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10
這是荷葉母親說課稿一等獎,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 指導學生情感朗讀,甚至背誦課文。
2. 帶領學生感受作者的童心,品味文中自然景物美的描寫。
3. 體驗詩歌中母愛和自然之愛的偉大。
4. 帶領學生感受什么是冰心“愛的哲學”。
教學重點、難點:
1. 感受作者筆下的童心、自然和母愛三個主題。
2. 理解冰心“愛的哲學”的含義。
教學方法:誦讀法、賞析法、情感體驗法。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情感導入:
這是一個雨后的早晨,天仍是陰沉沉的,空氣中還透著些許沒有散盡的暑氣。有這樣一位年輕的女子正微微倚在窗邊守望庭院中那兩缸蓮花,一缸是紅的,一缸是白的……此時她的內心泛起了層層漣漪!今天,就讓我們跟著這首散文小詩《荷葉母親》清新明麗的語言,一起走進冰心豐富的內心世界……
二、朗讀指導:
1.首先請同學們自由地大聲地朗讀這首詩,邊讀邊圈畫出詩中生字詞。
2.板書、正音:
蒂dì 瑞ruì 梗gěng 菡萏hàndàn 攲jī 蔭yìn
3. 全班同學集體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一讀詩中美好的情誼。(提問學生讀的好嗎?)
過渡:朗讀詩歌就要學會“美讀”,帶著美好的情懷,美好的想像,用優美的聲調,恰當的停頓,抑揚頓挫地讀。
三、感受詩中的“童心”、“自然”和“母愛”。
(一)感受“童心”
1.請問寫這首詩時,冰心幾歲? 明確:23歲
2.二、三兩個自然段中提到“八年之久”“九年前”,那么請問九年前她幾歲?明確:14歲,所以說九年前的她還只是一個孩子。
3.時隔多年,她為何要回憶兒時的那段往事?(請一位女生朗讀二三兩段)
明確:(1)父親朋友送的蓮花勾起了作者對故鄉園院里蓮花的回憶;(2)想起了祖父和祖父“笑”著說的話:“花瑞”(花瑞人祥,說明這段回憶是美好的、幸福的、吉祥的)——雖然此時的冰心已經長大,但她依然少女懷蓮,童心未泯;(3)為下面寫蓮巧設鋪墊。
板書:童心
(二)感受自然之美
1.如今多年后,詩人再見蓮花,請問這時詩人筆下的蓮花美嗎?美、不美。
請同學們聽教師朗誦這首詩,劃出詩中描寫蓮花的語句,品一品詩中美好的語言,美在哪里?又不美在哪里?
明確:白蓮:(美)花瓣散落的姿態之美、色彩之美(不美)謝了、零落了。
過渡:白蓮如此,紅蓮亦如此。
教材分析
本單元以親情為主題,歌頌人間濃濃的親情,本篇即是一篇歌頌偉大母愛的美文。作者被雨打紅蓮,荷葉護蓮的生動場景所感動,而聯想到母親的呵護與關愛,抒發了子女對母親的愛,在母親身邊,孩子沐浴母愛的光輝,是何等幸福快樂;心中的雨來了,只有母親,才是子女在無遮攔天空下的蔭蔽。這篇課文,要讓學生學會用心靈去跟作者進行交流、對話,去分享那真摯美好的親情,使學習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作者的心境,從而促進語文知識的獲得和語言能力的培養。
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已有獨立識字能力,因此本課的生字詞由學生課前獨立預習,課上老師統一展示。這篇文章內容簡單,學生容易理解,關鍵語句多角度感悟文章,從而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熱愛親人的感情,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文;體會詩的寫作特色。
2、過程與方法目標:自主探究的學習方法,理解詩的思想內容。
3、情感目標: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熱愛親人的感情,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2)整體感知課文,理解詩的思想內容
難點: 體會本詩的寫作特色
教學目標
⒈知識與能力目標:指導學生把握詩歌的感情基調,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鑒賞詩歌的能力。
⒉過程與方法目標:品味詩歌的精美語言。
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體會詩歌中濃濃的母子情。
重點難點:
⒈重點:體味詩歌思想感情,并能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⒉難點:聯系生活,細致深入地體味親情之愛,并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情景導入。
放歌曲:《世上只有媽媽好》
愛是世界上最偉大最無私的一種感情,也是古今中外文學史上一個永恒的主題。泰戈爾的《金色花》借助于金色花塑造了一個頑皮的孩子形象,表達對母親的深情,而《荷葉母親》又是如何來體現的呢?
