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3-07
這是別教學設計一等獎,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要求:
精讀課文,感受詩人話別的情景。理解課文內容及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與朋友依依惜別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
一、復習引入,初步設疑:
⒈課文講了誰在什么時候,為誰送別呢?(板書:李白 孟浩然)
⒉根據回答出示并齊讀第一自然段,
過渡:為好朋友送別,李白的心情非常激動,他吟出這樣一首詩
⒊課件出示: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⑴自讀古詩,在自己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⑵指名交流自己的問題。
談話激趣:同學們有很多疑問,學貴有疑。我想通過認真讀了課文后,不需要老師講,你就明白了。讓我們回到黃鶴樓上。讓我們回到黃鶴樓上。
二、精讀課文,引導探究。
㈠學習第二自然段。
⒈自由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找出描寫黃鶴樓的句子。
⒉課件出示圖片。看圖,說說你覺得黃鶴樓怎么樣?
⒊一對好朋友就要在這里分別了。他倆此時的心情怎樣呢?讀讀課文,體會一下。
⒋學生交流(板書 :依依惜別之情),出示句子:
李白和孟浩然一會兒仰望藍天白云,一會兒遠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觸動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別之情。
⑴你是怎樣理解依依惜別這種感情的?(難舍難分,誰也不愿意離開誰。)
⑵用因為所以的句式引讀:因為李白和孟浩然難舍難分,誰也不愿意離開誰,所以(生接讀)。(因為他倆都有意不去觸動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別之情。)所以(生接讀)
⑶指導朗讀這句話。(讓我們把這種依依惜別之情讀出來。)
㈡學習第三自然段
過渡:終于,李白舉起了酒杯說(生接讀)
⒈出示句子:
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詩篇譽滿天下。自從我結識了您,就一直把您當做我的兄長和老師。今天您就要順江東下,前往揚州,不知我們何日才能再見面,就請您滿飲此杯吧!
⑴思考:從這段話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⑵交流。(敬仰之情,依依惜別之情)
⑶再讀課文,你從哪些詞句中體會到李白對孟浩然的敬仰之情,依依惜別之情?
⑷交流。(指導:你通過課外的閱讀,對孟浩然的人品或詩篇有哪些了解?相機指導讀出敬仰之情和依依惜別之情<傷感>。)
⑸指導朗讀。指名看背景圖表演讀。(演演李白)
過渡:其實,孟夫子的內心又何嘗不是這樣呢,但他卻把無限的眷戀之情深深地埋在心底,反而去寬慰自己的好兄弟李白。他是怎樣寬慰的?
⒉根據回答再出示句子:
王勃說得好:海內存知已,天涯若比鄰。我們雖然暫時分別了,我們的友誼卻像這長江的波濤永世不絕。
⑴出示海內存知已,天涯若比鄰,說說你對這句詩的理解。(指導理解知己在文中指誰?)
⑵海內存知已,天涯若比鄰。這句話,在課文中就是指生讀(李白和孟浩然雖然分別了,但是他們的友誼卻像這長江的波濤永世不絕。)
⑶你是怎樣理解永世不絕的?
⑷指導朗讀(那我們自由讀讀這段話)。指名看背景圖表演讀。(演演孟浩然)
⒊分角色表演話別的情景。
⑴同桌之間合作練習表演他們話別的情景(指導:注意他們的動作,讀熟他們的語言,把他們的依依惜別之情表現出來)。
⑵指名表演。
㈢學習第四、五自然段。
⒈引讀第四小節。
此時此刻,岸邊楊柳依依,江上沙鷗點點。孟浩然(友人)(生接讀)。他坐的船(白帆)(生接讀)。李白(生接讀)。
⒉出示句子:
白帆隨著江風漸漸遠去,消失在藍天的盡頭。李白依然佇立在江邊,凝視著遠方,只見一江春水浩浩蕩蕩地流向天邊
⑴這時李白有些什么表現?(依然佇立、凝視遠方)
⑵用表演的形式理解依然佇立和凝視遠方這兩個詞。
⑶李白依然佇立在江邊,凝視著遠方,看著一江春水浩浩蕩蕩地流向天邊他會想些什么呢?(同桌交流再指名交流。)
⑷此時的楊柳、沙鷗似乎也受到了李白的感染,有些什么表現呢?
