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9-13
這是京劇趣談教案學設計,是優秀的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中“馳騁、尷尬、虛擬”等幾個詞語。
2.朗讀課文,了解課文介紹的京劇表演的特點及運用的說明方法。
3.想象京劇的藝術特色。
教學重點:了解京劇表演中馬鞭的應用和亮相的藝術手法。
教學難點:學習課文用具體事例說明京劇表演特點的說明方法。
教法:為了緊扣大綱,突破重點,解決難點,實現本課的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我采用了嘗試教學、變序教學等多種方法,利用多媒體軟件,運用“以讀代講”“嘗試練習”“點撥議論”的方法。重視學法指導,是改革課堂教學、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的需要,更是讓學生終身受益的需要。為此我讓學生充分去感知語言材料,讓學生自己去讀書感悟、合作學習,研究語言文字,滲透“讀”“思”“議”“悟”“勾”等學法。
(一)揭示課題,激發興趣。
1.同學們,你喜歡京劇嗎?說一說你喜歡的京劇名段吧。
2.教師板書課題點明“趣談”。“趣談”是什么意思?
3.“京劇趣談”是什么意思?看到這個題目你想提出什么問題?
教師抓住學生的質疑,進一步啟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學習課文后我們就明白了。
(二)自學生字,讀順課文。
1.讀課文,在文中畫出新詞及不理解的詞。不理解的詞可在小組解決,也可查字典解決。運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記住詞語。
2.鞏固練習,教師可出示小黑板或投影片,檢查學生理解詞語的情況。 3.再讀一遍課文。看看還有哪些詞語的意思不理解,把它畫出來,提出來和同學們討論。教師根據學生討論的情況,再根據講讀課文的需要,提出一些重點詞語,請同學們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來理解。
4.指名逐段朗讀課文,檢查是否正確、流利,重點指導難讀的句子。
(三)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學生讀書思考:課文向我們介紹了京劇的哪幾種藝術特色?(一是利用虛擬的道具能演出得具有神韻,二是奇特的亮相表演能帶給人無限的想象空間。)(四)重點講讀,體會寫法。
1.但是,舞臺的空間總是有限的。要表現騎馬的一個場景,應該怎樣來實現呢?請同學們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回答這個問題。
2.用虛擬的馬鞭來表現騎馬,成功嗎?學生匯報,教師點撥指導:演員用馬鞭來表演騎馬很成功。主要表現在:騎馬人特定和優美的姿態能鮮明地表現出來。馬鞭拿在手里,演員可以很自由地做出各種動作,表示出各種意義。
3.京劇中有些虛擬的道具一樣感覺可使用,為了說明這個事實,作者舉出了哪兩個例子?請同學們讀課文的第2、3自然段,然后回答。五、出示要求,自主學習。
1.出示學習要求:自讀《亮相》一部分課文,看看作者講出了京劇的什么藝術特色。想象自己是一位解說員,要向外賓們介紹京劇的這種藝術特色,想一想,你準備從哪些方面按什么順序來講呢?
