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4-25
這是智取生辰綱教學設計公開課一等獎,是優(yōu)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熟悉課文內容,概括課文大意。
2.多角度地處理課文信息,優(yōu)化閱讀情境,品評欣賞名著。
【教學時數(shù)】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1.初讀:了解楊志
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概述楊志事跡。明確:
①原為殿司制使,因失陷花石綱丟官;
②淪落東京,因盤纏使盡賣祖?zhèn)鲗毜叮瑹o奈殺潑皮牛二,流配東京大名府充軍;
③大名府留守梁世杰恩赦楊志,安排比武,楊志斗武出色,被提拔做管軍提轄使;
④受梁中書重托,押運生辰綱,在黃泥岡失陷;
⑤走投無路,落草二龍山寶珠寺。
過渡:對于楊志的故事,著名作家茅盾先生有專門的點評。請看資料:
資料助讀一:
楊志的故事一共只有三回書,一萬五六千字,首尾三大段落:賣刀,得官,失陷生辰綱。在結構上,楊志的故事和林沖故事是不同的。林沖的故事先提出全篇主眼,然后一步緊一步向頂點發(fā)展,楊志的故事卻是把失意、得志、幻滅這三部曲概括楊志的求官之夢,從結構上看,高潮在中段。在權貴高俅那里,楊志觸了霉頭,但在另一權貴梁中書那里,楊志卻一開始就受到提拔,似乎可以一帆風順了,但在權貴門下做奴才也并不容易。奴才中間有派別,經常互相傾軋。梁中書用人不專,注定了楊志的幻滅。同時也注定了黃泥岡上楊志一定要失敗。
——茅盾《談水滸的人物和結構》
師生歸納:
①失意、得志、幻滅是楊志性格發(fā)展的三部曲。失陷生辰綱是楊志命運的轉折點。楊志最終走上了反抗官府的道路。
②茅盾先生認為:“梁中書用人不專”在課文具體指什么?
明確:既然讓楊志做押送生辰綱負責人,又安排老都管隨行制約楊志。
2.研讀:把握整體?
(1)請同學們快速閱讀課文。
過渡:對于《智取生辰綱》的情節(jié)設置和敘事手法,明末清初金圣嘆已有論述。請看資料:
資料助讀二:
《智取生辰綱》的情節(jié)設置,“花攢錦湊,龍飛鳳走”。看他寫棗子客人自一處,挑酒人自一處,酒自一處,瓢自一處,雖讀者亦幾忘其為東溪村中飲酒聚義之人,何況當日身在廬山者耶?
資料助讀三:
從來敘事之法,有賓有主,有虎有鼠。夫楊志虎也,主也;彼老都管與兩虞候特賓也,鼠也。設敘事者于此不分賓主,不辨虎鼠……將何以表其為楊志哉?《智取生辰綱》的“敘事之法”,妙在“有賓有主”以“賓”襯“主”。
(2)根據(jù)上面資料,聯(lián)系課文,圍繞“課文中的兩”進行概述。
明確:
①說說故事中的“兩個場面”
小說寫兩個場面,即押送場面和失陷場面。前者為后者作鋪墊。寫楊志與都管、虞候的矛盾,不但令晁蓋一行有機可趁,而且寫出楊志失敗之必然。
②說說故事中的“兩種矛盾”
一種是楊志與軍健、虞侯、老都管之間的內部矛盾,表現(xiàn)為押送途中快與慢、走與停、要喝酒與不準喝酒的矛盾,這是故事的次要矛盾。另一種是楊志押送與晁蓋等好漢智取的矛盾,這是故事的主要矛盾。
③說說故事中的兩組人物
一組是以楊志為首的押送隊,一組是以晁蓋為首的八位好漢。這些人物的立身行事,性格特征都各不相同。
④說說故事中的“兩條線索”
明線:楊志押送生辰綱處處小心都管掣肘押送失敗。
暗線:吳用智取生辰綱預設機關團結合作智取成功。
師生小結故事情節(jié)結構藝術。
3.品讀:突破重點。
主問題:文題為“智取生辰綱”,根據(jù)課文內容,說說吳用之“智”表現(xiàn)在哪些地方。
明確:“智”具體表現(xiàn)在:
(1)“智”定策略。
一是智用“天時”。利用天時——天氣炎熱,以藥酒作武器。
二是智用“地利”。黃泥岡人煙稀少,于此設伏,占有“地利”。
三是智用“矛盾”。楊志等人內部矛盾重重,給了晁蓋等人可乘之機。
(2)“智”施計謀。
一是喬裝歇涼,先聲喝問,麻痹楊志一行。
二是買酒一桶,當面吃盡,迷惑楊志一行。
三是假意饒酒,巧下麻藥,蒙騙楊志一行。
四是賭氣不賣,假意調解,引誘楊志一行。
2.勾畫文中表現(xiàn)“天氣炎熱”的語句,在品讀中體會作者是表現(xiàn)“天熱”手法。
明確:
(1)文章寫“天熱”二十余處,有的通過作者介紹直接寫,有的通過人物語言、動作間接寫。
(2)描寫作用
①渲染氣氛,增強實感。“紅日當天,沒半點云彩”,挑夫如何不怨?
