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9-30
這是一年級我是中國人教學反思,是優秀的一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初步了解祖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是一個和睦、幸福的大家庭,從而激發學生愛祖國、愛人民的情感。
2、借助拼音認識8個生字,會寫其中的4個字。
3、指導朗讀課文,培養語感。
教學重點
借助拼音識字,朗讀課文,培養語感。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音樂磁帶和能反映少數民族風情的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
學生:收集各民族的圖片資料,了解相關知識。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
1、小朋友們今天坐的姿勢真漂亮,老師獎勵你們一首歌曲,請小朋友認真聽歌曲里唱了什么。(播放歌曲《大中國》)
2、提問:歌曲里說我們都有一個家名字叫……(學生補充:名字叫“中國”)在這個家里的人是……(生:中國人)請把右手食指伸出來跟著老師一起寫“中國人”(板書部分課題:中國人)。(生1:我是中國人。生2:我是中國人。生3:我也是中國人。生4:……)我們一齊說:我們都是中國人(板書:我們都是)。
3、自豪地讀一下課題:我們都是中國人。
二、初讀理解,整體感知
歌曲里說我們家兄弟姐妹都很多,有哪些兄弟姐妹呢?請小朋友們自由地讀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自己拼一下拼音,也可以請同桌幫助,還可以請教老師,然后多讀幾遍,爭取把字音讀準確,把課文讀通順。
1、學生借助拼音自主識字,自由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2、抽學生讀課文。
3、多媒體出示生字(中國人漢土回自己),做“摘蘋果”、“開火車”的游戲。
4、賽讀課文,給予評價。
引導學生從優點、缺點兩方面進行評議,必要時老師可作示范,注意師生互評,生生互評。
三、品讀感悟,情感熏陶
小朋友們真能干!通過自己的努力又認識了很多漢字娃娃,把課文也讀得通順、流利了,我們中國這個大家庭到底有多少個兄弟姐妹呢?聽聽這首歌曲就知道了。(播放《愛我中華》)
1、提問:在這個大家庭里一共有多少個兄弟姐妹?(生答)
2、課文只告訴了我們4個兄弟姐妹的名字,你們還收集到了哪些?(根據學生回答,多媒體相應出示這個民族的漢字名稱和圖片,擇其一兩個民族用一句話簡單介紹,并用一句話解釋“少數民族”和“祖國”的含義。)
3、課件出示:各民族手拉手齊歡樂的場面及“我們都是中國人,我們愛自己的祖國”激情朗讀。
4、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四、個性練習,指導書寫
作為中國人,我們驕傲、自豪,我們都應該熱愛自己的祖國,特別是我們小學生應該從說好普通話、寫好規范字做起,用實際行動來表達對祖國的愛,現在就請你們拿起手中的筆把本課的生字在書上的田字格里認真地描描寫寫(強調“回”的筆畫順序)。
【篇三】小學一年級語文《我們都是中國人》教學反思
《我們都是中國人》是一篇有趣的課文,它以簡單的文字形式,通過對中國的少數民族的描述,讓學生初步了解祖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是一個和睦、幸福的大家庭,從而激發學生愛祖國、愛人民的情感。文章語言親切生動、文字優美,并且插圖色彩艷麗,適合朗讀且能很好地體現新課標理念。上完這堂課,我不禁產生如下教學反思:
一、教語文應簡簡單單,扎扎實實。
“實”,就是要讓自己的語文教學樸樸實實,讓學生學得扎扎實實,使學生學有所得,真的能在聽說讀寫的語文能力上有所提高,培養良好的語文素養。全國第五屆青年教師觀摩活動開幕式上的發言:教學的境界是真實、樸實、扎實。要真真切切地做到“三實”,需要教師捧出一顆對教育虔誠、對學生真誠的心,一顆淡薄名利、無私“忘我”的心。我們欣賞并提倡“簡簡單單教語文,本本分分為學生,扎扎實實求發展”的回歸常態的語文教學。
二、學生的興趣是的老師。
興趣是的老師,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學習知識大都從興趣出發,教師就要順應兒童心理,巧妙地創設各種有利于學生識字的情景,以調動學生識字的興趣。在識字教學中,可以從教學需要出發,依據識字內容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如掛圖、投影、多媒體、表演、音樂等,使學生盡快地全身心地融入識字教學過程中。
《語文課程改革標準》告訴我們,“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為保護學生脆弱的喜歡,為了可能的發展這種喜歡,即使犧牲了對文章的機構的美的認識和體味也是值得的。當然,師者要努力,促使三維目標的整合。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初步了解我們祖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是一個和睦、幸福的大家庭,從而激發學生愛祖國、愛人民的感情。
