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9-18
這是我愛故鄉的楊梅幾年級,是優秀的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細雨如絲、貪婪、吮吸、伸展、狹長、端午節、桂圓、觸到、細膩、汁水、甜津津、豆腐、雖然、酸味。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能讀懂課文內容,了解楊梅的特點,體會作者喜愛故鄉楊梅的感情。
4.領悟作者按一定順序、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方法。
思想教育:體會作者喜愛故鄉楊梅的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2.抓住作者寫楊梅果的形狀、顏色、味道的特點,引導學生學習按一定順序抓住重點留心觀察的方法。
教學準備:教學課件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解題質疑導入:
1、齊讀課題。
2、提問:這個題目包括幾個意思?分別是什么?
(這個題目包括兩個意思:一是“我愛故鄉”,二是“我愛楊梅”。)
(1)“我愛故鄉”主要寫什么?(故鄉)(2)“我愛楊梅”主要寫什么?(楊梅)
(3)“我愛故鄉的楊梅”主要寫什么?(作者喜愛楊梅,看到楊梅就想起故鄉,本文借贊美楊梅抒發對故鄉的熱愛之情。)
(二)自讀課文,初步了解內容并借助自學生字、詞。
1、學生通讀課文,初步了解內容。
思考:課文從哪些方面描寫故鄉的楊梅?(課文從楊梅樹、楊梅果兩個方面介紹故鄉的楊梅。)
2、學生自讀課文,標畫出生字、新詞。
3、學生借助認識生字,了解字義。
(三)檢查自學。
1、指名按自然段讀課文。
2、注意糾正誤讀音。
(四)讀詞語,理解詞義。
(五)閱讀課文,明思路。
1、指名按自然段讀課文。思考:本文先寫什么?再寫什么?
引導學生總結出本文按先總述后分述的順序,先總寫“我”愛故鄉的楊梅,然后分別從楊梅樹、楊梅果兩個方面具體描寫楊梅,抒發作者對楊梅的喜愛和對故鄉的熱愛之情。
2、哪一部分寫得詳細?為什么?
讓學生認識到作者觀察細致、重點突出,詳略得當。描寫楊梅果用了四個自然段,從形、色、味三個方面進行了生動具體的描寫,層次分明,特點準確。
(六)學生再讀課文,鞏固復習。
(七)作業。
1、寫生字、詞。
2、熟讀課文,按要求背誦全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二)學習第1自然段。
1、思考:“我”為什么愛楊梅?楊梅有哪些可愛之處呢?
(“我”的故鄉在江南,那里是楊梅生長的地方。“我”看到楊梅便會想到故鄉,“我”熱愛家鄉,所以喜愛楊梅。作者從楊梅樹可愛,楊梅果好吃兩個方面介紹了楊梅的可愛之處。)
2、文中寫楊梅樹和楊梅果兩部分,哪一部分內容寫得詳細。
(寫楊梅果。作者從形、色、味三個方面作了具體的描述,內容十分詳細。)
(三)學習第2自然段。
1、出示填空練習。
細雨如絲,一棵棵楊梅樹______春天的甘露。它們____四季常綠的枝條,一片片狹長的葉子在雨霧中____。
2、填好后讓學生朗讀。
3、想一想這段話有幾句?分別寫的是什么?
本段有兩句話,第1句寫楊梅樹需要春天的細雨。第2句寫楊梅樹生長得茁壯茂盛。
4、讓學生聯系課文內容說說所填寫的詞語“貪婪地吮吸”、“伸展”、“歡笑”這些詞語的意思,想一想它們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貪婪地吮吸”、“伸展”、“歡笑”本是描寫人的行為、心理特征的詞語,作者采用擬人的寫法,寫出了雨中的楊梅樹充滿了旺盛的生命力,十分惹人喜愛,贊美之情溢于言表。
5、應該怎樣朗讀?
應讓學生在朗讀中注意采用欣賞、贊美、歡快的語氣朗讀這段話。
(1)教師范讀。
(2)學生自讀體會。
(3)指名朗讀后齊讀鞏固。
(四)學習第3至6自然段。
1、指讀課文。思考:作者從哪幾方面介紹楊梅果?
