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3-31
這是圓的認識教學設計一等獎王娜,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學習目標:
1、認識圓,知道圓各部分的名稱;掌握圓的特征,理解直徑和半徑的相互關系;初步學會用圓規畫圓。
2、通過小組學習,動手操作等活動,體驗小組合作學習、分享學習成果的樂趣。
3、感受圓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學習重點:探索出圓各部分的名稱、特征及關系,學會用圓規畫圓的方法。
學習難點:通過動手操作體會圓的特征及畫法。
學具準備:圓形紙片、圓形物體、直尺、圓規、線、剪刀等。
學習過程:
【縱橫生活設疑激趣】
圖圖是個愛動腦筋的孩子,今天他坐車去上學,他發現汽車的輪子都是圓形的,他想為什么輪子都要做成圓形,而不做成正方形、長方形或三角形呢?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也是圓形的?
【動手實踐自主探究】
活動一:探究圓各部分的名稱與特征
1、畫一畫:你能想辦法在紙上畫一個圓嗎?
說一說你是怎么畫的?
2、剪一剪:把你畫的圓剪下來?
圓與我們過去認識的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圖形有什么不一樣?(圓是由曲線圍成的平面圖形)
3、折一折:先把圓對折打開,換個方向,再對折,再打開……這樣反復折幾次。
仔細觀察:折過若干次后,你發現了什么?(結合書理解)
在動手實驗與合作交流中得出圓心、半徑、直徑的概念:在圓內出現了許多折痕,它們都相交于一點,這一點就是(),圓心一般用字母()表示。連接圓心和圓上任意一點的線段叫做(),半徑一般用字母()表示。通過圓心并且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做()。直徑一般用字母()表示。
4、找一找:在同一個圓里,有多少條半徑、多少條直徑?
在同一個圓里,半徑有()條,直徑有()。
5、量一量:自己用尺子量一量同一個圓里的幾條半徑和幾條直徑,看一看,你有什么發現?
在同一個圓里,半徑有()條,所有的半徑都(),直徑有()條,所有的直徑都(),半徑是直徑的(),直徑是半徑的()。
活動二:探究圓的畫法
1、想一想,畫一畫:怎樣才能畫出任意大小的圓?圓的位置和大小和誰有關?
看看書上的理解是不是和你想的一樣,試用圓規畫一個半徑是2CM的圓。
2、思考:圖圖想在操場上畫一個圓做游戲,沒有那么大的圓規怎么辦?
【鞏固提高內化新知】
1、用圓規畫一個半徑是3cm的圓,并用字母O、r、d標出它的圓心、半徑和直徑。
2、用圓規畫圓,如果半徑是4cm,圓規兩腳之間的距離取()cm,如果要畫直徑是10cm的圓,圓規兩腳之間的距離取()cm。
【解惑釋疑應用拓展】
思考:車輪為什么是圓形的?車軸應裝在什么位置?
板書設計:圓
圓心:o
直徑:d
半徑:r
達標測評
一、填空
1.圓中心的一點叫做(),用字母( )表示。
2.通過(),并且兩端都在圓上的(),叫做圓的直徑。用字母( )表示。
3.從()到()任意一點的線段叫半徑。用字母( )表示。
4.圓是平面上的一種()圖形。將一張圓形紙片至少對折( )次可以得到這個圓的圓心。
5.在同一圓所有的線段中,()最長。
6.在同一個圓里,所有的半徑(),所有的()也都相等,直徑等于半徑的()。
7.在同一個圓里,半徑是5厘米,直徑是()厘米。
8.畫圓時,圓規兩腳間的距離是圓的( )。
9.()確定圓的位置,()確定圓的大小。
10.在一個直徑是8分米的圓里,半徑是()厘米。
11.用圓規畫一個直徑20厘米的圓,圓規兩腳步間的距離是()厘米。
二、判斷
1.所有的半徑長度都相等,所有的直徑長度都相等。()
2.直徑是半徑長度的2倍。()
3.兩個圓的直徑相等,它們的半徑也一定相等。()
4.半徑是射線,直徑是線段。()
5.經過一個點可以畫無數個圓。()
6.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就是直徑。()
7.畫一個直徑是4厘米的圓,圓規兩腳應叉開4厘米。()
8.在畫圓時,把圓規的兩腳張開6厘米,這個圓的直徑是12厘米。()
9.半徑能決定圓的大小,圓心能決定圓的位置。()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實際,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圓及圓的特征;認識半徑、直徑,理解同一圓中直徑與半徑的關系。
2.初步學會用圓規畫圓,培養學生的作圖能力。
3.結合具體情境,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能用圓的知識來解釋生活中的簡單現象,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認識圓的圓心、半徑和直徑,學會用圓規畫圓的方法。
教學難點:歸納同一圓內直徑和半徑的特征。
教具準備:圓規、直尺、多媒體課件等。
學具準備:各種圓形實物、圓規、直尺、圓形紙片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老師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八月十五是什么節日,這一天我們都做些什么?
