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1-08
這是你是人間的四月天教案反思,是優秀的九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培養學生閱讀詩歌的興趣,理解詩歌的內涵
2、能力目標: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跡及詩歌寫作技巧和詩歌寫 作方法
3、情感目標: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詩歌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點:
1、朗誦詩歌,體會詩歌的感情
2、人物生平事跡的講解和掌握
三、教學難點:詩歌運用了哪些意象和寫作手法?
四、教學準備: 林徽因的資料介紹、幻燈片、視頻
五、教學方法:“定向——自讀——答疑——小結”四步
六、教學課時:兩課時
教案設計安排表
時間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案設計說明
第
一
課
時
一、創設問題情景引入課題 1、大家知道我國有一位非常著
名的女建筑家是誰嗎?是徐志摩先生真正愛了一輩子的人,金岳霖為了她可是終身未娶!
2、播放一段視頻《人間四月天》,引出林徽因
根據課外知識,回答問題 1、活躍氣氛
2、帶入課堂教學內容
二、人物介紹 1、傳奇女子林徽因的生平簡介
2、徐志摩及其人生的簡介
3、梁思成的簡介
4、陸小曼的簡介
5、金岳霖的簡介
注意做筆記 1、拓寬教學知識
2、利于詩歌的講解
時間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設計說明
第
二
課
時
一、進入詩歌的學習 1、播放幻燈片,教師朗誦詩歌
2、學生齊讀詩歌
3、用超鏈接播放詩歌朗誦 《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學生齊讀 1、有利于學生集中注意力
2、了解詩歌的內容
二、賞析詩歌 1、簡介詩歌的寫作背景
2、講解詩歌的內容和主題
3、分析詩歌所運用的意象和蘊含
4、分析詩歌的寫作手法和技巧
1、做筆記
2自由回答問題
(1)詩歌所表達的內涵和主題
(2)詩歌運用的哪些意象,有什么韻味感
(3)這首詩歌用了什么手法
(4)詩歌寫作有什么技巧 1、這首詩歌所寫所表達的意思
2、詩歌賞析的方法和步驟以及技巧
三、小結詩歌 1、小結《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2、小結寫作詩歌的寫作方法 1、加深記憶,復習所學習的內容
四、附帶講解徐志摩的《偶然》 1、寫作背景
2、詩歌表達的內涵和主題 拓寬知識
五、作業 1、背誦《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2、寫一首詩歌
復習寫作技巧和方法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閱讀詩歌的興趣,理解詩歌的內涵。
2.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跡及詩歌寫作技巧和寫作方法。
3.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捕捉詩歌的意象,體會詩歌的思想感情。
4.品味修辭的妙用,感受詩歌的韻律,領略詩歌和悅流暢的音樂美。
教學重難點:
重點:1.朗誦詩歌,體會詩歌的感情。
2.通過多重意象的捕捉,培養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
難點:引導學生邊讀邊想象,體會詩人抒發的獨特感情。
教法與學法:
教法:1.情境法:運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營造與詩歌情感相吻合的濃厚氛圍。
2.誦讀法:貫穿朗讀教學指導,讓學生在朗讀中品味詩歌語言,感悟詩歌情感。
3.講授法:對詩中的重點知識進行講解,引領學生分析詩歌。
4.點撥法:幫助學生展開聯想,拓寬思路。
學法:1.朗讀法:朗讀是理解詩歌的鑰匙,通過朗讀,感受這首詩中喜悅的跳動和濃濃的愛意,感受這首詩的音美、形美、意美。
2.合作探究法:借助合作探究,更好地理解本課的重難點,達到對這首詞意境的全面理解。
教學準備:
教師:林徽因的資料介紹、幻燈片、視頻、圖片及文字材料等。
學生:搜集有關林徽因的生平資料,了解新月派詩歌的特點。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了解林徽因及新月派詩歌的相關資料。
2.感受詩歌的韻律,理解詩歌的含義,捕捉詩歌的意象。
3.體會作者傾注于詩中的豐富情感。
教學過程:
第一階段:學情診斷
1.情境導入。
