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8-20
這是錢塘湖春行優秀教案,是優秀的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 反復朗讀,能夠理解詩意。
2、 能夠抓住關鍵詞語,品析詩歌內容,體會詩人用詞的精妙,掌握一些鑒賞詩歌的方法。
3、 體會詩人對早春西湖之景的喜愛之情,陶冶自己的情*。
教學重點:
反復朗讀,能夠理解詩意。
教學難點:
1、能夠抓住關鍵詞語,品析詩歌內容,體會詩人用詞的精妙,掌握一些鑒賞詩歌的方法。
2、體會詩人對早春西湖之景的喜愛之情,陶冶自己的情*。
教學方法與手段:
朗讀法、賞析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有句諺語叫“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意思是在天上天堂最美麗,在人間蘇州、杭州最美麗。說到杭州,大家首先想到的是西湖,今天我們學習的《錢塘湖春行》就是白居易游覽西湖時寫下的名篇,錢塘湖是西湖的別稱。下面,我們就隨著白居易去西湖賞玩一番。
二、誦讀感知
學習古詩,一定得多讀,那么誦讀古詩要注意些什么問題呢?——讀準字音、讀準節奏、讀準語調。
請一生試讀,其他同學點評,教師明確。
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新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里/白沙堤。
注:“爭”、“啄”應讀得輕快些、有活力些,誰家應讀出疑問語氣,最愛句應讀出詩人的喜悅之情。
我們再來齊讀這首詩,注意剛才的幾個要求。
三、理解內容,還原畫面。
通過剛才的讀,同學們知道這首詩寫得什么時候的西湖嗎?——早春。你的依據是?請你從詩歌中找出依據。提示:可抓住體現早春特點的詞語。
預設:初平:初,剛剛,春水不是很大,剛剛使得水與堤岸齊平,從水初平可看出是早春。
幾處:而不是處處,說明鶯的數量不多。
早鶯:早來的鶯,也寫出了是早春。
誰家:這里是某家或者某幾家的意思,而不是每家,家家,也寫出燕子數量之少,體現早春。
新燕:剛從南方過來的燕子,寫出這里開始變暖,體現早春。
爭暖樹:春寒未退,所以黃鶯爭著棲息在朝陽的樹枝上。從早鶯的這一行為可以看出是早春。
啄春泥:燕子啄泥是用來筑巢,也寫出了燕子新到,體現早春。
淺草:淺,在這里可以理解為顏*不深或者指草短小,一個淺字即點明早春的季節。
才能:剛剛能,寫出草不高,側面點明了*在早春。
沒馬蹄:沒,在這里是遮沒的意思,草還沒有長高,所以剛能遮住馬蹄。
漸欲:漸,逐漸的意思,欲,想要,將要的意思,寫出花兒將會越開越多的情景,這里也能體現早春。
(過渡)同學們找得都非常好,我們知道王維的詩被稱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其實這首詩白居易所描繪的早春之景中,每句都有優美的畫面,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話描繪出來?請同學們參照下面的示例,用下面的句式來描繪畫面。
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我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我聽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我感受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我從“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中看到了詩人騎著一匹高大的白馬,從孤山寺的北面出發,一會兒走到了賈亭的西面,展現在詩人面前的是開闊的場面,平坦的湖面在藍天白云的映襯下顯得更加遼闊。
學生根據對詩句的理解用句式來描繪畫面。
教師適時點評指導。
四、析手法
從剛才同學們描繪的畫面中,我們可知西湖的景*十分美,由此詩人喜歡這里,哪個詞最能體現詩人此刻的情感。(愛/最愛)對,本詩就是通過描繪西湖的美景,表達詩人對早春西湖的喜愛之情。我們來齊讀最后一聯,把作者的喜愛之情讀出來。
同學們有沒有思考過為何作者能把這首詩寫得這么美這么好?我們能不能從一些寫作手法來分析這首詩歌。(小組討論,一會交流。)
1、 運用了描寫的手法,“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新泥”描繪了早春的一派生機,注重煉字,“爭”、“啄”使得這一畫面更具有動態感。
2、 運用了抒情的手法,直抒胸臆地表達了詩人對西湖早春之景的喜愛之情。
3、 景中寄情,“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新泥”,“爭”字寄寓著詩人對早鶯的喜愛之情。
