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8-24
這是金色花教案教學反思,是優秀的七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把握詩歌感情基調,有感情朗讀詩歌。
2、培養鑒賞詩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體驗母子親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2重點難點
1、反復朗讀,品味詩歌語言,感受體驗母子親情。
2、把握詩歌感情基調,通過誦讀逐步提高鑒賞詩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3過程與方法
1、反復朗讀,把握詩歌感情。
2、合作探究,品味詩歌語言。
朗讀品味法 自主合作探究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導入新課
誦讀詩歌《母親》。
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一首表達母子之間親密感情的散文詩《金色花》。
活動2【活動】學生查找資料,介紹作者
泰戈爾(1861一1941),印度作家、詩人、社會活動家。生于地主家庭。曾留學英國。1921年在桑蒂尼蓋登創辦國際大學。用孟加拉文寫作,一生創作豐富。早期作品有詩集《暮歌》《晨歌》和劇本《修道士》《國王和國后》等。1903年起陸續發表長篇小說《小沙子》《沉船》《戈拉》,劇本《摩吉多塔拉》《郵局》《紅夾竹桃》,詩集《吉檀伽利》《新月集》《園丁集》《飛鳥集》和許多中、短篇小說。對英國殖民統治下的下層人民的悲慘生活和婦女的痛苦處境表示同情,譴責封建主義和種姓制度,描寫帝國主義者和官僚的專橫,同時也反映資產階級民主思想與正統的印度教的抵觸。詩歌格調清新,具有民族風格,但帶有神秘色彩和感傷情調。還擅長作曲和繪畫。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1950年被定為印度國歌。他的創作對印度文學的發展影響很大。1913年,憑借《吉檀伽利》獲諾貝爾文學獎。愛、歡樂、光明是他歌唱的永恒主題。他的作品因為有愛,讓人感到輕松、愉悅、和真誠。
活動3【活動】朗讀感知
1、讀準字音、節奏
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散文詩,勾畫字詞,查字典解決,檢查字詞。
聽錄音朗讀
2、讀懂內容
齊讀、范讀
請同學們說說這首詩寫了幾個人物?寫了他們之間的什么事?
寫了“我”(一個孩子)突發奇想,變成金色花,與母親嬉戲。
3、讀出意境
這首詩描繪了哪幾幅畫面?體現了怎樣的情感?
分組讀三次嬉戲的畫面,其它同學想象畫面,分別指名說畫面。
第一次嬉戲:是在母親禱告時,悄悄地開放花瓣散發香氣;
第二次嬉戲:是在母親讀《羅摩衍那》時,將影子投在母親所讀的書頁上;
第三次嬉戲:是在母親拿了燈去牛棚時,突然跳到母親跟前,恢復原形。
通過三次嬉戲,體現了純真的母子之情。
4、讀出人物性格
議一議:你讀出一個怎樣的孩子和一個怎樣的媽媽形象?
學生自讀,以“我讀出了一個 的孩子(媽媽),你看(聽) ”的形式說話。
孩子:活潑 可愛 天真 調皮。(指名讀孩子的語句,齊讀)
媽媽:善良、慈愛。如何理解媽媽對孩子的責怪?
媽媽責怪孩子是因為孩子“失蹤”一天了,媽媽焦慮、擔憂,突然見到孩子,又驚又喜,不免嗔怪他。這嗔怪恰恰反映了她對孩子的疼愛。
所以,我們既可以從詩中讀出孩子對媽媽的愛,也能體會到媽媽對孩子的愛。
讀出媽媽焦急、擔心、又驚又喜的心情,口氣是嗔怪。(指名讀媽媽的語句,齊讀)
兩人讀孩子與媽媽的對話。
5、讀出情感
旁白:喜悅、舒緩、溫馨、深情;
對話:注意各自語氣,讀出母子之愛。
男女生賽讀
活動4【講授】悟讀探究
1、“我”為什么這么快樂?(因為“我”時刻沐浴著母愛。)
2、“我”為什么想變成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讓媽媽知道?
