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4-07
這是翁卷鄉村四月教學設計一等獎,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認識“蠶”、“桑”兩個生字,能讀準多音字“了”。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文,讀出詩的韻味。
3、引導學生抓住“綠遍”、“白滿”、“才…又”等詞語展開想象,體會江南鄉村景色的優美以及人們的勤勞,激發學生對鄉村風光的熱愛和向往之情。
4、結合詩文及相關資料,使學生初步了解田園詩的特點,感受田園文化的魅力。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導語:同學們,我們的祖國山清水秀,有許多風景優美的地區,吸引著國內外的游人。你能說出幾處風景名勝嗎?你們說的……都是江南的景色。江南景色如畫,使人過目難忘,歷來就是詩詞文人集聚之地。白居易去過江南,他在《憶江南》中就曾經寫道:“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江南的鄉村又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呢?
2、引導學生結合圖片說說江南鄉村的風光及自己的感受。看到這樣的風光你想說點什么?
3、今天就讓我們跟隨宋代詩人翁卷走進江南的鄉村四月(板書課題,指讀)。
二、初讀正音,讀出詩的節奏。
1、請大家自由讀這首詩,要讀得字正腔圓。(學生自由讀)。
2、這首詩中有兩個生字(課件出示“蠶桑”,指讀,簡單釋義《結合“插田》“摘桑養蠶”)。還有一個多音字“了”(出示“了”),大家覺得該怎么讀?為什么?(學生讀,教師從結合字義選擇字音角度對學生評價,如:你能根據意思選擇正確的讀音,真是個會思考的孩子)
3、練讀詩文。
指幾名學生讀詩文,教師相機評價(如反面評價:你讀得很流利,就是缺少點詩的味道,想想,讀詩該怎么讀?
三、結合注釋讀詩文,了解大意。
1、過渡:讀詩還要解意。請大家結合課后注釋互相說一說這首詩的意思,如果哪個詞語不理解,哪個句子說不好,可以舉手找老師幫忙,老師很愿意為大家服務。
2、學生同桌互說詩意,教師巡視指導。
3、指生說說詩文大意。
4、指生說說詩中描繪的景物,教師板書(山原、川、子規、雨、人)
四、抓重點詞語,領悟詩境,體會鄉村的景美,人勤。
(一)設疑:
俗話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請大家邊讀詩邊展開想象:你現在就來到了江南的鄉村,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鄉村四月?是從哪些詞語體會到的?
(二)學生自由讀詩文,標出詞語,說體會。
(三)師生交流。
1、引導學生抓住“綠遍”體會景色的美。
(1)首先引導學生說出對鄉村四月的整體感受——美,然后引導:“你就抓住一個你覺得最美的詞說一說。”若學生只說出詞語,則進一步引導:“綠遍是個什么樣?具體說一說。”可用“像——”或“讓我覺得——”把感受說具體。評價可以用“你的比方多準確而富有詩意呀!你也快成了小詩人了!”(指兩名學生說,在學生能夠充分表達后板書“綠遍”)。
(2)補充詩句,感受“綠”的不同韻味。
過渡:多么生機勃勃的綠呀!唐朝大詩人賀知章的《詠柳》中也寫到了這富有生機的綠(課件出示《詠柳》生讀),大家看賀知章筆下的綠和翁卷筆下的綠一樣嗎?(引導學生從繪畫的角度比較二人的不同:一個是工筆細描,一個是揮筆涂染。若學生說不出,教師可適當簡筆畫)
(3)引導學生讀美。(課件出示第一行詩句)導語:“把你的這種感受帶到詩句里讀出來吧。”(引導學生讀出韻味。可用“你讓我看到了漫山遍野的綠”,“你讓我看到了青翠欲滴的綠”或“你讀得還沒有‘綠遍’”評價。)
2、與“綠遍”相對應的詞語是哪一個?指出這是古詩中常用的一種方式。依法引導學生體會“白滿”并板書(此環節以學生讀、談為主,簡略處理)。
3、引導學生體會“雨如煙”。
(1)首先引導學生說出對鄉村四月的整體感受——美,然后引導學生抓住“如煙”說說感受。可用“像輕紗、像薄霧、像細絲”把感受說具體。(指一名學生說,在學生能夠充分表達后板書“如煙”)。
(2)擴展想象:閉上眼睛,張開雙手,如煙的細雨飄到了你的臉上,落到了你的手心里,什么感覺?聞一聞,隨著如煙的雨飄來了——?(若學生自己說的具體,此環節可省略)
(3)依法引導學生讀美第二行詩句,讀出輕柔舒緩的感覺(課件出示,齊讀)。
(4)補充詩句,進一步感受“細雨如煙”的美。
導語:不只是翁卷,好多詩人都寫到了這如煙的雨。大家看:杜甫寫到了:“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韓愈寫到了:“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蘇軾也寫到了:“水光瀲滟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課件逐句出示,指導學生朗讀)
(注:以上三個環節可根據學生的實際回答順序調換。當完成一個環節后,教師引導:“我還不能確信,誰還從別的詞語中讀出了鄉村的美?”
