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9-14
這是與朱元思書教學反思,是優秀的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結束《與朱元思書》這篇文章的教學后,自己經過反思并做如下總結。
一、成功之處
1、對于這篇寫景名文,在教學設計時,我力求讓學生借助文章感受富春江的美好景象。在導入時,我利用多媒體演示了富春江的美好景象,并引用葉文玲的《烏篷搖夢到春江》中對于富春江的評價——俏、美、嬌等評價性語言加以說明,創設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讓學生對于富春江有所向往。
2、《與朱元思書》一文是初中教材中比較少見的一篇“駢體文”,在教學中,我通過范讀、領讀、速讀讓學生感受“駢體文”的特點──四六句、對偶,并讓學生自我總結,教師加以補充,使學生能對駢體文有一個簡單的'了解。
3、在這篇文中的教學中,我嘗試運用了“望畫說文”、“望文說文”的方式,引導學生更深入的了解文章內容,挖掘主旨,同時,也讓學生再一次領略了富春江的美。
4、自己覺得最大的成功在于在45分鐘內,一直以音樂作為創設情境的最佳手段,在教師范讀后,由學生來領讀,學生自由閱讀,學生速讀,學生品讀,講解后組織學生選取自己較為喜歡的語句或段落進行背誦識記,從而引導學生誦讀經典、傳承經典。
二、不足之處
1、對于教材的挖掘不夠。例如對于“奇山”的特點沒有挖掘到位,沒有使學生深入感受富春江的山的奇、險、高。
2、對于學生的了解不夠。個別時候存在著教師包辦,不敢放手的傾向。
在今后的語文教學中,我覺得自己應加強的是自己的語文素養,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不止一次感嘆個別學生的語文素養之深,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應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更適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
本節課我的課題是《與朱元思書》,這篇課文是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第三課。我現將本節課教授過程中的優缺點進行反思。
優點:
本節課我本著“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EEPO教育理念,使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能夠主動、積極、有效地進行多邊活動,形成互補優勢。讓學生在“看、聽、講、想、做、動、靜”中享受學習的過程,充分體現課堂效率的提高和教學過程的優化,從而強化對學生創造性的培訓。
(一)把學習的主動權交個學生
因為本文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文言散文,所以讓學生在朗讀中感悟文章的整體意境和美感,再結合本班學生活潑好動,表現欲望強烈的特點,將傳統的由老師指導朗讀改成由學生成立的“朗讀專家小組”指導同學朗讀,評價同學朗讀,在生生的互動中鍛煉學生的“讀、講、聽、學”的能力,并讓課堂真正地“動”起來。
(二)通過任務型交際活動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結合本單元的教學重點:讓學生學生借助聯想和想象,進入詩文的意境,感受山川風物之靈秀,體會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懷。我設計了讓學生根據固定句式“山(水)之美,美在”來鑒賞文章寫景的美點。這一環節互動的形式是小組合作探討,小組代表上臺展示,運用EEPO的形式充分調動起了學生自主思考,合作分享的積極性,讓學生真正成為了課堂的主人,看著自己的討論結果在全班同學面前展示,并贏得掌聲,每一位參與討論的同學都充滿了成就感和喜悅感,所以一節課下來同學們不僅收獲了知識也收獲了自信。
(三)學生小結環節利用氣泡圖的形式既節省時間又能激發學生的創造力
讓老師和學生一目了然的明白這節課學生都學到了什么。由于氣泡圖的繪制方法非常靈活并且很利于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聯想,所以最后總結的環節又再一次升華了文章的主題,讓學生們從自然界的峰巒溝壑聯想到了人生的坎坷之時和風光之時,并思考得出結論:坎坷之時莫消沉放棄,得意之時也莫驕傲不可一世。所以整堂課學生們都在主動思考中度過,受益頗多。