因為“我”總想為媽媽做點事,變成一朵金色花,可以①悄悄地看著媽媽工作。②讓媽媽禱告時嗅到花香。③投影在媽媽所讀的書頁上保護媽媽的視力??傊菫榱吮磉_對媽媽的愛。
“我”懂得,母愛的奉獻是無私的,對母愛的回報也應該是無私的,“我”只想悄悄地為媽媽做好事,給媽媽帶來幸福,而并不想以此求得媽媽的夸獎。所以只是撒嬌,不把自己做的事告訴媽媽。
3、作者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討論并歸納:我們中國喜歡用花朵比喻兒童,印度也一樣。泰戈爾把兒童想象成一朵金色花——最美麗的圣樹上的花朵,贊美孩子可愛。那金黃的色彩,正反映著母愛的光輝。人們喜愛花兒,花兒也惠及人們,正可以象征孩子回報母愛的心愿。泰戈爾的想象實在新奇而美妙。(金色花象征著母愛的光輝,也象征孩子回報母親的心愿。)
4.再次朗讀《金色花》。
活動5【練習】拓展遷移
孩子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寧愿化作一朵圣潔的金色花,悄悄地愛著母親,帶給母親一份芳香、一片影子、一個驚喜。善良而富有想象力的你們呢?將以怎樣的方式回報母親,為愛你的母親做點什么呢?請你按照“假如我變成了 ,我要 ”的句式,表達你對母親的感恩之情吧。
學生創作,然后集中展示自己作品。
活動6【講授】課堂結語
母愛不會因時空的流轉而改變,童心不會因歲月的流逝而褪色。
活動7【活動】布置作業
1、課下收集關于母愛的典故、詩歌、名言等。
2、閱讀泰戈爾散文詩,做摘抄。
活動8【講授】板書設計
金色花
我 母子情深 媽媽
嬉戲
金色花
課時設計 課堂實錄
金色花
1第一學時 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導入新課
誦讀詩歌《母親》。
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一首表達母子之間親密感情的散文詩《金色花》。
活動2【活動】學生查找資料,介紹作者
泰戈爾(1861一1941),印度作家、詩人、社會活動家。生于地主家庭。曾留學英國。1921年在桑蒂尼蓋登創辦國際大學。用孟加拉文寫作,一生創作豐富。早期作品有詩集《暮歌》《晨歌》和劇本《修道士》《國王和國后》等。1903年起陸續發表長篇小說《小沙子》《沉船》《戈拉》,劇本《摩吉多塔拉》《郵局》《紅夾竹桃》,詩集《吉檀伽利》《新月集》《園丁集》《飛鳥集》和許多中、短篇小說。對英國殖民統治下的下層人民的悲慘生活和婦女的痛苦處境表示同情,譴責封建主義和種姓制度,描寫帝國主義者和官僚的專橫,同時也反映資產階級民主思想與正統的印度教的抵觸。詩歌格調清新,具有民族風格,但帶有神秘色彩和感傷情調。還擅長作曲和繪畫。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1950年被定為印度國歌。他的創作對印度文學的發展影響很大。1913年,憑借《吉檀伽利》獲諾貝爾文學獎。愛、歡樂、光明是他歌唱的永恒主題。他的作品因為有愛,讓人感到輕松、愉悅、和真誠。
活動3【活動】朗讀感知
1、讀準字音、節奏
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散文詩,勾畫字詞,查字典解決,檢查字詞。
聽錄音朗讀
2、讀懂內容
齊讀、范讀
請同學們說說這首詩寫了幾個人物?寫了他們之間的什么事?
寫了“我”(一個孩子)突發奇想,變成金色花,與母親嬉戲。
3、讀出意境
這首詩描繪了哪幾幅畫面?體現了怎樣的情感?
