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0-07
這是23京劇趣談教案,是優秀的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中“馳騁、尷尬、虛擬”等幾個詞語。
2.朗讀課文,了解課文介紹的京劇表演的特點及運用的說明方法。
3.想象京劇的藝術特色。
教學重點:了解京劇表演中馬鞭的應用和亮相的藝術手法。
教學難點:學習課文用具體事例說明京劇表演特點的說明方法。
教法:為了緊扣大綱,突破重點,解決難點,實現本課的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我采用了嘗試教學、變序教學等多種方法,利用多媒體軟件,運用“以讀代講”“嘗試練習”“點撥議論”的方法。重視學法指導,是改革課堂教學、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的需要,更是讓學生終身受益的需要。為此我讓學生充分去感知語言材料,讓學生自己去讀書感悟、合作學習,研究語言文字,滲透“讀”“思”“議”“悟”“勾”等學法。
(一)揭示課題,激發興趣。
1.同學們,你喜歡京劇嗎?說一說你喜歡的京劇名段吧。
2.教師板書課題點明“趣談”。“趣談”是什么意思?
3.“京劇趣談”是什么意思?看到這個題目你想提出什么問題?
教師抓住學生的質疑,進一步啟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學習課文后我們就明白了。
(二)自學生字,讀順課文。
1.讀課文,在文中畫出新詞及不理解的詞。不理解的詞可在小組解決,也可查字典解決。運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記住詞語。
2.鞏固練習,教師可出示小黑板或投影片,檢查學生理解詞語的情況。 3.再讀一遍課文。看看還有哪些詞語的意思不理解,把它畫出來,提出來和同學們討論。教師根據學生討論的情況,再根據講讀課文的需要,提出一些重點詞語,請同學們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來理解。
4.指名逐段朗讀課文,檢查是否正確、流利,重點指導難讀的句子。
(三)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學生讀書思考:課文向我們介紹了京劇的哪幾種藝術特色?(一是利用虛擬的道具能演出得具有神韻,二是奇特的亮相表演能帶給人無限的想象空間。)(四)重點講讀,體會寫法。
1.但是,舞臺的空間總是有限的。要表現騎馬的一個場景,應該怎樣來實現呢?請同學們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回答這個問題。
2.用虛擬的馬鞭來表現騎馬,成功嗎?學生匯報,教師點撥指導:演員用馬鞭來表演騎馬很成功。主要表現在:騎馬人特定和優美的姿態能鮮明地表現出來。馬鞭拿在手里,演員可以很自由地做出各種動作,表示出各種意義。
3.京劇中有些虛擬的道具一樣感覺可使用,為了說明這個事實,作者舉出了哪兩個例子?請同學們讀課文的第2、3自然段,然后回答。五、出示要求,自主學習。
1.出示學習要求:自讀《亮相》一部分課文,看看作者講出了京劇的什么藝術特色。想象自己是一位解說員,要向外賓們介紹京劇的這種藝術特色,想一想,你準備從哪些方面按什么順序來講呢?
2.提示學生注意講出以下兩點:
(1)雙方交戰正激烈時,演員的動作忽然停止。此時無聲勝有聲。
(2)雙方交戰,一方敗陣逃走,另一方不去追,反而在原地耍“雜技”,凸顯人物英雄氣概。
3.學生當解說員,模擬場景練習解說。
4.思考討論:作者在介紹各種京劇藝術特色時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
教學準備:
歌曲《唱臉譜》。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歌曲引入:
1、放歌曲《唱臉譜》。
2、師:京劇的臉譜,是京劇人物的面部化裝。京劇,被成為“國粹”,誰會唱上一段京劇?
在課前,大家已經搜集了一些關于京劇的知識,你了解到了哪些?
學生暢談。
二、初讀文章,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1、指名讀。
注意以下詞語的讀音,并反復認讀:
陜西 乾隆 融會 薈萃 綜合 粗獷 笙
嗩吶 琵琶 烘托 鑼鈸 鐃 鏗鏘
2、通過閱讀文章,你了解到了哪些知識?
