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9-23
這是孤獨之旅教學反思,是優秀的九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體會小說中環境描寫對表現人物性格的作用,品味小說精美傳神的語言。把握杜小康這一人物形象的特點。
過程與方法
理解小說內容,理清故事情節,體會標題含義,把握課文主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悟人物的成長歷程,擴展視野,豐富情感體驗,樹立堅定信念,培養戰勝困難的勇氣。
學習重點
理解小說內容,理清故事情節,品味小說精美傳神的語言。
學習難點
體會小說中環境描寫對表現人物性格的作用,把握小說主題。
學法指導
誦讀法:反復誦讀,進入作品情境,理解課文內容。
體驗法:在研讀中聯系生活實際,體驗成長的感受,加深對文章主旨的理解。
教學過程
有人在陽光下成長,有人在風雨中成長;有人在無憂無慮中成長,也有人在痛苦中煎熬成長……成長有成長的快樂,成長有成長的煩惱。一提到“孤獨”二字,我們總會感到凄涼、酸苦。有一個少年,因家道中落而失學,跟隨父親到蘆葦蕩放鴨。今天,讓我們走進他的世界,感受他的成長歷程。
一、助學資訊
1、作者簡介:
曹文軒,當代作家。1954年生于江蘇鹽城農村。1974年考進北京大學中文系讀書,后留校任教。現任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著有《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紅瓦》。本文節選自長篇小說《草房子》。
2、背景介紹:
這是一部關于少年成長的長篇小說。本文節選部分寫的是不幸少年杜小康與厄運抗爭時的悲愴。
二、字詞積累
1、讀準字音。
嬉鬧(x238;) 摻雜(ch226;n) 撩逗(liáo) 眺望(tiào)
凹地(226;o) 膽怯(qiè) 戳破(chu244;)撅斷(jǖē)
2、理解詞語。
厚實:豐富、富裕。
撩逗:挑逗、招惹。
驅除:趕走,除掉。
歇斯底里:形容情緒異常激動,舉止失常。文中指暴風雨來勢猛烈,超乎平常。
一落千丈:形容地位、景況、聲譽等下降得很厲害。
三、整體感知
1、通讀課文,概括文章故事內容。
杜小康和父親一起去放鴨子,經受磨難,逐漸變得成熟、堅強的故事。
2、理清小說故事情節。
家道中落,隨父放鴨(開端)——撐船趕鴨,出到葦蕩(發展)——葦蕩遇雨,經受考驗(高潮)——與鴨共成長(結局)
a、細讀課文,找出文中描寫杜小康心理活動的語句,理解他的心路歷程,體會他由不成熟到成熟的成長之旅。
不同階段不同心理感受
離開油麻地,出發時茫然和恐懼
到達目的地——蘆葦蕩害怕和膽怯
在蘆葦蕩安靜下來孤獨
在蘆葦蕩時間一久不會再忽然地恐慌
經歷暴風雨后堅強
b、對杜小康來說,文題“孤獨之旅”中的“孤獨”是從哪些方面體現出來的?
情感世界的孤獨:杜小康離開學校,沒有同學間的情感交流;遠離人群;與父親沒有共同語言,缺乏心靈的溝通和交流。
面對自然環境的孤獨:離開村莊,來到一個無比廣闊而又神秘莫測的大自然,幼小的心靈感覺到了巨大的孤獨。
對未來前途的恐懼:漫漫放鴨路,何處是盡頭?
c、賞讀課文,品味文章的環境描寫。
文章的自然環境描寫很多,也很精彩,可以說是本文的一大特色。用勾畫批注的方法,找出文中描寫環境的語句或段落,說說這些景物描寫有何作用?(提示:鴨群、蘆葦蕩、暴風雨)
1、鴨群
(1)鴨群在船前形成一個倒置的扇面形,奮力向前推進……船首是一片均勻的、永恒的水聲。
突出劃船趕鴨子的速度很快,烘托了父子倆對前途的茫然無助的心情。
(2)鴨們十分乖巧……知道一老一小都還在船上,才又將頭重新放回翅膀里。
以鴨子“無家”“漂流”及對唯一的小船的依靠烘托出父子倆此時孤獨、恐懼、無依的心理。
(3)鴨們也長大了,長成了真正的鴨。它們的羽毛開始變得鮮亮,并且變得稠密,一滴水也不能潑進了。公鴨們變得更加漂亮,深淺不一樣的藍羽、紫羽,在陽光下猶如軟緞一樣閃閃發光。
以鴨子的成長象征著小康的成熟,深化了小說主題。
2、蘆葦蕩
這才是真正的蘆蕩,是杜小康從未見過的蘆蕩……杜小康有一種永遠逃不走了的感覺。
這樣無邊無際的蘆蕩渲染了氣氛,更增添了主人公內心的恐懼和害怕。
3、暴風雨
一大早,天就陰沉下來……四下里,一片呼呼的風聲和千萬支蘆葦被風折斷的咔嚓聲。
可怕的暴風雨讓本來孤獨恐懼的主人公更加陷入恐慌之中,但也正是有了這暴風雨,讓杜小康體驗了真正成長的過程,推動了故事情節的發展。
小結:本文以較大的篇幅描寫鴨子,以鴨群的變化折射杜小康的成長;以蘆葦作為人物心理變化的見證;暴風雨成了杜小康成長的催生力量。面對蘆葦蕩中極其可怕的暴風雨,杜小康在暴風雨中搏斗,表現了成人般的勇氣與堅強;文章出色的自然環境描寫為人物的成長提供了廣闊的背景和舞臺,對表現杜小康的成長起到了烘托、暗示、促進、推動的作用。
(一般小說環境描寫的作用:①渲染氣氛;②烘托人物形象;③推動情節發展;④深化作品主題。)
四、精讀課文,探究杜小康這個人物形象。
面對眼前的環境的孤獨與寂寞,杜小康的心理由恐慌、膽怯、害怕最終走向了堅強。經過這一段心路歷程,杜小康變得堅強、勇敢,成熟起來了嗎?你眼中的杜小康是怎樣的一個人呢?請談談你的看法。
他是一個不怕困難,勇敢堅強的少年,懂事,有責任心,堅毅勇敢、通情達理,理解父母苦衷,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從幼稚、軟弱、戀家的孩子成長為一個心靈成熟、堅強的男子漢。
文章主旨
困難和挫折,往往是人成長的催化劑。結合現實,談談本課給了你哪些收獲?
