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4-17
這是雪地里的小畫家教學評課,是優秀的一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雪地里的小畫家》這首兒歌語言生動活潑,趣味性強,深受學生們的喜愛。學習本文主要要突出冬天的趣,感受冬天的美,讓孩子們輕松愉快中學習。在教學中我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
因為我們身處南方,下雪對于孩子們來說,既神奇又遙遠。因此我利用多媒體課件積極創設情境:孩子們,今天,老師帶你們去一個好地方。出示下雪的動態畫面,引導學生交流感受,并相機指導朗讀課文第一句話:“下雪啦,下雪啦!”在指導朗讀時,我經常用富有激情的語言,配以生動的畫面和優美的音樂,帶領學生入情入境,使學生獲得最大限度的精神愉悅,注意力更集中,情感更投入。
二、多種形式的讀,讀中感悟
初讀兒歌,我采用范讀、指讀、自由讀、同桌讀、指名讀等多種形式反復朗讀兒歌,對整首兒歌有大致的了解后,解疑。在此基礎上教師“你喜歡那句話?為什么喜歡?”的提問又充分體現尊重學生個性。再通過指導朗讀讀中感悟,讀中體會,讀中積累語言和培養語感。當學生喜歡讀“下雪了!下雪了!”這兩句時,我趁機點撥朗讀感嘆句,學生非常高興,聲情并茂的讀,表達他們對冬天的喜愛。在理解課文之后,我進行了有層次的朗讀訓練。一是有感情地讀。二是情境朗讀。三是情境表演讀、背。在多種形式的讀書過程中,學生的情感得到升華。
三、注重學法的指導,培養想象力
一年級學生需要進行學習習慣的培養。在教學過程中,我隨機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在識字過程中,我請學生說一說識字的方法,并用這些方法進行識字,從而形成識字的能力。在精讀課文時,我引導學生把自己當作文章中的人物演一演,在活動中感悟課文。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仿編兒歌,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象說話的能力。
四、用鼓勵性的語言進行評價
一年級的學生注意力分散,自控力不強,容易走神。教師的評價就顯得十分重要。好的語言能激起學習興趣,集中注意力。因此在教學中,我的評價語言力求真實,有鼓勵性。如“你的小眼睛真會觀察!你真是個愛讀書的小姑娘。你懂得的知識真不少!”這些肯定和鼓勵,使孩子們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引起其他同學的羨慕,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
在教學過程中還存在不足,我的語言還要生動些,達到抑揚頓挫更具有吸引力。對學生的回答力求給予最恰當的評價。課堂中的調控能力和操作能力都需要進一步的提高。
《雪地里的小畫家》這一課以韻文的形式,不但形象地講述四種動物爪(蹄)的形狀和青蛙冬眠的特點,而且語言活潑,富有童趣,讀起來瑯瑯上口。又因為這篇課文和小動物們息息相關,所以孩子們學習起來興趣特別高。
課的開始,我先用生動有趣的多媒體課件展示了一幅美麗的動態雪景圖,引入了課文的第一句“下雪啦,下雪啦!”使孩子們自然進入了課文的情境之中,產生了自主學習的愿望。接下來我緊緊抓住課題中的"畫家"一詞,讓學生談談畫家,談談畫畫,再讓學生說說畫畫都需要哪些工具,為后面的教學做好了鋪墊。
在講授課文第二段時,我結合直觀形象的pp課件,讓孩子用自己的話來說說“你看到了什么”“你讀懂了什么”,讓孩子準確地理解了所謂“畫竹葉、楓葉、梅花、月牙”實際上不過是小動物們把自己的腳印踩在雪地上留下的痕跡而已。準確地理解了這一點,從而也準確地理解了下一句“不用顏料不用筆,幾步就成一幅畫。”這些設計,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了課堂學習氣氛,也提高識字教學的效率,還體會了小畫家作畫時的高興自豪感,很輕松的讀出了文章的基調。最后,通過青蛙“他在洞里睡著啦。”創設情境采訪睡覺的小青蛙,來了解動物“冬眠”是怎么回事。
由于在課前需要備的內容很多,在實際教學中會出現許多課前所設想未及的事情發生。學生的思路往往是不按著老師的思路去走,就需要老師去引導。學生的思想是值得我們去仔細揣摩和反思的。從孩子們課堂表現來看,這堂課的目標基本達成。自我感覺特別不足的是,課(實際完成容量)的結構不夠圓滿。本來是想把它設計成“總—分—總”的樣式,(從文本出發——發散——再回到文本)可結果在朗讀、背誦環節,因時間不足而有點倉促,總感覺這被放出去的羊群還沒收回。另外應再多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表達的空間,讓他們想其所想,談其所談。