學生發言。
3、小組交流,理解詞語。
4、全班交流:
三、默讀文章,概括內容
1、默讀文章:
師:下面,請大家默讀文章,在默讀的過程中思考兩個問題:
①文章的主要內容
②每一自然段的主要內容。
2、全班交流:
四、生字詞教學
第二課時
一、回憶課文內容。
二、交流討論,體會文章表達的條理性。
1、出示中心話題,小組交流討論
中心話題:
潛心閱讀文章,你了解到了關于京劇的哪些知識?各部分之間有什么關系?可以用圖示的形式表示出來。
2、小組交流討論
3、全班交流:
三、拓展延伸:
1、閱讀作家葉君健的《看戲》
體會意境。
2、補充徽班進京的故事:
3、欣賞有關京劇的視頻、音頻資料。
教學要求:
知識與能力目標:
1、正確認讀11個要求會認的生字,掌握8個要求會寫的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課文介紹的關于京劇的基本嘗試。
過程與方法目標:
1、自主搜集有關京劇的資料,了解關于京劇的一般常識。
2、通過自讀課文、自悟,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及各部分的內容,體會表達的條理性。
3、、在小組交流的過程中,理解關于京劇的“術語”。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通過閱讀文章,接受京劇文化的熏陶。
2、感悟京劇的無窮魅力。
教學重點:
了解課文介紹的關于京劇的基本嘗試,接受京劇文化的熏陶。
教學難點:
理解關于京劇的“術語”,體會表達的條理性。
小學六年級語文《京劇》反思
京劇是我國流傳最廣,在國內外享有盛譽的戲曲劇種。但是現在的孩子們對京劇藝術的了解很少,在教學“學戲曲”這一單元里,我先問孩子們他們對戲曲的了解,很多孩子說他們聽不懂戲曲里唱的是什么。所以在教學中我先從聽入手,比如在教學《生旦凈丑會精粹》一課時,我先給學生播放了風趣詼諧的京劇《三岔口》導入新課。然后我引導學生逐漸地體會聽出京劇的韻味,聽出唱詞的精煉。又給學生聽了婉轉、哀怨和節奏比較慢的《大雪飄》。俗話說生書熟戲,聽不膩的曲藝,聽的次數越多的唱段會越喜歡。看著孩子們對戲曲有所感興趣了,我就鼓勵孩子們上“中國京劇藝術網”,讓他們搜一些喜歡的唱段聽,或者了解更多的京劇知識。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覺得京劇藝術包括的內容非常多,而課堂的教學時間有限,所有一些重要內容只能被一帶而過。在堂課教學中,能讓學生對中國的國粹有初步的了解。
這節課的不足之處:在整合學生材料方面要多加注意,還需進一步開發和利用學生的網絡信息資源,引導學生利用網絡信息技術自主學習,從而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為孩子們更多的了解京劇藝術,進一步喜歡京劇藝術盡一份力。
學習目標:
1、了解京劇表演中馬鞭的應用和亮相的藝術特色。
2、借助文字展開想象,感受京劇藝術的魅力。
學習重點:
了解京劇表演中馬鞭的應用和亮相的藝術手法。
學習難點:
如何借助文字展開想象去感受京劇藝術的魅力。
學習準備:
1.學生準備:課前熟讀課文,對課文內容有大致的了解。
2.教師準備:研讀教材,預設學情,準備教學需要的閱讀材料、相關視頻和道具。
學習過程:
一、京劇訪談 ——實話實說
1.談話引入“京劇”。[今天,我們將走進第七單元,第七單元的單元主題是“藝術之美”。一首歌,一幅畫,一件小小的工藝品,都散發著沁人心脾的藝術之美。這節課,肖老師將和大家一起聊聊一種被譽為國粹的藝術,它是什么呢?(京劇)]。
2.師走近學生進行訪談:你喜歡京劇嗎? 為什么?請你實話實說(生說出理由)。
3.通過剛才的訪談,我知道了大多數同學似乎對京劇并不感興趣,我猜這些同學可能是對京劇不夠了解,那么今天,就讓我們走近大作家徐城北的《京劇趣談》這篇課文,通過學習,你一定會對京劇有所喜歡。(板書:京劇趣談)
4.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緊扣單元主題,將學生引入課堂學習。通過京劇訪談,了解真實學情,找準學習的真實起點,從而揭示課題。】
二、京劇趣談——走近京劇
(一)快速讀課前閱讀提示,找出閱讀要求
(二)整體感知課文,了解文章結構:按閱讀要求整體感知課文,找出這篇課文是從哪兩個方面來介紹京劇的
1、瀏覽課文,找出這篇課文是從哪兩個方面來介紹京劇的?