老師引出:十五的月亮和月餅都是圓形。
老師提問: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是圓形的?
幻燈片展示生活中其他的圓形物體。
引入圓的認識
二、探索新知
1、教師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的圓形紙片,說說你是怎么做到的。
2、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
老師引導:請大家將自己做的圓對折,打開,再換個方向對折,再打開,反復折幾次,你發現了什么?
幻燈片放映折的過程。
學生發現:折痕都相交于一點。
幻燈片給出圓心:這些折痕相交于圓中心的一點,這一點叫做圓心,用字母O表示。
老師引導:請大家選擇一條折痕,沿折痕畫下里,分析這條線段有什么特點?
學生發現:過圓心,兩個端點在圓上。
幻燈片給出直徑:通過圓心并且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做直徑,用字母d表示。
老師引導:從圓心向圓上任一點畫一條線段,這是直徑嗎?它有什么特點?
學生發現:不是,它的一個端點是圓心,另一個在圓上。
幻燈片給出半徑:連接圓心和圓上任意一點的線段叫做半徑,用字母r表示。
鞏固練習:在一個圓中找出它的直徑和半徑。
3、探索同一個圓內直徑、半徑的特征及它們之間的長度關系。
幻燈片給出:
在同一個圓里,你能畫多少條半徑?量一量這些半徑都相等嗎?
在同一個圓里,你能畫多少條直徑?量一量這些直徑都相等嗎?
在同一個圓里,直徑和半徑的長度有什么關系?
學生探索,給出:
無數條半徑,都相等;
無數條直徑,都相等;
直徑是半徑的兩倍。
老師歸納推到:d=2r即r=d/2
4、圓規和直尺畫圓。
幻燈片給出“不以規矩,不成方圓”。
學生齊讀,回答規“矩指”的是什么?
老師引導:認識圓規。
學生自學:課本57頁怎樣才能既準確又方便地畫出一個圓?分組完成幻燈片展示的嘗試題!
老師巡查,指導學生完成任務。
學生指出:畫圓的基本步驟,這個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老師總結圓的畫法:1、定半徑;2、定圓心;3、旋轉一周
幻燈片動畫展示如何畫一個半徑是2cm的圓!
三、課堂練習
幻燈片給出:
1.判斷:
(1)在同一個圓內只可以畫100條直徑。()
(2)所有的圓的直徑都相等。()
(3)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做直徑。()
(4)等圓的半徑都相等。()
2.選擇題:
(1)畫圓時,圓規兩腳間的距離是()。
A.半徑長度B.直徑長度
(2)從圓心到()任意一點的線段,叫半徑。
A.圓心B.圓外C.圓上
(3)通過圓心并且兩端都在圓上的()叫直徑。
A.直徑B.線段C.射線
學生依次回答,能夠進行改錯。
四、學有所用
用今天學習的圓的知識去解釋一些生活現象
幻燈片給出:
1.車輪為什么做成圓形的,車軸應安裝在哪里?
2.如果車輪做成正方形的、三角形的,我們坐上去會是什么感覺呢?
