的落花?
生:那是因為詩人想到時世凋敝之喪亂,藝人之顛沛流離,人生之凄涼飄零。
師:詩的后邊本是寫景,但“身世之感,時代之痛”無不盡顯于“落花時節”之中。這里的“落花時節”哀景襯出悲情。詩人借“落花”之景抒發了詩人對世事無常,人生多變,國事凋零,藝人顛沛流離的感慨。
三、精讀課文,探究課文思想內涵
這首詩在表達方式上只是敘事寫景,無一字議論抒情,卻是意在言外,飽含萬端感慨。開頭自然,結尾余味無窮剛開頭卻又煞了尾,連一句也不愿多說,給人留下了深遠的想象空間,讓人覺得余味無窮。它深沉地表達了詩人對逝去繁華的懷念和國破家亡之后的無盡憂傷。
四、課堂小結
這首詩通過詩人追憶往昔與李龜年的接觸及描寫現實兩人重逢的場景,表達了詩人對唐王朝盛衰變化的蒼涼感嘆,以及對彼此現狀的悲嘆。語極平淡,內涵卻無限豐滿。
五、當堂檢測
追憶往昔與李龜年的接觸,流露的卻是對“開元全盛日”的深情懷念
的詩句是:————,
暗喻了世運的衰頹、社會的動亂和詩人的衰病漂泊
的詩句:——————,——————。
落花流水的風光,點綴著兩位形容憔悴的老人,成了時代滄桑的一幅典型畫圖
。這句詩是——
六、作業布置
1、完成陽光學評(本節課內容)。
2、默寫《江南逢李龜年》。
3、完成課本后研討題的第2小題。
4、收集兩首沒學過的杜甫的詩,課后向同學推薦。
5、結合課堂內容和課前資料,給這首詩寫一段三百左右的欣賞短文。
七、板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 能夠熟練地背誦讀詩歌,積累古詩文。
2、 理解詩文大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引導學生學寫簡單的古詩,并將自己名字嵌入詩中。
二、情感激勵:
多媒體展示詩歌《日暮》,要求學生齊讀
牛羊下來久,各已閉柴門。
風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園。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頭白燈明里,何須花燼繁。
提問:這首詩的作者是誰?(杜甫)它表現了作者什么情感?(思鄉)詩的色調是什么樣的?(冷)
多媒體展示:杜甫()是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世界文化名人。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經歷了唐代的由盛到衰的過程。因此,與詩仙李白相比,杜甫更多的是對國家的憂慮及對老百姓的困難生活的同情。故他的詩被稱作“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
杜甫的一生,可用“憂國憂民、四海為家”來概括(多媒體展示“杜甫的足跡”)。出身官宦之家的杜甫,年少時意氣風發,躊躇滿志。當時唐朝也正值開元盛世,國家強盛,百姓富庶。他當時的遠大抱負,我們從這首詩中略見一斑。
多媒體展示:《望岳》提問:哪一句詩最能體現少年杜甫的遠大志向?(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老年的杜甫經歷了安史之亂,國破家亡,他的心境又是如何呢?導入新課教學。
三、達標教學
(一)學習詩歌
1、多媒體播放朗誦,析題:地點、事件、人物
2、生范讀,注意生字
3、理解:
這首詩總共提到了哪些人物?(作者、李龜年、歧王、崔九)
有哪些表示時間的詞語?(表示過去的:尋常、幾度;表示現在的:落花時節)從寫法上,屬于虛實結合。
過去相見和現在相見的感觸是一樣的嗎?有什么不同?(欣喜、榮耀;辛酸、傷感)
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區別?(國家的盛衰、個人命運的變遷)
這種辛酸與傷感濃縮于詩中的哪個詞語之中?(落花時節)
分析后兩句的妙處:用了反襯和雙關。“江南好風景”,恰恰成了亂離時世和沉淪身世的強烈反襯。“落花時節”,是雙關,既是寫景,又暗寓社會、朋友和自身的境況如同落花流水,令人憂傷。
4、小結:
這首詩在表達方式上只是敘事寫景,無一字議論抒情,卻是意在言外,飽含萬端感慨。開頭自然,結尾余味無窮剛開頭卻又煞了尾,連一句也不愿多說,給人留下了深遠的想象空間,讓人覺得余味無窮。它深沉地表達了詩人對逝去繁華的懷念和國破家亡之后的無盡憂傷。
生齊背。
