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28
這是西安碑林游記500字,是優秀的精選作文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今天爸爸帶我去碑林博物館,我便問什么是碑林?爸爸對我說:“碑是一種石刻的、用于墓志、記史、傳播文化、文字鑒賞的一種文字記載形式;由許多許多的碑集中在一起好似樹林一般錯落有序,所以稱為—碑林。”西安碑林歷史悠久,當時為了保護因戰爭被遺棄于市井的《開成石經》、《石臺孝經》及顏真卿、柳公卿等所書的著名石碑而興建的。
與爸爸一路聊著天,很快我們便來到了碑林博物館,在離售票處不遠處,有兩個扇形的帶有噴泉的小水池,整個周圍都是古香古色的建筑。由于太想知道里面到底有多少石碑,竟能成為碑林,就急匆匆的往里走去。
進入大門我最先來到的是《桃花依舊》,這里為唐代詩人墓志,一進門一首崔護的《題都城南莊》先映入眼簾,往后走去,就看見許許多多的石碑,每個石碑上都刻有成千上萬的字,每個字都刻的剛勁有 力,不同的石碑上面字體也各不相同,有的是楷書,有的是篆書等等等等,每塊碑都展現著自己的特性,我只感覺一篇篇龍飛鳳舞的字體,我竟然沒有幾個字能認識!有點無地自容呀,看來自己的所識還是太少了!
不知不覺中,我們竟然在里面待了快一天了,對碑林也有了更深一層的了解,其中最讓我記憶猶新的是那孝經碑,因為它讓我懂得自古至今人們為什么會代代相傳“百善孝為先”!
一個細雨紛飛的早上,我和媽媽去了國內聞名的碑林。碑林大致結構是圍繞著一條中央大道四周圍繞著四個區域。共有七個碑亭。始建于宋朝1087年,藏品約四千多件,是目前全國收藏石碑最多、跨朝代石碑最多的博物館。
主要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皇帝時期分被平定西北內亂,平定一個地方,就做一方碑主要以敘事為主。第一方碑是為成功平定回不而立的整個碑是由滿、漢兩種文字組成的。整個博物館有七個這樣的碑,主要是平定準格爾、涇川、青海和平定大腳涇川。
我們第二個看的是碑林唯一件青銅器:景明鐘,整個種重達六噸,下口成六角弧形,景明鐘是用焊接法制成的,還可以看見焊接的痕跡,鐘一共分成兩部分一是正前方的偏題銘文。鐘鼎是龍的九個兒子中的一個,叫蒲牢,它非常膽小,但是聲音卻很大,一直住在深海里面可是又害怕海里的鯨魚。
我們還看見了一方由王羲之的字編出來的一方碑,媽媽連聲贊嘆,還對我說:“楊書涵,你有沒有覺得古人很執著。”是啊!古人為了一方碑,不惜花多少金子,都要干這件事,的確令人敬佩。
我們參觀的太多太多,在那里面學習了一個多小時,收獲越來越多,當然,無古不成今,沒有古人給我們留下財富,我們可能就永遠學不到了,所以,不要破壞它們,好好保護它們吧!
我曾經聽老師講過:“有一個充滿書(法)香的旅游地點就在我們西安最早的一個博物館內,這個博物館里收藏著一些歷史悠久的文物。(主要是石碑、佛像。)”我非常想去到那里,體會書法的意義所在。這個國慶節假,爸爸就幫我實現了我非常向往的愿望,參觀西安最早的博物館——碑林。
我租了一個講解器,剛進大門,我順著大樹排成的通道,來到了博物館中。門口有一個噴泉,噴泉的四面有一圈龍頭,非常美麗,看上去真像一朵盛開的茉莉花。
讓我映入眼簾的石碑是唐玄宗寫的是孔子和他學生談話。這個作品的名字叫做《孝經》。有一句話叫做——百善孝為先,所以,這個博物館,剛進門的亭子里,就放著這個石碑,這是唐玄宗用獨特的字體寫的,這就是——開元體。
這個石碑的周圍分為7個小博物館——碑林1室、碑林2室……碑林7室。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王羲之的所寫的石碑。這個石碑王羲之所寫的石碑里,唯一一個自己親手所寫的。
講解器講到,大地震時,震裂了44塊墓碑,總共有228面。
這次出游,我的收獲非常大,不僅了解了書法,還知道了一句非常重要的話——百善孝為先!