缺點:
本節課也有很多遺憾:例如對時間的把控不當、板書設計的不夠美觀、對學生的評價過多集中在語言評價上。
(一)本節課設計的內容過多,以至于下課了內容卻沒有講完,這雖和學生講解、評價的不可控性有關,也和我設計教學環節不夠精心有關,所以在今后的備課和教學中,我一定會把時間觀念放在重要的位置,不貪多但求精,更加專業的呈現優課。
(二)本節課最大的遺憾是板書設計的不夠美觀,寫完課題和作者之后應該將板書寫在黑板的正中間,而我卻寫在了最上面,和作者擠在了一起,讓板書整體看起來擁擠,這次板書書寫的失敗提醒我在今后的教學中要重視板書書寫,不僅要把字寫好,也要設計精心,結構合理,在具體的比賽中還要隨機應變,頭腦靈活。
通過對本節課的反思,我深深體會到“EEPO”教學理念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授課理念、方式的轉變勢在必行。想要做一名優秀的“EEPO”教師,我還要學習太多的東西,所以要一直本著謙虛好學的姿態多向課改同路人、成功者請教,在學習中才能不斷進步。
《與朱元思書》這篇課文,篇幅短小,語言優美,所以對這篇文章的教學目標確定為在讓學生熟讀成誦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要想有效地培養這種能力,首先要做到:讀懂文本并能順暢地朗讀以至成誦。對于朗讀的指導,首先在預習之前,我將文章給學生范讀了一遍,要求學生標注字詞的讀音及朗讀停頓,然后要求他們回去要將課文讀熟。“讀書百遍,其義自現”,只要學生將課文讀熟,并按照一定的節奏來讀,那么大體意思基本上也就可以弄懂了。上課時,在講課文的過程中,也要采用各種不同的方式反復地讀,且速度宜慢,因為慢一些才有時間去品味文中的意境。另外還要注意停頓,包括句中停頓及段落間的停頓,尤其是每讀完一小層都可以作稍長的停頓,這樣會有鮮明的層次感,不至于將文字所描繪的不同的畫面交錯在一起。還要注意確定重音,例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中,重音當落在“箭”“奔”二字上,才會使人感到形象鮮明。教師可要做示范朗讀,學生中讀得好的也可給同學們示范。
這篇文章的難點是對“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物者,窺谷望反”兩句的理解。考慮到學生以現在的生活閱歷很難理解此中深意,如刻意求深,也可能效果反而不好,如只講清字面上的意思又覺有些膚淺,所以教學中在弄懂字面意思的基礎上,介紹作者生活的背景及個人經歷,然后讓學生在此基礎上說說應該如何去理解這兩句話的意思,最后再作以總結。
教學目標:
1.能通過書下注釋和同班互助了解文義。
2.通過品讀能夠理會作者觀察角度的獨特,寫法的精妙。
3.領會到富春江綺麗的美景和作者的感情。
教學重點:
1.掌握本文常用的文言詞匯及全文內容。
2.朗讀背誦。
教學難點:
1.品味文章描寫山水的巧妙手法。
2.理解作者流露出來的思想感情。
方法教學:朗讀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說起古文就不能不提寫山水的文章。從古至今,多少文人墨客留戀于大川名勝,寄情于小橋幽徑,寫下了無數動人的篇章和優美的佳句。你還記得哪些描寫山水的詩句?(幻燈:出示描寫山水的詩句)
今天我們來欣賞吳均的一篇膾炙人口的名篇——《與朱元思書》。本文是吳均寫給朋友朱元思述說行旅所見的信,描寫的是富春江雄奇秀麗的景色。富春江是浙江境內全國聞名的勝景之一,今天讓我們跟隨作者的筆觸,去飽覽一下富春江的美景吧!
二、初讀課文:
1、播放課文錄音。(出示多媒體)要求學生仔細聽課文,在書上記下讀音、句讀。
2、自由大聲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語速適中、語調柔和。
3、個別朗讀,師生評
4、集體讀,點評
三、讀懂課文:
學習古文不僅要求會讀文章,還要能讀懂文章。下面我們還是先來疏通文意。
要求:結合課下注釋,四人一小組合作交流,如有困難詞句,可隨時提出來,老師愿意幫助你。(幻燈:出示字詞,重要句子。要求解釋和翻譯。)
四、研讀課文
通過同學們的努力,我們已經了解了課文的大致內容,富春江的美景好象就在我們眼前。同學們,如此秀麗的自然美景,你知道作者是怎樣描繪的嗎?那么就讓我們一起來研究吧!
提問:1、文中哪句話概括了富春江山水的特征?
