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29
這是《閃光的母愛》讀后感700字,是優秀的精選讀后感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母愛,無處不在。暑假里,當我從《讓青少年感動一生的感恩故事全集》里讀到《閃光的母愛》這篇文章時,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母愛的深刻含義。這篇文章主要講述了一個懷孕的婦女在一個大風大雨的夜晚突遭車禍,昏迷不醒,變成了植物人。而這樣一位昏迷不醒的母親,堅強地生下孩子并用自己的乳汁哺育了孩子,最后依依不舍地離開了世界,離開了他的孩子。所有的交警、醫生、護士以及所有已經做了母親的和將來會做母親的人,都去送她最后一程,都被她深深感動了。我也被這個母親深深感動了。
母愛是偉大的。這個母親被車撞了以后,為了讓自己的孩子活下來,一直堅持著,為了讓自己的孩子喝她臨終前的乳汁,一直堅持著……這個母親是那么偉大,那么無私。讀完這篇文章后,我深深地感受到母親那顆玲瓏剔透的心,感受到那沉甸甸的愛。讀完這篇文章后,我想到了自己的母親。她每天忙忙碌碌地料理我的日常生活,為我準備一日三餐;每天幫我檢查作業,每當我遇到難題的時候,她總是很有耐心地教我;每次我生病,她都跑前跑后,幫我端茶倒水,喂我吃藥……
母愛,她像一盞明燈,照亮了我們的人生旅程。母愛,是那潺潺的溪水,滋潤了我們這些嫩苗,讓我一天天茁壯成長。母愛,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在我看來,母愛就是媽媽那輕柔的撫摸;母愛,是她那深情的擁抱;母愛,是在寒風刺骨時媽媽為我披上的一件棉衣;母愛,就是放晚學回到家時媽媽遞過來的一杯早就涼好的白開水;母愛,是上學前媽媽那一句關懷的叮嚀,是考試不理想時一句嚴厲的批評,是在我生病時母親那一滴滴的淚水。
母愛,比水晶還要璀璨,比金子還要閃亮,正是有了母愛的存在,我們的生活才如此美好!
今年的暑假由于疫情的影響,是最短的一個暑假,而我在短暫的暑假中讀了一本精彩的書——《最長的假期》。
這本書的作者叫蘇展,她是蘇軾的第37代嫡孫女,現是廣東雀作家協會會員,中學高級教師擁有祖傳的旺盛創作力,寫過散文80多篇,發表過小說。已出版少兒小說有《大寶,小寶都是寶》,《麥子青,麥子黃》,《幸福朵朵》等等
這本書的第一頁寫著一句話——“愛是保衛人間的利器,愛是隔離的鎧甲。”這本書一共有21個小故事,這些故事每一個都讓我難以忘懷。
這本書主要寫了六年級的蘇曉沫好不容易盼到春節,可是一場災難卻悄然而生了,新冠疫情席卷全國,全國各地都處于緊張的防疫工作,連做護工的媽媽非要留在醫院照顧張奶奶,蘇曉墨在家也不閑著,建了一個同學微信群,這群憋壞了的“神獸”天南海北,無所不聊,都想為抗擊疫情做些什么。口罩風波,尋找武漢同學,寬慰疑似自己得病的老奶奶等等。給無數需要幫助的人送去溫暖,送去無私的愛,使疫情很快得到了控制,在一件一件的事情里,孩子們的小心靈發生著變化。
新冠病毒泛濫期間,同學們在家過了一個最長的假期,但是卻都在想盡一切辦法為他人著想,這一幕一幕無數次地出現在我的腦海中,為之動容。我們這兒的疫情雖然沒有武漢那邊嚴重,但是我和家人都積極配合,不隨便出門,積極配合政府工作,在家認真做作業,每天都關心著疫情的發展和變化,爸爸媽媽還為隔壁的老奶奶買菜,悄悄地放在他家門口……現在中國的疫情已經完全控制,這就是強大的祖國有團結一致、無私奉獻的人民,共同抗疫,筑起了愛的堡壘。
怎么樣,大家聽了我的介紹,有沒有為之心動一下呢!是不是很想快點看一看這本書呢?那就快快行動起來吧!