2、指名回答:形狀、顏色、味道。
3、指讀第4自然段,本段有幾句話?讓學生找出描寫楊梅果形狀的句子讀一讀。
4、出示按課文內容填空練習:
(1)楊梅(),和()一樣大小,遍身生著()。
(2)等楊梅(),刺也(),平了。摘一個放進嘴里,舌尖()楊梅那(),使人感到()而且()。
(3)讓學生結合課文內容回答填空。
(4)作者是怎樣觀察楊梅果的形狀的?
(看到的:楊梅果圓圓的,和桂圓一樣大小。感覺到的:放進嘴里,舌尖感到平滑、細膩。)
(5)從哪些描寫可以看出作者對楊梅的喜愛之情?
(親自品嘗“平滑的刺”和“細膩而且柔軟”,這些細致的描寫都表現出作者對楊梅果的喜愛之情。)
(6)讀課文,體會情感。
(7)小結學法:
讀文找句,解詞明意。
聯系觀察,體會情感。
5、楊梅果的顏色是什么樣兒的'?讓學生用以上學法學習第5自然段。
(1)讓學生默讀第5自然段,
(2)讀后完成填空練習。
楊梅先是____,隨后變成____,最后____。
(3)討論“幾乎”是什么意思?顏色的變化說明了什么?
“幾乎”是將近于、接近于的意思。顏色的變化說明楊梅果逐漸成熟。
(4)文中哪些描寫表達了作者的喜愛之情?
“你輕輕咬開它,就可以看見那新鮮紅嫩的果肉,嘴唇上舌頭上同時染滿了鮮紅的汁水。”
在這句話中作者對果肉、汁水的顏色的描寫,流露出了對楊梅的喜愛之情。
6、學生自讀第6自然段。
(1)出示思考題:作者怎樣寫楊梅的味道?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對故鄉、對楊梅的喜愛之情?
(2)分組討論。
(3)各小組推薦代表回答。
經過討論讓學生明白作者寫楊梅果的味道是抓住由生到熟、由“又酸又甜”到“甜津津的”的特點描寫的。重點對小時候吃楊梅吃得太多把牙酸倒的事,進行了具體的描寫,使人覺得真實自然、充滿情趣,字里行間流露出對楊梅、對故鄉的喜愛之情。
(4)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
(五)總結全文。
(六)布置作業。
【板書設計】
枝條
樹葉子
一、導入新課
在我國的江南盛產一種水果——楊梅(投影出示楊梅果圖)。這是一種圓圓的小果子,遍身生著小刺,果子是紫紅色的,味道又酸又甜。這節課我們要學習的就是一篇寫楊梅的文章——《我愛故鄉的楊梅》。(板書課題)
二、交代本節課學習任務
這節課我們初步理解課文內容,學會生字新詞,并學習課文一、二自然段。(明確目標)
三、初讀課文
聽課文錄音,思考:作者為什么喜愛楊梅?是從幾方面來寫楊梅的?找出課文中有關的自然段。(整體感知)
教師引導明確。(因為故鄉的楊梅有著它的可愛之處,所以,作者從楊梅樹、楊梅果這兩方面寫出了對楊梅的喜愛。第二自然段寫楊梅樹,三至六自然段寫楊梅果。)
四、再讀課文,學會生字新詞
1.字的交流。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認讀,注意強調“腐”的字形結構。
(2)區別字形組詞:
汁一汗 狹一峽
2.詞的交流。
(1)指名讀生詞。
(2)引導學生理解。
細雨如絲:指春雨輕輕的、細細的、象頭發絲一樣。
細膩:精細光滑。
甘露:原指甜美的露水。在本文中比喻春雨的甜美。
伸展:原指向一定方向延長、擴展。本文指楊梅樹得到雨水澆灌,枝葉生長迅速。
貪婪:本文指楊梅樹不知滿足。
(3)歸類。
對于詞語的理解可按三種方法進行:①先理解單個詞,再理解詞語。如:細雨如絲、細膩。②先,再結合上下文進行理解“甘露”等。③結合生活實際理解。
五、理解課文一、二自然段
1.講讀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思考:這段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第一自然段只有一句話,開門見山地點出我的故鄉所在地及我愛故鄉的楊梅,在全文起強調、突出的作用)。
(2)感情讀文,要讀出對故鄉深深的愛
過渡:同學們能讀出作者對故鄉的一片深情,作者愛故鄉,愛楊梅。細雨如絲的季節來了,楊梅樹是什么樣子的呢?下面請同學們自學課文第二自然段。
2.自學課文第二自然段。
出示自學提示,指名讀。
(1)這一段主要寫了什么?