4、 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幾處早鶯爭暖樹”,一個“爭”字,賦予鳥以人的特*,寫出了鳥的生機,表達了詩人對早春景物的喜愛之情。
5、 動靜結合,詩人寫了動態的早鶯和新燕,寫了靜態的淺草和春泥,增加了畫面的美感。
6、 按照一定的順序而寫,本詩按照詩人的游覽順序完篇,從孤山寺出發,經由賈亭,最后到白沙堤,這樣寫使得全詩條理清晰。
7、 具有**美。詩中雖沒有明寫**,卻處處可讓讀者想見**。如:水:清澈的。云:白的。天:藍的。草:綠的。馬:白的。
總結:這首詩之所以寫得好,寫得美,原來是運用了如此多的寫作手法,我們平時寫作的時候如果也能適當的使用一些寫作手法,一定會使我們的文章增*不少。
五、再讀感受
這首詩講到這里,同學們還有什么疑問嗎?(有則共同探討)那我們再來齊讀這首詩,去感受西湖之美,去感受詩人對西湖的喜愛。
六、作業布置
1、 積累描寫春天的優美語句及詩文。
2、 把《錢塘湖春行》改寫成200—300字的短文。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歌。
能力目標:用心品味詩歌形象的語言,培養學生賞讀詩歌的能力。
情感目標:感受作者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通過精讀、誦讀、美讀,理解體味詩歌的意境美、語言美,受到美的熏陶。
教學難點
品味語言,體會詩的意境。
教學方法
誦讀為主,學生為主,先學后教,當堂訓練。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授課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
1、導入新課
2、作者簡介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詩人。他的歌政治傾向非常鮮明,重視諷喻,崇尚簡單易懂。代表作有長篇敘事詩《長恨歌》、《琵琶行》。
二、揭示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背誦詩歌;
2、用心品味詩歌形象的語言;
3、準確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
三、整體感知
1、點名朗讀,同學糾正。
2、聽錄音朗讀,感染學生。(注意聽準字音、劃出節奏、標出韻腳)
3、學生齊讀詩歌一遍(注意讀出情感,讀出韻味)。
(1)、通過詩歌的題目,我們可以發現什么信息?大家猜一下作者是如何游西湖的?
(2)、作者游西湖的路線是怎樣的呢?
(3)、此詩寫的是西湖什么時候的景色?從哪些詩句可以看出來?
四、二讀課文,理解內容。
1、請放聲朗讀詩歌,對照課文下注釋,理解詩句意思。如有疑難,可與同桌討論,也可舉手問老師。
2、生自學;師巡視;教師抽查學生自學情況。
3、指名學生譯講詩歌。
五、三讀課文,品味探究。
1、詩中為突出早春的特點,描寫了那些典型的景色?
2、“幾處”為什么不是“處處”?“誰家”為什么不是“家家”?
3、舉例說明本詩中引用了何種修辭手法?
4、詩中直抒胸臆的詩句是哪句?
5、師生共同歸納賞析詩歌的方法。
六、拓展延伸
猜猜下列詩句描繪的是哪個季節的景色?再按照春夏秋冬的順序進行排列
1、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2、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3、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4、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七、課堂達標訓練
1、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1)“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中的“漸欲”和“才能”表現了()
(2)這首詩是寫()作者的興趣不在于介紹某一處名勝或某一種景物,而是從總體著眼描繪()
八、課外作業
1、背誦、默寫全詩。
2、根據你對《錢塘湖春行》的理解,把它改寫為一篇小短文,題目自擬。
九、教師寄語
最后老師根據這首小詩,送給大家一幅對聯,希望同學們都能做一個富有詩情、詩心之人:
鶯歌燕舞,姹紫嫣紅,西湖處處春明媚
詩情畫意,齊歡同樂,心海時時愛暖盈
【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
⑴分析、理解本詩的意象和象征意味。
⑵能有感情地誦讀詩歌。
2.情感目標
領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詩歌的情境美。
3.能力目標
通過誦讀、欣賞增強對詩歌的分析能力。