4、過渡:除了美,你還有什么感受?(引導學生抓住“才…又”體會人們的勤勞并板書)
5、這勤勞的人們難道不是鄉村的一景嗎?(板書:鄉村美景)就讓我們再來領略一下這鄉村的美景吧。(配樂讀最多兩遍第二遍可以背)
6、小結:(是啊,江南的鄉村四月,山川秀美,細雨如煙。這迷人的景色不僅吸引了我們,更吸引了詩人翁卷。)
五、出示作者,補充詩文,初步領悟田園文化。
1、交流作者資料。
(2)出示資料:“翁卷,字讀古,一字靈舒。浙江柳市人。是南宋時期非常有才華的詩人,以善寫田園詩著名,布衣終身。”引導學生質疑:“有才華為什么還布衣終身?”教師引導:大家能不能從這首《鄉村四月》中找到一些答案呢?(引導學生從板書中找到:對鄉村美景和人民的愛可能是其布衣終身的原因之一《強調》)
2、過渡:不只是翁卷,還有許多的文人墨客被這優美淳樸的鄉村田園生活所吸引,寫下了一首首膾炙人口的詩歌。
(課件出示王維《山居秋瞑》、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指讀)
3、總結:一首首寄托著田園情思的詩歌已經融入到了中華民族悠遠的歷史長河中,成了中華文化的一部分(板書“田園文化”)。下節課,我們將學習《四時田園雜興》《漁歌子》,我們會繼續徜徉在“田園詩”的涓涓細流之中,繼續感受我們燦爛的千年文明!
問題提出
整首詩就像一幅色彩明亮的圖畫,不僅表現了詩人對鄉村風光的熱愛與欣賞,也表現了對勞動生活、勞動人民的贊美。
教學目的
1、獨立認識7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詞,能默寫前兩首古詩。
3、借助注釋、插圖,自主學習,正確理解詩意,在誦讀品味、情景想象中感受優美的田園風光,體驗繁忙緊張的鄉村生活,激發學生對勞動人民的熱愛。
4、激發學生對祖國詩詞的熱愛,養成主動積累的習慣。其中學習重點是:讀懂詩意,熟讀成誦;學習難點是:想象畫面、體會情感。
過程設計
老師在學生讀通詩句的基礎上引領孩子疏通字詞,了解詩意,想象畫面,體會意境:
1、初步領悟詩歌
師:從小學一年到現在我們學了很多古詩,回憶一下,我們是怎樣學習古詩的?首先要借助注釋,疏通字詞,接著讀通詩句,了解詩意,最后想想畫面,體會情感。下面我們借助注釋,疏通字詞,了解詩意,如果還有不懂的地方請作上記號。
師:借助注釋,你知道哪些詞和句的意思?
生:我理解山原、白滿川、子規、了的意思……
師:大家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嗎?
生:我不理解蠶桑。
師:哦,他不理解蠶桑,有誰了解?能幫他解答一下嗎?
生:蠶子、桑葉、蠶桑樹…
師:剛才我們借助注釋知道了是結束的意思,再把蠶桑放進句中讀一讀——剛剛結束蠶子和桑葉又插秧,通嗎?蠶桑該做什么講?
