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2-26
這是小學研學活動教學設計一等獎,是優秀的教學設計一等獎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設計思想
研究性學習的優秀教案
研究性學習活動最重要的是在活動中能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強烈的學習動機能使學生更加積極的自主學習,而學習興趣是學習動機產生的主觀原因。所以引言課的設計理念就是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教材分析
對教材的處理和建議,教材所選擇的案例《永恒的橘黃》不是特別恰當。首先從課題的內容上,對于來自城鎮的學生來說,調查對象并不陌生,而對于農村學生來說,環衛工人不是個很明確的概念。第二,研究性學習活動需要我們同學從自然、社會、自身生活中去發現問題,但是作為第一節引言部分的案例最好是能從解決學生自身的問題的1個課題導入,這樣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教學目標
1、激發學生對研究性學習活動的興趣。
2、了解研究性學習活動的特點和基本過程以及對自身成長的意義。
四、重點難點
這節課的重點是讓學生了解研究性學習活動的特點和基本過程;難點在于讓學生樹立研究性學習活動是屬于學生自己的課程的意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重點的處理是通過帶著問題看案例再進行討論分享的活動來幫助學生了解研究性學習活動的特點和基本過程;難點處理是通過問題的提出,采用頭腦風暴和角色扮演2種教學手段來激發學生的興趣。
五、教學過程
(一)社會現象大討論:同學們,你們感到自己幸福嗎?
學生回答:略
展示資料:近年來國際經濟學界興起了1個熱門話題,那就是幸福指數,用數字來衡量人們的幸福程度。國家已經把小康社會的“幸福指數”寫進“十一五”。去年,中央電視臺“東方時空”欄目推出了“幸福在哪里”系列節目,進行了1個2005年中國居民幸福感調查,在北京上海廣州武漢等8個城市,浙江紹興諸暨、陜西咸陽興平等七個小城鎮和周邊農村,選取了4128名居民,進行入戶訪問,問的第1個問題就是,你幸福嗎?身為高中生的我們,時常看見同學一臉倦容,心情低落,這又引起了我們的思考:面的高中生生活的是否幸福?我們溫州市的高中學生成長幸福指數如何?幸福的來源的哪些?不幸福的原因又何在?
(設計理念:興趣是最好的導師,研究性學習的主體應該是學生,所以我采用了開放式的提問方法來導入課程,這個環節設計是根據教育學的頭腦風暴理論以此來開闊學生的思路,激發學生的興趣,在課堂中將學生的主體性體現出來。)
(二)今天,我要當一回教育部的部長,而我們在坐的同學全部是教育方面的專家,我看到同學們對這個社會現象做了很多的分析,看著挺有道理,但是不知道實際情況是不是這樣,那你們準備通過什么方法讓我相信你們的觀點呢?準備提出哪些方法來改善這一社會現狀呢?
討論:
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教育體制問題——采訪教育管理專家
學校辦學問題——教育前線工作者
學生自身問題——調查分析[智力(多元智能理論)、能力]
這些事情以前是誰做?科學家?教育專家?博士生?誰能得出答案!現在我們同學也會做,也能給出答案——研究性學習活動!
(設計理念:角色扮演的教學方式不需要做煩瑣的準備,且能在課堂中起到調節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參與的興趣與熱情的作用。通過這一環節的設計讓學生體會到此類問題的解決并不僅僅是專家的事情,通過研究性學習活動,每一位同學都有可能是專家,是科學家。)
過渡:那么,什么是研究性學習?
(三)
案例——2007年溫州市高中學生成長幸福指數調查研究
討論:
1、這個小組同學在完成這個研究課題與我們同學完成平時學科(語文、數學、英語)教師布置的作業,兩者有什么區別?(做什么誰決定?為什么做?怎么做?結果類型(有無已知的標準答案))
2、根據你自己的實際情況,你覺得在這個課題的研究活動中,你能夠勝任哪塊工作?哪一塊覺得自己不能勝任?
3、學好某門學科,最重要的是什么?做好1個課題,最重要的是什么?
4、大家覺得研究性學習的過程大致可以分幾個階段?
