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0-25
這是陳太丘與友期行的教學目標,是優秀的七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誦讀全文,感知文義,積累古文言詞語。
學習古代少年守信知禮的美好品德。
教學重點:
理解文中人物的形象特點。
教學步驟:
復習引入
全體學生背誦《詠雪》引入。
老師范讀《陳太丘與友期》全文,注意以下字音和句子的停頓。
1、字音:
尊君在不fǒu
太丘舍shě去
2、句子停頓:
陳太丘/與友/期行 元方/時年/七歲
學生誦讀課文,借助課下注釋和工具書,感知文意。
指名學生復述故事內容:
事件的起因:陳太丘與朋友約定正午一起外出。
事件的經過:陳太丘的朋友失約,責罵父親,元方以禮責怪父友。
事件的結果:朋友感到慚愧,下車拉元方表示歉意。元方入門不顧。
講析全文:
1、注意重點字詞。
與友期行 太丘舍去 則是無信 下車引之 入門不顧
大屏幕顯示全文譯文,學生集體誦讀。
看動畫,再次回顧全文內容。
學生再次誦讀課文
2、合作探究
課文中“君” “尊君”“家君”的稱謂有什么不同?
尊君:對別人父親的一種尊稱。
君:有禮貌地稱呼對方,相當于“您”。
家君:謙詞,對人稱自己的父親。
元方和父親友人的性格。
友人:無信無禮,但是勇于自責。
元方:懂禮識義,聰穎機智,他的言行啟發我們:以信做人 以禮待人。
3、這則故事的核心詞是哪兩個?你從本則故事中得到什么啟示?
核心詞:信 禮;
做人要講誠信;待人要有禮貌;
元方是個有怎樣性格特點的小孩?
元方以客“無禮”、“無信”為核心進行責備,可見他懂禮識義。對粗俗的客“入門不顧”又體現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
元方的“入門不顧”是否失禮?請說說你的看法。
(1)失禮。既然友人已經感到慚愧,知錯能 改了,應當寬容他,以禮相待。
(2)不失禮。因為元方才七歲,不應對他求全責備,況且對于友人這種無信無禮的人,也確實令人氣憤。
4、學生背誦這篇文章。
5、總結全課。
文中友人無信無禮,七歲的元方卻誠實有信。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應繼承發揚這一光榮傳統,為人真誠守信。讓我們以天地為心,真誠為骨,做一個高尚的人,真正的人。我們相信:誠信相伴,一生無悔!
課外拓展
課外收集兩則有關誠信的有教育意義的故事,講給班里的好朋友聽,培養守信、明禮的好品質。
【教材分析】
《陳太丘與友期》是人教版中學語文七年級上冊的一篇文言文。教材聯系學生生活和社會生活,讓語文世界與生活世界等同合一;注重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文學素養作為語文素養的一個組成部分,對學生形成審美情操、健全人格、創新精神都起著極大的作用。本課作為古文閱讀在此冊語文教學中起著重要作用。
《陳太丘與友期》是《世說新語》“方正”門中的,主要是寫陳太丘之子元方聰穎機智,懂禮識儀。文中“無信”“無禮”二詞為全篇核心,可見作者的寫作目的是借“陳元方責客”來說明“信”和“禮”的重要性。告訴學生一個道理——人必須明禮誠信。
【學情分析】
這篇文言文淺顯易懂,學生閱讀起來不會感到很大困難。初一的學生畢竟才接觸文言文,培養他們學習文言文的積極性、思考質疑的習慣非常重要。
【課型】新授
【教學方法】
誦讀法.學生初步接觸文言文,在充分誦讀的基礎上,讀順句子,讀懂文意。
討論法與點撥法相結合。
激趣法。調動學生積極性。
【教學準備】
多媒體PPT課件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目標】
1、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
2、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3、利用不同方式的朗讀及自主學習感悟故事的內容。
4、認識誠實守信和尊重他人這些傳統美德的價值。
【教學重難點】
1.在多種形式的誦讀中培養文言語感;積累一些常見文言詞語;學習古人重誠信、知禮儀的良好美德。
2.使學生了解《世說新語》“志人”的特點,激發學生閱讀《世說新語》中一些小故事的興趣。
【課前準備】
1.搜集有關《世說新語》的'資料,制作教學課件;
