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28
這是《風中的木桶》讀后感700字,是優秀的精選讀后感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這一陣子,我讀了一篇名叫《小學生喜愛的100篇勵志故事》的書,真是讓我受益不淺,其中給我印象最為深刻的的是《風中的木桶》一文。
這篇文章主要講了一個黑人小孩在他父親的葡萄酒廠看守木桶,他每天認真地把這些木桶排列得整整齊齊,但是風爺爺卻好象故意為難他,考驗他,往往一夜之間就把他辛苦排列的木桶吹得東倒西歪、七零八落,小男孩期待風來幫助他不要吹倒木桶,可是風依然“我行我素”。后來小男孩終于想出了一個辦法——把水倒進木桶,這樣,木桶再也不會被風吹倒了。
木桶之所以會被風刮倒,是因為它自身沒有足夠的分量。由這個故事中的空木桶我聯想到了人。為什么在現在的社會上,有那么一些人難以立足?那是因為他們自身的分量不夠,他們的知識缺乏。所以,他們往往經不起周邊環境或形勢的變化,就像那空空的木桶,一場大風就可以把它們吹倒或者打翻。
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現實中,我們無法改變風向,改變不了這個世界許多東西,但我們可以通過自己的行為改變我們自己,改變我們能夠改變的東西。如我們學校組織開展的科技節活動,就是加重自己的一個有效途徑。在科技比賽中我們學習到了更多的知識,開闊了自己的視野,培養了自己動手動腦的能力。使勁證明這次活動,同學們都有了不同程度的進步,知識面更廣了,動手操作的能力提高了……因此,我們應該好好學習,讓自己的知識豐富起來,讓自己的分量不斷加重,這樣,我們才有可能在這個社會上立足。千萬別讓我們像那些風中的空木桶一樣,大腹便便,內里空空,經不起周邊環境或形勢的變化,很輕易被擊倒。
努力地給自己加重,改變著自己心靈的重量,這可能是一個人不被時間打翻的最好的、唯一的方法。同學們,讓我們努力學習,不斷地充實自己,豐富自己,為了自己的將來,打下牢固的基礎吧!這樣,我們在將來才有可能穩穩地立足于社會。
今年的暑假由于疫情的影響,是最短的一個暑假,而我在短暫的暑假中讀了一本精彩的書——《最長的假期》。
這本書的作者叫蘇展,她是蘇軾的第37代嫡孫女,現是廣東雀作家協會會員,中學高級教師擁有祖傳的旺盛創作力,寫過散文80多篇,發表過小說。已出版少兒小說有《大寶,小寶都是寶》,《麥子青,麥子黃》,《幸福朵朵》等等
這本書的第一頁寫著一句話——“愛是保衛人間的利器,愛是隔離的鎧甲。”這本書一共有21個小故事,這些故事每一個都讓我難以忘懷。
這本書主要寫了六年級的蘇曉沫好不容易盼到春節,可是一場災難卻悄然而生了,新冠疫情席卷全國,全國各地都處于緊張的防疫工作,連做護工的媽媽非要留在醫院照顧張奶奶,蘇曉墨在家也不閑著,建了一個同學微信群,這群憋壞了的“神獸”天南海北,無所不聊,都想為抗擊疫情做些什么。口罩風波,尋找武漢同學,寬慰疑似自己得病的老奶奶等等。給無數需要幫助的人送去溫暖,送去無私的愛,使疫情很快得到了控制,在一件一件的事情里,孩子們的小心靈發生著變化。
新冠病毒泛濫期間,同學們在家過了一個最長的假期,但是卻都在想盡一切辦法為他人著想,這一幕一幕無數次地出現在我的腦海中,為之動容。我們這兒的疫情雖然沒有武漢那邊嚴重,但是我和家人都積極配合,不隨便出門,積極配合政府工作,在家認真做作業,每天都關心著疫情的發展和變化,爸爸媽媽還為隔壁的老奶奶買菜,悄悄地放在他家門口……現在中國的疫情已經完全控制,這就是強大的祖國有團結一致、無私奉獻的人民,共同抗疫,筑起了愛的堡壘。
怎么樣,大家聽了我的介紹,有沒有為之心動一下呢!是不是很想快點看一看這本書呢?那就快快行動起來吧!
