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9-02
這是秋天的懷念教案一等獎,是優秀的七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5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讀懂課文,受到偉大母愛的熏陶感染。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聽配樂朗讀,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2、懷念的對象有很多,這篇課文是懷念誰呢?(母親),為什么懷念母親呢?下面我們來學習《秋天的懷念》一課,來體會一下偉大的母愛。(板書課題,學生齊讀。)
二、分小組自學
1、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2、想想母親是怎樣關心“我”的,體會作者是怎樣透過這些小事,表達對母親的一片深情的。
3、聯系實際(可以是親身體會到的,也可以是收聽、收看到的)說說自己的收獲。
三、匯報自學情況
重點交流討論:
1、母親重病纏身,還要推著下肢癱瘓的“我”去北海公園看花,結果怎樣?(母親帶著重病的身體,最終沒能滿足我而死去。)
2、母親是怎樣關心“我”的?(在我因雙腿癱瘓而暴怒無常時,母親耐心地安慰我;為了讓“我”散心,母親又想方設法幫我去北海;在臨終前,還在念叨生病的兒子和未成年的女兒)。
3、作者是怎樣透過這些小事,來表達對母親的一片深情的?(母親的深切關懷今生已無法報答,只有無盡的思念纏繞心中。)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母子深情。
四、課文內容的拓展
1、平時生活中父母是如何關懷我們的?我們又是如何回報父母的?
2、教師歸納小結,教育學生父母撫養我們不容易,應報答父母的恩情。
五、總結全文
讓學生說說學完這篇課文后的感受,說說作者想對母親說的話。
教學目的:
認識本課生字,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母子情深,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體會課文內容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難點:
聯系課文內容,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過程:
(一)從課題引入
齊讀課題。秋天是我們看菊花的時候,在這時候作者想到了誰?(母親)。這是史鐵生為了懷念母親,寫下的文章,誰能介紹一下有關作者和作品的資料嗎?(學生介紹老師補充)然后,讓學生讀一讀本課的生字(投影打出,讀準即可)。
(二)學生自由讀課文,從整體感知內容。
1、自由讀課文,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什么?你覺得課文中的母親是一個怎樣的人?(學生可簡單說)教師板書:“關心我”
2、默讀課文,標出母親關心我的四件事,并且畫出課文的哪些地方使你最感動,并把簡單的體會批注在書旁。
3、在自學的基礎上小組討論交流
4、在全班交流,老師引導學生抓信“母親”的表情、動作、語言來說,盡量說得詳細,讓學生透過這四件小事概括出母親的愛是一種什么樣的愛?
板書:堅強、無私、偉大
(三)學生有感情地朗讀來體會這種情感。
同學們剛才體會得不錯,你能把你感受到的這種愛讀一讀嗎?學生自由讀自己感受深的句子或段落,然后指名讀,互評后再讀。
(四)討論交流
然而當時“我”未能體會母親的這一片苦心,這無私而偉大的愛,就在母親與“我”訣別的時候,“我”才真切地體會到了母親的深情,才真正懂得了母親沒有說完的話。你們想想這話是什么意思?學生讀書,聯系上下文后說出:母親希望“我”和妹妹好好活著,“我”和妹妹都知道母親對我們的希望,一定不讓母親失望。
(五)進行口語訓練
假如清明節到了,作者面對母親的遺像偉說些什么呢?
