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21
這是《少年鐵血隊》讀后感600字,是優秀的精選讀后感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我懷著崇敬的心情,閱讀了《少年鐵血隊》這本書。我被里面的“威武的紅纓槍”吸引住了。
“威武的紅纓槍”主要寫的是在抗日戰爭時期有一個叫李愛名的小英雄。他6歲就給地主放牛、放羊,經常沒飯吃,受盡了剝削。日本鬼子侵略中國后,李愛名成了千千萬萬抗日英雄的一員,那時他才9歲,比我現在的年齡還小2歲,,本來應該像我一樣每天坐在明亮寬敞的教室學習,得到老師的關心和教導;每天在爸爸媽媽面前撒撒嬌,得到他們的愛護。可是為了趕走日本鬼子,李愛名積極參加抗日,他和小伙伴一起站崗、放哨、抓日本鬼子、給八路軍當向導,送雞毛信,經常裝成放牛郎,到處尋找機會,為八路軍送情報,只要對抗戰有利,樣樣搶著干。有一次鬼子來搶糧,正遇到李愛名,為了不讓鬼子搶到糧食,李愛名毫不畏懼,一邊和鬼子周旋,一邊通通的放倒消息樹,給八路軍發出了信號,并把鬼子引進了八路軍的伏擊圈,惱羞成怒的鬼子殺害了李愛名。
讀到這時,我的眼淚忍不住從眼眶中流了出來,我想:他們在這么艱苦的環境下都能得到勝利,我們現在有這么好的生活環境,卻有時還不夠認真學習,每門功課學得還不夠扎實,對自己還不夠嚴格要求。記得上學期數學最后一個單元測驗,本來我應該考一個好成績,但由于自己的驕傲而考得很差,為此我傷心了很久。這本書激勵我今后要本著“一定要把日本鬼子打敗”的精神去學習,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不屈不擾,不驕不躁,不怕困難,學好每門功課,在學習上取得優異的成績,將來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愿你,歸來仍是少年》只是聽這個名字就被吸引,他是臺灣作家林清玄的經典散文集。在書中,他談論親情,但失去的青春、久別的故鄉。母親在瑩火下的面龐,父親從鄉間帶來的蔬菜種子,路邊小店飄出的歌聲,都讓他從中汲取綿密的溫柔力量。
愿遠行人都看到最美的風景,
愿歸來者中等到溫暖的燈光。
也許是文字的力量,也許是那些其中的情懷,正中你的內心某一部分的柔弱,讀了這本帶著質樸鄉村情結的人生感悟散文,我那顆煩躁不安的心也漸漸平靜下來。
在《紅心番薯》一章中,進來看主人公吃完兩個紅心番薯后,放心的轉身離開,走的時候落寂的說了一句:“為什么不找個有土地的房子呢?”看似普通的紅心番薯,對主人公而言,是遙遠家鄉的美好回憶,是濃濃的父愛。父親帶著紅心番薯遠道而來。卻不曾知曉主人公的住處是根本容不下一點綠色的地方,甚至長不出一株狗尾草,更別提番薯了。我想父親朱那句話心中是多么的心酸,無奈,落寂。
在第二章的《無風絮自飛》一節中,作者寫道“菜瓜藤,肉豆須,分不清。”然后主人公想要徹底分辨出兩者的不同,卻把絲瓜和肉肉的莖葉都扯斷了。于是父親對主人公說了這樣一席話:“即使你能分辨這兩株植物又有什么意義呢?你只要在他們的根部不澆水施肥,好好的照顧,讓他們長大,到絲瓜和肉豆長出來,摘下來吃就好了,絲瓜和肉豆都是用來食用的,不是種來分辨的呀!”就是這樣簡單的一段話,卻給了主人公很好的啟示:被人稱一切關系的對應上也是如此,一個人要站穩腳跟,努力的向上生長,有時候不免和別人糾纏,但又有什么要緊的呢?不忘師自己的立場和尊嚴,最后就會結出果實來,當果實結成時,一切的糾纏就不重要了。
愿你走出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閑暇時間,我讀了一本奇幻小說——《碟形世界之貓和少年魔笛手》。
這是一本與眾不同的書,封面上有一只小貓,它斜戴著一頂綠帽,上面還有一根紅色的羽毛,面部是猙獰的,看起來很厲害,它叫莫里斯。在莫里斯的周圍有四只老鼠,它們分別叫“桃子”、“毒豆子”、“黑皮”和“沙丁魚”。在整幅畫的最前方,也是最下方,有一只散發著綠光的笛子,笛子的主人是一個名叫基思的少年魔笛手,他就是整本書的主人公。
整本書中講了“桃子”、“毒豆子”、“黑皮”、“沙丁魚”以及其他一些老鼠吃了垃圾堆上的一個有魔法的東西,而莫里斯則吃了其中一只老鼠,它們都變成了會說話會思考的動物。接著它們帶領老鼠們去了一個美麗的小島,那里沒有貓,也沒有人類,老鼠們相親相愛,它們希望這樣的日子能永遠存在。為了實現這個理想,它們和有著同樣經歷的莫里斯一起去“賺錢”,希望用金錢來實現自己的夢想。但是很快,殘酷的現實讓它們知道了自己的理想注定是虛幻的,不現實的,它們經歷了無數次的毒藥和老鼠夾,它們被人類囚禁起來取樂,被綁著互相殘殺,被人類誤會它們是小偷......但是它們并沒有因此而逃跑,而是從“糟糕的布林茲”這座小城開始,和人類展開了不屈不撓的斗爭,最后老鼠們終于過上了它們理想中的生活。