12歲的我不喜歡看文字書,對于家里那些厚得讓人看不懂的書,更是毫無興趣。然而,一本名為《孤獨之旅》的書改變了我對文字書的看法。書中的《再見了,我的小星星》更是讓人記憶猶新。這篇文章主要寫小星星家里分配到了一個從城市里來的女知青,他們相互關心,相互照顧的事。
文中的女知青——雅姐,發現了星星身上別人都沒有發現的閃光點——畫畫好、捏泥巴捏的好,我知道了,人的潛力是很大的,就差一雙慧眼,如果你發現了,你就要按你的優點做事,按興趣做事,比如星星,他擅長畫畫、捏泥巴,而且愛好畫畫、捏泥巴,所以雅姐最后才會讓媽媽成全他。我的愛好也是畫畫,我以后也要好好畫畫,長大當個畫家。
文章又寫星星這么小的年紀就能幫助比他大的姐姐,幫她干活,保護她,雅姐也天天叫星星學畫畫。我感慨萬千,是啊,愛是互相的,只有你對別人好,別人才能關心你,喜歡你。爸爸媽媽那么關心你,你也要關心你的爸爸媽媽,不要傷害最親近的人,學會感恩吧!感恩父母,感恩生活。我的思緒飄到了暑假,陽光明媚的時光。媽媽給我買了一盤大盤雞,那可真是色香味俱全啊!我欣喜若狂,像狼一樣吞著,像老虎一樣吃著,我左一口,右一口,吃得津津有味,時不時也不一會兒,我的肚皮就成“大皮球”了,那么大一盤雞就只剩下三四塊肉了,我高興地問媽媽:“你不吃嗎?”媽媽微笑著的說:“我已經吃過了。”當時,我聽了這話,毫無顧忌地把剩下的全吃光了。直到后來,我才發現,媽媽根本就沒有嘗到大盤雞是何等滋味,這讓我自責不已……以后,我吃什么都要先想著爸爸媽媽,多關心他們,不能自私地把一切好的都留給自己。
親情是寶貴的,生活中,你的爸爸是否頭頂大太陽,為家打工掙錢,你的媽媽是否大汗淋漓地料理家務。生活里的一點一刻,都值得我們珍視,多關心家人和朋友,我們的內心也會收獲一份滿足和愉悅。
洪戰輝是個懂事的孩子,即使家里那么地一貧如洗,但他從來沒有想過要放棄。漸漸地,洪戰輝長大了,考上了一所大學。因為家庭的貧困,他只能靠做小本生意賺取學費。開學后,他又利用課余時間建立了一個電話卡經銷網絡來維持生存。最終,他每個月都有600元的收入,能夠維持全家人的生活了。
愛迪生出身低微,生活貧困,他的“學歷”是一生只上過3個月的小學,老師因為總被他古怪的問題問得張口結舌,竟然當他母親的面說他是一個傻瓜,將來不會有什么出息。愛迪生雖未受過良好的學校教育,但憑個人奮斗和非凡才智、自信、自強、自立獲得巨大的成功。他自學成才,以堅韌不拔的毅力,罕有的熱情和精力從千萬次的失敗中站了起來,克服了數不清的困難,成為美國發明家,企業家。
海倫.凱勒雙目失明,雙耳失聰,卻努力的從一個讓人同情默默無聞的小女孩變成讓全世界尊重的女強人。如果生活真的不公平,那么,生活對她的不公平可謂到了極致。她完全可以放棄她的夢想躲在陰暗的角落里放聲痛哭,沒有人會責怪他,她也完全可以躺在床上或坐在椅上,像一個植物人一樣由人服侍。可是這一切,她都沒有做,她只是吃力的在老師的幫助下學習盲語,觸摸著事物,僅僅憑著她永不言敗的信念和堅持不懈的意志,就把理想的天空涂上了人生最亮的色彩。
西漢司馬遷少年時就涉獵群書,立志繼承父業。正當他撰寫的《史記》進展順利的時候,“李陵事件”的牽聯,使他遭受宮刑。面對這奇恥大辱,他不是嘆息、沉淪,而是銳意進取,“幽而發憤”,他含冤蒙垢數十年,終于寫出了“通古今之變,成一家言”的《史記》,流芳后世。
生活中不可能都是平靜與安寧,每個人都會經歷風風雨雨、遭遇挫折,這是生活中難以避免的事。面對這些,我們應該去打敗它、戰勝它。我們應該相信,只有走過挫折,未來才會向你綻開燦爛的笑容。