分組讀三次嬉戲的畫面,其它同學想象畫面,分別指名說畫面。
第一次嬉戲:是在母親禱告時,悄悄地開放花瓣散發香氣;
第二次嬉戲:是在母親讀《羅摩衍那》時,將影子投在母親所讀的書頁上;
第三次嬉戲:是在母親拿了燈去牛棚時,突然跳到母親跟前,恢復原形。
通過三次嬉戲,體現了純真的母子之情。
4、讀出人物性格
議一議:你讀出一個怎樣的孩子和一個怎樣的媽媽形象?
學生自讀,以“我讀出了一個 的孩子(媽媽),你看(聽) ”的形式說話。
孩子:活潑 可愛 天真 調皮。(指名讀孩子的語句,齊讀)
媽媽:善良、慈愛。如何理解媽媽對孩子的責怪?
媽媽責怪孩子是因為孩子“失蹤”一天了,媽媽焦慮、擔憂,突然見到孩子,又驚又喜,不免嗔怪他。這嗔怪恰恰反映了她對孩子的疼愛。
所以,我們既可以從詩中讀出孩子對媽媽的愛,也能體會到媽媽對孩子的愛。
讀出媽媽焦急、擔心、又驚又喜的心情,口氣是嗔怪。(指名讀媽媽的語句,齊讀)
兩人讀孩子與媽媽的對話。
5、讀出情感
旁白:喜悅、舒緩、溫馨、深情;
對話:注意各自語氣,讀出母子之愛。
男女生賽讀
活動4【講授】悟讀探究
1、“我”為什么這么快樂?(因為“我”時刻沐浴著母愛。)
2、“我”為什么想變成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讓媽媽知道?
因為“我”總想為媽媽做點事,變成一朵金色花,可以①悄悄地看著媽媽工作。②讓媽媽禱告時嗅到花香。③投影在媽媽所讀的書頁上保護媽媽的視力??傊?,是為了表達對媽媽的愛。
“我”懂得,母愛的奉獻是無私的,對母愛的回報也應該是無私的,“我”只想悄悄地為媽媽做好事,給媽媽帶來幸福,而并不想以此求得媽媽的夸獎。所以只是撒嬌,不把自己做的事告訴媽媽。
3、作者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討論并歸納:我們中國喜歡用花朵比喻兒童,印度也一樣。泰戈爾把兒童想象成一朵金色花——最美麗的圣樹上的花朵,贊美孩子可愛。那金黃的色彩,正反映著母愛的光輝。人們喜愛花兒,花兒也惠及人們,正可以象征孩子回報母愛的心愿。泰戈爾的想象實在新奇而美妙。(金色花象征著母愛的光輝,也象征孩子回報母親的心愿。)
4.再次朗讀《金色花》。
活動5【練習】拓展遷移
孩子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寧愿化作一朵圣潔的金色花,悄悄地愛著母親,帶給母親一份芳香、一片影子、一個驚喜。善良而富有想象力的你們呢?將以怎樣的方式回報母親,為愛你的母親做點什么呢?請你按照“假如我變成了 ,我要 ”的句式,表達你對母親的感恩之情吧。
學生創作,然后集中展示自己作品。
活動6【講授】課堂結語
母愛不會因時空的流轉而改變,童心不會因歲月的流逝而褪色。
活動7【活動】布置作業
1、課下收集關于母愛的典故、詩歌、名言等。
2、閱讀泰戈爾散文詩,做摘抄。
活動8【講授】板書設計
金色花
我 母子情深 媽媽
嬉戲
1、母親時時提醒“你是不是幫助過別人?”
2、走進作者。
3、檢查預習。讀一讀、寫一寫。
二、配樂誦讀,知真情
教師配樂朗誦。學生思考:此詩表達了孩子的怎樣的感情?我具體為媽媽做了哪些事情?
1、讓學生配樂朗讀全詩,邊讀邊想。
2、師據生回答板書:花瓣、花香、影子——聯想、想象。引出想象的妙處。
三、咬文嚼字、悟真情
自由朗讀,找出文中你喜歡的詩句,說說好在哪里?聯系生活實際談談你的理解。
1、交流。引出,為什么不讓母親知道金色花是自己的孩子?
