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28
這是觀“碑林”有感作文400字,是優秀的精選作文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10月5日中午,我和媽媽來到了西安碑林博物館。碑林博物館創建于公園1087年,這里碑石如林,故名碑林。博物館內容豐富,讓人眼花繚亂,是我國古代書法藝術的寶庫。
西安碑林博物館以收藏,陳列和研究歷代碑刻、墓志和石刻為主。展廳里的石碑不僅造型百出,碑上記錄的事也五花八門,有張旭、王羲之、顏真卿等書法杰作。走進石刻藝術博物館,我看到了石犀、石虎、石獸、昭陵六駿等雕像。雕刻手法多樣,風格各異,是不同歷史時期的精品,成為后人研究古代文化的重要線索。
碑林博物館里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二展室和第三展室:里面陳列書法名碑,草書以張旭的《斷千文字》,顏真卿的《多寶塔牌》為代表;篆書有唐《美原神泉詩序》,隸書有漢《曹全碑》等。導游阿姨講古代陳列的一排排石碑就好比是我們現代的圖書館,因為古代生活條件艱苦,沒有紙張。經過導游一系列的講解,我才慢慢明白。原來古代人是這樣的學習的,讓人肅然起敬。
我喜歡西安碑林博物館,更喜歡中國古代文化。
在舉國同慶的國慶節里,到處張燈結彩、熱鬧非凡,媽媽說我最喜歡的書法是中國特有的民族文化,如果想了解它,一定要去西安碑林博物館看看。于是,我和爸爸來到了西安碑林博物館參觀。
西安碑林博物館是我國收藏古代碑石墓志時間最早、名碑最多的一座藝術寶庫。它不僅是中國古代文化典籍刻石的集中地點之一,也是歷代著名書法藝術珍品,薈萃之地,有著巨大的歷史和藝術價值。碑林享有“書法藝術故鄉”的美譽,令海內外人士向往!
我在這里看到了王羲之的書法,他是我國最有名的書法家之一,他又被稱為“書圣”,里面有一塊“大唐三藏圣教序碑”,這是唐太宗、玄奘法師和王羲之合作的妙品。
王獻之是王羲之的兒子,有一塊碑是他獨創的行草書,也叫“一筆字”。
我還看到了特別有意思的“碑拓”,他是用宣紙刷在石碑上,再用拓包蘸上墨汁輕輕捶打碑面,讓墨均勻的沾到背面,揭下宣紙,晾干后碑拓就大功告成了!
今天是我節日里最開心的一天,以后我要好好學書法,成為一個大書法家!
伴著秋雨綿綿,聞著桂花的香甜,金秋十月我走進了碑林。
進入碑林,迎面而來的便是那淡淡的墨香和書香。一座古老的大鐘坐落在庭院的中央,被譽為天下第一名鐘。
一塊一塊石碑排列整齊或大或小,每個石碑上都有墨香,每一個字都清晰可見,我不禁感嘆,古人是多么的偉大,多么的智慧,給我們后人留下了瑰麗的墨寶。走在回廊里,我佇立在每一塊石碑的面前,仔細的研讀著碑文上的銘文,懂或不懂,我都不愿遺漏每一個字,它們是那么美麗迷人,仿佛一下就將我帶回到盛唐和宋,明……
我還發現了有一塊石碑上刻有中國最早的古文集《春秋左氏傳》,還找到了書圣王羲之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
接下來我發現每個陳列室都有自己的特點,每一室的字體都不一樣,但都有每個朝代大文豪百年的精華,一個個方方正正的字,或清秀,或狂草,或隸書,或瘦金,或歐楷,都被鐫刻在千千萬萬個大石碑上,石碑上的字是刻出來的,而知識卻被流傳下來,古人用自己的心血把這些書籍用石頭保存了下來。
這一次的走進碑林,讓我感受到了古人精神上的強大,感受到中華民族文明百世的精神,感受到中國人之所以驕傲的原因。我愛中國,我為碑林代言。
今天,剛下過雨,空氣純凈了許多,天空一片藍,你一望,一千里外都沒一朵白云。聽媽媽說:今天我們要游覽碑林,我頓時激動不已,碑林博物館是什么樣的?都有些什么呢?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吧!