師點撥:看來理解古詩,不能用常用的分解法或簡單的從字面上理解,要放到詩句中去讀。
2、進一步感悟詩句
師:鄉村人家多忙呀!難怪詩人說:“鄉村四月閑人少”,這里的閑是什么意思呢?你能組詞說一說嗎?
生:清閑、悠閑、空閑、休閑、閑暇……
師:哪些詞的解釋放在這最合適?你能說說原因嗎?
生:清閑的意思是沒有什么事情做,所以放在這兒最合適
空閑的意思是人們沒有事情做,很無聊……
師:你們說得言之有理,老師總結一下你們的說法,其實你們都想說,鄉村每個人都很忙,沒有人閑著呀!由此可見,他們就是這樣勤勞,來,讓我們贊一贊勤勞的人吧!齊讀第二句詩。
3、理解詞語,想象畫面
這句寫人贊人,而第一句寫景,這句里你們還有哪些詞理解有困難?
生:雨如煙是什么意思?
師:剛才我們知道子規的意思是杜鵑鳥,讀讀第二行詩,你知道杜鵑鳥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嗎?
生:杜鵑鳥在雨中鳴叫
師:雨下得怎么樣?像什么?你能用上比喻和擬人手法說說嗎?
生:雨像煙霧一樣又輕又小。
蒙蒙細雨一直下著,讓天空蒙蒙朧朧,像童話中的仙境。
那雨絲很細,細得像牛毛、花針、銀絲,我的眼前仿佛蒙上了一層輕紗。
雨絲輕得像煙霧在我眼前縈繞……
4、從畫面中,體會情感
師:簡單疏通詩意后,我們感受到鄉村的景色很美,現在讓我們再一次走進詩句,品味其中的關鍵詞句,或許你對詩人筆下的鄉村四月有些新的認識。
師:在第一行詩中哪些詞語給你留下了深刻的感受?
生:綠遍山原的“遍”
師引導:綠遍山原就像什么?
生:放眼望去,山陵和原野滿是的綠色,這綠色像給大地鋪上了一層碧綠的毛毯。
師:你抓住“遍”字想開去,一用上比喻句,畫面就變得更活了,更美了。誰還能用上比喻的手法說說你的眼前出現了什么畫面?
生:此刻的山原已經變成了綠色的海洋,像綠墨水打翻了似的;
這綠色仿佛是山原的綠衣裳,讓山原充滿生機;
山原綠得仿佛是被綠油漆染過似的……
師:在大好的春光下,你都看到那些綠色?
生:到處都是綠色,深綠淺綠,耀眼的綠,灰暗的綠;或濃或淡的新綠……
綠得鮮亮、綠得耀眼,綠得充滿了生機。
師:抓住能引起你想象的詞,聯系生活的場景,選一行詩,寫寫鄉村四月是一幅什么樣的畫面?用上學過得好詞佳句就更好了。
(放音樂自己寫,再交流)
師評:隨著你的描述,我仿佛看到看到一塊塊明鏡似的水田,泛著點點銀光,使鄉村得更純,如同無瑕的翡翠。你豐富的想象,讓我聽到了杜鵑鳥清脆的鳴聲,和著沙沙的雨聲,讓這幅畫卷充滿生機,這真是一首動聽和諧的春之曲呀!
5、說出感受
師:鄉村四月有聲有色,有靜有動,色彩鮮亮,充滿生機,多美的田園風光!合上書,閉上眼,想象著畫面,讀出你的感受。(齊背)
師:春天是萬物復蘇的時節,是農家耕種的時節,看著鄉村四月大好的春光,看著家家戶戶忙碌的身影,我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話:“一年之計在于春”,你能體會鄉下人家此時的心情嗎?
生:他們很快樂。師:為什么快樂?