【教學重點】
誦讀、意象分析、感情把握。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前幾天我們跟著朱自清先生一起去欣賞了江南春天的美景,和老舍先生一同感受了濟南冬天特有的`魅力,今天我們將穿越時空到1180年前的西湖去看看, 1
唐朝詩人白居易一起去領略早春西湖特有的美景。(板書課題)
二、作家及作品
白居易,字樂天,自號香山居士,唐朝杰出的現實主義詩人,以樂府詩見長,其詩歌形象鮮明,語言通俗,每寫好一首詩,都先讓老人先讀,不懂就改詩。 唐代三大詩人:李白(浪漫主義詩人,稱為“詩仙”)、杜甫(現實主義詩人,稱為“詩圣”)、白居易(現實主義詩人)
代表作:《長恨歌》《琵琶行》
三、朗讀
1、自讀,標出不會讀的字詞(抽一名學生讀)
2、糾錯,范讀(聽節奏及感情)
3、指導斷句(意義劃分法)
4、學生自由讀
5、指名朗讀
6、齊讀
四、解題(引導學生完成)
地點:錢塘湖 季節:春 事件:行(騎馬游春) 體裁:七言律詩(教師講解:首聯、頷聯、頸聯、尾聯的認知)
注:結合時代背景講事件
五、理解內容
明確:結合注釋,四人一組合作完成課文理解
六、賞析
1、本文圍繞哪兩個字來寫。
明確:“春”、“行”
詩人的“行”蹤(游蹤是如何的?從文中找出詞語)
孤山寺北--------賈亭西--------湖東--------白沙堤
(注:抓題眼)
2、詩人在途中看到了什么,用原文回答。(尋景物)
2
孤山寺北--------賈亭西--------------湖東--------------白沙堤 | | |
水 幾 誰 亂 淺 綠
面 處 家 花 草 楊
初 早 新 漸 才 陰
平 鶯 燕 欲 能 里
云 爭 啄 迷 沒 白
腳 暖 春 人 馬 沙
低 樹 泥 眼 蹄 堤
3、行程找到了,現在我們看看寫了什么“春景”?哪些屬于初春之景? 明確:春景-------水、云、鳥、樹、泥、花、草
初春之景(細節描寫)-----水面初平、爭暖樹、 啄春泥、 沒馬蹄 早鶯 新燕 亂花、淺草
4、詩中哪句詩流露出詩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悟詩情)
“最愛湖東行不足”,說明了詩人流連忘返、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體現了作者對“春”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5、賞析:“幾處”為什么不是“處處”、“誰家”為什么不是“家家”?
因為還是初春季節,故不是處處、不是家家,由春的歌手和春的信使來展現出大自然剛從沉睡中剛蘇醒過來。
七、小結
這首詩的題意主要在“行”字詩人寫騎馬游春的樂趣,從孤山寺北寫起至白沙堤止開頭寫“水面初平”是孤山寺所見之景,中間寫游程中所見,最后用“綠楊陰里”寫白沙堤之景,輕快明麗,令人目迷神馳。
賞析詩歌的方法:抓題眼、尋景物、悟詩情(重點)
作業布置
1、賞析頷聯,描繪了一幅怎樣的圖畫?
2、背誦此詩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誦背全詩。
2、品味語言,體會詩的意境。
3、啟發學生熱愛中國傳統文化提高文化品味和審美情趣。
4、引導學生了解自然,熱愛自然,尊重自然。
教學重難點:
1、有感情的朗讀誦背全詩。
2、品味語言,體會詩的意境。
課前準備:
1、收集與春有關的資料;
2、收錄機、磁帶;
課時:一個課時
教學設計:一、備讀導入新課:
1、學生自由背誦唐詩,說唐代著名詩人,引出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號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原籍山西太原,祖上遷下邽(今陜西渭南)。晚年官太子少傅,謚號文,世稱白傅,白文公。
錢塘湖是西湖的別名,它是我國最著名的風景區之一。唐宋以來,寫西湖的詩篇多得難以統計。提起西湖,我們自然會想起蘇軾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讀了白居易的這首詩,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一笑的西施面影。詩中描寫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風光,抒發了詩人喜悅的感情。這首詩以即景寓情見長,寫詩人騎馬瀏覽中所見到的西湖早春風光,使人覺得生意盎然,如親見一般,真不愧為名篇。
2、學生說白居易的小故事,引出新課;
二、初讀熟悉全詩:
1、聽錄音,要求學生正音正字;
2、齊讀;個別讀;抽生朗讀,指導朗讀技巧(聲音洪亮,節奏抑揚頓挫,情感自然)
4、范讀,學生思考:A、劃出壓韻的字;B、分析這是一首什么體裁的古詩?C、找出其中的對偶句,體會其特點。
三、理清游蹤:
1、誰能劃出標題寫了幾方面內容,并說明理由;
2詩人說“行”,你能找出依據嗎?