⒊齊讀第四節。
過渡:但是友人還是離去了,李白內心很激動,隨即吟出了一首膾炙人口的名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㈣、學習第五自然段:
⑴出示并齊讀: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⑵什么叫膾炙人口?
三、詩文對照,理解詩意。
⒈指名交流:
李白把孟浩然送走了,你們的問題也解決不少了。說說你解決了哪些問題。
⒉李白把這么多的離情別緒濃縮在這首詩里,后來這首詩成為一首膾炙人口的名詩,你知道什么叫膾炙人口?
⒊師生吟誦《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四、小結并布置作業 :
今天,我們一起感受了李白和孟浩然之間深情厚誼,回去請同學們摘錄感受最深的句子。
教學要求:
1. 精讀課文,感受詩人話別的情景。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教學重點:
通過課文與詩的對照閱讀,理解課文內容及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與朋友依依惜別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大家都喜歡聽歌,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首歌:《送別》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會唱的可以跟著唱。
1、播放歌曲《長亭送別》。
聽了這首歌,你體會到了什么?
是啊,從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為離別而憂傷,為離別而落淚,他們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有的用歌抒情,有的則用詩來釋懷。老師這還有一首送別詩,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
2、出示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A 你們知道這首詩是誰寫的嗎?
B 請同學們自讀詩,說說你對這首詩的理解。
二、講讀課文
你們說的都很好,下面就讓我們一起隨著李白,在這繁花似錦的春天,登上那飛檐凌空的黃鶴樓,去送一送孟浩然吧!請同學們打開課本,詩文對照,自學課文。
(一)學生自學課文。
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請用筆劃出來,學習小組討論解決。
(二)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出示句子:
1、暮春三月,長江邊煙霧迷蒙,繁花似錦,年輕的李白正在黃鶴樓上為大詩人孟浩然餞行。
A、指名讀
B、提問:
誰能用學過的語句來描繪一下春天的美景?
你除了知道時間在暮春三月,還知道什么?
2、李白和孟浩然一會兒仰望,一會兒遠眺,都有意不去觸動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別之情。
A、提問:
從這段話中你體會到什么?
是啊,這依依惜別之情深深地藏在了他們的心底,讓我們一起朗讀一、二兩節,體會一下這藏在心底的離別之情吧!
B、配樂朗讀
兩人都把這依依惜別之情深深地藏在了心底,時間慢慢地過去,終于,這藏在心底的深情再也抑制不住了,千言萬語涌上了心頭,李白舉起了酒杯說(生接讀)
3、孟夫字,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詩篇譽滿天下。自從我結識了您,就一直把您當做我的兄長和老師。今天您就要順江東下,前往揚州,不知我們何日才能再見面,就請您滿飲此杯吧!
孟浩然接過酒杯,一飲而盡,說(生接讀)
A、思考:從這段話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B、提問:從哪些詞句中體會到李白對孟浩然的敬仰之情、難舍之情?