2.布置學生預習作業。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看圖片
猜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
司馬光砸缸的畫面,表現了少年司馬光的機智聰明,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篇表現機智聰明少年的文章《陳太丘與友期行》。(板題)
二、明確學習目標:
1、理解并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課文基本內容
2、學習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三、文學常識檢查(填空,師強調)
《世說新語》是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古代小說所記大多是傳聞、軼事,以短篇為主,在寫法上一般都是直敘其事。《世說新語》全書原8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36門,《陳太丘與友期行》選自“方正”一門。
四、朗讀、翻譯
1.你讀我念。自由大聲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好停頓,讀得流暢。
2、檢查預習(讀準字音)
3、文言文朗讀一定要讀出停頓,讀出節奏,老師標出了這篇課文的節奏,看黑板,齊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好停頓,讀得流暢。
4、你翻我譯,自讀課文,對照注釋,試著翻譯文章。
5、你爭我搶,搶答下列紅體字的意思
(1)陳太丘與友期行、(2)期日中、(3)太丘舍去
(4)去后乃至、(5)元方時年七歲、(6)尊君在不
(7)待君久不至、(8)相委而去、(9)則是無信
(10)下車引之、(11)元方入門不顧
五、你思我想(讀懂了課文內容,請大家思考這樣幾個問題)
1、“期日中,過中不至”說明陳太丘的朋友是個怎樣的人?
是個不守信用,沒有時間觀念的人。
2、元方指出了父親友人的哪兩個錯誤?(原文回答)
“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3、(從這句話可以看出)陳元方是一個怎樣的人?
聰明、勇敢、明理
4、“友人慚,下車引之”說明了什么?
“慚”字寫出了“友人”已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并對自己的言行感到后悔,盡顯人物羞愧的神情。“引”字則表明了友人想對元方表示自己的友好,以示悔意。
六、你討我論
1、在友人“慚”“下車引之”時,元方卻“入門不顧”是否失禮?
不失禮:①元方年僅七歲,我們不應對其求全責備;一個失信于人,不知自責且對子罵父的人,其品行的低劣可見一斑,對這樣的人就應該斷然拒之于千里之外。
失禮:②人非圣賢,孰能無過?知錯能改仍不失為有識之人。怎么能因他人的一時之錯便徹底否定這個人呢?原諒一個知錯能改的人,不正表現了一個人胸襟寬廣,有涵養嗎?所以我覺得元方最后的舉動略顯失禮。
2、《陳太丘與友期行》出自《方正》篇,方正指人的行為、品性正直,合乎道義。文中哪些地方能夠體現陳元方的“方正”?
(1)他懂得“信”的重要。
(2)他懂得“禮”的重要。
(3)他的辯駁有理有據,落落大方。
(4)他以“入門不顧”的行為,維護了父親和自己的尊嚴。
七、你收我獲。學了這篇課文,你的收獲是什么?
八、你背我誦
【布置作業】
課后第四題
課后第五題
【板書設計】
陳太丘與友期行
《世說新語》
友人:無信無禮知錯就改。
元方:聰明明禮直率。
【教學目標】
《陳太丘與友期》的教案
1. 讀懂課文,能講譯,能理解課文的主旨。
2. 積累文言詞語,提高自主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3. 背誦全文。
【教學難點】
理解“元方入門不顧”是否無禮。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引入課文。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詠雪》,文中主要贊頌的人物是誰?(東晉才女謝道韞)贊美了她什么呢?(聰明有才學。)我們現在來學習《陳太丘與友期》,看主人公是誰?主旨是什么?