②文不在多,妙在傳神。“那石頭熱了腳疼”,一句七字,熱極之苦,描畫已盡。
③烘托心理,形神畢現(xiàn)。“眾軍人看那天時……”,天氣之炎熱難當,軍健之怨怒悵恨,俱從四字道出。
④轉換場景,發(fā)展情節(jié)。“赤日炎炎似火燒”,眾軍漢口渴難當,白勝所唱山歌恰好唱入眾軍漢之耳,另一場面展開,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
資料助讀四:
《智取生辰綱》的環(huán)境描寫,“不費筆墨”,“分寸不失”。看他寫天氣酷熱,不費筆墨,只一句兩句,便已焦熱殺人。古稱盛冬掛云漢圖,滿座煩悶,今讀此書,乃知真有是事。
教師小結本課內容。
1.梳理故事情節(jié),把握文本人物形象,學習設置矛盾沖突刻畫人物的方法。
2.了解作品雙線敘事線索的結構藝術。
3.感受文本“白話”語言特征,簡要了解《水滸傳》在中國古典文學中的地位。
4.感受中國古典小說的豐富底蘊,培養(yǎng)閱讀古典小說的興趣,熱愛祖國的傳統(tǒng)文化。
第1課時
一、導入新課
北宋年間,在一個名不見經傳的荒涼之地黃泥岡,發(fā)生了一起震驚全國的重特大搶劫詐騙事件。當時北京大名府梁中書為了給遠在首都東京的岳父大人蔡太師送生日禮物,派楊志帶領一批訓練有素的“特警”護送十萬生辰綱,結果卻被以晁蓋、吳用等為首的一批犯罪分子中途劫走!
然而,令人驚奇的是,八九百年過去了,人們不僅不痛恨這伙“詐騙搶劫團伙”,反而對他們十分崇拜,津津樂道,尊稱他們?yōu)橛⑿郏∵@是為什么呢?欲知曉答案,讓我們一起來學習《智取生辰綱》一文。
二、教學新課
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說家,本名彥端,今江蘇興化人。博古通今,才氣橫溢,舉凡群經諸子,辭章詩歌,天文、地理、醫(yī)卜、星象等,一切技術無不精通,35歲曾中進士,后棄官歸里,搜集整理關于梁山泊宋江等英雄人物的故事,閉門著述,最終寫成了“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
關于《水滸傳》的作者是否只是施耐庵一人,學界尚有爭議。明嘉靖時人高儒的《百川書志》云:“《忠義水滸傳》一百卷,錢塘施耐庵的本,羅貫中編次。”因此,也有人認為《水滸傳》為施耐庵與羅貫中的合著。
作為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在中國文學史上有著極高的地位,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描寫農民起義全過程的長篇小說。全書前半部寫“官逼民反”,好漢林沖、魯智深等一個個被“逼上梁山”,在宋江上山后,寫了幾場反土豪、打官軍的戰(zhàn)爭;后半部寫宋江被招安,攻遼,打方臘,最后以悲劇結局。小說真實地描寫了起義斗爭的發(fā)展過程:從個人發(fā)展到集體反抗,從分散斗爭到有組織的斗爭,以及起義失敗的結局。
1.快速瀏覽課文,大體把握故事內容,并在瀏覽的過程中思考以下問題。文題中的“生辰綱”是什么東西?“智取”的人是誰?為何稱作是“智取”?
