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2-25
這是人的生殖教學設計一等獎,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人的生殖》一節的教學是七年級生物教學的一個重點,也是難點內容。本節課是學生在七年級上冊了解了動物及人的結構層次、被子植物的一生、本學期關于人類的起源和發展等相關知識后開展教學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下列相關知識:人體是由一個細胞即受精卵細胞發育而來的;被子植物的受精卵是由精子和卵細胞結合形成的;人類是由森林古猿進化而來。導入新課時,通過復習上節課人類的原是祖先是森林古猿提出新的問題,我們每個人是怎樣來到這個世界的?從而引出本節教學內容:“人的生殖”。面對大部分學生比較害羞的情況,教師以大方的態度面對學生,指出這節課的主要目標是認識人體的生殖系統和胚胎發育的過程。通過教師教學態度的感染,逐步使學生情緒放松,以比較正常的心態面對這一敏感問題的學習。
本節教學的成功感受:
1、教師以積極的態度引導學生學習,而不是讓學生“自學”,這有利于消除學生的對生殖問題的神秘感和害羞的心理。對一些重點知識教師應及時強調學生注意,如睪丸和卵巢的功能、受精卵形成的部位等。對一些學生不易理解的難點問題教師應做準確地講解,如胚胎在子宮中的發育過程、分娩的過程。
2、通過本節教學,不僅要讓學生掌握相關知識,更是對學生開展情感教育的大好時機。通過分析懷孕期間孕婦的體重變化、分娩過程中的劇烈疼痛、從新生兒到今天的你和我,我們每一個人的父母尤其是母親都為我們的成長付出了很多很多。每一個人都應該理解父母、感恩父母、孝敬父母。通過大量精子中最健康強壯最優秀的一個才能和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是學生認識到每一個生命的誕生都是一個奇跡,每一個生命都是最優秀的。從而啟發學生懂得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相信自己也是最優秀的一個。
本節教學中有待提高的方面:
1、本節教學中關于中學生男女生深度交往問題未涉及。
2、外界環境中的有害因素對胚胎發育的影響拓展不夠。
人的生殖歷來都是生物學中的難點,以前教師對該部分的內容覺得羞于啟齒,所以選擇學生自學的方式進行。能夠大大方方地講科學知識的教師也時常擔心自己會變成“教唆犯”,擔心原本對該方面無知的學生,對這些知識產生過分的興趣,所以就選擇照本宣科的教學方法。但是學生目前從各種渠道了解的關于人的生殖方面的知識并不少,這些知識不但科學性參差不齊,而且由于缺乏必要的引導,往往使得學生只了解生理知識,而在性道德、情感以及生殖保健等方面的教育相對來說非常缺乏。
在這樣的情況下,本節課的教學中將學生的認識進行了提高和升華,()將生理課擴充為感悟生命的誕生,將落腳點置于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在人類生殖的每個環節,引導學生感悟生命產生的不易,父母為孕育生命所做出的奉獻和犧牲,不良的生活習慣對生命的影響,以及過于輕率的行為所導致的后果。要學生在知道人類生殖相關基礎知識的同時,引導學生感悟要珍惜生命,體會要愛戴父母,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審慎的人生態度。通過學生之間的討論,達到對全體學生進行教育和影響的目的。
教學中教育學生:
1、珍愛生命,知道新生命的孕育和誕生充滿著冒險和挑戰,每一個人能夠降生都是非常幸運的,我們應該珍惜生命。
2、慎重對異性之間的深度交往,生殖器官尚未發育完全,不能孕育健康優質的新生命;流產等通過外力終止孕育生命的過程,常常還會對生育能力造成嚴重的影響,導致不育的遺憾。
3、尊重和感謝父母,尤其是母親。母親孕育和生育我們的過程中,經歷了很多生理和心理上的重負,我們要感謝父母的愛心和責任心所創造的生命的奇跡。
4、良好習慣的培養,煙、酒、藥物等都會導致胎兒畸形,所以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和堅持,是對新生命的承諾。
在教學中不但讓學生對生殖過程有全面、科學、準確的把握,而且比較突出引發了學生之間的討論和感悟,珍惜生命、愛戴父母以及良好的習慣行為的養成等情感教育。不但有知識主線——人類生殖的過程,而且還有一條情感的線路清晰可見,即感悟新生命的誕生。如精子和卵細胞形成的過程的感悟,母親孕育孩子過程的感悟,整個孕育過程中意外因素對生殖影響的感悟等,貫穿始終。使得教學活動時對學生的影響成為點點滴滴的滲透和感悟。
教學目標
人的生殖初中生物教學設計
1、識別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統的基本結構,說明各部分結構的功能;
2、描述人的生殖過程,說明胚胎發育的營養供應方式,說出出生后發育的分期。
教學重難點