二.老師范讀,學生齊讀,然后再叫一個學生單獨讀,讀后讓學生評論正誤優劣。
三.學生自學課文并討論。(可讓學生先分組討論,再全班討論)
1.讀懂課文并翻譯。
2.討論“研討與練習”中一、二兩題中屬這課的內容。
3.學生提問質疑,師生共同解答。
4.若學生沒有提出以下問題就由老師提問:
○1本文的`主人公是誰?主旨是什么?
○2本文的主要表達方式是什么?
○3在《世說新語》中《詠雪》列入“言語”,《陳太丘與友期》列入“方正”,這是為什么?
四.先讓學生讀無標點的原文,再叫學生自讀課文,看誰能先背誦。
五.學生課堂做練習,如有時間就課內訂正。(或留作課外作業。如有時間可讓學生即興表演。)—————下課!
《世說新語》兩則
練習題
1. 為下列句中加點字注音。
①撒鹽空中差可擬(chā)(nǐ)
②太丘舍去(shě)③尊君在不(fǒu)
④無奕(yì)⑤友人慚(cán)
⑥雪驟(zhu)⑦非人哉(zāi)
2.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字。
○1撒鹽空中差可擬(大致,差不多)(相比)
○2未若柳絮因風起(乘著,趁著)
○3過中不至(到)○4相委而去(丟下)
○5講論文義(講解)(討論)
○6去而乃至(才)(到)
○7俄而雪驟(不久,一會兒)(急速,大)
○8太丘舍去(放棄,即不再等候)(離開,就走了)
○9與友期行(約定)(同行)
○10與兒女講論文義(這兒當“子侄輩”講)
○11下車引之(牽,拉)○12入門不顧(回頭看)
3.翻譯下列句子。
○1未若柳絮因風起翻譯:不如(比作)柳絮乘著大風飄起。
○2待君久不至,已去。翻譯:(我父親)等了您很久,您都沒到,(他)已經走了。
○3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翻譯:真不叫人哪!和別人約
好一起走,卻把別人丟下,獨自走了。
○4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翻譯:(父親的朋友感到慚愧,便從車上下來,想跟元方握手,元方連頭也不回地走進了自己的家門。
5.填空。
○1《世說新語》是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是南朝宋(朝代)人劉義慶(姓名)組織編寫的。
○2“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這一句總述了謝太傅家人詠雪的背景,極精練地交待了時間“寒雪日”、地點“內集”、人物“謝太傅”“與兒女”、事件“講論文義”等要素。
6.課外自讀理解。
王冕者,諸暨人。七八歲時,父命牧牛隴上,竊入學舍,聽諸生誦書;聽已,輒默記。暮歸,忘其牛,父怒撻之。已而復如初。母曰:“日癡如此,何不聽其所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潛出,坐佛膝上,執策映長明燈讀之,瑯瑯達旦。佛像多土偶,獰惡可怖;冕小兒,恬若不見。
《世說新語》兩則
練習題
1. 為下列句中加點字注音。
①撒鹽空中差可擬()()②太丘舍去()③尊君在不()
④無奕()⑤友人慚()⑥雪驟()⑦非人哉()
2.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字。
○1撒鹽空中差可擬()()○2未若柳絮因風起()
○3過中不至()○4相委而去()○5講論文義()()
○6去而乃至()()○7俄而雪驟()()
○8太丘舍去()()○9與友期行()()
○10與兒女講論文義()○11下車引之()○12入門不顧()
3.翻譯下列句子。
○1未若柳絮因風起
○2待君久不至,一已去。
○3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
○4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5.填空。
○1《世說新語》是六朝志人小說的代表作,是(朝代)人(姓名)組織編寫的。
○2“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這一句總述了謝太傅家人詠雪的背景,極精練地交待了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要素。
6.課外自讀理解。
王冕者,諸暨人。七八歲時,父命牧牛隴上,竊入學舍,聽諸生誦書;聽已,輒默記。暮歸,忘其牛,父怒撻之。已而復如初。母曰:“日癡如此,何不聽其所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潛出,坐佛膝上,執策映長明燈讀之,瑯瑯達旦。佛像多土偶,獰惡可怖;冕小兒,恬若不見。
教學目標:
1、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
2、變換形式誦讀,學習翻譯文言文的方法。
