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4-29
這是莊子故事兩則教學設計一等獎,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 積累常用的文言詞語。了解《莊子》及莊子生平、思想。
2.欣賞故事的趣味性,理解比喻說理的妙處,把握故事的主旨。
3.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增加他們對傳統文化經典的了解,提高文化品位。 教
育學生做人要襟懷坦蕩,不可有小人之心。
教學重點:1. 2.
教學難點:理解莊子的志趣。引導學生鑒賞莊子寓言的藝術特點。
教學方法:采用朗讀法,小組討論法,自主探究法,比較法、延伸拓展法 教學過程:
一、#教案# 導語設計
話說春秋戰國時期,群雄割據,風起云涌;賢哲奔走,百家爭鳴,聚徒講義,著書立說,遂有蔚為大觀的諸子散文。《論語》平實質樸,諄諄善誘;《孟子》筆力雄健,鏗鏘有力;《荀子》行文氣魄雄渾;《老子》哲思清遠深邃;《墨子》質樸;《莊子》恣肆„„今天讓我們一起走近莊子,感受先生的大智與幽默。
二.作者簡介及《莊子》介紹:
莊子:名周,戰國時期宋國蒙人, 他繼承并發展了老子的思想,為道家學派的重要人物,世稱“老莊”。 思想基本上屬于主觀唯心主義;主張“無為而治”。 《莊子》是莊周及其后學的著作集,為道家經典之一。《莊子》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文章多采用寓言、故事形式,文筆汪洋恣肆,想象豐富,氣勢壯闊。富有濃厚的文學氣息和浪漫主義色彩。其經典著作《莊子》在道學和文對后 世頗有影響。
解題:惠子在梁國當宰相。相,名詞作動詞,做宰相
三、誦讀課文——疏通文義(學生自主學習,做學案)
多媒體顯示課文正確譯文。要求學生與自己的譯文對照,并思考譯錯的地方。
四、交流展示----析人物形象、品寫作特色、悟人生哲理
1、了解《惠子相梁》這則故事的情節
起因:惠子為相莊子看望 經過:受人挑撥,恐、搜捕;從容往見,奇鳥之喻 結果:辛辣諷刺 出人意料 富有趣味
2、惠子對莊子來梁國有何反應?
惠子在別人的挑撥下,害怕。怕莊子取代他的位置。在城里進行大搜捕。
3、莊子對惠子的作法有何反應?
他沒有躲,沒有逃,沒有破口大罵、當面痛斥,而是大大方方地主動來到惠子面前。面對利欲熏心、薄情寡義的惠子,給他講了一個鹓鶵的故事,極其辛辣的諷刺了惠子醉心功名利祿,心胸狹小,讓惠子自己去感悟故事的用意。
4、莊子講鹓鶵故事的用意是什么?有何好處?
文中敘述的以下事物,分別把它們比作什么?
鹓鶵----莊子 志向高潔之士 鴟----惠子 醉心利祿猜忌君子的小人 腐鼠----功名利祿 梧桐、練實、醴泉----高潔的志趣
既表明自己的立場和志趣,又極其辛辣地諷刺了惠子醉心于功名利祿且無端猜忌別人的丑態。 比喻巧妙貼切,尖銳深刻、余味不盡
5、分析人物形象 (惠子 見利忘義、薄情寡義;莊子淡泊名利、清高自守)
6、《惠子相梁》這則故事富有趣味。請總結歸納在寫法上值得贊賞的地方? (情節出人意料。人物形象鮮明。比喻巧妙貼切。描摹生動傳神。)
7、你從這個故事中悟出了哪些人生的哲理?
