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9-09-22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大班語言活動找“幫助”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設計意圖,教學目標,教學準備,教學過程,教學反思等內容,用恰當的語速、語調復述故事,能仔細傾聽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節,適合幼兒園老師們上大班語言活動課,快來看看找“幫助”教案吧。
設計意圖:
引導幼兒對其感興趣的問題大膽探索、主動嘗試,在活動中盡可能地發揮幼兒主動性,培養幼兒愿意觀察、主動探究的好習慣。活動過程以幼兒貫徹始終。
教學目標:
1、用恰當的語速、語調復述故事。
2、能仔細傾聽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節。
3、引導幼兒細致觀察畫面,積發幼兒的想象力。
4、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5、引導幼兒在故事和游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教學準備:
1、活動前欣賞過故事《找“幫助”》
2、圖片、手偶
教學過程:
1、遷移生活經驗,感受“幫助”無處不在。
教師:今天戶外活動時,武欣怡小朋友不小心摔倒了,可能是摔疼了吧,哭得挺厲害,這是,楊欣看見了就趕快跑到了跟前,扶起了武欣怡,并幫武欣怡擦了擦眼淚說別哭了,下次小心一點,下面我們就請武欣怡說說當時的心情。
提問:
①、誰像武欣怡一樣得到過別人的幫助?別人是怎樣幫助你的?
②、你有沒有幫助過別人呢?你是怎樣幫助別人的呢?
2、完整欣賞故事,了解故事情節。
①、提問: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②、山羊、野牛、猴子是怎樣幫助小女孩找“幫助”的?
③、它們在找“幫助”時都說了些什么?
3、認真傾聽故事錄音,欣賞手偶的表演,嘗試復述故事中的角色對話。
4、復述故事,注意運用恰當的語速、語調。
指導:
①、小女孩對山羊說話時應該是什么樣的語調?
②、野牛對山羊和小女孩是用怎樣的語氣語調回答的呢?
③、小女孩、野牛、猴子、山羊的語速又有什么不同呢?
(人物對話部分,教師給予示范)
5、分角色表演故事,體會不同角色的不同語調、語速。
幼兒自由結伴,自己分配角色,并根據自己的理解來表演故事內容。
6、教師小結:
每個人都需要幫助,也都能幫助別人。幫助不一定是要做什么了不起的事情,只要能給別人帶來快樂就是幫助,野牛雖然沒有“幫助”,但是野牛跟隨著小女孩去找山羊;山羊雖然沒有“幫助”,但是山羊愿意和他們一起去找猴子;猴子也沒有“幫助”,可是當暴風雨來臨時,他們緊緊地站在一起,其實“幫助”是一句安慰的話,一聲體貼的問候,一個小小的行動,它無時不在,無處不在。
教學反思:
1、活動開始的導入孩子們都很喜歡,都愿意說出自己幫助別人或得到別人幫助的過程,充分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
2、語言活動應給幼兒多一些說的機會,應讓幼兒充分表現自己的才能,但我發現幼兒們沒有充分表達和發揮想象,教師應該在啟發誘導方面還需要努力學習。
3、在活動過程中,由于幼兒的發展水平、能力、經驗方面的個體差異,可能會出現一些情況,這也是我們應預見并考慮到的。比如,對不同孩子的情緒、情感的體驗可能沒有及時地給予關注,使一些孩子的能力在活動中沒有得到很好的表現。幼兒的擴散性思維沒有得到很好的發揮,幼兒的語言表達還不夠完整等等。這就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多用激勵性語言,從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提問方式,來關注不同層次孩子的發展水平,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獲得滿足與成功。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