生:為秋天的豐收,為過上好日子而快樂。
師:對,他們享受著大好的春光,憧憬著幸福的生活。春天,他們不僅播下的是種子,還有希望!他們春天播種希望,秋天豐收碩果,累,但快樂地享受生活。
6、師:詩人就這樣飽含贊美之情,寫下了這充滿活力的鄉村美景,放聲朗讀,讀出你心中的情感吧!(齊背全詩)
在孩子們的朗朗書聲中,本堂課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重點與難點
讀懂詩意,熟讀成誦;想象畫面、體會情感。
學習資源
掛圖、網絡資源等
教學目標:
1、認識生字,正確讀寫“規、閑”等字詞
2、有感情地朗誦、背誦、默寫古詩
3、體會詩的內容,想象詩中所描繪的景物,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4、培養閱讀古詩的興趣和對古詩詞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抓住重點詞句,感悟詩歌的魅力,同時進行扎實的語言文字的訓練。
教學方法:以讀為本,讀議結合、小組合作、適時點撥。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我們生活在繁榮的都市,感受著現代文明的氣息,同時也呼吸著污濁的空氣,舉目高樓大廈,卻難見藍天白云,舉足車水馬龍,卻總是來去匆匆呀。這就是我們都市生活的最真實的寫照了,于是假日里,我們便走出都市,向往……(藍藍的天空,碧綠的山原,清新的空氣……)這樣的地方有嗎?(鄉村)
其實很多詩人都喜歡鄉村田園生活,像南宋詩人翁卷就是其中一位,對比李白杜甫,翁卷很陌生,那我們就先簡單地了解一下他。他是浙江永嘉(溫州)人,很有才華,卻沒有做官,喜歡田園生活,擅長作田園詩。今天我們來學習他的一首《鄉村四月》,
板書:鄉村四月
鄉村是地點(江南一帶)四月是時間(初夏時期)
聽老師讀詩題,從老師的讀中,你聽出了什么?(聽出向往之情)是啊,我向往鄉村四月。可能大家還沒有我這種感覺,因為你們沒讀進鄉村四月。沒關系,現在讓我們隨著詩人一起走在鄉村的小路上,去感受鄉村初夏的氣息吧。
二、初讀詩,了解詩意。
1.請大家大聲讀讀這首詩,注意要把字讀準,把句讀順。(自由讀)
2.誰愿意在大家面前吟誦吟誦?(2分鐘)
正音:多音字:卷、了生字:規、閑
3.師范讀,生個性讀,把詩讀通了(用喜歡的方式讀)。
4.小組讀,齊讀。
5.讀書百遍,其義自現,說說詩句的意思。理解古詩的意思有那些方法呢?(注釋、上下文、字典、請教別人……)
6.先自己利用這些方法悟一悟,不懂的可以請教別人或四人小組合作學習。
7.學生匯報自己的理解。
你明白了那句的意思?(讓學生粗略地講,無需一定要讀詩句再說)
說到“白滿川”時,借助課件理解。
過渡語:鄉村四月的景色被大家讀著讀著就勾出了大概的輪廓,這就是多讀的魅力。它能把藏在字里行間的畫面立體起來。
三、品讀美景。
1.但剛才同學們說的只是鄉村四月大概的輪廓,大家能否再清晰地告訴老師,在詩中,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把你們的答案寫在紙上,然后舉起來。
2.老師隨著學生寫的詞語,問:你看到?你聽到?
根據學生匯報板書:山原白川
子規煙雨
3.引導:
(1)很多人寫了“山原”,那就首先看看山原:
a如果學生都只寫了“山原”/“山”等時——
師導:你看到的是山原,但詩人看到的是“綠遍山原”,你說這有什么不同?
那是怎樣的山原啊?
師導:(問寫“綠遍山原”的學生)為何你要把“綠遍”寫進去?你寫的時候,腦海里出現的是怎樣的山原?
b輻射:這是他看到的山原,你們看到的山原是怎樣的山原?用筆在“山原”前面加個詞,寫出你想象到的怎樣的山原。(提問3、4個學生,鼓勵學生用不同的詞表現綠,必要時,老師可以示范一句。)
翠綠翠綠的山原綠得淋漓盡致的山原漫山遍野都是綠的山原……
c渲染:多美的綠遍山原,它與反著白光的水田相互映襯,這不就是(引讀——)“綠遍山原白滿川”嗎?
(2)煙雨
過渡:更美的是,山原、田野都籠罩雨里,誰能說說這又是怎樣的雨啊?
蒙蒙細雨……
渲染:像輕煙般的細雨籠罩著水田和山原如詩如畫如仙境。
(3)子規
過渡:最妙的是在這如畫般的景色中,還聽到了……
那是怎樣的鳥叫聲啊?
