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0-02
這是我的于勒叔叔教學設計,是優秀的九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感知小說內容,多角度地復述故事情節;
2.賞析描寫方法,把握主要人物性格特點;
3.結合自己體驗,理解感悟小說主題思想。
【教學重點】
賞析描寫方法,把握主要人物性格特點。
【教學難點】
結合自己體驗,理解感悟小說主題思想。
【課前預習】
學生閱讀課文,完成導學案“課前梳理”部分。
1.在課本上畫出菲利普夫婦對于勒的不同稱呼,并思考: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2.小說的主人公是誰?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同學們,相識是一種緣分,很高興認識大家。今天我們一起來一次文學之旅,一起去認識幾個人,認識一位偉大的作家。(板書課題)
二、學習目標
師:學習新課文,首先要明確目標,這樣才能事半功倍,下面我們來看一下這節課
的學習目標,請大家齊讀一遍。(屏幕展示學習目標)
三、檢查預習
師:昨天布置大家預習課文并完成導學案,上課之前大家對導學案的“課前梳理”部分進行了同桌互查,我在巡視的過程中發現了幾個需要重點強調的字詞:拮據、襤褸、糟蹋。
四、作家作品
下面我們來認識一下文章的作者——莫泊桑。
【屏幕展示】
莫泊桑是 (國家)19世紀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 1880年完成了《 》的創作,轟動了文壇。
代表作有:長篇小說有《一生》《漂亮朋友》等;中短篇小說有《菲菲小姐》《項鏈》《米隆老爹》等。
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俄國的契訶夫,代表作為《變色龍》;法國的莫泊桑,代表作為《羊脂球》;美國的歐·亨利,代表作為《警察與贊美詩》。
五、一波三折講故事
過渡語:一篇好的小說,首先應該有引人入勝的情節,而人物的性格、形象也在情節中得以呈現和豐滿。小說圍繞菲利普夫婦對于勒態度的變化,講述了一個曲折的故事。試根據下面的提示,從不同角度梳理故事情節。
【屏幕展示】
開端→發展→高潮→結局(情節) 原因→結果(邏輯)
期待→破滅(心理) 懸念→結局(技巧)
六、察言觀色讀人心
過渡語:從大家的復述中,可以看出大家預習得很充分,我們很好地完成了第一個學習目標!同學們,人物是小說的靈魂,莫泊桑是短篇小說之王,他的小說塑造了世界文學史上熠熠生輝的眾多小人物形象。現在我們來認識一對夫婦——菲利普夫婦。
師:菲利普夫婦對于勒的稱呼有哪些?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
生:菲利普夫婦對于勒的稱呼:壞蛋、流氓、無賴、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好心的于勒、有辦法的人、小子、家伙、賊、討飯的、流氓。菲利普夫婦對于勒的態度取決于于勒有無金錢。
過渡語:菲利普夫婦對于勒的態度前后差別太大,令人瞠目結舌。這反映了他們怎樣的性格呢?下面我們就來分析一下。
【屏幕顯示】
自主學習:
圈點批注文中描寫人物的語句,體會人物心理,概括人物形象。
主要人物
于勒有錢
于勒沒錢
性格特點
菲利普
克拉麗絲
(學生圈點批注,每人批注兩處,用時2分鐘)
師:一個人的智慧是有限的,而眾人的智慧是無窮的。下面以小組為單位交流討論各自的見解。
【屏幕展示】
小組合作:
小組內討論交流各自的意見,任選菲利普夫婦中一個人物形象,由小組代表向全班展示。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交流討論,用時3分鐘,然后小組派代表展示)
師:于勒發了財成了有錢人,菲利普夫婦對他的態度是怎樣的?(預設:盼望他回來,并贊美他)從哪些語句可以看出他們的熱切盼望?
生:課文第3、4自然段。
師:你能具體分析一下嗎?
生:“可是每星期日,我們都要衣冠整齊地到海邊棧橋上去散步。那時候,只要一看見從遠方回來的大海船開進港口來,父親總要說他那句永不變更的話:“唉,如果于勒竟在這只船上,那會叫人多么驚喜呀!”其中的“每”“都”“永不變更”等詞能看出他們熱切盼望于勒回來。
生:菲利普說的話中的“竟”“多么”從程度上寫出了盼望于勒歸來的心情非常強烈。
師追問:這是對他的什么描寫?
生:語言描寫。
教師評價:很好,這兩位同學在分析人物心理時能抓住語段中的關鍵詞語和人物描寫方法來分析,這種做法值得學習!
師:你能讀一讀“父親”的這句話,并讀出他內心的熱切盼望嗎?
