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16
這是頂碗少年優質課一等獎教案,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材分析
《頂碗少年》以第一人稱寫成,寫的是“我”多年前觀看的一次演出:一個少年表演頂碗,前兩次均告失敗,但是頂碗少年并不氣餒,最后終于獲得成功。這件事給“我”一個啟迪:不管遇到多少困難挫折,也不要退卻,有時候再堅持一下就會獲得成功。
全文可以分兩部分。
第一部分(1—5自然段)寫頂碗少年前兩次表演雖然失敗,但是在第三次終于穩住了頭頂的那一疊瓷碗,獲得成功,贏得了觀眾的熱烈掌聲。
第二部分(6—7自然段)寫頂碗少年不尋常的演出給“我”的啟迪。
教學目標
1.學會8個生字(其中一個多音字“屏bǐng”)及新詞,認讀2個字。會讀并且能夠正確書寫詞語。
2.感情朗讀課文,知道頂碗少年為什么獲得成功。
3.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4.能夠結合課文內容或生活實際,體會“我”所受的啟迪。
5.背誦最后一個自然段。
6.懂得不管遇到多少困難挫折,不要退卻,有時候再堅持一下就會獲得成功。
教學重點
能夠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難點
知道頂碗少年最終獲得成功的原因,體會這件事情給“我”的啟迪。
學情分析
課文原是略讀課文,也曾在課外讀本中出現過,有一部分學生可能會讀過這篇文章。受社會大環境、家庭教育等多重因素的制約,使得現在的小學生不能甚至不敢正確面對困難。提高國民素質,需要造就一大批合格的人才,這就需要激勵和培養學生養成自立、自信、敢于面對挫折、迎接挑戰的品格。
教學方法
從課文角度來講,故事情節比較簡單,如果學生認真讀書,很容易讀懂課文。教學中要注意某些細節的詳細描寫、反復描寫,如每次表演時觀眾的情況和幾次對“碗”的描寫等。學生默讀標畫自主交流后,教師重在引導學生通過朗讀進入課文情境,了解觀眾的反應對頂碗少年的影響,體會表演時的艱難;同時引導學生在讀中展開想象,聯系實際關注自身感受,使學生與讀者產生共鳴,真正受到心靈的啟迪。
教學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深入領會并挖掘蘊含在課文字里行間的人文內涵,引導學生多角度地思考問題,作出多元的反應是積極的教學行為。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是憑借語文字里行間蘊含的深刻的人文內涵,來影響和感染學生,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
教學準備
多媒體教學課件。
結合課后習題預習課文,自主學習字詞。
課前選讀哲理小故事。
回憶自己的生活中是否經歷過失敗,又是如何面對的。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課件播放頂碗雜技表演錄像,也可以出示圖片)同學們看過雜技表演嗎?觀看表演時你有哪些感受?錄像中的少年在表演什么雜技?(教師適時介紹:頂碗雜技需要演員頭頂一疊瓷碗,并做出許多高難度的動作,身體要保持平衡,不得使碗掉下來,才能使表演獲得成功。)今天,我們就來觀看一場頂碗雜技表演!(板書:頂碗少年)
二、初讀課文,感知大意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鞠躬驚羨屏(píngbǐng)練習多音字組詞
2.檢查詞語理解情況優雅驚羨頹喪迷惘肩胛搖撼座無虛席不知所措山窮水盡柳暗花明
3.了解課文內容
(1)輕聲讀課文,想一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試著用簡潔流暢的語句概括出來。要求:講清楚時間、地點、人物、事件
(課文寫的是“我”多年前觀看過的一次演出:一個少年表演頂碗雜技,前兩次均告失敗,但是表演者并不氣餒,最后終于獲得成功。)
(2)瀏覽課文,文中哪句話對這場頂碗雜技表演作了點評概括?
生答,師出示這真是一場驚心動魄的拼搏!
一次雜技表演竟成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拼搏”。頂碗少年在與誰“搏斗”?這場搏斗又是怎樣的驚心動魄?結合課文內容,說說你的理解。
生談自己對課文的理解。(了解學生自學情況,調控教學環節。)
(3)頂碗少年是怎樣進行這場驚心動魄的拼搏不怕失敗最終成功的?再讀課文,想象文中描繪的情景,加以朗讀體會。
三、課堂小結,布置作業
生字組詞,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誰來說一說,課文寫了什么內容?