設計一:有這樣一種美麗逾越漫長的時空,仿佛定格在回眸的瞬間,有這樣一種聰慧繞過激蕩的暗流,徜徉在歲月的長河。她走過北平的塵煙,穿過康橋的夜霧,遙望遠方時,便落進徐志摩的詩頁;她著一件青衫,在古雅的廟店,低眉沉思時,便繪入梁思成的圖紙;她與文學泰斗金岳霖的情誼被贊為人與人關系最真最美最崇高的境界。她不僅有美麗的外貌,更有幽默機智的談吐和優雅迷人的氣質。她是一位才華橫溢的詩人,一個入木三分的評論家,更是一個卓有成就的建筑家。她就是中國現代歷集佳話、傳奇、才藝、美貌于一身的林徽因。親愛的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林徽因的一首輕靈舞動、清馨唯美的詩歌——《你是人間的四月天》。(板書: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設計二:在徐志摩的筆端,林徽因是“高高在上的云雀天鷚(liù),縱橫四海不問今古春秋,散布著稀世的音樂錦繡”;在沈從文眼中,林徽因是“絕頂聰明的小姐”;在費正清(美國人,歷史學家、漢學家)的心中,林徽因是“具有創造才華的作家、詩人,是一個具有豐富的審美能力和廣博智力活動興趣的婦女,而且她交際起來又洋溢著迷人的魅力”;冰心也為她所折服,贊嘆道“她很美麗,很有才氣”“皚如山上雪,皎若云中月”,她以輕盈柔美的筆調創作詩歌,一句“你是人間的四月天”,便如霞光萬丈投影于你我心間,帶領讀者走進明媚春日。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林徽因的《你是人間的四月天》,感受她筆下明凈澄澈的四月天。(板書: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2.解題,介紹新月派。(多媒體出示)
人間的四月天,是一年之中最美的日子,既溫暖又充滿希望,給人以無限憧憬。(教師講解)
新月派:現代新詩一個重要的詩歌流派,受泰戈爾《新月集》影響。主要成員有聞一多、徐志摩、朱湘、饒孟侃、孫大雨、劉夢葦等。他們不滿于“五四”以后“自由詩人”忽視詩藝的作風,提倡新格律詩,主張“理性節制情感”,反對濫情主義和詩的散文化傾向,從理論到實踐上對新詩的格律化進行了認真的探索。
“新月派”特點:(1)“理性節制情感”,把主觀情愫客觀對象化,即把主觀情緒化為具體形象,使情感表現得含蓄。(2)詩歌中的敘事成分增加。(3)具有和諧、均齊的審美特征。追求詩歌的“三美”:音樂美、繪畫美、建筑美。“三美”中的音樂美是指新月派詩歌每節韻腳都不一樣,好像音樂一樣,讀起來富有節奏感,抑揚頓挫,朗朗上口。建筑美是指節的勻稱和句的整齊。繪畫美指的是詩歌的詞藻,用詞注意色彩,形象鮮明。
3.作家作品。(多媒體出示)
林徽因(1904—1955),福建閩侯人,建筑學家、文學家、詩人。她是中國第一位女性建筑學家,同時也被胡適譽為“中國一代才女”。她和丈夫梁思成為中國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堅實的科學基礎。林徽因一生著述甚多,其中包括散文、詩歌、小說、劇本、譯文和書信等作品,均屬佳作,其中代表作為《你是人間的四月天》,小說《九十九度中》等。出版的詩集有《林徽因詩集》(1985)等。
4.背景資料。(多媒體出示)
這首詩發表于1934年4月的《學文》1卷1期上。關于這首詩有兩種說法:一是為悼念徐志摩而作,一是為兒子的出生而作,以表達心中對兒子的希望和兒子的出生帶來的喜悅。
梁從誡先生(梁思成與林徽因夫婦的孩子)在《倏忽人間四月天》中說:“父親曾告訴我,《你是人間的四月天》是母親在我出生后的喜悅中為我而作的,但母親自己從未對我說起過這件事。”對于這首詩的創作意圖,梁先生說得很客觀。故這首詩一方面是一首情詩,是為已在天國的徐志摩而作。另一方面,林徽因是一個母親,有著對孩子強烈的母愛,為孩子寫一首這樣輕快靈動的詩也是絕對可能的。
5.新詞。(多媒體出示)
娉婷(pīng):形容女子的姿態美。
鮮妍(yán):鮮艷
冠冕(guānmiǎn):這里是王冠的意思。冕,古代天子、諸侯、卿、大夫所戴的禮帽,后來專指帝王的禮帽。
鵝黃:像小鵝絨毛那樣的黃色;嫩黃。
呢喃(nínán):形容燕子的叫聲。
【設計意圖】通過這一環節的學習,多角度地促使學生對課文基礎知識、作家作品、作品體裁、時代背景和主要內容加以掌握,為進一步理解內容和探究本文的寫法特點打下基礎。
第二階段:自主探究
1.指導朗讀。
課件播放周濤朗誦的《你是人間的四月天》。現在請大家認真地聽朗誦,用心去體會作者的深情,可以把自己最喜歡的句子勾畫下來。
提問:同學們,我們來共同欣賞一下林徽因筆下的“四月天”。你們有沒有誰愿意在大家面前朗誦一下呢?(學生朗誦后,教師可做適當糾正,重點在停頓上給學生示范。)請同學們各抒己見,說說朗讀這首詩時應注意哪些內容。
[示例]
(1)朗讀時“愛”的主題要充分體現出來,優美、深情、充滿希望。
(2)語速偏慢,語氣捎帶溫柔但是又不柔弱。
(3)情感方面,注意把握形容詞的語氣。
再聽一遍錄音,注意停頓與重音。
2.整體感知。
提問:讀了這首詩歌,你頭腦中產生了哪些畫面?