2、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板書:馬鞭、亮相。
【設計意圖: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旨在引導學生借助課前閱讀提示,讓學生自主發現閱讀要求,確定閱讀目標,并通過整體感知課文,并能快速找出課文主要介紹京劇哪兩方面的內容,了解課文的結構。】
(三)自主學習,交流閱讀感受
自學提示一:
默讀《馬鞭》,說說你從這篇短文中了解了哪些知識?你覺得哪些地方有趣?
學法指導:
讀:默讀“馬鞭”第1—3自然段。
畫:用“——”畫出有趣的地方。
思:想一想馬鞭為什么有趣?
說:對子交流,大膽地演一演,準備展示。
【設計意圖:問題前置,明確學習任務;通過“讀、畫、思、說”分步指導學習,由淺入深,層層遞進,最后還可以創造性地演一演來達成學習目標。】
1.獨學。
2.對子交流。師巡堂指導并鼓勵學生大膽展示:可讀;可說感受、有趣之處;也可以和對子演一演。
3.生展示:學習課文,分享自己覺得最有趣的部分。
展示可多樣化,在學生展示時,循著學生找到的段落進行學習(以生為本,不特意強調某一段落或者某一處文字):
自學提示二:
短文《亮相》寫了幾種亮相方式?你覺得哪一種亮相最有意思?
學法指導:
讀:默讀“亮相”第1—3自然段。
畫:用“——”畫出你認為最有意思的地方。
思:想一想所畫句子有意思的理由?
說:小組交流,大膽地演一演,準備展示。
1.獨學。
2.小組交流。師巡堂指導并適時鼓勵:可讀;可說感受;可說有意思之處;也可以在小組內演一演。
3.小組展示:分享自己覺得哪一種亮相最有意思。
(1)小組展示可多樣化,在學生展示時,循著學生找到的兩種亮相方式進行學習(以生為本,不特意強調先說哪種亮相方式最有意思,學生愿意分享即可)。
(2)學生分享展示“靜態亮相”與“動態亮相”的有意思后,師適時播放京劇《雁蕩山》片斷,通過觀看視頻,進一步了解靜態亮相和動態亮相的特點。
(3)回歸文本,找出描寫靜態亮相和動態亮相的句子,比較它們的不同之處,并分男女角色讀一讀。
【設計意圖:根據學習路徑,自主學習,在小組交流討論時,教師適時指導并鼓勵學生在小組內演一演,發揮個人之長,讓每個學生都參與,都體會京劇帶來的快樂。展示時引導學生通過朗讀,觀看視頻等多種感官體會靜態亮相和動態亮相的特點,感受京劇的藝術之美。】
三、京劇戲談——京劇臉譜
1.用京劇中的臉部化妝圖片引出京劇臉譜。
【設計意圖:圖片引入,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出這是京劇臉譜獨特的藝術,不同的臉譜展示了不同人物的身份,并為下一個活動“猜臉譜”設下鋪墊。】
2.猜一猜:臉譜對應的人物會是誰?說說理由。
3.臉譜知識分享:京劇臉譜色彩和圖案十分講究,看來五顏六色和圖案豐富的臉譜,決非僅僅就是為了好看。不同含義的色彩繪制在不同圖案輪廓里,人物就被性格化了。
四、京劇再訪談
讀完大作家筆下的《馬鞭》和《亮相》,看到五顏六色的臉譜,此時此刻,京劇又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設計意圖:通過再訪談得出一個結果,孩子們改變了對京劇的看法,開始漸漸喜歡上了京劇,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京劇的藝術魅力。】
五、京劇美談——致敬國粹
1.生自由讀美文:了解京劇的發展歷程、表演方式及在國際上的地位。
2.師生合作讀。
【設計意圖:拓展閱讀美文,通過師生合作讀,激發學生對國粹京劇的喜愛之情、表達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敬意。】
3.提醒同學們課后看看京劇,可與同學交流。最后用亮相動作致敬國粹:京劇頂呱呱!
