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23
這是人教版小學科學說課稿一等獎,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觀察電池盒、小燈座的結構特點;
2、學會用電池盒、小燈座使小燈泡發亮;
3、學會用簡單的電路圖記錄自己的連接;
4、經歷讓更多小燈泡亮起來的活動過程,并且在活動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教學重點:能使用燈座讓小電燈亮起來。
教學難點:讓更多的燈泡亮起來。
教學準備:
小組觀察:小燈座、電池盒;
活動材料:小燈泡2個、小燈座2個、電池盒、干電池一個、電線4根。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上節課我們已經知道了怎樣使小燈泡亮起來,并且電流在小燈泡里怎樣流的。
(1)請一學生到前面來,用1根導線、1個電池,點亮小燈泡。
(2)發現問題:一個人操作很難。
(3)有沒有辦法把自己的手解放出來。
(4)出示電池盒、小燈座。想想他們是干什么的?
二、探究過程:
1、學習使用燈座的小電燈。
(1)觀察材料。
1.觀察電池盒的結構特點。
2.觀察小燈座的結構特點。
(2)連接電路。
1.在電池盒兩端的彈簧夾上接電線并把電池安裝到電池盒里。
2.把小燈泡連接在小燈座上。
3.用電池盒與小燈座組建一個電路。并且說說電是怎樣流的?
(3)畫簡單的電路圖。
1.能不能更簡單的方法表示電路。
2.把簡單的電路圖畫在科學文件夾上。
2、點亮更多的燈泡。
1.提供材料:小燈泡2個、小燈座2個、電池盒、干電池個一個、電線4根。
2.小組討論:我們能用這些材料做什么事呢?可以開展哪些研究??
3.要讓兩個燈泡亮起來怎么研究?
4.制定一個研究計劃。
5.開展研究活動。
三、小結。
四、拓展研究。
在能不能使10個小燈泡同時發亮?為什么?
板書設計:
1.3讓更多的燈泡亮起來
1、學習使用燈座的小電燈
2、點亮更多的燈泡
教學后記:
1.4電路出故障了
教學目標:
1.經歷思考電路出故障的各種原因的分析活動過程。
2.學習做一個電路檢測器。
3.經歷用電器檢測器檢測故障電路的活動過程。
教學重點:學習做一個電路檢測器。
教學難點:經歷思考電路出故障的各種原因的分析活動過程。
教學準備:
每個小組2-3個小燈泡、電線若干、電池、電池盒、小燈座、壞的燈泡、沒有剝皮的電線、廢電池、形成斷路的電池盒;每個小組一套做電路檢測器的材料。
教師準備一張電路檢測器的掛圖。科學文件夾。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出示一個能使小燈泡發光的串聯電路,說一說電流是怎樣流動的。
出示一個不能使燈泡發光的有故障的電路,提出問題:燈泡為什么不亮了?
二、探究內容:
1、什么地方會出故障。
(1)分組試一試本組的燈泡能不能亮?
電路中,連接兩個燈泡會亮,但是連接三個燈泡就不亮了;
電路中,連接兩個燈泡就不會亮;
電路中,連接一個燈泡也不會亮。
(2)分析思考:是不是電路出故障了?
分析猜想:電路中那些地方出故障了?
整理記錄:在科學文件夾里記錄分析和猜想。
討論交流:全班有多少種分析和猜想。
2、做個電路檢測器。
(1)討論:可以用什么辦法來檢測有故障的電路?