2、交流。引出,文中的孩子為什么這樣的快樂?
3、交流。引出,為什么要把自己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四、回讀全詩、感真情。
三、拓展想象、訴真情。
1、出示泰戈爾的一組詩句。
2、拓展想象,請你以“假如我變成_______”為開頭的幾句話表達對母親的愛。
四、回應課首、升華愛。
1、引出:以愛回報愛,回報給所以愛你的人
2、請你把這節課所寫成的兩段詩合成一首詩讀給你喜歡的人聽聽。
聽課反思:
聽孫松梅老師的課是一種享受,那輕緩的語調,若六月的暖風拂過眉宇臉頰;那適時而出的問題,就像是一條小溪,潺潺間已帶你領略了大海的磅礴;那巧妙的謀篇布局,就像是一個蘇繡的秀娘,一針一線間,早已繁花似錦。
初識孫老師是在今年暑假,一個難得的機會讓我有幸和孫老師同游,難以想象,她的性格是那樣的開朗,甚至有點潑辣,更難想象她在課堂上是這樣的溫婉,恰似一朵睡蓮……
有一種感悟,老師的性格在不同的課文中是可以不同的,真正的行家里手是可以駕馭任何的課文的!
有點崇拜,也有點失態。但真就這堂課而言,我認為至少三點值得我們學習。
一、春風化雨,語定乾坤。就這堂課而言,老師的語調舒緩而充滿隱秘的煽動性。正如我前言所說,那一句句話流過我們的心間的時候,你無論如何也不會分神他顧,牽著你的除了這美麗的文字,還有這打動人心的語調,就像配樂朗誦時所用的`管風琴的輕吟低唱。記得到市內聽過幾個老師的課,總是感覺他們的課,總是那樣的如午后陽光下的閑庭信步,緩緩的我們便已經與她同行,而我們往往總以在辦公室聽到誰聲嘶力竭的聲音為羨,是不是由此我們也應該有所感悟,有所修正呢?
二、適時引導,適事生發。我近幾年來備了不少的課,也做了不少的課件,我的問題總是出現在它該出現的位置上——幻燈片。而你看孫老師,很多關鍵性的問題課件上一個沒有,都在那行云流水的課堂引導中。一環環,環環相扣;一節節,節節相連。不要把一堂語文課上成一堂閱讀課,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在潛移默化中感受語文、喜愛語文!讓我們走出技術的魔窟,運用我們最美的語言,讓語文之花,散發它最美的語文味道,誰會對生活在馨香中而痛苦呢?
三、課堂設計,恰似為文。一堂課語文如何設計,我們有很多的可套可用的模式,這些模式對于提升教師的整體水平,可謂是功不可沒。但當你細心地觀察那些大家的課堂,你會發現他們往往是打破常規的,比如我寫的《孤獨之旅》反思中所提到的徐賽兒老師的課堂設計,再讓我們翻開《語文教學通訊》你會發現,那上面的一些教學設計足以讓我們瞠目結舌了!雖然孫老師的課堂設計,沒有大的突破,但就課堂引入和課后總結的前后照應,也足以讓我們大開眼界了,看似導入時與《金色花》內容不太契合的故事,卻在結尾處大顯神通,一下子將家之小愛,上升到了社會之大愛,課之設計如此,真如一位散文家,開篇顧左右而言他,結尾處卻寓意深刻,讓人過目不忘。也許以后我們在備課的時候,也應該像一位作家那樣謀篇布局,寫出一篇篇膾炙人口的美文佳作,備出一課課為學生所喜聞樂見的教案!
