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26
這是《高貴的施舍》讀后感800字,是優秀的精選讀后感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暑假里,我讀了一篇文章——《高貴的施舍》,讓我明白了“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 真正內涵。
故事主要講了一個斷掉右臂的乞丐,到“我”家來乞討,“母親”沒有直接給他錢,而是讓這個乞丐把房前的一堆磚搬到房后。開始乞丐不愿意,“母親”就用一只手搬了兩塊磚到房后,乞丐看了后,只好把房前的磚搬到房后,整整花了兩個小時。搬完磚后“母親”給了乞丐20元錢。后來,那名斷掉了右臂的乞丐當上了某個公司的董事長,他來到“我”家感謝“母親”。他從“母親”讓他搬磚的過程中,懂得了要用自己的雙手勞動,才會得到財富。
讀完文章,我被這位母親的良苦用心深深地打動了。為了讓乞丐懂得靠自己的力氣掙錢,“母親”才讓乞丐搬這堆沒必要搬的磚。這20元錢的施舍,讓乞丐從伸手要錢感悟到依靠勞動才能獲得財富的認識,從而改變了他人生的觀念,開始走上創業的道路,最終成為創造財富的領導人物。
“母親”的高貴之處,是把自己的高貴的心靈,賦予一個乞丐。她以自己的行為作示范,終于讓乞丐明白勞動與財富的關系。她給予乞丐的同情與關心,使乞丐明白勞動的價值與做人的尊嚴。
在生活中,經常能看到大街上有跪著向別人乞討的人,年紀大的就不去說了,那些年紀輕的為什么就不能靠自己的勞動換取幸福的生活呢?在這兒我要對他們說:乞討會讓人失去自尊,你這么做只能證明你自己是個弱者,只能獲得別人的同情,并不能獲得真正的財富與快樂。你們是一個健全的人,為什么不用自己的雙手來創造你自己的未來呢?為什么不挺起腰桿做一個“高貴”的人。乞討只能緩解一時的貧困,可這畢竟不是長久之際,要想擁有真正的財富,只有靠自己的雙手來創造。
上帝給予每一個人的東西都是平等的,關鍵在于你是勤勞還是懶惰、在于你會不會恰當地運用這兩只手,而不是在那兒干等著好運氣,要知道天上不會掉餡餅的,你別以為錢是天上掉下來的,那是用自己的血汗掙來的呀!
“沒有一艘非凡的戰艦,能像一冊書籍,帶我們到浩瀚的天地;也沒有一匹神奇的坐騎,能像一頁詩扉,帶我們領略人世的真諦。”讀到《星星的橋》開篇的這段文字,我就情不自禁地被吸引了。
手捧書本,沉浸在如詩的文字里,讀著,品著,回味著,書中的三句話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里,深深地震撼著我。
“喜歡做的事不辛苦!”書中星星的爺爺早到了安享晚年的時候,他卻不顧家人的勸說,義無反顧地去工地打工掙錢,為了圓為家鄉的清河建一座牢固的新橋的夢想而不懈努力。在星星看來,這是多么辛苦;在星星的父母看來,這就是犯傻。可爺爺卻說這是一種享受。一開始,我也很不理解,但讀著讀著,我明白了,當你心中懷有夢想,具有堅定信念的時候,即使為之付出了艱辛的努力,付出了心血和汗水,你都不會覺得辛苦,反而會享受到實現夢想過程的喜悅。我們生活中也也是這樣嗎?當你喜歡干這件事時,就會沉浸其中,又怎會感到辛苦?