檢查法:檢查電路中的連接是否好。
替換法:用另外的燈泡、電池來替換電路中的材料,看看燈泡是否能亮。
(2)做一個電路檢測器。
指導學生做一個電路檢測器。
檢驗電路檢測器是否可以用。
(3)制定檢測計劃。
(4)用電路檢測器查找故障產生的原因。
邊檢查有故障的電路,邊做記錄。
數一數電路中一共有幾個地方出故障了。
(5)討論交流。
A.四人小組合作,把自己小組的檢測辦法告訴大家,邊說邊演示。
B.進行集體的評價。
3、排除故障,使小燈泡亮起來。
4、注意安全:
電路檢測器只能在實驗室里檢測簡單電路;不能用來檢測220V的電路。
三、總結
四、課堂作業。
五、板書設計。
1.4電路出故障了
1、什么地方會出故障
2、做個電路檢測器。
教學后記:
1.5導體與絕緣體
教學目標:
1、經歷對多種物體進行預測、檢測與記錄等活動過程,對所收集的信息進行整理與分析,提出問題。
2、形成尊重事實的科學態度,認真細致的探究習慣和安全用電意識。
3、初步學會判斷生活中哪些物體是導體,哪些物體是絕緣體。
教學重點:檢測區分25種物體是導體還是絕緣體
教學難點:教室電器設備的絕緣體材料和安全用電事項。
教學準備:
學生:每組一套材料,包括電路檢測器,科學記錄表及實驗盒、泡沫、螺絲刀、海綿、回形針、鋁箔紙、玻璃杯、鑰匙、一角硬幣、五角硬幣、橡皮筋、調羹、木條、螺帽、信封、石塊、陶瓷片、插頭等18種待檢測物體。
教師:演示用的電路裝置“電流放大鏡”、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問題情境、激發探究欲望
1、觀察簡單的電路連接,說說電流在這個電路中是怎么流的?
2、如果我們將電路中的導線剪斷,會出現什么情況?為什么?
3、想辦法重新接亮小燈泡,在此過程中發現電線外部包著的塑料不能讓電流通過;電線里面的銅絲可以讓電流通過。
4、如果我們在中間接上別的物體,哪些物體可以讓電流通過?
二、討論研究計劃,進行探究指導
師生共同研討檢測“一元硬幣”的研究計劃。
突出:
①在檢測之前先預測;
②需檢測兩次;
③注意檢測的順序。
(針對學生現有的探究能力水平,以討論的形式落實研究計劃,提高活動的可操作性。)
三、開始探究活動,注重思維參與
1、學生探究任務:檢測18種物體和自找7種物體,進行區分,預測這些物體是會不會導電?
2、找出容易導電和不容易導電的物體的區別。
3、教師提供背景音樂,巡回指導
(通過檢測25種物體,讓孩子有足夠的經驗認識生活中的導體和絕緣體,在這里教師沒有提供全部的25種物體,留一些“空白”給學生,期望學生能走出教室,走向生活,體會到身邊處處有科學。)
四、匯報探究結果、發現提出問題
1、匯報交流哪些物體能使電珠發亮,哪些物體不能使電珠發亮,在分類中感知導體和絕緣體。
2、對螺絲刀、插頭等進行判斷,知道“我們利用導體把電送到人們需要電的地方,我們利用絕緣體阻止電流到人們不希望有電的地方。
3、交流發現材料的一些規律。
4、提出探究中產生的新問題,相互啟發解決。
(這是一個學生匯報收獲、問題和感受的過程,也是學生交流心得、互相評價的過程。良好的科學學習習慣包括尊重別人的發言,認真聽取別人的意見。更重要的是在解決問題和交流過程中發現和提出新問題。)
五、拓展探究內容,引導用電安全
指導探究人體、水的導電性。
(引導學生認識人體和水是導體的意義有三—一是這兩種物體都是非金屬,避免孩子誤認為導體都是金屬;二、學生生活中的安全用電常識與這兩種物體關系密切;三是這兩種物體與學生“心理距離“很近,孩子對它們有著較強的探究欲望。
六、課堂小結。
七、課堂作業。
板書設計:
1.5導體與絕緣體
1、區分25種物體是導體還是絕緣體
2、教師電氣設備的絕緣材料和安全用電事項
教學后記:
1.6我來做個小開關
教學目標:
1、經歷觀察、動手操作和描述手電筒開關特點的活動過程。
2、經歷設計和制作一個小開關的活動過程,并在活動中培養學生動手實踐和創造能力。
3、經歷一個設計裝置紅綠燈的活動過程。
教學重點:經歷設計和制作一個小開關的活動過程。
教學難點:給小電燈做一個開關。
教學準備:
小組每人一只手電筒和干電池。每個小組燈泡一枚、小燈座、電池盒、干電池各一個,電線若干、回形針1枚、其他導體、絕緣體若干。每組電路裝置1個、開關1個、紅燈、綠燈和黃燈各1個、干電池2個、電線若干。
教學過程:
一、引入
我們已經學過怎樣點亮小燈泡了,點亮小燈泡的電路是怎樣的?
