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29
這是《守望的距離》讀后感700字,是優秀的精選讀后感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天空沒有留下翅膀的痕跡,但我已經飛過?!薄}記。
《守望的距離》,給予我太多太多對人生的感悟。每每翻開這本書,再合上,這其中的過程仿佛經過了人生悲歡的輪回,讓我受到心靈的洗禮,使我感悟到人生的真諦。
人的一生,思緒萬千。有的人獲得了學業的成功,而尋找工作卻成為了他的負擔;找到滿意的工作,下一步他又為家庭擔憂……如此輾轉不斷,快樂便不留一絲影蹤。毋寧說,人生是僥幸落到我們手上的一件暫時的禮物,我們遲早要把它交還。我們寧愿懷著從容閑適的心情玩味它,而不要讓過分急切的追求和得失之患占有了我們,使我們不再有玩味的心情。在人生中還有比成功和幸福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凌駕于一切成敗福禍之上的豁達胸懷。在終極的意義上,人世間的成功和失敗,幸福和災難,都只是過眼煙云,彼此并無實質的區別。當我們這樣想時,我們和我們的身外遭遇保持了一個距離,反而和我們的真實人生貼得更緊了,這真實人生就是一種既包容又超越身外遭遇的豐富的人生閱歷和體驗。
古往今來,盡管崎嶇坎坷的悲論如縷不絕,可是古人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更是令人頓生敬仰之情?!霸娤伞崩畎?,才華橫溢,無奈仕途不順。有著治國平天下的偉大抱負,卻只能做一個伶人般的御用詩人,終于他扔棄“春風拂檻露華濃”帶來的皇上的青眼有加而憤然出京。從此,懷著一顆悲憤的心,遍訪名山大川,然而他并未一蹶不振,而是“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般的灑脫。為了開心顏,怎能摧眉折腰?“詩圣”杜甫,同樣的偉大,同樣的懷才不遇,卻是不一樣的人生。他眼見“無邊落木蕭蕭下”的悲涼,他心感“無定河邊骨”的慘烈,酒并不能換取最后的解脫,只有愁更愁?!捌D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苯K于未及天命之年而病歿于漂泊的小舟中。
古人云:“知足常樂?!绷餍寝D瞬即逝,但我們期待流星許愿的實現;曇花一現,但我們享受短暫的那片氤氳。不管成功與否,我們不妨享受幸福,讓快樂順著風。讓快樂再飛一會兒,別停!
書是人類的階梯,讓我們登上更高的山峰;書是人類的山峰,讓我們看到更廣闊的天地;書是人類的翅膀,讓我們翱翔在知識的天空……是的,書是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讓我想起了劉向的一句名言: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愈。
寒假里我纏著媽媽買書,媽媽答應了,我看中了《阿洛的故事》,作者是王一梅。于是,我便懷著愉快的心情閱讀了這本書。故事的主人公是巫婆雷莎太太和流浪黑貓阿洛。他們之間發生的種種事情,喜怒無常。好景不長,雷莎太太去世了,阿洛為了報答雷莎太太的收留之恩,守在老樓。珍惜這種快樂,感恩生命。擁有了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
我讀著讀著,阿洛自謀生計、知恩圖報的精神時時刻刻的浮現在我的眼前,我自嘆不如。
記得那是一個炎熱的夏天,我躲在空調里,看著電視,真是神仙般的享受!“媽,我渴了,拿杯冰水來吧!”我叫喊道。媽媽聽了,二話不說,幫我拿了一杯冰水。晚上的時候,陰差陽錯,讓我看到了令人傷透心的場景∶媽媽捶著腰,吃力地走向房間休息。我的心瞬間破碎了。我為白天的事而感到臉紅,我終于明白了媽媽的用心良苦。
我決定“改邪歸正”。于是,我立下諾言:做我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不再麻煩媽媽,一定珍惜自己來之不易的生命。那幾天,她便不再腰酸背疼,而是挺直腰板。我再墻后默默地微笑著 ,向上蒼祈禱著希望母親能夠越過越年輕,不再讓她為我操心,讓她放心地把這個家交給我,讓我來報養育之恩。
我慢慢地合上書本,心中感慨萬千。我從小就要有一個志向,還要更珍愛自己的生命,所有的成功者,不都是擁有這一種品質嗎?我相信,“有志向,愛生命”,就一定能夠成就大事業的!