(1)人克服了困難,戰勝了困難,取得了勝利;并且使自己在斗爭中成熟堅強起來。
(2)課文告訴我們:人除了要戰勝大自然外,更重要的是要戰勝自我。
(3)小說啟迪我們:少年要面對困難,而不是躲避困難。最終贏得了勝利,會有一種自豪感和成長感。
(4)人由幼稚到成熟,這是生命中的一種渴望與追求。困難和挫折,往往是人成長的催化劑,使人成熟、奮進。
教學板書
孤獨之旅曹文軒
開端:家道中落,隨父放鴨
發展:撐船趕鴨,初到葦蕩
情節
高潮:葦蕩遇雨,經受考驗
結局:與鴨共成長
人物:杜小康——經受磨難,逐漸成熟成長
鴨群
環境蘆蕩,人物成長的廣闊背景
風雨
環節五
跟著杜小康走完了這段孤獨之旅,我想我們每個同學的內心一定品嘗到了孤獨的味道,酸甜苦辣咸盡在其中。接下來,老師請同學們來品嘗幾份孤獨,然后想想杜小康的孤獨是否引起了你的共鳴,拿起筆寫寫你的孤獨體驗。
1、把自己親身經歷過“孤獨”的故事在全班進行交流。
2、每位同學用“孤獨是……”寫一句話,在全班做一次朗誦。
3、課后閱讀曹文軒的《草房子》。
教學反思
本文以第三人稱進行寫作,且小說內容與學生生活距離較遠,給學生的理解造成了障礙。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用“代入式”進行閱讀,假設自己就是杜小康,設身處地理解杜小康的心理感受,對學生掌握小說主旨、理解題目含義都有很大的幫助。聯系現實生活,體現新課標要求,注重學生的“感受”和“體驗”,激發學生興趣,培養探究意識。
讀到《孤獨之旅》,看起來是個平淡無奇的文章,但是我從中得到了很大的感觸,杜小康小時候因為家庭變故不得不放棄學業,放鴨來維持生計,艱苦的生活磨練了他的意志,從而使他走向成熟。
我認為,現在的我們很難有那樣的遭遇,更不會那么小就面對生存問題,小時候,我們都是不諳世事的“小破孩”每天無憂無慮的生活,不用擔心吃不上飯,也不用擔心自己的住所,一切都是被安排好的。文中的杜小康正是應了那句歌詞:“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
是啊,多少名人都是經歷過重重磨難才得到最后的成功的,貝多芬在雙耳失聰的情況下艱難的繼續創作,許多的人都是在狂風暴雨的洗禮中成長,命運只能改變你未來的一小部分,只有用自己的力量才能換來明天的彩虹。
坦然地面對風雨,坦然地接受風雨的洗禮吧!讓狂風吹去我們的幼稚,吹出我們的成熟;讓暴雨滌去我們的混沌,滌出我們的清澈;讓暴風雨洗涮我們脆弱的枝葉,涌出一顆堅強勇敢的花蕊,綻放一片絢麗與芬芳。
一、教學目標:
1、通讀全文,概括出課文的故事內容;小組合作,跳讀重點語段,感受杜小康牧鴨過程中的心路歷程。
2、賞析環境描寫的語句,明確環境描寫的作用,并能模仿著用環境描寫來表現自己的一種心情。
3、學習主人公勇于戰勝磨難的可貴品質,并能內化成自己的品德。
二、教學重難點:
1、小組合作,跳讀重點語段,感受杜小康牧鴨過程中的心路歷程。
2、賞析環境描寫的語句,明確環境描寫的作用,并能模仿著用環境描寫來表現自己的一種心情。
三、教學準備: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課前播放歌曲《重頭再來》,直到上課。)
問:同學們知道這首歌的歌名嗎?