學生討論回答。
五、課堂小結
學生總結本節課所學得知識。
一、說教材
圓的認識是小學數學第 11 冊第四單元圓中較為重要的教學內容。它是在學生學過了平面直線圖形的認識和圓的初步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研究曲線圖形的開始,是學生認識發展的又一次飛躍。本課時的教學是進一步學習圓的周長和面積的重要基礎,同時對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也很重要。
教學目的: 1 、使學生認識圓; 2 、掌握圓的特征,理解在同一圓內直徑和半徑的關系; 3 、掌握用圓規畫圓的方法:學生通過觀察和動手操作參與知識形成的過程,培養它們認識周圍事物的形體特征的興趣和意識,能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問題。
教學重點;學生掌握圓的各部分名稱及同一圓內半徑與直徑的關系。
教學難點:半徑、直徑、及其關系,圓的正確畫法。
二、說教學方法
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思維為核心”的原則,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的全過程,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學關鍵處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如:電腦的演示、練習的設計、學法的指導、討論的組織,沒有教師精心的安排是不行的。
1、教法:以演示法、嘗試法為主。
采用教師引導下,課堂教學與小組合作學習相結合、教師演示與學生嘗試相結合、充分發揮計算機輔助教學的功能,以多媒體圖象、文字、聲音,動畫的綜合運用來吸引學生,刺激學生的感官,啟迪思維,從而深刻的理解新知。
2 、學法。教師不單要把知識傳授給學生,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所以我很注重學法的指導。
以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為主線,采用多種方法相結合。教學圓的特征時,主要采用了操作法,學生借助圓形紙片,通過折一折、畫一畫、量一量,使多種感官參與活動,發現特征后,能用語言表達出來,培養學生動口、動手、動腦的能力:能自學的盡量讓學生自學,教學圓的畫法時,采用了嘗試法與操作法相結合,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概括能力、探索精神和嘗試精神;教學半徑與直徑的關系時,主要采用了討論法,使個人實踐與小組合作學習,互相討論相結合,學生取長補短,團結協作,有利于發展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和數學語言的表達能力。
三、說過程和意圖
(一)復習鋪墊 導入新課
我們已經認識過哪些平面幾何圖形?舊知識的復習,為新知識學習做好鋪墊。教師有意分類,導出圓是平面上的曲線圖形。從而導入新課。
(二)動手操作 探索新知
1 、感知圓,使學生對圓有足夠的感性認識。
①舉實例 ②借助實物比照畫圓 ③剪出圓形紙片
小學生的思維以具體形象為主,由學生熟悉的圓形物體引入。再借助實物比照畫圓。由實物→圖形→特征,符合幾何知識教學的結構。
2 、實驗操作,抽象概念。
思維與動手密不可分、教師引導學生借助圓形紙片,通過折一折,畫一畫,量一量等活動,有意識地對折痕進行觀察,讓他們探索、發現圓的特征。
①認識圓心、半徑。懂得:圓中心的一點,叫做圓心;連接圓心和圓上任意一點的線段叫半徑。學生悟出圓的特征,在感性認以的基礎上,形成理性認識,符合認知規律。
A:畫半徑比賽:誰畫的半徑最多。(誰畫完了嗎?)
B:它們的長度都相等嗎?為什么?