陜西省西安市南城墻魁星樓下的碑林,因碑石叢立如林而得名。這是收藏中國古代碑石時間最早名碑最多的漢族文化藝術寶庫。
一進入西安碑林大門,可以看到一座四角形兩層飛檐的亭子,里面豎立著著名的《石臺孝經》。哇哦,好高好大唉!這是由四塊石板組合成的長方形石碑,高達5.1米,安置在三層石臺上。《孝經》是宣揚儒家思想的經典著作,歷代封建王朝十分重視。
第一陳列室前是專為陳列修蓋的碑亭。是碑林最大的石碑,刻于公元745年,是唐玄宗李隆基親自書寫的。12部經書,共計650252字,用石114方,兩面刻文。
第二室陳列著許多具有史料價值的石碑。《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立于公元781年,后世才從地下發掘。此碑記敘了古代羅馬景教傳入中國的盛況,石碑側面用敘利亞文刻寫了70位景教人士的名字。
第三室的石碑薈萃了歷代著名書法家的手跡。第三室有篆、隸、楷、行、草五種字體。秦代李斯的篆書見于《嶧山碑》;漢代隸書見于《曹全碑》;東晉王羲之手書見于《大唐三藏圣教碑》,此碑文字是后人從他的遺墨中拼集而成,人稱“千金碑”。還有虞世南、歐陽詢、褚遂良、顏真卿、柳公權等等……
這些大書法家都要經過幾十年的苦練,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才能寫出一手好字。我們現在就要努力,不斷勤學苦練,以后也能寫出一手好字。讓我們加油吧!
這天,我、爸爸、媽媽和笑笑來到了碑林,剛進大門,就看見了泮池,泮池中間有一座橋,名叫秀才橋,接下來就到了欞星門,聽媽媽說,古時候,狀元走中門,有德人走東門,貴賓走西門的。
進了博物館,就看見了“碑林”兩個字,這是清朝的林則徐寫的,可是“碑”少一瞥,后來才知道,古代的“碑”字是不用斜瞥的。這時我看見了景云鐘,鐘上有字有畫,可是大多數字我都看不懂,而畫也比較單一,都是鳳凰、龍、麒麟。接下來我看見了大夏石馬,馬腿之間有小小的文字,接下來我們去了第一室,里面的石碑上的字先是大小一律,后來就大的大、小的小了。第二三室有許多單獨立著的石碑,每個石碑的字都字跡工整,典雅美麗,都是由赑屃馱這的。在第四室,我們正好趕上拓印,他白芨水粘住一張薄薄的宣紙,再用板刷刷平宣紙,讓宣紙與碑面密合,再用排刷使文字凹入均勻,用母包醮上墨汁,用子包往母包上醮,然后用子包往宣紙上上墨,等拓本八分干時揭下宣紙,晾干后就大功告成啦!每一張拓碑都很漂亮,可我的肚子突然疼了起來,不得不早早結束了碑林之旅。
碑林,真是書法家的天堂!