2.提示學生注意講出以下兩點:
(1)雙方交戰正激烈時,演員的動作忽然停止。此時無聲勝有聲。
(2)雙方交戰,一方敗陣逃走,另一方不去追,反而在原地耍“雜技”,凸顯人物英雄氣概。
3.學生當解說員,模擬場景練習解說。
4.思考討論:作者在介紹各種京劇藝術特色時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
《京劇趣談》是六上第七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本單元圍繞“藝術之美”選編課文。本文由兩篇與京劇相關的小短文組成。從京劇的道具運用與動作造型兩個角度,介紹了京劇表演虛實相生以及動靜結合的藝術特點。
《馬鞭》共三個自然段,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為第一自然段,寫的是馬鞭成為舞臺道具的背景與妙處。文章先提出無法在舞臺上騎馬的尷尬問題,然后從三個方面寫了運用馬鞭這個道具如何將問題解決得“無比漂亮”。第二部分為第二至三自然段,從馬鞭這種道具拓展開去,舉例介紹了實在的道具鞋底、酒壺、酒杯,以及虛擬的道具針線、酒水、飯菜等,進一步說明了京劇善于運用虛實結合的道具表現生活原形的特點。
《亮相》共三個自然段,分為兩個部分。分別為靜態和動態的亮相。文中“小孩子和外賓忍不住要問”和“這,哪還是戲劇”這兩處質疑,指出了亮相表演在寫實方面的不合理之處,而這恰好是京劇化實為虛、動靜結合,突出表現人物形象的高妙之處。這虛擬的亮相,正是京劇表演的藝術特點。
課文運用分類別、舉例子等說明方法,分別以馬鞭等道具、亮相等舞臺動作為例子,把京劇表演中虛實結合、動靜相宜的藝術特點介紹得清清楚楚。課文內容簡單,語言簡潔,適合學生自學。課文介紹了京劇人物使用的道具,以及他們“對打”和“刀(槍)下場”等舞臺場景,敘述方式生動有趣,畫面感強。
課文配有一幅插圖,圖中演員一身京劇的行頭,手持馬鞭,目視前方,氣宇軒昂。這幅騎馬圖,生動形象地展示了京劇人物威風凜凜的形象,用以幫助學生直觀地理解馬鞭。
二、學情分析
這篇文章的作者徐城北先生是著名的京劇理論家、戲曲研究員,對京劇頗有研究,其文筆不僅老練,對于藝術的闡釋也是通俗幽默、深入淺出。對于六年級的學生來說,本文淺顯易懂,適合自學。但是,京劇雖然是我國國粹,卻是一門綜合性很強、博大精深而又充滿美感的舞臺藝術,這一表演藝術離學生太遠。學生們平時接觸很少,能聽懂京劇、會欣賞京劇的同學不多,對于很多專業術語更是無從談起,也不明白這種藝術形式的美學內涵。面對這樣一篇文藝性很強、專業性很強的文章,可以嘗試通過音、視頻及文字的補充拉近與它們之間的距離。
三、教學目標
默讀課文,了解《馬鞭》和《亮相》,能說出對京劇的了解。
四、教學重難點
默讀課文,能說出對京劇的了解。
五、教學過程
(一)直接導入,梳理內容
1.資料補充,了解京劇。
(1)學生根據提示,介紹京劇。
提示①: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提示②:胡琴、鑼鼓
提示③:中國國粹
提示④:梅蘭芳
(2)學生讀材料,了解作者。
2.初讀課文,自主學習。
(1)學生自讀課文,思考課文介紹了京劇的哪兩個方面。
(2)學生交流,明確:課文介紹了京劇的道具和表演方式。
學習目標:
1、了解京劇表演中馬鞭的應用和亮相的藝術特色。
2、借助文字展開想象,感受京劇藝術的魅力。
學習重點:
了解京劇表演中馬鞭的應用和亮相的藝術手法。
學習難點:
如何借助文字展開想象去感受京劇藝術的魅力。
學習準備:
1.學生準備:課前熟讀課文,對課文內容有大致的了解。
2.教師準備:研讀教材,預設學情,準備教學需要的閱讀材料、相關視頻和道具。
學習過程:
一、京劇訪談 ——實話實說
1.談話引入“京劇”。[今天,我們將走進第七單元,第七單元的單元主題是“藝術之美”。一首歌,一幅畫,一件小小的工藝品,都散發著沁人心脾的藝術之美。這節課,肖老師將和大家一起聊聊一種被譽為國粹的藝術,它是什么呢?(京劇)]。
2.師走近學生進行訪談:你喜歡京劇嗎? 為什么?請你實話實說(生說出理由)。
3.通過剛才的訪談,我知道了大多數同學似乎對京劇并不感興趣,我猜這些同學可能是對京劇不夠了解,那么今天,就讓我們走近大作家徐城北的《京劇趣談》這篇課文,通過學習,你一定會對京劇有所喜歡。(板書:京劇趣談)
4.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緊扣單元主題,將學生引入課堂學習。通過京劇訪談,了解真實學情,找準學習的真實起點,從而揭示課題。】
二、京劇趣談——走近京劇
(一)快速讀課前閱讀提示,找出閱讀要求
(二)整體感知課文,了解文章結構:按閱讀要求整體感知課文,找出這篇課文是從哪兩個方面來介紹京劇的
1、瀏覽課文,找出這篇課文是從哪兩個方面來介紹京劇的?