《金色花》教學反思
《金色花》是泰戈爾散文詩集《新月集》中的代表作。篇幅短小,而意蘊豐贍。詩歌選取了一個獨特的藝術角度,從假想寫起,“假如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首句),并由此生發想象——一個神奇的兒童與他母親的“捉迷藏”,以兒童特有的方式表現對母親的依戀,構成一幅耐人尋味的畫面,表現家庭天倫之愛,表現人類天性的美好與圣潔。
初讀課文,在我們面前展現的是一幅兒童嬉戲的畫面。畫面的中心人物是“我”——一個機靈可愛的小小兒童。“我”的突發奇想,變成一朵金色花,一天里與媽媽三次嬉戲。第一次嬉戲,是在母親禱告時,悄悄地開放花瓣散發香氣;第二將嬉戲,是在母親讀《羅摩衍那》時,將影子投在母親所讀的書頁上;第三次嬉戲,是在母親拿了燈去牛棚時,突然跳到母親跟前,恢復原形。“我”“失蹤”一天,卻始終與母親在一起,對母親非常依戀。“我”幼稚天真,卻藏著自己的秘密,惟有他母親不知道,最后母親問“到哪里去了”,“我”說“我不告訴你”,這是得意的和善意的“說謊”,仍流露出對母親的愛戀??傊?ldquo;我”是在以兒童特有的方式表現對母親的感情。
故事雖短,但是有完整的情節,情節發展有波瀾。人物在情節的發展中各顯現其性格:“我”的性格是天真活潑、機靈“詭譎”的,又是天生善良的;母親的性格是沉靜的、虔誠的,也是善良的、慈愛的。兩人的性格形成鮮明的對比。善良、善意,是母子兩人性格表現的主旋律,而“我”的“詭譎”與母親的“受騙”則與主旋律“不和諧”,產生一些微妙的變化,創造出特殊的意趣。
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側重三點:一是詩的語言美;二是詩的畫面美;三是詩的情感美。教學中我主要通過靈動多姿的朗讀(聽讀、賽讀、評讀、范讀等)讓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熏陶感情,從而讀出“語文味”,創造詩意的課堂。我覺得本課最成功的地方是最后一個環節:“創意表達,升華情感美”。在這一環節,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
你讀了這篇文章,是否也覺得我們要為深愛著我們的母親作些什么呢?我們用有創意的作業,來表達我們一顆感恩的心!
如果你忽然具備了文中小男孩的神力,你準備變作什么來表達你對母親的滿懷愛意?
學生自由想象,用“我要變作”說話。
1)假如我變成了一條清清的溪流,我要在媽媽工作累時,讓媽媽來到我身邊,聽我唱一支歡快的歌曲,抖落滿身的疲憊;我要在媽媽口渴時,讓媽媽品嘗我甘甜的水,使她重新變得容光煥發!
2)假如我變成了一朵小小的白云,我要緊緊跟隨著媽媽,使媽媽不管走到哪兒,都免受烈日無情地炙烤。
3)我要變成一股清風撫摸著你;我要變成水中的漣漪,當你沐浴時,把你吻了又吻。(泰戈爾《告別》)
學生表現都很活躍,在練習的過程中加深了對母子深情的體驗。總結這節課的成功經驗,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一是在教學中,既鼓勵學生讀,又讓學生明白應怎樣讀、為什么要這樣讀,使學生在充分體會詩歌蘊涵的感情的同時,還掌握了朗讀技巧,不僅讀懂了詩,也學會了怎樣讀詩。
二是簡化了教學環節。以前教詩歌時,總是將“語言賞析”單獨安排一個環節。這次我嘗試將“朗讀”、“理解”、“品析”結合起來,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三是美化課堂。恰當的運用多媒體,或創設氛圍,或激發興趣,或配樂朗誦,或畫面點綴等,為課堂添色不少。另外,教師優美的語言也讓課堂富有情韻。