(設計理念:采用讓學生帶著問題看案例的方式,讓學生在看案例的過程中面臨1個需要立即去解決的現實問題。這符合建構主義教學的主要模式——拋錨式教學。同時本環節通過比較和討論的學習方式幫助同學們了解研究性學習活動的特點。)
(四)教師總結,說明研究性學習活動的特點以及對學生自身成長的意義。
1、教師呈現學科科目的學習特點與研究性學習活動的特點的比較表來說明研究性學習活動的特點
2、教師介紹多元智能結構與情商理論,說明在研究性學習活動中學生所承擔和完成的具體的任務不同,體現了學生情商和智商方面不同的優勢!指出研究性學習活動不但能發展完善你的智力結構,還能培養你的情商。(教師可以舉例說明研究性學習活動的某幾個操作過程對學生具體哪幾方面的能力的培養)。
展示以前學生做課題的體驗:教師注意從“四”個方面強調此課程是從填鴨式接收式的以“教師”為主體的模式轉變為以學生主動選擇的“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活動模式。
(1)“研究什么”——由學生選擇(發現問題——自然、社會、自身生活)或學生與教師合作
(2)“怎么研究”——由學生自主設計(可能的解決方案,實施的計劃?)
(3)“研究過程”——由學生親自去實施、去經歷、去體驗(實踐、探索)
(4)“研究成果”——由學生自己去總結、去展示、去交流(解決問題——答案)
理論背景一
美國心理學家認為,情商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一是認識自身的情緒。因為只有認識自己,才能成為自己生活的主宰。二是能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緒。即能調控自己;三是自我激勵,它能夠使人走出生命中的低潮,重新出發。四是認知他人的情緒。這是與他人正常交往,實現順利溝通的基礎;五是人際關系的管理。即領導和管理能力。
理論背景二
多元智能理論認為每個人至少有七種智能,(即語言智能、數理邏輯智能、音樂智能、空間智能、身體運動智能、人際交往智能、自我認識智能等),不同的人形成了不同的優勢智能和弱勢智能的組合,從而在不同的學習環境中表現出不同的學習效率。教師要根據學生的智能特點因材施教,促進學生優勢智能和弱勢智能的互補。這和研究性學習的指導思想是一致的。
(五)這門課程的相關情況介紹
1、學分認定:三年共15分(需要開設五個學期)。認定方式以平時所做的工作《研究性學習活動記載冊》和指導師的評價,以及最后的課題報告來確定。
2、要認真記錄《研究性學習活動記載冊》,小組的每一次活()動都要有專人記錄。
3、課前“一分鐘”,每組上臺介紹組隊過程、研究步驟、個人思想過程、研究方向、體會等。
4、每一次外出的活動需要帶相機,隨時進行記錄。
5、做人要有誠信,做研究也要有誠信,不允許抄襲,一旦發現,不給予認定學分。
6、認真完成課題,爭取送到市、省里評比。
五年級下研究性學習教案
五年級下研究性學習教案
第一單元
課題 人與自我我自信,會成功
一、學習目標
正確認識自我,能夠說出自己的優點和不足;增強自我調控、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了解樹立自信心的方法,培養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強自我教育能力,形成健康、自信的人生觀。
二、參考主題
(1)我自信,會成功;(2)克服考試焦慮;(3)消除孤獨感。
三、實踐方式心理測試;收集資料;手工制作。
四、方法引導發表意見的技巧;如何對調查結果進行統計與分析。
五、學科整合與心理健康教育、品德與社會、語文等學科整合。關注心理健康,形成健康的生活態度;善于發現其他同學身上的優點并虛心學習;學習名人名言,領悟其深刻含義,并激勵自己;進行小制作設計。
六、課時安排5課時
七、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研究準備
我們一天天地長大,從母親懷里的嬰兒,長成了少年。想想自己在成長過程中有哪些煩惱?你是怎么解決的?
同學們根據自己的興趣自主確定設計研究方案,其方法一般是:
1、我的煩惱及解決的辦法
2、我自信,會成功
3、消除孤獨感
以上方案進行研究、討論、嘗試初步建立印象。
第二課時
我自信,會成功
一、研究實施
自信對我們走向成功非常重要。今天,就我們一起通過探究活動來尋找自信,增強自信!