二、自主學習
1.頂碗少年是怎樣不怕失敗最終獲得成功的?認真默讀課文,畫出頂碗少年三次頂碗的動作、神態變化以及場內觀眾情緒的變化的語句,將自己的感受批注在旁邊。
2.同桌探討、交流。
三、理解課文
1.第一次表演
對少年的描寫,出示:
……騎在別人晃動著的身體上,很難再保持平衡,他頭頂上的碗,搖晃得厲害起來。在一個大幅度轉身的剎那間,那一大疊碗突然從頭上掉了下來!
(1)生讀,談理解:少年年幼,頂碗難度大,表演失敗。
(2)練讀想象,指讀當時的情景。
對觀眾的描寫:
這意想不到的失誤使所有的觀眾都驚呆了。有些青年大聲吹起了口哨……
(1)觀眾的表現說明了什么?
(2)假如你是這位少年,面對表演的失敗觀眾的倒彩,你的心情會怎樣?
(3)面對第一次挫折,頂碗少年怎樣表現的?出示:
臺上卻沒有慌亂,頂碗少年歉疚地微笑著,不失風度地向觀眾鞠了一躬。
體會:少年并沒有慌亂,也沒有氣餒,而是充滿信心地重新開始。
適時指導朗讀,體會。
一切都要重新開始,讓我們期待他的成功!
2.第二次表演
對少年的描寫:
……碗,又在他頭頂上厲害地搖晃起來。……那一疊碗卻仿佛故意搗亂,突然跳起搖擺舞來。少年急忙擺動腦袋保持平衡,可是來不及了。碗,又掉了下來……
自讀,指名讀。
結合課文理解:少年在第一次失敗后,肯定心理有很大壓力。也許是技術的原因,也許是思想壓力過大,又一次失敗。非常可惜!
對觀眾的描寫:
觀眾們屏住氣,目不轉睛地盯著他頭上的碗……眼看身體已經轉過來了,幾個性急的外國觀眾忍不住拍響了巴掌。
觀眾中有人在大聲地喊:“行了,不要再來了,演下一個節目吧!”好多人附和著喊起來。
少年的表現:
臺上,頂碗少年呆呆地站著,臉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
(1)第二次表演又失敗了,有些觀眾失望了甚至轟少年下場,假如你是那位少年,你會怎樣想?
生談,無助、難堪、失望、想快點離開舞臺等等。
(2)導語:少年木訥地站在臺上,一臉的茫然和驚恐,他的心中展開了一場“搏斗”:是放棄離開還是繼續留在這讓他出丑的舞臺上繼續表演?怎么辦?他真的不知如何收場。此時此刻,他最需要的是什么?
生談理解。
這時,一位矮小結實的白發老者從后臺走到燈光下,他的手里,依然是一疊金邊紅花白瓷碗!他走到少年面前,臉上微笑著,并無責怪的神色。他把手中的碗交給少年,然后撫摸著少年的肩胛,輕輕搖撼了一下,嘴里低聲說了一句什么。
生理解:矮小結實,說明白發老者也是一個雜技演員,可能是少年的師傅;“依然是一疊金邊紅花白瓷碗”說明少年并沒有因為前兩次的失敗而減少雜技的難度;
(3)老者可能對他說了些什么呢?頂碗少年聽了之后會怎樣想?出示:
他把手中的碗交給少年,然后撫摸著少年的肩胛,輕輕搖撼了一下,低聲說......。少年心想......,于是他鎮靜下來,手捧著新碗,又深深地向觀眾們鞠了一躬。
體會:“輕輕的搖撼”傳遞了力量,“低聲的話語”使少年堅定了信心。
結合理解抓住時機指導朗讀。
(4)你覺得他這次表演會成功嗎?為什么?如果頂碗少年的第三次表演仍然沒有成功,他會怎么辦?是放棄離開,還是繼續表演?
如果你就是頂碗少年,你會怎么做?
3.音樂第三次奏響了!場子里靜得沒有一絲聲息。有一些女觀眾,索性用手掌捂住了眼睛……
(1)此時你就是一名場下的觀眾,你會怎么想?