(2)故鄉的楊梅樹是什么樣子的?從文中勾畫出有關的語句并理解。
小組討論學習,教師巡回指導,全班交流,教師點撥。
交流第一個問題:
(這一段寫出了雨中楊梅的可愛。)
交流第二個問題(重點):
提問:這一段中描寫楊梅樹樣子的話有幾句?(兩句)投影出示兩個句子,指讀第一句。
交流第一句話:
①第一句話中的“春天的甘露”指什么?楊梅樹“貪婪地吮吸”表示什么?(板書:貪婪吮吸)
(春天的甘露是對春雨的比喻,貪婪地吮吸是說楊梅不知滿足地吸收著春天的雨水)
②在這句話中,作者采用恰當的比喻,把春雨比作甘露,而且把楊梅樹當作人來寫,從表面看是說楊梅樹不知滿足地吸收著春雨,而實際是在寫楊梅樹的什么?(長得快、茂盛、生長旺盛……)作者這樣寫說明了什么?(說明作者非常喜歡楊梅)因此,我們在讀這句話時一定要注意語氣的歡快。
③有感情地朗讀第一句。
理解交流第二句話:
①文中的第二句話又是怎樣寫楊梅樹樣子的?(它們伸展著四季常綠的枝條,狹長的葉子在雨霧中歡笑著。)
板書:伸展枝條
葉子歡笑
②楊梅樹真的會像人一樣“伸展”和“歡笑”嗎?作者這樣寫是為了突出什么?請同學們認真比較下面兩組句子,找出答案。
(投影出示)
①楊梅樹四季常綠的枝條和一片片狹長的葉子在雨霧中生長著。
②楊梅樹伸展著四季常綠的枝條,一片片狹長的葉子在雨霧中歡笑著。
教師引導理解第二句里作者把楊梅樹當作人來寫,是為了形象具體地突出楊梅樹在雨霧中旺盛生長的樣子,因為作者非常喜歡楊梅,所以這樣寫。因此,我們在讀句時應用贊美、歡快的語氣來讀。
③有感情朗讀第二句。
六、總結、擴展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了解了課文大意,知道了作者是從楊梅樹和楊梅果這兩個方面來寫楊梅的;在理解詞語方面,能利用平時常用的三種方法進行理解。但在今后,結合上下文理解詞語的能力還需進一步加強。
七、完成作業
1.抄寫課文中生詞1遍。
2.預習課文三第二課時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課文是從幾方面來寫楊梅的?楊梅樹是什么樣子的?
二、交代本節課學習任務
上節課我們討論了文章的前兩段,作者把雨中的楊梅樹當作人來寫,寫出了楊梅樹的可愛。那么楊梅果又有哪些地方惹人喜愛呢?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課文的三至六自然段,學完課文之后,我們進行練筆,把家鄉的特產用一、兩段話寫下來。
三、學習三至六自然段
指名讀文,思考:楊梅果的哪些地方惹人喜愛?(整體感知)
(課文是從形狀、顏色、味道這三個方面寫出了楊梅果的可愛。)
過渡:惹人喜愛的楊梅樹在春雨的滋潤下生長旺盛。那么,楊梅結果的時間是什么時候呢?作者在第三自然段告訴了我們答案。
1.指名讀第三自然段,思考:這一段主要寫什么?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這一段寫出了楊梅的結果時間,在全文中起到了橋梁的連接作用。)
2.自學課文四至六自然段(重點、難點)
出示自學提示:課文是怎樣把楊梅果的形狀、顏色、味道等特點具體描寫出來的?