“人活著應該知錯就改。”一句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話語,星星的爺爺卻用了一輩子去證明。他為自己沒有加入救援隊伍去挽救那個不小心掉下河的孩子,而受到了良心的懲罰。他說:“面對是很艱難的事情,也需要很大的勇氣。就像你寫作業離不開修正帶一樣,人生也需要不斷地修改、校正。”他用自己的一生,辛勤工作[puxu.com],為清河建造了一座結結實實的欄桿橋,保護了行人和車輛的安全,彌補多年前的缺憾。生活中,我也常常犯錯,也很快會認識到錯誤,但真正做到知錯就改,知錯能改的卻很少。星星爺爺的這種勇氣與堅持實在令我欽佩。
“你不懂,這不是錢的事。”當看著安詳去世的爺爺,星星的媽媽傷心地說道:“老爸真是,早知道我們贊助他,造橋也花不了幾個錢。”星星的爸爸就是這樣回答她的。爺爺走時顯得滿足和欣慰,是因為他用自己的雙手攢夠了建橋的錢,是憑借自己的努力為以前的過失而懺悔。有些事,并不一定是錢能解決的,關鍵是人們的那份心,那份情,這比金錢更珍貴。
讀著文字,想象著那座讓鄉親們嘖嘖稱贊的新橋,我想:從《星星的橋》這本書中,我讀到的不僅僅是故事,更是人世間的哲理。
幸福,這兩個字引出了我無數的聯想。幸福要怎樣才能被稱之為幸福,幸福又是什么?畢淑敏則告訴了我們這個道理,回答了我們的這個問題。幸福人人都需要,但是也要恰到好處。我們在生活中,并不缺少幸福。而有時幸福卻過了頭。
這本《恰到好處的幸福》,則是畢淑敏告訴我們的一個真理。他曾說過:“幸福是一種心的富足,不以物質的多寡來衡量,它是付出、分享和愛的感受。恰到好處,是一種哲學和藝術的結晶體。它代表的豁達和淡然,是幸福門前的長廊。輕輕走過它,你就可以拍打幸福的門環。”而我覺得幸福要恰到好處才是真的幸福。書中也有寫過:“酒精的濃度不能太高,過了那個最佳值,結果就適得其反。幸福也一樣,切不要貪得無厭。”
恰到好處的幸福,只要用心,在平常仍能看到,就像平常的事。深深地話我們淺淺地說,長長的路我們慢慢地走。這里面,不就已經有幸福了嗎!
我們要學會真誠地面對自己,不然如何去接受那幸福。
有人問過,幸福有幾種顏色?畢淑敏說有無數種,數不清。也有人說僅僅只有七種。但我相比起來更喜前一種說法。不同的人在面對幸福的同時,覺得幸福的顏色也不一定會相同。世界上有那么多人,不可能感覺到幸福僅僅只有七種顏色。
有些人根本就誤解了“恰到好處”這四個字的含義。因為某種機緣看到了好房子,就設想以后能在這屋結婚生子。看到了豪車,就設想能開豪車,知道壽星活到90歲,就發誓自已一定要活到100歲......這根本就是不合理的期望。目光太高,就違背了“恰到好處”這一原則。
我們并不需要有太高的目標,我們只需做到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把它做成功了。這不就是我們想要的幸福么?只不過需要我們適度。
幸福,在我眼中,只是平平淡淡地過好自己想要的卻也并不過分的生活。只需要自己不要太貪得無厭。
走過恰到好處這一條不尋常的長廊,你就已經走到幸福的門前。你就可以拍打幸福的門環,就可以得到你自己夢寐以求的幸福。
讀了畢淑敏的這本《恰到好處的幸福》,使我對幸福的看法也有所改變,不像以前那樣苛求。
幸福,要恰到好處,才能稱得上是幸福。要懂得珍惜幸福,別讓它從我們的身邊偷偷地溜走
容忍別人,等于善待自己。這是我讀完《悲傷的演唱》這篇文章后深刻感受。
《悲傷的演唱》這篇文章主要講了晴和喬是兩個十分優秀的女孩,可是她倆誰都容忍不了對方比自己強,明爭暗斗,落得兩敗俱傷。你瞧,當晴的作文登上《中學生報》,喬就不再訂閱她喜歡的《中學生報》了,她在同學們面前貶低《中學生報》,說上面全是垃圾!兩人同去參加市里的作文大賽,都獲得了二等獎,但是晴的排名在喬的前面,于是,晴的心里就有了優越感,對同學說同是二等獎,區別大著呢,惹得喬發火跑去問老師二等獎之間的區別。全校評選十大青春歌星時,喬樂了,因為晴的嗓子根本無法與她的相比。可是當喬自信地登上舞臺,意外的發現晴坐在評委席上,她看見晴的眼睛朝自己射來兩束冰冷的光,腦袋里一片空白。最后一句結束時,喬聽見自己胡嗓子里有了慘敗的哭聲。這場悲傷的演唱后,喬轉學了,晴的心里也充滿了失落。
