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8-23
這是浣溪沙教學反思,是優秀的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在反復誦讀中體會詩詞所表達的意思和情感,品味詩意
●理解詞人情感主線。背誦全詞
2、過程與方法:
●理清借景抒發人生哲理層次,體味描寫的精妙
●通過想象畫面感受詞的意境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詞中蘊含的人生感悟
●培養樂觀曠達的情懷
教學重、難點:
1、誦讀詞,進而把握詞所表達的意思和情感
2、體會詞的意境,
教學設想:
通過朗讀、想象把無形的意境轉化為有形的畫面,以此來品味詞的妙處;借用多媒體手段加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并積極鼓勵學生互助學習。
教學用具:
多媒體設備、蘇軾圖片、古曲。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并出示“學習目標”:
明確:一首詞的意境往往是由畫面構成的,我們要學會通過想象畫面感受詞的意境;每一首詞都表達一定的思想感情,我們今天要體會的是詞中蘊含的人生感悟。
二、蘇軾及其背景介紹(結合幻燈片);教師配樂范讀全詞(課件出示課文內容):
1、 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自由發言,教師總結:
蘇軾又叫蘇東坡,是北宋杰出的文學家。他性格直率開朗,而政治道路不順。他寫這首詩的時候便是因“譏諷朝廷”被貶官至黃州。他的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格。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有《東坡全集》、《東坡樂府》。
2、 教師問:“這樣的情形如果放在一般人身上,他們心里會怎樣?” (幻燈片出示問題)
引導學生答:“憤懣、抑郁、凄涼。” (幻燈片出示總結)
3、 教師由此發問:“然而蘇軾是用何種心態去面對這種艱難處境的呢?” (幻燈片出示問題)
學生沉思中,教師用抑揚頓挫的語調配樂范讀全詞。
全體學生初讀全詞:
1.播放朗讀的音頻文件
2.學生在音樂聲中自讀,體會朗讀要領。
3.由學生推薦朗讀較好的同學誦讀
四、整體感知全文:
學生自由朗讀全詞,并試著用自己的話講述其中的意思,可以相互討論幫助。然后請學生發言,大家共同補充完善。教師提醒重點:
1、子規——布谷鳥;白發——代指老年;黃雞——代指時光流逝。(幻燈片提示)
2、 再請學生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這首詞的內容。
參考:詞人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感悟到人生哲理。
五、由蘇軾的心境引入畫面賞析:
1、教師提問:“大家覺得蘇軾在游清泉寺時心情是怎樣的?”
對學生各種不完全的回答,教師隨機引導。
2、教師引導:“如果我們能體會出這幅畫面的意境,也許我們就能體會出詞人的心情。下 面請大家閉上眼睛聽著朗讀走進這幅畫面,身臨其境地去感受,一會兒告訴大家你看到了什 么。”[上闕寫景,描繪了三幅畫面:——山下小溪邊,長著矮小嬌嫩的蘭草,山上松間沙路潔凈無塵,黃昏時瀟瀟細雨中杜鵑(布谷)在啼叫。畫面清新優美,淡雅寧靜;下闕轉入抒懷:——由西流的溪水,想到青春可以永駐。] (幻燈片出示圖片)
3、 向學生介紹畫面賞析的方法:反復誦讀、抓住特征、調動感官、聯想想象。
六、學生評點詞的意境。
學生口頭交流所看到的畫面。學生老師共同評點,最后點出這首詞的意境是“清淡幽靜”。
全體、個人朗讀全詞。
由畫面意境引出詞人心情:
1、 教師提問:“一個人在什么樣的心情下,筆下的景物才會如此清淡幽靜?”
學生討論后答:“平靜、寧靜。” (出示幻燈片)
2、 教師緊跟著問:“蘇軾面對挫折能夠保持一顆平常心,這體現了他什么樣的人生
態度?”
學生答:“曠達樂觀。”(出示幻燈片)
3、 教師再設置疑點:“那么蘇軾會不會就此放棄世俗的一切,不再執著于自己的理
想了呢?”