小組討論,教師巡回指導,全班交流。
交流第四自然段:
(1)這一段主要寫什么?找出課文有關的語句。
(這一段主要寫楊梅形狀的'特點:圓圓的、遍身生著小刺)
(2)這段共幾句話?每句話在寫什么?
教師指導理解(這段共3句話,第一句寫楊梅圓圓的、遍身生著小刺。第二句寫楊梅果的刺隨著果實的成熟會變軟變平。第三句寫舌尖觸到楊梅刺的感覺)
(3)作者是怎樣把楊梅形狀的特點寫具體的?
(作者為了把這一特點寫具體,并不是單一的只描寫楊梅的形狀,而是同桂圓進行了比較)
(4)作者這樣寫,有什么好處呢?請同學們認真分析下面兩句話。(投影出示)
(通過比較,理解第一種寫法更生動、直觀、形象,讀了以后,使我們感覺到像真的看見了一顆楊梅)
教師指導:圓圓的楊梅遍身生著小刺,毛茸茸的,非常可愛。而且,舌尖觸到小刺時會有一種舒服爽口的感覺,同學們喜不喜歡?想不想把這段帶著喜愛之請讀給大家聽一聽?
(5)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
教師范讀后指名讀。
按自學提示自學第五自然段,自學提示:
①這一段主要寫什么?從書中找出有關的語句。
②這一段共有幾句話?每句話寫什么?
③作者是怎樣把這一特點寫具體的?
小組討論后全班交流,教師引導理解:
(1)這一段主要寫楊梅顏色的特點。楊梅的顏色由生到熟是變化的,先是淡紅,隨后變成深紅,最后幾乎變成黑的了。
(2)這段共三句,第一句寫楊梅果顏色的變化;第二句進一步說明楊梅果的顏色,因為太紅像黑的;第三句寫果肉及汁水的顏色。
(3)作者為了把楊梅顏色的變化寫清楚,抓住了楊梅顏色變化先后順序的詞語(投影出示第一句話,用筆點出“先……隨后……最后……”)。
(4)仿照第一句進行說話練習
指導:請同學們用這組詞語較連貫地說一說蘋果由生到熟或太陽升起時顏色的變化。
(5)指導有感情地朗讀并交流
教師指導:這一自然段從楊梅果的外面寫起,寫出了顏色的變化,然后從外到內,又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果肉及汁水的顏色。作者按一定順序寫出了楊梅顏色的變化,既具體又可愛,作者這樣寫,說明了什么?(對楊梅有一種喜愛之情)(板書:喜歡楊梅)那么,我們應該怎樣去讀這一段呢?
①教師有感情地背誦這一段,并演示復合投影片(3張,能體現出楊梅顏色的變化)。
②再指一學生讀,另一學生黑板演示:用彩色粉筆涂出楊梅顏色的變化。
自學第六自然段
(1)總結四、五自然段的學習方法。
教師引導學生答出(先弄懂這個自然段講什么,再看看這段共幾句話及每句話的意思,最后分析作者是怎樣把這一特點寫具體的。)
(2)小組討論后教師引導學生理解以下問題:
①這一段寫出了楊梅味道的特點是又酸又甜。(板書:又酸又甜)
②這一段共4句話。第一句講楊梅由生到熟,味道由酸到甜。2至4句寫“我”小時候由于貪吃楊梅,牙齒被酸倒了的事。
③作者在這一段中為把楊梅味道的特點寫具體,用“我”小時候貪吃楊梅,牙齒被酸倒的實例加以證明。
④提問: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
教師引導理解(這樣寫,讀后讓人感到親切、真實,我們也好像同作者一起品嘗到了楊梅那惹人喜愛的味道,這樣寫說明作者愛楊梅、喜歡楊梅。)
⑤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
學生練讀后指名讀。
(3)配樂朗讀三至六自然段,再次感受作者具體生動的描寫。
四、學習作者觀察事物的方法
思考:作者為什么能圍繞“可愛”這個意思,把楊梅的形狀、顏色、味道的特點寫得具體生動呢?