教師根據學生說的內容,概括出詞語板書:愧疚、熱愛、懷念。
【課文簡析】
《秋天的懷念》是人教版第九冊第十課的課文。文章以飽含深情的語言透出一個雙腿癱瘓的殘疾人——史鐵生,在秋天,體味母愛、懷念母親,并極度追悔的情感世界。因為癱瘓,他曾一度對生命完全失望,失去了生活的信心,終日沉浸在自己的苦難中難以自拔;因為痛苦,以至于他忽視了慈愛的母親對他無微不至的照顧,尤其是母親身患重病,他竟全然不知,直到母親永遠地離開了他。又一個秋天,面對潑潑灑灑的菊花,他終于在愛、思念中明白了“好好活下去”的含義,在悔恨中深味無邊的母愛!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掃清字詞障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
(1)理解史鐵生雙腿癱瘓時的痛苦心情。
(2)體會母親無私偉大的愛與苦。
(3)理解“好好活”的含義,感受無盡的追悔。
【教學重難點】
1、理解史鐵生雙腿癱瘓時的痛苦心情。
2、體會母親無私偉大的愛與苦。
3、理解“好好活”的含義。
4、感受無盡的追悔。
【教學準備】
1,查找作者的有關資料;
2、制作多媒體課件;
3、準備馬思聰《思鄉曲》,《鄉愁》曲子。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流程】
一、 激情渲染——點燃心靈火花。
1、激情導入:配《鄉愁》曲子
21歲是一個意氣風發、風華正茂的年紀,然而,就是在這樣如花的季節,作者不幸
因病癱瘓。從此,他終身不得不以輪椅為伴。這是一分多么沉重的苦難呀!面對癱瘓的
雙腿,殘缺的天空,不完美的人生,他是怎樣走到今天,成為為世人所景仰的著名作家
呢?讓我們一起走入《秋天的懷念》,走進史鐵生的心靈世界。(板書課題:秋天的懷念)
(低回哀婉,如泣如訴的樂曲聲中,教師飽含深情地導入,以牢牢抓住學生的心弦,學生的情感受到感染,閱讀的興趣被調動起來,為后文的學習做了鋪墊。)
2、就課文題目,你明白了什么?有什么問題?
(學生暢所欲言,明白“懷念”代表難以割舍的感情,“秋天”點名了事情發生的季節。這能進一步激起學生閱讀和探究的欲望。)
二、統觀全篇——把握大體主脈。
1、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讀通句子,把握文章大意。
2、讀完課文,從課文的內容、情感上你想說點什么?
交流:a、感受到母愛的偉大與無私。
b、體會到作者的心情非常糟糕、痛苦、失去活下去的信心。
c、感受到作者深深的懊悔、自責、內疚。
……
〔教師小結〕:你們有一顆如此善感、善悟的心,相信你一定會更深地理解他,成為他的知己。
〔此部分流程設計意圖:培養學生整體把握課文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既尊重了學生個性化閱讀習慣,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又注重了情感體驗。〕
三、詳細探究——剖析內部精要
(一)將心比心——體味痛苦中難以言狀的絕望。
1、假如你是史鐵生,在意氣風發的時候癱瘓了雙腿,你的心情會怎樣?(板書:我)
2、那史鐵生呢?會不會有同樣的感受?再讀課文,在文中找出最能表現他心情的語句。
a、用你的朗讀來告訴大家你體會到的東西。
如:雙腿癱瘓后,我的脾氣變得暴怒無常。望著天上北歸的雁陣,我會突然把眼前的玻璃砸碎;聽著收音機里甜美的歌聲,我會猛地把手邊的東西摔向四周的墻壁。 (估計回答:痛苦) (板書:痛苦)
“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這兩條可恨的腿,喊著:“我活著有什么勁!” (估計回答: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氣)
“哎呀,煩不煩?幾步路,有什么好準備的!” (估計回答:煩躁、痛苦)
〔朗讀指導〕:讀我“暴怒無常”的句子時要讀出“暴怒”,“絕望”的語氣。學生自主交流、體會。
〔教師小結:是啊,等你們21歲時,可能在跋山涉水、奔馳球場,活蹦亂跳等等,而史鐵生呢,就連走路都永遠不可能了。所以我們說他活得——痛苦!〕 (板書:痛苦)
b、因為如此痛苦,所以:
每當望著北歸的雁陣,他會 ;
聽著收音機里甜美的歌聲,他會 ;
母親請求他去看菊花時,他又會 ;
還會 。(出示課件)
〔此部分流程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意識。在閱讀中加深理解,反復體驗。立足課文,并力求有所突破,搭建創造語言實踐活動的條件,促進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發展。〕
(二)抽絲剝繭——深味苦難里被掩埋的母愛。
1、在史鐵生活得最痛苦的時候,是誰在他身邊?