(生讀)
師:讀得很好。還有其他句子嗎?誰來補充?
生:“果然,10年之久,于勒叔叔沒再來信。可是父親的希望卻與日俱增。母親也常常說:‘只要這個好心的于勒一回來,我們的境況就不同了。他可真算的一個有辦法的人。’”
師:他們這么盼著于勒回來,是為了什么?
明確:為了實現他們的“上千種計劃”,買別墅,為了于勒的錢。
師:是的,于勒發財的消息,成了他們擺脫窘迫生活的惟一救命稻草,成了他們生活的精神支柱。可是幻想是美好的,現實卻是殘酷的。后來當他們在船上發現了窮困潦倒、一貧如洗的于勒,他們有怎樣的表現?
【屏幕展示】
我父親突然好像不安起來,他向旁邊走了幾步,瞪著眼看了看擠在賣牡蠣的身邊的女兒女婿,就趕緊向我們走來。他的臉色十分蒼白,兩只眼也跟尋常不一樣。他低聲對我母親說:“真奇怪!這個賣牡蠣的怎么這樣像于勒?”
我父親臉色早已煞白,兩眼呆直,啞著嗓子說:“啊!啊!原來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來了!......謝謝您,船長。”
生:當菲利普認出賣牡蠣的窮水手是于勒時,“突然好像不安起來”,這是心情驟然緊張所致;“他向旁邊走了幾步”,是想躲開于勒的目光,怕他認出自己來;“瞪著眼”看女兒女婿,是怕他們察覺出這個秘密。通過對他的動作、神態和語言的描寫,反映了他緊張害怕的心理。
生:當菲利普向船長打聽后確認那個人就是于勒后,他臉色“煞白”,“兩眼呆直”,說話斷斷續續,語無倫次,通過對他的神態和語言描寫,反映了他的內心非常恐慌絕望。
師:兩位同學分析得很有道理,通過一系列動作描寫、神態描寫,層次分明地寫出了菲利普緊張害怕到恐慌絕望以致失魂落魄的心理狀態。
師:面對期盼了十幾年許久未見的的親弟弟,菲利普為什么不上前去相認?
生:于勒沒錢,他變成了一個窮光蛋。
師:在他心里金錢比親情更重,可見他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生:是個唯利是圖、金錢至上、冷酷無情的人。
生:菲利普還有愛慕虛榮、虛偽圓滑的一面。可以從他故作高雅主動邀請女兒女婿
去吃牡蠣,以及向船長打聽于勒的情節看出來。
生:第28段,是對母親的語言描寫,從:“吞吞吐吐”“你瘋了”“胡說八道”等詞語可以看出她內心恐慌,發財夢使她不愿相信那真的是于勒。
生:第31段母親認出于勒,但還讓菲利普向船長打聽,可見她仍舊抱有一絲僥幸和幻想。
生:第38段中,當證實是于勒時,母親變得“暴怒”,以及她咒罵于勒是“賊”“討飯的”,可見她對于勒極其厭惡。“重新拖累我們”可見她害怕于勒。打發若瑟夫付牡蠣錢,打算對于勒避而不見,不與他相認,可見她的冷酷無情,六親不認。
師:評價得細致而準確!你能試著讀讀母親的這段話,讀出母親的厭惡、害怕和冷酷無情?
