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3-17
這是三顧茅廬公開課一等獎教學設計,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課文《三顧茅廬》的優秀教學設計
1、讀準字音,理解生字詞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認識劉備訪求賢才的虔誠和諸葛亮的雄才大略。
3、 能說出比喻句中用來比喻的事物和被比事物之間的關系,并通過朗讀體會比喻的作用。
3、學習課文中景色秀麗宜人的有關語句,用來到,只見的句式寫一處景色。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劉備的神態、語言和動作描寫,體會劉備訪求賢才的虔誠。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出示四年級上學期表示才華橫溢的成語:學富五車 滿腹經綸 學貫中西 博古通今。
同學們,這些成語里可藏著秘密,你們想知道嗎?大聲地讀兩遍,愛動腦筋的你一定會發現。
2、在古代才華橫溢的人被稱為名士、圣賢。
(老師板書:禮賢下士 求賢若渴)
知道這兩成語的意思嗎?開動小腦筋猜猜看。
3、今天我們就來學一個禮賢下士、求賢若渴的故事。
(1)齊讀課題,理解三顧茅廬。
(2)自瀆讀課文。
①借助拼音讀準生字新詞;
②讀熟讀通順課文;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③思考:通過讀課文,你了解到劉備、諸葛亮是什么樣的人?
4、檢查自讀情況。
①檢查字音掌握情況
A.生字卡片;
諸葛亮 輔助 捆來 尊重 臥龍 疏疏朗朗 潺潺
吩咐 恭恭敬敬 半晌 時辰 策略 茅塞頓開 同塌討論
B.重點字音:
疏 潺 晌 辰 諸 尊 吩 塞 策
C.理解有關詞語的意思;
②指名分自然段試讀課文。
要求:不破詞破句,不添字漏字,不復讀,不唱讀。邊讀邊評議。
③感知文章主要結構:略寫前倆次,詳寫第三次。
④討論:通過讀課文,你了解到劉備、諸葛亮是什么樣的人?
(板書:劉備:尊重人才;諸葛亮:雄才大略)
三、作業:
1、描紅,并抄寫生字新詞。
2、給下列生字選擇正確的讀音
吩(feng fen) 輔(fu fu)晌(xiang shang )
辰(cheng chen ) 諸(zhu zu ) 臥(wo wu )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東漢末年,那是一個天下大亂、戰火紛飛的時代,曹操、董卓、孫權等都擁兵自重,各據一方。為了能夠一統中原,他們個個求賢若渴。當時有一個水鏡先生,他有三個弟子,相傳得其一就能得天下。諸葛亮就是其中最出色的一個。他當時隱居隆中,被人稱作臥龍先生。曹操、董卓、孫權他們都想得到諸葛亮,可是最終卻被劉備得到了。這是為什么呢?
(2)出示第一自然段讀。(突出誠心誠意)
二、整體感知課文
1、大聲讀課文二、三自然段畫出劉備言行的語句。
2、再一次默默地用心地讀一讀你畫出的句子,想一想哪些詞語讓你體會到了劉備的誠心誠意。
三、交流學習所得(感受劉備的求賢若渴)
1、學習第2自然段。
(1)指名讀。
(2)關羽和張飛都不同意,你知道為什么嗎?他們心里會怎么想?
(3)指導學生學習《三國演義》原文:
卻說玄德訪孔明兩次不遇,欲再往訪之。關公曰:兄長兩次親往拜謁,其禮太過矣。想諸葛亮有虛名而無實學,故避而不敢見。兄何惑于斯人之甚也!玄德曰:不然,昔齊桓公欲見東郭野人,五反而方得一面。況吾欲見大賢耶?張飛曰:哥哥差矣。量此村夫,何足為大賢?今番不須哥哥去!他如不來,我只用一條麻繩縛將來!玄德叱曰:汝豈不聞周文王謁姜子牙之事乎?文王且如此敬賢,汝何太無禮!今番汝休去,我自與云長去。飛曰:既兩位哥哥都去,小弟如何落后!玄德曰:汝若同往,不可失禮。飛應諾。
2、學習第3自然段
(1)離諸葛亮的住處還有半里多路,劉備就下馬步行。
1)他為什么不騎馬到跟前呢?