3、了解古代聰穎機智少年的故事,學習古人的智慧、誠實、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學重點:誦讀課文,理解課文,積累文言詞語。
教學難點:古今意義不同的詞語;“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教程:
1、釋題:
(1)、《世說新語》的編撰人劉義慶(403~444),南北朝彭城(現在*蘇省徐州市)人,南朝劉宋王朝的宗室,他愛好文學,“招聚文學之士”,編出了*文學史上第一部軼事小說──《世說新語》。分類記載漢末到東晉期間士大夫階層的一些言談和軼事。題目是編者加的。陳太丘指陳實(104~187)。字仲弓,東漢潁川許(現在河南省許昌市東)人。因曾任太丘長(太丘縣在今河南省永城縣西北,長,縣級長官),所以稱陳太丘。他是東漢后期以*守嚴正著稱的人,不論在朝在野都有極高威望。由于處事公正,老百姓甚至說:“寧為刑罰所加,不為陳君所短。”他的生平事跡見《后漢書·茍韓鐘陳列傳》。這里記敘他任太丘長時的一個故事,表現他依約行事、遵守時間的作風。
(2)、題目意思:陳太丘與朋友約定。期;約定。
2、感知理解課文:
(一)親愛的同學們,你們是否在為學習文言文而發愁呢?你們是否因為文言文的難懂而失去信心呢?
其實文言文作為古代的書面語,是很簡潔、典雅的。學習文言文不僅能豐富我們的語言積累,培養我們的語感,而且能讓我們更好地繼承中華文化的優良傳統,了解歷史上的許多故事。
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劉義慶的《陳太丘與友期》,來感受一下文言文的魅力吧。
在學習這篇課文之前,讓我先給大家講講這節課我們要學些什么?要注意些什么?
1.我們要學什么?
我們要學會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期、委、去、引、舍等常見的文言詞語;學會品味本文簡潔、雋永的語言;還要學會在理解的基礎上用自己的語言對人物進行評論。
2.我們要注意什么?
1
請同學們在上課的過程中集中注意力,認真完成老師在每個環節上布置的任務,注意古今意義不同的詞語。
(二)好了,今天我們來學習一個與約會有關的故事。大家想一想,我們與朋友約會必須做到什么?(遵守時間)。魯迅先生說過,浪費別人的時間等于謀財害命。可惜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像魯迅先生這樣有時間觀念。就像陳太丘的這位朋友自己遲到不說,還罵人,結果被一個小孩數落了一頓。下面我們就來讀一讀原文,認識一下這個小孩吧。
(三)整體感悟,品味語言
《世說新語》的語言精煉,簡潔傳神,既有優美的辭句,又有生動的口語。《陳太丘與友期》這篇文章語言不加任何修飾,全用白描,質樸自然,辭意雋永,平易近人。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讀一讀、背一背、演一演、議一議這篇古文,親身感受一下《世說新語》的語言魅力吧。
1.原文品讀
古代的文章是沒有標點符號的。古代小孩讀書首先就要學會句讀(du),什么是句讀呢?
古代人把文辭停頓的地方叫做句讀。
請大家先別看課文,試著讀一讀這篇沒有標點符號的原文,比一比誰讀得最好。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2、角*扮演
同學們,能不能根據課文的內容,我們一起把文章情節用小劇本的形式表演一下?
老師旁白: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而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
一學生扮客人(問):“尊君在不?”
一學生扮元方(答):“待君久不至,已去。”
一學生扮客人(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
一學生扮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不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老師旁白: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四)理解課文(用小黑板):
太丘舍去(shě)、尊君在不(fǒu)、友人慚(cán)、⑦非人哉(zāi)期:約定、至:到、去:離開、行:走舍:放棄、乃:才、委:丟下舍棄、則:就、引:拉、顧:回頭看、尊君;古代尊稱對方的父親相當于“你父親”、家君:古代稱自己的的父親,相當于“家父、君:您。2
叫學生翻譯,老師再糾正,然后歸納翻譯文言文的六字法(用小黑板):留:文中的人名、地名、年代、物品名稱要保留。如陳太丘、元方
換:用現代漢語替換古義詞。期:約定
調:調整句子順序,使句子更符合現代漢語的說法。白雪紛紛何所似?→白雪紛紛所似何?