二、探究過程
1、觀察手電筒
(1)觀察手電筒的組成材料,討論為什么有些地方要用導體,有些地方要用絕緣體。
(2)觀察手電筒的構造,比一比它和小燈泡的電路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3)觀察并操作手電筒的開關,體驗開關是怎樣控制小燈泡的亮和滅。
(4)游戲:用手電筒相互發信號。
2、給我們的小電燈做一個開關
(1)在一個斷開的電路上,小組討論用什么材料來控制小電燈的亮和滅?
(2)再利用回形針,將一頭翹起,一頭固定,做一個按壓式開關。
(3)利用自己準備的材料,討論并設計、制作一個小開關,全班交流。
3、紅燈、綠燈和黃燈
(1)利用每組準備好的材料,小組合作制作一個能交叉控制紅綠燈的電路和開關。推測一下,什么時候紅燈亮,什么時候綠燈亮。
(2)在控制紅綠燈裝置的電路中,再增加一個連接有黃燈的電路,使紅燈變綠燈、綠燈變紅燈的時候,中間亮起一盞黃燈。
4、小組討論制作。
三、交流匯報
1.在小組活動中發現了哪些問題,解決了哪些問題,還有哪些問題沒有解決。一共運用了幾種小開關的制作方法。自己做的紅綠燈是怎樣控制的,和生活中的紅綠燈有什么區別。
2.延伸活動,向學生介紹遙控式開關、真空式開關和漏電保護開關。
四、總結
板書設計:
1.6我來做個小開關
1、觀察手電筒
2、給我們的小電燈做一個開關
3、紅燈、綠燈和黃燈
教學后記:
1.7里面是怎樣連接的
學習目標
1.理解文章所闡述的數字與科學研究的關系。
2.比較閱讀《我們這雙手》和《科學家的數字武器》兩文的異同。
3.體會科學家嚴謹的治學態度。
課文講解
1、本文分別介紹了古爾德的哪兩篇文章?
第一篇文章是《碩大的腦袋,狹小的心靈》,古爾德介紹了一場“戰爭”,實際上是一場論爭。第二篇文章是《從生物學的角度向米老鼠致敬》,古爾德研究了從十世紀三十年代以來,米老鼠形體比例的變化。
答:
2、這兩篇文章似乎互不相干,那么作者選用這兩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第一篇是研究著名科學家、文學家的大腦容量和智慧的關系的,而另一篇是研究米老鼠的腦袋與其軀體關系的。作者并不是被動地介紹兩篇文章,而是從兩篇文章中,把科學、文學泰斗與米老鼠的懸殊區別加以淡化,提煉出一個共同點來,不管是研究科學家、文學家的腦袋或是米老鼠的軀體,其成功都在于精確的數字。
3、古爾德沒有對腦量與智力的關系給出明確的結論,你認為這是不是文章的缺陷?為什么?
這不是文章的缺憾。文章并不是在研究腦量與智力的關系,并不要對其最后作出什么結論,而不過是借此介紹、說明科學家喜歡用數字武器。
4、文中抽象的數字為什么讓人覺得興趣盎然?