我喜歡看的書很多:《小北極熊》《丁丁歷險記》《石頭湯》《小房子》。。。。。。但是我最喜歡的書還是《感動童心的108個情親故事》。這本書里的故事很多,我最喜歡的就是《母愛超越生命》,它主要講的是一只小母鼠和小鼠仔,這個故事讓我知道了母愛是那么的偉大。這本書里還有許多故事,都是寫的讓人感動的情親故事。
我喜歡這本書是因為,它讓我知道了什么叫母愛,什么叫父愛,今天是我媽媽的生日,我想對她說:“媽媽,祝你生日快樂,身體健康,謝謝你為我付出的一切”,我愛我的媽媽。
母愛,無處不在。暑假里,當我從《讓青少年感動一生的感恩故事全集》里讀到《閃光的母愛》這篇文章時,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母愛的深刻含義。這篇文章主要講述了一個懷孕的婦女在一個大風大雨的夜晚突遭車禍,昏迷不醒,變成了植物人。而這樣一位昏迷不醒的母親,堅強地生下孩子并用自己的乳汁哺育了孩子,最后依依不舍地離開了世界,離開了他的孩子。所有的交警、醫生、護士以及所有已經做了母親的和將來會做母親的人,都去送她最后一程,都被她深深感動了。我也被這個母親深深感動了。
母愛是偉大的。這個母親被車撞了以后,為了讓自己的孩子活下來,一直堅持著,為了讓自己的孩子喝她臨終前的乳汁,一直堅持著……這個母親是那么偉大,那么無私。讀完這篇文章后,我深深地感受到母親那顆玲瓏剔透的心,感受到那沉甸甸的愛。讀完這篇文章后,我想到了自己的母親。她每天忙忙碌碌地料理我的日常生活,為我準備一日三餐;每天幫我檢查作業,每當我遇到難題的時候,她總是很有耐心地教我;每次我生病,她都跑前跑后,幫我端茶倒水,喂我吃藥……
母愛,她像一盞明燈,照亮了我們的人生旅程。母愛,是那潺潺的溪水,滋潤了我們這些嫩苗,讓我一天天茁壯成長。母愛,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在我看來,母愛就是媽媽那輕柔的撫摸;母愛,是她那深情的擁抱;母愛,是在寒風刺骨時媽媽為我披上的一件棉衣;母愛,就是放晚學回到家時媽媽遞過來的一杯早就涼好的白開水;母愛,是上學前媽媽那一句關懷的叮嚀,是考試不理想時一句嚴厲的批評,是在我生病時母親那一滴滴的淚水。
母愛,比水晶還要璀璨,比金子還要閃亮,正是有了母愛的存在,我們的生活才如此美好!
暑假期間,我買來一本新書,我一看書名就喜歡上了,它是由著名博士后毛文風與全國著名語文特級教師嚴華銀共同編寫而成。
其中我最喜歡的一篇是《一棵大樹》。這篇富有童話色彩的美文,把我深深的吸引、感動了,對其中大樹的敬仰之情便油然而生。
小時候,男孩與大樹蕩秋千、吃果子、捉迷藏……他們在一起覺得很幸福、快樂。日子一天天過去,男孩終于長大成人,不再與大樹一起玩耍,大樹倍感寂寞。終于有一天,男孩又重新回來了,可男孩因缺錢要樹的果子,樹答應了,久而久之男孩每次回到樹的身邊,都離不開一個“要”字,到最后大樹變成了一無所有,一個真正的老樹墩。
大樹為了心愛的男孩奉獻了自己的一切,然而不求回報。我忽然覺得我們就是男孩,大樹就如我們的父母,當我們年幼時,我們喜歡跟爸爸媽媽一起玩耍,喜歡向他們撒嬌,喜歡得到他們的幫助。當我們長大后,我們會離開他們,偶爾才會回家看望他們,有時忙碌的連電話也來不及打一個,只有當我們有求于他們或遇到麻煩的時候,我們才想到父母,想到回家。無論如何,父母總是一如既往、有求必應,想方設法討我們開心,為我們排憂解難,甘愿為我們獻出自己的一切,有些人會認為男孩對樹太無情,只知索取,不求回報,然而我們誰不是那般對待我們的父母呢?