補:補出省略的詞語。(友人)過中不到
刪:刪去沒有實在意義的詞。左將*王凝之妻(也)
加:為了使句子更通順,加上些詞句,更符合現代漢語的意思。(在)門外戲
(五)思考:“元方入門不顧”是否無禮?
正反都可:客人過中不至是“無信”,又對子罵父是“無禮”,因此不會無禮。或:友人慚,下車引之,客人已有悔意,又下車來牽他表示謙意,又是長輩,應該給人面子和改過的機會,因此無禮。
(六)、拓展:你還知道哪些守信的故事、成語、格言嗎?
a、人而無信,不知其可《論語·為政》、一諾千金、得黃金千兩,不如得季布一諾’(一諾千金"和"季布一諾"出自同一個典故.楚國原項羽的將*季布,因他曾數困劉邦,在項羽兵敗后便被劉邦出千金賞捉。由于季布重承諾,深得人心。在楚國流傳著一句諺語:"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之后,人們冒著誅三族的危險來藏匿他,最后劉邦只好特赦了季布,并升他為*東太宗。由此可見,誠信入山行天下。)
b、尾生抱柱”等喻指人堅守信約,忠誠不渝。成語蘊涵著一段凄美的故事.春秋時,魯國曲阜有個年輕人名叫尾生,他為人正直,樂于助人.尾生遷居梁地,他在那里認識了一位年輕漂亮的姑娘....
c、名言(用小黑板)
如果要別人誠信,首先自己要誠信。——莎士比亞
人類最不道德處,是不誠實與怯懦。——高爾基
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虛偽的真誠,比魔鬼更可怕。——泰戈爾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王充
生命不可能從謊言中開出燦爛的鮮花。——海涅
(七)小結:
【簡析】這是一個很有教育意義的故事。陳太丘依照約會行事,當他的朋友失約時,他決然舍去,一點也不姑息。七歲兒童元方也懂得交友以信的道理。這父子二人身上體現的是古人崇尚的做人要以誠信為本的觀念。春秋時期*家管仲說:“誠信是天下的關鍵。”孔子也說:“做了個人,卻不講信實,不曉得那怎么可以。譬如大車子沒有安橫木的(ní),小車子沒有安橫木的輒(yuè),如何能走呢?”正因為誠信是一個人立身行事的根本,是事業成敗的關鍵,所以,古代有許多“不重千金重一諾”的美談,有許多以生命兌現諾言的故事,而鄙視不講信譽的品行。像陳太丘的這位朋友,自己言而無信,失了約不自我反省,反而責怪別人,他被友人拋棄,受到兒童蔑視,實在是咎由自取。
這個故事給我們的又一個啟示是要有時間觀念。《淮南子·原道訓》寫道:“圣人不貴尺之璧而重寸之*。”時間是生命的尺度。浪費別人的時間無異于謀財害3
命;自己浪費時間等于慢*自殺。時間是速度和效率的要素之一。在經濟建設中,對財力物力的浪費是犯罪,對時間的浪費是不是犯罪呢?難道不正是人浮于事、公文旅行、扯皮推諉等等痼疾像繩索一樣束縛著我們前進的腳步嗎?趕超世界先進水平,資金不足可以借貸,而時間誰能借給我們?唯有珍惜!“大禹圣人,猶惜寸*,至于凡俗,當惜分*。”(《世說新語·政事》注引《晉陽秋》)我們的事業比起大禹治水來要宏偉艱難得多,難道不該珍惜分分秒秒的光*嗎?