明確:生辰綱是為太師蔡京祝壽而進獻的大批財物,都是搜刮百姓血汗錢的不義之財;智取的人是晁蓋、吳用等八條好漢;因取生辰綱的過程中巧用計謀,故稱智取。
2.梳理情節(jié),給文章劃分結構。
明確:按小說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可將文章分為六部分:
第一部分:故事發(fā)生(開頭至“今日天下怎地不太平”)楊志押送生辰綱。
第二部分:故事發(fā)展(“楊志卻待再要回言”至“唱道:……樓上王孫把扇搖”)七雄販棗蒙楊志。
第三部分:故事進一步發(fā)展(“那漢子口里唱著”至“也這般啰唣”)白勝設計誘官軍。
第四部分:高潮(“那對過眾軍漢見了”至“自下岡子去了”)楊志無奈買白酒。
第五部分:結局(“只見那七個販棗子的客人”至“掙不動,說不的”)楊志誤失生辰綱。
第六部分:尾聲(最后一段)吳用智取生辰綱。
概括性梳理,可將全文劃分為兩部分。
前一部分:寫楊志與老都管、虞候及眾軍士的矛盾。楊志為了應付不測處處小心,事事留意。行路策略由趁涼行路至“人家漸少,行客又稀”的山路地帶的天熱行路。期間對下屬不講究方式方法,“輕則痛罵,重則藤條便打”,軍漢們“雨汗通流”,苦不堪言,怨聲載道。與兵士、老督管、虞候的矛盾層層升級。
第二部分:該部分為全文的高潮,寫楊志、晁蓋等人的智取生辰綱。吳用利用酷熱難耐的天氣以及楊志一行口渴的現(xiàn)狀,于是設計在酒中下蒙汗藥,通過多種手段誘使楊志放松警惕,進而中計飲酒失了生辰綱。
1.由前面對文本內容的概括性把握,請說說本文的結構線索是什么。
明確:楊志押運生辰綱。上路——中計——失綱。
2.但是除此之外,還有一條線索也穿插其中,結合題目,說說這條線索是什么。
明確:晁吳智取生辰綱。定計——施計——劫綱。
【學法指導】
雙線結構是記敘類文章中常見的一種組合形式,同時存在和發(fā)展的兩條線索便于拓展作品的廣度和深度,更好地表現(xiàn)豐富而復雜的社會生活。
探究:為什么本文會同時擁有兩條線索?請說說這兩條線索之間的關系及如此安排的理由。
明確:文本所采用的是最常見的“包容式”雙線結構。故事的發(fā)展以一條線索為明線,另一條包容在其中的為暗線。楊志押運生辰綱的全過程便是本文的明線,明線中特別突出了楊志的小心謹慎,楊志與軍漢的矛盾,以及失綱的全過程,明線構成文章的整體脈絡。對晁蓋、吳用等人的行動則采取暗線寫法,讓讀者猜不透,造成懸念,直到最后由暗線轉到明線,讀者才恍然大悟。這就使故事更加曲折,更能引人入勝,從而增強藝術效果。
三、板書設計
第2課時
一、導入新課
上一課時,我們大致梳理了故事情節(jié),明確了本文行文的兩條線索,一條是楊志失綱的明線,一條晁蓋、吳用等人設計取綱的暗線,那么到底雙方是怎樣的人才導致了這個結果呢?雙方的斗智又如何體現(xiàn)?讓我們進入今天的課文學習。
二、教學新課
探究:仔細閱讀智取生辰綱部分,說說晁蓋、吳用等人劫取生辰綱,其“智”主要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
明確:一、智用天時。
楊志押送生辰綱正趕上酷熱的季節(jié),“正是六月初四日時節(jié),天氣未及晌午,一輪紅日當天,沒半點云彩,其日十分大熱”,天氣的特征已得到極其鮮明的表現(xiàn)。所以軍漢們一見到迎面的土岡子,便“都去松陰樹下睡倒了”。暑熱加上一路疲憊使楊志的隨從幾乎沒有還擊之力。而晁蓋、吳用等人卻早已等候在此,以逸待勞,可以說已掌握了智取的首要有利因素。
二、智用地利。
晁蓋等人選擇了山岡和樹林作為劫取生辰綱的最佳地點,自然有其中的原因。黃泥岡可以作為掩護,松林既可引誘急欲避暑歇息的楊志一行人進入,又可模糊敵人的視線,使他們看不清松林內的真切情況。小說中“只見對面松林里影著一個人”一句中的“影著”足以說明問題。這前兩“智”充分說明晁蓋、吳用等人做到了知己知彼,且深入調查研究了楊志一行人的行進時間、速度和路線。他們斷定在近正午時分,楊志一行人將抵達黃泥岡,而且軍漢們將急于進入松林避暑歇息。晁蓋、吳用等人為楊志一行人畫好了他們情愿也好,不情愿也好都將進入的“伏擊圈”。