(2)讓我們拭目以待……自由讀,指2生分別讀4、5自然段,同學想象。
(3)少年最終不負眾望,第三次表演獲得了成功。讓我們向他表示最衷心的祝賀!(師生鼓掌)
4.要知道,演員最怕的是笑場!真的太不容易了!經歷兩次失敗后的痛苦,少年終于獲得了演出的成功。
默讀課文1至5自然段,思考:頂碗少年為什么最終獲得了成功?
生獨立思考后交流,分析出原因:
少年具有不怕失敗的精神,較為深厚的表演功底;關鍵時刻老者的鼓勵。
總結:最主要原因是少年不服輸的決心和堅持到底的信念起決定作用。
5.在以后的歲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會想起這位頂碗少年,想起他那一夜的演出;而且每每想起,總會有一陣微微的激動。……我想,他現在一定早已是一位成熟的雜技藝術家了。我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想法?
生自由回答。
6.閱讀課文6、7自然段,這次雜技表演給了“我”怎樣的啟迪?出示:
是的,人的一生是拼搏的一生。只有敢于拼搏的人,才有可能取得成功。在山窮水盡的絕境里,再搏一下,也許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嚴寒中,再搏一下,一定會迎來溫暖的春風——這就是那位頂碗少年給我的啟迪。
(1)讀一讀,聯系生活實際和課文內容談談對這段話的理解。
(2)在生活和學習中,你有沒有遇到過困難和失敗,你是怎么做的?學習了本文,你受到了哪些啟示?
講一段完整、通順、連貫的話。
7.總結:在人生旅途中,我們隨時都會遇到失敗的考驗。只有敢于拼搏的人,才是最終的勝利者。課文學完了,頂碗少年的形象深深印在我們的心里,他將鞭策著我們去做好每一件事。讓我們永遠記住這位頂碗少年,永遠記住這段話——師示意看屏幕齊讀,指名讀,練習背誦。
四、概括主要內容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給課文分為兩段,說說為什么這樣劃分?
提示引導:讀一讀第一自然段的一、二句話,它提示我們課文描寫的究竟是誰的經歷?最后兩個自然段又是誰的感受?
2.引導學生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提示學生抓住少年的表演和“我”的感受兩方面。
許多年前“我”看過一場雜技演出,一個少年表演頂碗時,前兩次均告失敗,當臺下一片混亂時,劇團的一位老者及時鼓勵了頂碗少年,使他的第三次表演獲得成功。這件事給“我”一個啟迪:不管遇到多少困難挫折,也不要退卻,有時候再堅持一下就會獲得成功。
五、提升感悟
1.本文主要寫頂碗少年,為何多處寫觀眾的反映?
2.有感情朗讀全文,再次體會這驚心、精彩的一幕。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結合課文內容理解句子含義,用指定的詞句造句。
2、理解課文內容,學習頂碗少年的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1、結合課文內容理解句子含義。
2、懂得不論遇到多少艱難曲折,也不要退縮,只要堅持下去,就能獲得成功的道理。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1、小實驗:請同學頭頂一本書在講臺走一圈,書本不掉下來,就算成功了。
2、從剛才的實驗可以看出,一次不成做兩次,兩次不成做三次,最終都成功了,這個實驗告訴我們:只要你敢于不斷的嘗試,就一定會取得成功的。
3、出示課題:《頂碗少年》。
二、初讀課文,掌握字詞
1、指名讀課文:
要求:讀準字音。
2、概述課文內容。
三、細讀課文,理解文意
1、找一找文中那一句話是作者對這一次表演的總體評價?
明確:這真是一場驚心動魄的拼搏!
2、理解“驚心動魄”的含義。
3、小組合作:找出課文中能體現“驚心動魄”的詞句:
⑴ 表現頂碗過程的詞句。
⑵ 表現觀眾的詞句。
4、體會:為什么這些詞句表現了表演的“驚心動魄”?
5、理解“拼搏”的含義。
6、小組合作:找出課文中能體現“拼搏”的詞句。
⑴ 表現頂碗過程的詞句。
⑵ 表現少年神態動作的詞句。
⑶ 表現觀眾的詞句。
7、體會:為什么這些詞句表現了少年的拼搏?
8、找一找“一疊金邊紅花大瓷碗”在文中共出現了幾次?每一次的出現你都有什么感受?
四、遷移擴展
1、理解本文主題。
2、擴展:你在現實生活中有沒有碰到過和頂碗少年相似的經歷?你是如何應對的?
