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8-20
這是次北固山下公開課教案,是優秀的七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次北固山下》是蘇教版初中語文第一冊第一單元誦讀欣賞《古代詩歌三首》中的第一首。《次北固山下》是一首五言律詩,主要寫詩人在旅途中的所見所感。詩人途經北固山,停在山下,看到青山綠水,潮平風正,思鄉之情油然而生,表達了詩人對家鄉親人的思戀之情。“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是大多數詩歌的特點,同樣也是這首詩最大的特點。其中“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是備受稱贊的名句。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北固山下停泊時所見到青山綠水、潮平岸闊等江南景象,但時近春節,頭頂大雁,發出了“鄉書何處達”的感嘆。全詩意境優美,情景交融,抒發了詩人旅居外地時深切的思鄉之情。
為了貫徹我校的課改和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針對這節課我主要圍繞課程標準的三個維度目標進行設計,全面考慮了學生在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接受的教育,培養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教案體現了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以生為本”的課改思想。
2、積極實施教學評價,提高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習習慣。
3、創設的`詩歌學習情景,增強感悟。
4、合理引導學生學習,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
5、注重對詩歌進行感悟教學,將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融為一體。
當然,這節課上完后,我才發現自己的教學存在很多問題。
1、課前沒有給予學生足夠的預習時間,所以課堂的各個環節都顯得很拖沓,學生與教師都顯得手忙腳亂。
2、課前預設不夠,特別是沒有站在一個初一學生的角度看待自己設計的問題。導學案上的問題設計有點難,不在學生能夠自學的范圍之內。
3、導學案的問題設計不合理。詩意的疏通可以放在課前預習的環節解決,這樣就可以騰出更多的時間挖掘課文,深入課文。
4、教學時間把握不到位,整節課前松后緊,導致整節課下來重難點問題沒有突破,重難點體現并不明確。當堂檢測也沒來得及完成。
5、學生對詩歌的意境并沒有身臨其境的“走進去”。
6、自身的業務素質有待提高。教學不能做到從容不迫,教師的點撥不夠簡潔,教師的語言有些啰嗦繁瑣。
我相信,常反思才能大進步,我會多積累經驗,虛心求教,真正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1、內容上,“意象”這個概念可以不提出,只講“事物”即可。首聯、頷聯、頸聯、尾聯也可不講,否則就脫離了學生的認知規律。對仗這個律詩的要求要講清,這是講課時遺漏的。
2、次序上,我先指明本問是表現了鄉愁,然后讓學生找出句子中表現出來的鄉愁,這是違背學生認知規律的做法,應通過朗讀分析,指導學生從句子中體會作者的感情。
3、詞語上,對重點詞語,如“風正一帆懸”中的“一帆懸”解毒不夠,沒有沒有在特定的景中渲染出特定的情。
4、提問上,集體回答較多,個別提問較少,沒有很好地顧及中等及中等偏下的同學。
5、板書設計上,字不夠端正,而且較亂。
總得來說,《次北固山下》這堂課基本達到了我預定的教學效果,但也反映出了很多的問題,這是需要我在今后工作中再接再厲的。
教學要求
1、認識并學會9個生字及由生字組成的新詞。
2、學習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課文中重點句子的意思。
3、學會概括我心生感動部分的主要內容。
教學重難點
1、學習課文,抓住重點詞語來體會重點句子的含義。
2、通過課文學會概括我心生感動部分的主要內容,鍛煉學生的概括能力和表達能力。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掃清文字障礙,初步感知課文的內容。
2、理解“一望無邊、左鄰右舍、念念有詞”等詞語。
3、學習課文第1段。
教學準備課文中的*圖、生字卡等。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讀準字音,結合上下文理解詞語。
2、解決上面質疑中容易解決的問題。
三、檢查讀書效果。
1、出示生字卡,練讀。
2、分自然段讀課文。
3、再讀課文,思考:你讀懂了什么?還有哪些問題不明白?
四、再讀課文,理清文章的脈絡。
1、討論:每個自然段寫了什么內容?