三、智用矛盾。
同樣通過仔細地觀察和分析,晁蓋等人發(fā)現(xiàn)了楊志一行人內部的矛盾并且利用了這一矛盾。楊志擔心生辰綱出事,推遲每天動身時間,讓軍漢們擔著百余斤擔子在烈日下行走,還時常用藤條鞭打他們,唯恐在休息時會發(fā)生意外,軍漢們早已怒忿在胸。虞候、老都管同樣對楊志有強烈不滿,楊志一行內部矛盾已經激化,這就注定在松林中休息,無人再去理會楊志的打罵。矛盾致使內部分裂,給了晁蓋等人可乘之機。此智更能說明晁蓋等人運用一、二兩智的高明、得當,此智亦與前兩智密切相關。
四、智用計謀。
前面所有“智”的最終實現(xiàn)靠的就是“半瓢酒”。在雙方眾目睽睽之下,晁蓋等人喝的是美酒,而楊志等人喝的是藥酒,劉唐與白勝的表演天衣無縫,楊志等人在“倒也”聲中眼睜睜地看著生辰綱被劫持而去就是動彈不得,不能不說是吳用的計謀用到了家。
目標導學二:分析人物形象與環(huán)境,探究楊志“失綱”原因
1.文中用了大量的筆墨來刻畫楊志這一人物,結合文中關于楊志的言行,說說他具有怎樣的性格特征,這與他丟失生辰綱有怎樣的關系。
明確:(1)對路途的兇險有著清醒的認識,根據(jù)不同的地形,更改行路的時間。開始是趁涼行路,后來到了“人家漸少,行客又稀”的山路地帶,為安全起見,改為“辰牌起身,申時便歇”,天正熱時趕路,而且不允許大家在黃泥岡的松林里休息。為防止遭劫,兵士要買酒喝,他又千方百計阻攔。這都充分體現(xiàn)了楊志的精明、小心謹慎的性格特征。(2)楊志對待下屬,“輕則痛罵,重則藤條便打”,軍漢們“雨汗通流”,苦不堪言,怨聲載道。這又體現(xiàn)了楊志粗暴蠻橫、剛愎自用的性格特征。
楊志的精明謹慎原本不應該產生“失綱”的結果,但是正是因為這份謹慎,才促使他將他的粗暴蠻橫、剛愎自用發(fā)揮到了極點,以至于內部失和,最后軍漢們非要在黃泥岡停住,并買酒中計,從而導致了他的“失綱”。
一、明確課標要求
(一)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文章內容,概括“智取”情節(jié)。
2.賞析小說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探討生辰綱丟失的原因。
3.了解早起白話文的特點,體會古今漢語的聯(lián)系與貫通。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分析作品的敘事線索,具體分析“智押”及“智取”。理解本文精巧的構思。分析環(huán)境描寫對情節(jié)的作用。
2.難點:鑒賞本文在矛盾沖突中刻畫人物性格的方法。
(三)課時安排
2課時
(四)教學方法
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二、教學過程展示
第一課時
(一)激情導入
常言道:“智不智看《三國》,勇不勇看《水滸》。”意思是說:三國多智士,梁山多勇夫,那么水滸英雄是不是都是“四肢發(fā)達,頭腦簡單”的人呢?答案是否定的。他們的計謀同樣讓人拍案叫絕。不信,我們就來學習《智取生辰綱》,領略一下梁山好漢的計謀。
板書:
智取生辰綱 施耐庵
(二)走進課文
環(huán)節(jié)一:關注作者,了解背景
課件出示
1.作者簡介
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說家。施耐庵,博古通今,才氣橫溢,舉凡群經諸子,辭章詩歌,精通天文、地理、醫(yī)卜、星象等,35歲曾中進士,后棄官歸里,搜集整理關于梁山泊宋江等英雄人物的故事,閉門著述,最終寫成了“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