4.回到整體。
綠的山原,白的水田,如煙的雨,如歌的子規聲,誰能用自己美好的語言,把這兩句詩的意思連起來說說?(2人)
你們很不簡單,這十四個字你們說出了一大串,說得太美了。我們千言萬語道不盡的正是詩人的十四個字啊!這簡簡單單的十四個字不再是幾個字了,它變成美若仙境的畫卷,讓人置身一種美妙的境界中,這就是詩的魅力。讓我們一起帶著這種美的感覺,一起品味這兩句詩吧。
(美讀前兩句)
板書:景美
5.播放鄉村風景圖片(圖不要太多,四張就可以了)。邊播圖片老師邊渲染:這就是詩人筆下的——(可引讀,或師讀)“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的美景啊!
四、品讀人勤。
過渡:是啊,這哪里是鄉村,這簡直就是人間仙境啊?生活在那里的人一定無比的幸福,此時他們又在干些什么呢?
1.讀后兩句詩,問:他們在忙些什么?(采桑養蠶,插秧種田)
2.采桑養蠶,插秧種田是農民的必修課,這是多么勤勞的村民啊,讀出感覺。
3.問:他們僅僅是在采桑養蠶,插秧種田嗎?是那些詞告訴你的:(閑人少),也就是說那里的什么人多(忙人多)
4.想象他們在忙些什么。(在黑板的一邊寫下學生提及的農活,如忙喂雞、忙放牛、忙犁田、翻土、種樹……)
5.質疑:詩人為什么不痛痛快快地寫忙人多得了,卻要寫閑人少呢?
(詩人用三個字就給人豐富的想象,婉轉含蓄,化繁為簡,哪個更妙?這就是詩的魅力啊!)
6.從“才了……又……”你感受到了什么(繁忙)
7.是啊,簡單的3個字寫出了一片繁忙的景象,寫出村民勤勞的形象,
板書:人勤
我們也來學詩人作兩句詩吧,把沒寫進詩歌的忙也寫進去,比如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喂雞又……
8.鼓勵學生作詩。
對啊,詩意來源對生活的熱愛,作詩又有何難!你們都成為了詩人。
過渡:但詩人中也有一般的詩人和優秀的詩人之分,剛才同學們說了那么多的“才了喂雞又放牛,才了犁田又翻土”等等詩句,詩人翁卷也是知道的,但一句都沒用,選擇了“才了蠶桑又種田”,為何?(一是農村最主要的農活,二是與第二句詩押韻,三是與第一句的“綠”和“白”照應)
指導:聯系上兩句詩讀讀,前兩句最后一個字是“雨如煙”的“煙”,現在后兩句的最后一個字是“又種田”的“田”,這兩個字的音都有“an”,因此讀起來很有韻味,瑯瑯上口。這也是詩的魅力。
不信,我們再讀讀,感受這詩歌的韻味。
讀詩。
五、悟讀升華
1.多動聽的詩歌啊!如果你現在就是詩人,此時走在鄉村的小路上,展現在你的眼前是(美若仙境的田園風光)你是詩人啊,你陶醉了,你詩意正濃,于是你作詩一首《鄉村四月》讀:(讀出陶醉美)(配樂誦讀)。
2.看著(勤勞忙碌的人們),你又怎好意思閑著呢,于是你大筆一揮欣然作詩《鄉村四月》讀:
3.是啊,你是詩人,你要贊美這里的景(美)……這里的人(勤)……于是你把你的感情融進了這一首詩:讀:鄉村四月(讀出贊美之情)
4.是啊,美若仙境田園風光,勤勞忙碌的人們,多么賦有生活氣息的畫卷啊!你舍得離開這里嗎?想把它帶走嗎?美美地再讀讀吧,把它刻在心里。
5.背誦古詩
六、談談:今天你收獲了什么?
