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3-09
這是小練筆教學設計一等獎,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會用書信的格式正確寫信。
2、懂得用禮貌的用語與人溝通,表達自己的情感。
3、欣賞他人的文章,學習別人作文中的優點。讀同學的'作文能從中找到作文中一般性錯誤并予以修改。
4、 能根據中心的需要,恰當補改,使作文更生動。
教學重點:學習補改的方法。
教學難點:恰當的根據中心的需要進行補改。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引入
同學們,我們學習了《賈島推敲》,又學習了《荊公改字》的故事,你們從中懂得了什么呢?是啊他們能夠寫出那么多的經久不衰的作品,緣于他們的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求學態度,古人在寫文章作學問這方面給我們做出了很好的榜樣,這一點我們要向古人學習。我們除了自己認真改作文之外,還有這么多的同學可以幫忙,當年賈島沖進韓愈的儀仗隊,而求得一字,而我們卻不用這樣,這里坐著這么多位同窗好友,不然不會吝嗇給我們改作文了是吧。那么好這節課我們就來同學互改作文《給遠方朋友的一封信》。
二、賞析
1、讀作文概括主要內容。
同學們,改作文有一個決竅,那就是讀,我們來第一遍讀,讀出作者這封信的主要內容和所要表達的情感。
指名說說。點評一下。
2、回憶這次作文的主要要求說這次作文的主要要求
(1)書信中的內容要具體,能讓對方感受到你的快樂,并愿意分享你的快樂。
(2)信的內容要真實,語言要親切友愛、真誠質樸,要注意對方的感受。
(3)格式正確,層次清晰。
3、讀作文找出你手中作文的優美詞句,用星號和波浪線畫出來。并讀給大家聽聽,說說為什么好。
三、補改。
1、下面的兩段話,仔細品味一下你更喜歡哪一段。為什么?
(1)有個小銀元落在地上這
(2)有個小銀元從桌子上滾了下來,在地上“叮叮當當”地跳著。
(1)太陽從東方升 起。
(2)一輪紅日從東方的地平 線上冉冉升起。
(1)春天,原野變綠了。葉子長出來。陽光照著,鳥兒唱著,花兒開放著。
(2)春天,枯黃的原野變綠了,新綠的葉子在枯枝上長出來。陽光溫柔地對著每個人微笑,鳥兒在歌唱飛翔。花開放著,紅的花,白的花,紫的花。春天真是太美了。
賞析一下第二個句子,對比看看好在哪,運用了哪些方法?
你覺得我們的這次作文還能從哪些地方增加一些內容,使內容表達更具體,讓人看信的人感覺身臨其境呢,這樣的句子你能寫出來嗎?老師在同學們的作文中看到這樣的句子請你幫他改一改。
A教室的窗臺上擺著幾盆花,可好看了。
C我們學校中午還放歌呢,可好聽了。
學生小組合作修改,并讀給大家聽,大家評議。
2、讀作文找出你出你不滿意的句子進行補改。(小組合作)
變化大的詞語:
日新月異 千變萬化 一日千里面目全非 煥然一新
昨是今非 萬象更新 翻天覆地
學習生活的詞語:
請教 探索 遲鈍 精讀 琢磨勤奮 仔細 毅力 領會 質疑 溫習 專心 探討 聰明 精彩 恒心 聰穎 踏實 自滿 校園 教室 安靜 喧嘩 嘈雜 潔凈 整潔 歡樂 玩耍 靜悄悄
生機勃勃 生機盎然 灑滿陽光 人聲鼎沸 書聲瑯瑯
熱鬧非凡 你追我趕 歡聲笑語 環境幽雅 清香四溢
奮發向上 茁壯成長 三五成群 持之以恒 不得要領
吃苦耐勞 刻苦鉆研 勤學苦練 孜孜不倦 精益求精
尋根究底 對答如流 專心致志 全神貫注 反復推敲
學海無涯 不恥下問 字斟句酌 取長補短 虛心請教
茅塞頓開 如饑似渴 囫圇吞棗 才疏學淺 過目不忘
生搬硬套 三心二意 妙趣橫生 鍥而不舍 積少成多
水滴石穿 栩栩如生 一知半解 一竅不通 生吞活剝
2、把你補改的精彩句子讀給大家聽一聽。
四、總評。
評完后交給原作者,原作者提出意見。和評改者直接對話。
教學目標:
1、從興趣出發,培養學生的觀察力,養成觀察好習慣。
2、學會捕捉精彩鏡頭,并運用想象把所見、所聽、所想寫進自己的文章中。
3、從片段描寫入手,把片段描寫寫具體。
[點評:目標清楚,從培養學生好習慣入手,注重寫作的指導,同時降低寫作難度,著重指導片段的寫作方法,使學生對作文易于接受。]
教學重點:
調動所有感官進行觀察。
教學難點:
運用想象把文章寫具體。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上課伊始,與學生交流對作文課的看法,喜歡是為什么,不喜歡又是為什么!
