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06
這是保護文物捐贈倡議書,是優秀的檢討書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全體師生員工、離退休老同志、歷屆校友及社會各界朋友:
河南城建學院是我省唯一一所城建類本科院校,歷經30多年的風雨歷程,取得了輝煌的成就。為了進一步提升我校的辦學水平、彰顯辦學特色,營造濃厚的城建文化氛圍,增強城建文化軟實力;學校決定建立城建博物館。城建博物館集建筑類文物收藏與保護、陳列展覽、教學、科研、育人為一體,能夠更好地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建筑文化,培育具有時代精神的建筑理念,積淀城建文化底蘊,塑造高水平城建大學的靈魂。
城建博物館是我校十三五期間的重點建設工程,籌建工作已經開始,亟需大家的關注、參與和支持。為此,我們呼吁廣大教職員工、離退休老同志、全體在校學生、歷屆校友和熱心城建事業的社會各界朋友為我校城建博物館捐贈文物。
一、捐贈范圍
(一)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和文化價值的建筑類各種木作、土作、石作等老式工具、建筑材料加工的老式工具、建筑構件、老物件及相關物品。
(二)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和文化價值的建筑類歷史文獻、建筑經典書籍、建筑堪輿著作、施工圖紙、圖畫、老照片等。
(三)具有歷史、文化、科學和藝術價值的建筑物、建筑構件的模型、復制品。
(四)農耕時代的生產工具、生活用具。
(五)捐贈物的歷史年代為上世紀80年代以前即可。
(上述物品詳細分類及參考名目見附表)
二、捐贈原則
捐贈物必須為合法持有。以捐贈人自愿為原則,充分體現捐贈人“支持城建、關心教育,關愛文博”的意愿。
三、捐贈及征集形式
(一)無償捐贈:接受個人、團體無償捐贈,捐贈物由校城建博物館永久收藏。
(二)有償捐贈:捐贈者所捐贈的文物(或老物件)有較高收藏價值,數量和品種較多,經專家鑒定,學校將給予捐贈者一定獎金。
(三)征購:按照自愿出售的原則,經專家鑒定,以合理的價格學校對文物(老物件)行收購;物品收藏人將其所有權轉讓給我校城建博物館。
(四)借展:物品持有者與校城建博物館簽定借展合同,物品產權歸文物持有者,展覽期間的安保、展示、保管由城建博物館負責。展期結束后,我校負責退還。
(五)寄存:物品持有者以自愿寄存的方式,將物品寄存我校城建博物館,物品產權歸其持有者,存取自由,寄存期間的安保、展示、保管、維護由我校城建博物館負責。
(六)歡迎廣大師生、離退休老同志、歷屆校友和社會各界朋友向我校提供城建類文物(老物件)線索。提供者可將文物照片和文字信息發至pgylhd@163.com,同時電話(13937593179)告知。
四、管理方式
(一)對捐贈者頒發捐贈榮譽證書。所捐文物(老物件)價值較高或批量捐贈,學校將把捐贈者載入城建博物館館史。對批量捐贈有價值文物者學校舉辦捐贈儀式。
(二)對捐贈和征購的文物(老物件)注明原所有人的姓名、身份、地址、個人照片等信息,留下永久紀念。
(三)城建博物館對所有捐贈的物品,將詳細造冊登記,拍照編碼、妥善保管,精心維護、實行嚴格的監督管理制度。
全體教職員工:建設城建博物館是我校進一步增強內涵建設、提升文化底蘊、實現轉型發展的重要舉措之一,這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請您獻出一份力量。
在校大學生:建設城建博物館是為了給大家提供更好的學習、生活條件和成長成才環境,請您積極支持、參與此項事業,為母校留下美好的記憶。
離退休老同志:您已經為學校的建設和發展付出了較大的心血,辦好城建博物館還需要您再出一把力,為孩子們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為學校的發展再立新功。
歷屆校友:多年來您情系母校,為母校的發展做出了較大的貢獻;建設城建博物館還需要您的關心支持,為學弟學妹們的成長進步奉獻愛心和力量。
社會各界友人:感謝您對河南城建學院的關心、理解和支持,辦好我校城建博物館還需要您伸出援助之手,眾人捧柴火焰高,讓我們攜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心系城建,捐贈文物;傳承文明,澤被后人。捐贈不分多少,善舉無論先后,貴在有份愛心。城建博物館建設需要您的大力支持和幫助,您的善行義舉將托起見證城建歷史、傳承建筑文明、惠及城建學子、恩澤后世子孫的千秋功業,我們熱切期待您的參與和支持!
