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3-09
這是搭石教學設計一等獎統編版,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搭石教學設計。正確讀寫"山洪暴發、間隔、懶惰、俗語、平衡、清波漾漾、理所當然、聯結"等詞語。通過查字典、聯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字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鄉親們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并從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3、學習作者仔細觀察、生動描寫的方法,培養留心觀察、用心感受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學習作者是怎樣通過平凡的事物讓我們感受到美的。
教學過程:
一、導入,激發興趣:
1、我國當代作家劉章爺爺的家鄉是一個美麗的小山村,那里有連綿起伏的山巒,有郁郁蔥蔥的樹木,還有一條清澈見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但作者每每憶起家鄉,覺得最美的還是那一塊又一塊的搭石。
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麗的搭石。(板書:21 搭石)
2、齊讀課題。
3、理解“搭”,借這個字學習查字典并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辦法。
二、初讀課文,檢查預習:
1、檢查生字生詞讀音。指名讀——齊讀
2、輪讀課文,其他同學想一想什么是搭石?搭石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3、匯報交流:
(1)理解什么是“搭石”及搭石的用處。
①用學習“搭”字的方法理解“挽”字。
②體會搭石的作用。
師:如果小溪里沒有搭石,人們出工就必須——脫鞋挽褲
人們收工就必須——脫鞋挽褲
人們趕集就必須——脫鞋挽褲
人們訪友就必須——脫鞋挽褲。
一句話,人們來來去去都必須——脫鞋挽褲
師:一次又一次的脫鞋挽褲啊,你體會到了什么?(不方便、很辛苦、很麻煩。)
(2)搭石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方便、美。。。。)
三、品讀體驗,感悟文本:
1、找找第二自然段中表現家一句話,教案《搭石教學設計》。(板書:家鄉的一道風景)
2、學習2——4自然段,體會表現美的語句。
(1)默讀2---4自然段,用橫線劃出讓你感受到“美”的語句,在旁邊寫寫自己的感受。
(2)匯報交流:
生預設:
(A)“每當上工、下工,。。。。。給人畫一般的美感。”
師:說說你的感受,你們從哪兒體會到美呢?
① 理解“協調有序”,體會音樂美。
師:怎樣的動作才是協調有序的呢?
② 理解“清波漾漾人影綽綽”,體會畫面美。
a、理解“綽”
用剛才理解詞語的方法去理解“綽”字。
b、想象畫面,指導朗讀:
師:“清波漾漾人影綽綽”在文中描繪的是怎樣的畫面?邊讀邊想一想,再說一說。
c、指導朗讀詞語:把你的感受讀出來。邊想象畫面邊齊讀。
d、指導朗讀這段話:
師:真美!這既像是一幅美麗的畫,又像是一首清麗的小詩,你看——(點擊變成詩的語段,音樂起)
師:誰來讀?要讀出詩一般的.韻律美。
師:同學們,劉章爺爺在大山里工作了13年,幾乎每天走在搭石上,他常常看到這樣的情景,(生齊讀)——
師:劉章爺爺在搭石上一遍一遍地走,他怎能忘記這樣的情景,(生齊讀)(詩變回文中的語段)——
③這一行人在搭石上走出了音樂美、畫面美,這的確是家鄉的—— 一道風景。
(2)“如果有兩個人面對面同時走到溪邊。。。。。”
①師:能談談你對這幅畫面的感受嗎?(謙讓。。。。。。)
②師:那么“青年人”和“老人”來走搭石,又是怎樣的情景呢?讀“假如遇上老人來走搭石,年輕人總要伏下身子背老人過去,人們把這看成理所當然的事。”
a、 理解“伏”,指名做做“伏”的動作。
師:(手搭生的肩)這樣,老人就能輕而易舉地趴在你的背上,舒舒服服、安安全全地過小溪了。
師:透過這個“伏”字,你感受到了什么?(尊敬老人)
這份尊敬老人的美好情感也是——家鄉的一道風景。
b、 理解“理所當然”。
師:到了對岸,你需要老人向你道謝嗎?為什么?(因為我們家鄉的人都習以為常了,把這看成是理所當然的事。)
師:多好的年輕人,(問另一位同學)老人沒有向年輕人千恩萬謝,年輕人會生氣嗎?為什么?(因為人們把這看成是理所當然的事。)
師:聽了你們的回答,我就在想哪,當這位老人年輕的時候,他一定也曾經——伏下身子背其他的老人。
因為(指課件文字)——人們把這看成理所當然的事。
當這位年輕人老了的時候,也一定會有——年輕人伏下身子背他。
因為——人們把這看成是理所當然的事。 師:是啊!人們已經把這件事當成了一種習慣,代代相傳。
(3)快速去課文中找找,在這個村子里,在人們眼中,還有哪些事也是理所當然的?(擺搭石、不搶路。。。。。)
師:事雖小,情卻濃。
師:透過這一代又一代人的“理所當然”,你又感受到了什么?(謙讓、淳樸)景美情更美,這能不說是家鄉的一道風景嗎?