今天,我去了碑林博物館,它位于西安南門和文昌門之間。,
首先去了桃花依舊——唐代詩人墓志特展,那兒很多墓志的石碑,主要是墓蓋的括片,還有唐朝的詩集的刻本,比如《全唐詩》。里面我看到有一個是九宮格:里面寫著:大唐故元夫人墓志銘,這是一個墓蓋。除此以外,還有一個比墓蓋大一些的石板,上面寫了很多字,原來是志文,在這兒還看到古詩。接著,我們出了桃花依舊,到了一個上面寫著“碑林”兩個大字的建筑,媽媽說:“這里是一號展廳”,一號展廳門口有個亭子,里面有一個石碑,這個石碑叫《石臺孝經》,講的是孔子和學生交談語錄:主要內容是孝悌之道。我直接去了三號展廳,里面有一個四面都刻有文字的《顏勤禮碑》,它是唐大歷十四年,也就是公元779年,顏真卿71歲時寫的,并把它刻到了這塊石碑上,1922年出土,1948年搬移到了碑林,它出土事件有些晚,還能保存原有的風韻,是研究顏體楷書的最好范本。在四號展廳,有幾個人,他們把石碑擦拭了一下,再把紙貼到了石碑上,貼的緊緊地,再把紙烘干,最后用拓包蘸墨水,把墨水輕輕地放到紙上,結果,我驚呆了,石碑上凹下來的地方竟然在紙上是白色的!原來,這是拓印。
我去了一次碑林,覺得中國的古文化很悠久,文物很多。古人給我們留下來很多精髓的文化。
祖國華誕,舉國歡慶。這天我和爺爺一起穿過文武百官到此必須下馬的一條長長窄窄的青石道,到了原來孔廟的地方現在的碑林博物館。
遠遠我就看到了古味的建筑,匾上碑林兩個大字是林則徐手書,旁邊兩個巨石獅子仿佛在述說里面文物的每一個經歷和段段傳說故事。暖暖的陽光照下,讓我頓覺心中一片空靈,不由得讓我放慢腳步,慢慢地貪婪地去享受這次參觀時光。
這座博物館建于1087年,距今已有900余年歷史。它是收藏我國古代石碑時間最早,數量最多的一座藝術寶庫。從正門進去,高大的牌坊,半圓形的洗泮池,肅穆的欞星門無不在低聲訴說孔子的歷史。再往里走道路旁邊能看到許多造型豐富,姿態各異,各種紋飾的拴馬樁,它除了可以栓牲口還有鎮邪,吉祥的意義。這時一個龐然大物映入眼簾,一看是一口大鐘-景云鐘。它足足有六噸,上面刻有292個銘文,還有動物,飛天形象。雖然現在景云鐘不能發聲了,但是我們每天聽到的電報大樓的鐘聲就是景云鐘的聲音。景云的鐘聲敲起洗蕩了一天的開始。離開景云鐘,矗立在小廣場的四角形兩層飛檐的亭子里面就是著名的﹤石臺孝經﹥,是唐玄宗李隆基親自加注,并用隸書行文,書法豐腴頗顯盛唐氣概。悠閑走在青石小道,古香古色撲面而來。緩步進入碑林的展室,里面分布著書法大家的石刻真跡,蒼勁有力,龍飛鳳舞,力透紙背,或直或彎讓人大飽眼福,許多經典傳世之篇字字珠璣,鑿刻于碑石之上,讓許多人駐足沉默于陣陣錘拓聲中。之后還有石刻藝術室,匯聚了圓雕,浮雕和線刻藝術品,讓人驚嘆這些石匠們的精湛技藝。
碑林之行就要結束,這些冰冷矗立的各各臻品給我留下的是無盡的美和無法言語的對書法大師的崇拜和尊敬。歷史印記在每個斑駁的石頭上,讓人們駐足沉默去傳播它的故事。世人的匆匆一瞥無法掩蓋他們的傳世歷程。走出的時候,我的心頭突然涌起了“你若安好便是晴天”這句,茫然的回首,更多只是贊嘆和崇拜。
今天爸爸帶我去碑林博物館,我便問什么是碑林?爸爸對我說:“碑是一種石刻的、用于墓志、記史、傳播文化、文字鑒賞的一種文字記載形式;由許多許多的碑集中在一起好似樹林一般錯落有序,所以稱為—碑林。”西安碑林歷史悠久,當時為了保護因戰爭被遺棄于市井的《開成石經》、《石臺孝經》及顏真卿、柳公卿等所書的著名石碑而興建的。
與爸爸一路聊著天,很快我們便來到了碑林博物館,在離售票處不遠處,有兩個扇形的帶有噴泉的小水池,整個周圍都是古香古色的建筑。由于太想知道里面到底有多少石碑,竟能成為碑林,就急匆匆的往里走去。
進入大門我最先來到的是《桃花依舊》,這里為唐代詩人墓志,一進門一首崔護的《題都城南莊》先映入眼簾,往后走去,就看見許許多多的石碑,每個石碑上都刻有成千上萬的字,每個字都刻的剛勁有 力,不同的石碑上面字體也各不相同,有的是楷書,有的是篆書等等等等,每塊碑都展現著自己的特性,我只感覺一篇篇龍飛鳳舞的字體,我竟然沒有幾個字能認識!有點無地自容呀,看來自己的所識還是太少了!