這里面環境好如仙境一般,無法想象。樹長得很茂盛,不時有幾只鴿子從我們頭頂飛過,落在旁邊的小塔上。人不多,旁邊靜悄悄的,使我總想低吟幾首小詩,表示我心底的愉快。大道到了頭,前面就是一個大廣場,媽媽說:“原來這個廣場中心是一座打宮殿,但最后是被人燒毀了”。“那后面那塊頂天立地的碑又是什么呢?”“那可是一位皇帝寫的!”聽完,我變不說話了。媽媽帶著我走進碑林的第一室,剛一進去我就入了迷。里面擺著各種各樣的石碑,有個個時代著名的書法家和文學家,比如說:歐陽詢、顏真卿。
你瞧!那里還有拓印的呢!我迫不及待的跑過去。原來這些人是哪一張比羽毛還薄的這貼在原創版的碑上,再拿一個大刷子一刷,撕下來,就變成一幅美麗的畫了。
碑林真不愧是全過很著名的博物館,媽媽還給我買了碑林的小說和繪本供我閱讀,我希望以后繼續去看看碑林。
中國的漢字是神秘的,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碑林。
碑林位于我們西安文昌門三學街,是陜西創建最早的博物館,它以收藏、陳列和研究歷代碑刻、墓刻為主,成為在中國獨樹一幟的藝術博物館。一進門,最顯眼的大字當然是門牌上的金字“碑林”真奇怪,“碑”這個字怎么少了一個撇呢,原來,這個字是清朝的林則徐寫的,當時,他的官職扯了,官帽飛了,他在心里想:心情真郁悶,瞥就不寫了吧,于是,“碑林”的那一瞥也就沒有了。在唐朝年末,我國的碑牌遭遇了嚴重的破損,直到北宋,才建立了“西安碑林”在北宋朝代,發明中國漢字的人是倉頡,當然,發明古碑 的人也是倉頡,再來說說“碑林”這個名字吧,為什么要在后面加一個林字呢?原來,那里有很多的古牌,就像森林一樣,所以就在后面寫一個林字。在很多古牌上都有一個洞,這是誰在破環公物?哈哈,這里在唐朝是用來拴馬的,后來,古人用它的影子來判斷時間,再后來,也就是現在,變成了古牌。
碑林保存的石碑真多,石碑上的書法真是了不起。有王羲之、張旭、顏真卿等等,還有些人名我不認識,但是他們的字也寫的很漂亮,值得我們好好學習。
今天我和媽媽還有爸爸一起去了碑林。他是國家一級博物館、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全國18個特殊旅游景觀之一,是收藏中國古代碑石時間最早,收藏名碑最多的漢族文化藝術寶庫,位于陜西省西安市碑林區三學街十五號。
到了博物館里面, 我十分激動,因為我看到了王羲之的書法家寫的作品。這些字可稱得上是筆酣墨飽。在往里面走,作品也越來越多。里面有書圣王羲之、畫圣吳道子書畫同輝的筆墨跡以及詩畫雙絕的王維的竹影清風,他們個個都有自己的特點。就說王羲之吧,他的字完全擺脫了字學的義象和義理,書法的筆意,體式,結構,型款與章法錯綜變化,更為豐富多樣,越往后面,書法作品也越來越多,這里的作品都是一個個刻在碑上的。聽我媽媽說,在19世紀,人們到了那里可以把碑上的作品拓下來。看著這些作品,我心想:我長大后一定要好好寫字,練字,將我的作品也刻到碑上。讓后代的那些人們來觀賞我的作品。
到了該回家的時間了,我和家人們依依不舍地離開了碑林。我以后還要再來碑林來觀賞這些作品。
今天,我和伙伴們一起去了“書法的圣殿”——碑林,在大門口,泮池里的水碧波蕩漾,進去后,導游阿姨分別介紹了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展室,豪放的草書是我的最愛,也叫狂草,不過,石刻藝術館中的“昭陵六駿”這幅壁畫,它是李世民命閻立本所做,來描繪建國戰爭中的六匹精英馬,上面的每一幅畫面都記載著一段驚心動魄的故事,其中,有兩幅因一些原因而漂洋在外,“颯露紫”中描繪了將軍丘行恭為李世民愛馬拔箭的畫面,“拳毛 ”記載了它身中九箭卻依然堅持不倒的畫面,“白蹄烏”向人們訴說了它奔馳二百多里,一舉擊潰了敵人的場面,“特勒驃”告訴我們,它聲如霹雷,在戰場上仰天長嘯,嚇得敵人落荒而逃的場景,“青 ”中敘述了在戰斗中身中五箭,仍迅猛英勇的場面。“什伐赤”則說了 它載著李世民沖出包圍的場景。現在,可憐的六駿天各一方,我想:要是流落海外的兩駿能回來團聚,那該多好啊!