2、引導學生從兩方面談論,一是喜歡作文課。是因為從上三年級后,每到作文課的時候,老師都能引領學生做一項游戲,并在玩中學習寫作。精彩的作文完成后,老師能及時講評,并給予學生鼓勵,讓孩子們特別有成就感。二是不喜歡作文課。畢竟有一部分學生對作文有畏難情緒,不太喜歡寫文章。
3、老師相機引導,喜歡是因為你體會到了寫作的樂趣,不喜歡是因為你還沒有品嘗到文字帶給你的快樂,沒有關系,只要你用心去做,一定能寫出一手好文章。今天我們就再來一場快樂大比拼——傳球比賽。喜歡嗎?既然喜歡玩,那就一定能寫出好的文章來對嗎?
板書:傳球比賽
[點評: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師生間無距離的談話,讓學生放松了緊張的心情,說出心里話。再來一場快樂大比拼,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寓學于樂之中。]
二、比賽規則
本次比賽規則如下:將我們班同學分為男隊和女隊,我們來個男女大PK。從每隊中選出6名隊員,一字排開,用筷子把放在最后一座上的乒乓球夾起來,從最后一名同學一直傳到最前面的同學,最先放到老師講桌上的隊為勝。在傳球過程中,只能用筷子夾,身體的任何部位不許接觸球。即使掉到了地上,也必須要用筷子夾起來。
1、大家聽懂了嗎?
2、誰還有疑問?
[點評:規則的清晰表達讓學生明白了游戲該如何進行。兩個問題的設計,給有疑問的孩子搭建了思考的]
三、游戲過程
1、選出參賽隊員,分男隊與女隊一字排開,每人發一雙筷子。
2、在游戲馬上就要開始的時候,欲揚先抑,暫停游戲做現場采訪。
采訪參賽隊員:告訴老師你現在是什么感覺?緊張到什么程度?你心里想什么呢?根據具體情況做機智的調整。以使現場氣氛更熱烈而緊張。
采訪觀眾:告訴大家,你們想什么?(也許想快點開始,也許想希望本隊勝利,也許怕別隊勝利……)
3、在學生急切的心情中宣布比賽開始,但忽然又停下來,使課堂上出現戲劇性的變化。老師講活動時的觀察要求:要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聽、用心去想。要調動所有的感官系統去觀察。相機板書:
用眼睛看
觀察用耳朵聽
用心去想
4、第一場比賽正式開始。
5、比賽結束,再次采訪參賽隊員:(說出最真實的體會)
(1)告訴大家這個球好夾嗎?怎么不好夾?
(2)那你說說這個球聽話嗎?
(3)你怎么夾的球?你呢?
