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0-13
這是寫觀察日記,是優秀的四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并在觀察中有新的發現。
2.讓學生把自己觀察中的發現先說出來,再有條理地寫出來。
3.愿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
4.學會寫觀察日記,并養成寫日記的良好習慣。
【過程與方法】
采用啟發式和討論式教學,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地觀察,同時,讓學生說說自己觀察的事物的特征,及準備采用什么樣的句子,來使所觀察到的事物顯得生動、具體。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寫日記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重點:培養學生觀察的興趣,讓學生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好習慣。
難點:把自己平時觀察中新的發現,或是觀察中發生的事具體、生動地寫下來。
教學準備:
教師:確定觀察對象,布置學生連續觀察。(開學初就進行布置)
學生:做好觀察記錄。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圍繞主題,把觀察中的新發現或觀察過程中發生的事情寫下來。
2.語言具體生動,觀察要細致,按照一定的順序寫。
教學重難點:
重點
引導學生運用本組作者的表達方法。
難點
把觀察的經過和自己的發現寫具體。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通過這一單元的學習,老師和大家一樣,漸漸發覺了觀察帶給我們的快樂。這節課老師想讓大家共同分享這份快樂。誰愿意把自己在課余觀察的快樂分享給大家?
二、指名試說,師生共同點評
著重從以下幾點入手:
1.觀察了什么事物,是怎樣觀察的?
2.有什么新的發現?
3.觀察過程中,什么事情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根據內容取題目
1.學生說題目,師整理。
2.你喜歡哪個題目,為什么?
四、明確寫作要求
討論明確:
1.注意把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深刻、深受感動的內容寫下來。
2.能不拘形式的寫下來,如果進行連續觀察,要堅持寫日記。可以選幾則自己覺得滿意的日記,認真的進行修改加工。作為一篇習作,題目可以用《觀察日記》,要注意日記的格式。
3.選自己喜歡的方式精心擬題。
五、學生起草,教師巡視
學生動手開始寫作文,教師巡視指導。
六、佳作引航
水仙花
3月16日 星期五 晴
半個月前,爸爸從花市買回一盆植物,說是水仙,挺漂亮的,我決心認真觀察它。
我仔細端詳,發現它與別的植物不同,不需要泥土,一盆清水加上一把雨花石就能養活它花。水仙花的底部比我的拳頭大一點,像一個大蒜頭,一層褐色的外皮裹著它潔白的“肚子”。“蒜頭”下面長著密密麻麻的白色根須,像老爺爺的白胡須。“蒜頭”頂部分開五大個枝條,它們均勻地生長,枝條中間長出一枝筷子粗細的莖。
為了養好它,我去網上查找養水仙花的方法。天晴時,我把它端出去曬太陽,每隔兩三天就給它換一盆清水。
今天下午,我驚喜地發現,水仙開花了。白色的花瓣圍成小喇叭的形狀,中間眾星拱月般圍著黃色的花蕊。湊上前去聞一聞,哇,一股淡淡的清香飄來,讓人舒服極了!
我看著眼前這水仙花,仿佛是從水中站立起來的仙女,冰清玉潔,一塵不染。怪不得水仙花有“凌波仙子”的美稱呢!
點評:這篇日記采用總分的結構介紹了水仙花。先寫買來水仙花,認識它,再寫它生長環境,詳寫了它的外形特點,接著寫查找養花資料,最后寫水仙花盛開的樣子。本文描寫生動,巧用擬人、比喻等手法,寫出了水仙花的美麗。
板書設計:
寫觀察日記
明確習作要求動 筆完成習作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自評自改、互評互改的鑒賞能力。
2.讓學生明白好作文是改出來的,掌握基本的修改習作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重點
掌握基本的修改習作的方法。
難點
組織評議習作,修改習作。
教學過程:
一、指導評議內容及方向
1.同一事物,不同觀察,描寫角度的對比。
2.同一內容描寫,粗略與細致的對比。
3.優秀習作的賞析。
二、自我修改文稿
1.自讀習作,初步修改。
(1)請學生大聲朗讀自己的習作,發現問題,進行修改。
(2)讀別人的習作,幫助同學修改。
2.指名讀習作,大家共同修改。
(1)選擇不同的內容習作,指名讀,師生評議。
評議要點:
①語言是否通順,用詞是否準確。
②意思表達是否清楚。
(2)再次修改自己的習作。
3.展示臺。
推選好的習作進行展示。
(1)在小組內展示。
(2)在全班展示。
三、謄寫評價