要有高潔的志趣、淡泊名利。
要珍惜友情,不要見利忘義。
做人要襟懷坦蕩,不可有小人之心。
五、閱讀拓展
莊子對爵祿的態度 莊子釣于濮(pú )水 莊子釣于濮(pú )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請他做官,“焉”,到那里。 ),曰:“愿以境內(國內的事務)累(勞累)矣!” 莊子持竿不顧,曰:“吾聞楚有神龜,死已三千歲矣,王巾(錦緞,絲織品,用作動詞)笥(sì古時盛飯或裝衣物的方形竹器,用作動詞)而藏之廟堂之上。此龜者,寧(寧可、寧愿)其死為留骨而貴(顯示尊貴)乎,寧其生而曳尾于涂(tú泥濘 )中乎?”二大夫曰:“寧生而曳尾涂中。”莊子曰:“往矣(請回吧),吾將曳尾于涂中。”----《莊子•秋水》
教學目標:
1、 言:梳理莊、惠辯論的過程及其邏輯。
2、 意:理解莊子的思想。
一、情境導入,板書課題
二、一讀課文,讀準讀通
1、 學生自由朗讀,圈畫自己不確定的字音和停頓。
2、 學生朗讀,其他同學注意聽字音和停頓。
3、 齊讀課文。
三、二讀課文,讀懂故事
1、 學生演繹對話。
2、 梳理莊子、惠子二人的辯論過程。
四、三讀課文,讀懂莊子
1、 品“莊子之知”,理解莊子“物我齊一”的思想。
2、 品“魚之樂”,理解莊子“發展自然本性”“自由”的思想。
五、 再讀對話,課堂總結
篇五: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
一、導入
同學們,在兩千三百多年前的濠水之濱,有一對好友進行了一場跨越千年的辯論,這兩個人是——?(莊子和惠子)對,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莊子和惠子游于濠梁》(板書課題)。出示PPT1。
/惠子:
莊子和惠子游于濠梁
莊子:
二、正讀
1、師:下面我們進行正讀,所謂正讀就是要讀準字音,注意停頓。生自由大聲朗讀(1分鐘)
2、指名讀。(1分鐘)
3、學生評價。師:你們認為他讀得怎樣?(2分鐘)
4、我會讀:師出示PPT2。(5分鐘)
“鯈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 你應該讀出?(從容,悠閑,語速要慢)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稍快,讀出急于反駁的樣子)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巧辯,機智,從容)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肯定,毫無爭辯)
“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充滿智慧,詼諧)
5、再讀。師:我們再全文讀一讀,讀出人物對話的語氣和性格。(1分鐘)
三、譯讀
1、師:我發現同學們比剛才讀得好多了,入鏡了!下面請同學們對照注釋,邊讀邊譯,把不懂的字詞找出來。(2分鐘)
2、PPT3出示: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
“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
3、師:莊子也很注意這個“安”字,第三個怎樣理解?(哪里、哪兒)
四、演讀
師:我們知道當時兩人的對話非常簡單,現在我們可以為他們的對話加上一些話,重現一下2000多年前濠水邊上的那場爭辯。
老師讀敘述部分;包秀欽讀莊子;陳靜讀惠子。
五、辯讀
1、師:我們看到了非常可愛的莊子,非常認真的惠子。同學都不僅入鏡了,也入情了,那么,他們倆爭辯的問題是什么?(莊子是否知道魚的快樂)出示PPT4:知?不知?
2、師:惠子他可以確定的是什么事?(莊子不知道魚的快樂)
3、師:惠子憑什么可以確定莊子不知道魚是快樂的呢?他的依據是什么?
理由一:惠子說莊子不是魚,所以不知道魚的快樂。
理由二:惠子不了解莊子,不知道莊子的想法,所以認為莊子不知道魚的快樂。
4、師:惠子的意思就是說,因為我不是你,所以不知道你;因為你也不是魚,所以你也不知道魚。那么惠子的思想有什么特點呢?
(像數學證明題一樣,層層推理,講究邏輯)
師:惠子多了不起啊!他通過邏輯推理,從科學角度認識了世界。
5、師:從這場爭辯的結果來看,誰占了上風?(莊子)
6、師:莊子為什么能占上風呢?從惠子最初的提問和莊子最后的回到來看。
7、師:原來是這樣。現在我們再回頭看看,看文中還藏著什么。莊子是怎么知道魚是快樂的呢?有依據嗎?