《雪地里的小畫家》這篇課文是以韻文的形式,不但形象地講述了四種小動物爪(蹄)的形狀和青蛙冬眠的特點,而且語言活潑,富有童趣。在教學實踐中運用多種方法,調動學生參與學習,下面我就談談自己的做法。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學生一旦對學習產生了興趣,就會迸發出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教學本課時,我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的特點,憑借多媒體輔助手段讓學生觀賞北方的雪景,一幅幅美麗的雪景把學生帶進了大雪紛飛的雪地里,引起了學生情感的共鳴,學生不時“哇!—哇!—”地驚叫起來。學生參與的激情被激發了。在隨后的第一環節生字教學中,我讓小朋友們自己閱讀課文,找出生字寶寶。小朋友們讀的很認真,找的也很認真,但課后我才知道:在這一環節中我應該讓小朋友們找他們自己不認識的字,這樣才有利于他們很好的朗讀課文。在理解課文內容這一環節中,最重要的是朗讀,學生跟著課件上的文字讀得主動、熱烈,效果較好。讀中,他們感受到下雪后小動物們高興、愉快的心情。
解決重點,突破難點。
本課的一個重點也是難點就是要讓學生知道小雞、小鴨、小狗、小馬這四種動物的爪(蹄)子的不同形狀。對于這一點呢,我是通過以下幾步來完成的。
1、是讓學生在不是很熟悉課文的情況下,看課件上的下雪圖,找找小畫家把畫畫在哪了。這一步設計的意圖主要是讓學生先有一個直觀的感受。感受一下雪地這樣一個環境。
2、是讓學生通過自讀,四人小小組合作讀等形式找到“誰是雪地里的小畫家”?
3、在此基礎上我出示了這幾種小動物及它們的腳印,讓學生連線。這樣層層遞進,不知不覺中突破了難點。
總而言之,在教師的啟發和指導下,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最大限度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不斷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思維活動始終處于積極狀態,讓學生在喜悅中探索,使教學發揮出最高效益。
教材簡析:
這是一篇韻文,講的是一群“小畫家”在雪地里“畫畫”的事,課文形象的講述了四種動物爪(蹄)的形狀和蛙冬眠的特點,課文語言簡練,內容淺顯易懂,充滿童趣。
教學理念:
依據課標精神,本節課的學習活動建立在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識基礎之上,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他們的求知欲,給學一提供充分的參與活動時空,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學會生字,自讀自悟課文,提高認字,閱讀的能力,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團結合作精神,以及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目標:
1、認讀11個生字和2個偏旁,學寫一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重點:認讀生字和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識記生字。
教學準備:投影儀,錄音機,情境圖,各種圖片。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
出示小雪花模型,有小雪花的語氣說話)我是小雪花,小朋友們好,秋去冬來,我又回到你們身身邊了,你們高興嗎?那你們愿意和我一起到雪地里去玩嗎?快看,我們到了!(出示情境圖)
誰能說說你眼前的世界是什么樣的?(學生看圖描述)
(師用小雪花在圖中飛舞演示)小雪花飄呀飄呀,飄在房子上,房子白了;飄在樹枝上,樹枝白了;飄在大地上,大地像鋪白色的地毯。在這白茫茫的世界里,走來了幾位小動物,大家看是誰來了?(師在情境圖上貼上小雞,小狗,小鴨和小馬的圖片。)
猜猜他們來干什么?(板書課題)
二、自主識字:
1、想知道課文中是怎么說的嗎?打開書,看課文。說說,在讀課文時,遇見不認識的字該怎么辦呢?
2、借助拼音,試讀課文。說說你知道了什么?
3、自學生字:
(1)比一比,誰是“火眼金睛”,找出藏在課文中的認讀生字,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同桌互相讀字,糾正字音。
(3)用投影出示所有生字,齊讀。
(4)請你們來當小老師,提出容易讀錯的字,請同學們注意。
(5)哪些字,你以前就認識,你是怎么認識的?
(6)想辦法把你不認識的字記下來,同桌間互相交流。
(7)匯報記字方法,提出不好記的字。
4、檢測自學情況:用小雪花出示不注音的字,讓生認讀。
三、朗讀感悟:
1、自由練讀課文,要求:讀正確,流利。
2、指導讀,評價。
(1)師范讀課文,同桌練讀。
(2)指名讀。a誰能勇敢地說,我讀得好!b誰能誠實地說:我讀得還不夠好!
(3)齊讀課文。
3、演示,感悟課文內容。
(1)師用圖片在情境圖中進行演示。(發出小動物的叫聲,隨之留下腳印。)
(2)匯報:你知道了什么?還有什么問題要問嗎?
(3)啟發想象:還有哪些小動物會到雪地里畫畫呢?(引發學生想象)
4、啟發談話,再讀課文。
小動物們在雪地里跑來跪去,多開心呀,你們也喜歡下雪的天氣嗎?下雪后,你們的心情怎樣?你們都干些什么?
(引導學生帶著高興的心情再讀課文)
四、指導書寫。(略)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