3、齊讀最后一自然段,感情升華。
師:也許有一天,這里會架上橋、通上路,也許有一天,搭石在家鄉會永遠地消失,但是相信這份美麗會永遠存在,因為它已經深深地扎根于每個人的心中。
四、總結方法,鞏固提升:
回顧并說說這節課的收獲。(感情熏陶方面、閱讀方法、理解詞句方面。。。。)
【教學目標】
1、復習生字;理解詞語“協調有序”;理解句子“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們聯結著故鄉的小路,也連接著鄉親們美好的情感。”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鄉親們一心為他人著想、熱情謙讓、尊老愛老的品質,并從中受到感染、熏陶。
3、體會作者仔細觀察、生動描寫的方法,培養留心觀察、用心感受,從不起眼的事物中發現美的習慣與能力。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在對課文的閱讀中發現美、感受美,領悟作者通過平凡事物反映美的表達方法,并試著練筆。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師:(出示情境圖)同學們看——(潺潺流水聲)這個小山村是作家劉章爺爺的家鄉,他的家鄉是個美麗的地方。(輕音樂起)那里有連綿起伏的山巒,有郁郁蔥蔥的樹木,還有一條清澈見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但作者每每憶起家鄉,覺得最美的還是家鄉的搭石。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麗的搭石。
師:看老師板課題。(生看師板課題)
師:齊讀課題 。生齊讀:搭石——
2、展示上節內容:上節課,同學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學習了《搭石》第一課時——初讀了課文,認識了生字,抄寫了生詞,初步了解了課文大意,學習了第一自然段。誰來說說什么是搭石?
3、(生答什么搭石)教師板書畫簡筆畫搭石。
二、精讀課文,感悟品“美”
過渡:有人說:“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的確是啊!老師在讀這篇課文的時候,發現了許多美的地方,并且被深深感動了。我相信我們班的每一位同學都有一雙善于發現美的眼睛,下面請大家默讀課文第二至四自然段,你覺得哪些地方表現出美,比如行為美、心靈美……“不動筆墨不讀書”,同樣應該勾一勾,畫一畫。開始吧!
(學生自讀, 3分鐘左右。教師巡視。)
讀后交流。學生說到哪段就先講哪段。
(一)通過“搭石”,感受協調美、心靈美
生:協調有序:輕快的音樂、美好的圖畫
師:咱們繼續交流。誰從第三自然段中發現了美?
出示句子(2)——
每當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時候,動作是那么協調有序!前面的抬起腳來,后面的緊跟上去,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給人畫一般的美感。
師:請你輕聲讀讀這兩句話。第一,體會什么叫“協調有序”。第二,你腦子里聯想到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學生讀。)
讀后交流——
(1)理解“協調有序”。
師:在這段話中,哪些語句在解釋“協調有序”?(前面的抬起腳來,后面的緊跟上去。)是啊,一行人走搭石,前面的剛抬起腳來,后面的就緊跟上去,誰也不搶路,誰也不突然止步,這叫——協調有序。
在我們的課文里,有的詞語意思,上下文就已經告訴我們了。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是一種有效的方法,明白了嗎?
(2)腦子里浮現出畫面。(一副有聲有色的美麗畫卷:有節奏的“踏踏聲”,像輕快的音樂;“清波漾漾,人影綽綽”,好一幅美麗的的圖畫。)
師:這兒描寫的是鄉親們通過搭石的情景。你能通過你的朗讀把這和諧美好的畫面再次呈現在我們眼前嗎?