PPT5:
“鯈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 莊子和惠子游于濠梁
8、師:無論是魚也好,人也好,什么時候才能做到從容呢?
生:注重精神上的快樂;自由自在;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9、師:還有一個“游”字,莊子他們在游得時候心情怎樣?(開學、放松)
10、師:你們覺得文中的惠子能感受到快樂嗎?惠子和莊子的區別是什么?
(惠子注重邏輯,從科學角度看世界;莊子注重感情,從美得角度、詩意的角度看世界)
11、師:其實,莊子也是多么了不起啊!他從容、灑脫、自由快樂,便覺得魚也是快樂的,仿佛自己就是魚,魚就是自己,達到“物我合一”的境界。就如近代文學家王國維說的——
以我觀物,物皆著我之色彩。(PPT6)
12、本文是一篇寓言,你覺得莊子想告訴我們什么?
生:追求快樂自由。
生:詩意地生活。
生:……
六、延讀
1、師:是啊,莊子本身就是一個詩意生活的實踐者,下面我們看兩個故事:
2、故事一:鼓盆而歌(PPT7)
故事二:莊周夢蝶(PPT8)
故事三:楚王請莊子做宰相
七、課堂小結:
1、師:看來我們的感受的和北師大教授于丹老師的感受是一樣的,她曾經在《莊子心得》一書中這樣說道:(PPT9)
莊子對我來說,不是一種學問,而是一種活法,圣賢能讓我們活的更通透。
2、師:這就是告訴我們,我們應當用從容、灑脫、自由、快樂的心去發現生活中的美。現在我們肯定了莊子的情懷,濠梁之下的游魚,天地間的莊子,他早已用自己睿智的目光超越了千年的界限,超越了魚和人的界限,莊子他自己何嘗不是一條魚呢?在我們今天高樓林立田園風光漸離我們視線的時代,我們呼喚莊子精神的回歸,讓我們打開莊子之門,讓生活多一些詩意。
[教學目標]
1、領會作者對莊子精神世界的解讀;
2、把握作者寫作本文的意圖;
3、品位文章的語言美
[教學重點]
1.莊子為什么拒絕禮聘及作者對此所作的評價。
2.莊子的精神世界及作者寫作本文的意圖。
3、理解課文中一些重要語句的含義。
[教學方法]
以自讀理解課文,以問題及其解答完成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第 一 課 時
一、導入:
齊背《逍遙游》。
二、自由朗讀全文,把重要字詞摘錄在書右。
三、再默讀,理出結構層次。
(全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即第1段,寫讀《莊子》的特殊感受,反映了莊子這位天才圣哲在學術上無與匹敵的驚人成就。
第二部分包括2—7六個自然段,通過莊子拒絕楚王禮聘(“許以為相”)的故事,反映了莊子對權勢利祿的鄙棄和對自由人生的追求,表現了他固守自己的處世準則,自覺拔于流俗、堅決擺脫自私網絡的“清潔的精神”。
第三部分即第8段至結束,對《莊子》一書中展現的“哲學困境”進行概括分析,揭示出莊子精神世界的實質,與第二部分點面結合、表里生輝,完成了對哲人莊于和莊子哲學完整的勾勒,并與第一部分形成因果呼應,從而使潛藏于字里行間的寫作意旨在讀者心目中更加明朗化。)
讀莊子的感受:天才哲人在學術上無人匹敵(1)
用《秋水》的故事講述莊子的“清潔精神”(2-8)
解讀《莊子》:哲學困境,精神實質(9-10)
四、討論回答四個問題(學生可任選一個思考回答):
1、題目是什么意思?
2、“清潔的精神”是什么意思?
3、如何理解“看守心靈月亮的樹”?
4、第17頁的“哲學困境”如何理解?