學生可在老師的提示下,看詞的下片,從而得出答案。
教師補充:“事實上,蘇軾在屢遭貶謫的晚年仍敢怒敢罵,可見他的堅毅執著。” (出
示幻燈片)
九、朗讀下片,理解含義。
1、 學生自由暢談對下片的理解或所受啟發。
2、 教師結語:“這是不服老的宣言,是對青春活力的召喚,對美好未來的向往。它指引 我們積極樂觀,奮發向上,對人生充滿信心。尤其當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應該保持一個平 和的心態,勇往直前。我們還應抓緊時間努力學習,同學們,你們說對嗎?” (出示幻燈片)
十、全詞小結:
全詞情景理交融,充分體現了蘇軾曠達樂觀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給我們以生活的啟示。 (出示幻燈片)
情——寧靜自適
景——清淡幽靜 情景理交融
理——曠達樂觀
十一、學生自由背誦全詞:
十二、拓展練習: (出示幻燈片)
《浣溪沙》是蘇軾被貶黃州之后的作品,這首詞上闋寫景,下闋抒懷。上闋主要是對意境的品味,為了讓學生深切體會到詞中的景,我采用了聽、讀、想象結合的方法,通過范讀、欣賞音樂、想象畫面等途徑,學生還是比較到位地融入了情境。而對于下闋的抒情,確實是教學的難點,也沒有達到讓學生站在主體地位去感受、表達和感悟的目的。用姜老師的話說,就是“把語文課上成了思想品德課”。而如何把這樣說理性的抒情內容上得“有理有趣”,正是我最需要去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要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與習慣”、“小學語文教學應該立足于促進學生的發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鑒于以上要求,我認為“古詩詞的教學就是要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創新探究的能力,使學生終身受益。反觀我的課堂,下闋的教學完全是“植入式”的,沒有把學習的主動權交到孩子手上,所以孩子的感悟不深,課堂也出現了“萬馬齊喑”的現象。通過學習和反思,我認為要讓課堂變得更加“有情有趣”,可以從以下方向去努力。
一.通過課前設疑,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學生都有好勝之心,在預習時拋下一兩個能勾起學生興趣的問題,不僅為學生的預習提供了方向,也能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更能讓課堂中的學生思想更加集中,思維更加活躍,氣氛也會隨之熱烈起來。
二.充分發揮想象和聯想。在教學《浣溪沙》時,我也運用了對比欣賞的方法,把陳著的《續侄溥賞酴勸酒》和白居易的《醉歌》拿來與蘇軾的.詞對比,意在突出蘇軾對于“時間一去不復返” 的特殊解讀,體會蘇軾豁達的襟懷。但是效果卻不明顯,原因是,這三首詩詞的解讀,完全是我一個人在做,我把我的理解一股腦兒灌輸給學生,而沒有留時間給學生,讓他們自己去品析。如果讓他們根據對詩詞的理解談談自己的觀點,暢所欲言,課堂效果肯定會更好。
三.運用多媒體創設古詩詞教學情境,可以更有效地提高教學效果。在傳統的教學手段中融入音樂、錄音、錄像、動畫等,營造出與古詩詞內容相吻合的情境、氣氛,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品讀的興趣,使他們的身心沉浸于古詩詞的美好境界,達到學習的最佳心理狀態。
作為一個擁有悠久歷史的大國,優秀詩篇合著中華民族的脈搏,時時刻刻撞擊著國人的靈魂,滋養著國人的性情。所以,古詩詞在語文教學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讓古詩詞教學課堂更加“有理有趣”,任重而道遠。