學生謄寫作文,老師對本次作文進行總結評價。
板書設計:
寫觀察日記
自我修改 認真謄寫
“習作”要求我們寫一篇觀察日記,也可以進行連續觀察,用觀察日記記錄自己的收獲。
一、教學效果
本節課圍繞著教學目標,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習作”教學時,我積極地指導學生進行說的練習,從而為寫好日記打下堅實的基礎。學生掌握了讀寫音節后,我便有意識地指導學生由說到寫。通過學生現身說法的一讀一講,無形中讓其他學生在欣賞中提高了自己的寫作能力,同時也提高了同學之間互評作文的能力。
二、成功之處
上這節課的時候,我的成功之處是:引導學生積極討論交流自己觀察過的某個對象,通過足夠的交流,使學生對自己要寫的習作胸有成竹。
三、不足之處
在教學習作時,習作內容中語言不夠豐富。雖然學生觀察的對象很真實,但總有敘述平平的感覺。四年級學生表達能力有限,積累不多,多數只能寫出直觀所能及的東西,這還需要在日常的口語訓練中多下功夫,不斷積累,不斷創新。
四、改進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這節課的話,我會這樣做:首先我先是和平常一樣對寫作的一般技巧做一些要求。如:按順序寫、抓特點寫、運用修辭手法等。枯燥的理論總是令人乏味的,所以此后,我也準備了許多的圖片,讓同學們能產生更多的研究興趣,果然一些有趣的圖片一出,他們瞬間精神抖擻了。有螞蟻搬家的圖片、有豆芽生長圖、還有烏龜爬行圖等等。寫完后,同桌互評互改,修稿后全班交流。
第三單元的作文是寫《觀察日記》,我在本次教學中,把培養學生細節描寫作為教學的重難點以及突破口,以學生寫日記的興趣作為基礎,滲透知識,教給方法,循序漸進,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寫作能力。
這節課我主要采用的是創設情景,結合學生學過的課文《爬山虎的腳》,體會抓細節描寫的重要性,再指導學生在自己的作文中進行細節描寫的方法。
1.先說后寫
口頭語言是書面語言的基礎。我積極地指導學生進行說的練習,從而為寫好觀察日記打下堅實的基礎。
2.先看再寫
小孩子好奇心強,對新鮮事物總是熱情高漲。根據這個特點,我有針對性地對小學生進行怎樣觀察事物的指導,使學生學會初步有目的、有順序的觀察。短短的十幾分鐘,學生將注意力都放在所觀察的事物上,下筆就有東西可寫了。
3.先做后寫
中年級孩子活潑好動,我帶他們玩耍、品嘗、觸摸、觀察,采取先做后寫的辦法,引導學生寫日記。
4.作品欣賞
由于學生觀察點、思路的不同,寫作能力也存在差異。為了讓學生取長補短,我根據平時批閱的情況,選出優秀的日記讓學生到臺前朗讀,通過學生現身說法的一讀一講,無形中讓其他學生在欣賞中提高了自己的寫作能力,同時也提高了同學之間互評作文的能力。
縱觀一節課,也存在很多不足和需要改正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幾點:
1.教學板書太簡單。
2.在指導學生細節描寫的環節設計中,我設計了學生自由組合小組,設計表格填寫,歸納各類事物的細節描寫的方法和內容,在課中間結合寫作要求,出示《爬山虎的腳》文中的抓動詞進行細節描寫的片段,指導學生要抓住重點詞語,抓住事物特點進行細節描寫的方法。但是,有部分學生的細節描寫還不夠具體,語言運用能力較弱。而在評議學生的作文時候如果結合課文中的細節描寫指導方法就更完美了。
3.學生的聽、說、評議他人的文章的能力仍要培養和加強訓練。
興趣是好的教育的開始,因此培養學生的寫作提高是培養學生寫作水平的一個重要前提,讓我們從身邊的事情去發現,去尋找寫作的靈感,極大的激發學生寫日記的興趣,提高學生寫作的能力吧。
教學目標
1.培養孩子們觀察的興趣,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好習慣。
2.讓學生寫下觀察中新的發現,或是觀察中發生的事。
3.讓學生了解觀察日記的寫法,也試著寫觀察日記。
4.練習修改習作。
教學重點
把自己平時觀察中新的發現,或是觀察中發生的事具體、生動地寫下來。
教學難點
從哪些方面進行細致、準確的觀察。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一、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師:我們學習了《爬山虎的腳》是作者葉圣陶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發現爬山虎的秘密,《蟋蟀的住宅》是作者法布爾觀察了很久,看到了蟋蟀筑巢的全過程。作者平時認真、連續的觀察才把文章寫得生動有趣,有吸引力。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作者的這種寫法,把它運用在自己的習作中,讓自己的習作也顯得生動有趣。
(板書:寫觀察日記)
二、回憶日記格式。
(一)回憶日記格式。(出示課件2)
1.學生齊讀題目,說一說要求寫什么?
2.師導言:既然要寫觀察日記,我們就要了解日記的格式。誰能說說日記的格式是什么?
