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8-18
這是一年級語文四季教學反思,是優秀的一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在課文《四季》的教學過程中,我啟發學生思考:“為什么草芽是尖尖的?”這時有位同學舉手站起來,卻沒有直接回答這個問題,而是出乎意料地提出了另一個問題:“老師,小草為什么只對小鳥說話?”在教學設計過程當中我曾經準備了許多出現意外情況后如何處理的預案,但是沒有想到學生會提出這個問題。在經歷了短暫的驚愕后,我意識到這是一個很有質量的問題,當場對這位同學進行了表揚,肯定他善于思考,能夠敏銳地發現問題,然后組織學生展開討論:“你們覺得草芽是不是只對小鳥說話?”這時學生們提出了兩種不同的意見:一種意見,認為不能,這種意見的學生被書上的圖畫所局限,認為只能說書上有的;另一種意見認為能,因為春天還有別的動物。看著一張張因為動腦思考急于表達的紅通通小臉,看著一雙雙閃著智慧火花的明亮的眼睛,我由衷地感到高興。
是的,美麗的大自然應該是豐富多彩的,五顏六色的。學生能夠透過書本,緊密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獨立思考,開拓思維,充分表達自己獨特的感受和見解,這樣一個過程是多么不簡單哪!
我抓住這一契機,及時引導,再次提問:“那還可以怎么說呢?”此時,讓學生聯系自己平時的情感體驗和在上課開始所了解及在課前學生了解的,馬上想到:“桃花對小鳥說……”“油菜花對小鳥說……”等等。但是至于桃花怎么樣,則一時不知道該用什么詞語形容述說。我在此時進行適當提示:桃花是什么顏色?可以怎么說?學生馬上根據顏色說出:“桃花紅紅,它對小鳥說:‘我是春天!’”我繼續引導:“誰能把書中的‘小鳥’也換掉?”這時設置一個小組活動,讓學生在小組內互答,互相啟發思維,充分展現自我。
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人們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在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的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的獨特體驗。不同的學生對同一語言文字的理解會有不同,沒有正確與否的絕對標準。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語文學科應該是開放的,問題答案完全可以是多種多樣的。承認多種答案的正確性,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運用自已的知識、生活經驗去主動體驗語言文字的內涵,正是學生自主學習、培養能力的過程。
多些疑問又何妨,不是每個問題都需要答案,多些答案又何妨,世界本來就是豐富多彩的。獨特的視野、美麗的幻想、探索的欲望是人類生命中最美麗的花朵,也是語文學科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最高境界。
《四季》是一首瑯瑯上口的兒歌,通過描述一年四季的代表性事物,生動的表現出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景色。下面是我對《四季》這首兒歌的教學反思:《四季》這篇課文中采用了排比的形式,擬人的修辭手法,語言親切生動,讀起來很順口,能引起小學生對生活的感受。同時課本中的四幅插圖形象生動、色彩明麗,對小學生的觀察和想象很有利。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巧用教材,活用教材”,落實新課標中“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這一教學理念。
1、利用多媒體課件呈現創設情境引導孩子去讀《四季》:帶著拼音跟生字寶寶打招呼、去掉拼音開火車讀、摘桃子游戲。在讀的過程中漢字不斷地自然復現,每次的出現又有一定的層次隨語言環境整體自然復現,無意中使漢字得到鞏固。