(八)作業(用小黑板):
(1)翻譯下列句子。
1、待君久不至,已去。翻譯:(我父親)等了您很久,您都沒到,(他)已經走了。
2、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翻譯:真不叫人哪!和別人約好一起走,卻把別人丟下,獨自走了。
3、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翻譯:(父親的朋友感到慚)
(2)
把“元方入門不顧”是否無禮*整理好。
設計者:張靜中學:張陽
4
篇二:陳太丘與友期-優秀課教案
《陳太丘與友期》教學設計
公開課
【學生分析】:七年級的學生正處于發展*思維的重要階段,他們的主動*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歡被動地接受知識,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但同時缺乏良好的觀察生活的品質,對生活缺少體驗,對文言知識的了解知之甚少,而且由于受社會上許多不良因素影響,許多學生沒有形成正確的“信”與“禮”觀念。因此,我通過引導學生去自讀自悟,運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學習,通過朗讀、圈畫、質疑、小組討論、比較研究與拓展強化,從中對文本有初步的認識和理解,并從中感悟出正確的“信”與“禮”觀念。
【教材分析】:《陳太丘與友期》主要描寫了陳元方和來客的對話.交代對話背景,然后記對話內容,寫客人得知太丘已經離去,不反省自己的過失,反而怒責太丘,語言粗野,元方則針鋒相對,指出對方“無信”“無禮”,表現了元方的聰敏,懂得為人的道理,從而說明了“信”與“禮”的重要*.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積累“期”“舍”等常見的文言詞語,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課文內容
2.情感目標:認識誠實守信和尊重他人這些傳統美德的價值
3.能力目標:初步了解自主、合作、探究這一學習方式
【教學重點】:知識目標情感目標
【教學難點】:能力目標
【教學策略設計】:閱讀法,討論法,點撥法
【教學互動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有沒發現今天課室跟平時相比哪里不一樣?.......那熱情禮貌的我們應該怎樣?(示意學生并帶頭鼓掌歡迎)
2.大家都知道“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其實像司馬光這樣聰明機智的古代少年還
有很多,如四歲能讓梨的?..孔融,還有我們今天要了解的年僅七歲的陳元方,他是課文p129《陳太丘與友期》里的主要人物
板書:《陳太丘與友期》
3.解題:首先看看標題怎么理解,陳太丘不是人名,太丘是地名,古人習慣用姓氏加官名或地方名稱來作為對人的稱呼,相同的還有蘇東坡,期是約定,綜上所述,標題意思是一個在太丘做官姓陳的人和朋友有約定.
二.整體把握
(一)朗讀感知
1.聽錄音,要求聽準字音,重要字詞在旁邊注上拼音強調不----通“否”
2.聽錄音,自己小聲跟著讀,注意節奏的把握
出示已經劃分好停頓.重音的小黑板強調停頓重音的地方
3.看著小黑板停頓重音的提示自由朗讀指名2個學生朗讀評價尤其是第二個起來朗讀的同學,讀的非常好,聲音洪亮,吐字清晰,停頓重音都把握的比較好,所以當他讀完的時候,
學生竟然自發的鼓起了掌,頓時課堂氣氛就活躍了,之后很多學生都很積極的想表現自己.
4.①在小黑板當場畫出問句“尊君在不?”,讓學生回答這是什么句子,強調朗讀時要讀出什么語氣,指名2個學生朗讀,評價,然后強調疑問要讀升調,并在小黑板上標出升調,齊讀這句話.
②在小黑板上畫出“非人哉!”,讓學生回答這是什么句子,強調朗讀時候要注意語調,由于這是罵人的話,所以要重讀,而且要讀出生氣發怒的語氣,指名讀.
方法:示范----標節奏----個別朗讀----評價----再讀
5.齊讀課文
(二).理清字句
1.快速默讀課文,對照注釋及翻譯資料理解文意,碰到疑難處做上記號走近學生
指名2個學生質疑字句,師生共同答疑其實文中除了上述提到的這些字詞,還有需要理解并積累的字詞出示小黑板,強調需要掌握的字詞同時板書字詞意思
①太丘舍去,去后乃至(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去:古今意思不一樣,離開
乃:才)
②與人期行,相委而去(期行:相約同行委:丟下,舍去)
③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引:拉顧:回頭看)
④區分尊君(尊稱)君(禮貌的稱呼,意為你)家君(對自己父親的謙稱)
有個學生在質疑時,提出了“相”,在文中意為“我”.