捐贈工作聯系人:盧老師
電話:13937593179,18537508561
地址:河南城建學院行政樓五樓509室
河南城建學院城建博物館(籌)
20__年6月1日
長城--是我國列入世界遺產的景物之一,它是我們古代勞動人民用血汗和智慧換來的。它是我們中國的象征,也是我們中國的驕傲。
在以前,長城十分美麗,也十分壯觀。瞧:一個個垛子,一個個射口,布置得是那么精細;外面的景色也十分好,一棵棵蒼天大樹,一片片碧綠的草坪,連成一片綠色的海洋;一座座城臺也十分壯麗,如果你站在城臺向遠處眺望的話,你就會看到壯麗的景色,你還會感覺到自己十分清新明目!
可是,到了現在,長城原有的面貌,已經面目全非,不管在城墻上、垛子上、城臺上,凡是游人能伸手能及之處,每塊青磚上都被刻上了各種各樣、許許多多的文字,有人名、地名“到此一游”,有中文、日文、朝鮮文,,刻得密密麻麻,刻了字還不說,游人還在路上吃東西,把紙張、果皮、礦泉水瓶、塑料袋等扔在長城上,垃圾隨處可見,而且《文物保護法》都沒有明確規定要對扔垃圾的、刻字的進行罰款。可見中國人對保護文物的意識是這么差。
我們應該竭盡全力保護長城,我們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我們可以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做一個文明的游客。
二、我們可以讓媒體曝光,讓那些刻字者、亂扔垃圾者無地自容。
三、我們可以對刻字者和扔垃圾者進行罰款。
現在,讓我們一起攜手保護長城吧。
倡議人:
日期:__年__月__日
一
各位保護文化古跡的工作者:
近年來,旅游成了人們一大愛好,有的喜歡登山,有的喜歡觀景,還有的喜歡了解中國歷史古跡,這顯然是好事.可是有些人卻不珍惜文化遺產,甚至破壞文化古跡;在古跡上亂寫亂畫,任意踩踏花草,垃圾亂扔等.總之, 這讓文物古跡受到很大的損害.
為了讓祖國悠久的歷史傳得更久遠,為了讓人們提高保護文物的自覺性,我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在墻壁上懸掛保護文物的樣;
二.對隨地扔垃圾的人要受到罰款;
三.在古跡容易受到破壞的地方修建護欄;
四.在人群聚集的地方放置垃圾桶.
建議人:柳絮
7月16日
“文化”是相對于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及其產品。而傳統文化是在長期歷史發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現實生活中、具有相對穩定性的文化。文化是一種社會精神力量,沒有文化的繼承就沒有文化的積累。社會實踐是文化創作的源泉,立足于社會實踐、是文化創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我們不能離開傳統,空談文化創新,任何時代的文化,都離不開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對于一個民族和國家來說,如果漠視傳統文化,將會失去文化創新,失去時代精神的根基。
我們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有著五千年的輝煌歷史。由于地方和氣候等條件差異,不同的地方形成不同的風俗文化,相互交接,構成了我們中華文化的多樣性。其中,我們古老的佛山,有著上千的文化歷史,文化風俗,更是嶺南文化的帶領著。由于佛山有著獨特的水鄉風情,出現了以陶瓷、木板年畫、剪紙和秋色代表的傳統文化。
在佛山境內發現的造跡記載,早在二千多年以前,佛山就已經有燒制陶瓷的作坊,他們的陶瓷不但制作精美,而且技術在世界上有著領先水平。據說,佛山的陶瓷出口到國外,價格比黃金還貴。可見,這一項傳統文化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時至今天,佛山人民不但繼承這一傳統文化,還給予了飛躍式的發展。在石灣,一間又一間大型陶瓷制造廠拔地而建,一件又一件精美的陶瓷公仔。在五百年的龍窯——南風古灶中煉成,這是值得我們佛山人自豪,體現文化在發展過程中繼承,在繼承的基礎上不斷發展。