2、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板書:馬鞭、亮相。
【設計意圖: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旨在引導學生借助課前閱讀提示,讓學生自主發現閱讀要求,確定閱讀目標,并通過整體感知課文,并能快速找出課文主要介紹京劇哪兩方面的內容,了解課文的結構。】
(三)自主學習,交流閱讀感受
自學提示一:
默讀《馬鞭》,說說你從這篇短文中了解了哪些知識?你覺得哪些地方有趣?
學法指導:
讀:默讀“馬鞭”第1—3自然段。
畫:用“——”畫出有趣的地方。
思:想一想馬鞭為什么有趣?
說:對子交流,大膽地演一演,準備展示。
【設計意圖:問題前置,明確學習任務;通過“讀、畫、思、說”分步指導學習,由淺入深,層層遞進,最后還可以創造性地演一演來達成學習目標。】
1.獨學。
2.對子交流。師巡堂指導并鼓勵學生大膽展示:可讀;可說感受、有趣之處;也可以和對子演一演。
3.生展示:學習課文,分享自己覺得最有趣的部分。
展示可多樣化,在學生展示時,循著學生找到的段落進行學習(以生為本,不特意強調某一段落或者某一處文字):
自學提示二:
短文《亮相》寫了幾種亮相方式?你覺得哪一種亮相最有意思?
學法指導:
讀:默讀“亮相”第1—3自然段。
畫:用“——”畫出你認為最有意思的地方。
思:想一想所畫句子有意思的理由?
說:小組交流,大膽地演一演,準備展示。
1.獨學。
2.小組交流。師巡堂指導并適時鼓勵:可讀;可說感受;可說有意思之處;也可以在小組內演一演。
3.小組展示:分享自己覺得哪一種亮相最有意思。
(1)小組展示可多樣化,在學生展示時,循著學生找到的兩種亮相方式進行學習(以生為本,不特意強調先說哪種亮相方式最有意思,學生愿意分享即可)。
(2)學生分享展示“靜態亮相”與“動態亮相”的有意思后,師適時播放京劇《雁蕩山》片斷,通過觀看視頻,進一步了解靜態亮相和動態亮相的特點。
(3)回歸文本,找出描寫靜態亮相和動態亮相的句子,比較它們的不同之處,并分男女角色讀一讀。
【設計意圖:根據學習路徑,自主學習,在小組交流討論時,教師適時指導并鼓勵學生在小組內演一演,發揮個人之長,讓每個學生都參與,都體會京劇帶來的快樂。展示時引導學生通過朗讀,觀看視頻等多種感官體會靜態亮相和動態亮相的特點,感受京劇的藝術之美。】
三、京劇戲談——京劇臉譜
1.用京劇中的臉部化妝圖片引出京劇臉譜。
【設計意圖:圖片引入,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出這是京劇臉譜獨特的藝術,不同的臉譜展示了不同人物的身份,并為下一個活動“猜臉譜”設下鋪墊。】
2.猜一猜:臉譜對應的人物會是誰?說說理由。
3.臉譜知識分享:京劇臉譜色彩和圖案十分講究,看來五顏六色和圖案豐富的臉譜,決非僅僅就是為了好看。不同含義的色彩繪制在不同圖案輪廓里,人物就被性格化了。
四、京劇再訪談
讀完大作家筆下的《馬鞭》和《亮相》,看到五顏六色的臉譜,此時此刻,京劇又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設計意圖:通過再訪談得出一個結果,孩子們改變了對京劇的看法,開始漸漸喜歡上了京劇,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京劇的藝術魅力。】
五、京劇美談——致敬國粹
1.生自由讀美文:了解京劇的發展歷程、表演方式及在國際上的地位。
2.師生合作讀。
【設計意圖:拓展閱讀美文,通過師生合作讀,激發學生對國粹京劇的喜愛之情、表達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敬意。】
3.提醒同學們課后看看京劇,可與同學交流。最后用亮相動作致敬國粹:京劇頂呱呱!