不知不覺中,我們竟然在里面待了快一天了,對碑林也有了更深一層的了解,其中最讓我記憶猶新的是那孝經碑,因為它讓我懂得自古至今人們為什么會代代相傳“百善孝為先”!
國慶七天,我們去了碑林,那一天天氣陰沉沉的,下著毛毛細雨。我和媽媽一起去了碑林。
碑林,是古代大書法家墓碑上的字跡保存所在地,這里有第一室,第二室,第三室……第六室。都有著書法家在石碑上所刻的字跡。最著名的是“昭林六駿”,其中有四駿都在碑林。
我們先去了第一室,第一室是幾個室中面積最大的一個室。里面的石碑記載了儒家經典:《詩經》、《尚書》、《儀禮》、《周易》、《春秋》《論語》……共有十二經,全部陳列于第一室。其中有44塊石碑因之前地震所在地底下斷裂,但也被人修補好了,我們現在看到的就是全部的十二經。
后來,我們又去了第二室,第二室主要都是一些名人的碑石,有皇甫晏碑,歐體,道因法師碑(663年),大智禪師碑,為大智禪師所立,御史臺精舍碑,以前旁邊有監獄……
我最喜歡的是第三室,第三室里有五種字體:撰,隸,楷,草,行。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書法家“張旭”,他寫的草書陰陽頓挫,剛強有力。張旭平生喜好飲酒,被后人稱其為“張顛”。因為張旭喝完酒之后,瘋瘋癲癲的,拿著自己的頭發,沾著墨汁來寫書法。
這就是碑林,一個歷史悠久的碑林。
國慶節那一天爸爸媽媽帶我去參觀碑林,因為老師布置了一項作業,是讓我們去碑林觀看那些墨線勾勒的書法,雖然我并不懂書法的內涵,但是,當我見到里面的書法和畫時也是非常震撼。
“啊,碑林到了!”一下車,我飛快的跑了過去,買了票,我激動的跳到碑林博物館里面去了。西安碑林始建于北宋遠祐二年(1087),已有九百多年歷史,現收藏從漢代至近代的碑石、墓志四千余方,是我國保存古代碑石最多的地方。因碑石林立,所以叫做碑林。當我了解碑林的概況后,我開始參觀了。
首先,我見到了一口大鐘,看了簡介真是讓我驚呆了,“它有6噸重,大約有六頭大象那么重!”我吐了吐舌頭說。接下來,隨著我的腳步,我走進了第一展廳,看到了許多名人、書法家甚至是皇帝的書法作品。我在其他的展廳還看見了清朝皇帝——康熙皇帝寫的書法,我想:“康熙皇帝在清朝平“三藩”,打俄國,斬鰲拜,是鼎鼎有名的皇帝,在書法上也博學強聞,真厲害!”我嘆為觀止。隨后,我看見了墓志銘,墓是什么?都知道——是墳墓,那志銘是什么?比如在古代,有某一個人死了,在他死的時候把志銘放到墓里去的,它專門記載他何年何月何日出生、有多少歲、他是誰、還有可能是記載他把自己的財產分給誰,分多少,總之是記載他一生的事跡之類的。
碑林很大,因為“他”記載著中國漢代到近代的碑石,“他”需要我們用認真地態度來琢磨。
這是我第一次到碑林博物館參觀,我就覺得很漂亮,一進門就看見兩個半月形的池子和一個大門柱,導游阿姨說,那叫半月池,這半月池,是有講究的:只有中舉之人才有資格從這橋上走過,做成半月是告知舉人“學習是不能自滿的”。那個門柱嘛,也有500多年的歷史了。
我們進了碑林后,第一眼看到的不是碑,而是一大堆房子,我們進了最靠邊的一座,叫做:“桃花依舊”里面確實有碑,但是不像我們平常看到的那么大,那么寬。原來啊,那些字有些是拓的,有些是真的。哪里還有兩個漢字拼圖,可好玩了,我們都玩了好幾遍呢。