與此相反的是佛山木板年畫這一項傳統文化,在歷史上曾經是如此的風騷,有著許多制作工場。時至今天,這一項傳統文化逐漸失去了群眾基礎,工場也一間一間關閉,只剩下幾間作坊苦苦經營。木板年畫面臨失傳。它作為一項文化藝術,被稱為民族精神火炬,是佛山文化乃至中國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該加以挽救發展,讓它重獲生機,繼承發展。
對于傳統文化,不管是贊成還是反對,誰也不能不面對它的影響,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只有發揮傳統文化的積極作用,克服傳統文化的消極作用,才能興旺發達。
傳統文化是一筆難以預料的財富,它猶豫一個邁向天堂的階級,它能夠增強我們對民族的認同感,為我們的精神提供了棲息之地,同時也豐富了我們精神樂園,同樣的我們面對一些有著不良影響的因素,它的存在局限了我們的思想,抑制了我們的發展,控制了我們的取向。
我們要根據傳統文化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合理地使用或改造,在現今社會發展中,隨著我們的經濟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優異的傳統文化對于我們來說是一個良好的導向標,佛山的發展,有賴于我們的文化古跡,傳統文化的建筑有著優美的藝術造型,豐富的藝術裝飾,例如:祖廟、梁園、清暉園等……另外佛山的陶瓷也推動了佛山乃及周邊地區的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也提高了。為當地的發展提供了不少的幫助。粵劇也是我們這里的特色,已經延續了很長的時間了,具有悠久的歷史,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它的發展使我們的精神樂園得到滿足。所以面對傳統文化,只有我們“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我們就能發展自己當地的特色,推動當地經濟的發展。
為此,對于保護傳統文化,在此提出以下建議:
一、大力宣傳和繼承佛山特有傳統文化。傳統文化包括傳統習俗、傳統建筑、傳統文化和傳統思想。傳統習俗,對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產生持久的影響,如我們佛山人民每年春節都會逛花街,元宵佳節都會吃湯圓,行通濟橋……這些傳統習俗到現在仍保持著。佛山傳統建筑,比較聞名的要數鍋耳屋了。文學藝術,被稱為精神的火炬,傳統文藝,具有悠久的歷史,蘊藏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如我們佛山的粵劇文化、剪紙藝術等等都是別樹一幟的傳統文化。
二、多舉行有關的活動或展覽,如粵劇表演、剪紙作品展覽等等。讓更多市民參與到其中。在欣賞表演、展覽的過程中,讓市民對佛山傳統文化有更深層次的認識,更是得到精神上的享受,思想上的啟示。
三、政府部門應大力支持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在建設文明城市的同時也應有選擇地保留一些有地方特色、有代表性的建筑物。
四、市民做好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做到“以我為主,為我所用”,同時也應把我們佛山特有的傳統文化傳播開去,把其發揚光大。
縱觀古今,只有保護傳統文化,才能使文化不斷創新,才能充滿生機和活力。我們佛山提出力爭實現建成廣東省文明城市,不僅要實踐“”重要思想,大力發展經濟建設,還應建設文化產業強市,傳統文化名城。不斷提升市民的生活質量和滿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要,為市民營造一個積極的、優秀的文明生產居住空間。
創建佛山這一文化名城,建立美好的文化家園,是一件關乎每一個我們佛山人的事情,需要我們的支持,更需要我們的參與,讓我們攜手共建,奮發拼搏,為傳統文化、文明的現代新佛山而努力!