【設計意圖:與開課形成回應,通過本課的學習,激發他們對國粹京劇的喜愛之情,達成本課的學習目標。】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課屬于第六單元,此單元文化主題為“傳統文化吐幽香”。京劇作為我國的國粹,更能體現本課的重要性。京劇是一門集歌唱、舞蹈、美術、武術等為一體的綜合表演藝術,京劇藝術博大精深,僅靠老師的語言介紹,或聽唱段欣賞,對學生認識其綜合性表演藝術特征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采用信息技術多媒體手段能拓展學生的認識視野。在本課的教學中,主要是讓學生能夠了解和掌握京劇的名稱、京劇的來歷、京劇的藝術表現形式、京劇的臉譜及人物的分類、京劇的音樂伴奏、京劇發展過程中形成的流派、出現的卓越表演藝術家。
(二)學習目標的確立
依據新課程理念,本著對教材結構和內容的理解,結合學生的學習基礎和認知特點,確定學習目標如下:
1.知識與能力目標:
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②了解課文介紹的關于京劇的基本常識。
③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學習發現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與他人合作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
①自主搜集有關京劇的資料,了解關于京劇的一般常識。
②通過自讀課文、自悟,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及各部分的內容,體會表達的條理性。
③在小組交流的過程中,理解關于京劇的“術語”。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①通過閱讀文章,接受京劇文化的熏陶。
②感悟京劇的無窮魅力。
(三)學習重、難點分析
1.教學重點: 了解課文介紹的關于京劇的基本常識,接受京劇文化的熏陶。
2.教學難點:
①理解關于京劇的“術語”,體會表達的條理性。
②由于課文內容具有比較強的專業性,對于多數學生甚至教師來說,京劇也是比較陌生的領域,所以,通過資料補充,對課文內容稍作細致講解。
二、學情分析
六年級的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日趨完善,邏輯分析能力較強。京劇這種藝術形式跟學生的生活距離很遠,學生不會主動去接觸。在這節課的教學中,就是要通過各種活動引導學生走進京劇,讓學生了解京劇并且喜歡京劇。
三、教學方法
(一)教法:
1.教師應創設愉悅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獲得有益的啟示。
2.“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生自讀自悟為主,教師的適當點撥引導為輔。
3.《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4.引導學生進行查閱資料,了解國粹——京劇。
5.確定話題“京劇藝術大家談”,展開小組討論,接受京劇文化的熏陶。
(二)學法: 使學生學會運用情境教學法、合作探究法、遷移法的科學方法。
三、教學環節
(一)播放視頻 播放視頻京劇片段《紅燈記》,為學生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二)探究新知
1.初讀感知 了解課文主要內容及每一自然的內容(課件展示)
2.品讀課文
(1)潛心閱讀文章,你了解到了關于京劇的哪些知識?各部分之間有什么關系?可以用圖示的形式表示出來。(課件展示)
(2)視頻播放歌曲《唱臉譜》為學生創設情境,并觀看京劇中的臉譜人物。 課件展示京劇中生、旦、凈、丑各類圖片(9張圖片)
(3)視頻播放梅蘭芳的《白蛇傳》,引出四大名旦。多媒體出示四大名旦相關 介紹,并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進行網上搜索。
(4)教師小結本課。
(三)拓展延伸
1.閱讀作家葉君健的《看戲》體會意境。
2.補充徽班進京的故事。
3.欣賞有關京劇的視頻、音頻資料。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