2.作品鏈接
本文是選自《水滸》71回本。《水滸傳》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描寫農民起義全過程的長篇小說,并非一人一時之作,而是在民間口頭傳說、藝人講說演唱的基礎上,由文人加工編撰而成。全書前半部寫“官逼民反”,后半部寫宋江被招安,攻遼、打方臘,最后以悲劇結局。作者對起義英雄予以充分肯定和熱情謳歌,對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黑暗勢力則盡情抨擊。全書結構嚴整,以官逼民反、替天行道為主線,每個故事又獨立成章。
【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意在讓學生了解作者和整部名著,便于了解節(jié)選的內容,更好地把握本文在整個作品中的地位和作用。
環(huán)節(jié)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默讀課文,掃清文字障礙
虞候(yú) 嗔怪(chēn) 尷尬(gān gà) 樸刀(pō) 恁地(nèn) 怨悵(chàng) 省得(xǐng) 著意(zhuó) 兀的(wù) 喏喏連聲(nuò) 草芥(jiè) 剜口割舌(wān) 忒認真(tuī) 面面廝覷(qù) 聒噪(guō) 晁蓋(cháo) 三阮(ruǎn)
2.思讀課文,整體感知
課件出示
(1)生辰綱是什么東西?
(2)生辰綱是誰取的?又是從誰的手里取走的?用怎樣的方式取走的?
(3)小說以“生辰綱”的爭奪為中心事件,采用了雙線結構,明線是什么?暗線是什么?
指導:雙線結構是記敘類文章中常見的一種組合形式,同時存在和發(fā)展的兩條線索,便于拓展作品的廣度和深度,更好地表現(xiàn)豐富而復雜的社會生活。
(4)明、暗雙線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交接在一起?
預設:
(1)為太師蔡京祝壽而進獻的大批財物,這些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錢,是被搜刮來的不義之財。
(2)晁蓋、吳用等八條好漢;楊志;智取。
(3)明線──楊志押運生辰綱;暗線──晁吳智取生辰綱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
一枝是楊志押送生辰綱,這是明線:上路──中計──失綱
一枝是好漢智取生辰綱,這是暗線:定計──施計──劫綱
(4)預設:六月初四正午;黃泥岡松樹林。
3.梳理情節(jié),劃分層次。
課件出示
提示:按小說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劃分。
預設:
按小說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可將文章分為六部分:
第一部分:故事發(fā)生(開頭至“今日天下怎地不太平”)楊志押送生辰綱。
第二部分:故事發(fā)展(“楊志卻待再要回言”至“唱道:……樓上王孫把扇搖”)七雄販棗蒙楊志。
第三部分:故事進一步發(fā)展(“那漢子口里唱著”至“也這般啰唣”)白勝設計誘官軍。
第四部分:高潮(“那對過眾軍漢見了”至“自下岡子去了”)楊志無奈買白酒。
第五部分:結局(“只見那七個販棗子的客人”至“掙不動,說不的”)楊志誤失生辰綱。
第六部分:尾聲(最后一段)吳用智取生辰綱。
【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意在引導學生初讀課文,掃清文字障礙,整體感知文章內容,為下一步進一步探究做好鋪墊。
環(huán)節(jié)三:探究矛盾,尋找沖突
師:文中有哪些矛盾沖突?