近期,鎮發起了以“保護文物,留住歷史痕跡”為主題的文物普查活動,旨在通過活動的開展,摸清現存的碑刻、石刻等歷史遺跡,從而進行有效地保護、利用和管理。
是千年古鎮,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文物古跡眾多,文化遺存豐富。歷史的長河中曾存在文廟、關帝廟、報恩寺等20余處祠堂廟宇,父子狀元坊、龍門連躍坊等72架牌坊,然而歲月風雨的侵蝕,戰亂的破壞,人為的毀壞,流傳至今只留下清真寺還有零星的碑刻石刻無奈地訴說著歷史,見證著的變遷,留下了歷史的痕跡。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資源,一梁一柱,一碑一刻,一磚一石,無不凝聚著先人的智慧,留存著沉淀了千百年的歷史文明,價值不可估量。然而由于眾多的歷史的的原因,的文物多散落民間或埋于地下,難于統計,更談不上保護管理,再加上群眾法律觀念淡薄,意識不到保護文物的意義和責任,以及文物販子的介入,導致文物盜賣、毀壞現象時有發生,讓人心痛。
在這種情況下,鎮黨委政府深深地感覺到保護文物對于發掘千年古城的意義和責任,深深地意識到只有保護好文物,才能豐厚文化的底蘊,才能留住文化的根基,千年古城才不枉為口談,旅游開發才有落腳之地,起航之點。
整個文物普查活動,由鎮宣傳室牽頭,共分三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調查了解階段。組織鎮上有業務專長,責任心強,熱愛該項活動的人員,深入村居走訪座談,調查了解,摸清底子。目前第一階段已基本結束,共發現整理碑刻石刻40余件。第二階段,全民發動階段。印發倡議書,喊響“愛我,保護文物,留住歷史”、“保護文物是功臣,破壞文物是罪人”口號,號召全鎮廣大干部群眾提供文物線索,積極捐獻。第三階段,收集保護階段。積極宣傳文物保護法,明確文物屬于國家所有,買賣非法。組織專人把可以轉移的文物運到鎮上統一保存,歸個人存放又不能轉移的,簽訂文物保護責任書,明確責任。
留住文物,就是留住文化的血脈,就是對先人和歷史的尊重,就是在歷史和現實之間架起了一座對話和溝通的橋梁。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文物不會再是被遺棄一域的孤客,它會成為推動旅游經濟發展的重要文化資源,它會像一位睿智的老人,引領著我們向和諧富裕文明的社會前進。
世界文化遺產──長城,是中國人的自豪和驕傲,是中華民族精神和人民軍隊軍魂的偉大象征,是人類文明發展史上的輝煌奇跡。然而萬里長城的現狀卻令人堪憂!據中國長城學會調查,目前明長城有較好墻體的部分不到20%,有明顯可見遺跡部分不到30%,墻體和遺址總量不超過5000華里。保護長城這一舉世聞名的世界文化遺產,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時候。
長城綿延萬里,工程宏偉,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文物,保護難度也非常大。從長城遭受破壞的實際情況看,既有自然的因素,更有人為的原因。由于有些地方政府重視不夠,保護工作缺乏足夠的法律支持,人們的長城保護意識不夠強,以及保護資金和人員不足等因素,使長城的研究和保護受到很大影響。面對那一幅幅面目全非、殘破不堪的長城畫面,每一個愛祖國、愛民族的中國人,都不能不痛心疾首,焦慮萬分。
倡議人:_
日期:__年__月__日
社會各界人士、港澳臺同胞和海外僑胞:
肇慶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和嶺南文化發祥地,有著2200多年的悠久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境內文物古跡眾多。為更好地收藏、保護、研究和展示我市歷史文物,傳承和弘揚歷史文化名城的優秀文化,中共肇慶市委、肇慶市人民政府決定建設肇慶市博物館新館,新館建筑面積18000平方米,計劃投資1.96億元,擬于20__年建成開放使用。肇慶市博物館新館的建設目標為國家一級館,需要不斷增加和豐富館藏文物,而我市相當部分的文物散落于民間,沒有得到規范有效的保護,也沒有借助博物館平臺向世人展示,亟需社會各界支持。為此,我們呼吁廣大市民、社會各界人士、港澳臺同胞和海外僑胞為肇慶市博物館新館捐贈文物。具體捐贈細則如下:
一、捐贈原則
以捐贈人自愿為原則,以文物合法為前提,充分體現捐贈人“關愛文博事業、奉獻和諧社會”的意愿。
二、捐贈形式
(一)捐贈:接受個人、團體無償捐贈文物;
(二)征集:對珍貴文物持有者以自愿出售為原則,經鑒定,以雙方認可的合理價格進行收購。
(三)借展:對高價值珍貴文物持有者以自愿出借展覽為原則,文物持有者與肇慶市博物館簽定借展合同,文物產權歸文物持有者,展覽期間的安保、展示、保管由肇慶市博物館負責。
三、監督形式
對于所有捐贈的實物,進行詳細的登記,實行嚴格的監督管理,接受市監察、審計、財政等部門和社會的監督。對捐贈人及捐贈物品將通過廣播電視、報刊雜志、網絡等形式公布,舉辦捐贈儀式,頒發捐贈證書、文物收藏證書。對捐贈的文物標注明捐贈者姓名、身份、個人照片、實物內容等信息。并對有重要貢獻的捐贈者,我們將以展架冠名、刻芳名碑、登報鳴謝、印制紀念冊等方式回報您的恩澤。
眾人拾柴火焰高,一分一物都是愛。肇慶市博物館建設需要您的大力支持和幫助,您的義舉將托起見證歷史、惠及子孫的千秋功業,我們熱切期待您的參與和支持!