當學生通過比賽、測量得出在同一個圓里,半徑有無數條,長度都相等。
②認識直徑
A:觀察折痕有什么特點?讓學生懂得:通過圓心并且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直徑。B:組織學生分小組討論,你能否發現直徑有什么特征?為什么?留給學生思維的空間和機會,啟迪學生的思維。C:匯報得出:同一個圓里,直徑有無數條,長度都相等。
③認識直徑與半徑的關系
直徑和半徑的關系,是本課時的教學重點,又是繼續學習圓的有關知識的基礎。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適時地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在同一個圓里,直徑的長度與半徑又有什么關系?學生通過動手、測量、觀察、比較等活動后,各抒己見、集思廣益、取長補短。我力爭為學生創造一個平等和諧、活躍的課堂學習的氣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獲得在群體中充分展示自己才華的機會,有利于在實踐中獲得感性認識內化為表象,形成思維;同時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互助精神。更重要的是讓學生講清用什么辦法得出“在同圓或等圓中,直徑的長度等于半徑的 2 倍”這一結果的。
3 、師生小結圓的特征。
(三)感知形成 操作畫圓
1 、觀察電腦投影,演示圓的形成,向學生滲透圓是與定點的距離等于定長的點的軌跡。
2 、讓學生自學課本,嘗試畫圓的步驟及應注意的問題。
①介紹圓規 ②自學畫圓步驟,嘗試畫圓 ③討論:怎樣用圓規畫圓? ④匯報、教師示范畫圓。
讓學生嘗試畫圓,碰到困難時,教師才給予適度指導。如:圓規的正確握法等。畫任意圓是不難的,較難的是給定直徑長度畫圓。為了突破這一難點,學生畫圓時,由不熟練到熟練,由畫任意圓到按給定半徑長度畫圓,再到給定直徑長度畫圓,循序而漸進。再次借助多媒體演示,感知圓的形成,結合實際操作,關鍵讓學生體會圓規兩腳的距離即半徑,體會圓心決定圓的位置,半徑決定圓的大小,有利于加深對圓的特征的認識。圓的畫法是本課時又一個教學難點,我采用操作法與嘗試法相結合,力求花最少的時間獲得最佳效果,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他們的探索精神和嘗試精神。
(四)綜合練習 啟智培能
精心安排課堂練習,以教材為主,在不脫離教材的同時,突出思維訓練,形式多樣,學生樂于參與,課堂氣氛和諧、有利鞏固所學知識,開拓學生思維。
1 、基礎訓練:判斷題和練習二十五第五題。
使學生加深對概念的認識,鞏固圓的特征。
2 、發散練習:下面圖形你看到了什么條件?聯想到了什么條件?
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3 、實際應用:車輪為什么要做成圓的?車軸應裝在哪里?
經學生討論自己得出結論,再用多媒體演示。趣味性展示了用圓形、方形、橢圓形做成的三種車輪在行進中的優劣,進一步感受到車輪要做成圓的道理。努力把所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緊密結合起來,真正做到學以致用。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又使課之將終,而趣猶在。
(五)總結
簡要總結,使學生明確學習目的,利于系統的掌握知識。
(六)作業
1 、練習二十五第4題
2 、思考:你能想辦法在操場上畫一個很大的圓嗎?作業布置適度、適量力爭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又把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延續到課外。
(七)板書設計
力求簡明扼要、條理分明、布局合理,體現形式美和簡潔美。把知識的重點鮮明地在學生眼前。起畫龍點睛的作用,加深學生的印象。
教學目標:
1、體驗用不同的工具畫圓。
2、認識圓,了解圓各部分的名稱。
3、掌握圓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個圓或者在等圓中半徑和直徑的關系。
4、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
5、讓學生感受數學的美以及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了解數學傳統文化知識,培養學生的愛國熱情。
教學重點:掌握圓各部分的名稱及圓的特征和圓的畫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圓規、直尺、線、圓片等。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剛才同學們朗誦的傳統文化的片斷,非常精彩,今天老師也給你們帶來了一些相關的知識,你能從中獲取哪些有價值的數學信息呢?(出示課件)。
師:仔細觀察這幾幅圖片,它們都有什么共同特征?
生:它們都有圓。
生:它們都和圓有關。
板書:圓
[設計意圖:提供有關圓的傳統圖文資源,使學生置身于鮮活的文化背景之上,浸潤在數學知識的發展演變過程之中,引領學生通過學習感受數學的博大與精深,領略人類的智慧與文明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自主探究新知
(一)、畫圓
師:有人說,因為有了圓,我們的世界才變得如此美妙而神奇。那你不想把這美麗的圓畫下來嗎?
生:想
請同學們拿出畫圓的工具,畫出自己喜歡的圓。
師:很多同學都畫出了自己漂亮的圓,但少數同學畫得不夠理想,你們猜猜他是什么原因沒能成功的畫出圓來?