數字之間的比較關系、數字提供的新穎知識、數字相關的結論和事實很有趣,讓人感到興味盎然。
5、《我們這雙手》讀起來饒有趣味的原因和《科學家的數字武器》一樣嗎?具體說說?兩文讀來饒有趣味的共同原因是:科普作品給一般讀者提供了鮮為人知的新穎知識。
不同:《我》文得力于大量的解說、述說,使讀者具體入微地生動地看到了人手的奇妙;《科》文是對象(數字武器,特別是數字的比較關系)本身及其所相關的結論、所依附的故事(米老鼠)本身就很有趣。
小結
文章以學術界著名的“腦袋大小是否與智力有關”的爭議為切入點,然后又重點介紹了古爾德利用數字來證明自己的“幼態持續學說”,非常充分地說明了數字在科學研究領域的重要作用。最后文章以獨到的議論啟發我們要善于利用自己的優勢去發展各門學科之間的聯系,從而獲得成功。文章使用了列數字、作比較、打比方、舉例子等多種說明方法,思路清晰,生動有趣,具有極強的可讀性。
練習
1.辨析詞語。
不厭其煩:不嫌麻煩的.意思。樂此不疲:對某事發生興趣,沉溺其中,不覺疲倦。
獨具只眼:形容具有獨到的見解或獨特的眼光。別具匠心:具有與眾不同的巧妙構思,常指文藝方面。
2.《我們這雙手》和《科學家的數字武器》都是說明性文體,其具體表達方式有什么不同?
《我》文基本表達方式是說明,又分介紹、解說、述說等說明手法。《科》文是敘述加說明,說明也含介紹、解說、述說三種,同時有隨筆筆調。
3.選出沒有語病的一項(D)
A.學習委員猜測,新來的語文老師大概是二十三四歲左右。
B.是否多讀書,也是提高一個人語文素養的途徑之一。
C.中學生是學習的重要階段。
D.我們要注意找出并改正作文中的錯別字。
4.仿照例句的句式,在下面兩句的橫線上補寫相應的內容。
例句:如果我是陽光,我將照亮所有的黑暗。
如果我是清風,我將_____________。
如果我是春雨,我將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單元電
1.1電和我們的生活
教學目標:
1、經歷調查家用電器的活動過程,并且科學文件夾記錄;
2、經歷一次收集并且處理數據的科學研究過程;
3、討論他們想知道的關于電的知識;
4、明確一些安全用電的常識,并在日常生活中逐步養成安全用電的習慣。
教學重點:知道安全用電的常識。
教學難點:關于電的知識。
教學準備:
準備一份科學調查記錄表,課前讓學生收集有關電的知識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引入
課前我們做了一個調查記錄,調查了我們自己家里的用電器,這節課我們就來做個統計,交流我們的調查結果。
二、探究過程
1、調查家中的電器。
(1)小組內互相交流調查記錄,同學之間相互說說。
(2)個人統計:生活中常用的用電器有哪些?大的電器有哪些?小的用電器有哪些?最少使用的用電器有哪些?這些用電器分別是用哪些電的?你統計的數量是多少?
(3)全班交流。
(4)在調查你們發現了哪些問題?
(5)自己還有哪些想法?
(6)要是沒有電的話,我們的生活會怎樣?
2、交流我們知道的電的知識。
(1)小組討論,相互說說你在以前知道的關于電的知識。
A、靜電的知識
B、雷電的知識
C、富蘭克林的故事
1752年6月的一天,美國費城郊區,烏云密布,電閃雷鳴,在一塊寬闊的草地上,有一老一少兩個人正興致勃勃地在那里放風箏。突然,一道閃電劈開云層,在天空劃了一個“之”字,接著嘎嘣一聲脆雷,那如銅錢般的雨點就瓢灑盆潑般地傾下來了。只見老者大聲喊道:“威廉,站到那邊的草房里去,拉緊風箏線。這時,閃電一道亮過一道,雷鳴一聲高過一聲。突然威廉大叫:“爸爸,快看!”老者順著兒子指的方向一看,只見那拉緊的麻繩,本來是光溜溜的,突然怒發沖冠,那些細纖維一根一根都直豎起來了。他高興地喊道:“天電引來了!”他一邊囑咐兒子小心,一邊用手慢慢接近接在麻繩上的那把銅鑰匙。突然他象被誰推了一把似地,跌到在地上,渾身發麻。他顧不得疼痛,一骨碌從地上爬起來,將帶來的萊頓瓶接在銅鑰匙上。這萊頓瓶里果然有了電,而且還放出了電火花,原來天電和地電是一個樣子!他和兒子如獲至寶似地將萊頓瓶抱回了家。
這捕獲天電的人就是富蘭克林和他的兒子威廉。富蘭克林于1706年4月17日生在美國,小時候家里很窮,無錢上學,就在哥哥開的印刷廠中當學徒。然而,他憑借他的聰明才智和不懈的努力,一生中具有許多發明,而且是電學的開門鼻祖。他不僅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還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是《獨立宣言》的發起人之一,是美國第一任駐外大使。
風箏實驗之后,富蘭克林寫了一篇《論閃電和電氣的相同》的論文,闡述了雷電的本質,還提出了制造避雷針的設想,使建筑物免遭雷擊。然而,當他的論文在英國皇家學會上宣讀的時候,有人卻報之以輕蔑和嘲諷。但是,科學終究會戰勝愚昧和無知,1756年英國皇家學會授予富蘭克林皇家學會正式會員的稱號。
富蘭克林發明的避雷針,一下子風靡一時,傳到英國、法國、德國、傳遍歐洲和美洲。但是傳到英國卻發生一段離奇的故事。
D、關與電的科學家
(愛迪生發明燈泡的故事等…)
3、知道安全用的重要性,養成安全用電的習慣。
(1)哪些地方存在觸電的危險。
1.在戶外,哪些地方存在觸電的危險?