【屏幕展示】
母親突然暴怒起來,說:“我就知道這個賊是不會有出息的,早晚會回來重新拖累我們的。現在把錢交給若瑟夫,叫他去把牡蠣錢付清。已經夠倒霉的了,要是被那個討飯的認出來,這船上可就熱鬧了。咱們到那頭去,注意別叫那人挨近我們!”她說完就站起來,給了我一個五法郎的銀幣,就走開了。”
學生試讀,教師評價;若讀得欠妥,教師可繼續引導,如“重音該放在哪里?”“母親此刻是怎樣的情緒?”(一切美好的幻覺全部破滅,新仇舊恨一齊發作,心頭的怒火爆發出來)
生:第46段寫母親因為若瑟夫給了于勒10個銅子而大發雷霆,罵于勒是“流氓”,通過神態語言的描寫,可見母親勢利冷酷,吝嗇小氣。
教師小結:菲利普夫婦的性格特點:唯利是圖、冷酷無情、愛慕虛榮,自私勢利。
現在我們一起來總結一下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分析小說中的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題。
2、學習并應用本文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
3、培養學生正確人生觀價值觀,調適自身心態,摒棄虛榮心理,形成健康的人際關系。
過程與方法
1.整體感知法
2.比較教學法
3.自主討論法KK
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正確人生觀價值觀,調適自身心態,摒棄虛榮心理,形成健康的人際關系。
學情分析絕大部分學生對學小說興趣較大,他們很關注小說情節的發展、人物的命運,看過小說之后印象較深的就是故事情節和主要人物的命運結局。對于小說中的字、詞、句,大部分學生不會感覺有難度。這有利于調動廣大同學的積極性、主動性,有利于能力的培養、欣賞水平的提高。
教學分析
教學重點深入理解文本,分析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難點學習并應用本文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
解決辦法根據本課教材的特點,在分析人物、環境時,要抓住一個“變”字,通過變化的對比,以及與《變色龍》的比較,培養學生比較思維的能力。
教學策略在分析懸念鋪排時,要扣住一個“巧”字,以達到創造思維能力的培養。通過自主討論式的方法,增加學生的參與機會,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并獲得一定的學習方法,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從而欣賞文學作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感悟文學藝術的美。
板書設計
我的叔叔于勒
莫泊桑
贊
錢、情
盼遇躲
本質
趕
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教學媒體使用
預期效果
一、導入新課
()于勒,()于勒,()于勒,()于勒。本節課主要依據文本,深入探討作者如何細致刻畫人物形象的,著重分析主人公菲利普夫婦的性格。探究小說主題。
學生進入情境
二、揭示目標學習目標:
1、分析小說中的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題。
2、學習并應用本文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
3、培養學生正確人生觀價值觀,調適自身心態,摒棄虛榮心理,形成健康的人際關系。
學生明確。
三、自學指導1文中寫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2小說塑造了哪些人物形象?
3找出課文中的人物是怎么評價于勒的,包括怎么稱呼他的?
合作完成。
四、學生自學
合作探討、深入分析:
找出文中最能體現菲利普夫婦性格特征的詞句,讀一讀,并分析表現了他(她)當時怎樣的心理和性格特征?
(一)、明確任務,小組合作學習
(1)第一二小組主要探究“趕于勒”時菲利普夫婦對于勒的態度和稱呼。
(2)第三四小組主要探究“盼、贊于勒”時菲利普夫婦對于勒的態度和稱呼。
(3)第五六小組主要探究“遇于勒”時菲利普夫婦對于勒的態度和稱呼。
(4)第七八小組主要探究“躲于勒”時菲利普夫婦對于勒的態度和稱呼。
自讀課文后討論明確。
五、檢測自學結果
指名回答,教師明確
分別匯報
示例:
(1)在生活困難的人家,一個人要是逼得父母動老本,那就是壞蛋,就是流氓,就是無賴了。
心理:恐懼性格:自私自利
散步。那時候,只要一看見從遠方回來的大海船進口來,父親總要說他那句永不變更的話:“唉!如果于勒竟在這只船上,那會叫人多么驚喜呀”母親也常常說:只要這個好心的于勒一回來,我們的境況就不同了。他可真算得一個有辦法的人。
心理:希望性格:唯利是圖
總結:這真是“十年思盼,天涯咫尺,同胞好似搖錢樹。
(3)、看他鄭重其事地帶著兩個女兒和女婿向那個衣服襤褸的年老水手走去。
心理:僅是吃牡蠣,父親卻表現得一本正經,裝腔作勢,體現了他講究排場、擺闊氣的心理特征。性格:虛榮。
(4)、母親有點遲疑不決,她怕花錢;但是兩個姐姐贊成。母親于是很不痛快地說:“我怕傷胃,你只給孩子們買幾個好了,可別太多,吃多了要生病的。”然后轉過身對著我,又說:“至于若瑟夫,他用不著吃這種東西,別把男孩子慣壞了。”
心理:既怕花錢,又愛面子,所以不直接說,而是用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去掩飾自己的內心想法。性格:唯錢是命,虛榮。
(5)、不安、瞪、趕緊、十分蒼白、兩只眼也跟尋常不一樣、“真奇怪!這個賣牡蠣的怎么這樣像于勒?”就……就是我的弟弟呀。……
心理:緊張不安,因為他害怕、懷疑年老水手是于勒,害怕自己多年的希望破滅,害怕不能過體面的生活。
(6)怕、吞吞吐吐、哆嗦、“我想就是他。去跟船長打聽一下吧。可要多加小心,別叫這個小子又回來吃咱們!”
心理:擔心緊張,害怕,擔心希望灰飛煙滅性格:冷酷
總結:如果我們把剛才那句話當做一幅對聯的上聯,請同學們根據我們剛才的分析給它對出下聯。(示例:一朝相見,咫尺天涯,骨肉恰似陌生人。)再給它加上橫批。(唯利是圖、金錢至上、自私自利)
六、當堂訓練主題理解:通過我們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在這篇小說中變的是什么?(錢、情)不變的又是什么呢?(他們的性格本質)。那么,在當時社會中是不是就菲利普夫婦這樣呢?