2)劉備不至于半里多路就下馬,說明他把諸葛亮當成了自己的老師。
3)讀讀看,看誰能讀出劉備的誠心誠意,誰就是小劉備。
(2)到了諸葛亮的.家,劉備上前輕輕敲門。劉備輕輕敲門說明他怕驚醒諸葛亮,對他尊重、誠心。
(3)劉備站在臺階下等候。封建社會是分等級的。大臣參見皇上的時候是站在階下,而此時,劉備是首領,諸葛亮不過是一介村民,劉備卻站在階下,可見他誠意。
(4)劉備讓童子不要驚醒先生,吩咐關羽、張飛在門口休息,自己輕輕地走進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臺階下侍侯。
1)劉備為何讓他倆在門外等侯?
2)是啊,劉備是怎樣恭恭敬敬的,看這個恭字,(指導識寫恭)
3)誰來表演一下劉備恭恭敬敬?
4)看看書上劉備站了多久,一個時辰就是?兩個小時,還有一個時間,半晌是多長時間?半天起碼也得一個小時,同學們想象一下,劉備恭恭敬敬站了半晌又兩個時辰劉備是什么人?諸葛亮又是什么人?你知道他們年齡嗎?一位47歲的首領,對著一位27歲的毛小伙子站了半晌,一個站一個還躺著。哎呀,了不起啊!齊讀這部分。
(5)劉備快步走進草堂,同諸葛亮見面。
他真是誠心誠意、禮賢下士、求賢若渴
3、劉備為請諸葛亮怒斥張飛,冒著風雪寒冷,三顧茅廬,還有半里地就早早的下馬步行,還在房門外恭候多時,終于見到了諸葛亮,快步走進草堂,同諸葛亮見面。現在,如果你就是諸葛亮,你會怎么想、怎么做?
4、學習第4自然段。
(1)聽了他的分析,劉備心中塞滿的茅草頓時分開了一條出路。用文中的詞說就是茅塞頓開,引讀老師送你們一個詞撥云見日。
(2)讀到這兒,你能體會到什么?(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四、讀第五自然段,你體會到什么?
1、劉備能得到這樣一個曠世奇才讓他興奮不已,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引讀老師再送給你們一個詞:如魚得水。
2、這份魚水的情誼,讓諸葛亮對劉備死心踏地,諸葛亮竭盡畢生所學輔助劉備。你知道他出山后都為劉備打了哪些勝仗?
諸葛亮在博望大敗夏侯淳,在新野把曹軍燒得焦頭爛額(即火燒新野),巧借東風草船借箭氣死了吳國都督周瑜,巧設空城計用一兵一卒騙得司馬退兵,七摛孟獲又放了他七次,最后讓孟獲對他死心踏地
五、寫話練習:
1、師:可見,臥龍先生不是浪得虛名,他不飛則已,一飛沖天!這樣的結果書上是有暗示的,你知道在哪里么?
2、學習劉備在前往隆中的路上所看到的風景。
出示:
他們來到隆中,
只見那里的山岡蜿蜒起伏,
好像一條等待時機騰飛的臥龍。
岡前幾片松林疏疏朗朗,
潺潺的溪水清澈見底,
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
景色秀麗宜人。
指名讀,談談自己的理解。
師:把什么比作什么?
師:其實真正等待時機騰飛的是(諸葛亮)
師小結:諸葛亮雖然身居隆中,其實他時時關注國家大事,等待時機出山,為統一中原出力。
3、隆中美不美?作者為什么會寫得這么美?
交流:寫了哪幾個景物?它們各有那些特點?讀出美感。
4、師:我們也來寫一處景色!
(你最想寫哪一處景色?這一處景色有哪幾個重點景物?它們各有那些特點?你有什么感受。)
交流學生片段練習,點評。
六、作業:
你想知道三分天下、最后取勝的具體策略嗎?課后讀一讀下面這段文字,甚至是原著吧!