教師總結:全詩從不同角度寫“人間的四月天”,正是為了全面表現愛之深,情之切,意之密。難怪她去世后,有人給她寫的挽聯是這樣的:“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四月天”在西方通常指艷麗、豐碩與富饒;在中國,四月是一年中的春天,是春天中的盛季。在這樣的季節里,詩人要寫下心中的愛,寫下一季的心情。詩人要將這樣的春景比作心中的“你”。這樣的季節有著什么樣的春景呢?
【設計意圖】通過朗誦,進一步增進對朗讀方法的掌握,再輔以本詩寫作背景的介紹,使學生得到情感的熏陶,在讀中感受這首詩蘊藏的豐富情感,了解這首詩的大致內容。
第三階段:合作探究
(一)審視詩歌標題,探究寫作對象
提問:不少人認為詩中的“四月天”是指代徐志摩,大概是對“徐林戀”念念不忘,也有不少人認為,“四月天”表達了林徽因對兒子梁從誡的愛,你認為哪種說法合理?說明理由。
學生可自由發表意見,教師均可給予認可,既然這首詩是寫給誰的今天仍眾說紛紜,我們就可按照自己的理解來感受詩中“愛”的情懷。
教師適當加以引導:有些人認為這首詩是寫給徐志摩的,認為這是首情詩。這首詩寫于1934年,是徐志摩飛機失事去世后的第三年,而這首詩中一點哀傷的成分都沒有,全是喜悅。林徽因的兒子梁從誡生于1932年10月,寫這首詩時,她兒子不到兩歲。“雪化后那片鵝黃,你像;新鮮初放芽的綠,你是;柔嫩喜悅水光浮動著你夢期待中白蓮”“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是燕在梁間呢喃,——你是愛,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間的四月天”。純凈平和的喜悅中,生命和希望在生長在涌動。這太符合一個母親對自己一歲多的兒子的那種情懷了。一句“你是人間的四月天”,將溫柔的母愛溢滿了人間。
(二)理解修辭,品味意蘊
1.介紹通感。
(1)(多媒體展示)通感修辭格又叫“移覺”,就是在描述客觀事物時,用形象的語言使感覺轉移,將人的聽覺、視覺、嗅覺、味覺、觸覺等不同感覺互相溝通、交錯,彼此挪移轉換,將本來表示甲感覺的詞語移用來表示乙感覺,使意象更為活潑、新奇的一種修辭格。
化抽象為具體。例如:你多情的目光,仿佛絲綢一般滑過我的臉龐。
創造一種優美的意境,啟發讀者聯想,激發讀者感情波瀾、得到美的享受。例如:默聽一夜花開。
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覺溝通了起來,借聯想引起感覺轉移,“以感覺寫感覺”。
(2)提問:下面幾個句子,都運用了通感的修辭手法,分別說說它們都把什么感官溝通起來。
①他說的話聽起來像蜜糖一樣甜!
②月夜,清冷的月光鋪滿一地,淡淡的光輝似乎帶有一種清冷的香味,而且可以感覺到那質地還是相當的光滑。
③荷塘邊,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
④我聽見了她那閃閃爍爍的笑聲。
明確:①以味覺寫聽覺②以味覺、觸覺寫視覺③以聽覺寫味覺④以視覺寫聽覺
2.介紹意象。
(1)(多媒體展示)像和平鴿、月亮這樣的能夠喚起人們情感共鳴的事物叫做“意象”。意象是客觀形象與主觀心靈融合成的帶有某種意蘊與情調的東西,是帶有詩人感情的具體事物。
意:主觀情感自然意象:柳、菊、落日、月
象:客觀事物人文意象:折柳、登高、策馬、飲酒
(2)提問:你們還能想到什么典型意象嗎?
鴻雁、朝陽等。
(3)提問:是否所有的事物都可以成為藝術作品中的意象?