設計說明
《語文課程標準》在第三學段目標與內容中要求:默讀要有一定的速度,默讀一般讀物每分鐘不少于300字。學習瀏覽,擴大知識面,根據需要搜集信息。本板塊正是據此設置的閱讀策略單元。《搭石》是這一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是作家劉章的一篇散文。寫了家鄉人擺搭石、走搭石的情形,贊揚了家鄉人互相謙讓有秩序的淳樸民風。本課的教學,引導學生快速讀文,完成練習。教師采用“探究、實踐、體驗”的學習方式,以尋找“美”作為這節課的主線,引導學生自主閱讀、小組交流,體會字里行間的人性美,同時引導學生體會快速閱讀的方法,培養學生捕捉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1.制作重點語句的課件。
2.搜集作者劉章的資料,準備歌曲《讓世界充滿愛》的視頻。
學生準備:生字、詞語卡片。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1.出示一節小詩:
故鄉是大真大美,
故鄉是大音大象,
故鄉的每一塊石頭,
也像明珠閃光!
2.自由讀,指名讀。
3.引導學生發現:在作者心里,故鄉是怎樣的?(學生自由說)
4.小結:同學們真會思考,從簡短的一節小詩中讀懂了那么多。那你們知道這首詩是誰寫的嗎?對,這首小詩的作者是劉章。(課件出示劉章的照片)有人稱他是“農民詩人”,因為他從小在農村長大,后來又回到農村工作,在那里生活了多年。山鄉的人物,燕山的草木,田里的莊稼,農家院里的瓜果蔬菜、豬驢牛羊,乃至溪頭的一磚一石,都能涌入他的筆端,生發濃濃的詩意。他還特地為故鄉的搭石寫了一篇文章——《搭石》。請伸出手和老師一起寫題目,“搭石”要寫得穩穩的。
5.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新課伊始,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情感,把學生帶入課堂氛圍中,介紹作者,為進一步學習課文做好情感鋪墊。
二、借助導讀,明確方法
1.過渡:這一課與第一單元的課文有些不同,我們來看一下課前導讀(出示課前導讀)。
(1)指名讀課前導讀。這段話給了我們怎樣的提示?
(2)小結:這個導讀內容有兩層意思:一是要求我們快速讀文,記下所用的時間;二是給我們提出了建議,告訴我們怎樣去快速讀文。
2.我們就用這樣的方法快速讀文,并記錄一下所用的時間。
3.閱讀這篇文章,同學們用了多長時間?舉例說說你們是怎樣閱讀的。(生交流:2分鐘、3分鐘、4分鐘等,時間長短不一。)
(1)生交流閱讀體會。
預設:
A.我就是按照導讀去讀的,一直讀下去,沒停。比如“汛期”這個詞我不懂,但不影響理解課文內容,我就沒有管它,繼續往下讀了。
B.我也是這樣,一直讀下去。我讀到第3自然段開頭的俗語“緊走搭石慢過橋”時,不理解這句話的意思,讀得特別生硬,但我沒有回讀。我一直往下讀,讀著讀著,對這句話好像有一些理解了。
(2)小結:從同學們的交流中,可以知道,大家已經領會了快速閱讀的方法。就是集中注意力去讀,暫時放下不理解的地方。因為這些都不影響我們讀懂文章的大致內容。
設計意圖:充分利用課前導讀的功能,使學生明白怎樣去快速閱讀,訓練學生快速讀文的能力。用記錄閱讀時間的方式,能夠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大家已經預習了課文,現在老師檢查一下大家對生字的預習情況。
課件出示:
汛 間 譴 惰 衡 協 綽
(1)檢測學生對多音字“間”的掌握情況,指導學生讀準“間隙、間隔、中間、時間”等詞。
(2)學生齊讀會認字,說說哪個字容易讀錯。
(3)引導學生在小組內互相檢測學習效果,考一考會認字的讀音。
2.理解詞語。
(1)出示:
山洪暴發 溪水猛漲
①指名讀。
②讀著這兩個詞語,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預設:
A.我仿佛看到了洪水很大。——哪個字讓你有很大的感覺?(暴)
B.我仿佛看到了溪水漲得很快。——哪個字讓你有溪水漲得很快的感覺?(猛)
(2)出示:
汛期 間隔 聯結 平衡 懶惰 平穩 俗語
①指名讀。
②誰能說說“聯結”的意思? 指導學生用找近義詞的方法來理解詞義。
(3)出示:清波漾漾 脫鞋挽褲 協調有序 人影綽綽 理所當然
①指名讀。
②說說自己能夠理解的詞語。
3.指導學生讀長句子,正音,把句子讀得正確、通順。
句子一:上了點兒年歲的人,無論怎樣急著趕路……直到滿意了才肯離去。
句子二:如果有兩個人面對面同時走到溪邊……兩人再說上幾句家常話,才相背而行。
句子三:每當上工、下工……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給人畫一般的美感。
設計意圖:本教學環節的內容基本上是根據預學案的學習要求來設計的,這也是對學生預習的一個反饋性了解。對三個長句子的朗讀、理解、感悟是本課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所以讀通、讀順只是第一層次的要求。
四、再讀課文,理清文路
1.用較快的速度再次閱讀課文。思考:每個自然段講了什么內容?