可憐天下父母心,父母為了讓子女成才,嘔心瀝血,想盡了各種辦法,而子女卻不能理解父母的一片苦心,我們作為孩子,不能一味的從父母那里索取,而應該憑借自己的能力在社會上生存,并懂得孝敬自己的長輩,為他們分擔憂愁,給他們帶來快樂。
一棵樹的生命流程,分明是一種人生,是普天下父母的細筆塑像啊!我們在感受父母愛的同時,別忘了盡我們所能,給父母以溫馨的回報。
我總也忘不了這樣一個故事。
美國黃石國家公園曾經歷了一場森林大火,大火過后,護林員門居然發現,在一棵樹下,有一只被燒焦的鳥。盡管那只鳥已經死去,但是那只鳥卻依然像雕塑般保持著一種姿勢。護林員驚奇的用樹枝輕輕的撥了撥那只鳥,不可思議,竟有幾只雛鳥從已經死去的母親翅膀下鉆了出來!
原來,這位慈愛的鳥媽媽知道有毒的濃煙會向高處升騰,但是,為了不讓災難降臨到孩子們身上,它把幾只小鳥帶到大樹底下,用自己的翅膀為孩子們撐起了一把“保護傘”。
鳥媽媽本可以展翅飛走,找一處安全的地方,但是它沒有那樣做,而是用自己的生命保護了翅膀下的孩子們,因為,自己是一位而母親!
讀到這時,我的眼淚不由得模糊了我的雙眼,耳邊仿佛回蕩著雛鳥焦急的喊叫聲,眼前仿佛浮現著鳥媽媽那堅定的眼神和絲毫不動的身軀。我不禁思緒萬千……鳥媽媽為了孩子們,在烈火燒身之時,顧不得自己,只想著讓孩子們得到安全。烈火中,她譜寫了一曲可歌可泣的母愛之歌!
其實我的生活中,母愛也是無所不在的:每天清晨,天還蒙蒙亮媽媽就早早的起來,幫我準備早餐,為的是能讓我再多睡一會兒;每天夜晚,我已進入了沉沉的夢鄉,媽媽做完了家務總還要在燈下幫我檢查一天的作業,為了讓我能學得更好。好吃的東西,媽媽不舍得吃,但,卻留下來給我們吃;漂亮的衣服不舍得買,但,卻給我們買下來穿!……
母愛是最普通的,但同時也是最偉大的!它是:
我摔跤時,一把扶住的手;
當我淋雨時,一頂擋雨的傘;
當我為難時,一張溫柔的臉;
當我睡覺時,一支動聽的歌;
當我……
有個小男孩很自卑,因為他的背上有兩道丑陋的傷痕,雖然這是他曾和死神抗爭而留下的印跡,他仍很害怕別人發現他有這么可怕的缺陷。他小心翼翼,竭力隱藏。可是時間長了,傷痕還是被同學們發現了。同學們的詫異,譏笑,指指點點令他覺得無地自容,仿佛自己是個不該出現的另類。當他的班主任知道后,編織了一個美麗的謊言——那傷痕是天使的翅膀退化后留下的印跡。那丑陋的傷痕似乎一下子綻放出美麗的光芒,化解了同學們的猜疑,也使那個小男孩在接受同學們關心和喜愛的同時,堅信自己背上的傷痕是被老師的愛心所祝福的“天使的翅膀”。
明明是傷痕,老師卻說是天使的翅膀,這是在說謊嗎?不!這是對小男孩的安撫,更是對小男孩的鼓勵。病魔已在他弱小的身上留下了傷痕,不能讓別人的排斥再讓他幼小的心靈受到傷害。要讓他重拾信心,積極面對以后的生活。
小時候,每個老師都是學生心目中的“神”,他們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總是用充滿智慧的雙手為學生打開一扇扇知識的大門。總是用溫暖的話語解開學生心中一個個困惑。故事中的小男孩幸運地遇見了一個善良而充滿智慧的“神”,她用幾句美麗的謊言神奇地化解了其他同學的偏見。讓小男孩擺脫了自卑,重新樹立了信心,能堅強樂觀地面對自己的人生。我們都希望能遇見這樣的老師,在引領我們探索知識的同時,也教會我們怎樣面對生活。讓我們擁有一顆美麗的心靈,一雙純凈的眼睛,在每個角落,每個人的身上都會發現“天使的翅膀”。
讓我們在面對困難和挫折時,拋開自卑和自憐吧!樹立信心,鼓足勇氣,努力讓你灰色的人生變得多姿多彩。就像歌里唱的,每個人都有一雙隱形的翅膀,只要我們自信,自立,自強,那么總有一天我們將展開雙翅,在理想的天空自由翱翔。