書是人類的階梯,讓我們登上更高的山峰;書是人類的山峰,讓我們看到更廣闊的天地;書是人類的翅膀,讓我們翱翔在知識的天空……是的,書是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讓我想起了劉向的一句名言: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愈。
寒假里我纏著媽媽買書,媽媽答應了,我看中了《阿洛的故事》,作者是王一梅。于是,我便懷著愉快的心情閱讀了這本書。故事的主人公是巫婆雷莎太太和流浪黑貓阿洛。他們之間發生的種種事情,喜怒無常。好景不長,雷莎太太去世了,阿洛為了報答雷莎太太的收留之恩,守在老樓。珍惜這種快樂,感恩生命。擁有了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
我讀著讀著,阿洛自謀生計、知恩圖報的精神時時刻刻的浮現在我的眼前,我自嘆不如。
記得那是一個炎熱的夏天,我躲在空調里,看著電視,真是神仙般的享受!“媽,我渴了,拿杯冰水來吧!”我叫喊道。媽媽聽了,二話不說,幫我拿了一杯冰水。晚上的時候,陰差陽錯,讓我看到了令人傷透心的場景∶媽媽捶著腰,吃力地走向房間休息。我的心瞬間破碎了。我為白天的事而感到臉紅,我終于明白了媽媽的用心良苦。
我決定“改邪歸正”。于是,我立下諾言:做我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不再麻煩媽媽,一定珍惜自己來之不易的生命。那幾天,她便不再腰酸背疼,而是挺直腰板。我再墻后默默地微笑著 ,向上蒼祈禱著希望母親能夠越過越年輕,不再讓她為我操心,讓她放心地把這個家交給我,讓我來報養育之恩。
我慢慢地合上書本,心中感慨萬千。我從小就要有一個志向,還要更珍愛自己的生命,所有的成功者,不都是擁有這一種品質嗎?我相信,“有志向,愛生命”,就一定能夠成就大事業的!
12歲的我不喜歡看文字書,對于家里那些厚得讓人看不懂的書,更是毫無興趣。然而,一本名為《孤獨之旅》的書改變了我對文字書的看法。書中的《再見了,我的小星星》更是讓人記憶猶新。這篇文章主要寫小星星家里分配到了一個從城市里來的女知青,他們相互關心,相互照顧的事。
文中的女知青——雅姐,發現了星星身上別人都沒有發現的閃光點——畫畫好、捏泥巴捏的好,我知道了,人的潛力是很大的,就差一雙慧眼,如果你發現了,你就要按你的優點做事,按興趣做事,比如星星,他擅長畫畫、捏泥巴,而且愛好畫畫、捏泥巴,所以雅姐最后才會讓媽媽成全他。我的愛好也是畫畫,我以后也要好好畫畫,長大當個畫家。