不是,如用麻雀代表和平,在太陽下飲酒。
意象的特點:具有一定的概括性,約定俗成的事物。
(4)不光是在美術作品中,在詩歌創作中這種象征手法也被大量運用,詩歌中的“意象”也是很常見的。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意象在詩歌中的作用。
(多媒體出示)
看一看下列四句詩句中共同的意象是什么。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十載相逢酒一卮,故人才見便開眉。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3.品味詩歌意蘊。
提問:認真品讀這首詩,分別概括這首詩的每一小節分別寫了什么內容。
學生概括后,教師引導學生品讀每個小節中的重點詞句。
(1)第一節,笑聲勾勒畫面。
教師引導品讀:“點亮”突出了“點”這個動作、“春的光艷”顯示了“春”的燦爛和妖嬈。“你”的笑聲“點亮”周圍的“風”,隨即筆鋒一轉,由“輕靈”的聽覺導向畫面的“光艷”,在通感中,“交舞著變”的是春天的景象。這一組文字,由對人的懷想引向聲音,又借助聲音引向春光,“交舞著變”構成了一個輕盈、鮮活、靈動的畫面。
(2)第二節,黃昏暈染早春。
教師引導品讀:詩人把鏡頭轉向了黃昏,飄渺、空靈、純凈的“云煙”,讓黃昏不再孤寂凄冷,而變得溫暖微醺。柔軟的“風”、閃爍的“星子”和點灑的“細雨”,這些柔美的意象,給人一種濕潤的感覺、早春的感覺。詩的意象就像一幅畫,在鵝黃的飄揚中暈染了蔚藍的底色,輕柔得仿佛不見。
(3)第三節,圓月構筑美滿。
教師引導品讀:“輕”和“娉婷”兩個詞構成了特殊的意象,“輕”是春風的輕撫;“娉婷”是隨風招搖的舞,描繪你的輕盈和美好。你戴著“鮮妍百花的冠冕”而來,正是人比花俏,花襯人嬌的寫照。“你是天真,莊嚴,你是夜夜的月圓”,“天真”和“莊嚴”既矛盾又和諧,天真卻不失莊嚴,勾勒出一個鮮活靈動的形象,對立融合之間構成了詩意的張力,與“月圓”承接,又構筑出美好圓滿的意境。
(4)第四節,暖色點亮詩情。
教師引導品讀:四月,在萬物復蘇的天地間,一切都在躍躍欲試地生長。林徽因筆下的四月,是“雪化后”的“鵝黃”,是“初放芽”的“綠”,是夢中期待的“白蓮”。暖色調暈染的畫面與純凈的白蓮相互映襯,又與前面章節所勾勒的畫面交相輝映,點亮風的笑聲、柔風的舞動、雨滴的點灑、花開的聲音,聲畫結合,熱鬧卻不雜亂,紛繁卻不喧囂,詩情在文字間流轉。
(5)第五節,希望溫暖春天。
教師引導品讀:詩的結尾與開頭相互呼應,抒發了作者對“你”深情而綿長的“愛”。花是靜態的,“一樹一樹”給人以生機勃勃的感覺;燕是動態的,低語的“呢喃”更顯示其柔美溫順的特質。動與靜的照映下,“愛”“暖”和“希望”綻放在春天的柔光里。
“你是人間的四月天”用鵝黃、嫩綠為筆,寫下春日幾多景,滿貯著春意;
“你是人間的四月天”用星子、細雨為裳,舞出心中無限情,滿藏著深情;
“你是人間的四月天”用花開、呢喃為曲,譜就人間傾心戀,滿盛著眷戀。
【設計意圖】介紹通感及意象的基本知識,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詩的內容。通過對內容的概括及對詩中重點詞句的賞析,讓學生理解這首詩的情感表達,體會詩中語言的美感。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品味修辭手法的妙用,體會這首詩寫景、抒情的特點。
2.體會并分析這首詩的藝術特色。
教學過程:
第一階段:學情診斷
1.導入:上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林徽因的《你是人間的四月天》,領略了林徽因至美的語言。她寫愛,用“人間的四月天”來形容,可謂匠心獨運,極具創造性。人們對愛情、親情、快樂和夢想的所有一切感悟盡在這四月天中。這首詩的魅力和優秀并不僅僅在于意境的優美和內容的純凈,還在于形式的純熟和語言的華美。這首詩可以說是新詩“三美”原則的完美體現。
2.賞析
寫作中,寫景貴在情景交融,分析一下這首詩中的景和情是如何體現的。
學生分小組合作交流,教師總結:
全詩以溫馨舒緩的筆調細細地描繪一幅四月天的風景,詩里猶如飄散著一種淡淡花香般末春與初夏之間的韻律,很暖很舒服。
首先是景,四月的時令里,黃昏時分星子悄悄密集,周遭景色里有輕風、有細雨、有百花、還有云煙。細雨花前,風動云煙,花開千樹,梁燕微喃。這般美景本是天成,經作者的刻畫來得更真切,好似馬上就要躍出紙面。
其次是情,靈動與輕盈的風景融入一春的爛漫與幸福。春風一夜花唱響,自由迷戀愛飛翔。有些飄逸,同時也是溫情四溢。字里行間詮釋著愛與希望,點點滴滴閃爍著春的光芒。