【設計意圖:與開課形成回應,通過本課的學習,激發他們對國粹京劇的喜愛之情,達成本課的學習目標。】
教學目標:
1.了解京劇中一些道具的來歷和作用,理解亮相的特點和作用,感受京劇的藝術魅力。
2.品味京劇的韻味,獲得審美體驗,激發對京劇這一國粹的喜愛之情;揣摩優美的語句,體會課文表達上的特點。
3.在小組交流的過程中,通過資料介紹,了解更多關于京劇的知識。
教學重點:
了解課文介紹的關于京劇的知識,體會表達的條理性。
教學難點:
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激起學生了解京劇、熱愛京劇的興趣。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談話導入。
導語:同學們,中國的國粹有許多,譽滿中外的有三大國粹:京劇、國畫和中醫。京劇融文學、音樂、舞蹈、美術等多種藝術于一體,在國際藝術舞臺上,京劇被列為世界三大戲劇體系之一。對于享有如此盛譽的京劇,大家又有多少了解?誰能唱出一段京劇選段?(生結合已有知識回答。)京劇離我們的生活有點遠,生活中我們能聽到京劇的機會也不多,這真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些京劇的知識,讓京劇重返我們的生活。
2.理解課題。
過渡:現在讓我們齊讀一下課題。(生齊讀:京劇趣談。)大家會注意到課題中的哪個字?(生回答:趣。)對!“趣”字是關鍵,這個字提示了我們這篇課文雖然是講解京劇的相關知識,但不是枯燥無味的,而是有趣的。關于京劇有哪些有趣的知識呢?我們現在就進入本課的學習。
二、初讀課文,感知全篇
1.簡單介紹京劇的形成與發展。
徽劇是京劇的前身。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慶、四喜、春臺、和春四大徽班陸續進入北京,他們與來自湖北的漢調藝人合作,同時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劇目、曲調和表演方法,還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間曲調,通過不斷的交流、融合,最終形成京劇。京劇形成后在清朝宮廷內開始快速發展,直至民國得到空前的繁榮。
京劇以北京為中心,遍及中國,甚至傳遍世界各地,成為介紹、傳播中國傳統藝術文化的重要媒介。2010年11月16日,京劇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2.學生根據自己課前搜集的資料,說說對京劇的了解。
3.同學們自由朗讀全文,教師出示自學提示。
(1)將課文讀正確,不回讀,遇到不理解的詞語借助工具書學習,也可以問問同桌。
(2)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京劇的哪些特點。
4.教師出示字詞,學生讀一讀、記一記。
馳騁 尷尬 徹底 鮮明 虛擬 唯恐 制服 高妙 凸顯 無窮無盡 約定俗成 不可開交 戛然而止 風雨不透
三、研讀課文,重點探究
1.趣談“馬鞭”。
(1)學生快速默讀《馬鞭》一文,圈畫不懂的地方。
(2)結合閱讀提示,思考從本篇文章中了解到了京劇的哪些藝術特色。
(3)教師補充資料,出示圖片、京劇選段,學生欣賞后再默讀課文,加深理解。
①補充文字資料。
趟馬 由于京劇中多以馬鞭來代替馬,或作為騎馬的象征,因此凡手持馬鞭揮舞著上場后運用圓場、翻身、臥魚、摔叉、掏翎等技巧連續做出打馬、勒馬或策馬疾馳的舞蹈動作的組合就是京劇的趟馬。趟馬的形式多樣,一般用來表示人物騎馬的心情,或用來顯示人物的身份、性格和行動目的。
②播放視頻資料。
京劇《追韓信》中韓信、蕭何、夏侯嬰三人在互相追趕時依次上場趟馬片段。
《拾玉鐲》中小姑娘绱鞋底的片段。
《金玉奴》中小生演員喝完豆汁后用嘴舔筷子片段。
(4)出示閱讀思考卡,學生分組交流討論。
閱讀思考卡
A.京劇表演中的“馬鞭”是如何產生的呢?