詩詞教學不能脫離對意象的解讀。“意象”包抱“意”和“象”兩個方面的內容。這里的“意”指創作客體的客觀物象。按一般情況說,物是客觀存在的,它原本是什么樣子,就應當說成什么樣子,不能有絲毫的差錯,這便是所謂的客觀表述。但物象一旦進入詩人的眼中,就會蒙上一層主觀色彩,這就是古人說的“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因此詩詞的意象就是詩人的思想感情與客觀物象的配合,而意境則是詩人通過種種意象的創造和組合所構成的一種充滿詩意的藝術境界。詩詞是以意象來反映詩人眼里和心中的世界的,在教讀詩詞時,要引導學生通過對意象的分析加入豐富的想像和聯想對詩詞做出多義性的解讀并揣摩詩人的情感。
詩詞中蘊藏著豐富的精神營養,它對青少年成長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詩詞不僅可以使學生學習中華民族優秀的語言文化,而且可以使學生了解民族語言的演變和淵源。詩詞深奧的語言,不僅可以培養學生嚴謹的思維,同時有助于增強學生的感受力和想像力。詩詞想像的思維方式以及詩詞審美的再創造性,有助于開發學生創性思維,它的“暗示性”原則,對藝術、通感以及它的繪畫,音樂美可以不時刺激學生在心靈迸發審美創造的火花。
初次嘗試古詩詞教學,收獲頗豐。這收獲,包括個別教學環節所達到的教學效果,讓我體驗到了些許成功的愉悅,讓我對這個以前所懼怕的“未知的領域”不再望而卻步,而更多的,則是通過這節課中暴露出來的問題和聽課老師們給我的寶貴意見和建議,我有了更多的思考,明確了可以努力的方向。
《浣溪沙》是蘇軾被貶黃州之后的作品,這首詞上闋寫景,下闋抒懷。上闋主要是對意境的品味,為了讓學生深切體會到詞中的景,我采用了聽、讀、想象結合的方法,通過范讀、欣賞音樂、想象畫面等途徑,學生還是比較到位地融入了情境。而對于下闋的抒情,確實是教學的難點,也沒有達到讓學生站在主體地位去感受、表達和感悟的目的。用姜老師的話說,就是“把語文課上成了思想品德課”。而如何把這樣說理性的抒情內容上得“有理有趣”,正是我最需要去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要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與習慣”、“小學語文教學應該立足于促進學生的發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鑒于以上要求,我認為“古詩詞的教學就是要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創新探究的能力,使學生終身受益。反觀我的課堂,下闋的教學完全是“植入式”的,沒有把學習的主動權交到孩子手上,所以孩子的感悟不深,課堂也出現了“萬馬齊喑”的現象。通過學習和反思,我認為要讓課堂變得更加“有情有趣”,可以從以下方向去努力。
一.通過課前設疑,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學生都有好勝之心,在預習時拋下一兩個能勾起學生興趣的問題,不僅為學生的預習提供了方向,也能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更能讓課堂中的學生思想更加集中,思維更加活躍,氣氛也會隨之熱烈起來。
二.充分發揮想象和聯想。在教學《浣溪沙》時,我也運用了對比欣賞的方法,把陳著的《續侄溥賞酴勸酒》和白居易的《醉歌》拿來與蘇軾的詞對比,意在突出蘇軾對于“時間一去不復返”的特殊解讀,體會蘇軾豁達的襟懷。但是效果卻不明顯,原因是,這三首詩詞的解讀,完全是我一個人在做,我把我的理解一股腦兒灌輸給學生,而沒有留時間給學生,讓他們自己去品析。如果讓他們根據對詩詞的理解談談自己的觀點,暢所欲言,課堂效果肯定會更好。
三.運用多媒體創設古詩詞教學情境,可以更有效地提高教學效果。在傳統的教學手段中融入音樂、錄音、錄像、動畫等,營造出與古詩詞內容相吻合的情境、氣氛,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品讀的興趣,使他們的身心沉浸于古詩詞的美好境界,達到學習的最佳心理狀態。
作為一個擁有悠久歷史的大國,優秀詩篇合著中華民族的脈搏,時時刻刻撞擊著國人的靈魂,滋養著國人的性情。所以,古詩詞在語文教學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讓古詩詞教學課堂更加“有理有趣”,任重而道遠。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