學生跳讀課文,并合作探究。
小說有兩種矛盾:
一種是楊志與軍健、虞候、老都管之間的內部矛盾。表現(xiàn)為押送途中快與慢、走與停的矛盾,要喝酒與不準喝酒的矛盾。在整個故事中,這是次要矛盾。
另一種矛盾是楊志押送與晁蓋等好漢智取的矛盾。表現(xiàn)為在對生辰綱的態(tài)度上,楊志一方是明防,而晁蓋一方要暗奪。結果由于明防的一方內部不和,給暗奪的一方以可乘之機,終致失敗。
作用:矛盾沖突,一方面突出人物形象,同時又具有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的作用。
【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意在讓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分析作品中的矛盾沖突,為下文分析人物形象做鋪墊。
(三)課后作業(yè)
請同學們課后繼續(xù)閱讀課文,思考一下問題。
(1)課文直接寫“熱”的有二十處之多,間接寫“熱”的也不下十處,為什么要這樣寫?
(2)晁蓋、吳用等人劫取生辰綱用“智”主要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
(3)楊志最終失陷生辰綱,從而“貽誤”終身,是否在他身上確實無“智”可言呢?
(4)如楊志并非無智,那么試分析他失敗的關鍵癥結在哪里?
(5)你覺得楊志是一個怎樣的人?試概括一下他的思想性格特點。
(6)如文中題目,能否改為“劫取生辰綱”?試圖從作者的寫作意圖去分析。
(7)在閱讀中標示出自己的疑問。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上一課時,我們大致梳理了故事情節(jié),明確了本文行文的兩條線索,一條是楊志失綱的明線,一條晁蓋、吳用等人設計取綱的暗線,那么到底雙方是怎樣的人才導致了這個結果呢?雙方的斗智又如何體現(xiàn)?讓我們進入今天的課文學習。
(二)走進課文
環(huán)節(jié)一:圍繞“智取”,分析表現(xiàn)
1.“智”送生辰綱
師:楊志是個老江湖,為了力保生辰綱不失,他采取了哪些智慧的措施?請同學們跳讀課文,小組合作探究。
預設:
從以下幾方面可以看出楊志是個十分精細、警覺且有智謀的“押解官”。
(1)“智藏行蹤”:他為什么不多帶兵?為了掩人耳目,這叫“智藏行蹤”
(2)“智變行辰”:變更起止時間。楊志在“人家漸少”之后,推遲每天動身時間且提前休息(由原來的“五更起身日中歇息”改為“辰牌起身申時便歇”)。他寧可逼迫軍漢冒酷熱前行而落得怨聲載道,也要保全生辰綱,無非是怕有人晨光或暮色中偷襲。六月正午,恐怕歹人也不愿活動。
(3)“智選路徑”:逼趕。怕路長夢多,不惜打罵軍士,斥責虞侯,得罪老都管,楊志"催促"一行人在山中僻路行走,表明他選擇了連強盜也不愿行走的艱難路徑,以此來保護生辰綱。
(4)提醒軍漢。“這里是強人出沒的去處,地名叫做黃泥岡,閑常太平時節(jié),白日里兀自出來劫人,休道是這般光景。誰敢在這里停腳!”“如今須不比太平時節(jié)。”即使在光天化日下,楊志也盡量減少中途休息,唯恐軍漢們心生懶怠,一旦有情況難以應敵。
(5)審察棗販:盤問棗客。“你等是什么人?”“你等莫不是歹人?”“你等且說是那里來的人?”