【設計意圖】進一步落實教學目標,加深對本文寫法的理解,進而進行知識遷移,培養寫作能力。
第二階段:自主探究
1.提問:這首詩是用哪種人稱來寫的,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第二人稱,與“你”對話。在呢喃、在絮語中吟唱出作者對“你”的情感。“我說你是人間的四月天”,這句贊頌,引出對“你”的描繪,“笑響點亮了四面風”“鮮妍百花的冠冕你戴著”,作者將四月天里所有美好的事物化作心中的“你”的圖景:帶著百花的冠冕而來,笑聲點亮四面風,是輕柔的,是溫暖的,是搖曳的,帶來希望。
2.提問:本詩可謂是運用了多重比喻繪“你”的形象,具體說說詩中都把“你”比喻成了什么。
“你”如“四月早天里的云煙”,變化萬千,是或喜或嗔的形象寫照;“你”像“雪化后那片鵝黃”,溫暖嬌妍,是美好形象的生動描繪;“你”還是“愛、暖、希望”,濃烈真摯,是滿載情誼的真情描摹。
3.提問:上節課,我們已經交代了“通感”是本詩修辭上的一大特色,結合上節課的知識,再分析一下“通感”的運用有何作用。
運用通感,傳遞愛意。在林徽因的筆下,愛變成具體可感的事物,它是視覺上“一樹一樹的花開”,它是聽覺上燕子在房梁間的“呢喃”,它還是觸覺上微風吹拂而過的“柔軟”。詩人調動多種感官,充分表現出愛之深、情之切、意之密。“人間的四月天”是詩人構筑的愛的空間、暖的住所、希望的棲居地。
【設計意圖】品味本詩修辭上的妙處,拓展學生的知識儲備,為學生學詩、寫詩奠定基礎,拓寬學生的寫作思路。
第三階段:合作探究
說說整首詩除了內容純凈和語言優美之外,還有哪些其他藝術特色。
學生分小組合作交流,以小組方式呈現探究結果:
示例:
1.間接抒情的表達方式。本詩寓情于景,借景抒情,運用“四面風”“云煙”“星子”“細雨點”等意象來表達詩人對“你”的喜愛之情。
2.動中有靜的描寫方式。例如詩句“輕靈在春的光艷中交舞著變”,將一幅生動的春風靈舞畫卷展現在讀者面前。此外還有風煙星雨圖、月夜花開圖、雪后新綠圖、花開燕語圖等,都為讀者展現了動中有靜、情景交融的美妙場景。
3.搖曳多姿的修辭手法。“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煙”“你是天真,莊嚴”“你是夜夜的月圓”,清新婉麗的意象通過比喻、排比的手法一一呈現,伴以音樂般的明快節奏,朗朗上口,易于吟誦。
4.層層深入的結構形式。從“早天的云煙”“點灑的細雨”“雪化后那片鵝黃”到“初放芽的綠”,詩人的情感通過各種意象層層推進,于末尾發出了“你是愛,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間的四月天”的高呼,把情感推向極致,并與詩的開頭相呼應。
【設計意圖】這首詩堪稱經典之作,初中生在理解上可能有點困難,本階段的設計意圖是引導學生感受這首詩的藝術特色,品味語言,鼓勵學生發表獨到的見解。
板書設計:
4.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一句愛的贊頌
笑聲勾勒畫面
黃昏暈染早春
圓月構筑美滿
你是人間的四月天→“愛”
暖色點亮詩情
希望溫暖春天
學習目標:
1、了解作者、作品以及寫作背景。
2、朗讀詩歌,積累生字生詞,把握朗讀節奏。
3、理解詩歌的內涵,體會感情。
4、分析詩歌的寫作技巧。
學習重點:目標2、3
學習難點:目標4
學習流程:
一、自主學習:
自學指導(一)
知識鏈接:
1、作者簡介
林徽因(1904-1955)。原名林徽音,中國著名建筑師、詩人、作家,人民英雄紀念碑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深化方案的設計者之一。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同梁思成一起用現代科學方法研究中國古代建筑,成為這個學術領域的開拓者,后來在這方面獲得了巨大的學術成就,為中國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堅實的科學基礎。文學上,著有散文、詩歌、小說、劇本、譯文和書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間四月天》《蓮燈》《九十九度中》等。其中,《你是人間四月天》最為大眾熟知,廣為傳誦。
2、背景資料
這首詩發表于1934年4月的《學文》1卷1期上,關于這首詩有兩種說法:一是為悼念徐志摩而作,一是為兒子的出生而作,以表達心中對兒子的希望和兒子的出生帶來的喜悅。梁從誡先生在《倏忽人間四月天》中說:“父親曾告訴我,《你是人間的四月天》是母親在我出生后的喜悅中為我而作的,但母親自己從未對我說起過這件事。”對于這首詩的創作意圖,梁先生說得很客觀。故這首詩有可能是一首情詩,是為已在天國的徐志摩而作。另一方面,林徽因是一個母親,有著對孩子強烈的母愛,為孩子寫一首這樣輕快靈動的詩也是絕對可能的。