12歲的我不喜歡看文字書,對于家里那些厚得讓人看不懂的書,更是毫無興趣。然而,一本名為《孤獨之旅》的書改變了我對文字書的看法。書中的《再見了,我的小星星》更是讓人記憶猶新。這篇文章主要寫小星星家里分配到了一個從城市里來的女知青,他們相互關心,相互照顧的事。
文中的女知青——雅姐,發現了星星身上別人都沒有發現的閃光點——畫畫好、捏泥巴捏的好,我知道了,人的潛力是很大的,就差一雙慧眼,如果你發現了,你就要按你的優點做事,按興趣做事,比如星星,他擅長畫畫、捏泥巴,而且愛好畫畫、捏泥巴,所以雅姐最后才會讓媽媽成全他。我的愛好也是畫畫,我以后也要好好畫畫,長大當個畫家。
文章又寫星星這么小的年紀就能幫助比他大的姐姐,幫她干活,保護她,雅姐也天天叫星星學畫畫。我感慨萬千,是啊,愛是互相的,只有你對別人好,別人才能關心你,喜歡你。爸爸媽媽那么關心你,你也要關心你的爸爸媽媽,不要傷害最親近的人,學會感恩吧!感恩父母,感恩生活。我的思緒飄到了暑假,陽光明媚的時光。媽媽給我買了一盤大盤雞,那可真是色香味俱全??!我欣喜若狂,像狼一樣吞著,像老虎一樣吃著,我左一口,右一口,吃得津津有味,時不時也不一會兒,我的肚皮就成“大皮球”了,那么大一盤雞就只剩下三四塊肉了,我高興地問媽媽:“你不吃嗎?”媽媽微笑著的說:“我已經吃過了。”當時,我聽了這話,毫無顧忌地把剩下的全吃光了。直到后來,我才發現,媽媽根本就沒有嘗到大盤雞是何等滋味,這讓我自責不已……以后,我吃什么都要先想著爸爸媽媽,多關心他們,不能自私地把一切好的都留給自己。
親情是寶貴的,生活中,你的爸爸是否頭頂大太陽,為家打工掙錢,你的媽媽是否大汗淋漓地料理家務。生活里的一點一刻,都值得我們珍視,多關心家人和朋友,我們的內心也會收獲一份滿足和愉悅。
大千世界,蕓蕓眾生,我們的人生總面臨著成千上萬的選擇。當困難來臨時,有些人會挺身而出,勇于擔當責任,還有些人為了自己個人的利益,卻一味逃避。
我不由得想起《守望》一書中《逃避》這個故事。文中林林和楊玉艷在開學前提早來到剛裝修完畢的學校,結果發現校園里到處是裝修后剩下的垃圾。聽總務處的老師說,第二天老師會通知學生來打掃教室。林林害怕勞動,找了個明天去外婆家的借口推辭掉了,第二天還沒有接老師打來的電話。當林林來上學時,看到干凈的教室和快樂的同學們,他心中便涌起一種內疚感。是啊,雖然你逃避了勞動,但你卻逃避不了心中的內疚。
讀了這個故事,我不禁深有感觸,一個只會逃避,不會擔當責任的人心里當然沒有集體。其實,逃避者是弱者,只有勇于擔當者才是強者!擔當起我們應該的責任,給別人幫助的同時不正是在完善自己的人格,提高個人的修養嗎?
讀著這篇故事,我的思緒又飄到了我們班開學前的大掃除上來了。那一天,我們班的大多數同學都來了,同學們也干得熱火朝天。但把鏡頭轉向走廊,我們又會發現個別同學正在嬉戲玩耍,好像自己是局外人,不用為班級著想一樣。在驕陽似火的天氣里,與其頂著酷暑辛辛苦苦趕來參加勞動,還不如在家中的空調房中,吃著冰棍看電視呢!可是你有沒有想過,如果大家都不管班集體,能換來整潔、舒適的環境嗎?
再把視線移到各自家中。孩子們只要聽到父母要求自己家務勞動時,就會撅著一張小嘴,找著借口,淚汪汪地推辭著。同學們,你們忘了自己也是家中的一份子,洗碗、掃地、擦窗……這些本該是我們力所能及的事,可是你為父母分憂,為家庭擔當這一份責任呢?
真正的人生是敢于擔當的人生,敢于擔當的人生又是快樂的人生。逃避者永遠是弱者,我們是永遠無法在逃避中度過的。所以,就讓我們挺起胸膛,擔當起我們應該的責任,勇往直前,向快樂人生進發!