B.“用一根小小的馬鞭就徹底解決了,而且解決得無比漂亮”,你從“徹底”和“無比漂亮”中讀出了什么?
C.“馬鞭”這種表現手法有什么作用?又具有怎樣的魅力呢?
D.文中除了講到“馬鞭”這種虛擬道具,還講到了哪些虛擬道具?是怎樣過渡到對這些道具的介紹的?找出文中的過渡句。
E.說說你覺得有趣的地方。
(5)匯報交流閱讀思考卡上的問題,品析課文。
A.京劇表演中的“馬鞭”是如何產生的呢?
預設:引導學生從課文中找出原句來回答。本課是一篇說明文,對于馬鞭的產生、馬鞭的作用和舞臺效果都介紹得非常清楚。閱讀時要留心,找出對應的句子回答即可。“騎馬在舞臺上沒辦法表現,舞臺方圓太小,馬匹是無法馳騁的。真馬出現在舞臺上,演員也怕它失去控制。”所以馬鞭便產生了,這是一種虛擬的道具。
B.“用一根小小的馬鞭就徹底解決了,而且解決得無比漂亮”,你從“徹底”和“無比漂亮”中讀出了什么?
預設:結合上下文理解詞語所體現的程度之深。“徹底”指“全面的、充分的”,“徹底解決”和“無比漂亮”都包含著一種贊嘆,從中可以感受到一種佩服的感情,這也說明“馬鞭”是一種凝聚著智慧的表現手法。
C.“馬鞭”這種表現手法有什么作用?又具有怎樣的魅力呢?
預設:學生可用課文中的原句回答,也可以用自己的話來概括。
D.文中除了講到“馬鞭”這種虛擬道具,還講到了哪些虛擬道具?是怎樣過渡到對這些道具的介紹的?找出文中的過渡句。
預設:學生應該已掌握找過渡句的方法:過渡句一般在句段或段首。文中的過渡句非常明顯,學生很容易找到:“馬鞭是實在的道具,是可感覺可使用的。京劇還有一些虛擬的道具,但一樣可感覺可使用。”“再比如宴席上的酒壺酒杯。”所以文中除了講馬鞭外,還講了針線、飯菜等虛擬道具,這些虛擬道具是和鞋底、酒壺酒杯這樣的實體道具配合使用的。
E.說說你覺得有趣的地方。
預設:課題是《京劇趣談》,“趣”是一個關鍵字。所以此處可讓學生說說自己覺得哪些地方有趣,這樣能了解學生對課本知識的掌握情況。
2.趣談“亮相”。
過渡:了解了京劇中道具的使用情況后,我們再來看看“亮相”。
(1)指名分段朗讀《亮相》一文,其他學生邊聽邊畫,指出朗讀得不準確的地方。
(2)教師出示相關視頻資料:亮相。
(3)學生再次默讀課文,圈畫自己覺得不理解的字詞或句子,先在小組內交流,若還不能理解再在班上提出來共同探討。
預設難點一:第1自然段中有幾個加了引號的字,如“殺”“醒”“完”,這里的引號表示什么?
明確:這里的引號表示特殊含義,因為舞臺上的“殺”“醒”“完”都是虛擬的,不是真實的,所以要加上引號。
預設難點二:文中講了哪兩種“亮相”?分別有什么特點和作用?
明確:課文中講了兩種亮相——靜態的亮相和動態的亮相。靜態的亮相是在緊張而激烈的情節當中突然停下來,一切都像是被某種定身術給制服了。作用是以靜顯示武藝的高強,顯示必勝的信心。動態的亮相是雙方正在交戰時,一方被打敗,跑下去了,可勝利一方不緊追,反而留在原地耍刀或槍。這是京劇中的雜技成分,作用是凸顯人物的英雄氣概。
預設難點三:第3自然段中有這樣幾句話:“這,哪里還是戲劇?這,不是太像雜技了嗎?您說得太對了,這就是京劇中的雜技成分,自古如此,如今還保留著。”你讀完這幾句話后有什么感覺?你感受到了文章語言的什么特點?