自董卓造逆以來,天下豪杰并起。曹操勢不及袁紹,而竟能克紹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以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此可用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非其主不能守;是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國,高祖因之以成帝業;今劉璋暗弱,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于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彝、越,外結孫權,內修政理;待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兵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大業可成,漢室可興矣。此亮所以為將軍謀者也。惟將軍圖之。
教學目標:
1、理解“呵斥”“拜見”“恭恭敬敬”等詞的意思。
2、抓住人物語言、動作、神態理解劉備三請諸葛亮求賢若渴的心情,體會劉備訪求賢才的虔誠和諸葛亮的雄才大略。
3、品讀張飛的語句,理解對比反襯的寫法,并對張飛形象進行多角度認識。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5、懂得只有尊重人才,才干大有作為。
教學重點:
1、能有感情地讀劉備三顧茅廬時誠心誠意邀請諸葛亮的語句,體會劉備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精神。
2、開放文本,激發同學課外閱讀的興趣。
教學難點:
1、在讀中提升情感,喚起同學對劉備誠心誠意的共鳴。
2、讀張飛的語句,理解對比反襯的寫法,并對張飛形象進行多角度認識。
教學準備:投影設備、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讀了《三國》嗎?你知道劉備是什么人嗎?(相機示劉備圖片,介紹劉備資料)
2、 今天俺們就來學一個關于劉備的故事---(示課題)《三顧茅廬》。課題中“顧”是什么意思?“茅廬”呢?誰能來解題?(提示說清人物、地點、事件)
二、初讀課文
1、漢室皇叔劉備為什么要一請、二請、三請這個一介草民諸葛亮?請同學們大聲地讀一讀課文,將讀不準,讀不通的地方多讀幾遍。
2、是什么原因?書上是怎么說的?哪一小節告訴俺們?(指名讀第一小節)
三、聚焦劉備
1、請你讀讀2---4自然段,劃出有關句子,圈出有關詞語,考慮:
(1)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劉備對諸葛亮的敬重?劃出劉備有關動作、神態等詞語、句子,讀一讀,想一想。
(2)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諸葛亮雄才大略?找出有關語句,讀一讀,想一想。
2、預設交流:
A:“俺冒著風雪,就是為了讓孔明知道俺的誠意。你怕冷,自身回去吧!”
天氣這么冷,還去——說明誠心誠意。(還有那些寫天氣的詞?數九寒天、雪花紛飛,還有天寒地凍)
B:“劉備第三次來到諸葛亮的家中,諸葛亮正在睡覺,劉備就恭恭敬敬的等在房門臺階下等諸葛亮醒來。”
說明劉備很有誠意。
師導:是呀!諸葛亮在溫暖的被窩里呼呼大睡,劉備卻恭恭敬敬地候在門外,那可是早春,春寒料峭,挺冷的。(教師作恭恭敬敬地等候地樣子,持續5秒鐘)
師導:俺想,劉備的人是傻傻地站著,他的腦袋肯定是骨碌碌地轉著。你想,此時此刻,劉備會想一些什么?
C:“三人第三次到了隆中,離諸葛亮的草屋還有半里多地,劉備就下馬步行。”
劉備在離諸葛亮的草屋還有半里多地的地方就下馬步行,也可以說明他的誠心誠意;還有半里地就下馬,其實,諸葛亮也看不到,就更說明它是真的誠心誠意的。
D:劉備生氣地說:“你一點兒也不懂尊重人才,這次你就不用去了!”
a、從“劉備生氣地說張飛的話中”可以看出他的誠心誠意。
b、劉備和張飛是結拜弟兄,現在,劉備竟然為了諸葛亮去批評張飛,說明他對諸葛亮很有誠心。
c、劉備和張飛的關系,能說的具體一些嗎?介紹“桃園三結義”故事
d、是啊,為了諸葛亮,劉備竟然生氣地說自身的兄弟。在課文的什么地方?(在第二小節)
俺和你一起來讀讀好嗎?(老師讀張飛的話,同學讀劉備的話。)
e、配上表情、動作分角色朗讀對話。
E、又等了一個時辰,諸葛亮才悠然醒來。劉備快步走進草堂,同諸葛亮見面。
a、又等了一個時辰和快步,表示處了劉備對諸葛亮的尊敬和渴求,也可以說明他很誠心誠意。
b、劉備為請諸葛亮怒斥張飛,冒著風雪寒冷,三顧茅廬,還有半里地就早早的下馬步行,還在房門外恭候多時,終于見到了諸葛亮,趕緊見面……現在,你是諸葛亮,你耳聞目睹了劉備的所作所為,你會怎么想?