(6)謹慎買酒。楊志在黃泥岡提醒軍漢們此地險要,發(fā)現(xiàn)劉唐頓生疑心,唯恐白勝酒中有蒙汗藥……“俺在遠遠處望這廝們都買他的酒吃了;那桶里當面也見吃了半瓢,想是好的。打了他們半日,胡亂容他買碗吃罷。”
以上諸多方面表現(xiàn)楊志用心、用智良苦,實非常人可比。
2.“智”取生辰綱
師:吳用等既然要“智”取生辰綱,那么他們是如何用“智”的呢?請同學們跳讀課文,小組合作探究。
預設:吳用等好漢的智謀表現(xiàn)在:
(1)智用天時。楊志押送生辰綱正趕上酷熱的季節(jié),“此時正是五月半天氣”,過了十四五日后(六月初四)“天氣未及晌午,一輪紅日當天,沒半點云彩,其實十分大熱”“眾軍人看那天時,四下里無半點云彩,其實那熱不可當”。在短短幾行文字中便出現(xiàn)兩次“熱”,天氣的特征已得到極其鮮明的表現(xiàn)。天氣炎熱必然導致口渴。如此一而再,再而三地大筆渲染炎熱氣候,也就引發(fā)了眾軍漢寧可用自己的生命換取片刻的休息,以及虞侯和老都管對楊志的不滿,更為軍漢們極度渴望買酒解渴渲染氣氛,更為下文的“智取生辰綱”埋下了伏筆。如果沒有酷熱的天氣作盾牌,軍漢們就不會大汗淋漓,口渴難受,也不會寧愿忍受皮鞭之苦而到松樹下休息,也不會湊錢買酒喝而遭遇蒙汗藥致使生辰綱遭劫。炎熱的天氣將故事情節(jié)推向了高潮。
而晁蓋、吳用等人卻早已等候在此,以逸代勞,可以說已掌握了智取的首要有利因素。
(2)智用地利。其一,松樹林是夏日休息的好地方,同時這松樹林會讓萬分疲憊的軍漢們產生依賴心理;其二,松樹林比較隱蔽,容易給人造成視覺障礙,使他們看不清松林內的真切情況。小說中“只見松林里影著一個人”一句中的"影著"足以說明問題。
這前兩“智”充分說明晁蓋、吳用等人做到了知己知彼,且深入調查研究了楊志一行人的行進時間、速度和路線。他們斷定在近正午時分,楊志一行人將抵達黃泥岡,而且軍漢們將急于進人松林避暑歇息。晁蓋、吳用等人為楊志一行人畫好了他們情愿也好,不情愿也好都將進入的“伏擊圈”。
(3)智用矛盾。同樣通過仔細的觀察和分析,晁蓋等人發(fā)現(xiàn)了楊志一行人內部的矛盾并且利用了這一矛盾。且看楊志一邊,“一路上楊志趕著催促要行,如若停住……則藤條便打,逼趕要行”“拿起藤條,劈頭蓋腦打去”,這無疑使楊志和軍漢們的矛盾激化,而兩個虞侯口里不道,肚里尋思,“這廝不直得便罵人”“老都管也心內自惱他”,這就使得楊志和老都管、虞侯們的矛盾也變得激化,顯然,這時的楊志早已是孤家寡人,任憑鞭打喊罵,也無法控制局面,怎能不敗下陣來?矛盾致使內部分裂,給了晁蓋等人可乘之機。
與晁蓋、吳用等人精誠合作的團隊精神,形成對比,突顯楊志失去“人和”的困境。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提挈全文
導入:上節(jié)課我們圍繞小說題目中的“智”研讀文本,了解了吳用等人“智”的具體表現(xiàn)(智用天時、智用地利、智用矛盾以及智用計謀)。在這場斗爭中吳用等人取得了勝利。不過老師一直在想:曾經殺牛二、戰(zhàn)林沖、斗索超的楊志,是個武藝超群的英雄。作為押解官,他肩負重要使命,握有重權,應該說是一個驍勇善戰(zhàn)、統(tǒng)率生辰綱的最佳人選。但他在押送生辰綱中卻落得個失敗的下場。那么失敗的楊志是否就無“智”可言呢?如果有智,那么他的“智”具體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呢?楊志最終失敗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明確:楊志也有“智”,具體表現(xiàn)在:
1.要求扮做普通的行商客人,悄悄趕路,避免大張旗鼓,引人注意;
2.要求梁中書給自己提調眾人的權力,防止內部不和,被“賊人”鉆了空子。
3.在路上根據(jù)不同的地形,更改行路的時間。開始是趁涼行路,后來到了“人家漸少,行客又稀”的山路地帶,為安全起見,改為“辰牌起身,申時便歇”,天正熱時趕路,而且不允許大家在黃泥崗的松林里休息。
4.后來兵士要買酒喝,他又千方百計阻攔。
師生小結楊志失敗的原因:
一方面固然是吳用計策的高妙和無懈可擊,但最主要的原因是他急功近利、粗暴蠻橫。正是如此,使得他對手下兵士“輕則痛罵,重則藤條便打”,從而激化了運送隊伍的內部矛盾。
二、創(chuàng)設活動情境——突破重點
1.文章哪一部分表現(xiàn)了楊志等十五人內部矛盾已全面激化?