1.題目理解
明確:本文引用莊子故事,概述《莊于》內容,有分析,有評價,看似讀莊解莊的學術筆記,然而作者又似乎并非真的屬意于莊學的發展或研討、爭鳴,否則,他為什么給文章冠以《莊子:在我們無路可走的.時候》這么個“不對路”的題目呢?懷著“奇怪”的感覺再來讀讀文章,揣摩揣摩,我們便會發現作者命筆的真意所在。文章對莊子的評價,理據俱在,并非主觀臆測,但《莊子》一書“汪洋捭闔,儀態萬方” (魯迅語),有價值的材料很多很多,作者為什么取此而不取彼?他特別肯定莊子拒絕禮聘的“清潔的精神”,歌頌他在“文化屈從權勢的傳統中”“看守,心靈月亮”的“孤獨”,顯然不是無端地發思古之幽情,而是有感于現實生活中的物欲橫流、人文精神失落。假如我們能夠不在“無路可走”的字面上斤斤計較,而只把這個標題看作一種警示、一種啟迪,我們便會將課文讀懂并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今天,我們不是迫切需要重建精神家園嗎?哲學大師莊子的著作就是一座思想資源豐富的寶山,只要我們誠心誠意努力開發,大膽“拿來”為我所用,我們就澮縮短家園重建的進程,找回失落的精神、人格并使之更新更美。
2、關于“清潔的精神”的含義。
明確:“清潔的精神”是作者對“莊子拒聘”的一種解讀。作者認為,這種精神“由超凡絕俗的大智慧中生長出來”,又能“滋養出拒絕誘惑的驚人內力”。王叔岷在《莊學管窺》中將人生境界分為三類:“常人迷我”、“智者為我”、“大智忘我”。結合“拒聘”故事思考,所謂“清潔的精神”就是追求絕對自由、絕對獨立的精神。這種精神不僅否定流俗的利欲之心,而且否定把自我作為思考問題的出發點,要讓個人生命從惡俗的自私網絡中分離出來,還歸于生命本來的自然意義上的簡樸,不為智累,不被情牽,不為事物變化迷惑,不被權勢名利攪擾,行為順隨委曲,內心則純正不化。這也就是莊子的清新明澈的“忘我” “無我”的境界。
3、關于“月亮”和“看守心靈月亮的樹”。
明確:這是詩的語言,意象鮮明,內涵豐厚,感人服人。是的,在文化屈從權勢的傳統中,不論環境多么險惡,命運多么悲苦,莊子都堅持不讓內心受到干擾搖動,保持著一種天崩地裂、生死禍福不能打破的意識上的獨立性,堅決不與權勢者同流合污,維護著做人的自由和尊嚴,看守著人類“精神家園”的一方凈土。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進程中,由于物質繁榮和權勢者的撥弄,社會上物欲橫流,人格扭曲,道德淪喪,人類的“精神家園”受到被擠占侵吞的嚴重威脅,然而我們還沒有完全迷失方向不知所歸。今天,我們的“精神家園”或者說我們的人文理想的標準之所以還沒有丟失,就是因為有幾位像莊子這樣的哲學大師,他們的思想、智慧和人格的光芒,一直穿透時空在我們的心目中閃耀。
4、關于莊子的“哲學困境”及其自由觀的現代意義。
明確:莊子的“哲學困境”,是指莊子精神世界的深刻矛盾。以往,否定莊子及其學說的人大都抓住莊文中一些非主流、非本質的東西孤立地分析渲染,以致在一定時期一定范圍內“談‘莊’色變”。課文第3段,作者在引述胡文英“說莊”的基礎上,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結合莊子著作中“汪洋捭闔,儀態萬方”的實際,對“困境”和造成“困境”的緣由,作了進一步的描述和揭示,驅散了蒙在莊子及其學說上的迷霧。這樣,我們從所謂的“哲學困境”中看到的最基本的東西,就不是莊子精神或莊學體系上存在著什么嚴重的缺憾,而是這位思想大師的大關愛、大智慧和他卓犖獨立的個性。
人腦不是藏書樓。大凡獨樹一幟的歷史大家,無論古今中外,總難免有其一定的偏頗和不足,莊子當然也不例外。偶像崇拜,生搬硬套,任何時候都不可取。但是,假如我們真正信奉魯迅先生倡導的“拿來主義”,對我們的這位先人、這位世界級哲學大師——莊子,我們就不應該過多地挑剔,而應該誠心誠意地從他留下的思想寶庫里尋找值得我們借鑒、對我有著啟迪作用的東西。拿莊子的自由觀來說,到底該怎樣看待?以往人們多說莊子追求絕對的精神自由,導致逃避現實和虛無主義,是應該批判剔除的“糟粕”,現在或許還有人持這種觀點;其實,莊子的自由觀內容非常豐富,包含著眾多積極因素,譬如莊子精神自由在維護人格的獨立和保身全性方面的作用,莊子的自由觀里還有普愛萬物的大人文精神,不僅推崇人,而且普照人類生存環境等。這些不僅是中外文化學術界和社會上有識之士們的熱門話題,而且逐漸形成了共識:有志于到“莊”山探寶的,你將滿載而歸!