c、三顧茅廬之后,諸葛亮就走上了為了國家統一大業的路,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
四、探究張飛
1、同學們除了從劉備的言行中體會到他的誠心誠意,請你們再讀讀課文,你們還從哪里也能體會到他的誠心誠意?(張飛的無理)
找出描寫張飛言行的句子并出示:
A、再讀一讀,你體會張飛是什么性格?
B、課文不是在寫劉備嗎?作者為什么要來寫張飛,能不能不寫他?(四人小組討論)
(作者采用對比反襯寫法,突出劉備的誠心誠意。)
2、你們認為作者描寫張飛是為了突出劉備的誠心誠意?那你們用朗讀來告訴俺。
對比讀(出示劉備張飛的對話,選擇合作讀——點名讀)
理解劉備為什么對張飛要“呵斥——大聲呵斥”?
五、拓展延伸
1、討論問題二: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諸葛亮的雄才大略?(第四節)
出示句子:劉備聽了茅塞頓開,像撥開云霧見到了青天。
A、“茅塞頓開”是什么意思?
B、你有過這樣的體驗嗎?
C、這句話作者用了什么樣的修辭手法,把什么比做了什么?
D、指名讀。
2、同學們,劉備聽了諸葛亮的一番議論,更敬佩他了,諸葛亮看到劉備三顧茅廬,又肯虛心請教,就答應了。
后來,諸葛亮輔佐劉備,打了許多勝仗。
(1)你知道打了哪些勝仗嗎?(草船借箭、火燒赤壁、空城計……)
(2)劉備采用了諸葛亮的戰略計劃,逐漸形成三國鼎立局面,后來劉備稱帝蜀國,劉備高興地說“俺得到諸葛先生,就像魚兒得到水一樣啊!
一、教材分析:
《三顧茅廬》選自我國古典長篇小說名著《三國演義》第三十七回“司馬徽再薦名士,劉玄德三顧茅廬”改寫的。課文記敘了劉備三顧茅廬,誠心誠意請諸葛亮出山,輔佐他完成統一國家大業的故事,贊揚了劉備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精神。課文寫劉備三顧茅廬,一次比一次詳細,尤其是第三次拜訪,突出劉備虛心求教禮賢下士的精神。課文用張飛的莽撞、無禮,反襯劉備求賢若渴的態度。
二、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按事情發展的順序有條理地復述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能說出比喻句中用來比喻的事物與被比喻的事物之間的關系;學習用“來到……只見……?”的句式寫一處景物。
4、初步認識劉備訪求賢才的虔誠和諸葛亮的雄才大略。
三、教學重難點:
1、能說出比喻句中用來比喻的事物與被比喻的事物之間的關系;學習用“來到……只見……?”的句式寫一處景物。
2、初步認識劉備訪求賢才的虔誠和諸葛亮的雄才大略。
四、教學時間:
三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1、談話導入。《三國演義》、群雄紛爭。
2、板書課題。示范“茅”、“廬”兩字寫法;學生練習寫“茅”、“廬”兩字,寫在課題旁邊。
3、解題。理解“顧”、“茅廬”意思。
二、初讀課文
1、范讀。(或聽錄音)
提問:誰“三顧茅廬”,劉備三顧茅廬干什么?“三顧茅廬”在課文中是什么意思?
2、自瀆課文。
①借助拼音讀準生字新詞;
②讀熟讀通順課文;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③思考:通過讀課文,你了解到劉備、諸葛亮是什么樣的人?