2.組織學生交流。邊說邊引導學生讀課文中相關的內容。
3.試著用小標題概括各部分內容。
話搭石(第1自然段)、擺搭石(第2自然段)、走搭石(第3、4自然段)、贊搭石(第5自然段)。
設計意圖: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整體梳理,理清文章結構。尤其是對文章內容進行標題式的概括,有助于學生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為下面深入學習課文打下基礎。
五、細讀課文,感悟美好心靈
1.過渡:同學們,你們真會讀書,粗略一讀就知道了這么多東西。剛才,大家都提到了一個詞——搭石。那什么是搭石呢?請大家再讀讀課文,找到文中介紹搭石的句子。
2.交流:
(1)出示句子。
進入秋天,天氣變涼,家鄉的人們會根據水的深淺,從河的兩岸找來一些平整方正的石頭,按照二尺左右的間隔,在小溪里橫著擺上一排,讓人們從上面踏著過去,這就是搭石。
(2)指名讀句子。
看著書上的插圖說出“二尺左右的間隔”中的“間隔”就是“距離”的意思。
(3)體會搭石的重要。
這就是搭石,透過這一塊塊石頭,你又想到了什么?老師在讀課文的時候,一邊讀一邊想,想到了許多許多。比如讀到“進入秋天,天氣變涼”這里,我就想到了:人們為什么要在這個時候擺搭石呢?你能讀讀課文,幫助老師解答這個問題嗎?
預設:
A.“每年汛期,山洪暴發,溪水猛漲。”洪水會沖走原來的搭石,或者把搭石沖得不平穩了,所以人們要在汛期過后的秋天重新擺搭石。
通過師生交流理解“汛期”——江河水位定期性的上漲時期,一般在每年的五六月到九月。這段時間,因為受梅雨、臺風天氣的影響,雨水較多,江河水位容易上漲,引起“山洪暴發”“溪水猛漲”。
“山洪暴發”“溪水猛漲”那可是很猛、很兇的,你能讀出這種感覺嗎?
人們為什么要在這個時候擺搭石呢?還有別的原因嗎?
B.“山洪過后,人們出工、收工、趕集、訪友,來來去去,必須脫鞋挽褲”,很不方便,所以要擺搭石。
請你把不方便的感受加進句子里,讀一讀。
師生對話,體會搭石的作用:
山洪過后,人們出工要——(生:脫鞋挽褲) 可通過表演來理解“麻煩”。
收工要——(生:脫鞋挽褲)
趕集要——(生:脫鞋挽褲)
訪友也要——(生:脫鞋挽褲)
來來去去都要——(生:脫鞋挽褲)
這樣不停地脫鞋挽褲,真是——麻煩!
一旦到了秋涼之后,溪水變得冰涼,人們就——(生:沒法通過這條小溪了。)所以——(生讀句子)進入秋天,天氣變涼,家鄉的人們會根據水的深淺,從河的兩岸找來一些平整方正的石頭,按照二尺左右的間隔,在小溪里橫著擺上一排,讓人們從上面踏著過去,這就是搭石。
而有了搭石后,人們——出工、收工、趕集、訪友,來來去去,無須脫鞋挽褲。
人們為什么要在這個時候擺搭石呢?還有別的原因嗎?