人的一生也許有很多事都可以重來,但生命歷程是不能重來的,所以當我們遇到挫折一定要勇敢的去戰勝。(出示文中插圖)
請同學們看這樣一個處在浩浩蘆蕩中的孤獨少年,假如你就是這個少年,你會用什么方法克服孤獨的心理呢?
那文中的他是如何戰勝孤獨的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乘著小木筏去拜訪這個同齡人。
(二)初讀課文,感知文章內容。
1、本文主人公是誰?講述了關于主人公的什么故事?
2、根據故事情節給課文擬一個標題,并說說你的理由。
(標題好比一篇文章的眼睛,一般讀者能透過它窺視到文章的思路、中心、內容等。)
(三)課文研讀:走走孤獨之旅,聆聽孤獨的心聲。
1、作者給本文取題叫“孤獨之旅”,那么這旅途只的是什么旅途呢?(牧鴨之旅)
理情節:離家牧鴨—路途中—到達目的地—牧鴨生活—鴨子下
2、在這個牧鴨途中,杜小康又有著怎樣的心路歷程呢?
(四人小組合作,跳讀文中描寫杜小康的語段,找出體現他心理活動的語句<可對應“牧鴨之旅”的各個階段來找>,并說說句子體現的是怎樣的心理。)
(分析時朗讀相關語句:個別學生念、老師泛讀、學生一起朗讀。)
3、小結:從分析中,我們看杜小康是個怎樣的孩子呢?
(原來幼稚、軟弱,后來堅強、勇敢、有責任心。)
他的孤獨之旅,其實也是他的成長之旅。
(四)賞析環境描寫的語句。
這個孤單的少年,他是在怎樣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呢(他身邊的環境是怎樣的)?
1、請找出環境描寫(蘆葦蕩、鴨群、暴風雨)的句子,輕輕朗讀,說說它的作用。
示例:句子(第21節)蘆蕩如萬重大山圍住了小船。
賞析運用比喻、夸張的修辭手法形象的地寫出了蘆蕩的幽深繁茂(原句景色),反襯出小船的孤小,突出了杜小康那種“永遠逃不走的感覺”的真切(環境描寫的作用)。
總作用:渲染孤獨的氣氛,推動情節發展,襯托杜小康的心理,造就他堅強的性格。
2、猜一猜:下面這段文字體現的是怎樣的心情?
小時候,我常常一個人呆在河邊。那時的天總是很藍,藍藍的水面上總是倒映著大雁北飛的影子;綠瑩瑩的草地上綴滿白白紅紅的小花,白色的小蝴蝶在花叢中上下翻飛,蜻蜓落在遠處的蘆葦上,驚落一串露珠;看著生命都在快樂地忙碌著,我的心便也充盈著,鼓著腮幫子吹起葦葉做的哨子,“嘀嘀”的聲音便會在河面上傳出很遠,嚇得聒噪的'麻雀們也能安靜好一陣子。(快樂)
3、練一練:可以用怎樣的環境來表現你的心情:高興、悲傷、興奮、苦惱、孤獨……
請選擇一種心情,自己設置情境(比如考試得了滿分;媽媽去外地了,家中只有我一個人;朋友要去遠方求學了;爸爸買來了我渴望已久的物品……)說一說或寫一寫。
示例:我懷里揣著滿分的試卷,走在回家的路上,小鳥在枝頭嘰嘰喳喳叫個不停,樹葉在晚風吹拂下輕輕交談著,似乎他們也在祝賀我、鼓勵我。夕陽影在山巔也似乎想多看我一眼……(高興)
(五)小結全文并拓展。
這個孩子在蘆葦蕩中成長起來了,他由幼稚、軟弱的少年長成了勇敢、堅強、有責任心的男子漢。
教后反思
杜小康在蘆葦蕩中成長起來了,他由幼稚、軟弱的少年長成了勇敢、堅強、有責任心的男子漢.學習主人公勇于戰勝磨難的可貴品質,并能內化成自己的品德。
《孤獨之旅》雖然看起來是個平淡無奇的文章,但是我從中得到了很大的感觸。書中的主人公杜小康小時候因為家庭變故不得不放棄學業,放鴨來維持生計,艱苦的生活磨練了他的意志,從而使他走向成熟。我認為,現在的我們很難有那樣的遭遇,更不會那么小就面對生存問題,小時候,我們都是不諳世事的“小破孩”每天無憂無慮的生活,不用擔心吃不上飯,也不用擔心自己的住所,一切都是被安排好的。文中的杜小康正是應了那句歌詞:“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是啊,多少名人都是經歷過重重磨難才得到最后的成功的,貝多芬在雙耳失聰的情況下艱難的繼續創作,許多的人都是在狂風暴雨的洗禮中成長,命運只能改變你未來的一小部分,只有用自己的力量才能換來明天的彩虹。
我們要學會坦然地面對風雨,坦然地接受風雨的洗禮吧!讓狂風吹去我們的幼稚,吹出我們的成熟;讓暴雨滌去我們的混沌,滌出我們的清澈;讓暴風雨洗涮我們脆弱的枝葉,涌出一顆堅強勇敢的花蕊,綻放一片絢麗與芬芳。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