二、字詞積累。
并蒂:瓜、果等跟莖、枝相連的部分。
瑞:吉祥的。
菡萏(hàndàn):荷花。
徘徊(páihuái):在一個地方來回的走。
欹(qī):傾斜。
蔭蔽:遮蔽。
花瑞:花開的好預兆。
蓮蓬:蓮花開過后的花托。
適意:舒適。
亭亭:①形容高聳;②形容人或花木美好,同“婷婷”。
遮攔:zhē遮擋,阻擋。
三、走近作者。
冰心(1900~1999),原名謝婉瑩,福建長樂人,現代散文家、詩人、兒童文學家,詩歌代表作《繁星》、《春水》等。散文集《寄小讀者》。
冰心的創作內容大致包括:母愛、童真、自然三個方面。以宣揚“愛的哲學”著稱,而母愛,就是“愛的哲學”的根本出發點。
四、關于散文詩:
散文詩是兼有散文和詩的特點的一種文體,一般篇幅短小,具有詩的意境和散文表現力。
表象是散文,本質是詩。
五、聽讀課文,整體感知
1、把握大意。(聽讀結束,找學生來概括大意)
這篇散文借景寫人,托物寄情,以花喻人,激起自然地贊頌母親的愛、母女的情。寫荷花是為了寫“我”,寫荷葉是為了寫母親,達到“我”是雨打風擺的荷花,而母親則是替荷花抵擋風雨的荷葉的境界。是啊,連荷葉都會自覺地保護荷花,何況母親愛護自己的子女。純潔的母愛,總在我們遇到風雨的時候悄然而至,給我們慰藉和力量;無私的母愛,將永遠保護我們,伴我們一生。
2、理清結構層次
從自家院子里的蓮花寫起,重點寫雨中的蓮花,寫自家院中雨打紅蓮、荷葉護蓮的情景。在雨中作者發現荷葉掩蓋起蓮花,觸動了自己,于是產生了聯想,想起了母親,想起了母親愛護兒女的情景,于是借此景抒發自己對母親保護兒女成長的感情。
3、本文用什么方法引出對家庭往事的回憶?
用觸景生情的方法,引出家庭往事的回憶。父親的朋友送的蓮花引出九年前在家中院子看到的紅蓮,引入自然。
六、探究品讀
1、作者為什么要從自家院子里的蓮花寫起?課文重點描寫的是什么?為什么還要提及九年前祖父和我的賞蓮呢?
2、四看紅蓮,當時的環境是怎樣的?紅蓮呢?作者的心境又是如何變化的呢?
3、課文中寫作者的情緒變化有什么作用?結尾“心中的雨點來了,除了你,誰是我在無遮攔天空下的蔭蔽”有什么作用?
4、結尾一段“母親啊!你是荷葉,我是紅蓮,心中的雨點來了,除了你,誰是我在無遮蓋天空下的蔭蔽?”蘊含了怎樣的感情?
5、園里蓮花有很多,只擇其中兩朵來寫,這里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現手法?這樣有什么作用?
6、“雨點不住地打著,只能在那勇敢慈憐的荷葉上面,聚了些流轉無力的水珠。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動”,作者看到紅蓮旁邊的一個大荷葉,慢慢地傾側過來,正覆蓋在紅蓮上面深受感動,是因為什么?
分組討論,展示,老師明確:
1、作者為什么要從自家院子里的蓮花寫起?課文重點描寫的是什么?為什么還要提及九年前祖父和我的賞蓮呢?