讀完這本書,再聯想到作者對這本書的感悟:魔法很強大,但你自己更強大。我若有所悟。是不是垃圾堆上那些有魔力的東西使老鼠們和莫里斯變得強大的呢?可能有,但這不是主要的原因,其實真真正正讓它們強大的是老鼠們和莫里斯它們自己。
暑假里,我讀了一本課外書叫《讀故事 塑品格——長征精神青少年讀本》。書中第六章《軍民魚水情》講述的三個小故事中,無論是紅軍戰士和普通老百姓之間,還是紅軍領袖和群眾之間以及廣大人民 群眾之間,無不體現著軍民團結奮斗、親如一家的魚水之情和同心協力、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
合力共建文明城,眾心齊聚強國夢,就是要重塑長征精神,共同創造屬于我們的和諧生活。這些天,外婆家的窗臺上滴滴答答地響個不停,仔細一看原來是五樓人家的空調出水管破裂,空調出水都滴在外婆家窗臺和玻璃上,嘀嗒嘀嗒的聲音讓人覺得很煩躁。但外婆并沒有很生氣,而是和和氣氣地把情況告訴了五樓的阿姨。五樓的阿姨馬上到外婆家查看,一再打招呼說不好意思,并說馬上讓師傅來修理。
鄰里間以和為貴,看著外婆與五樓阿姨客氣地說話,回想起平時外婆總是主動熱情地與鄰居打招呼,下樓主動幫鄰居把門口的垃圾帶下去丟掉……。我想,合力共建文明城,就該從一點一滴做起,從小事做起,從我做起,努力營造和諧生活氛圍。
長征故事的熏陶,長輩的言傳身教深深地影響著我。我決心把創城精神牢記在心,把道德規范落實在行動上,在學校尊敬老師,團結同學,關心集體;上課遵守紀律,專心聽講,認真學習,努力取得好成績;在家里孝敬長輩,學做家務,一言一行努力學做有高尚情操的人。
最近,我認真讀了《追逐金色的少年》一書,書中有這么一個故事讓我心潮澎湃:強尼最后叮嚀小子要“永遠保持金色”,即永遠保持一顆純真如金子般耀眼的赤子之心。小子經歷了風雨考驗,終于認識了大哥德瑞嚴峻外表下,和蘇打無怨無悔的犧牲與奉獻。他感受到家的溫暖與親情之愛,更找到了人生的方向……愛的力量如此的神妙,如此的偉大,讓我思緒飛揚。
在四年級的時候,我學了《番茄太陽》這一課,文中的明明雙目失明,但她熱愛生活。她一面用手摸番茄,一面笑著說番茄像太陽。她咯咯的笑聲銀鈴樣清脆,一串一串追著人走。她還是一位有愛心的人。她笑著對衛宣利說:“阿姨,媽媽說我的眼睛是好心人給的。等我好了,等我長大了,我把我的腿給你,好不好?”明明像小屋里的光線,給衛宣利晦澀的心房投入一絲光亮;她的愛心像蠟燭一樣照亮了衛宣利的心,讓衛宣利振作起來,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我也是沐浴在愛的暖陽中茁壯成長。記得三年級我剛轉入南漕小學時,學習成績很差,上課老走神,對學習感到厭煩。這時,愛我的媽媽沒有放棄我,而是省吃儉用,把我送到老師家去補課。在老師的指導下,我的學習成績有了進步,也品嘗到了學習的樂趣,上學期還捧回了第一張獎狀。這一切凝聚了媽媽的愛,也標明了老師給我指明了方向——好好學習,永遠攀登!
愛是透明的,愛是永恒的,愛是無界線的,愛也是無私的,我們把愛放在眼中,藏在心里。愛可以辦到別人辦不到的事,可以讓火藥變成鮮花。就像一首歌中所唱:“只有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寒假里,我如饑似渴地讀完了紅色勵志書籍《少年孫中山》,頓時覺得熱血沸騰,中國民主革命偉大先行者——孫中山這一偉大領袖的形象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中。
孫中山雖然出生在一個貧苦的農家,但是他在童年時代就發奮讀書,立志報國;青年時代,先是當醫生,試圖用治病救人的方式服務國家,后來認識到要從根本上改變社會,必須革命。因此他從少年時代起,就以革命為業,終生奮發努力……最終他推翻了腐敗無能的清朝政府,翻開了中華民族嶄新歷史新篇章……
敬佩之余,我懂得了:不付出,就不會有收獲! 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
少年時代的孫中山也只是一個農家弟子,但他卻用頑強的毅力,不斷追求光明,尋找救國救民真理,成為我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
和孫中山相比,我真是自愧不如!我們之所以有現在的美好生活,全是千千萬萬的革命者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而自己卻生在福中不知福,整天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遇到一點點小挫折便叫苦連天。就拿打乒乓來說吧,我總覺得那么枯燥無味,而且不管嚴寒酷暑,都是一身臭汗,就因為這些困難,我曾多次想放棄乒乓的學習。今天學習了偉大領袖孫中山的感人事跡,我慚愧:還有什么理由不去努力呢?