小組討論后全班交流
教師引導明確(這篇文章之所以寫得具體生動,親切感人,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作者對楊梅按一定順序、抓住特點進行了細致地觀察。(板書:按順序 抓特點)不僅觀察了楊梅樹,而且觀察了楊梅果,不僅觀察了楊梅的靜止狀態,而且留心楊梅的發展變化,不僅用眼看,用手摸,而且放到嘴里品嘗了。因此,同學們在今后一定要注意留心觀察,學習作者這種觀察事物的方法。)
五、體會作者的感情
教師引導明確(作者能把楊梅的特點寫得具體生動,一方面注意了按一定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另一方面因為作者對楊梅有一種喜愛之情(指板書),作者只是單單喜愛楊梅嗎?(指課題)還對故鄉有熱愛之情、熱愛故鄉。)(板書:熱愛故鄉)
六、總結、擴展
本節課我們學習了課文的三至六自然段,1.理解了課文內容,并知道了作者圍繞“可愛”這個意思,把楊梅的形狀、顏色、味道的特點寫得具體生動。2.學習了作者按一定順序、抓住特點觀察事物的方法。
七、課堂練筆
1.指導學生練筆的要求:寫一種家鄉特產,按一定順序把特點說清楚。
2.全班交流:你想寫什么?
3.教師再次明確要求。
(1)要按一定順序寫出特產的特點,從而表達自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2)把要說的話寫下來,怎么想就怎么說,怎么說就怎么寫。
4.小組內練習說。
5.指名試說,師生共同評議。
6.學生動筆寫。
教學要求:
1、了解故鄉楊梅的可愛,受到熱愛家鄉的教育。
2、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了解作者是怎樣圍繞可愛這個意思,把內容寫具體的。
3、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了解作者是怎樣圍繞可愛這個意思寫出楊梅特點的。
教具準備:多媒體、軟件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啟發談話,板書課題。
1、同學們見過和吃過楊梅嗎?知道產地嗎?
2、看看本文作者是怎樣講他故鄉的楊梅的。
3、板書課題。
二、指導檢查預習。
1、初讀課文,想想課文主要講了哪些內容,要讀準字音。
2、通過指名讀,檢查讀音的正誤。
三、自由讀,想一想課文可以分成幾段,為什么要這樣分?
四、講讀第一段。
1、集體讀第一段。
2、這段告訴我們什么?有什么作用?(總起全文)
五、講讀第二段。
1、指名讀第二段。
討論:每句話是什么意思,這段主要講了什么?(結合理解貪婪吮吸甘露伸展狹長等詞語的意思。)
2、貪婪、吮吸、伸展、歡笑這些詞語本來都是寫人的行為動作和感情的,這里用來描寫楊梅樹,給你什么樣的感覺?
3、指導朗讀。
六、講讀第三段。
1、指名讀第三段,思考:課文從哪幾方面寫楊梅果的?(形狀、顏色、味道)
2、齊讀第三自然段,說說這句話告訴了我們什么?端午節指什么時間,是什么節日?
3、指名讀描寫楊梅形狀的自然段。用自己的話說說楊梅果是什么樣的?哪些句子體現了作者對楊梅的喜愛?(體會細膩柔軟是什么感覺)
4、指名讀寫楊梅顏色的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怎樣講楊梅顏色的`?(先講外邊的,后講里邊的)哪些語句使你感到楊梅果非常惹人喜愛,為什么?
5、指名讀描寫楊梅味道的自然段,想一想哪句話是講楊梅味道的,哪幾句是講我愛吃楊梅的?
七、練習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齊聲讀課文,要讀出喜愛楊梅的感情。
二、同學們讀了課文,能和作者一樣感受到故鄉楊梅的可愛嗎?你是怎樣感受到的?