1、人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
2、新生命的孕育過程。 新生命的孕育過程(難點)。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景:
觀察桃花的結構,果實和種子的形成,引出有性生殖的概念
1、有性生殖
(1)例如桃樹是由果實中的種子來繁殖后代,種子中的胚是由兩性生殖細胞結合成受精卵而發育的。這種由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的生殖方式就屬于有性生殖。
(2)針對桃樹等通過種子產生新一代的方式,結合種子結構的基本知識,知道種子中的`胚是由受精卵發育而來,而受精卵則是兩性生殖細胞結合的結果。
(3)組織學生觀察植物無性生殖的圖片,鼓勵學生歸納出無性生殖的概念。
2、無性生殖
椒草用葉繁殖、馬鈴薯用塊莖繁殖,像這種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的生殖方式為無性生殖。
3、無性生殖的應用
(1)在生產實踐中,人們經常利用植物的無性生殖來栽培農作物和園林植物。
常見的方式有:扦插和嫁接等。
(2)嫁接:蘋果、黎、桃等果樹是利用嫁接的方法來繁育優良品種的。
如甘薯、葡萄、菊、月季的栽培常用扦插的方法;
4、植物無性生殖的條件
環境條件:光照、水分、溫度、濕度等
展示植物嫁接的錄像或圖片,讓學生認真觀察,描述嫁接的一般方法和注意事項,體會影響嫁接成活率的關鍵因素是什么?
5、 組織學生如何開展植物的扦插繁殖,選擇什么樣的扦插材料能夠提高扦插的成活率,扦插材料提前應做哪些處理?
6、質疑:植物的無性繁殖在生產實踐中有什么作用?
二、互動探究 合作求解
1、春季,在用楊樹枝條進行扦插繁殖時,把枝條上所有的芽去掉,這樣是否影響成活?為什么?
2、馬鈴薯通常是用它的塊莖來繁殖的,農民在種植馬鈴薯時,先把塊莖用草木灰肥沾一下,然后再埋入土壤里,請想一下農民這樣做的道理。
三、強化訓練 當堂達標
1、由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的生殖方式叫_________;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結合,由母體發育成新個體的生殖方式叫_________。
2、植物的組織培養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 的原理,使植物組織在人工控制的條件下,通過細胞的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 ,快速發育成新植株的高新技術手段。
3、生命在生物圈中的延續和發展,最基本的環節是生物通過_________,世代相續,生生不息。
四、小結
五、作業設計
《練習冊》
《人的生殖》是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人的由來》中第二節的教學內容。本節介紹的是人的個體形成方面的內容,涉及男女生殖系統、受精過程以及胚胎發育過程等。七年級學生已經進入青春期,學生的性意識已經萌動。一方面對人的生殖有一定的神秘感,渴望了解這方面的知識,另一方面往往又懷有羞怯的心情。面對學生的這種矛盾心理,教師該如何進行教學,將欲說還羞的“人的生殖”變成學生正面了解性生理知識、樹立正確學習觀、形成良好價值觀念的主要載體呢?下面我僅對本節課的情感教學目標進行教學反思。
從植物的雙受精過渡到動物的有性生殖,再從有性生殖導入到人的'生殖。這樣做就像兩個相互信任的朋友在交談一件他們感興趣的事,把人的生殖與學生學習過的生物圈中其他植物和動物的生殖相聯系,讓學生覺得人的生殖其實沒有什么特別的,而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種現象。巧妙地打破學生礙于面子不敢大膽學習的心理,這樣就能夠使學生順利地進入本節的學習。
在課前給學生留一個作業“回家問問父母在孕育自己的過程的那些事”由于學生對個體生命的由來有了一定的認識,因此此項作業對于學生進一步感受生命的來時不易非常有益,同時,青春期學生自我意識、獨立意識逐漸增強,這樣的親子活動有利于培養親子間和諧的關系,帶著明確的目的,讓學生了解自己生命的來之不易。
在課堂上讓學生相互交流自己從爸爸媽媽那里了解到的自己生命最初的故事。在交流分享中學生們被自己的故事感動著、被同伴的故事感動著,在這種感動中,每一個人都充分感受到每一個生命的誕生都離不開親人付出自己的努力,成長是多么的不容易。感動于生命的來之不易,生命的可貴,珍惜生命、尊重生命之情油然而生。本節課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可多可少,關鍵看教師是否了解學生原有的價值趨向是怎樣的,如果能夠在備課前提前進行一個問卷調查,有的放矢的進行教學,相信教學效果會更好、更有效。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