自學指導(二)
1、朗讀課文,積累生字詞:
(1)請給下面加點的字注音。
娉婷( ) 鮮妍( ) 冠冕( ) 呢喃( )
(2)解釋下面的詞語。
娉婷:形容女子的姿態美。
鮮妍:鮮艷。
呢喃:本課形容燕子的叫聲。
2、再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朗讀課文:
1. 小聲試讀,體會詩作的意境和感情,并嘗試劃分詩的節奏和重音。
2.指導學生朗讀課文。
朗讀指導:(1)停頓要得當;(2)朗讀的節奏要緩急適當;(3)注意朗讀的語氣、語調;(4)注意重讀的詞語;(5)讀準字音,讀出情感。
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一句愛的贊頌
我說/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笑響/點亮了四面風;輕靈
在春的光艷中/交舞著變。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煙,
黃昏/吹著風的軟,星子在
無意中閃,細雨/點灑/在花前。
那輕,那娉婷,你是,鮮妍
百花的冠冕/你戴著,你是
天真,莊嚴,你是夜夜的月圓。
雪化后/那片/鵝黃,你像;新鮮
初放芽/的綠,你是;柔嫩喜悅
水光浮動著/你夢期待中白蓮。
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是燕
在梁間呢喃,——你是愛,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整體感知:
1、 詩中的“你”指代哪些內容?有什么作用?
2、詩歌運用了哪些意象描繪意境?
3、詩中有哪些表示顏色的詞,帶給你怎樣的閱讀感受?
二、合作探究。
1、 副標題“一句愛的贊頌”有什么作用?
2.這首詩給人的感覺很美,你認為它美在哪里?
3.詩人為我們呈現出了什么樣的人間四月天圖景?結合詩句分析。
4.詩歌為什么運用第二人稱來表達自己的感情?
三、展示質疑。
學生展示以上內容,發現疑難,討論解決,老師點撥。
四、 總結提升:
1、再讀詩歌,分析詩歌的寫作手法和技巧。
2、 歸納本文的主旨:
五、當堂反饋:
1.給加點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漢字。
(1)我渴望生活,渴望創造,渴望有一幅輕líng( )的翅膀,擺脫這沉重肉體的束縛,在無際的天空自由地飛翔。
(2)被雨洗滌過的花兒,更顯得鮮yán( )明媚、清新脫俗,如仙子般美麗動人。
(3)荷花們都沉醉在月色當中,娉( )婷地站立著,悠悠地吐著香氣,那優美的姿態和沁人的馨香,真是令我如癡如醉。
(4)當你知道帝王蛾是怎樣沖破命運的苛刻設定,艱難地走出恒久的死寂,從而擁有飛翔的快樂時,你就一定會覺得那一頂“帝王”的冠冕( )真的是非它莫屬。
(5)燕語呢喃( ),蝴蝶翩躚,風箏高飛,濃濃春意彌漫在潔白的云朵間。
2.填空。
(1)《你是人間的四月天》的作者是( ),是我國當代著名的( )、( )、( ),新月派詩人之一。
(2)《你是人間的四月天》中的“你”指代“( )”“( )”
“( )”“( )”“一樹一樹的花開”“燕呢喃”
“( )”,突出了“你”嬌柔、( )、靜雅的特點。
(3)在這首詩中,直接展示色彩的文字有鮮妍、鵝黃、綠、白,這些詞語給人一種( )、( )的感覺。
3.仿照下面的句子,再寫兩個句子,使整個語段構成排比句。
倘若我是跋涉千里的夜行者,母親必是那重重夜幕里一盞溫柔的燈光,遠遠的為我亮著,輕喚我遲疑的腳步;【示例】倘若我是自怨自艾的蹩腳演員,母親必是那冷清舞臺下一陣熱烈的掌聲,久久的為我響著,撫慰我自卑的心靈;倘若我是
, 母親必是 ,
, 。……
3、 林徽因是“新月派”詩人,請你課外搜集其他新月派詩人的詩歌誦讀,并說說“新月派”詩歌的主要特點有哪些。
參考閱讀: 徐志摩《再別康橋》,卞之琳《半島》等。“新月派”詩歌提倡新格律詩,主張“三美”:即音樂美(音節)、繪畫美(辭藻)、建筑美(節的勻稱和句的均齊)。
中考鏈接:
課外拓展題:
一、詩人紀伯倫曾經說過:“人的嘴唇所能發出的最美好的字眼就是母親,最美麗的呼喚就是媽媽。”是呀,母親如花,裝點著我們的生命;母愛如陽光,讓我 們的世界倍增溫暖。班級為此開展了以“感受母愛”為主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請你踴躍參加吧!