知識目標《莊子》公開課教案
1.初步了解《莊子》及莊子生平思想。
2、理解文意,把握故意的寓意,理解莊子與惠子不同的志趣。
3.掌握“是““國”“相”等文言詞義。
教學重點
1.理解“惠子相梁”中的故事的寓意,體會莊子的志趣。
2.感知惠子和莊子思想、性格、氣質上的差異。
教學難點
1.理解兩則故事的寓意。
2.引導學生鑒賞莊子寓言的藝術特點。
教學方法
1.朗讀法。反復誦讀,培養學生的語感,體會人物的志趣。第二篇還可以采用對話的形式展開爭辯,表現二人的差異。
2比較法。比較惠子與莊子的思想志趣的不同
3.延伸拓展法。拓寬閱讀視野。多介紹一些有關莊子的故事,了解莊子的生平,思想。課外讀莊子的文章,進一步體會《莊子》散文的藝術特點。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莊子的故事導入
古時有一個人,才學和品質都為人之首,到大限之日時,很多弟子極傷心,竟嗚咽有聲,情不自禁。大師笑道:“你不是不明白: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人之生,氣之聚也。聚則為生,散則為死。死生為伴,通天一氣,你又何必悲傷?”
弟子道:“生死之理,我何尚不明。只是我跟隨您至今,受益匪淺,弟子卻無以為報。想先生貧困一世,死后竟沒什么陪葬。弟子所悲者,即為此也!”大帥坦然微笑,說道:“我以天地作棺槨,以日月為連壁,以星辰為珠寶,以萬物作陪葬。我的葬具豈不很完備嗎?還有比這更好更多的陪葬嗎?”弟子道:“沒有棺槨、我擔心烏鴉、老鷹啄食先生。”大帥平靜笑道:“在地上被烏鴉、老鷹吃掉,在地下被螻蟻、老鼠吃掉二者有什么兩樣?奪烏鴉、老鷹之食而給?
這個大師就是莊子!2400年前,就有這樣非凡的見識!
二、介紹莊子和《莊子》
莊子(約公元的369~公元前286),名周,戰國時宋國蒙人,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莊子身處亂世,博學多才,家境貧寒而又有志節他不滿現實,不與統治階級合作,據傳楚王曾以千金相邀為相,被其拒絕。莊子對后人的影響主要是《莊子》一書。
《莊子》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豐富。氣勢壯闊。莊子的想象力極為豐富,語言運用自如,靈活多變,能把一些微妙難言的哲理說得引人入勝。他的作品被人稱之為“文學的哲學,哲學的文學”。
三、通讀課文
1.朗讀課文,注意讀出他們的語氣
2.解釋下列句子中的加點詞。
(1)惠子相梁
(2)于是惠子恐,搜于國中三日三夜
(3)非梧桐不止
(4)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5)于是鴟得腐鼠
(6)魚出游從容
(7)是魚之樂也
學生明確:(1)相:名詞用作動詞。做宰相。(2)國:國都、京城。(3)止:棲息。(4)安:疑問代詞,怎么。(5)于是:在這時,與現代漢語中表意不同。(6)從容:安閑自由;現在多指“在危險面前冷靜不慌忙”。(7)是:這。
3.翻譯句子
搜于國中三日三夜:在國都搜捕三天三夜(注意“國”及語序倒的翻譯)
于是鴟得腐鼠:在此時貓頭鷹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
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口赫我邪:”現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國來‘嚇’我吧?”