生:“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師:作者用“奇山異水,天下獨絕”對富春江迷人的景色作了的高度的概括和贊嘆。然而僅僅發出贊嘆并不能引起讀者的共鳴,作者是怎樣具體描繪富春江的景色的呢?
生:作者先寫異水,再寫奇山
師:那么,富春江水的“異”表現在哪里?
生:①江水清澈之異: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
②江流氣勢磅礴之異: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師:從以上句子的描寫中,我們感受到了一種清澈透明的靜態美和一種氣勢磅礴的動態美。富春江水的清澈,使人的心靈仿佛也變得透明而無雜質了。富春江水的洶涌急流,不得不讓人的心情隨之澎湃!可以說作者不僅僅是用眼睛在觀察美景,而是在用心靈去感受美景。
師:作者又是通過描繪幾種景物來寫奇山?從感覺角度看,分別運用了什么感官?
生:(邊回答邊板書)
①視覺――山峰、樹木
②聽覺――泉水、鳥叫、蟬鳴、猿啼
生:運用修辭手法
①擬人(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
②對偶(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
小結:富春江的確美,美在它的碧波蕩漾,美在它的魚群穿梭,美在它的寒樹群山,美在它的鳥鳴猿啼,置身于此山此水中,作者不禁發出感慨,你能在文中找出表達作者內心感受的句子嗎?
五、體情品意:
“鳶飛戾飛者……”
那么作者寓于山水間的感情是怎樣的呢?
學生交流討論。
明確:本文抒寫了富春江山水之美,也抒發了作者厭棄塵俗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情緒,含蓄地流露出愛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隱的高潔志趣。
師:這山這水,多誘人啊,讓人忘記一切煩惱,一切世俗,讓人的心變得寧靜透明,讀到這句,讓我在感受了自然之美之余感受到了深遂的情景之美,大自然的力量真是太神奇了
六、嘗試背誦
帶著對作者的情感和語言特點的理解,嘗試背誦。
七、作業
同學們,吳均的一篇《與朱元思書》猶如一曲《高山流水》,晴日、藍天、碧水、青山,蟬抱高枝、猿躍林間,使人讀后禁不住也流連忘返,心中不禁默嘆:自然,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豐碩的果實,更有一種怡人的心性,一種忘卻功名利祿的自然之心。同學們,面對自然,你的感受又是如何呢?就你曾經欣賞過的美景,寫一篇繪景抒情的隨筆,字數不少于四百字。
板書設計:
與朱元思書
吳均
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者物者,窺谷忘返。
教學反思
長期以來,因為文言文簡約、精深,使學生在理解上感到困難,所以,文言文是不受學生歡迎的。加之,過去的老教法又過分注重傳授文言知識,將文章肢解的七零八散,只見字、詞、句,不見文章整體,導致學生對文言文的反感和恐懼。新的課程標準要求學習文言文時,能夠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課文基本內容,背誦一定數量的名篇。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把文言文當作文章來讀,通過反復誦讀的方式整體感知作品,加深對作品內容的熟悉和記憶,要培養文言語感,在誦讀中置疑,與古人對話,接受古代作品的熏陶,提高人文素養,創造思想的火花。因此學習文言文的過程就是“積累—感悟—運用”的過程。在教學《與朱元思書》時,筆者特別注意了語言的積累和感悟,重視誦讀對感悟文章內容的作用,在誦讀中質疑、探究是解決疑難、理解課文的好辦法。比如,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就主動提出這樣一些問題。文章的開頭對富春江山水特點的概括是“奇山異水,天下獨絕”,那么后面為何先寫水,后寫山?文章的標題顯示文體是書信,而文章的內容卻是寫景的,這是否矛盾,可否為文章換一個題目?可見多讀,就有感悟,為學生搭建好探究的平臺,就能產生思想的火花。在課堂上解決記誦,既減輕了學生的課余負擔,又為課文內容的學習鋪平了道路,更培養了文言語感。用溝通古今的方法拉近了古今距離,積淀了典雅語匯,學習文言文,是學生體會學以致用的最好辦法。本課拓展延伸的目的是為了運用,制作明信片,將課文的語句或名人贊美富春江的語句配合畫面,激發了學生再創作的興趣,讓充分發揮聯想和想象,學會發掘美、享受美,體會收獲美的成就感。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