C、讓我們用朗讀把這噴涌而出的師生情、手足情、離別情表達出來吧。
D、道不完的離別情,敘不完的朋友誼,讓我們舉起酒杯,再現這感人的話別場面,讓它深深地印在心底吧!在班級中找你的好朋友,一個演李白,一個演孟浩然,可以用上文中的語言,也可以發揮想象用上自己的語言,可以站起來。
E、學生上臺表演
4、知己離別是惆悵的、是憂傷的,但不忍別、終要別。
岸邊楊柳依依,江上沙鷗點點。友人登上了船。白帆隨著江風漸漸遠去,消失在藍天的盡頭。李白依然佇立在江邊,凝視著遠方,只見一江春水浩浩蕩蕩地流向天邊(教師配圖朗誦)
朋友已經遠行,從此人海茫茫,天各一方,這一別,不知何時才能見面啊!想到這,李白再也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了,隨即吟出了膾炙人口的名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讓我們也一起隨著李白佇立在江邊,凝視著遠方,送一送孟浩然吧!《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5、如果李白生活在現代,他一定會用現代的語言來表達此時激動的心情,假如你是李白,佇立在江邊,目送著友人漸漸遠去,你能把這首千古傳誦的名詩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嗎?
學生反復誦讀、同桌討論。
三、布置作業
老師還收集了一首送別詞,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課后請同學們收集離別類的詩詞。
一、 談話導入,初識古詩
1、同學們,在我們的生活中,親人啊,朋友啊,常常因為各種原因和我們離別,回想一下,你送過誰?當時你有什么感受?
過渡:是啊,不一樣的送別,但縈繞在心頭的離愁卻是一樣的,每一次的送別都是那樣的讓人依依不舍。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與“送別”有關的課文。
(齊讀課題)黃鶴樓送別
3、通過課前的閱讀,你對黃鶴樓有哪些了解?
4、古往今來,許多文人墨客都登樓吟詩作賦,謳歌黃鶴樓的壯美景觀,其中以崔顥的《黃鶴樓》一詩最妙,傳為千古絕唱。
5、讀拓展閱讀第160頁
6、看到“黃鶴樓送別”這五個字,很自然的我們就想到《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1) 出示古詩,自由輕聲讀
(2) 誰愿意來讀一讀這首古詩。注意作到字正腔圓,正確停頓。
(3) 李白的這首詩和他的《靜夜思》、《望廬山瀑布》一樣,都是千古流傳的好詩,那么像這樣人人喜歡,人人稱贊的詩,我們用一個詞來形容它就是——膾炙人口(出示詞語)
“膾炙”什么意思?看看部首,膾,月字旁,很多月字旁的字都和身體有關,與肉有關,比如“肚、腰、臂、肥、胖”等。
“膾”就是指切得很細的魚或肉。
“炙”就是用火烤。
“膾炙人口”就是美味人人都愛吃,在文中指好的詩文人人都稱贊。
二、 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輕聲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并能簡要概括文章的只主要內容。
2、作者以《黃鶴樓送別》為題,從暮春三月開始講起,娓娓道來,給我們講了1300年前發生的'這么一個動人的故事,那么圍繞課題,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你能用一、二句話簡要說一說嗎?
(暮春三月,李白在黃鶴樓為孟浩然餞行,并在江邊目送他登船遠去的動人情景。)
三、 創設情境,學習新詞
1、暮春三月,李白在黃鶴樓為孟浩然餞行。
區別:“餞行”與“送行”(餞行是備酒食為友人送行)
2、出示插圖
仔細看圖,再讀讀課文,你能否用課文中的詞語來描繪這幅畫面?
相機出示: 煙霧迷蒙 繁花似錦
俯臨長江 飛檐凌空
楊柳依依 沙鷗點點
四、 適度拓展
1、作者在文中還引用了王勃的名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這句話什么意思?說說自己的理解。文中的“知己”指誰?