五、布置作業
寫一篇關于成長的小故事。
一、導入
1、師:同學們,看過雜技表演嗎?都看過哪些雜技表演呢?
2、師:同學們,我們看到的都是雜技演員在舞臺上成功的表演。但在這成功的背后,飽含著演員們多少汗水和淚水。正可謂“臺上三分鐘,臺下十年功。”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看一場驚心動魄的雜技表演吧,讓我們認識一位頂碗少年。
3、教師板書課題。
二、提綱挈領,整體感知
1、檢查預習效果,引導整本感知。
師: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師:作者是怎樣評價這位頂碗少年的?
2、交流、反饋。
三、品詞析句,強化語感
師:在文中,作者稱這位頂碗少年為“強者”。作者為什么會稱他為“強者”呢?你從文中的哪些語句感受到他是一位“強者”?自由地讀課文,你可以邊讀邊在書上圈一圈,畫一畫。
(一)重點引導學生抓住以下句段,感悟哲理
1、預設(一)第一次表演
出示:“在輕松優雅的樂曲聲里,只見他頭上頂著高高的一疊金邊紅花白瓷碗……那一大疊碗突然從他頭上掉了下來!”
(1)師:從這些句子中,你讀懂了什么?你是從哪些詞語中體會到的?
教師創設情景,指導朗讀:同學們,少年嫻熟柔美的動作帶給了我們美的享受,可那搖搖晃晃的碗卻讓我們不由得緊張起來,讓我們把那份緊張讀出來。
(2)師:可是,意外還是發生了,那一大疊碗從少年頭上掉了下來,此時觀眾的反映怎樣?少年的表現又如何?
出示:“臺上,卻并沒有慌亂……”
(1)師:此時少年的心情是怎樣?(引導學生抓住神態“微笑著,動作鞠了一躬”來體會少年歉疚的心情)
(2)師:此時此刻,少年心里會想些什么呢?
小結
2、預設(二)第二次表演
出示:“于是,音樂又響起來,碗又高高地頂到了少年頭上……碗,又掉了下來……”
師:你讀懂了什么?從哪些詞體會到的?
(引導學生抓住“很沉著”、“不慌不忙”等詞體會少年的沉著堅定,毫不氣餒)
師:是呀,當音樂再次響起,我們多么希望表演能順利完成,可表演還是失敗了,此時此刻,少年的心情又是怎樣的呢?
出示“臺上,頂碗少年呆呆地站著,臉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
師:看到少年的再次失敗,觀眾有何反應呢?觀眾在議論寫什么呢?
師引讀:是呀,再一次的失敗嚴重地打擊了少年的自信心,這使他——面對如此多熱情的觀眾,又一次的失敗,讓少年愧疚不已,于是他——
3、預設(三)第三次表演
出示:“當那疊碗又劇烈晃動起來,少年輕輕抖了一下腦袋,終于把碗穩住了。”
(1)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這一句話。
(2)師:同學們,頂碗少年的成功容易嗎?他經歷了幾次失敗?為什么經歷了兩次失敗后,少年還能成功?
(一方面來自老者的鼓勵,另一方面是少年有堅持不懈,勇于拼搏的精神。)
四、創設情境,引導想象:
師:那位白發老者對頂碗少年說了什么呢?
五、拓展延伸,遷移運用
(1)同學們,少年的成功容易嗎?他經歷了幾次失敗?
(2)就在你的面前,你想對他說些什么呢?你們從中受到了怎樣的啟發呢?
(3)經歷了兩次失敗之后,少年終于獲得了成功,每當作者想起這個?
(4)頂碗少年,心里總會有微微的激動,在作者心中他是一位真正的強者,是他給了作者人生的啟迪。
“只有敢于拼搏的人,才可能取得成功。在山窮水盡的絕境里,再搏一次,也許就能看到柳安花明!……啟迪。
(5)拓展練習,補充句子
在_______________,再搏一下,也許_____________________。
(6)此時此刻,你想對頂碗少年說些什么?
