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9-30
這是如夢令教案常記溪亭日暮,是優秀的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知道這個人嗎?(板書:李白),背兩首他的詩。其實,李白不只是“詩仙”,他還是“百代詞曲之祖”。
知道這個人嗎?(板書:李煜),背幾句他的詞。李煜被稱為“詞圣”。
知道這個人嗎?(板書:李明),這個人不是詩人,也不是詞人,但他對詩詞有著濃厚的興趣,今天還要和大家一起學習一首詞,這個人就是——(生答:你)
今天,我們要接觸的這位詞人可不簡單,被稱為“詞國女皇”。有人用“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極是當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稱詞家三李”來評價她的詞學造詣,這個李易安就是李清照。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近李清照,走進李清照的詞,走進李清照的少女生活,走進李清照的內心世界,一起研讀《如夢令》,與之一起徜徉于詞的世界。
出示《如夢令》,讀詞。
這首詞的題目是——(沒有題目,師相機指出“如夢令”是詞牌名,詞牌是填詞的曲調。同一詞牌可以填許多不同內容的詞,有的詞有題目,有的詞則沒有題目,沒有題目的,我們為示區分,往往以詞的第一句作為題目,如這首《如夢令》,我們就記作《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生讀:《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二、初讀課文,領悟大意
1、一讀,讀通讀順
要求:
讀四遍,前兩遍讀準一個多音字“興”,認清一個生字“藕”的字形;后兩遍讀對停頓。
檢查自讀情況。“興”讀第四聲,表興致,興趣。
2、再讀,讀懂詞意
學生自讀自悟,重點理解“興盡”。(師視情況補充“雪夜訪戴”——“乘興而來,興盡而返”的典故幫助學生理解)
三、想象畫面,體味意境,品味語言
1、三讀,想象畫面,體味意境
師:古人有“詩中有畫”的說法,一首詩就是一幅畫,甚至有時候一個詞語就是一幅畫,咱們自己再來讀讀這首詞,看看,你能從這首詞中讀出哪些畫面?
畫面1:“溪亭日暮”
生讀“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想象畫面,并大膽描繪自己想象到的畫面。 師盡量用一些學生學過的詩文描繪,如:
飛檐凌空; 溪上青青草;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曲徑通幽處,溪邊花木深
【教學目標】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教學設計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傾聽文字的聲音。
2.理解詞意,通過想象、練筆等方式,繪出文字的畫面。
3.揣摩感受作者的情趣和心境,品出文字的味道。
4.了解李清照的詞風與人生際遇有關,領悟文字的真情。
【教學重難點】
1. 想象詞境,并能用語言描繪出來。
2. 把握這首詞深婉細膩的藝術風格,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學生查閱一些有關李清照的資料;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
一、導入,引發學生的興致
師:老師這里有一副對聯:“大河百代,眾浪齊奔,淘盡萬古英雄漢;詞苑千載,群芳競秀,盛開一枝女兒花。”這副對聯說的是誰呢?(李清照)你對李清照還有哪些了解呢?(學生交流后師補充介紹)
師: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解讀李清照的一首詞——《如夢令》。(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朗讀,傾聽文字的聲音
1.師:請大家輕輕地讀一讀這首詞,邊讀邊想:和詩相比,它在形式上有什么不同?(句式有長有短,形式活潑,又叫長短句)
2.師:讓我們再來讀一讀這首詞,看看你又有什么發現?(有它獨特的節奏美、音韻美)
3.師:古人都是“吟詩作賦”,吟誦是情感最豐富的表現,如果你是李清照,會怎樣吟這首詞呢?(找學生讀)
4.師:吟誦的時候要講究平仄規律。一二聲為平聲,三四聲為仄聲,平聲要拖長音,仄聲要讀得短促,尾音要拖長。(老師范讀)
5.師:我們來合作讀,老師讀上一句,你們讀下一句,讓我們在一唱一和中感受詞的格律美吧!