3.學生:要寫上年、月、日、星期和天氣。
4.老師:很好,看來大家對寫日記有所了解。首先你可以給日記取個標題;其次在第一行寫上你寫日記時的日期、天氣、星期幾!(板書:給日記取個標題第一行寫上日期、天氣、星期幾)
5.觀察日記就是把看到的人物、事物、景物記下來,每次觀察截取一個側面,寫出特征,反映一個中心。我們來看看觀察日記的格式。老師認為,學生寫日記,根據寫作目的不同可以有兩種格式:一種是寫在日記本上,給自己看的,一種是寫在作文本上給老師看的。寫在日記本上的就像剛才的同學所說,第一行寫出寫日記的時間和天氣;寫在作文本上的就是一篇文章,要有一個題目,老師一看就知道你寫的觀察日記中心是什么,第一行再出現寫日記的時間。
6.師:大家打開書,翻到第44頁,再讀一讀蘇聯比安基的《森林報•夏》中的兩則日記,想一想,說一說:它和我們以前所寫的日記有哪些不同之處呢?(同一個寫作內容,卻由幾則日記共同組成。)
7.師:這樣在一段時間內,圍繞同一個寫作內容,把觀察到的事物發生的變化通過幾則日記描寫出來,叫作連續觀察日記。今天,我們也可以寫一寫連續觀察日記。
(二)確定觀察對象。
1.同學們想一想,你打算選擇什么事物來進行認真細致地觀察呢?大家打開書翻到第46頁,看看這些小朋友都準備觀察什么?
2.學生回答:他們想觀察種子發芽、樹葉顏色變化、月亮變化的過程、家里養的小貓。
3.學生先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觀察對象,然后在全班交流。
三、指導觀察方法,引導學生習作。
(一)指導觀察方法
1.過渡:小朋友們,我們已經選好了要觀察的事物,你能告訴我們一下,你怎樣去觀察選好的事物?
2.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學習,老師相機引導學生把握觀察的方法。
(1)請觀察同類事物(如水果類、植物類、動物類)的小朋友自愿組成學習小組,大家一起討論、探究,并將自己小組探究到的該類事物的特點寫在紙上。
(2)讓學生將自己小組觀察的結果與全班同學交流。
3.引導學生了解觀察事物的方法,引導學生仔細想——發揮聯想和想象,并指導學生把觀察到的事物說得生動、具體。
(1)如是水果類,指導學生在全面細致觀察的基礎上,讓學生說說先觀察什么,再觀察什么,最后觀察什么,并說說自己每步觀察的結果。同時,啟發學生調動各種感觀
去認識事物、感知事物,可以聞,可以吃,可以發揮想象等。(出示課件3)
(2)如是觀察植物,引導學生要觀察它的干、莖、葉等各部分的特點,生長習性等,要仔細觀察它的花、莖、葉、枝,對這株植物各個部分的形狀、顏色、姿態作全面地了解。還可用鼻子聞一聞花散發出來的香味。(出示課件4)板書:觀察植物(干、莖、葉等各部分的特點,生長習性)
(3)如觀察動物,就要觀察動物的外形,生活習慣等特點。板書:觀察動物(動物的外形、生活習慣等特點)
(二)引導學生習作
1.師導言:我們怎樣才能把觀察到的事物寫出來,記錄下事物的變化和自己的觀察過程,以及自己的想法和心情呢?請大家再讀第44頁蘇聯比安基的《森林報•夏》中的兩則日記,找出能體現作者觀察細致的語句,說說你的體會。
2.茅盾曾寫過:“無論到哪里,你要豎起耳朵,睜開眼睛,像哨兵似的警覺,把你所見所聞隨時記下來。”由此可知,觀察一個事物必須具體,細致。
3.同樣,寫觀察日也要像哨兵一樣細心。其實,只做到這一點還遠遠不夠。觀察還要全面,調動多種感官,從多個角度和層面來描寫。比如,看:眼睛看到什么?聽:耳朵聽到什么?觸:手可以摸到什么?嗅:鼻子可以聞到什么?味:舌頭是否可以嘗到什么?另外,大家還要在全方位感知的同時輔以自己的感受:大腦里想到什么?心中感受到了什么?自己的心情怎樣?(板書:有感受,記下來)
4.所以寫觀察日記除了“觀”,更要有“察”,就是還要有觀察后的感受。同時,別忘了寫出觀察對象最近幾天或一段時間內的變化情況喲!
5.學生開始寫日記,教師巡回指導。
四、整理觀察日記,組內分享日記。
1.學生再讀自己的作文,加以整理、修改,盡量做到觀察細致入微。
2.在學習小組內互相交換日記,提出修改意見,教師參與其中,并加以指導。
3.評一評:誰寫的日記觀察得細致,內容記得準確、形象。
五、教師進行總結,激發習作熱情。
師總結:有人說過,生活,需要細心觀察,更需要理性思考,從而獲取鮮活而豐富的寫作素材。還有人說過:仔細觀察生活中的事物,用自己的慧眼,自己的心智去領悟生活。愛默生更說過:細節在于觀察,成功在于積累。由此可見,能夠做到細致入微,并能從多方面對觀察對象加以感知,記錄下來,再輔以自己的體會,就可以形成一篇優秀的觀察日記了。愿大家多觀察,愛聆聽,善思考,勤描寫,做個有心人,寫出更多、更精彩的觀察日記吧!
板書設計:
寫觀察日記
給日記取個標題
第一行寫上日期、天氣、星期幾
觀察植物(干、莖、葉等各部分的特點,生長習性)
觀察動物(動物的外形、生活習慣等特點)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