三、小結:
我們寫作文也應該像課文的作者一樣,先考慮好自己最想告訴別人的是什么,并想好記敘的順序,才能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
四、識記本課的生字。
1、由學生說說自己識記的方法。
2、指導書寫。
3、抄寫讀讀寫寫中的詞語。
五、完成練筆。
1、指名讀內容,明確要求。
2、同桌互相說一說。
(1)準備寫哪種水果;
(2)這種水果的形狀、顏色、味道;
(3)為什么喜歡它。
3、指名35名同學說一說。
4、把剛才說的寫下來。
六、教師巡視,解答學生作文中的問題。
七、請同學讀讀自己寫的片斷,師生適當評議。
板書設計:
枝:常綠
楊梅樹
葉:狹長
形狀:圓
小刺
楊梅果
顏色:淡紅
深紅
幾乎成黑
味道:又酸又甜
甜津津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在我國的江南盛產一種水果——楊梅(投影出示楊梅果圖)。這是一種圓圓的小果子,遍身生著小刺,果子是紫紅色的,味道又酸又甜。這節課我們要學習的就是一篇寫楊梅的文章——《我愛故鄉的楊梅》。(板書課題)
二、交代本節課學習任務
這節課我們初步理解課文內容,學會生字新詞,并學習課文一、二自然段。(明確目標)
三、初讀課文
聽課文錄音,思考:作者為什么喜愛楊梅?是從幾方面來寫楊梅的?找出課文中有關的自然段。(整體感知)
教師引導明確。(因為故鄉的楊梅有著它的可愛之處,所以,作者從楊梅樹、楊梅果這兩方面寫出了對楊梅的喜愛。第二自然段寫楊梅樹,三至六自然段寫楊梅果。)
四、再讀課文,學會生字新詞
1、字的交流。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認讀,注意強調“腐”的字形結構。
(2)區別字形組詞:
汁一汗狹一峽
2、詞的交流。
(1)指名讀生詞。
(2)引導學生理解。
細雨如絲:指春雨輕輕的、細細的、象頭發絲一樣。
細膩:精細光滑。
甘露:原指甜美的露水。在本文中比喻春雨的甜美。
伸展:原指向一定方向延長、擴展。本文指楊梅樹得到雨水澆灌,枝葉生長迅速。
貪婪:本文指楊梅樹不知滿足。
(3)歸類。
對于詞語的理解可按三種方法進行:①先理解單個詞,再理解詞語。如:細雨如絲、細膩。②先,再結合上下文進行理解“甘露”等。③結合生活實際理解。
五、理解課文一、二自然段。
1、講讀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思考:這段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第一自然段只有一句話,開門見山地點出我的故鄉所在地及我愛故鄉的楊梅,在全文起強調、突出的作用)。
(2)感情讀文,要讀出對故鄉深深的愛
過渡:同學們能讀出作者對故鄉的一片深情,作者愛故鄉,愛楊梅。細雨如絲的季節來了,楊梅樹是什么樣子的呢?下面請同學們自學課文第二自然段。
2、自學課文第二自然段。
出示自學提示,指名讀。
(1)這一段主要寫了什么?