文章又寫星星這么小的年紀就能幫助比他大的姐姐,幫她干活,保護她,雅姐也天天叫星星學畫畫。我感慨萬千,是啊,愛是互相的,只有你對別人好,別人才能關心你,喜歡你。爸爸媽媽那么關心你,你也要關心你的爸爸媽媽,不要傷害最親近的人,學會感恩吧!感恩父母,感恩生活。我的思緒飄到了暑假,陽光明媚的時光。媽媽給我買了一盤大盤雞,那可真是色香味俱全啊!我欣喜若狂,像狼一樣吞著,像老虎一樣吃著,我左一口,右一口,吃得津津有味,時不時也不一會兒,我的肚皮就成“大皮球”了,那么大一盤雞就只剩下三四塊肉了,我高興地問媽媽:“你不吃嗎?”媽媽微笑著的說:“我已經吃過了。”當時,我聽了這話,毫無顧忌地把剩下的全吃光了。直到后來,我才發現,媽媽根本就沒有嘗到大盤雞是何等滋味,這讓我自責不已……以后,我吃什么都要先想著爸爸媽媽,多關心他們,不能自私地把一切好的都留給自己。
親情是寶貴的,生活中,你的爸爸是否頭頂大太陽,為家打工掙錢,你的媽媽是否大汗淋漓地料理家務。生活里的一點一刻,都值得我們珍視,多關心家人和朋友,我們的內心也會收獲一份滿足和愉悅。
洪戰輝是個懂事的孩子,即使家里那么地一貧如洗,但他從來沒有想過要放棄。漸漸地,洪戰輝長大了,考上了一所大學。因為家庭的貧困,他只能靠做小本生意賺取學費。開學后,他又利用課余時間建立了一個電話卡經銷網絡來維持生存。最終,他每個月都有600元的收入,能夠維持全家人的生活了。
愛迪生出身低微,生活貧困,他的“學歷”是一生只上過3個月的小學,老師因為總被他古怪的問題問得張口結舌,竟然當他母親的面說他是一個傻瓜,將來不會有什么出息。愛迪生雖未受過良好的學校教育,但憑個人奮斗和非凡才智、自信、自強、自立獲得巨大的成功。他自學成才,以堅韌不拔的毅力,罕有的熱情和精力從千萬次的失敗中站了起來,克服了數不清的困難,成為美國發明家,企業家。
海倫.凱勒雙目失明,雙耳失聰,卻努力的從一個讓人同情默默無聞的小女孩變成讓全世界尊重的女強人。如果生活真的不公平,那么,生活對她的不公平可謂到了極致。她完全可以放棄她的夢想躲在陰暗的角落里放聲痛哭,沒有人會責怪他,她也完全可以躺在床上或坐在椅上,像一個植物人一樣由人服侍。可是這一切,她都沒有做,她只是吃力的在老師的幫助下學習盲語,觸摸著事物,僅僅憑著她永不言敗的信念和堅持不懈的意志,就把理想的天空涂上了人生最亮的色彩。
西漢司馬遷少年時就涉獵群書,立志繼承父業。正當他撰寫的《史記》進展順利的時候,“李陵事件”的牽聯,使他遭受宮刑。面對這奇恥大辱,他不是嘆息、沉淪,而是銳意進取,“幽而發憤”,他含冤蒙垢數十年,終于寫出了“通古今之變,成一家言”的《史記》,流芳后世。
生活中不可能都是平靜與安寧,每個人都會經歷風風雨雨、遭遇挫折,這是生活中難以避免的事。面對這些,我們應該去打敗它、戰勝它。我們應該相信,只有走過挫折,未來才會向你綻開燦爛的笑容。
如果你是一只鴿子,看到身上結滿冰霜的小麻雀,你會張開自己的翅膀擁抱它嗎?——題記