(1)在開展此次活動前,班上做了一次調查,仔細閱讀表 格,談談你的發現。
問題 愿意陪媽媽一起逛街 一天見不到媽媽會想她 媽媽累的時候會為她揉揉肩、捏捏腿 媽媽批評時會頂嘴 當媽媽沒準備你需要的東西時會發脾氣
我的發現:
(2)為了贊美深深的母愛,有同學擬了一副對聯。請你根據上聯寫出下聯。
上聯:兩鬢白發嘗盡人間疾苦
下聯:
(3)老師要求每位同學搜集一篇反映母愛的散文,并編輯成書。請你給本書擬定一個書名并闡釋理由。
例如:
書名:《母親的心》
理由:俗話說“言由心生”,母親對子女的點滴關愛,無論是語言還是行動,都是母親內心對孩子愛的表現,用“母親的心”做書名概括性更強。
答案: 書名:
理由:
課時目標:
1.品味修辭手法的妙用,體會這首詩寫景、抒情的特點。
2.體會并分析這首詩的藝術特色。
教學過程:
第一階段:學情診斷
1.導入:上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林徽因的《你是人間的四月天》,領略了林徽因至美的語言。她寫愛,用“人間的四月天”來形容,可謂匠心獨運,極具創造性。人們對愛情、親情、快樂和夢想的所有一切感悟盡在這四月天中。這首詩的魅力和優秀并不僅僅在于意境的優美和內容的純凈,還在于形式的純熟和語言的華美。這首詩可以說是新詩“三美”原則的完美體現。
2.賞析
寫作中,寫景貴在情景交融,分析一下這首詩中的景和情是如何體現的。
學生分小組合作交流,教師總結:
全詩以溫馨舒緩的筆調細細地描繪一幅四月天的風景,詩里猶如飄散著一種淡淡花香般末春與初夏之間的韻律,很暖很舒服。
首先是景,四月的時令里,黃昏時分星子悄悄密集,周遭景色里有輕風、有細雨、有百花、還有云煙。細雨花前,風動云煙,花開千樹,梁燕微喃。這般美景本是天成,經作者的刻畫來得更真切,好似馬上就要躍出紙面。
其次是情,靈動與輕盈的風景融入一春的爛漫與幸福。春風一夜花唱響,自由迷戀愛飛翔。有些飄逸,同時也是溫情四溢。字里行間詮釋著愛與希望,點點滴滴閃爍著春的光芒。
【設計意圖】進一步落實教學目標,加深對本文寫法的理解,進而進行知識遷移,培養寫作能力。
第二階段:自主探究
1.提問:這首詩是用哪種人稱來寫的,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第二人稱,與“你”對話。在呢喃、在絮語中吟唱出作者對“你”的情感。“我說你是人間的四月天”,這句贊頌,引出對“你”的描繪,“笑響點亮了四面風”“鮮妍百花的冠冕你戴著”,作者將四月天里所有美好的事物化作心中的“你”的圖景:帶著百花的冠冕而來,笑聲點亮四面風,是輕柔的,是溫暖的,是搖曳的,帶來希望。
2.提問:本詩可謂是運用了多重比喻繪“你”的形象,具體說說詩中都把“你”比喻成了什么。
“你”如“四月早天里的云煙”,變化萬千,是或喜或嗔的形象寫照;“你”像“雪化后那片鵝黃”,溫暖嬌妍,是美好形象的生動描繪;“你”還是“愛、暖、希望”,濃烈真摯,是滿載情誼的真情描摹。
3.提問:上節課,我們已經交代了“通感”是本詩修辭上的一大特色,結合上節課的知識,再分析一下“通感”的運用有何作用。
運用通感,傳遞愛意。在林徽因的筆下,愛變成具體可感的事物,它是視覺上“一樹一樹的花開”,它是聽覺上燕子在房梁間的“呢喃”,它還是觸覺上微風吹拂而過的“柔軟”。詩人調動多種感官,充分表現出愛之深、情之切、意之密。“人間的四月天”是詩人構筑的愛的空間、暖的住所、希望的棲居地。
【設計意圖】品味本詩修辭上的妙處,拓展學生的知識儲備,為學生學詩、寫詩奠定基礎,拓寬學生的寫作思路。
第三階段:合作探究
說說整首詩除了內容純凈和語言優美之外,還有哪些其他藝術特色。
學生分小組合作交流,以小組方式呈現探究結果:
示例:
1.間接抒情的表達方式。本詩寓情于景,借景抒情,運用“四面風”“云煙”“星子”“細雨點”等意象來表達詩人對“你”的喜愛之情。
2.動中有靜的描寫方式。例如詩句“輕靈在春的光艷中交舞著變”,將一幅生動的春風靈舞畫卷展現在讀者面前。此外還有風煙星雨圖、月夜花開圖、雪后新綠圖、花開燕語圖等,都為讀者展現了動中有靜、情景交融的美妙場景。
3.搖曳多姿的修辭手法。“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煙”“你是天真,莊嚴”“你是夜夜的月圓”,清新婉麗的意象通過比喻、排比的手法一一呈現,伴以音樂般的明快節奏,朗朗上口,易于吟誦。