二、方法與引導:
發表意見的技巧
1、 態度誠懇、謙遜。多采用“我個人認為”、“我目前的想法是”等表達方式;
2、 不能只發表否定性意見,對好的方面要充分肯定;
3、 對事不對人,只針對事情發表意見;
4、 通過舉例等方式,引導他人發現存在的問題;
5、 避免個人壟斷話題,邀請不善于發表意見的組員參與討論。
三、“我自信,會成功”研究方案
主題名稱研究時間
研究目的1、正確認識自己,發現自己的優點與不足
研究方法
小組成員
與分工
研究步驟1、制定研究方案,進行小組成員合理分工、
注意事項1、心理測試時,要注意保護他人的隱私
研究收獲
四、作業:什么是心理測試?
教學目標:
知識:1學習幾種常用的說明方法
能力:2理解題目的新穎與巧妙,理解神話傳說在文章中的作用
德育:3探究死海的未來,從而培養自己的探究意識和環保意識
4關注自然,保護自然,擔起自己的責任;表達自己對生存環境的憂慮與思考
教學重點:學習幾種常用的說明方法
理解題目的新穎與巧妙,理解神話傳說在文章中的作用
教學難點:關注自然,保護自然,擔起自己的責任;表達自己對生存環境的憂慮與思考。
教學課時:九個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語:
大家在地理課本中學過死海,誰能夠給大家介紹一下你所了解的死海?
(開門見山切入正題。)
這節課我們學習《死海不死》(師板書),請同學們交流一下你對這個題目的看法。(好不好?好在哪?從題目中又能夠提出哪些問題?)
二整體感知:
(一)剛才同學們都提了這2個問題:1 為什么叫做死海?
2 死海為什么不死?
請同學們讀前兩段回答!
(二)我們已經知道了死海的特征,下面我們探究一下死海的成因,答案就在字里行間。我們通讀全文,像挖寶藏一樣去找尋答案吧!
(這道題目很好找,只要認真讀書,就能夠找到答案。)
三、重點研讀,分析寫法
1、本文使用了什么說明方法。
①舉例子:第1~2自然段的舉例子是說明死海的表面特征的;第4自然段的舉例子是說明死海的浮力大的原因;
②列數字:第4自然段所列數字說明死海水中含鹽多、咸度高,故海水的浮力大,第6自然段所列數字說明死海的長度、寬度、平均深度;最后一段所列數字說明了每年海水水面下降的具體數據。
(本文使用了很多數字來說明,具體包括確切的數字和大約的數字2類,各舉幾例,細加體會)
③作比較:這樣海水的密度就大于人體的密度。說明人一到海里就漂起來,沉不下去。
④引用傳說:第3自然段所引狄杜處決俘虜、屢淹不死的傳說,說明了死海海水浮力大;第5自然優所引傳說,說明了遠古時候人們對死海成因的探索。
舉例子、列數字、作比較都能使讀者從科學角度認識死海淹不死人的原因,從而由淺入深地說明了死海不死的本質特征。
2、提問:引用神話傳說,在說明死海中起到什么作用?
學生討論,教師總結:在知識小品中,往往引用一些神話傳說,目的是為了更好地說明事物。本文兩段傳說、神話對說明死海的特征起著不同作用。引羅馬統帥狄杜處死俘虜而未得逞的傳說,對說明“死海不死”是1個很生動的例證。雖說是傳說,卻有史實作基礎,更主要是符合事物的實際情況:死海浮力大,人投入海中不會下沉,哪怕是戴上腳鐐手銬的人(傳說中的.俘虜是戴鐐銬的)。這種引用不悖事理,反能起到把死海的特征說明得更形象更神奇的作用,增加讀者的閱讀興味,同時,也從時間上說明死海存在悠久。
四 探究未來
你想到死海去游泳嗎?死海對人類疾病有著特殊的治療和康復效果,人們利用死海的特殊的自然環境治療皮膚病,心血管病,風濕病,和腸胃病等。你喜歡死海嗎?你了解死海的現狀和未來嗎?請讀文章后兩段,請生交流。
死海真的要死了。含義:死海將要干涸而死!
水,是生命之源,本單元我們還學過一篇因為水的干涸而導致成悲劇的文章,誰說一下。明確:是《羅布泊,消逝的仙湖》。由于人們的四盲,導致塔里木河的水被抽干,以致使羅布泊由仙湖變成了死湖。文章結尾處寫道:“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將成為荒漠的地方!”
