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0-13
這是如夢令教學設計思路及反思,是優秀的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材分析:
《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是宋代詞人李清照所作。詞人回憶了一次愉快的郊游情景,因酒醉在歸途中誤如藕花叢中,把棲息的水鳥都嚇飛了。表現了作者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
教學目標:
1、理解這首詞的詞意,通過讀誦、情景再現,理解領悟詞的內容和意境,揣摩作者情感。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誦并默寫這首詞。
教學重難點:
學習詞的內容,想象詞中描寫的情景;結合詞句展開想象,并能描述出來。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
教學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話題引入,區別詩詞。
1、同學們本學期我們學過一首《夏日絕句》,指名背誦。出示:“生當作人杰, 死亦為鬼雄。”你知道這樣豪邁的詩句出自誰的口嗎? 出示:南宋 李清照
2、你們了解她嗎?誰來給大家介紹一些。教師出示作者簡介—李清照。
3、這節課我們一起來欣賞她的一首詞《如夢令》。看!(出示詞)這就是今天要學的詞,看看詞跟我們以前學過的詩有什么不一樣?明白詞的特點。
①古詩每句字數一樣,詞每行的字數不一定一樣。詞的句子有長有短,所以又叫做長短句。
②詞有詞牌名,每一個詞牌名的詞都有固定的字數、句式和韻律。
(設計意圖:通過對《夏日絕句》的復習,導入對作者認識和對詞的了解,知道詞和詩在形式上有所區別,為下文的學習打下鋪墊。)
二、初讀全詞,感知節奏。
1、下面就請打開課本,試著讀一讀。
2、指名2人,強調“興”的讀音。
3、為了更好地讀出節奏,聽老師有節奏的吟誦一遍。先自讀,再指名1人讀。(要求有節奏。)
(設計意圖:一讀的要求是讓學生讀熟全詞,讀準字音。)
三、抓住字眼,解釋詞義。
1、利用工具書自學或小組學習,出示需要把握意思的詞。
2、交流:
(1)常記 溪亭 日暮 沉醉 興盡 誤入 爭渡 一灘
(2)知道了這些帶點詞的意思,你知道這首詞大概講了什么嗎?
經常記起在溪邊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陽落山的時候,喝得大醉不知道回來的路。游興滿足了,天黑往回劃船,錯誤地劃進了荷花深處。搶著劃呀,搶著劃呀,驚動滿灘的水鳥,都飛起來了。
(設計意圖:二讀要求學生在了解字義的基礎上,能夠描述全詞的意思,為下來品讀全詞描繪的畫面,和詞中蘊含的情感打下基礎。)
四、想象畫面,感悟情感。
師:光讀懂還不夠,還要把這一首詞讀活了。讀得很美很美,古詩詞有時候一個詞語就是一幅畫,再來讀讀這首詞,關注“醉”字,想想你從哪些地方讀懂了這個“醉”字?請圈劃點注。板:醉
交流感悟“醉”
1、 陶醉在美酒和美景中。
①“不知歸路”(作者喝醉了。) 板:酒
②師:看看可以從哪些詞語當中讀懂這個“醉”字呢?“溪亭日暮”
師:看到“溪亭日暮”這個詞,你腦海當中仿佛出現了怎樣的畫面?(落日的余輝倒映在湖里)此時你想起那一句詩句來了?(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師:多么富有詩情畫意啊!獎勵你讀一讀吧。生朗讀。
師:你把這么美的畫面通過朗誦表達出來。你們看啊!
③師:還從哪里讀懂了“醉”字?“藕花深處”
經典宋詞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并不多見,對李清照的偏愛讓我《如夢令》是一見鐘情,再加之還從未上過古詩詞公開課,所以沒有斟酌,沒有猶豫,就定下了上這一課。
真正備起課來才發現,《如夢令》真的不是那么好講。雖然之前我聽過這一課,但要變成自己的課堂,結合自己學生的情況,講出自己的風采,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怎樣才能把零亂的片段拼湊起來,由淺入深,層層深入,緊扣學生的心弦呢?怎樣才能體現新課堂呢?為了解開這種種困惑,我苦思冥想了一個星期,思路才漸漸清晰。我先是沉下心來,鉆研教材,研究《如夢令》,研究李清照。讀詞就是在讀背后的詞人,反之要讀懂這首《如夢令》就得先讀懂詞人的心,詞人的情。幾天里,再次走近李清照——這位立于秋風黃花中尋尋覓覓的美神,一次又一次地低吟淺唱《如夢令》。于是有了“興盡”其實是“興未盡”,“沉醉”不僅僅是醉在美酒中,還醉在美景中,醉在美麗的意外中,醉在美好的生活中。“爭渡”是少女們搶著劃船,也是作者焦急心情的流露。……
有了對清照思想情感的準確把握,對《如夢令》的深入解析,對學生情況的了如指掌,此時的我底氣足了,思路明了。于是整理思緒,把自己的教學理念、自己的教學風格融入到教學設計之中,拋卻浮躁,找回本我,終于“吹盡黃沙始到金”,一份《如夢令》的教學設計誕生了!