明確:這幾句話仿佛一問一答,觀眾說出他的疑問,作者解答對方的疑問。兩個反問句寫出了觀眾的吃驚,這其實也是我們的疑問:耍兵器似乎和京劇的情節沒有多大關系,為什么要這樣呢?經過作者的解答,我們就可以知道這是京劇自發展初就延續下來的,既使京劇表演更加精彩、有可觀性,也顯示了人物的英雄氣概。從中我們可以體會到文章語言的通俗、親切、自然。
(4)交流你覺得有趣的地方。
3.創設小舞臺,趣味表演。
過渡:同學們,通過學習,我們了解了京劇中一些有趣的知識,我們也觀賞了一些經典的京劇片段。現在讓我們也來演一演,親自體味一下京劇的魅力吧!
(1)出示幾個關鍵詞,同桌之間或小組內可以自己演一演。
騎馬快奔 绱鞋底 主客 飲酒 靜態 亮相
(2)邀請幾名同學上臺表演。
(教師若能提前準備一些道具更好,如馬鞭、鞋底、酒壺酒杯、假兵器等。)
四、質疑交流,拓展閱讀
1.組織學生討論交流。
過渡:除了馬鞭和亮相,有關京劇的有趣的知識還有許多。比如京劇的臉譜與人物分類、京劇的音樂、京劇的服飾等。京劇雖然有這么深厚的藝術底蘊,但我們一提到京劇,首先想到的京劇愛好者是老人,年輕人喜歡京劇的卻不多。有些人還說京劇是“老人的藝術”“過時的藝術”,對此大家有什么看法?你認為京劇為什么不能普及呢?
預設:其實不僅僅是京劇,許多傳統文化都面臨著受眾小、被人淡忘的尷尬處境。聽聽學生的意見,教師在今后的學習中可以用適當的方法加強這方面的熏陶和學習。教師要強調,我們作為傳統文化的傳承者,要多了解我國的傳統藝術,不要因為人云亦云而去忽略它、排斥它,要真正去了解它。只有真正走近它,才能體會它的無窮魅力。
2.補充資料,出示一些關于京劇的關鍵詞,讓學生進一步領略京劇的魅力。
京劇的四大基本功 唱、念、做、打是戲曲表演的四種藝術手段,同時也是戲曲演員表演的四種基本功,通常被稱為“四功”。“唱”,指的是唱功;“做”指的是做功,也就是表演;“念”指的是音樂性念白;“打”則指的是武功。
京劇的四大行當 人們通常把“生、旦、凈、丑”作為京劇行當的四種基本類型。每個行當又有若干分支,各有其基本固定的扮演人物和表演特色。其中,“旦”是女角色的統稱;“生”“凈”兩行是男角色;“丑”行中除有時兼扮丑旦和老旦外,大都是男角色。
京劇的臉譜 京劇臉譜是一種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特殊化妝方法。由于每個歷史人物或某一種類型的人物都有一種大概的譜式,就像唱歌、奏樂都要按照樂譜一樣,所以稱為“臉譜”。一般來說,紅色臉譜代表忠義;紫色臉譜象征剛正;藍色臉譜代表勇猛;黑色臉譜代表耿直;綠色臉譜表示俠骨義膽;白色臉譜表示奸詐、狠毒;金、銀二色臉譜則多見于神、佛、鬼怪,以示其金面金身,象征虛幻。
京劇界四大名旦 “四大名旦”是在20世紀20年代由投票選舉產生的,前四名依次為梅蘭芳、尚小云、程硯秋、荀慧生。梅、尚、程、荀四人在藝術上各具特色。
五、背誦積累,作業設計
1.摘抄自己喜歡的句子,豐富積累,也可以背誦自己喜歡的句子。
2.課下搜集更多關于京劇的資料,欣賞相關表演。有條件的話,可以到現場去看一場京劇表演。
3.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板書設計: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