三、悟讀,繪出文字的畫面
1.師:好詞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這首詞的意思你讀懂了嗎?自己先想一想詞的大體意思是什么?然后跟同桌說一說自己的理解,兩個人可以互相請教、互相補充。
師:誰來說一說你的理解?自己能夠讀懂一個詞、一句話,都是一種了不起的收獲!(學生自由談)
師:還有不理解的嗎?(師生共同解疑)詞人和同伴們在溪亭游樂,可能做過哪些有趣的事情呢?(喝酒聊天、吟詩作畫、彈琴唱曲、欣賞風景、對對子、下棋……)
師:如果把我們剛才說的話,都寫下來,這篇文章長不長啊?但是你看這首詞,它只有多少個字?是的,33個字就勾勒出了一幅水鄉日暮醉歸圖,你看,古詩詞,就是這樣的凝練含蓄。咱們讀一讀整首詞,來體會體會。
2.北宋文學家蘇軾曾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在這首詞里藏著好幾幅令人流連的畫面,你能找出來嗎?(學生發言后板書:溪亭日暮、藕花深處、荷湖爭渡、驚飛鷗鷺……)
師:請選擇一個詞語想象成一幅畫面,動筆寫下來吧。(配樂寫)
師:誰來讀一讀自己描繪出的畫面?(生配樂讀,教師相機點評)
3.師:古代的詞不僅可以當做畫來欣賞,還可以譜成曲來吟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吧!(播放蔡琴獨唱,師生跟著淺吟低唱)
四、賞讀,品出文字的味道
1.師:學習古詩詞還得有另一種本領,就是把整首詞讀成一個字,這個字就是“詞眼”,你認為,這首詞中哪個字最能表達李清照的心情?寫在黑板上。(“醉”)李清照為什么醉了呢?(生答)
2.師:李清照是酣醉于酒,沉醉于景,陶醉于情了。一個不到二十歲的少年作家,給我們描繪出了一幅情趣盎然的畫面,讓一千年后的我們了解到了在宋代社會,一個少女所享受到的快樂的生活時光。讓我們帶著這份了解,再讀這首詞。
五、移讀,領悟文字的真情
1.師:李清照的父親是著名文學家、學者李格非,她的母親也是飽讀詩書。在這樣寬松的家庭環境中,李清照經常投身于大自然的懷抱,游山玩水,看,一次秋游后,她寫下了這首詞:
湖上風來波浩渺。秋已暮、紅稀香少。水光山色與人親,說不盡、無窮好。蓮子已成荷葉老。青露洗、萍花汀草。眠沙鷗鷺不回頭,似也恨、人歸早。 ——《怨王孫》
師:連眠臥在沙灘的鷗鷺也埋怨詞人拋下這無窮好的美麗景色,早早歸去。多么快樂的一次郊游啊!誰來快樂地讀一讀這首詞?(生讀)
2.師:李清照少女時代的.生活就是這樣充滿了生機,充滿了樂趣,充滿了色彩。18歲時,她嫁給了金石學家趙明誠,二人互相切磋詩詞文章,研習鐘鼎碑石,志趣相投??矗谶@首《減字木蘭花》中她寫道: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鬢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師:把花兒別在發間,讓一旁的丈夫比比看,到底是人美還是花兒美?這是何等的幸福!此時李清照會向丈夫講述自己曾經的快樂:“常記溪亭日暮——”(生誦)
3.婚后不久,趙明誠就出遠門求學,感情豐富的李清照不忍離別,找了一塊手帕,寫下了這樣的詞句,讓丈夫帶在身邊: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又上心頭。——《一剪梅》
“每逢佳節倍思親”,在重陽節的時候,李清照寄給丈夫一首——《醉花陰》,里面有這樣的詞句: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醉花陰》
因為思念丈夫,人比黃花都瘦了。假如這時她想起那首如夢令,她會無限傷感地吟誦道:“常記溪亭日暮——” (生誦)
4.到李清照43歲這一年,金兵大舉入侵,當時的宋朝政府軟弱無能,一味退縮。李清照夫婦只好流亡在外。行至烏江鎮,在當年項羽兵敗自刎之處,李清照奮筆寫下了那首豪邁、激昂的《夏日絕句》,(生誦:生當做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通過學習,想象詞所描繪的情景,感悟詞人的快樂心情及對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熱愛。
3.初步了解詞的有關知識以及學習詞的方法。
教學重點及難點:
1.品讀字詞,想象詞境,領悟情感,并能用語言表達出來。
2.有感情地吟誦詞,并能吟出“沉醉”的感覺。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現在是春光明媚,鳥語花香的季節,這樣的季節往往會使人詩性大發,此時此刻,你最想為大家朗誦哪首詩詞?