(7)再次朗讀最后一段。
六、總結提練,升華情感
(1)師總結:同學們,人生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風順,不經歷風雨,怎么能見彩虹。我們總會遇到困難和挫折,甚至失敗。
(2)老師引導再讀最后一段。
(3)推薦相關文章閱讀,開闊視野。
板書設計:
4頂碗少年
鎮定自信→緊張失敗
喪失勇氣→鎮靜再失敗
自信→充滿勇氣成功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語言。
2.弄清課文內容,了解課文的表達順序,懂得“失敗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3.透過對人物動作、神態的描寫,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感知作者表達情感的方式。迪,享受到讀書的樂趣。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明確學習任務
1、今天我們學習第12課《頂碗少年》,這是我國著名作家趙麗宏先生的作品。請同學們交流一下你對趙麗宏先生的了解。
2、認真看看課文前面的“連接語”,看看我們可以怎樣來學習課文?
(一是默讀課文,想想作者看了一場怎樣的雜技表演?二是說說自己從文末的省略號中讀出了什么?)
二、默讀思考,作者看了一場怎樣的雜技表演?
1、作者看到的是一場驚心動魄的表演。
(1)課文哪幾個自然段描寫了少年的表演過程?
(2)自由朗讀3—7自然段,邊讀邊勾畫批注,想一想:為什么說這是一場難度非常大的雜技表演?也可以小組討論。
(3)交流。
①從少年兩次表演都失敗了可以感受到表演難度很大;
②從觀眾看表演時的反應可以表現表演難度大;
③用了擬人的手法對“碗”進行描寫,體現了表演的難度之大。可以結合課文中的具體語句來體會。
(4)有感情地朗讀。從少年兩次表演的失敗中,我們感受到,作者看到的的確是一場難度非常大的雜技表演!帶著這樣的感受,朗讀3、4自然段。
2.作者看到的是一場充滿關愛和寬容的表演。
這可以從姑娘的動作,老者的神態和動作及從少年前后表現的變化感受到。
句子:
①“一位姑娘走出來,掃起了地上的碎瓷片,又捧出一大摞碗,還是金邊紅花白瓷碗,整整十只,一只不少。”
②“還是那一位姑娘,走出來掃去了地上的碎瓷片。”
③“一位矮小結實的白發老者從后臺走到燈光下……嘴里低聲說了一句什么。少年鎮靜下來,手捧著新碗,又深深地向觀眾鞠了一躬。”從姑娘和老者的神態和動作中可以體會到他們對少年的鼓勵和關愛。
(1)少年在第一次失敗后“沒有慌亂,而且不失風度”,可是第二次失敗后“呆呆地站著,臉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如果你是這位少年,面對兩次表演失敗會想些什么?老者可能對頂碗少年低聲說了什么?
體會有了姑娘兩次掃起碎瓷片,對少年來的無聲的支持和老者的寬容和鼓勵,才有少年最后的成功!
我們要學會在別人失敗的時候給予關愛和鼓勵。
(2)帶著這樣的感受,朗讀三個句子。
三、感悟寫話,從文末的省略號中讀出了什么?
1.引導寫話。
作者在開篇就說:——讀第一自然段。作者從這件事,從頂碗少年身上悟出怎樣的人生哲理?請同學們把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連起來讀一讀,想想你從文末的省略號中讀出了什么?把你想到的內容寫下來。
2.寫話交流,體會“失敗乃成功之母”“成功來自拼搏”“寬容和關愛能夠幫助別人走向成功”等人生哲理。
3.小結:這驚心動魄的表演讓我們看到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拼搏,讓我們獲得人生的啟示!
四、回歸整體,領悟表達:
1.快速瀏覽,看看作者是怎樣把頂碗少年這精彩的、驚心動魄的、高難度的表演記敘得令人難忘的?
2.學生匯報:
抓住了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來表現人物的內心;
采用了側面烘托的方式來突出文章的中心;
這樣首尾照應,使文章的結構更加緊湊,也使文章的中心更加突出。
五、拓展延伸,鞏固練習:
1.出示題單:(要求在理解文章的基礎上用自己的話來回答)
本文描寫了頂碗少年()表演的過程,緊緊圍繞著表演的()展開,抓住了少年的()和()進行描寫,還通過對()和()的側面描寫,烘托了表演的緊張氣氛。同時告訴我們()的人生哲理。
2.讀寫結合:你看過這樣精彩的表演沒有?學習本課抓住人物動作神態進行描寫的方法,把它介紹給同學聽聽。
板書設計:
頂碗少年
第一次失敗
驚心動魄的表演第二次失敗
第三次成功
驚心動魄的拼搏: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