學會品詞,重要的是其過程和方法。我先讓學生以匯報預習情況的方式了解作者,學會生字,自己品讀。然后小組合作理解詞義,同時,發現哪個詞最能概括表達詞的意境,并聯系詞的內容說出自己的體會。學生不僅要感悟哪個詞用得好,還要說明為什么好,具體表現在哪里。學生所列舉的“常記”、“沉醉”、“興盡”、“爭渡”等詞語,體現了不同程度的個*化解讀。我并沒有否定哪個詞不妥,還讓學生把這些詞逐一在黑板板書。板書已不僅是我對文本解讀的體現,還是學生學習心得的交流。在這基礎上,我再引導更欣賞的是“醉”字,并說明“醉”字和整首詞意的關聯。這樣,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我的組織引導恰當好處。此外,在品讀語言過程中,始終伴隨著誦讀,邊讀邊思,邊讀邊悟,使學生誦讀水平的提高建立在語言理解基礎上。學生深情地吟誦《如夢令》,從我的解讀中感受到了早期李清照的幸福、快樂的生活。在尊重學生興趣的基礎上我設置了三個畫面聯系供學生選擇——“溪亭日暮”、“藕花深處”、“一灘鷗鷺”,這樣極大地發揮了學生的主動*。學習目標的出示,也是學習方法的出示,成為板書的一部分,打破了常規,新穎有效。知作者,讀詞文,品詞意,悟意境,誦詞文。
靜下心來反思這節課,我覺得整堂課的課堂容量還是有點大,在時間上把握不太好,以至當堂檢測沒有進行完,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應該多加注意!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通過學習,想象詞所描繪的情景,感悟詞人的快樂心情及對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熱愛。
3.初步了解詞的有關知識以及學習詞的方法。
教學重點及難點:
1.品讀字詞,想象詞境,領悟情感,并能用語言表達出來。
2.有感情地吟誦詞,并能吟出“沉醉”的感覺。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現在是春光明媚,鳥語花香的季節,這樣的季節往往會使人詩性大發,此時此刻,你最想為大家朗誦哪首詩詞?
請生朗誦……
2、同學們為大家帶來了這么多優美的詩詞,今天我也給同學們帶來了一首詩《夏日絕句》,是同學們在練習二中接觸的一首詩歌。多媒體出示:《夏日絕句》
請生讀詩歌,說說作者是誰?從這首詩歌中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李清照?生回答……
師介紹:這首詩歌是李清照40多歲時寫的,那時兵荒馬亂,國破家亡,她和丈夫在逃亡途中經過項羽兵敗自刎的烏江渡口,不禁感慨萬千,寫下了這首詩句。生齊讀詩歌。
今天我們要一同學習的就是李清照的一首詞。在學習之前,我們先一起來了解一下有關李清照和詞的相關知識。多媒體出示:李清照和詞的相關介紹
3、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近李清照,走進李清照的少女生活,走進李清照的內心世界。多媒體出示《如夢令》
二、讀詞
1、詞,是古代的一種歌詞,它有著很強的節奏感,請同學們拿出筆,用雙斜線給詞分分節奏。然后請生按照節奏讀詞,要求讀出節奏美。
2.說說為什么這首詞很順口,讓人讀來朗朗上口?——+押韻,那這首詞押的什么韻?——暮、路、處、渡和鷺的韻母都是U。請生齊讀這首詞。
三、品詞
1、其實一首詞也就講述了一個故事,(板書:故事)自由讀詞,同桌交流一下,說說這個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
師相機板書:沉醉、誤入、驚起
A、“沉醉”僅僅是因為喝醉酒了嗎?還被這無限的夕陽美景給沉醉了,想想,李清照可能和誰在喝酒?生自由回答……請生讀第一句話。抓住“沉醉”,想象李清照和她的朋友們會干些什么?品讀“沉醉”:還有什么也醉人呢?請生讀出濃濃的醉意。請生也來醉一次,讀第一句話。
B、喝呀喝,聊呀聊,不知不覺,天色已晚,李清照也該回家了,乘興而來,興盡而歸——“興盡”是什么意思?盡美酒、盡美景,也可以說是盡興……請生也來盡興一次,請生讀第二句話。
過渡:為什么會誤入藕花深處?因為酒喝的大醉,還因為天色在逐漸變黑。
導語:《如夢令》得內容富有情趣,通過感情朗讀、隨文解詞、展開想象、描述畫面等手段,可以把這首詞學玩。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于如夢令教學反思,供參考借鑒!