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白魚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閑自得,這是魚的快樂啊。
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你本來就不是魚,你不知道魚的快樂,是可以肯定
四、理解感悟
1.莊子講鵪鴇故事的用意是什么?
——鹓芻比喻志向高潔之士。鴟比喻醉心利祿猜忌君子的小人。莊子將自己比作鹓芻,將惠子比作鴟,把功名利祿比作腐鼠,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場和志趣,又極其辛辣地譏諷了惠子。莊子沒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講故事的方式繞著彎子罵人,收到既尖銳痛快又余味不盡的效果。
2.莊子認為“出游從容”的魚兒很快樂,表現了他怎樣的心境? ——莊子認為魚“樂”,其實是他愉悅心境的投射與外化。
3、兩人辯論的結果且不論誰輸贏,但是我們可以看到莊子與惠子思想、性格、氣質等方面的差異,他們的人生態度不同,結合前一篇試作分析。
——《惠子相梁》中,惠子利欲熏心,以自己的心思猜度莊子,卻不知莊子清高自守,視爵祿如“腐鼠”,避之惟恐不及。
《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中,惠子好辯,重分析。對于事物有一種尋根究底的認知態度,重在知識的探討。莊子智辯,重觀賞,對于外界的認識,帶有欣賞的態度,將主觀的情意發揮到外物上而產生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說惠子帶有邏輯家的`個性,那么莊子則具有藝術家的風貌。
五、課外延伸
1.莊子與惠子的友情
莊子與惠子,由于性格的差異導致了不同的基本立場,進而導致兩種對立的思路──一個超然物外,但又返回事物本身來觀賞其美;一個走向獨我論,即每個人無論如何不會知道第三者的心靈狀態。
莊子與惠子由于基本觀點的差異,在討論問題時,便經常互相抬杠,而挨捧子的,好像總是惠子。在《逍遙游》上,莊子笑惠子“拙于用大”;《德充符》上也說惠子:“你勞費精力……自鳴得意于堅白之論。”這些批評,莊子都是站在自己的哲學觀點上,而他最大的用意,則在于借惠子來抒發己意。
他們兩人,在現實生活上固然有距離,在學術觀念上也相對立,但在情誼上,惠子確是莊子生平惟一的契友。這從惠子死后,莊子的一節紀念詞上可以看出:
莊子送葬,經過惠子的墳墓,回頭對跟隨他的人說:“楚國郢人捏白士,鼻尖上濺到一滴如蠅翼般大的污泥,他請匠石替他削掉。匠石揮動斧頭,呼呼作響,隨手劈下去,把那小滴的泥點完全削除,而鼻子沒有受到絲毫損傷,郢人站著面不改色。宋元君聽說這件事,把匠石找來說:‘替我試試看。’匠石說:‘我以前能削,但是我的對手早已經死了!’自從先生去世,我沒有對手了,我沒有談論的對象了!”(《徐無鬼》)
惠子死后,莊子再也找不到可以對談的人了。在這短短的寓言中,流露出純厚真摯之情。能設出這個妙趣的寓言,來譬喻他和死者的友誼,如此神來之筆,非莊子莫能為之。
2.美文閱讀,欣賞《莊子》散文的藝術特色
秋水(節選)
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矣渚崖之間,不辨牛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順流而東行,至于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曰:“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于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莊子》散文善于通過寓言故事說理,想象神奇,語言靈動而有氣勢,幽默、詼諧,是諸子散文中的精品。
六、布置作業
1.課外閱讀《莊子》選段。
2.查找積累一些有關莊子的故事,進一步了解莊子的生平。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