生思考交流。人生存于大自然之間,大自然水草豐美,風調雨順,人們就衣食無憂,安居樂業!人與大自然,唇齒相依,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我們應該怎樣對待大自然?
(生交流植樹造林,保護生態環境等)
五 德育滲透:
1 本文的題目很凝練,帶給大家很大的思索空間。誰能舉幾個這樣的例子來體會一下。
青山不青——由于人們的濫砍濫伐,很多青山變成荒山了。
藍天不藍——
海鮮不鮮——
蛋黃不黃——
牛奶不奶——
(通過交流,學生對于生態環境以及飲食安全特別敏感,紛紛發表自己的觀點。)
2 這一切都是誰造成的???
是我們人類!!!
我們這樣做的后果???
我們將自己毀滅!!!
我們必須要反思自己!!!
六小結
我們只有1個家園,那就是我們的地球。我們的生命只有一次,我們都期望平安健康。當我們的生存環境日漸惡化,當我們一日三餐的飲食安全無法保障時,我們將走向末路。同學們,救救大自然吧!救救我們人類自己吧!
我們最需要的品質是什么???
擔起自己的責任,做1個誠實守信的人!
從我做起,從小事情做起,愛護我們的生態環境!從小培養起誠實守信的品質,構建1個和諧的社會!讓水更碧!讓山更青,讓天更藍!讓自然更加自然吧!
《死海不死》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閱讀課文,認識死海的特點。了解地球上奇妙的自然現象。
2、體味課文寫法的生動性。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湖泊、河流、海洋遍布地球。在它們中,有著許多奇妙的現象。同時,人們也給與它許多神奇的傳說。(教師展開世界地圖)在亞洲西部,有1個“死海”,就是這樣1個充滿神話色彩的地方。我們一起來看課文。
二、整體感知課文
1、請大家默讀課文,想一想,死海有什么特點,用自己的話將它們概括出來。
明確:死海的特點是圍繞著“死”與“不死”來展開的,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
(1)、水中沒有生物,海邊寸草不生。
(2)、人在其中不會下沉。
(3)、含有大量的礦物質,特別是氯化鈉含量很高,海水的密度大于人體的密度。
2、作者在向我們介紹“死海”特征的同時,遵循著認識事物的邏輯順序,還介紹了死海的形成、死海的開發與前景,請找到課文中相關的段落,給課文分段。
死海的特征
《死海不死》 死海的成因
死海的開發與前景
三、 品讀課文
1、課文并不是冷冰冰的向我們闡釋“死海不死”這一科學事理,而是穿插了幾個有趣的故事,將死海賦予了生動的人文色彩。誰能夠給大家講講這幾個故事呢?
引導學生體會故事的生動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
2、 引導探究:“死海不死”中“死”與“不死”的含義。
“死”的本義是指生物失去生命,跟“生”想對而在這篇文章里,作者從標題到內容無不賦予“死”豐富的內涵。
“死”——(1)死海的表面特征——寸草不生。(2)死海的未來——干涸。
“不死”——(1)浮力大,人在上面沉不下去。(2)開發利用死海,死海的“不死”得以光大。正是“死海不死”的真正含義。
四、課文的結尾說:“死海數百年后也可能干涸。”請同學們想1個挽救死海的辦法。
《死海不死》教案
追求目標:通過自讀、思考、討論,能夠概括死海的特征;理解文章所運用的主要說明方法;體會本文說明語言的特點。
教學重點:死海特征;說明方法。教學難點:說明語言的特色。
一、揭示課題,明確目標。我們今天學習一篇科普說明文《死海不死》。
二、讀書競賽(第一次競賽)。語文學習從讀書開始,誰會讀書?學生輪流將課文讀一遍。(指名分段讀書,讓學生評議、教師點撥。)
三、看誰學得好(第二次競賽)。
自學指導(1)請同學們速讀課文,積極思考下列問題,5分鐘后比誰能正確回答。
1、研討與練習二。(有關3個“死”的含義)
2、研討與練習一。(死海的3個特征)
3、文章主要運用了哪些方法來說明死海的特點?(作比較、舉例子、列數字、作詮釋、引資料)檢查自讀情況,鼓勵學生積極舉手回答問題。
四、看誰答得正確(第三次競賽)。
自學指導(2) 請結合課文,積極思考“研討訓練三”3分鐘后,比誰答得好。(本文與《辭海》有關“死海”的說明文字比較)
五、看誰有辦法。當堂練習內容:請認真閱讀課文第7、8兩節,積極思考,你認為死海將來真的會死嗎?為什么?如果讓你來保護死海,使死海永葆生機,你會采取什么措施?時間3分鐘。
六、課堂檢測。在5分鐘內,完成檢測題。(發放檢測紙) 板書課題(縱寫)
《死海不死》課堂檢測題
一、死海的特征有哪些?其本質特征是什么?