美,源于距離。
人生,源于哲學。
或許我們不明白存在的價值;或許我們不明白人生的含義;亦或許,我們不明白渺小的自己到底有何存在的意義……
我們不過茫茫宇宙中的一粒塵埃,你感嘆!
我們太過于渺小,所作所為不過是一些庸俗的不必,我哀怨!
而當我翻開眼前的這本書,周國平用35萬個字告訴我許許多多人生的哲學,我突然明白我一直在虛度光陰,一直在杞人憂天,一直在愚蠢的幻想。
讀《守望的距離》,領悟人生哲學。
這本書一共分為十四輯,每一輯都有一個主題,周國平在每一個主題里細細闡述自己的人生見解,或平淡細致,或晦澀難讀,或平易近人,我沉浸在文學的世界里,猶如品著上好的觀音茶,沁香撲鼻而來。
其 中,要數我最喜歡的,就是第十輯——《人生寓言》。
“人生就是一個從一而終的女人,你不妨盡自己的力量打扮她,引導她,但是,不管她終于成個什么樣子,你好歹得愛她。”簡短的引言,卻鏗鏘有力,不緩不急地告訴你,不論人生是怎樣的坎坷,或是怎樣的乏味,你至少得熱愛自己的人生,熱愛自己的生活。短短二十六個寓言,卻概述了人生的種種,我務必很誠實的告訴你,我并不能全部理解這些或淺或深的寓言。
但是,我樂于向你們分享這些,我所明白的——
從《告別遺體的隊伍》里,我明白了生命害怕單調甚于害怕死亡,我們用一生充實自己的生命,無關于結局是否徒勞;從《潘多拉的盒子》里,我明白了災禍其實源于自己悲觀的想象,其實源于愚蠢的人的杞人憂天,因此,勿要用自己的思想來折磨自己,不如去干幾件實在的事情;從《生命的得失》中,我明白了得到的越多,失去的也越多,而我們不能一直念叨失去的多少,這只會使我們更加傷心,正如上帝所說:“誰被這個念頭折磨,誰的確就是最不幸的人;從《尋短見的少婦》中,我知道了生命得換位思考,有得必有失,想通便好;從《落難的王子》中,我懂得了災禍發生時,要有一種正確的心態面對……
合上這本書,已經深夜了,我想,我收獲的不僅僅是人生哲學,更是一番大徹大悟的生命含義。
浮生若夢,何妨當它是夢,盡情地夢它一場?世事如云,何妨就當它是云,從容地觀它千變? —摘自周國平《守望的距離》
人生好似南柯夢,醒后方知幻境中。
一生中,你追求了什么?得到了什么?又帶走了什么?總以為人生路漫漫,但仔細想來,人生不過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
昨天·往事
昨天,盡是往事;往事,盡付諸流水。
其實,往事都是該被珍惜的,因為,只有珍惜往事的人才是真正在生活。
這世上什么不是往事呢?此刻我們所看到、聽到、經歷到的一切,無不轉瞬即逝,成為往事。所以,珍惜往事的人便會滿懷愛憐地注視一切,注視即將被收割的麥田,正在落葉的樹,最后開放的花朵,大路上邊走邊衰老的行人……這種對萬物的依依惜別之情是愛的至深源泉。由于這愛,一個人才會真正用心在看,在聽,在生活。
然而,在這個日益匆忙的世界上,時間就是金錢,生活被簡化為盡快地賺錢和花錢,人們越來越沒有工夫也沒有心境去懷念往事了。當我們失去了童年,我們還有童心;失去了青春,我們還有愛;失去了歲月,我們還有歷史和智慧;可失去了懷念,人與木石無異!
今天·把握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今天”,是最容易失去的。時間如流水,一去不返,到了明天,明天又變成了今天,而每個今天之后都有數不清的明天,那么,你要做的事什么時候才能完成呢?時間不會永遠停留在現在,今天遲早會變成昨天,那時,你還能像現在如此悠閑嗎?