出了這扇門后,我們又來到一個好大好大的碑前,我發現那個上面的碑字少了一畫,導游阿姨說,那是古代人為了漢字對稱而特意不寫的。“碑林”兩字出自林則徐之手。鴉片戰爭之后,他革職戍守新疆伊犁。當時路經西安,寫下了這兩個字。象征他當時的心境,剛剛丟了烏紗帽。“碑林”兩字出自林則徐之手。鴉片戰爭之后,他革職戍守新疆伊犁。當時路經西安,寫下了這兩個字。
看完林則徐的碑后,我進入碑林的第一陳列室。這里展出的《開成石經》,“開成”是因為它刻于唐文宗開成二年,也就是公元837年。“經”,是指中國古代儒家的經典著作。《開成石經》包括12部著作,除《孝經》外,《周易》通過八卦形式推測自然和社會變化,是先秦思想史的重要資料;《詩經》是編成于春秋時代的中國最早詩歌總集;《周禮》、《儀禮》和《禮記》是先秦典章制度與社會禮俗的匯集;《春秋左傳》、《公羊傳》、《谷梁傳》分別從史料和儒家義理角度闡釋我國最早的編年史《春秋》;《論語》是技記述孔子言行的專集;《爾雅》是我國最早解釋詞義的專著。這些都是當時文人學士的必讀之書。因為當時雕版印刷還不普遍,為避免傳抄錯誤,唐文宗下令把它們刻在石碑上,立于國家最高學府國子監太學內,供人們校對。后人贊嘆它是“世界上最厚最重的書籍“。
跟著導游我來到了碑林的第二展室。這里主要陳列唐代著名書法家書寫的碑石,歷來都是人們學習書法的范本。其中有唐初著名書法家歐陽詢書寫的《皇甫誕碑》,以及他的兒子,也就是歐陽通書寫的《道因法師碑》。有顏真卿書寫的《多寶塔碑》、《顏氏家廟碑》,還有晚唐柳公權書寫的《玄秘塔碑》。唐代書法是我國書法藝術史上的高峰時代。自唐太宗以來歷任皇帝的酷愛和提倡,造就了全社會對書法的普遍重視。一大批書法家涌現出來,如同百花齊放。
我參觀完碑林后,就覺得碑林更偉大了,一出去,我就和媽媽去買拓片,我喜歡柳公權的書法,尤其喜歡拓片上淡淡地墨香味,現在柳公權最著名的《玄秘塔碑》的拓片就掛在我的房間里,我可以時時的感受著書法藝術的美好和神奇。
在國慶假期的第二天我和媽媽來到了碑林博物館參觀,我們在碑林遇見了我最敬愛的李老師和她的女兒,我非常激動,竟然可以和李老師一起參觀博物館我真是太幸運了。
西安碑林是中國古代書法藝術圣殿,因碑石如林而得名。北宋元祐二年便有了拯救文化,集藏碑石的愿望。在他們的精心策劃下,終于在1087年將第一批碑石移入“府學之北墉”經過宋元明清歷代有識之士的細心搜集和保護,終于使今天的西安碑林成為擁有近三千余方藏石的中國最大的碑石聚集地和最為豐富的書法藝術寶庫。
在這些碑石里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開成石經了,開成石經共刻了114塊石頭,每塊石頭都有兩米多高,每塊石頭都是兩面刻字,刻的內容有:《周易》,《尚書》,《詩經》,《論語》,《春秋左傳》等12部儒家經典,共計160卷,65萬多字,被稱為最重最大的一部石刻圖書,有著“石質圖書館”的美稱。這里還有許多書法名人的作品,比如歐陽修,柳公顏,他們的作品都是書法初學者的最佳選擇。
相比于碑林的藏書我們的知識真是太少了,偉大的中華五千年的文化我要努力學習,發揚光大!少年強則國強,我要讓我的祖國走上世界巔峰。成為世界最強大國家!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