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0-06
這是一年級比尾巴教學反思,是優秀的一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注重情境創設
一年級學生課堂常規較差,好動、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怎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是課堂教學的關鍵。小朋友們喜歡小動物,創設粗心的小畫家、與小動物比智力的情境,讓學生始終情緒盎然,有聲有色地投入學習中去。情境的創設激發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促進學生的語言發展,促使學生主體能動作用與現實環境的統一,使學生在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的同時,實現素質的全面提高與個性的充分發展。因此教師在教學上要不斷探索,不斷創新,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精心進行教學設計,創設出理想的情境,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和創造力,使教學不斷發展和提高。
二、生字教學力求扎實
新教材識字教學發生了很大變化,識字量增加是一明顯特點。識字教學要注重識字過程,教給學生識字方法。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讓學生從會讀到會認,由簡到難地進行學習。抓住識字規律,把幾個相似的字巴、把、公、松寫在一起,讓學生發現識字規律,滲透識字方法。但是由于本人教學基本功不夠扎實,對于學生回答問題中出現的錯誤沒能給予及時的糾正,是這節課最大的失敗。
三、練讀課文,體會語氣
本節課重點指導疑問句的讀法。我采用多種形式練讀,目的是想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語言文字,在讀中體會感情,在讀中了解運用語言文字的方式。但是在實際的操作中由于指導方法不到位,效果不是很理想。
《比尾巴》這篇課文以問答的形式,生動的語言表達,使人讀來朗朗上口。在兩組一問一答的課文編排中,既要學習其中的十多個生字,又要掌握動物尾巴的特點,還要能夠有感情地朗讀好問與答的句式。這是我選定課文后的設定的簡單又明了的目標。
一年級的孩子純真可愛,個性明顯,上課時的一切好習慣都在逐漸養成中,課堂紀律的維護,傾聽習慣的培養,發言習慣的鞏固等等,都要花上一定的時間,要在課堂上變著花樣反復強調,才能讓這些個好奇寶寶安靜地上好40分鐘的課,學到這40分鐘當中該學到的知識。
同時,上課的內容主要以識字寫字為主,而識字寫字又是相對枯燥的教學內容,怎樣吸引孩子們的眼球,在輕松活躍的氣氛中扎扎實實識字寫字,是一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
課上通過猜一猜動物謎語等方式引出文中的幾種小動物。入情入境,請孩子們來當這次比尾巴大賽的裁判員,宣布比賽的項目,同時提醒孩子們裁判員說話應該大聲流利,這既激發了孩子的好奇心與學習興趣,又明確了讀文說話的要求,一舉兩得。在這一過程中,引導孩子們運用豐富的識字方法隨文識字。當然,為了活躍氣氛,還請孩子們上臺貼一貼,當當小老師,男生女生比一比,小組賽一賽等多種形式融合在教學活動中。
這節課的成功更讓我明白,一年級孩子學習習慣的培養,學習興趣的激發是多么重要,沒有平時的點滴積累,就不能運籌帷幄,沒有熱情和興趣的陪伴,就沒有駛向前方的動力。
《比尾巴》是一首瑯瑯上口的兒歌,教案設計安排四個板塊:自由讀文、了解大意;隨文識字、介紹方法;看圖學文、感情朗讀;寫字指導、拓展提高。
但這首兒歌很簡單,孩子們一會兒就會背了,學生雖然覺得這篇課文有趣,會背之后也就沒有新鮮感可言。因此,我把課文延伸到課外,提出:“你們還知道哪些動物尾巴的特點嗎?話音剛落,孩子們就滔滔不絕地講開了,不但講了尾巴的樣子,有的還一個勁地講述尾巴的作用。比如小壁虎的尾巴,能長出新的尾巴。
還有的補充松鼠尾巴的用途:松鼠的尾巴在下雨的時候能當傘用,冬天當被子蓋,從高處往下跳時還可當降落傘用。看孩子們興致勃勃,就因勢利導要求孩子們借助課件自編兒歌。學生表現非常精彩。有的編:誰的耳朵尖,誰的耳朵圓?誰的耳朵像把扇?兔子的耳朵尖,熊貓的耳朵圓,大象的耳朵像把扇。誰的尾巴細?有的編:誰的尾巴卷?誰的尾巴像把小剪刀?水牛的尾巴細。小狗的尾巴卷。燕子的尾巴像把小剪刀。
閱讀教學不應該只想到閱讀課文,應該更多地為學生提供一個廣闊的想象空間。當孩子們帶著對比尾巴喜悅的感受,學完這首詩歌時,老師也為此獲得了更多地信息和滿足。
《比尾巴》這篇課文采用三問三答的形式,介紹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課文讀起來朗朗上口,極富兒童情趣。我抓住這篇課文極具趣味性的特點,圍繞“比尾巴”大賽展開設計,環節與環節之間銜接自然,環環相扣,以摸尾巴游戲導入課堂,以拿門票的形式復習生字,以比尾巴評尾巴學習課文,以說尾巴畫尾巴進行拓展訓練。每一個環節的設置都注重了情境的創設,都采用最具有童真童趣的語言,符合低年級的認知特點。
在這堂課的設計當中我注重了情境的創設,這些情境不是獨立開來的,而是一脈相成,從一而中的。創設的這些情境能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學生通過創設的情境走若文本,與文本之間進行最近距離的對話,學生的興趣被激發,情感被升華,喜歡小動物的情感在課堂中隨處而見,為參加比賽的小動物加加油,給自己喜歡的小動物評評尾巴,為丟失尾巴的小動物畫上一條漂亮的尾巴。因為有了情感的投入,學生在這些活動中參與積極性強、參與面廣,課堂氛圍輕松而又愉快!
但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教師的用語和體態未能達到預設的效果,致使創設的情境未能真正的激發孩子的興趣。對學生生成的閃光點未能及時抓住并進行延伸。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實踐當中繼續摸索、學習。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