(1)因為自家院中雨打紅蓮、荷葉護蓮的情景,觸動了自己,于是產生了聯想,“我”是雨打風吹下的荷花,而母親是替荷花抵擋風雨的荷葉。寫荷花是為了寫“我”,寫荷葉是為了寫母親,既充滿了愛意,有順理成章地聯想到母親的呵護及關愛,溫馨感人。于是借此景抒發自己對母親保護兒女成長的感情。
(2)紅蓮是全文著力描寫的重點。課文從自家院子里的蓮花寫起,重點寫雨中的蓮花。
(3)在寫雨打紅蓮、荷葉護蓮之前,作者先將九年前與祖父的賞蓮寫出,作平平淡淡的鋪墊,把花放在人的背景中認識,花瑞人祥,三蒂蓮的開放展示出吉祥的征兆,把花與人緊密聯系在一起,為下文以花喻人埋下伏筆。
2、四看紅蓮,當時的環境是怎樣的?紅蓮呢?作者的心境又是如何變化的呢?
3、課文中寫作者的情緒變化有什么作用?結尾“心中的雨點來了,除了你,誰是我在無遮攔天空下的蔭蔽”有什么作用?
課文中作者的情緒從“煩悶”到“不適意”,從“不適意”到“不寧的心緒散盡”,這樣寫表露了作者關注花的命運的感情。
結尾直抒胸臆,卒章顯志。自然界的雨點是可見的、有形的,“心中的雨點”卻是無形的,涉及的面廣,內容紛繁,除了母親,還有誰能蔭蔽?這就把母愛推向了高潮。
4、結尾一段“母親啊!你是荷葉,我是紅蓮,心中的雨點來了,除了你,誰是我在無遮蓋天空下的蔭蔽?”蘊含了怎樣的感情?
荷花是“我”,荷葉是母親,溫馨感人,愛意濃濃。母愛博大無邊,偉大無窮。“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風風雨雨,坎坷磨難。只有母親是保護我們度過人生路上坎坷與磨難的人。母親就是我們的生命中永遠為我們遮蔽風雨的人。
5、園里蓮花有很多,只擇其中兩朵來寫,這里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現手法?這樣有什么作用?
兩朵蓮花,二紅一白,一謝一安然,以白襯紅,更突出紅蓮在勇敢慈憐的荷葉的庇蔭下的幸福。
6、“雨點不住地打著,只能在那勇敢慈憐的荷葉上面,聚了些流轉無力的水珠。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動”,作者看到紅蓮旁邊的一個大荷葉,慢慢地傾側過來,正覆蓋在紅蓮上面深受感動,是因為什么?
因為荷葉傾側過來覆蓋紅蓮正如母親為自己遮風擋雨,無畏地為紅蓮遮蔽.作者被感動了。感嘆母親為自己的付出,意思是,自己困難的時候,只有母親無私的幫助自己。
七、拓展訓練:
(一)
小小的花/也想抬起頭來/感謝春光的愛——/然而那深厚的恩慈/反使他終于沉默/母親啊/你是那春光嗎?
1、明明想“感謝春光”,卻“終于沉默”。為什么不說呢?這其中包含著怎樣的思想感情。
因為他認識到幾句感謝的話是不足以報答“春光的愛”的,沉默中包含著更深的感激與敬意。
2、最后的一句話隱含著對母親的特別的感激之情,它的后面可以補充上一句話揭示出這種感激之情,發揮你的想象補充上。
我就是那朵小小的花。
3、這首詩和唐代孟郊的《游子吟》中的一句表達的思想很接近,你能默寫出那句詩嗎?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二)
嫩綠的芽兒和青年說:“發展你自己!”
淡白的花兒和青年說:“貢獻你自己!”
淡紅的果兒和青年說:“犧牲你自己!”
1、這首詩所用的修辭手法有排比、擬人。
2、詩中用發展、貢獻、犧牲三個詞,對不同時期的青年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3、這首詩作者的寫作目的是什么?