C.“我的家鄉有一條無名小溪,五六個小村莊分布在小溪的兩岸。小溪的流水常年不斷。”我從這里感受到了人們來來往往都要從小溪經過,如果沒有搭石,那天涼的時候,人們過小溪就會不方便了。
是啊,搭石成了家鄉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已經和鄉親們的生活緊緊地聯系在一起了。所以——(生讀句子)進入秋天,天氣變涼,家鄉的人們會根據水的深淺,從河的兩岸找來一些平整方正的石頭,按照二尺左右的間隔,在小溪里橫著擺上一排,讓人們從上面踏著過去,這就是搭石。
(4)感受人們的用心。
是啊,同學們邊讀邊想,就想出了這么多,幫助老師解答了問題,還知道了鄉親們的生活離不開搭石。請你再細細地讀讀這句話,一邊讀一邊想:你還會想到些什么?
(5)小結:每年,人們都要自覺、用心地擺搭石。我們從擺搭石的細節中感受到了人們美好的心靈。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去發現、感受文中看得見的具體的“美”和看不見的心靈“美”,為下節課體會搭石默默無聞的美和人們的心靈美起到了示范作用。
六、指導寫字
1.出示生字,你認為哪些生字需要給同學們提個醒?(挽、惰、衡、隔)
2.課件播放生字書寫動漫,學生觀察。
3.教師范寫,學生學寫。
重點指導“惰、衡”,強調這兩個左右結構的字筆畫較多,要認真觀察部件位置,寫緊湊。“惰”右下“月”的撇變為豎。“衡”中部下邊的“大”的捺要變為點。
4.評價書寫:先小組互評,再全班評價。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每個學段都要指導學生寫好漢字。要求學生寫字姿勢正確,指導學生掌握基本的書寫技能,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提高書寫質量。要在教師指導下隨堂練習,做到天天練,在日常書寫中增強練字意識,講究練字效果。所以課堂上一定要安排適當的時間進行寫字教學,注意對寫字質量的評價和反饋。
七、小結本課,引出話題
這節課,我們不僅讀通了課文,還初步了解了什么是搭石,它有什么作用,從而感受到了鄉親們美好的心靈。為什么作者劉章深情地說——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是一道怎樣的風景呢?我們下節課繼續學習。
設計意圖:出示下節課需要研究的話題,讓學生帶著問題走出課堂,既能延伸學習興趣,又能把學生的學習活動引向課外。他們會在課后思考下節課將要研究的問題,學習動機被喚醒,真正做到主動學習。
第二課時
一、回顧課文,導入新課
1.聽寫詞語,學生互相糾錯。
2.指名朗讀全文,學生回顧課文內容,思考:搭石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板書:景美)
3.導入: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搭石》,再次走進作者的家鄉。
設計意圖:檢查復習,梳理鞏固第一課時的學習內容,實現溫故知新。
二、精讀課文,體會意境
過渡:法國雕塑家羅丹說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讓我們仔細讀課文,用心發現美。
(一)指導學生默讀第2~4自然段,說說課文給自己留下印象最深的畫面是什么,從哪些語句中可以體會到鄉親們美好的情感,并與學習伙伴交流。
(二)根據學生的交流情況,靈活進行兩個板塊的學習。
1.預設板塊一:
出示:每當上工、下工……給人畫一般的美感。
(1)指名朗讀,讀出美感。
(2)理解“協調有序”。
①引導學生質疑:這幾句話描述了一個怎樣的情景?(一行人走搭石的情景。)
②創設情境,小組合作讀:
作者寫得如此生動,使我們如臨其境。現在,讓我們一起進入走搭石的行列中,前面的,后面的,咱們合作讀一讀。我問問你們,現在你們走的是什么?(搭石)走得不好就要掉進水里,有沒有信心走好?好,從這兒開始。
(3)引讀:每當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時候,動作是那么協調有序!前面的——(生:抬起腳來)后面的——(生:緊跟上去)前面的——(生:抬起腳來)后面的——(生:緊跟上去)前面的——(生:抬起腳來)后面的——(生:緊跟上去)抬起腳來,緊跟上去,抬起腳來,緊跟上去,抬起腳來,緊跟上去,嗒嗒的聲音,像——(生:輕快的音樂)。
可邊表演邊朗讀或展開想象來理解。
(4)沒有人踩腳,沒有人跌入水中,該是有人在指揮吧!(沒有)
(5)小結:對!動作這樣默契,這樣有序。這就叫“協調有序”。(板書:和諧美)體會得多好哇!再看看這個句子,你又從哪兒體會到了美呢?