采訪觀眾:
(1)你看到了什么?(引導他們從夾球的角度和參賽隊員的動作、神態等方面去談論。)
(2)聽到了什么?(從參賽隊員的方法指導上和觀眾隊伍的加油聲,及自己身邊的人的語言上著手交流。)
(3)想到了什么?(由看到,聽到然后再去思索,把自己的思索大膽的說出來)
6、依然用同樣的方法觀察第二場比賽和第三場比賽,發現與第一場傳球與眾不同之處,然后與同學交流。
[點評:激烈的游戲過程中,老師并沒有讓學生完全沉浸在玩中,而是在玩中學會觀察,在玩中學會思考,在玩中學會合作。興趣是學習的先導,在這樣的興趣中學習,學生接受得容易,掌握得順暢,符合現在課程標的標準。皮亞杰認為:“教育的宗旨不在于把盡可能多的東西教給學生,取得盡可能大的效果,而首先在于教給學生怎樣學習,學習發展自己。”事實證明,憑借學生的已有經驗,讓學生自己嘗試,就能讓他們品嘗成功的歡樂,同時樹立起學好作文的信心。]
四、指導寫作(片段描寫)
1、在剛才進行的三輪比賽中,你認為最值得一寫的是那一場比賽,為什么?
(由于觀察角度不同,學生寫哪一場比賽的都有,因為哪一場比賽都有可寫之處)
2、你認為選擇一場比賽進行寫作,要從哪幾個方面去描寫呢?
(抓住參賽隊員的動作、神態、語言去寫;抓住觀眾的各個方面去寫;還要描寫自己的情況,如心情、想法、感受等)
3、寫作:那就把你看到的,想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用你的筆寫出來吧!可寫作前要把文章題目定下來,你們認為應該擬定什么題目呢?
(調皮的小球、不聽話的小球、快樂大比拼、傳球比賽……)
[點評:養成觀察好習慣蘊涵在老師的整個設計之中,學生從開始游戲,到游戲結束,到接受老師的采訪,到老師指導學生寫作,處處都是觀察,處處都是留心。從而使寫作水到渠成。]
五、片段賞析
在賞析中,借鑒,然后修改自己的文章。使自己文章更精彩。
【教學目標】
1、了解身邊的常見的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形式。
2、在作文訓練中引用古詩詞,完成關于文化的習作。
3、用實際的學習行為繼承和發揚優秀傳統文化。
【教學重點】
了解身邊的常見的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形式。
【教學難點】
在作文訓練中引用古詩詞,完成關于文化的習作。
【教學方法】
討論法、點撥法
【教學課時】
1課時
【課前準備】
分組搜集傳統文化的資料(包括名稱、內涵、形式)
【教學流程】
一、激趣導入
播放《我的中國心》歌曲
同學們,這首《我的中國心》歌詞里有一句“可是不管怎樣也改變不了我的中國心” “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國印”。你們可以想想,什么是我們每一個華夏子民身上的“中國印”?漢語漢字早已經成為工具逐漸出現在全世界人的視野里,那到底什么是你們身上、我們身上的“中國印”?學生回答。同學們,其實我們從出生到成長,都會在中國固有的文化氛圍里浸潤,過傳統節日,住傳統房屋,吃傳統食物,聽傳統的曲目,一輩一輩流傳下來。好像沒有特別稀奇的地方,然而就是這平常的傳統,是我們身上的“中國印”。這堂課,我們就了解傳統文化,看看傳統文化給我們的寫作會帶來什么樣的啟示。
二、了解傳統文化。
1、小組交流,課前搜集到的資料。(圍繞什么是傳統文化?傳統文化包括哪些具體種類?你熟悉傳統文化中的哪種種類?)