在寒冷的冬夜,一群鴿子聚集在一棟房子的屋檐下。突然,幾只小麻雀飛了過來。它們乞求鴿子們讓它們躲在鴿子們的翅膀下保暖,一半的鴿子答應了。當太陽升起后,用自己的翅膀來庇護麻雀的鴿子們被人們救活,而另一半的鴿子則永遠無法再見到那燦爛的陽光。
“如果我是一只鴿子,看到身上結滿冰霜的小麻雀,我會張開自己的翅膀擁抱它嗎?”當我看完這個故事后,不禁反問自己道。
那些活下來的鴿子,并不是因為身體的強壯,能抵御得了寒冷,而是因為他們顫抖著把小麻雀擁入懷中時,不僅融化了冰雪,也收獲了感恩,甚至拯救了自己的生命。它們溫暖了麻雀,同樣,小麻雀們也用自己的身體溫暖了鴿子的心窩,正是鴿子的愛心,給了它們生存的機會。愛之花盛開的地方,生命便欣欣向榮。再看看那些死去的鴿子,因為它們沒有去溫暖別人,因此便得不到他人的溫暖,是自私和冷漠,使它們失去了享受溫暖陽光的機會。所以,請記住,愛心是一種責任。當你付出的哪怕是一點點愛心的時候,回饋給你的或許是意想不到的真誠。
在美國,流傳著一個“愛之鏈”的故事,有一個老婦人,寒冬里在偏僻的公路上回家時車子壞了,一個路過的年輕人幫他修好之后,并拒絕了她的酬謝,只希望她能在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去無私地幫助別人。結果她照做了,當天晚上,她就幫助了一位懷了孕的女侍者。而那位女侍者恰恰是那位年輕人的妻子。
我們的一生,其實是一個尋找愛和學習愛的過程。愛的奇妙,在于它是心靈中的一種美麗的犧牲。自私、占有都是愛的殺手。愛心不是高利貸,投資了就能收回利潤。愛心是一張存折,只要你不揮霍,珍惜每一次支出,每支一分,就有十分存入,使你一天比一天富有……
暑假期間,我買來一本新書,我一看書名就喜歡上了,它是由著名博士后毛文風與全國著名語文特級教師嚴華銀共同編寫而成。
其中我最喜歡的一篇是《一棵大樹》。這篇富有童話色彩的美文,把我深深的吸引、感動了,對其中大樹的敬仰之情便油然而生。
小時候,男孩與大樹蕩秋千、吃果子、捉迷藏……他們在一起覺得很幸福、快樂。日子一天天過去,男孩終于長大成人,不再與大樹一起玩耍,大樹倍感寂寞。終于有一天,男孩又重新回來了,可男孩因缺錢要樹的果子,樹答應了,久而久之男孩每次回到樹的身邊,都離不開一個“要”字,到最后大樹變成了一無所有,一個真正的老樹墩。
大樹為了心愛的男孩奉獻了自己的一切,然而不求回報。我忽然覺得我們就是男孩,大樹就如我們的父母,當我們年幼時,我們喜歡跟爸爸媽媽一起玩耍,喜歡向他們撒嬌,喜歡得到他們的幫助。當我們長大后,我們會離開他們,偶爾才會回家看望他們,有時忙碌的連電話也來不及打一個,只有當我們有求于他們或遇到麻煩的時候,我們才想到父母,想到回家。無論如何,父母總是一如既往、有求必應,想方設法討我們開心,為我們排憂解難,甘愿為我們獻出自己的一切,有些人會認為男孩對樹太無情,只知索取,不求回報,然而我們誰不是那般對待我們的父母呢?