2.在家里與學校,哪些地方存在觸電的危險?
(2)我懂得怎樣安全用電?
1.討論:怎樣安全用電。
2.全班交流。
三、總結。
板書設計:
1.1電和我們的生活
1、調查家中的電器
2、交流我們知道的電的知識
教學后記:
1.2點亮我們的小燈泡
教學目標:
1、經歷用一跟電線、一個電池,使一個小燈泡亮起來的活動過程;
2、學會對發光小燈泡的連接裝置進行觀察和畫出電在小燈泡內的流動路線;
3、學會畫一個發光小燈泡的連接裝置圖;
4、經歷多種簡單電路的連接過程;
5、學會檢查電路裝置,避免短路現象的發生。
教學重點:能讓小燈泡亮起來。
教學難點:畫一個發光小燈泡的連接裝置圖。
教學準備:
每個學生一份材料:1根導線、1個電池、1個小燈泡、科學文件夾。
教學過程:
一、引入。
上節課我們知道了電的很多知識,今天我們要來研究怎樣點亮小燈泡?
二、探究過程。
1、讓小燈泡發光。
(1)觀察材料。
1.仔細觀察電線、干電池、燈泡,我們有什么發現?
2.說說電線的特點;
3.說說干電池的特點;
4.說說小燈泡的特點。
(2)連接一個簡單的電路。
用這些材料能使小燈泡亮起來嗎?
(3)把發光燈泡的連接裝置畫在科學文件夾上。
(4)說出電在小燈泡里的流動路線。
猜一猜電在小燈泡里是怎樣流動的,在小組里指著說說電的流動路線。
在記錄本上畫出電流在燈泡里的流動路線。
2、出示四種電路連接圖,讓學生判斷哪個小燈泡會亮、哪個燈泡不會亮?
1.說出判斷的理由。
2.分別試著連一連。
3.在科學文件夾里,分別畫出這四種電路圖。
4.為什么不亮的原因,區別短路與斷路。
3、交流
1.今天我們學會了幾種使小燈泡亮起來的連接方法?
2.有什么新的問題?
三、總結。
板書設計:
1.2點亮我們的小燈泡
1、讓小燈泡發光
2、哪個小燈泡會亮、哪個燈泡不會亮?
教學后記:
1.3讓更多的燈泡亮起來
教學目標:
1、經歷用電路檢測器檢測4接線盒子的過程;
2、學會根據檢測結果,推測盒子里面電線的連接方法;
3、初步發展學生的逆向思維。
教學重點:學會用電路檢測器檢測。
教學難點:做一塊電路游戲板。
教學準備:
每組:電路檢測器一個、4個連接點的黑箱子一個;
游戲用:四跟導線;
演示用:6接口的黑箱子一個。
教學過程:
一、游戲引入
猜一猜,左邊的哪個電線頭與右邊的哪個電線頭是同一根電線?依據是什么?