詩人是騎馬游西湖,所以詩里提到了“游蹤”,但詩里寫游蹤跟散文不一樣,是用不著作細致交代的,要仔細想想才看得出來。詩人的游蹤為:(從孤山的北面到湖東的白堤)
四、尋覓春蹤:
1.閱讀全詩,想一想,寫了春天的哪一個階段?是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呢?
(學生分組討論后自由發言)
歸納:早春;大致有春水,春云,春鳥,春樹,春泥,春花,春草,在具體分析時,結合朱自清的《春》中春花,春草的描寫。
師小結:白居易用妙筆為我們繪出了一幅水漲云舒鶯歌燕舞,花亂草綠,游人如織的.西湖早春圖。
五、品讀詩中妙筆:
1.古人對語言的錘煉極為講究,所謂“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其實都是“吟安一個字,撫斷數根須”的結果,白居易、歐陽修、賈島都是其中的典范。本詩“亂花漸欲迷人眼”中的“亂”不僅寫出了花的品種數量之多,花開之多更顯出了一種勃勃的生機,詩中還有類似的妙筆,你能找出一些嗎?
自由討論,自由發言,歸納:“初、低、早、爭、暖、新、春、漸、淺”
2.個別詞句欣賞:
①首聯:詩人從大處落筆,寫行經孤山寺賈亭時看到的山光水色。
“初平”,寫春水初生,略與堤平。“云腳低”,寫白云低垂,與湖水相連,勾出了早春的輪廓。杜甫有句云“日腳下平地”,形容太陽落山;李賀有句云“露腳斜飛濕寒兔”,形容露水下落之狀。腳,有下垂義。
②頷聯:寫鶯燕,是詩人所見。鶯是春的歌手,都爭著飛到向陽的樹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開始銜泥筑巢,一片生機勃勃之勢。
“幾處早鶯”有什么含義?
(鶯不多;如多,當為“處處”。)為什么“爭暖樹”。(余寒猶在,鳥兒也想曬太陽。)鶯不多,燕子多不多呢?(“誰家”猶言某家,“銜新泥”者,始筑巢也,可見也不多。)鶯是春天的歌手,燕是春天的信使,鶯燕不多,故為早春。這兩句專寫鳥兒。
③頸聯:寫花草,著重表現詩人的感受。馬在淺草地上走得很輕快,看花的時間長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紅,使人目不暇接,會產生迷亂的感覺。
為什么說“亂花迷眼?(詩人在馬上觀花,時間長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紅,便有迷亂之感。)
這樣寫,跟詩題有關嗎?(暗切題中“行”字)
淺草有什么用意?(草初生,故,“淺”,也是早春景象;“沒蹄”,也是暗切題中“行”字。)
④問:哪句詩說明詩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最愛湖東行不足”一句說明詩人流連忘返,已完全陶醉在這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
問:最后兩句是怎么結住全詩的?(用抒情方式)這兩句頗有韻味,能品味出來嗎?詩人最喜愛的是什么?(在白沙堤的綠楊陰里按轡徐行,可是開頭只指出方位,“湖東”,面積太大了,為什么詩人“最愛”呢?到最后才點出白沙堤和它的景物特征,這就耐人尋味了。)
六、悟讀景中情語:
1.作者在全詩中流露出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2.詩中哪一個詞最能概括這種感情?
“最愛”;前六句景中有情,后兩句情中有景,全詩情景交融
3.學了《春》、《錢塘江春行》我們對自然應該持什么態度?
熱愛自然,保護自然,尊重自然。
4.錢塘湖除了優美的自然景觀,還有兩位大忠臣陪在湖邊,知道他們是誰嗎?
于謙和岳飛;于謙寫了“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則是對岳飛的褒揚,我們要學習他們“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高風亮節。
七、展讀盡顯春機:
同學們,現在請把你們收集到的有關春的作品展示出來,請大家注意:
1、美術作品請張貼在黑板上。
2、文學作品上展板。
板書設計:
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水漲云舒
賈公亭游春鶯歌燕舞
白沙堤蹤蹤花亂草綠
游人如織
西湖早春圖(最愛)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