3、檢查自瀆情況。
①檢查字音掌握情況
A、生字卡片;
諸葛亮 輔助 捆來 尊重 臥龍 疏疏朗朗 潺潺
吩咐 恭恭敬敬 半晌 時辰 策略 茅塞頓開 同塌討論
B、重點字音:
疏 潺 晌 辰 諸 尊 吩 塞 策
C、理解有關詞語的意思;
②指名分自然段試讀課文。
要求:不破詞破句,不添字漏字,不復讀,不唱讀。邊讀邊評議。
③感知文章主要結構:略寫前倆次,詳寫第三次。
④討論:通過讀課文,你了解到劉備、諸葛亮是什么樣的人?
板書:
劉備:尊重人才 諸葛亮:雄才大略
三、作業:
1、描紅
2、抄寫生字新詞
3、給下列生字選擇正確的`讀音
吩(feng fen) 輔(fu fu)晌(xiang shang )
辰(cheng chen ) 諸(zhu zu ) 臥(wo wu )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1、出示生字選擇正確的讀音
2、抽讀生字卡片
二、細讀課文
1、細讀第一自然段。
(1)自由輕聲讀課文。
思考:這段話告訴我們什么?劉備為什么還要去拜訪諸葛亮?
(2)填空:
劉備( )前往隆中( )諸葛亮,( )地( )他出山,輔助自己實現統一中國大業,但都沒有見著。
(3)討論填空,理解重點詞語:兩次、拜訪、誠心誠意、邀請,體會劉備求才的急切心情和虔誠態度。
(4)指導朗讀,體會。
2、學習第2——4自然段,
過渡:劉備誠心誠意邀請諸葛亮,第三次來到隆中諸葛亮的茅廬,終于見到了諸葛亮先生,請到了一位智謀過人的軍事,留下一段佳話。下面,我們來學習第2——4自然段。
(1)小組學習。讀課文,思考:
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劉備對諸葛亮的敬重?劃出劉備有關動作、語言、神態等詞語、句子,讀一讀,想一想。
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諸葛亮雄才大略?找出有關語句,讀一讀,想一想。
(2)討論問題一: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劉備對諸葛亮的敬重?
要點:
①第二自然段。重點指導分角色讀張飛、劉備的話,討論,指導朗讀,細細感悟品味劉備對人才的敬重、虔誠;
②第三自然段。精讀賞析:“下馬步行、輕輕敲門、輕輕走、恭恭敬敬、等了半晌、又等了一個時辰、快步走進”等重點詞語的細節描寫;討論,指導朗讀,感悟劉備對人才的敬重、虔誠。
③第四自然段。同塌睡覺、同桌吃飯等。
(3)重點句理解。
3、討論:課文中哪些地方寫出了諸葛亮的雄才大略?
①理解句子:劉備聽了茅塞頓開,象撥開了云霧見到了青天。
比喻句教學,什么比做什么?體會比喻句的精妙。
②理解句子:我得到到諸葛先生,就象魚兒得到水一樣啊!比喻句教學,什么比做什么?體會比喻句的精妙。
三、作業
1、近義詞
2、組詞
3、抄寫比喻句。
第三課時
一、總結、寫作特點
劉備、諸葛亮是什么樣的人?作者是從哪些方面寫出人物的特點的,指名讀有關的語句。
二、指導復述課文。
1、理清課文脈絡。
兩次拜訪沒見到
上路前
第三次拜訪的經過 見面前
見面后
劉備、諸葛亮的魚水情
2、看板書學生自由練說。
3、指名復述。
三、指導用“來到……只見……”說話。
1、指名讀:“他們來到隆中……秀麗宜人”。
2、分析:寫了那些景物,按什么順序寫的?描寫這些景物有什么作用?