捐贈工作聯系人:程小姐、梁小姐
電話:0758-2202221
地址:肇慶市端州區江濱路閱江樓。
肇慶市博物館
20__年5日
全體師生員工、離退休老同志、歷屆校友及社會各界朋友:
河南城建學院是我省唯一一所城建類本科院校,歷經30多年的風雨歷程,取得了輝煌的成就。為了進一步提升我校的辦學水平、彰顯辦學特色,營造濃厚的城建文化氛圍,增強城建文化軟實力;學校決定建立城建博物館。城建博物館集建筑類文物收藏與保護、陳列展覽、教學、科研、育人為一體,能夠更好地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建筑文化,培育具有時代精神的建筑理念,積淀城建文化底蘊,塑造高水平城建大學的靈魂。
城建博物館是我校十三五期間的重點建設工程,籌建工作已經開始,亟需大家的關注、參與和支持。為此,我們呼吁廣大教職員工、離退休老同志、全體在校學生、歷屆校友和熱心城建事業的社會各界朋友為我校城建博物館捐贈文物。
一、捐贈范圍
(一)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和文化價值的建筑類各種木作、土作、石作等老式工具、建筑材料加工的老式工具、建筑構件、老物件及相關物品。
(二)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和文化價值的建筑類歷史文獻、建筑經典書籍、建筑堪輿著作、施工圖紙、圖畫、老照片等。
(三)具有歷史、文化、科學和藝術價值的建筑物、建筑構件的模型、復制品。
(四)農耕時代的生產工具、生活用具。
(五)捐贈物的歷史年代為上世紀80年代以前即可。
(上述物品詳細分類及參考名目見附表)
二、捐贈原則
捐贈物必須為合法持有。以捐贈人自愿為原則,充分體現捐贈人“支持城建、關心教育,關愛文博”的意愿。
三、捐贈及征集形式
(一)無償捐贈:接受個人、團體無償捐贈,捐贈物由校城建博物館永久收藏。
(二)有償捐贈:捐贈者所捐贈的文物(或老物件)有較高收藏價值,數量和品種較多,經專家鑒定,學校將給予捐贈者一定獎金。
(三)征購:按照自愿出售的原則,經專家鑒定,以合理的價格學校對文物(老物件)行收購;物品收藏人將其所有權轉讓給我校城建博物館。
(四)借展:物品持有者與校城建博物館簽定借展合同,物品產權歸文物持有者,展覽期間的安保、展示、保管由城建博物館負責。展期結束后,我校負責退還。
(五)寄存:物品持有者以自愿寄存的方式,將物品寄存我校城建博物館,物品產權歸其持有者,存取自由,寄存期間的安保、展示、保管、維護由我校城建博物館負責。
(六)歡迎廣大師生、離退休老同志、歷屆校友和社會各界朋友向我校提供城建類文物(老物件)線索。提供者可將文物照片和文字信息發至pgylhd@163.com,同時電話(13937593179)告知。
四、管理方式
(一)對捐贈者頒發捐贈榮譽證書。所捐文物(老物件)價值較高或批量捐贈,學校將把捐贈者載入城建博物館館史。對批量捐贈有價值文物者學校舉辦捐贈儀式。
(二)對捐贈和征購的文物(老物件)注明原所有人的姓名、身份、地址、個人照片等信息,留下永久紀念。
(三)城建博物館對所有捐贈的物品,將詳細造冊登記,拍照編碼、妥善保管,精心維護、實行嚴格的監督管理制度。
全體教職員工:建設城建博物館是我校進一步增強內涵建設、提升文化底蘊、實現轉型發展的重要舉措之一,這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請您獻出一份力量。
在校大學生:建設城建博物館是為了給大家提供更好的學習、生活條件和成長成才環境,請您積極支持、參與此項事業,為母校留下美好的記憶。