生:他拿圓規的方法不對。(圓規應該拿在手柄處)
生:他畫圓時可能針尖移動了位置。(畫圓時針尖的位置一定要固定)
生:他圓規兩腳一下近一下遠。(對,圓規兩腳之間的距離不能變)
(學生邊匯報,師邊示范用圓規畫圓)
其實,同學們剛才說的就是畫圓時應注意的地方。
現在請同學們利用圓規畫一個標準的圓。
[設計意圖:“兒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動手操作的過程,不僅能使學生學得生動活潑,而且對所學知識能理解得更深刻,記憶得更牢固。看似簡單的畫圓問題,實則是讓學生通過操作、觀察、表述、概括等步驟,循序漸進地掌握用圓規畫圓的方法,體驗出平面圖形之間的關系,為后續教學奠定好基礎。從而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用數學語言表述的能力,發展數學思維。]
(二)、初步感知圓
同學們,通過你們的努力畫出了這么美麗的圓,那在這之前我們還學過哪些平面圖形?
生: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生匯報,師出示相應課件)
這些圖形和圓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生:它們的邊都是直直的。
對,它們都由線段圍成的封閉圖形。
師:請拿出課桌里的圓片來摸一摸,有什么感覺?
生:彎彎的。
這樣彎彎的線我們稱它為曲線。(課件出示曲線)圓就是由曲線圍成的封閉圖形。(課件演示圓)
[設計意圖:《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應該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讓學生通過觀察、觸摸和與已學平面圖形的比較,從而揭示圓的概念,這樣設計不但能夠形象生動地讓學生明確圓是平面上的一種曲線圖形,而且將要學的新知識建立在學生已有經驗和認知基礎上,遵循兒童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發展需要,使學生順利成章的獲取知識。]
(三)、自學圓的概念:圓心、半徑、直徑
俗話說圓是最美麗的幾何圖形,你想了解圓的哪些知識呢?
生:我想知道怎樣求圓的周長。
生:我想知道怎么求圓的面積。
無論是求圓的面積還是求圓的周長,我們都必須先認識圓。(板書:圓的認識)
(1)引導學習圓心
請學生拿出剛才的圓片來,然后象老師一樣對折,使上下兩部分完全重合,打開;反復從不同方位對折幾次,這些折痕用鉛筆畫下來你發現了什么?
生:這些折痕相交與一點。
對,這一點呀我們稱它為圓心,用字母o表示。(邊總結邊在黑板上標出圓心)
請同學們標出自己手中那個圓的圓心。
(2)自學半徑
其實,在圓里還有半徑和直徑兩個重要的概念,科學家是如何定義它們的呢?這個秘密就藏在數學書56頁的例2中,請同學們自學相關的內容并用筆畫出相關的概念和重要的詞語。
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什么是半徑嗎?
生:從圓心出發至圓邊上任一點的線段叫做半徑。
師:圓邊上任意一點我們叫它圓上任意一點。
請你幫老師找出黑板上這個圓的半徑,其他同學標出自己手中那個圓的半徑。
(3)自學直徑
通過自學你們認識了半徑,那你能找出下面圖形中的直徑來嗎?(出示課件)
AB為什么不是直徑,它是什么?
生:它雖然通過了圓心,但它只有一端在圓上,所以它不是直徑,它是圓的半徑。
EF為什么不是直徑?
生:它沒有通過圓心。
GH為什么不是直徑?
簡單的說,圓的直徑必須滿足哪幾點要求?
生:一要通過圓心,二要兩端都在圓上,三要是線段。
[設計意圖:運用課本并不是死讀課本,而是要把教材內容吃透、用活。學生經過上面的學習,對圓的知識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再讓學生自學課本,通過互相交流,使學生逐步建立了正確、完整的概念。]
(四)、自主探索圓的特征
(1)探究
師:學到現在,關于圓,該有的知識我們也探討得差不多了。那你們覺得還有沒有什么值得我們深入地去研究?
生:有(自信地)。
師:說得好,其實不說別的,就圓心、直徑、半徑,還蘊藏著許多豐富的規律呢,同學們想不想自己動手來研究研究?(想!)同學們手中都有圓片、直尺、圓規等等,這就是咱們的研究工具。待會兒就請同學們動手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畫一畫,相信大家一定會有新的發現。兩點小小的建議:第一,研究過程中,別忘了把你們組的結論,哪怕是任何細小的發現都記錄在學習紙上,到時候一起來交流。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