(二)拓展:“落花”是古詩詞中常常出現的形象,古人往往用“落花”表示一種傷感、哀婉的情感。請大家賞析下面各句。(多媒體展示)
(三)學寫詩歌
1、多媒體展示教師例作,要求學生賞析:題目、主題、表達方式、嵌入的人名。
2、學生學寫詩歌,將自己名字嵌入,教師進行輔導。(藏頭、落尾、句中皆可;可只用名,也可姓名均用)
3、學生上黑板展示自己的詩。
4、教師修改學生的作品并進行激勵性評價
四、課外練習:你還知道哪些描寫落花的古詩詞句子呢?將它們工整地摘錄下來。
篇二
學習目標
1、 導讀背背,理解、積累詩文。
2、 理解詩文大意。
3、 體會作者的情感。
學習過程
一、 讀讀背背
導入
岐王宅里尋常見, 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 落花時節又逢君。
二、注釋
①李龜年:唐代著名的音樂家,受唐玄宗賞識,后流落江南。
②歧王:唐玄宗的弟弟李范,他被封為歧王。
③崔九:就是崔滌,當時擔任殿中監。
④君:指李龜年,玄宗時宮廷著名樂師。
三、譯文
過去在岐王府中經常和你見面,多次在崔九堂前聽你唱歌。現在正是江南景色美好的時候,落花時節又和你相逢。
四、賞析
1、 整體把握李龜年是開元時期“特承顧遇”的著名歌唱家。杜甫初逢李龜年,正是在意氣風發的少年時期,正值“開元盛世”。杜甫因才華早著而受到歧王李范和秘書監崔滌的賞識,得以在他們的府邸欣賞李龜年的歌唱。在杜甫的心目中,李龜年正是和鼎盛的開元時代,也和自己充滿浪漫情調的青少年時期的生活緊緊聯結在一起的。幾十年后他們又在江南重逢。這時遭受了八年安史之亂的唐朝業已從繁榮昌盛轉入衰落,他們二人的晚景也十分凄涼。這種會見,自然很容易觸發杜甫胸中本已郁積的無限滄桑之感。這首詩跨越了幾十年的時代蒼桑,社會變遷,景物的描寫寄寓了詩人對世道衰落的感慨。全詩情韻深厚,內蘊豐富,舉重若輕,具有高度的藝術成就。
2、 結合詩句理解四句詩,從岐王宅里、崔九堂前的“聞”歌,到落花江南的重“逢”,“聞”、“逢”之間,聯結著四十年的時代滄桑、人生巨變。盡管詩中沒有一筆正面涉及時世身世,但透過詩人的追憶感喟,讀者卻不難感受到給唐代社會物質財富和文化繁榮帶來浩劫的那場大動亂的阻影,以及它給人們造成的巨大災難和心靈創傷。確實可以說“世運之治亂,華年之盛衰,彼此之凄涼流落,俱在其中”(孫洙評)。正象舊戲舞臺上不用布景,觀眾通過演員的歌唱表演,可以想象出極廣闊的空間背景和事件過程;又象小說里往往通過一個人的命運,反映一個時代一樣。這首詩的成功創作似乎可以告訴我們:在具有高度藝術概括力和豐富生活體驗的大詩人那里,絕句這樣短小的體裁究竟可以具有多大的容量,而在表現如此豐富的內容時,又能達到怎樣一種舉重若輕、渾然無跡的藝術境界。
五、練習背誦默寫
唐·杜甫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注釋:
1.李龜年:唐朝開元、天寶年間的著名樂師,擅長唱歌。因為受到皇帝唐玄宗的寵幸而紅極一時。“安史之亂”后,李龜年流落江南,賣藝為生。
2.岐王: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 名叫李范,以好學愛才著稱,雅善音律。
3.尋常:經常。
4.崔九:崔滌,在兄弟中排行第九,中書令崔湜的弟弟。玄宗時,曾任殿中監,出入禁中,得玄宗寵幸。崔姓,是當時一家大姓,以此表明李龜年原來受賞識。
5.江南:這里指今湖南省一帶。
6.落花時節:暮春,通常指陰歷三月。落花的寓意很多,人衰老飄零,社會的凋弊喪亂都在其中。
7.君:指李龜年。
【韻譯】:
當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見到你的演出;
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賞你的藝術。
沒有想到,在這風景一派大好的江南;
正是落花時節,能巧遇你這位老相熟。
【評析】:
詩是感傷世態炎涼的。李龜年是開元初年的`著名歌手,常在貴族豪門歌唱。杜甫少年時才華卓著,常出入于岐王李范和秘書監崔滌的門庭,得以欣賞李龜年的歌唱藝術。詩的開首二句是追憶昔日與李龜年的接觸,寄寓詩人對開元初年鼎盛的眷懷;后兩句是對國事凋零,藝人顛沛流離的感慨。僅僅四句卻概括了整個開元時期的時代滄桑,人生巨變。語極平淡,內涵卻無限豐滿。蘅塘退士評為:“少陵七絕,此為壓卷。”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