這些壁畫,一種是唐太宗對六匹戰馬的思念,另一種業務了告誡子孫創業的艱辛。
10月5日中午,我和媽媽來到了西安碑林博物館。碑林博物館創建于公園1087年,這里碑石如林,故名碑林。博物館內容豐富,讓人眼花繚亂,是我國古代書法藝術的寶庫。
西安碑林博物館以收藏,陳列和研究歷代碑刻、墓志和石刻為主。展廳里的石碑不僅造型百出,碑上記錄的事也五花八門,有張旭、王羲之、顏真卿等書法杰作。走進石刻藝術博物館,我看到了石犀、石虎、石獸、昭陵六駿等雕像。雕刻手法多樣,風格各異,是不同歷史時期的精品,成為后人研究古代文化的重要線索。
碑林博物館里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二展室和第三展室:里面陳列書法名碑,草書以張旭的《斷千文字》,顏真卿的《多寶塔牌》為代表;篆書有唐《美原神泉詩序》,隸書有漢《曹全碑》等。導游阿姨講古代陳列的一排排石碑就好比是我們現代的圖書館,因為古代生活條件艱苦,沒有紙張。經過導游一系列的講解,我才慢慢明白。原來古代人是這樣的學習的,讓人肅然起敬。
我喜歡西安碑林博物館,更喜歡中國古代文化。
游西安碑林博物館有感作文一
今天我參觀了被譽為書法藝術殿堂的西安碑林。
來到碑林,參天大樹矗立在兩旁,到處都是碑。我仿佛進入了文字歷史的長河中。在九百多年前,人們歷盡千辛萬苦,就是不讓碑林不受戰火的破壞,才有了今天嶄新的碑林。
上面刻著從秦篆到魏碑,唐宋明清的大書法家的曠世之作。其中有我們所熟知的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這樣的大師。
看完了那么多的碑石,最讓我難忘的要數《開成石經》了,如果把碑林的歷史比做一名勇士,那么《開成石經》就是他堅硬的骨頭。開成石經共刻114石,每石高為兩米,均雙面刻字,共計288面。內容包括《周易》、《尚書》、《詩經》、《周禮》、《禮儀》、《禮記》、《春秋左轉》等十二部歷史名著,共計160卷,65萬字,有著“石質圖書館”的美譽。
在我的視線中,我還發現了許多的文字變遷,比如古代的“光”字的寫法就與現在不同,是上面一個火底下一個兒,是一個十分形象的象形字。
石碑上的文字告訴我,中國書法在世界有著頂尖的名次。可現代,提筆忘字的人越來越多。我不想成為其中的一員,我要將中國書法傳承下去。
游西安碑林博物館有感作文二
今天,我和媽媽去參觀了西安碑林博物館。西安碑林博物館因碑石林而得名。它始建于北宋哲宗元祐二年,距今已有九百二十余年的歷史了。這里陳列著從漢代至明清各個時代的碑石、墓志3000多方,是我國保存古代碑石最多的地方。
我一進大門,就看見了“西安碑林博物館”幾個大字。然后我和我媽媽走了一會。我突然發現前面有七個碑石展室,其中,我對第一室、第三室、第四室和第六室比較喜歡。
第一室里陳列著唐開成二年刊刻完成的部儒家經典,即《周易》 《尚書》 《詩經》 《周禮》 《禮儀》 《禮記》等各種儒家經典組成“十三經”。
第三室里陳列著各種書體的珍貴碑石。篆書有《美原神泉詩序碑》,隸書有《熹平石經》,等許多字體。
第四室陳列著蘇軾、祝允明等宋、明時期的名家詩文書跡刻石外,還有宋至清代的石刻圖畫,其中宋刻《長安城殘圖》等許多圖。
第六室陳列的碑石少數是元、明兩代士人寫的詩文作品以外,大部分都是清代詩人寫的詩詞歌賦,其中清圣祖玄燁林米芾的《賜吳赫書》等都是難得的珍貴碑石。