請生朗誦……
2、同學們為大家帶來了這么多優美的詩詞,今天我也給同學們帶來了一首詩《夏日絕句》,是同學們在練習二中接觸的一首詩歌。多媒體出示:《夏日絕句》
請生讀詩歌,說說作者是誰?從這首詩歌中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李清照?生回答……
師介紹:這首詩歌是李清照40多歲時寫的,那時兵荒馬亂,國破家亡,她和丈夫在逃亡途中經過項羽兵敗自刎的烏江渡口,不禁感慨萬千,寫下了這首詩句。生齊讀詩歌。
今天我們要一同學習的就是李清照的一首詞。在學習之前,我們先一起來了解一下有關李清照和詞的相關知識。多媒體出示:李清照和詞的相關介紹
3、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近李清照,走進李清照的少女生活,走進李清照的內心世界。多媒體出示《如夢令》
二、讀詞
1、詞,是古代的一種歌詞,它有著很強的節奏感,請同學們拿出筆,用雙斜線給詞分分節奏。然后請生按照節奏讀詞,要求讀出節奏美。
2.說說為什么這首詞很順口,讓人讀來朗朗上口?——+押韻,那這首詞押的什么韻?——暮、路、處、渡和鷺的韻母都是U。請生齊讀這首詞。
三、品詞
1、其實一首詞也就講述了一個故事,(板書:故事)自由讀詞,同桌交流一下,說說這個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
師相機板書:沉醉、誤入、驚起
A、“沉醉”僅僅是因為喝醉酒了嗎?還被這無限的夕陽美景給沉醉了,想想,李清照可能和誰在喝酒?生自由回答……請生讀第一句話。抓住“沉醉”,想象李清照和她的朋友們會干些什么?品讀“沉醉”:還有什么也醉人呢?請生讀出濃濃的醉意。請生也來醉一次,讀第一句話。
B、喝呀喝,聊呀聊,不知不覺,天色已晚,李清照也該回家了,乘興而來,興盡而歸——“興盡”是什么意思?盡美酒、盡美景,也可以說是盡興……請生也來盡興一次,請生讀第二句話。
過渡:為什么會誤入藕花深處?因為酒喝的大醉,還因為天色在逐漸變黑。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通過學習,想象詞所描繪的情景,感悟詞人的快樂心情及對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熱愛。
3、初步了解詞的有關知識以及學習詞的方法。
教學重點:品讀字詞,想象詞境,領悟情感,并能用語言表達出來。
教學難點:
有感情地吟誦詞,并能吟出“沉醉”的感覺。
教學過程:
一、話題引入,通讀全詞。
1、了解詩與詞的不同
出示李清照的詞,比較詩與詞有什么不同?