二、探究過程
1、研究:里面是怎樣連接的。
盒子上面有4個接線頭,里面有電線連接著,不打開盒子蓋能知道哪幾個接線頭是連通的嗎?
(1)計劃
說說打算如何去檢驗?怎樣檢驗不對遺漏連接點的檢驗?
想想大概需要檢測多少對連接頭?
檢測要求:
A、組裝檢測器;
B、試試檢測器是不是靈;
C、把檢測結果記錄在表中。
(2)推測盒子里的連接方法。
?運用檢測器檢測。
?我們能根據檢測記錄,推測4接線頭盒子里的電線是怎樣連接的嗎?請討論一下,把推測結果畫在紙上。
?交流匯報。請將推測的圖話在黑板上,并說說推測的依據。
?統計全班一共推測出幾種連接方法。
?想一想,根據這些推測結果我們能確定盒子里的連接是哪一種嗎?
2、研究的延續。
(1)測試
4個接線頭的盒子我們會測了,那么6個接線頭的呢,需要檢測接線頭幾對?請把接線頭的對數和順序寫在白紙上。
(2)推測
如果知道哪兩個接線頭之間是怎么連通的,會推測盒子里的電線是怎么連接的嗎?試試。
3、做一塊電路游戲板。
(1)小組討論。
(2)合作完成電路游戲板。
三、小結
四、板書設計
1.7里面是怎樣連接的
1、里面是怎樣連接的
2、做一塊電路游戲板
教學后記:
1.8我們選擇了什么
教學目標:
1、經歷用兩節電池、1個小燈泡采取兩種不同連接方法的活動過程;
2、經歷1節電池、2個小燈泡采取兩種不同連接方法的活動過程;
3、經歷給模型房間設計電路,并能在科學文件夾中畫出電路的過程;
4、經歷給模型房間親自安裝電燈,并讓其亮起來的活動過程。
教學重點:了解兩種不同的電路連接方法。
教學難點:能設計一個房間的電路。
教學準備:
每個小組兩節電池、兩個燈泡、若干電線。
每組已設計好的紙盒房間,最好是兩個房間。電池、電池盒、小燈泡、燈座、小開關各2個,長電線4根、短電線6根、膠帶紙1卷、小剪刀1把、白紙若干張。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引入
我們知道有關電的很多知識,會動手讓更多的燈泡亮起來了。今天這節課,我們還要研究有關電路的問題。
二、探究過程
1、比較兩種不同的電路連接方法
(1)電池的兩種不同連接方法
比一比:用最快的速度,把2節電池、2個電池盒、1個小燈泡、幾根電線連接起來,讓燈泡亮起來,看看能有幾種方法連接。
在這兩種連接方法中,我們發現了什么?
(2)燈泡的兩種不同連接方法。
比一比:用把1節電池、2個小燈座、2個小燈泡、幾根電線,讓燈泡亮起來,能有幾種連接方法?
在這兩種連接方法中,我們發現了什么?
在串聯、并聯電路中,比劃出電流的流動路線。
2、分組討論,總結。
三、小結
板書設計:
1.8我們選擇了什么
1、串聯
2、并聯
教學后記: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入
你們想自己動手設計房間里的電路嗎?這節課我們來設計一下,看誰想的方法最好?
二、探究過程
1、設計一個房間的照明電路。
(1)出示一個紙盒做的模型房間,用我們學過的電路知識,象電工那樣為這個紙盒房間設計照明電路。
(2)小組討論:怎樣設計?
要解決哪幾個實際問題?
采用怎樣的電路安裝?
(3)交流匯報:全班交流各組的設計方案。
評說別人的設計方案。
提出好的建議和意見。
(4)討論交流后,把我們組想好的設計方案用簡單的電路圖畫下來。
2、安裝我們房間的照明電路。
(1)提出安裝的要求:各組安裝要注意按一定順序進行,安裝每一個線路看看電是否經過了用電器,特別要注意斷路現象。
(2)安裝完畢后仔細檢查一遍照明電路的連接,在通電。
(3)每組作品展示,比一比哪組的小屋組裝的電燈最亮。
三、小結
板書設計:
設計一個房間的照明電路
教學后記: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