通過這次參觀讓我懂得了中華漢字的精華。
今天,我去參觀了碑林書法,在跨進大門的那一刻,映入我眼簾的是清涼宜人的小池塘,綠油油的樹木,看不出一絲秋天的寂寞,這種境界令人心曠神怡,一看就是個書法圣地,我邁著輕快的步子走進去,將身心全部投入這“書法圣地”。
我們進去參觀的第一個文物是一座大銅鐘,它重達兩噸,高達兩米多,真是宏偉壯觀,上面畫著各種各樣的動物騰云駕霧,有牛、有鳳凰、有仙鶴、有老虎,上面端正有力的楷書還寫著,這樣的鐘我從沒見過,聽說他還獲得世界明鐘大賽第二名呢,接下來我們正式參觀書法,我們看了顏真卿正直鏗鏘有力的楷書,還欣賞了王羲之優雅又舒暢的行書,還看了康熙皇帝親自書寫的菊帖,還有的書法家用了古敘利亞文字來點綴,讓它看著更飽滿,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碑林的鎮館之寶它就像一個高高的玉璽,神圣的矗立,上面寫著柔美的篆書,真是令人嘆為觀止。
祖國書法是無價之寶,是流傳千古的名篇佳作,我會認真的享受它學習他,將它永遠牢記在心。
書法藝術的殿堂,非碑林莫屬。
碑林位于西安市城墻內,是收藏古代碑石時間最早、收藏名碑最多的文化藝術寶藏。
我懷著激動的心情,來到了這個有一千多年歷史的名勝古跡。在歷史的長河中,中國出現了許許多多的書法家,如王羲之、顏真卿、柳公權等等。他們的書法各成一體,將中國書法文化推向高潮,他們留下的字帖、文集,是書法文化的瑰寶。在碑林的第二展室,我看到了我最喜歡的書法家——王羲之的墨寶《集王羲之圣教序碑》。這個石碑不是王羲之親手所書,是唐代的懷仁和尚,從王羲之行書中集成而來的,這個碑文完全展現了王羲之書法飄逸,行云流水的特點。我了解到,王羲之為了練好書法,他在院子里、大門邊、甚至廁所的外邊,都擺著筆墨紙硯,沒想到一個結構好的字,就趕快寫到紙上,他廢寢忘食的聯系書法,最終成為一個書法大師,
書法是中國古人文化與智慧的結晶,我的字寫得不好,我非常慚愧,我要向書法家門學習,好好練字,爭取寫出漂亮的漢字。
今天我參觀了被譽為 “書法藝術殿堂”的西安碑林博物館。它是由孔廟、碑林和石刻藝術館組成的專題性博物館。肅穆莊嚴的西安孔廟和令人嘆為觀止的石刻藝術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來到碑林,我猶如置身于碑的森林。走過一間間藏室,仰望著一座座碑石上的文字,我仿佛暢游在歷史的長河中。從秦篆漢隸到魏碑,唐宋明清諸多大書法家都在這里留下了他們的真跡,里面有我們所熟知的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這樣的大師。但是最令我震撼的還是中國古代書法家—顏真卿。
大家一定很想知道吧,顏真卿是怎么練成的一手好字,在他小時候,顏真卿家境并不富裕,是在沒辦法他就用碗當做硯,一只刷子當做毛筆,碗里的黃泥漿就是墨,墻壁就是紙。等到墻上被他寫滿字的時候,就用清水把字沖掉,然后又重新寫起來。日復一日,他的刻苦努力讓他練就了一手好字。所以在他年輕時,他的書法就已經 赫赫有名了,而老年那就更是一位書法家了。
石碑上的漢字告訴我,古人顏真卿用最軟的筆寫出了最硬的字,頂天立地、落落大方,、我一定要 像他一樣練一手好字。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