2、課堂上我依據兒童的心理特點,創設了一個富有童趣的教學情境,把學生帶入了一個充滿幻想的世界。一開始我創設情境,介紹大自然媽媽以及四位漂亮的女兒,激發學生學習《四季》的興趣,進而欣賞春夏秋冬的四幅圖,欣賞圖片;接著讓學生讀準讀通《四季》這首兒歌,然后讓學生說說自己喜歡哪個季節和喜歡的理由,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情感體驗拉近與課文之間的距離;最后學文時讓學生學會了兩種朗讀方法,想象讀和表演讀,這樣能讓學生很有興趣的讀,在讀中又能掌握了朗讀的方法。
3、“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我在上《四季》時著重從兩個方面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
一是在識字時讓學生利用生字魔方小組合作學習生字,然后全班交流總結方法,對識字方法進行總結,并板書,如編兒歌,加一加,形象識記等方法。二是在指導課文朗讀時,讓學生先觀察教師朗讀時的表情,然后總結,這就是想象讀;接著讓學生一邊讀一邊演,并告訴大家這是表演讀。設想得總是比較好的,實際操作時總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出現,學生第一次到多媒教室上課,比較新鮮,注意力不是很集中,在學生開火車讀生字時,居然有個學生不敢站起來讀,這讓我覺得很為難。由于課堂沒把握好,預設中有一個環節沒來得及進行,即以說促讀,說中激情。《語文課程標準》重視學生的思維,豐富學生的認知,因此我在預設中是讓學生欣賞完大自然媽媽禮物后讓他們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說說四季還有什么會說,也來模仿課文寫一首小詩,例如:“桔子紅紅,它對人們說我是秋天”通過這次教學反思,我覺得語文教學不是讓學生被動地獲得知識,而應是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去發現知識。識字教學中要注意識字方法,注重培養識字能力。
活動目標:
1、通過回憶交流四季的相關經驗,豐富幼兒對不同季節特征的了解,進一步感知四季的美。
2、通過裝扮四季娃娃,培養幼兒表現表達的能力和創造力。
3、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4、體驗明顯的季節特征。
活動準備:
1、四季圖片。
2、裝飾四季的材料。
3、錄音機、舞曲磁帶。
活動過程:
一、回憶經驗
1、師:一年中有哪幾個季節?(一年中有四個季節,春夏秋冬。)(重點讓幼兒知道四季輪換的順序。)
2、師:(現在是什么季節?春天。那我們就先從春天開始談談吧。)春天是什么樣的?(幼兒自由表達。)提問:(1)春天的天氣是怎么樣的?暖和的,暖洋洋的。
(2)在暖和的春天,我們穿的怎么樣?脫掉了厚厚的外套、羽絨服換成了薄薄的羊毛衫。
(3)在春天,我們可以做些什么事?去賞花、春游、踏青。
3、出示春天圖片并小結。第二環節結束后用什么語言銜接過渡2-3?還是直接出示圖片。
(隨機小結。植物慢慢發芽了,春筍也從土里冒出來了,桃花開放了,人們都去春游、賞花。春天是一個溫暖的季節。)4、師:那夏天、秋天和冬天又是什么樣的?(請幼兒將三個季節分別說一說,同時出示相關圖片并小結。)(荷花開放,我們去捉蟬、游泳,吹著風扇吃著冰冰涼涼的冷飲,桃樹在夏天也結出了香香甜甜的桃子,人們也換上了短袖的衣服。夏天是一個炎熱的季節。)(各種各樣的水果都掛滿了枝頭,農民伯伯也忙著收割農作物,樹葉慢慢變黃落滿了一地,菊花盛開了。秋天是一個豐收的季節。)(人們穿上了厚厚的棉襖,戴著帽子、圍巾和手套,下雪的時候我們還能去堆雪人、打雪仗、滑冰、滑雪,梅花開放了,有的人還剪了美麗的窗花,有些小動物也開始冬眠了。冬天是一個寒冷的季節。)
二、交待任務
1、師:四季美不美?你最喜歡哪個季節?(幼兒自由回答。)(隨機抽取部分幼兒回答。)
2、師:那讓我們辦一場四季的時裝表演,請你把自己裝扮成你最喜歡的那個季節,把它的美表演出來,好嗎?
(用較興奮地語氣,調動幼兒興趣。)(操作說明:在后面老師準備了許多材料,你要找到你那個季節的東西然后裝飾到小背心上,小背心在桌子上。裝飾好以后請穿好你們自己設計的四季服裝坐回原來的位置。好嗎?)3、幼兒利用各種材料裝扮,教師巡回指導。
(幫助個別幼兒穿小背心,提示個別幼兒可以利用手工紙、記號筆、剪刀自制自己需要但是沒有提供的材料,要求自制的東西要簡單、快速。)
三、展示交流是否要利用到鏡子?是幼兒在裝扮過程中就打開隨時可照,然后面對幼兒表演還是面對鏡子表演自我欣賞為主?