2、反饋學習情況。
3、各個小組修改各段意。
4、重點引導朗讀描寫“祖國”喜愛蓮葉的語句。
五、學習課文第一段。
1、指定小組朗讀第一段。
2、自主學習第一段,并針對第一段提出質疑。
3、我喜歡蓮葉嗎?你是從哪里體會到的呢?(喜歡,我生出了許多感動,心里急急忙忙地尋找著合適的句子。)
4、那么,為什么作者偏偏找不到自己要的詩句呢?
5、你知道我的心事是什么嗎?
六、小結
七、布置作業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學習課文內容。
2、學習課文,抓住重點詞語體會文中重點句子的含義。
3、通過課文的學習,觀察自己熟悉的一個人的長相,抓住特點寫下來。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新課。
二、再讀課文,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三、精讀課文,體會人與人之間的美好情感。
1、學習課文第2段。
討論:a祖母喜愛荷花嗎?你是從哪里體會出來的?
b找出課文中體現祖母讓我吃驚的語句,談自己的理解,并通過感情朗讀表達出我的感受。
c看著祖母這樣地照顧荷花,有什么感受?并體會了什么?
d孩子們都很不以為然地看看祖母,祖母卻是一臉欣喜,就像看一個新生的孫子。分析這句子的修辭手法。
2、學習課文第3段。
a出示提綱。b讓學生自學。c反饋學習情況。
3、學習課文第4段。
a全班一起朗讀第4段。b你讀懂了什么?你理解最后一句話了嗎?
四、總結全文。
五、布置作業。
板書設計:
17蓮葉青青
下大工夫
愛惜蓮葉守、欣、喜
讓、欣賞
祖母分享快樂
倒貼茶水
樂于助人剪葉治瘡
念念有詞
《次北固山下》是人教版初中語文上冊第一單元《古代詩歌四首》中的第三首?!洞伪惫躺较隆肥且皇孜逖月稍?,主要寫詩人在旅途中的所見所感。詩人途經北固山,停在山下,看到青山綠水,潮平風正的景象,一種思鄉之情油然而生,詩歌表達了作者對家鄉親人的思戀之情。
情景交融是大多數詩歌的特點,同樣也是《次北固山下》這首詩最大的特點。頷聯“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及頸聯“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是備受人們稱贊的名句。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北固山下停泊時所見到青山綠水、潮平岸闊等新舊年交替時的江南景象。尾聯部分,作者抬頭見到北歸的大雁,觸景生情,發出了“鄉書何處達”的感嘆。全詩的意境優美,情中有景,景中有情,抒發了詩人遠在外地深切的思鄉之情。
為了貫徹我校的課改和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同時提高學生對詩歌的學習興趣,針對這節課我主要圍繞課程標準的三個維度目標進行設計,全面考慮了學生在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接受的教育,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以流行歌曲許巍的《故鄉》作為導入,吸引學生的注意,也可以渲染情感氣氛。
2、學生齊讀詩歌,聽專業朗讀音頻,讓學生在朗讀中自己體會詩歌的韻律和作者的情感。
3、學生分小組討論,讓學生自己通過交流合作的方式,自主探究出詩歌的具體意思,培養他們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養成良好的學習方法。
4、讓學生有充分的交流表達自由,有利于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5、注重詩歌的感悟教學,讓學生自己親身去體會出詩歌所包含的情感及意境。
當然,這節課上完后,我也發現了自己的教學存在一些問題。
1、播放歌曲的時候,聲音有一點小,沒有調整好,所以氣氛渲染的效果不是很好。
2、在學生分小組討論環節,學生發言不夠積極,應當先讓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再交流。
3、對課堂的寬松、活躍氛圍營造不到位,所以學生發言不夠積極,影響了整體的課堂氣氛。
4、課堂小練有點過于簡單,沒有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使其深入思考。
我相信,常反思才能有進步,我會多積累經驗,虛心求教,真正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讓學生真正學到知識。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