不足之處是教師的示范朗讀由于普通話不夠標準,影響了朗讀效果,以后在這方面還須努力。
《金色花》教學反思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無不證明了讀書的重要性。因此書聲瑯瑯已成為語文課堂的重要特征?!督鹕ā氛n堂教學的主體部分設計了三個層次的朗讀。
一、自由朗讀,讀出畫面。上的是引導學生邊讀邊想象,整體把握詩歌的內容。二、再讀課文,讀出人物形象。在讀出畫面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一步感受人物形象,因為文章的主題就蘊涵在對“我”和“媽媽”形象的刻畫上,但對人物形象的刻畫又不是大篇幅的描寫,而是通過只言片語來表現的,所以引導學生通過朗讀品析、感受人物形象既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
三、品讀課文,包括多種形式的朗讀、默讀、品讀等,通過對語言文字的深入賞析領會詩歌表現出來的美好情感,走進詩歌的美好境界。從教學的實際效果來看,這個設計未實施到位,品讀課文這一點需加強。
《金色花》這首小詩,是印度詩人泰戈爾的作品。在這首詩中,塑造了一位天真、淘氣而又浪漫、富有愛心的兒童形象。一天中,她盡情地與她的媽媽嬉戲。早上,在媽媽做禱告的時候,給媽媽散發香氣,為媽媽消除疲勞;中午,在媽媽讀《羅摩衍那》的時候,將那小小的影子正投在媽媽所讀的書頁上,使媽媽不傷眼睛;黃昏,當媽媽在拿了燈去牛棚時,突然變回了自己跳到媽媽跟前,求媽媽講故事。面對媽媽的嗔怪“你到哪里去了,你這壞孩子?”她卻故作神秘地說,“我不告訴你,媽媽”。表現出了戀母的嬌態和稚嫩的童心,如此美麗可愛、小精靈般的孩子,她的生活該是何等的幸福啊,如此幸福的孩子背后,肯定會有一位慈愛、善良、溫柔而又有母性光輝的媽媽。那么如何教學這篇充滿了童真和母愛的文章呢?在我們的教室里,有些同學平時比較納言,并不善于表現自己。但是,他們對優秀的文學作品仍然有自己的感悟能力。只是有些時候,感悟并不到位。需要教師點撥,需要優秀的學生的引領,他們才能深刻地領悟作品的內涵和精神。
對于這樣美的文學作品,我們的教學設計者仿佛就是金色花中的一位母親,循循善誘著學生,讓他們徜徉在愛的圣潔的光輝里,感受著愛的陽光雨露的滋潤。這樣的課堂是美的,是令人陶醉的,是讓人欣賞的。
讓我們關注一下詩中的意象金色花:金色花是印度圣樹上的花,是受到人們尊敬的花朵。“金色花”這個意象不僅贊美了孩子的可愛,還可以象征母親喜愛孩子、孩子回報母愛的心愿。又因為金色花是印度圣樹上開著的花,所以詩人吟詠此花,就含有對神的虔敬。印度是一個以佛教為國教的國度,在泰戈爾的散文詩里可以處處感到富有宗教意義的愛——最高尚、最純潔的愛。
《金色花》中的孩子,他有著花一般美麗的外表、活潑鮮靈的身姿、溫馨襲人的花香,還有點調皮,但他心靈圣潔,高尚無邪。在他的心靈里,在他生活的世界里,處處都是愛和美。而另一個重要人物形象——媽媽,她的沐寓禱告、讀書、拿燈到牛棚去、講故事等,這些平凡、瑣細的家務事以及對神的虔誠、對文化生活的執著,都是通過孩子的口述表現出來的。這里不僅可以看出她的慈祥可愛,而且也可以看出她精神的豐滿高大;同時,我們還可以從孩子的一切嬌姿中看出這位媽媽也是很美麗的。
本人所上的《金色花》一課在許多細節處理上反映了教師的理念仍有待轉變。如:問題的探究未夠深入,學生的思維仍受著老師的操縱。我想,要上好一節合格的語文課,讓我們的語文教學煥發出生命的活力,讓學生感受到語文的魅力,歸根結底還是要轉變理念,提高自身素質,讓語文課因每一個富有個性的“我”而精彩。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