(2)故鄉的楊梅樹是什么樣子的?從文中勾畫出有關的語句并理解。
小組討論學習,教師巡回指導,全班交流,教師點撥。
交流第一個問題:
(這一段寫出了雨中楊梅的可愛。)
交流第二個問題(重點):
提問:這一段中描寫楊梅樹樣子的話有幾句?(兩句)投影出示兩個句子,指讀第一句。
交流第一句話:
①第一句話中的“春天的甘露”指什么?楊梅樹“貪婪地吮吸”表示什么?(板書:貪婪吮吸)
(春天的甘露是對春雨的比喻,貪婪地吮吸是說楊梅不知滿足地吸收著春天的雨水)
②在這句話中,作者采用恰當的比喻,把春雨比作甘露,而且把楊梅樹當作人來寫,從表面看是說楊梅樹不知滿足地吸收著春雨,而實際是在寫楊梅樹的什么?(長得快、茂盛、生長旺盛……)作者這樣寫說明了什么?(說明作者非常喜歡楊梅)因此,我們在讀這句話時一定要注意語氣的歡快。
③有感情地朗讀第一句。
理解交流第二句話:
①文中的第二句話又是怎樣寫楊梅樹樣子的?(它們伸展著四季常綠的枝條,狹長的葉子在雨霧中歡笑著。)
板書:伸展枝條
葉子歡笑
②楊梅樹真的會像人一樣“伸展”和“歡笑”嗎?作者這樣寫是為了突出什么?請同學們認真比較下面兩組句子,找出答案。
(投影出示)
①楊梅樹四季常綠的枝條和一片片狹長的葉子在雨霧中生長著。
②楊梅樹伸展著四季常綠的枝條,一片片狹長的葉子在雨霧中歡笑著。
教師引導理解第二句里作者把楊梅樹當作人來寫,是為了形象具體地突出楊梅樹在雨霧中旺盛生長的樣子,因為作者非常喜歡楊梅,所以這樣寫。因此,我們在讀句時應用贊美、歡快的語氣來讀。
③有感情朗讀第二句。
六、總結、擴展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了解了課文大意,知道了作者是從楊梅樹和楊梅果這兩個方面來寫楊梅的;在理解詞語方面,能利用平時常用的三種方法進行理解。但在今后,結合上下文理解詞語的能力還需進一步加強。
七、完成作業
1、抄寫課文中生詞1遍。
2、預習課文三第二課時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課文是從幾方面來寫楊梅的?楊梅樹是什么樣子的?
二、交代本節課學習任務
上節課我們討論了文章的前兩段,作者把雨中的楊梅樹當作人來寫,寫出了楊梅樹的可愛。那么楊梅果又有哪些地方惹人喜愛呢?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課文的三至六自然段,學完課文之后,我們進行練筆,把家鄉的特產用一、兩段話寫下來。
三、學習三至六自然段
指名讀文,思考:楊梅果的哪些地方惹人喜愛?(整體感知)
(課文是從形狀、顏色、味道這三個方面寫出了楊梅果的可愛。)
過渡:惹人喜愛的楊梅樹在春雨的滋潤下生長旺盛。那么,楊梅結果的時間是什么時候呢?作者在第三自然段告訴了我們答案。
1、指名讀第三自然段,思考:這一段主要寫什么?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這一段寫出了楊梅的結果時間,在全文中起到了橋梁的連接作用。)
2、自學課文四至六自然段(重點、難點)
出示自學提示:課文是怎樣把楊梅果的`形狀、顏色、味道等特點具體描寫出來的?
小組討論,教師巡回指導,全班交流。
交流第四自然段:
(1)這一段主要寫什么?找出課文有關的語句。
(這一段主要寫楊梅形狀的特點:圓圓的、遍身生著小刺)
(2)這段共幾句話?每句話在寫什么?
教師指導理解(這段共3句話,第一句寫楊梅圓圓的、遍身生著小刺。第二句寫楊梅果的刺隨著果實的成熟會變軟變平。第三句寫舌尖觸到楊梅刺的感覺)
(3)作者是怎樣把楊梅形狀的特點寫具體的?
(作者為了把這一特點寫具體,并不是單一的只描寫楊梅的形狀,而是同桂圓進行了比較)
(4)作者這樣寫,有什么好處呢?請同學們認真分析下面兩句話。(投影出示)
(通過比較,理解第一種寫法更生動、直觀、形象,讀了以后,使我們感覺到像真的看見了一顆楊梅)
教師指導:圓圓的楊梅遍身生著小刺,毛茸茸的,非常可愛。而且,舌尖觸到小刺時會有一種舒服爽口的感覺,同學們喜不喜歡?想不想把這段帶著喜愛之請讀給大家聽一聽?
(5)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
教師范讀后指名讀。
按自學提示自學第五自然段,自學提示:
①這一段主要寫什么?從書中找出有關的語句。
②這一段共有幾句話?每句話寫什么?
③作者是怎樣把這一特點寫具體的?