《如夢令》這首詞是李清照青年時期的作品,追敘她一次泛舟流連忘返,酒醉后幾乎迷路的情景,反映了她早期無憂無慮的生活和爽朗豪放的*格。在教學本課是,我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作為文言文,是我們語文教學的難點之最,因此在教學設計是個人認為本堂課的“煽情”或者“鋪墊”應該做好。老師朗讀一副對聯,奠定了全詞的情感基調。其次,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通過品讀詞句把課文讀活讀美、提醒學生體會33個字包含了無比豐富的內涵,直到最后跟著音樂吟唱本詞。并且教師通過范例來吟誦這首詞,使學生的興趣馬上濃厚。所有這些,都使學生感受到了學習《如夢令》的樂趣,從而激發了學生對祖國語文的熱愛。
2、指導學生理解語言文字。本課不僅采用了讓學生課前自學的方式理解每句詞的意思,還引導學生在課堂上找出“溪亭日暮”、“藕花深處”、“一灘鷗鷺”這三幅畫面,幫助學生把握整首詞的基本內容。另外,我也做到了注意課堂細節幫助學生理解詞句意思。例如,當學生把“興盡晚回舟”中的“興”讀成第一聲時,我就馬上給予糾正,讀準了“興”的聲調是第四聲,學生也就理解了它的意思。
3、在教學時,我抓住一個“醉”字切入,從詞中去逐層感受“美酒”、“美景”、“美麗的意外”帶給詞人的深深的醉意。讓學生根據詞語聯想畫面,“日暮溪亭”“藕花深處”“一灘鷗鷺”,在這些詞語的引領下,讓學生的腦海中出現一幅幅美麗的畫面,那畫面有聲有*、有人有景、有靜有動,充滿了無窮的生機與魅力。這一板塊設計,試圖喚醒學生所有的器官感受詞:用耳朵聽、用眼睛看、用嘴誦、用腦想象、用心靈感受,打開身體所有通道接收詞的信息,進入詞境,使學生學詞的過程成為愉悅身心的過程。但是,在課堂上我的美好愿望并沒有實現,因為好多學生并沒有進入詞的意境,沒有充分展開想象,這一環節只是成了少數優秀生的殿堂。
詩詞得教學總是和作者的了解緊密聯系,因為很多的詩詞和作者得生活經歷、時代背景、情趣心境有很大的關系,只有走近作者,才會為課搭建起豐厚得文化平臺,學生才能更好地理解詩詞的內涵,使我們的教學更有厚度和力度。
《如夢令》得內容富有情趣,通過感情朗讀、隨文解詞、展開想象、描述畫面等手段,可以把這首詞學玩。但是我覺得,還有更可貴的東西可以呈現給學生。比如,李清照先甜后悲的生活經歷的確令人唏噓不已,而烽煙四起的生活背景又讓人憶起宋朝那段風雨交加的歷史。從早期生活無憂的富家小姐到后來動蕩孤苦的遭遇,與其說是詞人的不幸,倒不如說是國家的不幸,民族的悲哀。這些都在李清照的作品里體現得非常清晰。課文僅僅是個例子而已,課上,我讓學生聯系起來反復品讀練習冊上提供的材料《聲聲慢》和另一首《如夢令》,給學生的沖擊是顯而易見的。這樣處理,并不是要把拓展的詞學透,而是理解大概的意思和意境以及作者的情感,為學生的學習指引方法不是比背出詩詞的意思更重要嗎?
《如夢令》教學反思:在學習這首詞前,我讓學生利用雙休日的兩天時間充分預習一下,特別是對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生活的經歷等作一下了解。星期一早讀課,當我檢查學生的預習作業時,發現孩子們的書上都寫得密密麻麻的:對作者的一些介紹、字詞的解釋、詞的意思(這些大都是從《課課通》上抄來的)。看著這一切,我對他們說:“看來你們已經做了充分的預習了,相信今天學習這首詞會很輕松。”“是!”同學們的臉上充滿了自信。
上課時,我先讓學生介紹對作者李清照的了解,很多同學都把手舉得高高的。然后我話鋒一轉:“那你知道在這首詞里作者向我們展現了哪些畫面呢?你能把自己感受到的或想象的畫面和大家交流一下嗎?”學生的手明顯比剛才少了,有幾個雖然說了一點,但語言不流暢,也沒有條理。(顯然,學生在預習時沒有充分、投入去讀詞。)于是,我再讓他們去讀這首詞,靜心思考。過了一會兒,同學們的手逐漸舉起來了,感受到了“溪亭日暮”的美景、“藕花深處”的清幽、“一灘鷗鷺”的驚慌,感受到了作者李清照“酒不醉人人自醉”,陶醉于美景,以及她極度愉悅的心情。同學們你一言,我一語,逐漸進入情境。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