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班語言教案:彩色的夢
勝利石油管理局第三實驗幼兒園 王愛紅
教學理論依據 學前兒童言語發展理論中指出:3-4歲是幼兒語言發展的關鍵期,這個時期孩子的語言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外界的環境刺激響。因此,在語言教學中教師要為幼兒創造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環境,支持、鼓勵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本次活動根據小班幼兒年齡特點,為其創設大膽猜想、自由表達的語言環境及寓教于樂的情境式游戲環境,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和環境中感受兒歌的優美語言和意境。
實施策略 策略一:啟發引導、主動學習:運用啟發式的方法充分利用詩歌的特點,啟發幼兒積極思考,大膽想象、自由表述,達到主動學習的目的。 策略二:大小圖片、理解梳理:自制繪本中采用大圖片與小圖片相結合的方法。大圖幫助幼兒理解兒歌內容,小圖幫助幼兒梳理并熟悉詩歌內容。 策略三:插入音樂、情感渲染:在朗誦、游戲、仿編時選用合適的音樂會使兒歌的意境更美、情感更濃,更便于幼兒理解、接受、記憶兒歌內容。 策略四:創設情境、嘗試仿編:“幫朋友找夢”的游戲,讓幼兒在自由表達與幫助朋友的環節中不僅能感受到仿編兒歌的樂趣。
活動目標 1、理解兒歌內容,感受兒歌中描述的事物與顏色的關系。 2、學習朗誦并運用兒歌中的句式進行仿編,感受兒歌的語言美。
活動準備 1.自制繪本《夢》、音樂 2.水果、蔬菜、小動物等圖片若干,自制小屏風。
活動重點 理解兒歌內容,感受兒歌中描述的事物與顏色的關系。
活動難點 運用兒歌中的句式進行仿編。
活動過程 1、開始部分:教師與幼兒談話,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你們做過夢嗎?”(……) “有四位小客人也愛做夢,讓我們一起聽聽。”
2、基本部分 (1)學習詩歌《夢》,理解詩歌內容。 1欣賞自制繪本《夢》,理解詩歌內容。 第一幅圖:師:這是誰?小草在干什么?小草愛做夢,她夢到了什么呢?小草的夢可能是什么顏色? 小結:小草愛做夢,夢是綠綠的。 第二幅圖:師:小花愛做夢,它夢到了什么?小花的夢可能是什么顏色呢? 小結:小花愛做夢,夢是紅紅的。 第三幅圖:師:白云愛做夢,它的夢可能是什么顏色? 小結:白云愛做夢,夢是藍藍的。 第四幅圖:師:小朋友愛做夢,她的夢可能是什么顏色? 小結:(教師幫助幼兒梳理經驗)小朋友愛做夢,夢是彩色的。 (2)回顧詩歌內容,幫助記憶。 師:剛才都是誰愛做夢?(出示“第五幅圖片”詩歌中的形象全部呈現在一幅畫面中) 教師幫助幼兒梳理,呈現完整兒歌的內容。 (3)幼兒欣賞教師朗誦詩歌《夢》。(播放背景音樂) 師: 《夢》 小草愛做夢,夢是綠綠的; 小花愛做夢,夢是紅紅的; 白云愛做夢,夢是藍藍的; 小朋友愛做夢,夢是彩色的。 師:聽完以后你有什么感覺?(……)www.boliduo.cn讓我們也用甜甜的、美美的聲音來試一試! (4)幼兒完整朗誦詩歌1—2遍(根據幼兒掌握情況及時調整)。
3、幼兒嘗試仿編兒歌 (1)通過“幫朋友找夢”的情境游戲,讓每位幼兒成為仿編者。 (2)每位幼兒選擇一位“朋友”猜測其夢的顏色,嘗試用兒歌中的句式進行仿編。教師進行個別或小組的巡回指導。( (3)送“朋友”進夢鄉。幼兒按照自己的猜想將手中的“朋友”送入 “夢鄉”。 (4)伴隨著好聽的音樂,幼兒串聯仿編兒歌并集體朗誦。
4、結束部分 伴隨音樂進入彩色夢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