2、當時母親的身體狀況如何?請找出相關語句,朗讀出來。
如:a、“可是我卻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經到了那步田地。后來妹妹告訴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來覆去地睡不了覺。”
b、“她出去了。就再也沒有回來。鄰居的小伙子背著我去看她的時候,她正艱難地呼吸著,大口大口地吐血……” (課件)
3、a、這些痛苦兒子知道嗎?母親知道嗎?然而,面對死亡,母親有沒有把玻璃砸碎?有沒有把東西摔向墻壁?有沒有喊著我活著有什么勁?而是什么?(教師問一句,學生接一句) (估計回答:忍) (板書:忍)
b、可母親沒有暴怒無常,而是把一切都忍了? (估計回答:為了兒子)
c、母親是什么樣的母親? (估計回答:堅強與無私)
(此處在老師的引領和點撥下,教會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要從字里行間抓住隱含的情感幫助理解。)
4、再讀課文,看看母親為了兒子究竟還做了什么?你從中讀到了什么?以小組為單位
進行討論交流。
a、我暴怒無常,母親撫慰我。
“……母親就悄悄兒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著我的動靜。當一切恢復沉寂,她又悄悄兒地進來,眼邊紅紅的,;看著我……”(課件)
(此處抓住母親的神態、動作描寫,“悄悄躲出去,偷偷地注意我,又悄悄地進來,眼圈紅紅地看著我”體會母親撫慰我的細致和體貼和內心的痛苦。)
“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說:‘咱娘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
兒活………’”(課件)
(此處理解“撲”的是什么?“抓”住的是什么?“忍住”的又是什么?在母親內心的傷心、心疼、無奈和痛苦中體味她的堅定、執著。老師指導,朗讀要讀出這些感受。)
b、我失去“活”的信心,母親央求“我”看花。
(學習時引導學生抓住幾個關鍵詞:“央求,喜出望外、高興、絮絮叨叨、敏感”來體會母親情感的變化,從而體會母親深沉而無私的愛。朗讀時隨母親心情的變化語速時而緩慢,讀出央求的語氣,時而歡快讀出如釋重負,充滿希望的語言。)
c、面對癱瘓的我,母親更加敏感。
“……對于‘跑’和‘踩’這一類字眼,她比我還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沒有回來。”
(前面歡快的語調在此戛然而止,母親因失言而重陷痛苦的現實與無奈中的畫面在學生的腦海里凸顯。由此,再次強調“苦”) (板書:苦)
〔教師小結〕:母親的忍,母親的愁,母親的喜悅、敏感都是因為什么?
(估計回答:愛!) (板書:愛)
〔此部分流程設計意圖〕:在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讓學生分四人小組合作學習、交流探究,通過抓重點詞句品讀,討論后學生匯報。教師相機指導朗讀。這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 熏陶,獲得思想啟迪,最終得到美的享受。
(三)恍然大悟——愛無盡,悔無期,好好活下去。
1、然而就這一去就再也沒有回來。在臨終前她最后一句話是:“我那個有病的兒子和我那還未成年的女兒……”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估計回答:母親生命垂危時對兩個孩子的無盡的牽掛。)
(引導學生在品讀中想象。朗讀時用緩慢的語速,低沉的語調勾畫出無私、堅強,為兒子付出全部的母親;為兒子最能忍住痛苦,而自己卻病得大口大口吐血的母親;臨終前,都依然掛牽著自己的孩子的平凡而偉大的母親形象。)
2、臨終前母親的話未完,請大家想想母親究竟想說什么呢?請補充完整。
交流:
a、“我那個有病的兒子和我那未成年的女兒,你們倆在一塊兒要好好活,好好兒
活……”
b、“你和妹妹一起好好活……”
〔教師小結〕:母親的一生,把愛全給了自己的孩子。不僅忍受病痛,還要面對孩子的不幸,她真是苦上加苦啊!然而,他是那么無私、堅強,臨終前,都依然掛牽著自己的孩子。愛,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還在延續。
3、教師配樂朗誦:
“又是秋天,妹妹推著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黃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潔,紫紅色的花熱烈而深沉,潑潑灑灑,秋風中正開得爛漫,我懂得母親沒有說完的話,妹妹也懂。我倆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
a、文章結尾作者寓濃濃的思母之情于潑潑灑灑,爛漫開放的菊花之中。“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菊花依舊,慈母卻不在,睹物思親,怎不傷懷?在這樣一個秋天,回憶起母親的愛、鼓勵與期望,仿佛看見作者手捧鮮花與母親的亡靈對話,怎不令人淚下?此刻,史鐵生的內心是怎樣的呢?