鼓勵青年努力向上、自我奉獻、自我犧牲
4、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C)
A.詩中“嫩綠”“淡白”“深紅”等色彩詞匯,巧妙點明了時間正在向前移動,事物也在運動變化
B.詩中表現了詩人在探索人生道路時的愿望和理想
C.“芽兒”“花兒”“果兒”其實是作者的化身
D.這首詩共三段,句式結構基本相同
(三)
1、文字游戲:請你試一試,完成由“房子”和“茶”,“月亮”和“花”的聯想。
房子→(主人),(主人)→(客人),(喝水)→(喝水),(喝水)→茶
月亮→(太陽),(太陽)→(大地),(大地)→(花園),(花園)→花
2、仿照示例。
例:音樂像一股晶瑩而又甘美的泉水,流進人們的心里,洗去心靈中的塵垢。
(1)冬天像個慈善的老人,給小麥蓋上厚厚的棉被,使它安然度過嬌弱的童年。
(2)老師的話像一把開心的鑰匙,打開了我的心靈之鎖,重新揚起了我自信的帆。
(3)淋成落湯雞的我,感覺好像掉進了冰窖里,從頭到腳都涼透了。
八、布置作業:《導學練》。
七年級上冊是根據生活內容編排單元的。第五單元是以親情為主題,《風箏》寫手足之間童年的故事;《羚羊木雕》寫子女與父母的矛盾;《散步》寫三代人的和諧美滿;《世說新語》兩則是寫少年兒童成長中的聰明機智的故事;而《金色花》及《紙船》則是表現母愛的兩篇詩歌;所以在教學時定位在感受母愛的位置上。泰戈爾的詩歌清新自然,想象豐富,語言秀麗,文中孩子天真的想法,頑皮可愛的形象,無不充溢著濃濃的對母親的愛和依戀。《荷葉母親》是冰心一篇很典型的以母愛為主題的文章。文章描述了一朵在雷雨之夜的盛開的紅蓮,被打得左右傾斜。作者站在屋檐下,不由的擔心那一朵剛剛展開花瓣的紅蓮。正當作者“無法可想”之時,紅蓮旁的大荷葉“傾側了,正好覆蓋在紅蓮上”,無懼無畏地守護著紅蓮,正如母親的手呵護著兒女一般……
在教學中,以朗讀教學為主,教會學生“美讀”,帶著美好的情懷,美好的想像,用優美的聲調,抑揚頓挫地朗讀詩歌,在美的詩歌里得到熏陶。
教學目標:
⒈知識與能力目標:指導學生把握詩歌的感情基調,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
⒉過程與方法目標:品味詩歌的精美語言,理解詩句中限制、修飾性詞語的表達作用。
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體會詩歌中濃濃的母子情。
重點難點:
⒈重點:體味詩歌思想感情,并能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⒉難點:聯系生活,細致深入地體味親情之愛,并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999年10月3日,在貴州的麻嶺風景區,正在進行的纜車突然墜毀,36名乘客中有14位不幸遇難,而就在悲劇發生時,一對年輕的夫婦,同時用雙手托起了自己兩歲半的兒子,結果兒子得救了,這對夫婦卻失去了生命,在生和死的瞬間,父母想到的并不是自己,他們用雙手把生的希望留給了兒子,這就是父母之愛。今天我們來學習冰心的《荷葉 母親》一起去感受那風雨中的母愛。(板書課題,作者)
(過渡:讓我們先走進作者)
二、走進作者
冰心(1900-1999),
原名謝婉瑩,中國現代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兒童文學家。
代表作有:
散文集《寄小讀者》
詩集《繁星》、《春水》
冰心的創作內容大致包括:
母愛、童真、自然三個方面。
以宣揚“愛的哲學”著稱,而母愛,就是“愛的哲學”的根本出發點。
(過渡:這是一首散文詩,那就讓我們在朗讀中慢慢品味文章,請先聽課文錄音)
三、聽讀
1 聽錄音,注意停頓和語氣、語調的處理
2 學生自由朗讀,(提示:遇到不認識的字詞可以借助注釋,也可以問老師)
3 個別讀,(推薦學生讀)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