天下最偉大的愛,是發自母親內心的愛。母親的心是純潔,至高無上的。世界上的每一位母親,都有一顆最虔誠的心,隱藏著一種最真摯的愛。這是我讀完《母愛》一文后最深的感觸。
那天,我懷著憐憫之情讀著充滿悲傷的《母愛》。這里的主人公是一頭牛,那是一頭令人哭泣的牛,一頭令人同情的牛,一頭令人震撼的牛,一頭令人發人深省的牛。就是這頭瘦骨嶙峋的老牛演繹了一場動人的片段:在貧瘠的缺水沙漠地區,它孤注一擲,沖進唯一運水車經過的公路。出于本能和為孩子爭得存活權利的它,寧愿被主人打死,也不愿挪動半步!“鮮血沁了出來,染紅了鞭子,老牛的凄厲哞叫,和著沙漠中的酷風,顯得分外悲壯……”讀到這兒,我的心不由地為之一震,鼻子不由地一陣抽搐。“靜默中,人們看到了母子眼中的淚水。沒等主人吆喝,在一片寂靜無語中,它們掉轉頭,慢慢往回走。”我仿佛身臨其境,看到那好像時間停止的一刻:牛的眼睛里是善良、溫順、疲憊,它們低著眼簾,藏起自己的悲哀……
伴隨著一行行催人淚下的文字,是如夢如紗的記憶在召喚。記得我上二年級時生了水痘,渾身全是紅色的小疹子,不能碰。可我經不住一陣陣的癢,手不由自主地伸向那些小豆豆。這時,一只溫柔的手按住了我的手,我不滿地回頭,媽媽正微笑地看著我,仿佛在鼓勵我:“晨怡,堅持就是勝利,我相信你能做到!” 媽媽又用暖毛巾小心地為我擦拭水痘,我暗下決心:決不碰那些討厭的小疹子!
晚上,媽媽顧不得會傳染陪我睡,用手捂著我,為我嚴嚴實實地蓋好被子。為了給我驅趕黑夜的恐懼,講了一個又一個的中外故事,回答我無窮無盡的提問……
是呀!母愛是一種最無私的愛,最無私的感情,它像春天的甘露,灑落在我們的心田,雖然悄然無聲息,卻滋潤著一棵棵生命的幼苗。小時侯,母愛融在血液里,吮著它,香甜甜;上學后,母愛裝在書包里,背著它,沉甸甸;長大后,母愛藏在枕頭里,枕著它,意綿綿。
是什么?有個廣告說得好:小時候,爸爸是“馬”,后來爸爸是“車”,是“鐘”,現在呢,爸爸是“等”。
愛是什么?是媽媽的牽掛、嘮叨。
愛是什么?是老師不厭其煩的教導。
……
讀了《愛的勞役》這篇文章后,我想說,愛,是一種勞役。
《愛的勞役》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約翰娜,也就是著名畫家凡高的弟媳。在她結婚后沒多久,凡高——這位獻身藝術而發瘋的畫家就自殺了,而他的哥哥,也就是約翰娜的丈夫接受不了這種事實,六個月后,也隨著他的兄長,撒手人寰,只留下年輕的約翰娜和一個在襁褓之中的嬰兒。為了使凡高的作品獲得應有的地位,約翰娜用愛,用心,用她的行為努力著,她花費了幾年的時間,編輯翻譯凡高的書信,使世人得以看到一位藝術家那飽償人世痛苦而仍然渴望生活的心。也正是由于她的努力,在凡高逝世15周年后,在荷蘭,在阿姆斯特丹國家美術館,第一次舉辦了凡高畫展。
歐文.斯通說:這是一種愛的勞役。
是的,這確實是一種勞役。但這種勞役是心甘情愿的,是無私的,是不要任何回報的,它的出發點是愛。一個普通的婦女,而且還有個年幼的孩子,還得獨立地艱難謀生,為了凡高和他的藝術,作出如此可貴的奉獻,實在是很不容易的。但從這種勞役中我們看到了主人公那種鍥而不舍的精神,正是她這種孜孜不倦的追求,最終獲得了愛的碩果。
其實心甘情愿地付出這種勞役的又何止約翰娜一人,在我們的周圍,在我們的身邊,這樣的人舉不勝舉:我們的父母,生育、養育我們,整天為我們的學習、生活操勞;我們的老師,為了我們培育我們,讓我們成為祖國的有用之材,嘔心瀝血,不辭勞苦……
“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未來……”相信在我們大家的努力下,這個世界將會變得更美好。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