3.在理解字句之后,應該學會翻譯重要句子,可以一個字一個字的翻譯出來,同
時把文中省略的成分補充完整,比如: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這句話,“日中”是哪一天的日中,“不至”是誰不至,明顯是省略了一些成分,相同的還有文中的“過中不至”,指名翻譯,引導學生用同樣的方法翻譯其他的句子,出示小黑板
小結:以上是我跟大家共同學習的內容,包括朗讀感知和理清字句,下面有請宋老師跟同學們一起探究文章的其他深層含義
(三)整體把握和合作探究
1.通過剛才對字句的學習,文章的大概意思也就出來了,現在我們回到課文,用原文回答以下問題,出示小黑板:①客人發怒的原因是“與人期行,相委而去”
②客人不守信的表現是“過中不至-”
學生搶答并板書:客人無信無禮知錯能改同時引導學生如有犯錯要勇于承認并改正小結:可見我們做人要講“信”講“禮”補充板書:信禮
2.文中另一個重要人物元方,他又有什么*格特點?直接指名學生回答,補充板書:聰明機智可我們也發現了文章結尾客人已經主動道歉,他仍然入門不顧,是否禮貌?關于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同桌或者4人小組之間交流看法
小組討論并回答
三.延伸:古人是很重視仁義禮智信的,那么,“誠信”“禮貌”對今天的我們還有用嗎?......
請聯系實際談一談你自己的認識.提示:可以從社會.家庭.學校等多角度思考,如在日常生活中見到師長朋友應該怎樣?在考試的時候堂而皇之拿著參考資料是否就是“誠信”的體現呢?學生思考并回答
四.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了解到元方確實是聰明機智的孩子,同時我也深刻認識到信與禮的重要*,誠信禮貌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應繼承并發揚這一光榮傳統,讓我們以信做人,以禮待人.
**課堂小結: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應繼承發揚這一光榮傳統,為人真誠守信。讓我們以天地為寬,真誠為骨,做一個高尚的人,正直的人。我們相信:誠信相伴,一生無悔。愿同學們從今天的文言文學習中得到學習古文的樂趣。
五.布置作業:完成新學案熟讀并背誦
六板書設計:
陳太丘與友期
客人:無信無禮知錯能改信
元方:聰明機智禮
七、教學反思:
這是導學技能*練課,由我和本校的宋惠*老師共同完成這課時,同時還作為我本人的技能*練課的驗收.為了上好這課時,課前我們分工做了很多準備工作,由選材到構思到設計上課方案到實踐,請教咨詢了很多前輩的意見和建議,在反復的實踐中完善我們的方案,最后在正式驗收課時,我們2個的臨場發揮都要比之前的實踐要來的好,尤其是我的表現很鎮定,即使在上課時出現了突發事故,也鎮定自如的應對,而學生的表現也比較積極,可以說是比較圓滿的.我們2個都能在既定的時間里完成教學目標,引導學生自主的學習探究,課堂氣氛比較活躍,政節課里師生關系是比較*的.另外,由于備課過程中沒設想到“相”,當有學生質疑它的意思時,我確實是吃了一驚,還好由于基礎比較扎實,我在愣了一下之后能馬上為學生解答,這讓我確信,雙基真的很重要,以后我在教學的過程中會更加注重雙基教學.
這次技能*練課讓我學到了很多以前在大學學不到的東西,也讓我認識到你付出了多少就必定收獲多少的道理,我想每個人都要有這樣一個階段,讓自己重新定位評價再認識自己.從教育局教研員的評課看來,雖然我跟宋老師的導學技能*練課還有很多有待改進完善的地方,可是看的出來,他是相當認真的聽我們上課,可見在本校各位前輩的幫助指點還有我們自己的努力之下,我們收獲了很多讓我們受益終生的東西.