(6)結合畫面,理解“清波漾漾,人影綽綽”。
①A.“綽”有兩種意思,在“人影綽綽”中是什么意思?[課件出示:a.寬綽。b.(體態)柔美。]
B.詞語“綽綽有余”是什么意思?
②“清波漾漾,人影綽綽”描繪的是怎樣的畫面?
(7)美讀佳句,背誦積累。
①過渡:是的,這既像一幅美麗的畫,又像一首清麗的小詩。誰能讀出詩一樣的感覺?(指名朗讀)
②全班配樂朗讀。
2.預設板塊二:
(1)出示:上了點兒年歲的人……直到滿意了才肯離去。
①指名朗讀,質疑:哪些詞語最讓你感動?(無論、只要、一定、直到)
②理解“踏”。
A.你們覺得這是怎樣的踏?
B.指導朗讀。是啊!正是這小心的踏,踏了幾個來回的踏,踏了又踏的踏,踏出這位老人的善良,你能把老人的形象讀出來嗎?
③體會淳樸民風,豐滿人物形象。
A.老人這樣為他人著想,如此善良,你覺得中年人會怎樣做呢?青年人呢?像你們這樣大的孩子呢?(更換主語,引讀句子,例:行色匆匆的中年人,無論怎樣急著趕路,只要發現哪塊搭石不平穩,一定會放下帶的東西,找來合適的石頭搭上,再在上邊踏上幾個來回,直到滿意了才肯離去。)這真是——淳樸民風,代代相傳哪!
B.小結:從這平常的小事中,我們感受到了老人一心為他人著想的美好心靈,我們還從哪兒感受到了鄉親們為他人著想的美好心靈呢?(板書:奉獻美)
(2)出示:如果有兩個人面對面同時走到溪邊……人們把這看成理所當然的事。
①指名朗讀。
②引導學生質疑:你從這段話中感受到了什么?
③指導朗讀:是的,一塊塊普通的搭石,演繹著山里人特有的淳樸、善良、謙讓和敬老,也重重地敲擊著我們的心靈!來,讓我們把心中的這份感動,通過朗讀告訴大家。
④引讀:經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見過這樣的情景:
如果有兩個人——
假如遇上老人來走搭石——
⑤此情此景,多么感人,讓我們情不自禁地要表達自己的贊美,如果你當時正站在岸邊,你準備用怎樣的語言來贊美他們呢?(生交流)
看樣子,你還真不是劉章的老鄉啊,他們是不會這樣說的,從這段話中找出一個詞來證明。
⑥理解“理所當然”。這里的人把什么看成理所當然的事?