學了這首古詩,你有話要說嗎?(生成學法,訴說收獲,鞏固所得)
七、拓展閱讀。
象翁卷這樣寫田園詩的詩人還有:陶淵明、謝靈運、謝眺等等,找出他們的詩讀讀一定會有更多的收獲。
田園樂
王維
桃紅復含宿雨,
柳綠更帶春煙。
花落家童未掃,
鶯啼山客猶眠。
《歸園田居五首》之三
陶淵明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八.作業:默寫古詩,積累描寫山水田園風光的古詩
教學目標:
1、會認“蠶”字,會寫“蠶”“桑”兩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誦、背誦古詩,并能準確無誤地默寫。
3、理解詩意,想象畫畫,體會情感。
教學重、難點:理解詩詞的內容,體會詩人的情感。
教具準備:多媒體、展示臺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古詩嗎?老師非常喜歡。我們中國是詩的國度,早在唐代就出現過像李白、杜甫這樣偉大的詩人,他們才華橫溢,為我們留下了無數的優秀詩篇。今天,讓我們再來感受一下古詩的魅力,來學一首新詩。(板書:鄉村四月)
二、弄懂詩題。
1、看到詩題你知道了什么?(生:這是一首描寫鄉村的古詩。)
2、這是一首描寫江南初夏田園生活的古詩,它的作者是翁卷。(師書翁卷)
三、知曉作者。
1、有誰了解翁卷?抽名學生介紹:(生:南宋詩人。)
2、師補充:翁卷,字靈舒,永嘉(今浙江溫州)人,南宋詩人,他很有才華,與趙師秀、徐熙、徐璣合稱 “永嘉四靈”。一生不曾做官,他特別喜歡田園生活,尤其擅長作田園詩。
四、整體感知。
1、現在就讓我們隨著詩人的足跡一起走進鄉村四月,去感受鄉村初夏的氣息吧。請同學們自由讀古詩,要把字讀準,把句讀順。
2、出示多音字。
1iǎo(一目了然、了解)
了 liào (同“瞭” 望)
1e(吃了,買了,走了,算了)
3、教師范讀(播放錄音)
4、生自由讀(讀三遍)
5、指名讀。
6、學生齊讀。
五、知詩情,悟情意。
1、大家剛才讀的非常有味道,下面我們就來理解古詩的`意思,先學頭兩句(生齊讀這兩句)
①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
山原:指山陵和原野。白滿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著天空的光輝。川:平地 子規:杜鵑鳥。如:好像。
詩意:山坡田野間草木茂盛,滿是綠色。稻田里一片水色,映著天空的光輝。天空中煙雨蒙蒙,杜鵑聲聲,大地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色。(板書:景美)
2、是啊,這哪里是鄉村,這簡直就是人間仙境啊?生活在那里的人們一定無比的幸福,那么,此時他們又在干些什么呢?(生齊讀后兩句)
②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才:剛剛 了:結束 蠶桑:種桑養蠶。
詩意:四月到了,農活多了,鄉里的農民們都在田間地頭忙開了,剛忙完了采桑養蠶,又開始插秧種田了。(板書:人勤)
3、詩的前兩句寫的是什么景色?(生:前兩句寫農村初夏的景色)。
4、詩的后兩句寫的是什么景象?你從中體會到什么?(生:后兩句寫農人的忙碌景象,體會到了農民的辛苦、勤勞,他們不誤農時,辛勤勞作,值得贊揚)。
5、《鄉村四月》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表達了詩人對鄉村生活的熱愛和對勞動人民的贊美之情。
(板書:贊美)
六、感情升華。
1、同學們,通過剛才的學習,我知道大家對古詩內容已經有了進一步的了解,我們被美若仙境的田園風光所陶醉,更為這里勤勞忙碌的人們而心生敬佩,現在就讓我們帶著這種陶醉和敬佩之情再讀古詩,誰愿意到前面來讀讀?(先請男、女生各一個上臺誦讀,然后全班齊讀)。
2、能背下來嗎?(生自由背誦古詩,然后全班齊背)
3、默寫這首古詩(先請男女生各一個上臺默寫,然后全班默寫)
七、拓展閱讀。
1、其實,像這樣描寫田園生活的詩,我們曾經也學過一些,比如說孟浩然的《過故人莊》、王維的《山居秋暝》還記得嗎?像陶淵明、謝靈運、謝眺等等,他們都很熱愛田園生活,也寫了一些田園詩,課后我們可以找出來讀一讀,我相信你一定會有更多的收獲。
八、作業:
畫出前兩句詩所描寫的景象。
綠遍山原白滿川
子規聲里雨如煙。
板書: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