揭示主題:小說揭露了當時社會人與人的關系純粹是金錢關系,無情鞭撻了小市民的勢利貪婪,冷酷自私的丑陋靈魂。
拓展練習:想象一下,菲利普夫婦在船上發現一位百萬富翁像于勒,他們會怎樣?(寫完后展示)
學生完成后教師檢查糾正。
一、教材分析
我的叔叔于勒的優質教案設計
1.地位和作用
《我的叔叔于勒》是初三年級的一篇講讀課文,是外國文學作品中的名家名篇。從整個初中語文教材小說應完成的教學目標看,要教會學生體會通過塑造人物形象、敘述故事情節、描寫環境來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本單元,本課教材應完成的教學任務主要是:通過分析人物形象,學習其中對比手法的運用,體會作者的態度感情,認識資本主義社會里幾乎沒有人間親情、友情,只有金錢的現實。使學生更加熱愛我們的社會主義國家,培養學生的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品質。
2.教學目標
(1)理解小說表現的主題思想。
(2)體會人物語言的個性化,進一步學習運用對比手法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
3.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作者從多方面刻畫人物形象,以展現人物內心世界的方法;運用對比手法成功刻畫人物性格。
難點:懸念的鋪排,構思的巧妙。
二、學情分析
絕大部分學生對學小說興趣較大,他們很關注小說情節的發展、人物的命運,看過小說之后印象較深的就是故事情節和主要人物的命運結局。對于小說中的字、詞、句,大部分學生不會感覺有難度。這有利于調動廣大同學的積極性、主動性,有利于能力的培養、欣賞水平的提高。
三、教法分析
1.整體感知法
指導學生在閱讀小說時,把握主要人物的主要情況,從整體感知小說。
2.比較教學法
與《變色龍》比較,抓住人物善變的特點,理解對比手法成功刻畫人物性格的作用。
3.自主討論法
讓學生逐步深入地理解小說的主題。
四、學法指導
根據本課教材的特點,在分析人物、環境時,要抓住一個“變”字,通過變化的對比,以及與《變色龍》的比較,培養學生比較思維的能力。在分析懸念鋪排時,要扣住一個“巧”字,以達到創造思維能力的培養。通過自主討論式的方法,增加學生的參與機會,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并獲得一定的學習方法,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從而欣賞文學作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感悟文學藝術的美。
五、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大家還記得我們在初二學過的《變色龍》嗎?請同學們回憶——小說中的“變色龍”是指誰?作者為何稱他為“變色龍”?
“變色龍”最為突出的一個特點就是善變,在俄國有善變的“龍”,在其他國家呢?今天我們共同來學習法國作家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
2.課文分析
(1)閱讀全文,抓住主要人物的變化,并以此概述故事情節,考慮課后練習二。
學生討論:本篇小說情節富于變化,跌宕曲折,引人入勝,關鍵是設置了懸念,構思很巧妙。請找出小說中的懸念,作適當分析。
(提示:他們一家為什么要每星期天衣冠整齊地到海邊棧橋上散步?于勒是個什么樣的人?于勒曾是他們的災星,現在為何卻成了他們的福音?他們極其美妙的夢境是否得以實現?為什么?)
設題目的:以此理解本文的結構特點——巧妙,也引導學生由此入手逐層理解小說的主題思想。
(2)找出小說中的環境描寫,分析它們的不同點,說說它們各有什么作用?
設題目的:讓學生理解環境描寫是為刻畫人物形象服務,進而服務于文章的主題的。
??(3)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說的主題思想。為此設計如下問題供學生討論,之后筆答,以此調動每個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用幻燈片展示)
①小說刻畫的人物主要有哪些?他們的個性特征怎樣?菲利普夫婦的言行是怎樣變化的?從哪些最具代表性的語句、語段中可以看出?
設題目的:理解人物所處的社會環境有什么突出的特點。
②課題《我的叔叔于勒》可否改為《于勒》或《我的父母》或《菲利普夫婦》等等?為什么?
設題目的:理解“我”對于勒的感情區別于“我”的父母對于勒的感情,以及“我”、菲利普夫婦、于勒在文章中的作用。
③小說的主人公是誰?為什么?他們的結局怎樣?這是由個人性格造成的,還是社會環境造成的?在那樣的環境中怎樣才能實現發財夢?