二、本文運用了哪些主要的說明方法?各舉一例。
三、本文與《辭海》有關“死海”的介紹,在表達上有什么不同?
四、談談你對保護死海的措施。
第四單元文學藝術 漫步古詩園
研究方案的實施過程
一、調查與實踐自信現狀調查
愛默生曾經說過:“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我們做的
怎樣呢?
● 展開調查
● 調查結果分析
二、實踐與探索尋找自信
增強自信有多種方法,談一談自己增強自信的方法,聽一聽其他同學的做法,把你認為值得學習的方面記錄下來。
● 請教心理老師或心理醫生
● 名人名言引路
三、 自信就在我們身邊
發現了自身的優勢與潛能,讓自信的光芒隨時照耀著我們的心靈。除了正確認識自己,還可以與小伙伴互相找優點,在同學們的欣賞和贊美中,獲得更多的自信。
四、 創意小制作
不倒翁的制作
材料:雞蛋1枚、沙子(或大米)少量、雙面膠、彩紙1。張
制作工具:剪刀、彩筆、錐子(或大頭針)
制作方法:
1、 選一枚雞蛋,用錐子在雞蛋的小頭上戳1個孔。雞蛋很脆,可別太用力。
2、將小孔朝下,把蛋清、蛋黃倒入碗中。別浪費了,它將是一道可口的菜。倒凈后再用清水把蛋殼洗凈。
今天就講到這里,同學們試著下面怎么做。
第四課時
接著做不倒翁
3、 將沙子小心地裝進蛋殼里,直到大頭朝下能立在桌上。
4、 用彩紙剪1個扇形。
5、 拿雙面膠把扇形粘成一頂小丑帽。當然也可以做成其他形狀的帽子或頭飾。
6、 把小丑帽“戴”在蛋殼的小頭上,粘緊,要把小孔遮住。
7、 用彩筆畫上眼睛、鼻子等。
8、 呵呵,1個滑稽的“自信不倒翁”就做好了。
“自信不倒翁”可好玩呢,即使你把它扳倒,但只要一松手,它馬上就能恢復直立狀態。大家也來試一試、做一做吧!
布置作業:自己制作不到翁
第五課時
總結與反思
1、匯報與展示
(1)大家一起來討論,如何將我們的研究成果展示出來。
(2)舉一次“我自信,會成功”的主題班會。
2、評價與反思
“我自信,會成功”研究活動評價表
學校名稱小組名稱學生姓名填表日期
評價內容完成情況
能對自信心理測驗結果進行簡單的統計與分析
積極參與調查活動
請教心理老師或心理醫生,掌握了一些樹立自信心的方法
收集了很多名人故事、名人名言,從而增強了自信心
善于發現同學的長處
學會制作“自信不倒翁”
我在活動中最大的收獲:
需要繼續努力的地方:
備注:★★★★表示優秀★★★表示良好 ★★表示合格。
布置作業:填寫研究活動自我評價表
第二單元
社會生活 零用錢該怎么花
學會過富日子;零花錢如何花,培養學生正確的消費觀,并有計劃地管理好金錢,培養學生自我管理能力。
目標:
1、了解學生日常消費習慣和消費心理。
2、幫助學生合理支配零化錢,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消費心理。
3、讓學生了解自己日常消費中存在的問題,學會合理的索取和支配自己的零用錢,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重點:培養學生正確的消費觀,并有計劃地管理好金錢,培養學生自我管理能力。
難點:制定各種收支計劃,建立各種收支帳目。
教學課時:九個課時
活動準備
1、 課前做零花錢的調查
2、 多媒體課件
活動設計
一、談話導入師:
各位同學:今天很高興能站在這里給大家上課,希望我們在這短短40分鐘里,合作愉快!我們今天上課的主題是學會過富日子——零花錢如何花。說到零花錢,我想大家還是比較熟悉的,尤其是隨著我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們手里的零花錢也慢慢多了起來。那么想看看我們的小學生是怎么在用零花錢的嗎?我們先來看個小短片吧!