可憐天下父母心,父母為了讓子女成才,嘔心瀝血,想盡了各種辦法,而子女卻不能理解父母的一片苦心,我們作為孩子,不能一味的從父母那里索取,而應該憑借自己的能力在社會上生存,并懂得孝敬自己的長輩,為他們分擔憂愁,給他們帶來快樂。
一棵樹的生命流程,分明是一種人生,是普天下父母的細筆塑像啊!我們在感受父母愛的同時,別忘了盡我們所能,給父母以溫馨的回報。
“中年人大聲說:誰也別爭,跳下去的必須是我,我是所有人中最重的。說完,他跳了下去。”讀到這里,我的心不禁震了一下。——題記
自然災害是傷害人們生命的重要因素,全球平均每年就有上萬的人死于自然災害。災害使人們家破人亡,流離失所,但在困難面前最能體現人性的美麗。
在寒假里我讀了一本叫《溫暖一生的個美德故事》。這本書中的一篇文章最讓我感觸良多——颶風中的兩個瞬間。
文章講了在美國當颶風襲擊的時候,法庭上爭鋒相對的原告和被告,緊緊拉起了手,共同抗擊這突來的災害。當時風力達到級,就因為他們的舉動逃過了一劫。而在洪水泛濫的地方,因為小船負載太重面臨下沉的危險,一位較胖的中年男子為救其他的人舍身跳入水中,小船停止打轉開始上浮,其他人得救了,那個不知名的人被洪水吞沒了,人們都失聲痛哭。
我看到這里,我被深深地感動了。在這場考驗中,我看到了最光芒四射、最鏗鏘峻拔的美麗人性。這讓我想起了我國2008年5月12日發生在四川汶川的大地震。這場地震讓許多人失去了家園失去了親人。當時全國人民都在關注著他們,解放軍們第一時間趕到了災區。他們不顧勞累,不顧個人安危,不分晝夜搶救著災區人民的生命。解放軍用十指挖泥土,用肩扛水泥板,把一個個生命從困境中解救出來。當他們再一次搬動一塊水泥板時,聽到了一絲微弱的呼救聲,原來有幾個孩子在廢墟下,當他們被救出時,解放軍卻發現是一位老師用身體護著孩子,孩子們安全了得救了,老師卻付出了生命。想到這兒,我不禁潸然淚下。
愛可以超越一切恐懼。困境中最能考驗人的道德底線,最能閃現人性的光芒。獻出心中的愛吧,因為愛是戰勝內心恐懼的力量,愛是拯救人們生命的希望,愛是美麗的人性,更是人性中的美麗。一顆有愛、施愛的心才是最美麗的。
曾用夢的主色調填充畫的黑白,曾用命運的光影勾勒圖的邊緣。盡管命運的光影不會時時繽紛,但我會始終帶著最初的夢,到達海的彼岸。——題記
抬起已低了3個小時的眼瞼,讓順著額頭右側的劉海輕點著因太陽光折射而略帶金色的眼睫毛。還不想打破發絲與睫毛之間難得的寧靜,任憑著傍晚微顯金色的陽光射入晶狀體,印染那曾經一邊抱怨命運不公,一邊又做著夢的小小身影。
仔細品味著畢淑敏老師的文章,學著那個總愛向藍天伸出右手的女孩,我看到了那曾經被我深深抱怨的命運,和那如今依然燦爛的夢。
夢,一個簡單的名詞,但正是它貫注了我生活的力量。我盼望沉浸在時裝設計的思路中,哪怕只是一條僻壤的小徑,我渴望融化于T臺絢爛的光影中,哪怕只是化作一道微弱光束。我愿意用我僻壤的小徑覓出我步入設計領域的路途,我愿意用我微弱的光束照亮我通往T臺創作的前途。
但曾經的我不滿于做一條僻壤的小徑,一道微弱的光束,曾經一度迷惘,對于一切無可奈何:曾經抱著空氣,大聲發泄內心不滿,為什么我不是皇甫珊那樣的千金小姐,有著萬貫家財可以為我的夢鋪上金色地毯;為什么我沒有江直樹的聰明腦袋有高達200的IQ,為我的夢創造省力的捷徑。但是在看完畢淑敏老師這篇美文那一瞬間,我深深地為我曾有過的想法自責著,但同時對著窗外的藍天握緊我纖細的右手。
此刻的我明白:抓住命運,抓住夢,像貝多芬那樣扼住命運的咽喉。不相信印刻在手心的紋路,就算會有生命的冬季,我也相信卷襲大地的寒冷終會離開,春天也會重新親吻凍土。