離退休老同志:您已經為學校的建設和發展付出了較大的心血,辦好城建博物館還需要您再出一把力,為孩子們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為學校的發展再立新功。
歷屆校友:多年來您情系母校,為母校的發展做出了較大的貢獻;建設城建博物館還需要您的關心支持,為學弟學妹們的成長進步奉獻愛心和力量。
社會各界友人:感謝您對河南城建學院的關心、理解和支持,辦好我校城建博物館還需要您伸出援助之手,眾人捧柴火焰高,讓我們攜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心系城建,捐贈文物;傳承文明,澤被后人。捐贈不分多少,善舉無論先后,貴在有份愛心。城建博物館建設需要您的大力支持和幫助,您的善行義舉將托起見證城建歷史、傳承建筑文明、惠及城建學子、恩澤后世子孫的千秋功業,我們熱切期待您的參與和支持!
捐贈工作聯系人:盧老師
電話:13937593179,18537508561
地址:河南城建學院行政樓五樓509室
河南城建學院城建博物館(籌)
20__年6月1日
近期,xx鎮發起了以“保護xx文物,留住歷史痕跡”為主題的文物普查活動,旨在通過活動的開展,摸清xx現存的碑刻、石刻等歷史遺跡,從而進行有效地保護、利用和管理。
xx是千年古鎮,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文物古跡眾多,文化遺存豐富。歷史的長河中曾存在文廟、關帝廟、報恩寺等20余處祠堂廟宇,父子狀元坊、龍門連躍坊等72架牌坊,然而歲月風雨的侵蝕,戰亂的破壞,人為的毀壞,流傳至今只留下清真寺還有零星的碑刻石刻無奈地訴說著歷史,見證著xx的變遷,留下了xx歷史的痕跡。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資源,一梁一柱,一碑一刻,一磚一石,無不凝聚著先人的智慧,留存著沉淀了千百年的歷史文明,價值不可估量。然而由于眾多的歷史的的原因,xx的文物多散落民間或埋于地下,難于統計,更談不上保護管理,再加上群眾法律觀念淡薄,意識不到保護文物的意義和責任,以及文物販子的介入,導致文物盜賣、毀壞現象時有發生,讓人心痛。
在這種情況下,xx鎮黨委政府深深地感覺到保護文物對于發掘千年古城的意義和責任,深深地意識到只有保護好文物,才能豐厚xx文化的底蘊,才能留住xx文化的根基,千年古城才不枉為口談,旅游開發才有落腳之地,起航之點。
整個文物普查活動,由鎮宣傳室牽頭,共分三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調查了解階段。組織鎮上有業務專長,責任心強,熱愛該項活動的人員,深入村居走訪座談,調查了解,摸清底子。目前第一階段已基本結束,共發現整理碑刻石刻40余件。第二階段,全民發動階段。印發倡議書,喊響“愛我xx,保護文物,留住歷史”、“保護文物是功臣,破壞文物是罪人”口號,號召全鎮廣大干部群眾提供文物線索,積極捐獻。第三階段,收集保護階段。積極宣傳文物保護法,明確文物屬于國家所有,買賣非法。組織專人把可以轉移的文物運到鎮上統一保存,歸個人存放又不能轉移的,簽訂文物保護責任書,明確責任。
留住文物,就是留住xx文化的血脈,就是對先人和歷史的尊重,就是在歷史和現實之間架起了一座對話和溝通的橋梁。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文物不會再是被遺棄一域的孤客,它會成為推動xx旅游經濟發展的重要文化資源,它會像一位睿智的老人,引領著我們向和諧富裕文明的社會前進。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