2、孟浩然比李白大12歲,他們怎么會成為知己的呢?(教師講解)
3、補充《贈孟浩然》
贈孟浩然
吾愛孟浩然, 風流天下聞。
紅顏棄軒冕, 白首臥松云。
醉月頻中圣, 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 徒此揖清芬。
(1) 教師朗讀。
(2) 幫助學生理解第一句:我鐘愛孟浩然,瀟灑的風度,超人的才華天下人都知道。
(3) 課文中就有李白敬仰孟浩然的句子,找一找,讀一讀。
(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詩篇譽滿天下)
(4) 兩年后的春天,李白東游至今天的武漢市,再次與孟浩然相遇,兩人感情更進一層,常常在黃鶴樓上飲酒作詩,黃鶴樓是兩人相聚相親的地方,黃鶴樓就是他們感情的見證。
(5) 教師小結:孟浩然要到廣陵(現在的揚州)去黃鶴樓在長江的上游,廣陵在長江的下游,千里之遙啊!今日之別,不知何時才能相見,李白到黃鶴樓為孟浩然餞行,讓我們再讀讀課文,感受這個故事。
板書
黃鶴樓送別
依依惜別
情
深厚情誼
教學目的: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能通過文詩對照閱讀,理解課文內容及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與朋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
教學準備:音樂,(可能的話多媒體)
(過渡:伴音樂)
相聚意味著別離。朋友,我走了,為我送別。
眼前迷蒙的煙霧系不住過往的飛鳥,濃濃淡淡日子里的瑣碎似云影般隨風輕擺,擱淺心情之舟,我試圖打開耳朵聽盡這一季五音之外的聲音,我試圖翻盡書頁捕捉一切淋漓盡致詞句,我試圖用一種恬靜而亙古不變的素語來形容這一季七色之外的光彩,這一季枝枝葉葉都是離情,這一季千縷暇思已邁上枝頭。這是怎樣的季節,怎樣的離情啊(導出第一自然段:或范讀或聽錄音)
你知道了什么,你似乎感受到了什么?
你還想知道些什么?
指名讀這一自然段,齊讀
年輕的李白正在黃鶴樓上為大詩人孟浩然餞行(邊出示黃鶴樓圖片)請同學們輕聲自讀課文,文章的字里行間透出他們之間的深厚友情,你能從哪些詞句感受到,用筆劃劃。
第二段:找出:一會兒……一會兒……
送君千里終需一別,黃鶴樓下,李白、孟浩然舉酒話別:指名讀李白的話
孟浩然何嘗不是如此:自讀
體會友情之深(李白的話理解時應抓住“令人敬仰”“譽滿天下”“一直”等詞,孟浩然的話理解時要抓住“海內……”“永世不絕”等詞句)
練讀、分角色讀
表演
(過渡)朋友要遠行了。也許會回來,也許不會。我曾經歷過無數次的離別,我甚至以為,我已經習慣了這樣一種離別,但是,也許正是這絲絲入耳的幽揚音樂,又或者是那茫茫的江水,讓我又一次莫名地陷入了一種傷感。我注視著這煙波中的長江,如同注視著生命里一些不為人所知的細節。假如情緒可以溶化,我想,此刻我的心便已漸漸溶化在了這東去的江水里,有些苦澀。
我心中似有萬語千言,千言萬語,我無法割舍你,我的朋友,岸邊楊柳依依,江上沙鷗點點,如果此時你便是李白,當朋友登上小船,當朋友的身影在自己的眼中漸行漸遠時,你此時此刻的感受是什么?
你想的是什么?
學習第四自然段,體會詩人感情
是啊,詩人李白終于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隨即吟出了膾炙人口的名詩(學生隨即說出詩句)
你此時,能感悟詩句的意思和詩句中蘊涵的全部感情了嗎?
交流
你還能說出些古人用來寫離情的詩句嗎?
小結
不必努力去記憶一些往事里的細節,因為這些恍如就在眼前,如此的具體,又如此的親切。
我們相互注視的時候,在彼此的`眼中似乎還可以看到曾有過的歡笑和眼淚。無論是在陽光燦爛的日子里,還是在有點陰郁的雨中,這個城市,都曾留下曾經共同散著步前行的身影。
人總是要離別的。在這暮春時節,記憶依然可以在草長鶯飛里流淌。我想,話別,可以只用一杯茶的時間,可是友情,卻是一輩子的……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