2、借助拼音認識8個生字,會寫其中4個;在書寫過程中,認識“口”(方框兒)。
3、朗讀課文,培養語感。
教學重點
識字和朗讀
教學難點
識字和朗讀
教學方法
觀察法、導讀法、啟發式教學法
學習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準備
課件、生字卡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欣賞歌曲《大中國》,引出課題
二、由圖入手,以圖助讀
看圖,說說圖上有哪些民族的小朋友?他們在干什么?對照圖畫或孩子收集的資料,初步使漢族、藏族、壯族、苗族、土家族、回族這幾個抽象的民族概念具體化。根據圖中人物的動作和神態想像、體會到他們親密的關系,就像一家人。
三、借助拼音,初讀課文
1、學生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了解大意。
2、請學生讀課文。再抽學生評價。(注意引導從優缺點兩方面進行評價)
四、引導學生質疑,小組合作學習,練習朗讀課文
1、鼓勵學生提出問題。
2、讓學生結合自己收集的資料獨立思考剛才提出的問題。
3、分小組合作學習,共同解決難題。
4、師采用范讀、帶讀的方法,指導學生朗讀。在正確朗讀的基礎上,采用提問的方式引讀。通過朗讀,對學生進行句子訓練,(如:楊華是哪族人?或誰是土家族人?)從而建立對“……是……”這種句式的感性認識,并使學生認識句號。
五、鞏固認字,指導書寫
1、以游戲的形式,檢查學生的識字情況。
2、讓學生觀察生字,介紹自己的識字方法。教師點撥易錯的字。
3、寫自己想寫的字,比一比誰寫得又快又好?!?/p>
在本堂課的教學中,我緊扣教材思想內涵以及剛踏入一年級孩子的年齡認知特點,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使用先進有效的電教手段,巧用充滿童趣的課堂評價,有效地指導了課堂教學。具體表現在以下兩點:
1、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家”對于每個人來說是溫暖的港灣,孩子對家依賴、依戀的情感更是不言而喻!開課時,我以孩子們喜聞樂見的卡通故事小鳥、白云、小魚的圖片引出“家”,生動形象、色彩艷麗的圖片,不僅激發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而且在他們的心里奠基了“中國”這個大家和自己的小家一樣重要的基調,為下文“讓祖國走進孩子心里”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2、接下來的讓學生欣賞祖國優美的風光,是想先撥動一下學生愛家的心弦,用愛美的天性敞開胸懷迎接祖國進入心中。而記國旗、國歌、國徽環節,則把祖國的標志烙在孩子幼小的心靈!讓他們記住無論身在何時何地,都要自覺維護祖國形象,做有尊嚴的中國人!活動環節,則讓孩子們在數、說、看、演、唱的參與體驗中,感受到祖國大家庭的龐大和溫暖!知道漢族和55個少數民族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生活中見到少數民族同胞能團結互助。最后的看視頻,聽歌曲環節,渲染了氣氛,升華了情感!讓孩子們把“中國這個大家”唱在口中,記在心中!整個流程的設計,環環相扣,由淺入深,由表及里,把對家的愛,對祖國媽媽的愛像春雨一樣滋潤著孩子們的幼小的心田。
一、主題活動背景:
開學一個月后就將迎來祖國媽媽的生日——十月一國慶節。黑眼睛、黑頭發、黃皮膚龍的傳人的笑臉,都在孩子們的頭腦中留下了痕跡,我是中國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孩子們對這個節日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但對于大班的孩子來說他們渴望了解更多有關國慶的、祖國的知識,這些可從孩子的日常交談中發現。如孩子們會問:“長城到底有多長?爬長城累嗎?”“國旗上為什么有五顆星?”“北京好玩嗎?究竟有些什么?”“少數民族的人和我們一樣嗎?”等等。這些都是孩子們想知道,想了解的。根據孩子們已有的粗淺知識和想深入探索的欲望,我們將開展主題活動——我是中國人,幫助孩子們了解:黑頭發、黑眼睛、黃皮膚是龍的傳人;長城、長江、黃河是中國的象征;造紙、印刷術、指南針、火藥是中國人智慧的結晶;京劇、國畫是民族的藝術,還有我國多民族的民俗民風,這些都將在這個主題活動中等待孩子們去探索,隨著他們的發現越來越多,驚奇越來越多,感受也會越來越深,他們的內心會逐漸萌發出愛國之情。
二、主題開展情況:
幼兒對祖國認識得最多的便是國旗、國徽、國歌,而對祖國的文化歷史卻知知甚少,西方國家的東西越來越多的影響了幼兒,飲食、服飾等越來越西化,孩子們沖崇洋媚外的思想也日益滋生,因此我選擇中國文化歷史的題材,希望孩子們更多的了解中國人的偉大與智慧,從而使孩子們感受做中國人的驕傲。
在活動中,我將祖國的文化歷史用角色游戲——參觀展覽會的形式讓幼兒了解,使枯燥的講解變得生動有趣,而筷子游戲和功夫表演讓幼兒得到了自我展示,整個活動都時刻的吸引著孩子,氣氛十分的活躍,幼兒對祖國的文化也了解得很多,對自己是中國人也感到更加自豪。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