同學們,短片里的小學生們都在忙著干什么啊?你想對他們說些什么呀?
二、調查大匯報師:看來,關于零花錢還是有許多地方值得我們探討研究啊,還好,我們課前已經對零花錢的使用做了一些調查研究了,下面,我們來個課前調查大匯報吧!同學們對自己一星期的零花錢的使用作了1個記錄,現在,老師要對全班同學來做個當場調查。
1、對零花錢的來源的調查來源 人數 百分比
父親母親給的
祖父祖母或者外公外婆給
親戚給的
自己掙稿費或者比賽得來的
其他
(舉手統計后)師:看來,我們的零花錢大多數還是父親母親給的,而父母的錢又是怎么來的呢?(學生回答)父母工作容易嗎?(學生回答)是呀,其實,任何一份工作,都需要我們辛勤付出才會有收獲的,父母把辛苦工作得來的錢交給我們,我們更應好好精打細算一下了!先來看看我們班同學每天的零花錢數目的調查情況吧!
哪個調查小組的同學給我們來匯報一下啊?
表1全班同學平均每天的零花錢數目的調查金額 人數 百分比
5角
5角—1元
1元—2元
2元以上
總計
表2全班零花錢的主要用途調查類型 人數 百分比
玩具
文具
零食
捐錢給困難學生
課外書
上網吧或電子游戲廳
請客
其他
表3 個人一星期消費記錄小金庫一星期消費記錄表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周六 星期日一星期消費小計
收入金額
支出金額
結余金額
師:從上面的1個個數字中,我們來反思一下:我們的零花錢花的合理嗎?(學生討論)3、如何合理花零花錢的交流討論教師:在這些花費中,你們認為哪些是該花的?哪些是不該花的呢?應該怎么合理花呢?
(可能①多買課外書,教師:買了些什么書?買了就等于看了嗎?買書是好的,關鍵是買來之后要認真看,要對我們的學習生活有幫助②不吃零食,教師:只要有利健康的還是可吃,比如你的確餓了不吃會傷害身體的,要吃健康、安全、衛生的③文具要愛惜,不要重復買,不造成浪費就可買④上網本是1種自己主探究學習的好方式,但是網吧是明文規定了的未成年人不準去喲,在家里或有家長陪同允許時可以上網查資料或玩益智的游戲調節一下是可以的。⑤其他。)
教師:很好,看來同學們都有了1種正確的消費思想了,也提出了不少合理使用零花錢的好方法,那么接下來我們就來制定1個小計劃,名稱為:我的金庫,我做主。請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每天能做好消費記錄。我們來看看小金庫消費記錄表。小金庫一星期消費記錄表
周一 周二周三 周四 周五 周六 星期日 一星期消費小計收入金額
支出金額
結余金額
注:請注明消費的內容,并與周末上交家長過目。
(四)問題與總結反思教師小結:我們已經是五年級的學生了,其實在生活中,已經開始慢慢學會獨立,我們發現生活中每一件事都會使我們懂得很多道理,而零花錢的合理使用也是一樣的,別看它少,積少就能成多,所以,在本堂課接近尾聲之際,我想再回頭看我們的課題,零花錢我們應該如何花呢?老師想請一位同學給我們來作1個簡單的小結,誰愿意來?(學生回答)很好,老師希望這節課上了以后,大家能夠真正明白盡管我們的生活變富裕了,家庭條件變好了,但是,我們還是要從小養成勤儉節約的好品質,從小做個理財高手,有計劃、有目的、有節制、有條理地進行合理花費,做新時期的好少年!我們今天的課就到這里吧,很高興能和大家有這么1個交流與討論的機會,希望大家在學習和生活上都能一切如意!下課!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