晴和喬的故事讓我想起了三國時期的東吳大將周瑜。“既生瑜,何生亮”,這句話就是他臨死時說的。周瑜至死都未明白,自己和諸葛亮在才智上并沒有多大的差距,而是缺少了容忍。因為這,他被諸葛亮三氣而死,留給后人的是無限的感慨和痛惜。我們在來看另一個歷史故事:趙國的藺相如與廉頗,原先是仇人,廉頗覺得自己的功勞比藺相如大,官卻比他小,因此心中不平,處處為難藺相如,而藺相如處處容忍,以大局為重,不與他斤斤計較,最終使廉頗認識到自己的小肚雞腸,和藺相如化敵為友,于是歷史上又多出了“將相和”的美談。顯而易見,不能容忍別人和能容忍別人,結果迥然不同。容忍并不是懦弱,而是一種修養,一種美德。如果晴和喬早一點懂得這個道理,也許就不會產生傷感的結局了。
在每個人成長的歷程中,誰都會遇到自己的對手,尊重對手,容忍對手吧!因為,容忍,是潺潺的清泉,它會洗去你心中的污點;容忍,是溫暖的陽光,它會讓你的心胸開闊明朗;容忍,是串串美妙的音符,它會把人生交織成一曲和諧的樂章。
今年寒假,我讀了英國著名詩人、小說家、童話作家奧斯卡·王爾德所著的《巨人的花園》一書,其中《忠實的朋友》這個故事,令我感慨萬千。
文中的主人公小漢斯有一個小花園,因為他的勤勞善良,所以“花園中一直都有美麗的花朵供人觀賞,始終都有怡人的芳香彌漫”。他把有錢的磨坊主大休看作最好的朋友,而大休卻利用“真正的朋友應該共享一切”的迷人幌子來哄騙小漢斯。淳樸善良的小漢斯不斷幫助自己的“朋友”,最后用生命祭奠了“友情”。
在小漢斯的心目中,大休是他最好的朋友。大休提出的要求,他都盡量滿足:送花給大休、幫他賣面粉、幫他修房屋、幫他請大夫······而小漢斯在生活困苦、遇到困難時,大休就故意回避,還用花言巧語蒙騙小漢斯,直至小漢斯為了幫大休的兒子請大夫,在暴風雨中因迷路而丟了性命,大休都沒有為他口中的“好朋友”伸出過一次援手,只是一味地索取,甚至是一種友情的“剝削”。
大休的種種行徑讓我鄙視和憤恨,而對小漢斯,我同情他卻不贊賞他。真正的友情應該是建立在人性的平等和互重的基礎上,它是一根紐帶,讓朋友之間心靈相通;它是一杯美酒,能釀造出迷人的芬芳。可這些,小漢斯都不明白。他至死都沒有享受到真正的友情帶給他的溫暖和幸福。他過于單純和善良,不夠睿智,大休正是利用了他的單純和善良,“經營”著他們之間所謂的“珍貴的友情”。我想對天堂的小漢斯說:“真正的友情,真心的朋友不是這樣的。”
與小漢斯相比,我覺得自己很慶幸。因為我擁有很多真誠相待的朋友。在學習上,我們比學趕超,共同進步;在生活中,我們互相關心,榮辱與共。我們既是心心相印的伙伴也是相互競爭的對手,一起快樂,一起煩惱,一起成長!這樣的友情才是珍貴的友誼之情,是我們心中不可替代的美好感情。
古往今來,有無數文人墨客用了很多美好的文字來歌頌友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西出陽關無故人,一片冰心在玉壺”。。。。。。多么令人向往的情誼啊!小漢斯,但愿你在天堂能明白友情的真諦,擁有真正“忠實的朋友”!
夜,悄悄地來了,她帶來了寧靜。我靜靜地躺在床上,打開書,我便被一篇名叫《高尚的施舍》的文章吸引住了。
當我看到“他的右手連同整條手臂都斷掉了。”我心想:這位母親一定會慷慨施舍的,他是一位殘疾人,又是一個乞丐,是多么的不幸啊!
我接著往下看,可令我出乎預料的是:母親竟然讓僅有一只手的他搬磚。她怎么忍心呢?我和文中的乞丐一樣,被怔住了,母親的行為也令作者驚呆了。他只有一只手啊!