2、小組展示。
明確:傳統文化(Traditional culture)就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征。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文化。中國的傳統文化以儒道互補為內核 ,還有墨家、法家、名家、釋教類、回教類、西學格致類、近代西方文化等文化形態,包括:古文、詩、詞、曲、賦、民族音樂、民族戲劇、曲藝、國畫、書法、對聯、燈謎、射覆、酒令、歇后語等。
中華傳統文化應包括:古文、古詩、詞語、樂曲、賦、民族音樂、民族戲劇、曲藝、國畫、書法、對聯、燈謎、射覆、酒令、歇后語等;傳統節日(均按農歷)有:正月初一春節(農歷新年)、正月十五元宵節、四月五日清明節、清明節前后的寒食節、五月五日端午節、七月七日七夕節、八月十五中秋節、臘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種民俗活動等;包括傳統歷法在內的中國古代自然科學以及生活在中國的各地區、各少數民族的傳統文化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
歸納:學生比較熟悉的傳統文化的種類有古詩詞古文、書法、燈謎、歇后語。絕大部分同學都有學前“國學啟蒙”的經歷,小學也學過古詩歌古文,參加過燈謎歇后語,還有的同學習書法,畫國畫,學傳統戲曲音樂,每一個人都參與傳統節日。
三、傳統文化能夠在寫作中的落實的內容
小組討論、老師點撥:
1、哪些種類可以在我們的寫作中落實。
明確:在記敘生活中的人和事的時候,引用詩句、古文名句、警句、俗語、歇后語等。
重讀古詩歌古文的新感受、新想法。
對古代文人、某一段歷史的看法。
歷史名勝古跡游覽后的游記心得。
民風民俗傳統節日以及其中的情感。
2、臨近端午,傳統節日“端午節”在即。可以以這個節日為契合點,也可以從上面的任何途徑中選一種,抒寫你熟悉的一種傳統文化形式,將你的感受,寫一個小片段,表現出來你和“傳統文化”的關聯和情感。
四、小組內寫作互相交流并班內展示。
五、小結:
傳統文化不神秘,就在我們身邊。我們從小耳濡目染,從尊老愛幼待人友善,到刻苦勤奮自強不息,從行為舉止到吹拉彈唱,都有傳統文化的影子。我們的職責就是,讓傳統繼續下去。怎么繼續呢?只有我們身體力行,才能更好繼承傳統文化,也才能發揚傳統文化。希望我們每一個人,勤觀察多思考,身邊的傳統文化在我們身上有完美體現。
六、作業:
將小練筆擴充成不少于500字的習作。
教學要求:
1、指導學生回憶成長中的煩惱,具體寫出一件令自己煩惱的事。
2、大膽寫出自己的心里話,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3、引導學生正確對待成長中所遇到的困難和挫折。
4、拓展學生思維空間,培養學生在生活中尋找素材的良好習慣。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不覺間,我們已由孩童漸漸長成青少年,童年的幼稚已逐漸退去,所謂的成熟離我們又太遙遠。于是,在花季和雨季中,我們心中的煩惱也就隨之而來。今天,我們就上一節作文課——《成長的煩惱》。
二、討論暢談
1、明確要求:小組合作,各自暢談內心的煩惱。
2、交流自己的煩惱,引起同學的共鳴。
3、小組代表上臺來講述自己的煩惱。
4、教室小結。
三、學會表達
你能用一定的形式,把你心中的煩惱形象化嗎?
舉例示范:
(1)我的煩惱是鞋子中的一個沙粒,它雖然很小,卻是我前行中的一大障礙。
(2)我的煩惱就像夏天的驕陽,熾熱下,我只好走在他人的陰影里。
學生模仿練習,指名表達。
四、引導化解
煩惱伴隨著我們的成長接踵而至,讓我們小小的心田承載不了這樣的困惑,可是你知道嗎,世界上許多的名人名家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也都曾經歷過這樣的日子。愛迪生成長的故事,你們都聽說過嗎?
讓學生把自己知道的名人成長中的煩惱講給同學聽,并模仿名言警句的格式寫出你對煩惱的認識和感悟。比如:煩惱是大海中的一滴水,但是它可以折射出太陽的光彩。
五、激情寫作
學生各自回憶,提筆寫作,表達真情實感。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