3、指導用“來到……只見……”說話。
如:我們來到烈士陵園,只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自由練說,同桌說,指名說。
四、教學生字新詞
1、生字字形教學;
2、指導書寫:茅 尊 恭 臥
五、練習
1、形近字組詞;
2、用“來到……只見……”說話;
3、比喻句辨別。
六、板書設計:
8三顧茅廬
兩次拜訪沒見到
上路前
第三次拜訪的經過 見面前
見面后
劉備、諸葛亮的魚水情
教學目標
1、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所學詞語的意思。
2、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初步了解課文的內容,感受劉備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理解所學詞語的意思,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揭示課題
1、同學們,你知道《三國演義》中的哪些人物呢? 你知道他們身上的哪些故事呢?(學生簡單介紹自己知道的人名和故事。)
2、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有關三國時期的故事《三顧茅廬》。(板書課題)
學生齊讀課題
二、自讀課文
1、出示自讀要求。
(1)借助拼音讀準田字格中的生字,讀順課文。
(2)自學生字,懂得它們的書寫方法。
(3)聯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詞語的意思。
(4)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2、按要求自讀課文。
教師巡視,及時輔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
3、檢查自讀情況。
(1)指名分段讀課文。
教師相機指導生字的讀音。
(2)檢查字形掌握情況。
茅:與“矛”比較。
統:與“流”比較。
宜:與“宣”比較。
(3)交流詞語的意思,
三顧茅廬 蜿蜒起伏
青翠欲滴 秀麗宜人
群雄紛爭 茅塞頓開
(4)指名說說自己沒讀懂的地方。
三、再讀課文,初步了解內容
1、放錄音范讀全文。
2、指名說說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3、劉備三顧茅廬,邀請諸葛亮出山輔助他實現統一中原的大業,諸葛亮真有這樣的雄才大略嗎?從哪里可以看出來?
(讀第四自然段,加以體會,理解“茅塞頓開”)
4、劉備在請諸葛亮出山后,高興地說:“我得到諸葛先生,就像魚兒得到水一樣啊!”這句話是什么意思?(求賢若渴、禮賢下士、尊重人才等)
5、討論:從這個故事中,你體會到了劉備什么樣的品質?
四、作業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用鋼筆描紅。(文后練習2)
第二課時
一、 復習導入
劉備三顧茅廬,請得諸葛亮出山幫助他建立統一祖國的大業。諸葛亮在二十一年后回憶起這件往事,還感激萬分,寫下了這樣幾句話
1、出示《出師表》節選。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聽教師朗讀,體會其中的意思。(能聽懂多少是多少,不要過高地要求)
2、這段似懂非懂的文字中,哪些是寫三顧茅廬這件事的?根據自己的理解說一說
二、細讀課文
1、諸葛亮對劉備的三顧茅廬可以說是記憶猶新、歷歷在目的,甚至是刻骨銘心的。這是為什么呢?
2、討論:從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劉備是誠心誠意地邀請諸葛亮出山呢?自由讀第一自然段,用其中的句子或詞語來回答。(誠心誠意)
默讀課文二、三自然段,畫出表現劉備“誠心誠意”的詞語和句子。
3、組織交流:
(1)劉備生氣地說:“你一點兒也不懂得尊重人才……” 同桌分角色朗讀張飛和劉備的對話,交流自己的體會。
(2)離諸葛亮的住處還有半里多路,劉備就下馬步行。
(3)劉備讓童子不要驚醒先生,吩咐關羽、張飛在門口休息,自己輕輕地走進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臺階下等候。感情朗讀這一句話,交流自己的體會。
(4)等了半晌功夫……又等了一個時辰……
(與“劉備快步走進草堂,同諸葛亮見面。”進行對比)
交流從這些表示時間的詞語中體會到了什么?
(思考:從這里你體會到了什么?)
4、小結:劉備為了請諸葛亮出山,他怒斥張飛、三顧茅廬。還有半里路就早早下馬步行,在房門外恭候多時,快步走進草堂和諸葛亮見面……看來,劉備渴望得到諸葛亮這個賢才已經到了如饑似渴的地步。這就叫“求賢若渴”。
5、齊讀第五自然段
三、小練筆:
正因為劉備求賢若渴,所以《三國演義》中寫劉備二顧茅廬而不遇孔明時,他親自寫了一封言辭懇切的信留給諸葛亮。這封信,一般讀《三顧茅廬》的人都忽略了。其實這封信也深深地打動了諸葛亮的心。因為信中,劉備將自己的一番誠意、仰慕之情抒發的淋漓盡致。現在,請大家發揮想象,替劉備寫一封簡短的信留給諸葛亮。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