我會始終不倦地用夢的主色調填充夢的黑白,不悔地用命運的光影勾勒著夢的邊緣。
我抿著微笑,掠過額邊的發絲,抬起右手向著藍天伸開,重又緊緊抓住。
有個小男孩很自卑,因為他的背上有兩道丑陋的傷痕,雖然這是他曾和死神抗爭而留下的印跡,他仍很害怕別人發現他有這么可怕的缺陷。他小心翼翼,竭力隱藏。可是時間長了,傷痕還是被同學們發現了。同學們的詫異,譏笑,指指點點令他覺得無地自容,仿佛自己是個不該出現的另類。當他的班主任知道后,編織了一個美麗的謊言——那傷痕是天使的翅膀退化后留下的印跡。那丑陋的傷痕似乎一下子綻放出美麗的光芒,化解了同學們的猜疑,也使那個小男孩在接受同學們關心和喜愛的同時,堅信自己背上的傷痕是被老師的愛心所祝福的“天使的翅膀”。
明明是傷痕,老師卻說是天使的翅膀,這是在說謊嗎?不!這是對小男孩的安撫,更是對小男孩的鼓勵。病魔已在他弱小的身上留下了傷痕,不能讓別人的排斥再讓他幼小的心靈受到傷害。要讓他重拾信心,積極面對以后的生活。
小時候,每個老師都是學生心目中的“神”,他們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總是用充滿智慧的雙手為學生打開一扇扇知識的大門。總是用溫暖的話語解開學生心中一個個困惑。故事中的小男孩幸運地遇見了一個善良而充滿智慧的“神”,她用幾句美麗的謊言神奇地化解了其他同學的偏見。讓小男孩擺脫了自卑,重新樹立了信心,能堅強樂觀地面對自己的人生。我們都希望能遇見這樣的老師,在引領我們探索知識的同時,也教會我們怎樣面對生活。讓我們擁有一顆美麗的心靈,一雙純凈的眼睛,在每個角落,每個人的身上都會發現“天使的翅膀”。
讓我們在面對困難和挫折時,拋開自卑和自憐吧!樹立信心,鼓足勇氣,努力讓你灰色的人生變得多姿多彩。就像歌里唱的,每個人都有一雙隱形的翅膀,只要我們自信,自立,自強,那么總有一天我們將展開雙翅,在理想的天空自由翱翔。
今年暑假,我們的共讀書目是《根鳥》。
少年根鳥生活在菊坡,與父親相依為命,以打獵為生。但他第一次獨自進入大森林進行富有儀式的第一次打獵時,一只神秘的白色大鷹帶來一個神秘的信息,讓他踏上了尋找一個女孩的漫漫長路。根鳥出發了,一路向前。荒漠、草原、大山、村落、峽谷……每一處地方都奇異玄妙,根鳥曾放棄過,可因為他父親的勸告,他重新開始尋找。他在現實和夢幻中猶豫,在痛苦中品嘗快樂,最終找到了大峽谷。
主人公根鳥打獵時雖沒有打到獵物,但他不放棄,“不服輸”;根鳥很善良,雖然他沒有獵到動物,可他還是不忍心把白鷹當成戰利品;他“全面發展”,雖然他要當獵手,可是他竟然也會演戲;他勇敢,一個人尋找紫煙;根鳥很聰明,被捉到鬼谷時,用聰明才智地逃了出來;他見義勇為,樂于助人,在米溪,他幫助秋曼回了家,在鶯店,他幫助金枝避免挨打……少年根鳥有很多品質值得學習。
從根鳥這本書里,我知道了:不要輕易放棄,因為根鳥如果回菊坡的那一次,就住在了那里,那么他永遠不能找到大峽谷;不要輕信,因為輕易信任一個人,總是不保險的,為了自己,我們雖說不能戒心太重,可是總是該有的;干什么事情必須要經過“調查”,因為不知情況就去做,會有尷尬甚至危險;遇到事情要尊重自己的選擇,因為每個人的選擇標準是不一樣的;智取比動武更有效,遇到事情不要慌張,要采取最明智的方法擺脫困境。
《根鳥》這本書是一部少年成長史,把人間的善與惡描寫得淋漓盡致,讓人在夢幻與現實中游走,是一部極有浪漫色彩的小說。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