設題目的:以此達到對小說主題思想的理解和歸納。
3.發散訓練(用幻燈片出示)
(1)請仔細觀察幻燈片出示的課題設計,想像一下其中的意境。用100字左右的文字描述一下這一意境。
(2)假如菲利普夫婦在游輪上巧遇的是個發了大財的于勒,他們的言行會是怎樣的?請設想一下。用150個左右的字完成。
(3)請以《大千世界》為題,以反映當代人際關系為中心,寫一篇課外作文。
設計思想:
考慮到本文是外國文學作品,設計時首先重在多讓學生自我感悟,包括多讀,多討論,多談體會,多質疑問難。其次對文本要能創造性閱讀,從主題、人物性格分析到寫作方法、語言特色的認識,都力求有自己的看法,并能找到認識的根據,包括文本中的文字根據和文本以外的理論根據。再次,進行文學作品寫作實踐,從多方面吸取作品的營養。本課安排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自讀課文,了解人物關系。教師可用以下幾個問題引導學生讀書。
1、“我”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2、故事涉及到哪些人?他們之間原本是什么關系?
讀后明確:
1、“我”是故事的敘述者,也是作品中的人物若瑟夫,其他人物的態度和行動都是從我眼里看到的,對其他人物的感受和評述也是從“我”的角度道出的。
2、故事涉及到“我”的父母親菲利普夫婦,父親的弟弟、“我”的親叔叔于勒,“我”的兩個姐姐,“我”未來的二姐夫,船長等人物。
二、范讀課文(錄音范讀或教師范讀),了解基本情節。可以設計如下引導提問:
1、故事中的人物各做了哪些事?
2、怎樣劃分文章的結構層次?
讀后明確:
1、菲利普夫婦:盼于勒——贊于勒——遇于勒——躲于勒;于勒:年輕時浪蕩,中年時做生意很得意,老年時破產失意。“我”付給于勒牡蠣錢并送他10個銅子的小費。
2、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寫菲利普一家拮據的生活和他們盼望于勒歸來的心情。這是故事的開端。第二部分(第5—19自然段):插敘于勒到美洲去的原因和到美洲后的簡況,交代一家人到哲爾賽島游玩的緣由。這是故事的發展。第三部分(第20—47自然段):寫在海輪上巧遇于勒的經過。這是故事的高潮。第四部分(第48、49自然段):交代歸來時改乘其他渡輪以避開于勒。這是故事的結局。
三、復述課文,理清三條記敘線索。
復述時要求限制時間和字數,真正達到鍛煉能力的目的。
三條線索圖示如下:(有條件的學校可用多媒體展示)
第二、三課時
一、繼續分析課文。
1、啟發學生:上圖就像一個大磨盤,磨盤的軸心是什么?跟著軸心轉動的又是什么?
明確:磨盤的軸心是于勒,跟著轉動的是菲利普夫婦。
2、追問:這個磨盤是怎樣轉動的呢?
教學形式:討論后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
3、繼續追問:這個磨盤能轉起來,歸根到底是由什么東西在驅使?這說明了什么?
討論明確:錢是驅使這個磨盤轉動起來的最為根本的東西。這說明在一部分小資產階級的眼里,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已變成了一種純粹的金錢關系。
4、創新設計:將上面的圖適當改造一下,使能更清楚地揭示文章主題。
5、添加追問:由此可以看出菲利普夫婦是什么樣的人?
討論明確:愛慕虛榮,自私虛偽,勢利貪婪,冷酷無情,但又不免小人物的辛酸與無奈。
6、逆向發問:從上圖可以看出,在菲利普夫婦變來變去的同時,“我”一直沒變,始終把于勒看成是自己的親叔叔,作者這么安排有何用意?
討論明確:一方面讓“我”充當故事的敘述者,使行文顯得真切自然,同時“我”又是故事中的角色,“我”的善良、純真正好反襯了父母親的自私冷酷,使文章更具諷刺意味;另一方面在“我”的身上寄托著作者的褒貶、愛憎、喜怒和哀樂。
二、質疑問難。讓學生就感興趣的、不理解的內容互相提問,師生共同解答。如果下面的問題學生沒有提及,教師組織同學們一起討論。
菲利普夫婦盼于勒做了哪些美夢?
他們給自己建了這些空中樓閣說明了他們哪些心理活動,哪些思想?
環境描寫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答案見“教材分析”部分。
三、分角色朗讀文章的第三部分。在此基礎上,討論文學語言豐富而深刻的表現力,從而走近文學大師。
四、作文訓練(任選一題)。
1、將本文改寫成劇本。
2、將“遇于勒”的情節改寫成我們一家人遇到了已成為百萬富翁的于勒。
給文章敘寫一個合理的結尾。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