交流:
對母親無盡的思念。
作者今天能有這么大的成就要感謝母親,應該是充滿了感激。
物是人非,作者應該是滿腹的愧疚吧!
……
〔此部分流程設計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品讀中感悟,在感悟中品讀作者對母親的熱愛、思念,最后調動所有的情感,激起愛與悔恨的共鳴。〕
三、拓展延伸——提升讀者情感
1、又是秋天!作者面對潑潑灑灑、漫山遍野的菊花,不禁耳畔響起母親親切的話語;眼前浮現她紅紅的雙眼;感受到她內心分明的痛苦,這時的史鐵生會說些什么?
交流: 母親,兒子好想您啊!我會好好活下去!
感謝您——母親,是您給予了我活下去的勇氣與信心。
對不起,母親!兒子沒有珍惜您的愛,更沒有回報您的愛,讓您如此痛苦地離開,我問心有愧啊!
2、馬思聰的《思鄉曲》旋律響起,學生朗讀4—7自然段。字字真情,句句思念,學生那顆心已在史鐵生復雜的內心深處融化,與樂曲共鳴。
(此部分流程設計意圖:創造性閱讀的延伸,拓展思維空間,達到陶冶情操,熏陶情感的教學目的。)
附板書:
秋天的懷念
十年前獲得了區、市、省一等獎的一篇教學設計——《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 十年前獲得了區、市、省一等獎的一篇教學設計——《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 十年前獲得了區、市、省一等獎的一篇教學設計——《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 十年前獲得了區、市、省一等獎的一篇教學設計——《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 十年前獲得了區、市、省一等獎的一篇教學設計——《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 我 殘廢雙腿 暴怒無償、失去生存信心 痛苦
愛 思念
追悔
十年前獲得了區、市、省一等獎的一篇教學設計——《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 十年前獲得了區、市、省一等獎的一篇教學設計——《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身患絕癥
十年前獲得了區、市、省一等獎的一篇教學設計——《秋天的懷念》教學設計母親 苦上加苦 忍
擔心、心疼兒子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生字、新詞
2、領悟文中蘊涵著的平凡而又偉大的母愛
教學重點
讀懂課文的內容,領會樸實的語句中蘊涵的豐富情感
教學過程
一、古詩導入(課前讓學生朗讀古詩《游子吟》)
師:剛才同學們朗讀的《游子吟》)是一首贊美什么的古詩?
生:
師:關于母愛,古今中外多少人在真情地為她唱著贊美的歌。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讀讀這篇課文,再一次感受催人淚下的母愛。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師:下面請同學們根據閱讀提示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閱讀課文,邊讀邊在書上標標畫畫。
三、解決疑問,感受母愛的偉大
1、師:讀完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想說的?
生:
2、師:母愛是偉大的,從課文中的哪些句子體現出來呢?
(這個環節主要是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去找,讓學生去讀,從讀中感受。其中由powerpoint展示其中兩個句子,重點指導朗讀)
(1)當我發脾氣時,“母親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注意我的動靜”;“當一切恢復沉寂,她又悄悄地進來,眼圈紅紅地,看著我”。
(2)“‘聽說北海的花都開了,我推著你去走走。’她總是這么說。母親喜歡花,可自從我的腿癱瘓后,她飼養的那些花都死了。”
(3)“咱娘兒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
(4)“那天我獨自坐在屋里,看著窗外的樹葉‘刷刷拉拉’地飄落。母親進來了,擋在窗前……”
(5)當聽說我愿意去北海時,母親“高興得一會兒坐下,一會兒站起“,還不停地絮絮叨叨地說著……
(6)母親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話是:“我那個生病的兒子,還有那個還未成年的女兒……”
3、在理解全文的基礎上理解題目
這篇課文寫的母親,贊揚的是母愛的偉大,為什么題目不是“我的母親”而是“秋天的懷念”?
4、假如清明節到了,作者面對母親的遺像,會說些什么?
四、拓展延伸
這篇課文是通過生活中的小事來體現母愛的偉大。同學們,在你的生活中感受到平凡而又偉大的母愛嗎?可不可以通過一兩件事來說一說。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