4.層層深入的結構形式。從“早天的云煙”“點灑的細雨”“雪化后那片鵝黃”到“初放芽的綠”,詩人的情感通過各種意象層層推進,于末尾發出了“你是愛,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間的四月天”的高呼,把情感推向極致,并與詩的開頭相呼應。
【設計意圖】這首詩堪稱經典之作,初中生在理解上可能有點困難,本階段的設計意圖是引導學生感受這首詩的藝術特色,品味語言,鼓勵學生發表獨到的見解。
第四階段:檢測小結
一、基礎題
1.從押韻的角度,指出這首詩運用最多的韻腳是什么,都有哪些字是押韻的?這首詩在押韻上有什么特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這首詩在寫作中都運用了哪些表示顏色的詞語?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詩中都描寫了哪些聲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語段閱讀
你是人間的四月天(節選)
那輕,那娉婷,你是,鮮妍
百花的冠冕你戴著,你是
天真,莊嚴,
你是夜夜的月圓。
雪化后那片鵝黃,你像;新鮮
初放芽的綠,你是;柔嫩喜悅
水光浮動著你夢期待中白蓮。
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是燕
在梁間呢喃——你是愛,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4.詩中都運用了哪些意象?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這首詩句式優美,配合著整齊的韻律,讀起來錯落有致,滲透著一種和諧之美,試從詩中找出一個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請嘗試以“人間四月天”為主題,寫一首現代詩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檢測小結答案:
1.示例:“an”韻,如“天”“變”“煙”“軟”“閃”等。本詩韻腳工整,格律和諧,讀來朗朗上口。
2.直接展示色彩的文字有“鮮妍、鵝黃、綠、白蓮”,讓讀者有溫暖的心理感受,帶給人們一種溫潤的美感。
3.畫面和聲音是交織在一起的,在鵝黃和白蓮之間有人們笑的聲音、風舞動的聲音、雨滴灑落的聲音、花開的聲音、和陽光一起浮動的流水的聲音、樹兒花開的聲音以及那春天最不可缺的燕子的聲音,在潔白溫暖的畫面上,這些聲音喧鬧起來,給人一種歡快、快樂的感覺。
4.“鵝黃”“新鮮初放芽的綠”“柔嫩喜悅”“花開”“燕在梁間呢喃”,表現了詩人四月天里內心的喜悅及對未來的希望。
5.示例:“雪化后那片鵝黃,你像;新鮮/初放芽的綠,你是;柔嫩喜悅/水光浮動著你夢期待中白蓮”以異于尋常的倒裝句式帶來一種新奇的閱讀美感。
6.示例:
四月的夢
四月的月亮偷走我的聲音,
歌聲把我引到窗欞。
垂柳搖曳的身姿,
在睡蓮的縫隙間倒出你的影。
我想輕呼你的名,
魚兒擺擺手,
攪碎一池燦爛的星,
裝點了初夏的夢境。
板書設計:
4.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一句愛的贊頌
笑聲勾勒畫面
黃昏暈染早春
圓月構筑美滿你是人間的四月天→“愛”
暖色點亮詩情
希望溫暖春天
教學反思:
《你是人間的四月天》將內容與形式巧妙結合,將中國詩歌傳統中的音樂感、繪畫感與對韻律的追求和諧地串聯。可以說這是一首能夠反復吟誦、不斷生長出新意的天籟之作。但作為九年級的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特別是對這首詩藝術特色的理解,需要教師有耐心地細致引導。教學中,有意識地抓住這首詩的主題“愛”,告訴學生全詩從不同角度寫“人間的四月天”,正是為了全面表現愛之深,情之切,意之密。反思整堂課的教學,對于這首詩寫作特色的講解不是很成功,如果在講解之前,教師先出示講解內容,然后讓學生自己找實例作輔助理解,最后再深入理解,這樣可能效果會更好一些。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