1、師:四季時裝表演馬上就要開始,先請春天的小朋友上臺表演。
2、四季依次上臺表演。
(按照四季輪換的順序上臺表演,可適當提問幼兒下面該輪到哪個季節表演。兩個季節交替過程中用音樂的音量大小提示,音量減輕是退場,音量漸響是下一季節上場。)3、最后全體幼兒一起表演。
四、延伸活動
剩余材料及未完成的作品投放至美工區繼續操作。
教學反思:
活動形式符合幼兒好奇、好動的心理特征。給幼兒提供豐富的物質環境,刺激幼兒去感受美和表現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幼兒心理發展的特點是好動,對一切事物充滿了好奇心,求知欲望強烈。及時表揚幼兒的點滴進步,肯定和鼓勵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索舉止,樹立自信心,挖掘幼兒的創造潛能。
隨著課堂教學研究和改革的深入,我們逐步形成了一種共識:課堂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的共同生命歷程,課堂教學應當煥發新的生命活力。本學期的第十一周是我們實驗小學的校本教研教學研討周,在這個活動中我擔任了上教研課的任務,執教的是一年級的閱讀課《四季》。經過之前的自己鉆研教材執教老師的試講一年級教師的集體背課后,正式于十一月二十四日在全校老師的面前展示了《四季》的課堂教學,下午又進行了自我反思和同伴互助,這一活動讓我受益匪淺,特別是老師們給我提出的建議更是我教學上新的起點。
《四季》是課改實驗教材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中課文的第二課,它是一首富有情趣的兒童詩,通過對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葉、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這幾種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現四季的特征。詩采用擬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語言親切生動,讀來瑯瑯上口,能喚起學生對生活的感受。同時四幅插圖色彩明麗形象生動,便于學生觀察和想象。
我執教的是第二課時,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激發興趣,創設情景、品讀課文,讀中識字、朗讀指導,體味文本這幾個環節的教學力圖來達到兩個教學目標:一是知道一年有四季以及四季的特征,產生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二是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試著感情朗讀和背誦課文。
一 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俗話說“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創設好的情景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于是開課時我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說說現在是什么季節引出四季,然后讓學生欣賞四季的風景圖,從直觀上感知四季的美,激發他們對四季的探索。
二 品讀課文、讀中識字
閱讀教學中的識字教學不能脫離語言環境,因此我采用三步讀書法來引導他們:一是初讀,要求讀準字音注意生字詞語,放慢速度讀;二是識字后再來整體感知讀,要求讀通順;三是把課文流利,讀出美的感覺。
三 朗讀指導、體味文本
通過前面的練讀,學生對課文已較熟悉了,但他們沒有深入地了解文本,讀起來沒感情,又是第一次接觸閱讀課,也不知道什么叫感情朗讀。所以在這個環節中我分兩步走:
一是讓學生自主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季節來讀,說說它寫了這個季節的誰,是什么樣子的來具體感悟,并通過做動作來體會“圓圓 彎彎 鞠躬 一挺”等詞語的意思來初步感知該怎樣讀。通過老師的示范讀、重音提示讀、學生個人練讀、展示讀讓他們有感情朗讀的初步意識;
二是讓學生自己配動作朗讀、請同學上臺帶頭飾表演讀來達到感情朗讀的要求,這里也是預設中課堂的一個高潮。通過多形式、多層面的指導,學生朗讀的效果較好。
下課后進行反思,預設中有一個環節沒來得及進行,即預設中課的第二個高潮:以說促讀,說中激情。《語文課程標準》重視學生的思維,豐富學生的認知,因此我在預設中是讓學生帶頭飾表演讀之后讓他們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說說四季中除了課文中寫的這些景物特征以外還有哪些景物特征,也來模仿課文寫一首小詩,例如:“桔子紅紅,它對人們說我是秋天;紅葉飄飄,它對大樹說我是秋天……”在課堂上讓他們那顆聰慧靈動的心得以放飛。由于學生對帶頭飾表演特感興趣,讓他們多表演了幾遍耽誤了時間,其實后面的幾次表演效果也不太好,真是“戲演多遍無人看”,以至于預設的第二個高潮沒有到來,不禁有點惋惜。
真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在后面同伴互助的環節中老師們給我提出的建議都是我自己沒覺察到的,都是一些很寶貴的意見,正如前面所說:它們是我教學上新的起點。建議如下:
1 不要設計對達到目標沒有作用的環節,不要提了問又沒讓學生回答而進入下以環節;
2 最好不要重復學生的答問,對學生沒說完整的話指導說完整,讓他們養成說話完整的習慣;
3 老師在課堂中不要走得太多,它給人“晃”的感覺;
4 戴頭飾表演適可而止,戲演多遍無人看,節省的時間指導學生進行語言拓展,課堂會更充實。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