明確:文章第四節(jié)。
2.請學生自由放聲朗讀第四節(jié),揣摩人物的語言特點,體會一下人物的心理,理解楊志一行人內部矛盾的體現(xiàn)。
3.分角色朗讀。(旁白、楊志、老都管、虞侯、眾軍漢、數(shù)中一人,共計6人。)
要求:朗讀時要注意把握人物的語言特點,揣摩人物的心理,其他學生認真聽讀,聽完作出評價。
三、創(chuàng)設體驗情境——品味情感
在分角色朗讀這一環(huán)節(jié)完成后,請學生對幾位扮演者的朗讀作出點評。
明確:
對楊志的.朗讀,要在把握楊志粗魯、暴躁的性格基礎上,根據(jù)楊志說話的對象來確定。
如對老都管有的要用平和的語氣。如“都管,你不知。這里正是強人出沒的去處,地名叫做黃泥岡,閑常太平時節(jié),白日里兀自出來劫人,休道是這般光景。誰敢在這里停腳!”有的用協(xié)商、無奈的語氣。如“都管,你須是城市里人,生長在相府里,那里知道路途上千難萬難!”有的則要在平和中略帶責備、抱怨的語氣。如“你也沒分曉了!如何使得?這里下岡子去,兀自有七八里沒人家。甚么去處,敢在此歇涼!”
生朗讀體會,師適時啟發(fā):為何楊志對老都管的態(tài)度會不同于其他人呢?如何準確朗讀老都管的語言?
明確:
押送生辰綱的領導者表面是楊志,實際上老都管才是真正的主人。
學生勾畫描寫老都管的語言描寫。引導學生分析老都管的性格。
過渡:對老都管的語言品析,金圣嘆早有精彩的點評。請看資料:
資料助讀五
《智取生辰綱》的人物語言,“描摹入畫”,“鑿鑿可聽”。看他寫一路老都管掣人肘處,真乃描摹入畫……寫都管罵楊志言語:“量你是個遭死的軍人,相公可憐抬取你做個提轄,比得芥菜子大小的官職,值得恁地逞能!”金圣嘆作四次夾批:“第一句,說破楊志不是提轄,惡極。‘“第二句,說提轄實是我家所與,惡極。”“第三句,說楊志即使是個提轄,亦只比之芥子,惡極。”“已上罵楊志……妙絕。”
師生小結朗讀要求:讀出老都管盛氣凌人、鄙夷楊志的語氣。
四、創(chuàng)設質疑情境——舉一反三
過渡:剛才我們已經欣賞了課文精彩的人物語言描寫,學完課文后,我相信同學們一定還會有自己的閱讀體會和疑惑,請說出來交流一下。教學時,不時有學生突發(fā)奇想,蹦出“思維的火花”,列舉如下:
生1:(在講吳用智用楊志內部矛盾而取得勝利時)問:老師,吳用他們怎么知道楊志等人內部矛盾重重的?
生2:白勝是如何算好時間在那個時候挑酒上黃泥岡的?
生3:我看楊志失敗的關鍵還在于楊志自身。他要不是時時在意,處處留心,過于謹慎,一開始就讓軍健們把酒喝了,即使他們內部不和,吳用等人的計謀也會落空,生辰綱也就不會丟失了。
……
明確:
激發(fā)學生踴躍地提出問題,老師引導學生進行解答,所有的質疑從學生中來,再回到學生中去,從而引導學生走進名著再走出名著,深化對名著的閱讀的體驗,再次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培養(yǎng)學生在閱讀中不斷生疑、質疑、解疑的習慣。
幼兒園學習網(wǎng) | 聯(lián)系方式 | 發(fā)展歷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