今天我們活著,就該執著生命,愛護自己,把握今天,度一個濃烈的人生。
今天我們活著,就該超脫生命,參破自我,寬容今天,度一個恬淡的人生。
明天·希望
明天永遠都是一個懸念,一個誰也無法預想的未知數。但是,明天也許才是生活的全部意義。如果沒有明天,昨天就會成為廢墟,如果沒有明天,今天就成了盡頭。
明天盡管是看不見,摸不著,甚至到最后也可能如今天一樣的虛空,但明天總會為今天的我們賦予希望,給我們源源不斷的透支著夢想。
你的明天,可能會晴天麗日,可能會電閃雷鳴;可能有風平浪靜,也可能有驚濤駭浪。你不可能知道你的明天會如何,可是這又怎樣呢?即使是未知,也無法斬斷我們對明天的希望。
人生如戲,花開花落,物轉星移。誰是這場戲的編劇?
人生如棋,落子無悔。誰會是最后的贏家?
人生如夢,一晃而過。誰又能把握這匆匆歲月?
人生不過如此:回憶昨天、把握今天、展望明天!
暑假期間,我買來一本新書,我一看書名就喜歡上了,它是由著名博士后毛文風與全國著名語文特級教師嚴華銀共同編寫而成。
其中我最喜歡的一篇是《一棵大樹》。這篇富有童話色彩的美文,把我深深的吸引、感動了,對其中大樹的敬仰之情便油然而生。
小時候,男孩與大樹蕩秋千、吃果子、捉迷藏……他們在一起覺得很幸福、快樂。日子一天天過去,男孩終于長大成人,不再與大樹一起玩耍,大樹倍感寂寞。終于有一天,男孩又重新回來了,可男孩因缺錢要樹的果子,樹答應了,久而久之男孩每次回到樹的身邊,都離不開一個“要”字,到最后大樹變成了一無所有,一個真正的老樹墩。
大樹為了心愛的男孩奉獻了自己的一切,然而不求回報。我忽然覺得我們就是男孩,大樹就如我們的父母,當我們年幼時,我們喜歡跟爸爸媽媽一起玩耍,喜歡向他們撒嬌,喜歡得到他們的幫助。當我們長大后,我們會離開他們,偶爾才會回家看望他們,有時忙碌的連電話也來不及打一個,只有當我們有求于他們或遇到麻煩的時候,我們才想到父母,想到回家。無論如何,父母總是一如既往、有求必應,想方設法討我們開心,為我們排憂解難,甘愿為我們獻出自己的一切,有些人會認為男孩對樹太無情,只知索取,不求回報,然而我們誰不是那般對待我們的父母呢?
可憐天下父母心,父母為了讓子女成才,嘔心瀝血,想盡了各種辦法,而子女卻不能理解父母的一片苦心,我們作為孩子,不能一味的從父母那里索取,而應該憑借自己的能力在社會上生存,并懂得孝敬自己的長輩,為他們分擔憂愁,給他們帶來快樂。
一棵樹的生命流程,分明是一種人生,是普天下父母的細筆塑像啊!我們在感受父母愛的同時,別忘了盡我們所能,給父母以溫馨的回報。
自從讀完《擁抱奧運》這本知識豐富的書后,不僅讓我對奧運會了解了許多,也讓我對奧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從書中我知道了古奧運的起源、奧林匹克的會旗、奧林匹克的口號等多種多樣豐富多彩的關于奧運的故事,讓我看得入了迷,宛如自己就身處這一次有一次的奧運會中。
書中十分細致地將了古奧運一直到現代奧運會之間所有發生過的事情,有的還是傳說,還畫著一幅幅活潑生動有趣的圖畫,特別是那各個國家創造的奧運吉祥物,有小狗,有海貍,有小老虎……讓我看得捧腹大笑,心里有說不出的高興。我們中國發明的五個福娃,一個代表著種動物,名字還組成了一句話“北京歡迎您!”看著他們憨態可掬的樣子,讓我覺得我們的祖國是獨一無二的國家,連設計的奧運吉祥物都是別有一番風味,真讓我佩服我們中國人的智慧。
在最后一個內容中,向我們介紹了我國值得我們為它驕傲的奧運精英,他們是最杰出的英豪!他們都有一個十分崇高的理想,那就是兩個字——“勝利!”奧運精英們為了能獲得金牌,為自己的祖國爭光,不知道流了多少汗水,面臨了多少災難,一次又一次從跌倒中又站立起來,又重新回到了“戰場”上去,加緊訓練,放棄休息,因為他們知道我們的祖國絕對不能失敗,只能勝利!經過無數次的困難與失敗,運動員們邊的更加勇猛了,更加成熟了,已經身經百戰了。因此,我們中國才連連勝利,我們的五星紅旗才會高高飄揚在奧運村的上空,我們的運動會才會面對冉冉升起的國旗流下激動的淚水。我為他們而驕傲,我為他們而自豪!