當然,教學是永無止境的課題,作為教者,要想給學生一杯水,首先是我們要有一桶水,經過這次磨練,我相信自己正在慢慢成長,我也知道前面的道路還有很長,可謂是任重而道遠,可是我相信自己在學校各位前輩的關愛幫助下成長的更好,而且我也通過這次歷練做好了思想心理準備,迎接新的磨練.
篇三:陳太丘與友期教案
一、教材學情分析
《陳太丘與友期》是2013年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五課《<世說新語>兩則》中的一篇文言文,七年級教材聯系學生生活和社會生活,著重強調語文素養。《陳太丘與友期》也是初一學生學習的第二篇文言文,因而應著重培養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興趣及習慣。
初中是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應著重培養學生的優秀品格。本課作為古文閱讀,對學生形成審美情*、健全人格起著極大的作用。同時,初一學生求知欲強、表現欲強,但理解與分析能力較弱,授課時應在此方面多加指導。二、教學目標
1.學會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文章內容。2.分析元方的人物特點,理解其“入門不顧”的行為。
3.學習元方懂禮明義的優秀品格,學會恰當處理人際交往中的小沖突。三、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學習元方懂禮明義的優良品格,學會處理人際交往中的小沖突。2.教學難點:把握元方的人物特點,理解其“入門不顧”的行為。四、教法學法
教法:朗讀法、情景教學法、討論法、講授法學法:自主探究法五、課時安排第二課時六、教學流程
1.故事重述,導入課程
故事脈絡圖:
該教學活動設計意圖:
根據老師所提供的故事脈絡圖,學生通過復述《陳太丘與友期》的故事可幫助其回顧課文,
快速進入學習狀態,做好積極地上課準備,更能夠使其在復述中鍛煉自身的口頭表達、語言組織能力,是口語交際與閱讀課相結合的體現。同時,學生的一次復述很多時候并不能到位,通過其他同學相互補充,逐漸加深學生對于本課文的整體感知。
此外,老師所提供的故事脈絡圖清晰直觀地展現了《陳太丘與友期》的故事發展概況,幫助學生更好地用自己的語言復述故事,感知課文。
2.聚焦人物,分析特點
該教學活動設計意圖:
該環節完成的是“分析元方人物特點,理解其入門不顧的行為”這一教學目標,旨在讓學生學會通過元方的“言”和“行”,學習其懂禮明義的優良品格,同時,幫助其理解作者結尾寫元方“入門不顧”的意圖是,真實體現年僅七歲的元方直率、有個*的特點。
值得注意的是,在難點突破方面,老師對結尾進行了另類修改。針對所修改的結尾,組織學生同桌之間進行分角*朗讀,對比兩種不同的結尾,在體驗中加深學生對于作者寫“入門不顧”的意圖理解,即真實地反映元方的人物形象。
3.聯系生活,情景表演
該教學活動設計意圖:
此環節是本課的亮點所在,也是最精*的部分。此種精*源于學生對于文本的創造能力。首先,他們時光倒流回到7歲,想象當時面對如此場景是如何應對的,能否像元方這樣機智,并還原當時場景。接著,他們又回到現在,面對同樣問題將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提出解決方案,并用白話文的方式將課文演繹出來。這與生活實際密切相關,更加深學生理解和體驗,使其有所感悟和思考,聯系了生活實際。
4.總結升華,作業布置
該教學活動評價:
該環節是全課的總結,應再次強調作者寫文的意圖,即讓讀者學習元方的懂禮明義,同時也結合了生活實際,引導學生將文本內容與生活有機結合。作業布置方面,結合本節課所學的內容,為學生創設一個情景思考。一方面考察學生的處理小沖突的應變能力,同時也為學生的寫作提供一個練筆的平臺,學會將口頭語轉化成書面語,提高寫作能力。
七、板書設計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