——詩每行字數一樣,詞不一樣,有長有短。
——讀起來的氣勢不一樣。
——題目的不同。(了解詞牌名)
2、認識詩人——李清照(課件出示:李清照生平簡介)
二、初讀體會,把詞讀“胖”
1、播放音頻:聽讀
2、自己試讀,挑生朗讀。
3、把詞讀“胖”
根據課件提示的注釋,理解詞意,試著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自己讀懂了那句詞或哪個字的意思。
自由交流。
三、深讀品味,把詞讀“瘦”
1、我們能不能把這首詞讀成一個字?看看,這首詞是圍繞這里邊的哪一個字來寫的?小聲地讀一讀,品一品。
自由交流。
2、圍繞“醉”字美讀全詞,想象畫面。(板書:醉)
——醉態一:醺醺沉醉,忘記了回家:“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醉態二:醺醺沉醉,找不到回家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1)你強調了“晚”,為什么強調它?①喝酒喝了很長時間②天色晚,看不清。
(2)你強調了“深處”,說說看!想象一下:①放眼望去,你看到……②深深地嗅一下,你會感覺……
詩人真的是喝醉了,(板書:酒醉)
——醉態三:醺醺沉醉,不找回家路:“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讓我們想象一下:
視覺上,那時的天空……荷塘……鷗鷺……(關注色彩:綠葉、紅花、白鷺、余霞,落霞與鷗鷺齊飛,荷塘與天空同色,這是一種夢幻的色彩)
聽覺上,你的耳邊縈繞著……(鷗鷺撲棱聲、鳴叫聲;水聲,驚叫聲、劃槳聲、嘻笑聲、歌聲、岸邊的偷笑聲……)
深深地聞一聞,沁入心脾的是……;皮膚上感受到的還有……甚至,還有驚起一灘鷗鷺之后的無限遐想。
哦,詩人在這美景中被陶醉了。(板書:景醉)
?。?)當我們的感覺這樣流動著,交織著,你的心底,彌漫著一種什么情緒?(歡樂的,輕松的,愉悅的,美好的,沉醉的,夢幻的……)
美酒加美景,給了她美麗的心情,這種心情,讓我們讀著,看著,也跟著陶醉了。
齊背《如夢令》。(板書:人醉)
3、你聽——(《如夢令》歌詞)播放蔡琴《如夢令》,嘗試跟著唱和。
四、對照比讀,延伸課外課件出示李清照的另一首詞《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比較:這兩首詞有什么相似的地方?生仔細觀察后交流。
這就是《如夢令》這種詞牌名的詞的特點。字數、句式和韻律都是一樣的。這首詞咱們以后還有機會細細地品味。
五、課后作業
推薦朗讀:李清照的《聲聲慢》。走進李清照,了解李清照前后期作品的不同。
板書設計 如 夢 令
酒醉、景醉、人醉
【《如夢令》教后反思】
在教學《如夢令》一課時,我認真研讀了《語文課程標準》中對古詩詞的教學建議:“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象詩歌描述的情景,體會詩歌的情感。受到優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勵,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所以,我用了以下方法:
一、詩與詞的對比。在課堂開始,我先讓學生了解了詩與詞的不同,從而更好的認識詞、學習詞。
二、朗讀全詞,讀出節奏。詩詞具有音律美,讀來抑揚頓挫。通過配樂配圖范讀,再讓學生自讀、指名讀等方式,使學生能讀出詞的節奏、初步了解詞的情感。
三、結合注解理解內容。古詩詞的教學,最忌逐句串講。由于這首詞的意思淺白,貼近生活,學生易于理解,再加上學生課前已經預習過,因此,教學時我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首先讓學生在注釋的幫助下,把這首詞的大概意思讀明白;接著全班交流,請學生說說哪些句子的意思,讓學生明白我們在不知不覺中讀懂了詞的內容,而作者卻只用33個字就把一次郊游的經歷寫清楚了,感悟古詩詞語言的凝練、含蓄。
四、把握重點品味語言。教學時先讓學生自己品讀,發現哪個詞最能概括表達詞的意境,并聯系詞的內容說出自己的體會。要求學生不僅要感悟哪個詞用得好,還要說明為什么好,具體表現在哪里。
在尊重學生獨特體驗的基礎上,我再結合自身對文本解讀,引導緊扣詞眼,欣賞 “醉”字,分析詞人陶醉在哪些美景中,因何陶醉,并感悟“醉”字和整首詞意的關聯,以及作者為何對那日的情景念念不忘。進而體會語言運用的精煉、巧妙,進一步感悟詞的意境、情感。像這樣憑借情境,讓學生咀嚼詩句、品味詩句的語言的豐富內涵和情味,學生就有了很具體的感受調適。此時鼓勵學生把這首詞背下來,于永正曾這樣說過:誰擁有語言,誰就擁有了智慧。好的古詩文,好的現代文一定要背,不背不記就不是學語文。
在這節課上,學生輕松愉快地學了這首詞,也能有感情的背誦,但是由于教師的激情不夠,沒有很好的將學生的想象力激發出來,所以學生在描繪詞的意境的時候,表達的不是很好。我在今后的教學中,也要繼續努力,不斷的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和水平。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