不過,乞丐還是用他那僅有的一只手吃力地搬磚,一次只能搬兩塊。可母親還是十分狠心,居然說道:“一只手也能干活!”他搬了兩個小時,才把磚搬完,那時,他已氣喘吁吁了。
母親看了,不知是可憐,還是感動,母親默默地給他遞上一條毛巾,還給了他20元錢。乞丐拿了錢走后,母親又把磚搬回了原處。
文中的母親是多好的一個人啊!她啟迪了乞丐:不要貪別人的便宜,這樣會使你變本加厲,天上不會有白掉餡餅的好事,別人也不會白給你好處。要自力更生,憑著自己僅有的一只手,能掙到20元,那往遠處說,就會有更大的成就。不要因為自己一時的貧窮而終身貧窮,財富是自己創造的,金錢是雙手爭取的,權力是自己制造的,高貴是雙手索取的。
文中的乞丐之所以后來又站在我家門口,是因為母親的做法啟發了他。母親在啟發他的同時,似乎也啟發了作者,更啟發了我。
我合上書,文中所描繪的情景仍歷歷在目,我正在萌發著、回味著、感慨著……
一個明朗的早上,我讀了《簡單的道理》。看似簡單,只有短短幾百個字,實際卻蘊涵了大智慧,那就是是做人的道理。衣,不在穿的是否上檔次,而在于穿的得體;食,不在吃得是否昂貴,而在于吃的滿意;行,不在走了多遠,而在是否能走的腳踏實地;書,不在讀了多少,而在你讀得是否有用;道理,不在知道多少,而在你是否得到了啟發,從而改變你不好的行為。
原來擁有漂亮很簡單,只要不生氣就可以了。”
“原來尋找成功的方法很簡單,從一數到十不要跳過就可以了。”
“原來保持明亮的方法很簡單,只要常常更換就可以了。”
“原來掌握命運的方法很簡單,遠離懶惰就可以了。”
“原來當天使很簡單,只要實實在在去做就可以了。”
“原來人生也很簡單,只要懂得‘珍惜、知足、感恩’,你就擁有了生命的光彩。”
……
我明白了:原來擁有美麗很簡單,只要有個好心情就可以;原來學習也很簡單,只要認認真真聽講,踏踏實實去完成就可以了;原來想要成功也很簡單,只要不懶惰,付出辛勞的汗水就可以了。
而我,平時遇到一些小困難就垂頭喪氣,不愿意去克服。看書,遇到不認識的字,不愿意查字典;做作業,要父母督促,碰到難題不經過自己獨立思考就直接問父母;寫作文,因為平時的積累不夠,不知道從哪里寫起,有點無從下手。天長日久,在學習上變得又被動又膽小,學什么都信心不足,沒有勇氣。這時,我又想起了《士兵突擊》里的許三多,這是個在別人眼中木訥的士兵,新兵訓練三個月結束后,他被分到了距離團部幾百公里外的荒原上看受駐訓場,那里的生活寂寞、枯燥。可許三多每天依然堅持出操,訓練,用心完成每一項任務。當別的戰友都在打撲克時,他卻在荒原上鋪出一條道路。最后,憑著他的執著和刻苦,最終成為全團最優秀的士兵。許三多牢記著指導員的話:“這里是一項光榮而艱巨的工作,它的光榮在于平凡,它的艱巨在于漫長。”
“平凡和漫長是光榮和艱巨的。”正是這個簡單的道理讓許三多明白了生命的意義。換而悟之,那我的學習簡直應該就是一種快樂,還有什么苦可言呢?我明白了:學習其實很簡單,只要一心一意,迎難而上,努力加上時間,我終會成為快樂的天使。
寒假里,我徜徉在書海中,享受閱讀帶給我的無窮樂趣。其中《純真年華》上的《鐘的生日》這篇童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發人深省,值得回味。故事講了閣樓里的老鐘到了風燭殘年的時候了,為了不讓送奶的老人、女教師、醫生工作遲到,它放棄了給自己過生日——成為一座嶄新的大鐘的機會,最后,它停止了滴答聲,走完了生命的最后一秒。
讀了這個故事,我感觸頗深。能夠成為一座嶄新的、漂亮的大鐘,這是每面鐘夢寐以求的事啊,是什么使老鐘放棄這樣的好機會的呢?我反復思忖,終于明白,是老鐘忠于職守的精神啊!童話中的老鐘,是一只非常有責任感的鐘,它認為做鐘的意義就是要走得準,要為人們服務,因此它沒有倒回時間,因為它不能辜負人們對它的信任。老鐘放棄了軀體的新生,卻獲得了精神的永生!
我不由得想起了永遠的白衣戰士——葉欣阿姨。2003年的春天,一種極具傳染性的疾病——非典型肺炎在廣州一些地區流行,葉欣阿姨所在的醫院收治“非典”病人。作為一名護士長,葉阿姨面對危險和死亡,毫不懼怕,盡量包攬對危重病人的搶救、護理工作,而把同事關在門外。她深知,也許有一天自己可能倒下,但能夠不讓同事受感染,她心甘情愿!葉欣阿姨終于倒在了與非典型肺炎晝夜搏擊的戰場上。面對死亡,她堅守崗位,履行了作為一名白衣戰士的權利!
我不禁捫心自問:我守好自己的崗位了嗎?
我想起五年級時擔任“門長”的經歷。開學初,老師鄭重地把教室鑰匙交給了我,并囑咐我每天要及時開門。剛開始,我還比較負責,沒有一天讓同學站在教室門口等。但隨著天氣越來越冷,我鉆在被窩里多睡一分鐘也舒服點,每天很不情愿地早早起床開教室門。終于有一天,我由于起床晚導致我班同學在教室門口“排長龍”,而且延誤了值日工作。我的“門長”被撤職了,我覺得同學也對我另眼相待。這能怪誰呢?
現在回想起來,我覺得自己的行為真是羞于啟齒。《鐘的生日》這篇童話給了我很大的啟示,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我會牢牢記住:守好自己的崗位!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