(3)先扶后放,寫話訓練。
①好一個“理所當然”,這里面藏著的不僅僅是一顆謙讓的心,一顆敬老的心,還是一種美(板書:謙讓美、敬老美)。家鄉的人們把許許多多美好的行為看成理所當然的事,假如遇到殘疾人來走搭石……假如遇到孕婦來走搭石……還有哪些“假如”呢?小小的搭石上,還有哪些感動我們的畫面呢?請把你想到的情景寫下來。
②生寫話,稍后交流。
設計意圖:讓學生體會細節描寫和用詞的精妙,訓練學生理解語言文字的能力。通過朗讀、理解詞語等方式引導學生與文本直接對話,從中發現美、感受美、體會美。在品讀課文中進一步體會文中描寫的景物美和人們的心靈美。
【教材分析】
1.單元主題:
本單元課文主要是圍繞“書海擷英須效率”這個專題進行編排的。主要由《搭石》、《將相和》、《什么比獵豹的速度更快》3篇精讀課文組成。《搭石》通過描繪擺搭石、走搭石等幾個生活中的平凡場景,贊美了鄉親們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和一心為他人著想的美好品質;《將相和》以秦趙兩國的矛盾為背景,以藺相如的活動為線索。通過對“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小故事的記述,寫出了將相之間由不和到和好的經過,贊揚了藺相如勇敢機智、不畏強暴的斗爭精神和以國家利益為重,顧大局、識大體的可貴品質及政治遠見,也贊揚了廉頗勇于改過的精神;《什么比獵豹的速度更快》 運用列數字、作比較、做假設等說明方法,采用由慢到快事例層層推進的寫法,告訴我們比獵豹速度更快的有游隼、聲音、噴氣式飛機、火箭、流星體、光,而另人難以置信的是光輕易地握在人手中。教學時,要引導學生學會提高閱讀速度的方法,抓住具體事例感受人物的特點。
2.單元重點:
(1)閱讀時,要學會提高閱讀速度的方法。這是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旨在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培養閱讀興趣,提高閱讀效率。 《搭石》一文的學習中,要鼓勵學生集中注意力,遇到不懂的詞不要停下來、不要回讀,來提高閱讀速度;《將相和》一文鼓勵學生快速默讀課文,盡量連詞成句,不要一個一個字地讀;《什么比獵豹的速度更快》抓關鍵詞句快讀默讀課文;《集中的地道戰》一文鼓勵學生帶著問題快速默讀課文。教學時,要引導學生學習快速閱讀的方法,并在平時的閱讀中加以訓練,提高閱讀速度和效率。
(2)學習書面表達,體會習作的樂趣。本單元安排了習作《“漫畫”老師》,寫作中,要引導學生結合具體事例寫出人物的特點。教材以“漫畫”的話題,旨在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
【學情分析】
五年級學生閱讀已經有一定基礎。但是學生閱讀速度快慢相差大,閱讀速度低,影響學生的閱讀效率。需要引導學生學習快速閱讀的方法,并把這種方法運用到平時的閱讀中,來進一步提高閱讀速度。教師要鼓勵學生多讀書,多練習,在享受閱讀中,提高閱讀能力;習作方面要學會結合事例突出人物的特點。
【教法建議】
1.引導學生提高閱讀速度。教師要有目的、有針對性地指導,不僅讓學生學會快速閱讀的方法,還要使用快速閱讀的方法,提高閱讀效率。同時要鼓勵學生分享自己快速閱讀的好方法,進一步提高閱讀能力。
2.把握好略讀課文的教學要求。略讀課文和精讀課文不同,重在培養學生遷移運用從精讀課文中學到的方法,以及快速讀懂課文的能力。教學中要以學生的自主學習和交流為主,教師做適當點撥。
3.激發學生的習作樂趣。教學中要以“漫畫”,從激趣入手,多種方式讓學生產生習作的愿望,學會將人物的特點融入在事例敘述中寫,提高具體事例體現人物的特點。
【課時安排】
5 搭 石(精讀課文)
【教學目標】
1.會認本課7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認識多音字“間”,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2.學習用較快速度默讀課文,做到注意力集中,不回讀。(重點)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引導通過具體事例,抓重點詞句、聯系上下文等方法,體會鄉親們純樸、勤懇、老幼相敬的可貴品質和一心為他人著想的美好品德。(難點)
4.學習作者仔細觀察、生動描寫的方法,培養留心觀察、用心感受的習慣。
【教學重點】學習用較快速度默讀課文,做到注意力集中,不回讀。
【教學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引導通過具體事例,抓重點詞句、聯系上下文等方法,體會鄉親們純樸、勤懇、老幼相敬的可貴品質和一心為他人著想的美好品德。
【教學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會認本課7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認識多音字“間”,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重點)
2.學習用較快速度默讀課文,做到注意力集中,不回讀。(重點)
3.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課文內容。(難點)
【教具準備】 課件 (筆順動態演示 朗讀音視頻 建議使用榮德基小學課件)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學習用較快速度默讀課文,做到注意力集中,不回讀。(重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引導通過具體事例,抓重點詞句、聯系上下文等方法,體會鄉親們純樸、勤懇、老幼相敬的可貴品質和一心為他人著想的美好品德。(難點)
3.學習作者仔細觀察、生動描寫的方法,培養留心觀察、用心感受的習慣。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板書設計
落花生
5.搭石
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
小小搭石尋常景,
細細擺放為他人。
協調有序走搭石,
謙讓敬老見真情!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