小組討論后全班交流,教師引導理解:
(1)這一段主要寫楊梅顏色的特點。楊梅的顏色由生到熟是變化的,先是淡紅,隨后變成深紅,最后幾乎變成黑的了。
(2)這段共三句,第一句寫楊梅果顏色的變化;第二句進一步說明楊梅果的顏色,因為太紅像黑的;第三句寫果肉及汁水的顏色。
(3)作者為了把楊梅顏色的變化寫清楚,抓住了楊梅顏色變化先后順序的詞語(投影出示第一句話,用筆點出“先……隨后……最后……”)。
(4)仿照第一句進行說話練習
指導:請同學們用這組詞語較連貫地說一說蘋果由生到熟或太陽升起時顏色的變化。
(5)指導有感情地朗讀并交流
教師指導:這一自然段從楊梅果的外面寫起,寫出了顏色的變化,然后從外到內,又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果肉及汁水的顏色。作者按一定順序寫出了楊梅顏色的變化,既具體又可愛,作者這樣寫,說明了什么?(對楊梅有一種喜愛之情)(板書:喜歡楊梅)那么,我們應該怎樣去讀這一段呢?
①教師有感情地背誦這一段,并演示復合投影片(3張,能體現出楊梅顏色的變化)。
②再指一學生讀,另一學生黑板演示:用彩色粉筆涂出楊梅顏色的變化。
自學第六自然段
(1)總結四、五自然段的學習方法。
教師引導學生答出(先弄懂這個自然段講什么,再看看這段共幾句話及每句話的意思,最后分析作者是怎樣把這一特點寫具體的。)
(2)小組討論后教師引導學生理解以下問題:
①這一段寫出了楊梅味道的特點是又酸又甜。(板書:又酸又甜)
②這一段共4句話。第一句講楊梅由生到熟,味道由酸到甜。2至4句寫“我”小時候由于貪吃楊梅,牙齒被酸倒了的事。
③作者在這一段中為把楊梅味道的特點寫具體,用“我”小時候貪吃楊梅,牙齒被酸倒的實例加以證明。
④提問: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
教師引導理解(這樣寫,讀后讓人感到親切、真實,我們也好像同作者一起品嘗到了楊梅那惹人喜愛的味道,這樣寫說明作者愛楊梅、喜歡楊梅。)
⑤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
學生練讀后指名讀。
(3)配樂朗讀三至六自然段,再次感受作者具體生動的描寫。
四、學習作者觀察事物的方法
思考:作者為什么能圍繞“可愛”這個意思,把楊梅的形狀、顏色、味道的特點寫得具體生動呢?
小組討論后全班交流
教師引導明確(這篇文章之所以寫得具體生動,親切感人,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作者對楊梅按一定順序、抓住特點進行了細致地觀察。(板書:按順序抓特點)不僅觀察了楊梅樹,而且觀察了楊梅果,不僅觀察了楊梅的靜止狀態,而且留心楊梅的發展變化,不僅用眼看,用手摸,而且放到嘴里品嘗了。因此,同學們在今后一定要注意留心觀察,學習作者這種觀察事物的方法。)
五、體會作者的感情
教師引導明確(作者能把楊梅的特點寫得具體生動,一方面注意了按一定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另一方面因為作者對楊梅有一種喜愛之情(指板書),作者只是單單喜愛楊梅嗎?(指課題)還對故鄉有熱愛之情、熱愛故鄉。)(板書:熱愛故鄉)
六、總結、擴展
本節課我們學習了課文的三至六自然段,1.理解了課文內容,并知道了作者圍繞“可愛”這個意思,把楊梅的形狀、顏色、味道的特點寫得具體生動。2.學習了作者按一定順序、抓住特點觀察事物的方法。
七、課堂練筆
1、指導學生練筆的要求:寫一種家鄉特產,按一定順序把特點說清楚。
2、全班交流:你想寫什么?
3、教師再次明確要求。
(1)要按一定順序寫出特產的特點,從而表達自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2)把要說的話寫下來,怎么想就怎么說,怎么說就怎么寫。
4、小組內練習說。
5、指名試說,師生共同評議。
6、學生動筆寫。
八、板書設計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