看完這本《擁抱奧運》的書后,在我的心中一直銘記著一個人才輩出的國家,那就是我的祖國,我期盼著,在2008年,讓我們一起再擁抱奧運,擁抱我們親愛的祖國!
是什么?有個廣告說得好:小時候,爸爸是“馬”,后來爸爸是“車”,是“鐘”,現在呢,爸爸是“等”。
愛是什么?是媽媽的牽掛、嘮叨。
愛是什么?是老師不厭其煩的教導。
……
讀了《愛的勞役》這篇文章后,我想說,愛,是一種勞役。
《愛的勞役》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約翰娜,也就是著名畫家凡高的弟媳。在她結婚后沒多久,凡高——這位獻身藝術而發瘋的畫家就自殺了,而他的哥哥,也就是約翰娜的丈夫接受不了這種事實,六個月后,也隨著他的兄長,撒手人寰,只留下年輕的約翰娜和一個在襁褓之中的嬰兒。為了使凡高的作品獲得應有的地位,約翰娜用愛,用心,用她的行為努力著,她花費了幾年的時間,編輯翻譯凡高的書信,使世人得以看到一位藝術家那飽償人世痛苦而仍然渴望生活的心。也正是由于她的努力,在凡高逝世15周年后,在荷蘭,在阿姆斯特丹國家美術館,第一次舉辦了凡高畫展。
歐文.斯通說:這是一種愛的勞役。
是的,這確實是一種勞役。但這種勞役是心甘情愿的,是無私的,是不要任何回報的,它的出發點是愛。一個普通的婦女,而且還有個年幼的孩子,還得獨立地艱難謀生,為了凡高和他的藝術,作出如此可貴的奉獻,實在是很不容易的。但從這種勞役中我們看到了主人公那種鍥而不舍的精神,正是她這種孜孜不倦的追求,最終獲得了愛的碩果。
其實心甘情愿地付出這種勞役的又何止約翰娜一人,在我們的周圍,在我們的身邊,這樣的人舉不勝舉:我們的父母,生育、養育我們,整天為我們的學習、生活操勞;我們的老師,為了我們培育我們,讓我們成為祖國的有用之材,嘔心瀝血,不辭勞苦……
“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未來……”相信在我們大家的努力下,這個世界將會變得更美好。
今年暑假,我們的共讀書目是《根鳥》。
少年根鳥生活在菊坡,與父親相依為命,以打獵為生。但他第一次獨自進入大森林進行富有儀式的第一次打獵時,一只神秘的白色大鷹帶來一個神秘的信息,讓他踏上了尋找一個女孩的漫漫長路。根鳥出發了,一路向前?;哪?、草原、大山、村落、峽谷……每一處地方都奇異玄妙,根鳥曾放棄過,可因為他父親的勸告,他重新開始尋找。他在現實和夢幻中猶豫,在痛苦中品嘗快樂,最終找到了大峽谷。
主人公根鳥打獵時雖沒有打到獵物,但他不放棄,“不服輸”;根鳥很善良,雖然他沒有獵到動物,可他還是不忍心把白鷹當成戰利品;他“全面發展”,雖然他要當獵手,可是他竟然也會演戲;他勇敢,一個人尋找紫煙;根鳥很聰明,被捉到鬼谷時,用聰明才智地逃了出來;他見義勇為,樂于助人,在米溪,他幫助秋曼回了家,在鶯店,他幫助金枝避免挨打……少年根鳥有很多品質值得學習。
從根鳥這本書里,我知道了:不要輕易放棄,因為根鳥如果回菊坡的那一次,就住在了那里,那么他永遠不能找到大峽谷;不要輕信,因為輕易信任一個人,總是不保險的,為了自己,我們雖說不能戒心太重,可是總是該有的;干什么事情必須要經過“調查”,因為不知情況就去做,會有尷尬甚至危險;遇到事情要尊重自己的選擇,因為每個人的選擇標準是不一樣的;智取比動武更有效,遇到事情不要慌張,要采取最明智的方法擺脫困境。
《根鳥》這本書是一部少年成長史,把人間的善與惡描寫得淋漓盡致,讓人在夢幻與現實中游走,是一部極有浪漫色彩的小說。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