《 少年孫中山》這本書真的讓我受益匪淺,我暗下決心﹕現在我一定要學習孫中山的執著精神與品質好好學習,長大后,要像他那樣做一名祖國的棟梁之材,報效祖國!
我暑假期間讀了《藍鯨的眼睛》這本書使我記憶猶新。回想起《白云》、《大蘿卜》、《丑丑龍》這些故事,使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長頭發獅子》,我很喜歡里面的主人公長發獅子,因為它非常善良、勇敢、樂于助人、而且還充滿了堅持不懈的勇氣。
“金色的頭發是我的驕傲,希望我這個優秀的特點希望能一代一代地傳下去”長發獅子的爸爸一一獅子國王經常這樣想。
沒過多久,獅子王后就懷上了小寶寶,獅子國王每天空余時間就是想自己的寶寶頭發怎么樣才能長長、長漂亮。一天一天的過去了,獅子王后幾乎每天都吃長長的面條、粉絲,還有就是細細的豆芽菜,還有一種像頭發一樣的發菜。一個月一個月的過去了,獅子王后生下了一個小寶寶,它就像一個小怪物有人認為它像一堆雜草一樣。可是長發獅子還是想幫助別人,所以它利用自己的長頭發來幫助動物們,他看見小豬在搭房子,長發獅子就用自己的頭發給小豬搭房子,他看見小白兔在種蘑菇就用自己的頭發幫小白兔種蘑菇,在寒冷的冬天它用自己的頭發給動物們做衣服,還挨家挨戶的送過去。
最后,長頭發獅子成為了大家公認的國王。這時,獅子國王領悟到了重要的不是在于頭發好看不好看,而是在于是否有愛心、助人為樂。而且,它認識到了生活太過于奢侈也是不對的,于是它把自己十八個理發師全派去做其他事了。
雖然是百獸之王,但是長發獅子一點架子也沒有,跟森林里的小動物們打成一片,并利用自己的長頭發為它們提供幫助,這種樂于助人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藍鯨的眼睛》讓我受益非淺,這本書讓我在學習和生活中更上一層樓。
《少年音樂和美術故事》讀后感600字
豐子愷先生是現代畫家、散文家、美術教育家。最早了解豐子愷,是從他的漫畫開始的。《瞻瞻的腳踏車》等幽默風趣的漫畫風格獨特,深受人們的喜愛。今年暑假,我讀了《少年音樂與美術故事》這本書,豐子愷先生在書中記述了自己小時候學習音樂與美術的故事。這里面有很多有趣的事。
寒假里,爸爸的朋友陸先生到家里做客。陸先生帶來了兩把口琴和自己的著作《口琴演奏法》,教豐子愷吹口琴。陸先生認為,學習吹口琴首先要學習如何使用,而且要懂理法,還要把自己的感情融入進去。豐子愷和姐姐認真練習,很快就掌握了技巧,也能吹奏出美妙的曲子了。
一個日長人靜的下午,豐子愷被巷中的美音吸引住了。他往窗外一看,原來是一個賣笛子的老人在吹笛子,聲音婉轉悠揚,非常好聽。一根普通的竹管,吹出的音竟然那樣地動人,真是出乎意外。好奇的豐子愷抵擋不住內心的誘惑,于是買了一支笛子。看門的王伯伯竟也能用竹笛吹奏出上腔調的曲子。正在豐子愷感到詫異的時候,爸爸給他講述了魔笛的故事。音樂的感召力竟是這樣偉大!(本資料來自puxueWang.com)
兒童節的前夜,豐子愷和弟弟做“山芋版畫”。起初,弟弟只是不經意之間的一個動作,激發了豐子愷用山芋做版畫的靈感。后來,他倆和華明一起,把山芋用小刀刻上花紋和文字,蘸上顏料,再拓印到紙上,就成了山芋版畫。于是他們就以“山芋版畫”作為兒童節的禮物。可見靈感對于繪畫來說是多么的重要。
特別是在《芒種的歌》這篇短文里,豐子愷記述了爸爸對他的教導:“音樂并不完全是享樂的東西,并非時時伴著興味的,在未學成以前的練習時期,比練習英文數學更加艱苦,需要更多的努力和忍耐。人生的事,苦樂必定相伴,而且成比例。吃苦越多,享樂越大;反之,不吃苦就不得享樂。”以我學習鋼琴的經歷來看,這段話尤其意味深長。學習任何一門功課或藝術,都需要堅忍不拔的精神和持之以恒的毅力。一分耕耘,一分收獲。鋼琴練習更多的是枯燥、單調、乏味。只有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扎扎實實從基本功練起,才會收獲成功的喜悅。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